0

弘扬朱子文化书信格式【合集19篇】

浏览

7194

作文

294

2024年弘扬朱子文化书信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爷爷,您的勤奋好学的品质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尤溪的学子,真是“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四岁时的一句话:“天之上是何物?”使您的父亲惊奇,更惊动了我们后人。

天之上到底为何物?人类抱着探索天上高奥密的决心,不断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的航天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三号”,从“神舟一号”到“神州六号”,为我们中华儿女实现穿越太空的梦想铺平了道路。朱熹爷爷,您知道了吧,今年十月,我们的“嫦娥一号”奔月卫星发射成功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又一次地实现了!您一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您心中的困惑,如今会得到满意的回答了。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您从小的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从中得益非浅。

朱熹爷爷,您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会记住:穷里致知是源,反躬践实更是源。真正地把您的叮嘱牢记心间,从小立志,学会读书,学会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传承朱子文化弘扬中华美德书信

全文共 1908 字

+ 加入清单

朱子文化奠定了闽学在中国思想文化长河中独尊700年的历史地位,福建赢得了“海滨邹鲁”盛誉。朱子学远播东亚诸国,是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几百年的官方指导思想;传入欧洲,对欧洲启蒙思潮中的一些思想家产生影响。

朱熹一生大部分时光停驻闽北,这一文化名人作为闽北乃至福建的世界级文化品牌,魅力日显。

一次倾听,古镇先哲留跫音

6月17日上午,武夷山市五夫镇,荷叶田田,荷花正盛。

打开紫阳楼大门,姜东成向我们滔滔不绝介绍起朱熹在当地的遗迹。

五夫里朱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兴贤书院院长、福建省朱子理学研究会理事……名片上一系列的头衔,都昭示着姜东成作为当地朱熹文化传播者的地位。

从紫阳楼往东,踏着鹅卵石小路,不久见一处清泉,号曰“灵泉”,为朱熹所起,当年朱熹在五夫求学授业时常饮此水。

靠前倾听,水声汩汩可闻,掬一口甘甜清爽。泉水流经府前村,72户村民至今仍以此泉为生活用水。“老人都说常饮此水能才思泉涌,流传很久了!”姜东成特别强调。

从14岁来五夫求学,到迁居建阳考亭,朱熹曾有40多年在此乡居,五夫镇的大街小巷、山水田园,到处可寻朱子当年印记。

从灵泉及紫阳楼出发,过五虹桥,经兴贤古街,穿几条街坊,来到“朱子巷”,这是朱熹当年前往兴贤书院讲学的必经之路。现存138米的巷子,曲折蜿蜒,两侧雨蚀风侵的黄墙黛瓦,脚下岁月磨洗的鹅卵石,都诉说着理学宗师在此留下的深痕。

回到紫阳楼,一株800多年的古樟树枝繁叶茂,却掩不住时光的刻印。这株朱熹手植的樟树,至今引得无数人对它顶礼膜拜。

穿越历史烟尘,古镇文脉历800多年而至今犹存。

踏进镇里的武夷山市朱子学校,浓厚的朱子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宋代风格的学校大门、高挺的朱熹铜像、朱子文化园、朱子文化讲学堂等相互辉映。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朱子家训》从课堂飘出。一直以来,朱子学校重视将朱子文化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朱熹的思想文化。学校组建了朗诵队、朱熹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合唱队等,并定期开展“朱子文化”主题班会课、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每年新学期开学时,全体新生和参与教师还会身着汉服,在紫阳楼前举行隆重的敬师礼。

11岁的小朋友胡可盈,虽不是本地人,但说起朱熹的生平事迹及一些诗词作品,头头是道。附近的紫阳楼和兴贤古街,是她和同学们休息时常游玩之所。

“我们学校就是要延续朱子文化,把朱熹思想中对孩子有益的东西传给学生,成为鼓舞学生成长进步的精神力量。”校长江锦平说。

一声叹息,朱子胜迹藏深闺

时近正午,赏荷的游客渐渐散去。紫阳楼前的荷塘边上,一个孩子在哭闹,母亲教育他“要讲理”。

这位母亲怎么也想不到,就这样一句口头禅式的词语,与那位先哲或有联系。

“朱熹把以往的"尊天"上升到"讲理",如今常说的"讲理"与朱熹的理学思想有很大关系。”常年从事朱熹思想研究的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品端表示。

武夷山隐屏峰下九曲溪畔的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的地方。导游多吆喝“这是朱熹讲课的地方,大家有时间就进去看看,不过注意集合时间”。得来的是不少青年人关于“朱熹是谁”的疑问。听惯了读书声,精舍内原址保存的两段残墙是否该发出谁解我心的提问?

建阳市小湖镇葛墩村,弯弯山路边有座朱源寺,相传因朱熹在此住过一夜而得名。

寺庙法相庄严,偶有游客好奇入内,不知何以得名,有人揣测是朱元璋,告之以朱熹,唯诺诺而已。

建阳考亭村,朱熹晚年定居于此,并在考亭书院讲学。考亭书院门口那立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石牌坊尚存完好。现存的书院屋顶,早已在前几年的冰雹灾害中千疮百孔,书院周遭杂草丛生,荒败状不忍目睹。

如今的考亭村已是远近闻名的乡村休闲游目的地,不过,走过路过的游人,有心来此书院瞻仰的又有几人?即便仅仅拍照留念的,也少之又少。

回望朱熹一生,从尤溪呱呱坠地起,生命的绝大部分时光流连于闽北,这里成为他的寓居地、成长地、终老地,相关的文化遗存丰富多彩。然而有资源不等于有知名度,甚至不等于有认可度。

一个花絮。武夷山申报双世遗时,朱子与孔孟的传承关系竟受到欧美评委的质疑。幸而申报小组拍下的一段视频中,有兴贤书院保存下来的当年的四个砖雕汉字“洙泗心源”。洙泗是孔孟故乡的两条河流,在此借指朱子与孔孟的文化渊源关系。看了这个视频,评委们信服了。

武夷山列为世界双世遗已十几年,可朱子文化品牌依旧深藏闺中。

“每年专为朱子文化而来武夷山的,只有几百人,这还包括不少相关学术会议请来的客人。”福建省武夷山旅行社老总朱日忠颇感无奈,目前朱子文化旅游线路只有极少的旅行社开设,而且基本没有客源。“游客只听说来武夷山必游天游、坐竹排,谁会认为不参观朱子文化景观会遗憾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600字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在琅琅的《朱子家训》声中,首届厦门国际朱子文化节配套活动之一——朱子文化论坛“朱子家风家训与家礼”正式开讲,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朱杰人作为主讲人进行了厦门(同安)朱子学院开院后的首讲。

朱杰人从古今中国家庭重视“理”与“礼”的视角来谈《朱子家训》的作用,朱子重视礼,是在同安四年多的任职期间总结出来的。朱杰人教授认为,朱熹24岁首仕同安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到民间,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个深刻、切身的了解。朱熹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无礼”,他意识到必须重拾儒家的传统思想,让这思想再次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和规范,社会才能回归正常,走向和谐。

短短317个字的《朱子家训》,给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这个底线划得非常的清晰,而且是可以执行的,朱杰人说,越过了这条底线,你就不配称作“人”了。

朱杰人认为,《朱子家训》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价值观。

“今天我们仍提倡要讲礼,因为礼在当今仍有它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朱杰人教授强调,人的欲望要受到限制和克制,而不是无限制膨胀,而礼便是克制和约束人的欲望无限制释放和膨胀的利器。今天的物质飞速发展,社会崇拜金钱、忽视亲情、破坏自然……这些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是信仰、传统和精神的丢失,而礼便是连接信仰、传统和精神的纽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弘扬朱子文化思想书信

全文共 1897 字

+ 加入清单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朱熹,(1130.9.15~1200.3.9)史称“朱子”,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理学思想集大成者。朱熹毕生致力著术立说,建院修舍,遍注群经,集理学大成。他将宋代以前的儒家学术臻于完善和系统,形成新儒学的理论体系,成为继孔子之后弘扬儒学最杰出的大师,朱子理学成为元明清三代思想的主流。

朱熹出生福建尤溪,终老建阳,创办考亭书院,形成考亭学派,修复白鹿洞书院,讲学长沙岳麓书院,居住武夷山授业五十余载。武夷山风景秀丽,与朱子文化融为一体,相映成辉,成为国内首批非物质与文化遗产名胜区。(全国双世遗四处:泰山、黄山、峨眉乐山、武夷山)。公元1712年,康熙皇帝诏升朱子于孔庙大成殿,位列十哲之次,并撰联“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一定之归”。

一代大师钱穆盛赞:“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教授对朱熹评价:他不仅是个大学问家,用学富五车根本不足以概况朱熹的博学,他更是我国历史上最善于总结学习方法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哲学化和通俗化的导师。

2010年10月19日,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举行,“中华朱子文化研究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由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朱熹诞辰邮票首发式也在福建武夷山和尤溪同时举行。如今,研究和传播朱子文化的机构遍及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已经成为闽北乃至福建文化的特色逐渐影响全球。1999年,朱熹被联合国选定为,近年来为世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50位千禧人物之一。朱子文化不仅是福建的,中国的,朱子的思想更是世界的,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朱子学思想在元明清被提到儒学的正宗地位,对以后八百多年的中国政治生活、文化结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乃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与世界朱氏联合会都在不断的推广和支持朱子文化事业的发展,各地朱子文化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大力提升,让朱子文化真正成为世界品牌还有相当的差距。

一、正确认识和传播朱子思想文化,是传播朱子学思想的首要前提和基础;

武夷山导游为博得游客一笑,多年来一直在传颂朱熹与狐仙的荒唐故事,不过是为了多让游客开心一笑,赚取更多的银子,影响极其恶劣;“存天理,灭人欲”不是消灭人的一切欲望,而是过度的欲望,多少年来被误传和误解,至今大肆造谣歪曲朱熹及朱子理学文化大有人在。完全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亵渎和蔑视,再次不一一列举。

二、打破区域行政格局,形成大朱子文化圈;

婺源是朱熹祖籍地,古属徽州,今归江西,政和是朱氏入闽地,尤溪是朱熹出生地,建阳是终老地,武夷山是居住和讲学最久地,这已经是不争事实。

但是由于中国的行政区划,各地都在争朱熹,各自为政的局面严重,一定要打破区域格局,各地联合形成大朱子文化圈,这样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朱子文化成为中国品牌,世界品牌。

三、规范和引导朱子产品、产业,做大做强朱子文化产业品牌。

目前,尤溪、武夷山、政和、建阳等地以朱子文化发展产品和产业的厂商越来越多,这里不便举例,但是经过实地调查发现,都是借助朱熹或者朱子文化做幌子进行市场销售,没有一家是真正在正确的传播朱子文化,已经在社会上起到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和制止,后果只能是对朱熹和朱子文化产生更多负面的不良结果。如何引导和规范朱子产品和产业的发展,已是当务之急大事。

四、除了政策和资金支持,正心诚意发展朱子产业是做大做强的坚强后盾

古田翠屏湖溪山书院当年不过政府一纸红头文件,十年来的路程历尽艰辛。政和云根书院已经建好,平日稍有人去,不知究竟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尤溪打造朱子文化旅游投资不小,但收效到底多少呢?

一方面,政府确实给了政策的支持,但是另一方面投资以后收效均达不到实际的效果,更多的是打着朱子的旗号做着私利之事,或者闭门造车弄的错误百出,甚者在书院里面出现,我想这不仅仅只是严谨的问题了吧。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纵观所有运用朱子文化来做的产业或者书院,没有一个是按照儒家思想来做的,这不能不说是朱子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可悲可叹!与世界朱氏联合会的宗旨和思想完全背道而驰,借此今年海峡论坛朱子文化节召开之际,也希望能引起世界朱氏联合会及各地朱子文化研究会的高度警惕和重视。

盛德之人,其后必昌。

私利之心,早晚有报。

大儒显灵,终有日朝。

在日常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结果不乏其例,万万不可拿一代圣哲大儒做幌子,而非正心诚意,另有所图,善恶终有报,切莫殃及子孙,悔之晚矣!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国旗下讲话_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1222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讲话的题目是《祭端午 念先祖弘扬传统文化》。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又到了一年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来历,我想不少同学都有了一些了解。老师再简单地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来历。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却遭到其他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迫离职,还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他的诗句“举世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现在读起来仍能感受屈原的气节和伟岸。

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他们有的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的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和酒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被定为端午节,以此来纪念屈原。

现在的端午节,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只有吃粽子了,你们知道,古代端午节,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和活动呢?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这首《竞渡曲》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描写的一次赛龙舟活动。那时的人们到了端午节,还有挂五彩线、染红指甲、饮雄黄酒、挂钟馗像、射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们国家在2008年将端午节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并且放假一天,各地还开展了许多的纪念活动,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氛围,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学校也将开展各种活动。五年级的同学已经从家里带来了芦叶,将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包粽子。还要把亲手包的粽子送给全校老师和社区的老人。我们还将认真阅读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和南通市群艺馆一起举行“说端午”的演讲比赛。在这里,老师也希望全校同学都能积极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一部分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西方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更加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并且要热爱和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

可能很多同学还不知道,我们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端午节,几年前已经被亚洲某国拿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看到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却成了别国的文化遗产,我们除了惊讶和尴尬,更应该问自己,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学习了多少,做出了多少贡献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传统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让我们从这次的端午节活动开始,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弘扬与传承朱子文化书信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在朱子文化苑实地探访看到,整体建筑为仿宋建筑风格,飞檐斗拱,红柱青瓦白墙,里面展出了明、清、民国时期的各种匾额、楹联、中堂、照壁、屏风及各类木雕精品近2000件,涵盖了传承朱子理学的名言警句,教化独到的家训家规等。

相邻的开山书院是福建最具影响的官办书院之一。据尤溪县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琳介绍,开山书院按“修旧如旧”原则复原修缮,集中展示朱熹一生中所创办的书院,还陈列有大量明末清初的文房四宝以及当年书院曾有的文具、古籍、教本等。

尤溪县不仅对这些珍贵的文化古迹进行保护研究,更重视博大精深的朱子文化给尤溪留下重要的文脉。

据尤溪县相关负责人蔡晓斌介绍,尤溪县先后出版了《朱子行迹传》《朱子诗选》《朱子文化基础知识简明读本》等12本共200多万字的有关著作,还整理规范了朱熹祭祀活动,成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尤溪县加大对朱子史料和文化的挖掘,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合作,集全国近百位专家学者精心编撰了《朱熹大辞典》一书。

朱子家训文化在当地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弘扬。尤溪县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朱子家训的研究,并把朱子家训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弘扬朱子文化征文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子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所创立的闽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国学思想,武夷书院讲坛2日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启动。历史记载,武夷书院位于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

根据规划,武夷书院讲坛每年举行六讲,邀请海内外朱子文化专家学者做主题演讲。同时,武夷山正着手加快修复一批书院,将其打造为普及朱子文化、传播儒学思想的重要平台。

朱文公第二十九世裔孙、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表示,在中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的朱子文化正迎来多重机遇,将会促进中华文化海内外的传播和交流。

武夷山市官方还披露,将实施朱子文化建设“五项工程”,建立朱子遗迹遗存数据库,对五夫镇、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区域朱子文化遗产实施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适时提升一批文化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格。

作为东亚文明的象征,朱子学传入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区后,至今影响深远。在对外交流方面,武夷山将推动朱子文化对外交流,配合举办“朱子之路”研习营、海峡论坛配套活动等对台对外朱子文化交流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统文化书信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转眼我已经上了初三了,当年父亲的教诲还铭记在心。初三的生活刚刚开始没多久,只体验出一个字“苦”。我知道,初三的日子很苦!背这沉甸甸的书包,早出晚归,忙忙碌碌,我们成了老师与父母热切关注的焦点,我们的生活中莫名地出现了许多“不许”,莫名地放弃了许多快乐。把学习当作停车,只有你把车停在学习上才不会被开“罚单”,初三生活就是这样!初三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初三如何度过呢,我早有想法了。无论环境如何,我都会努力学习,我一直都相信没有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天上绝对不会掉馅儿饼。我作为初三的学生,苦中作乐是我最好的把戏,这样会让我觉得初中的生活是很丰富的,每天看到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起来,就是调节心态的一大法宝,这样就可能使自己不会太紧张。

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它会使我变得更加自信。我要在初三增强我的自信心,要让我自己知道高考并不可怕,可怕是对自己中考的恐惧,在还不进行中考之前自己就被中考吓到。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要战胜了自己就能够战胜别人,就能够战胜世间的困难。

最后,当然父亲的支持也是我前进的动力,我努力力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我身边所有的人,这也是您教导我的,您还教导了我很多,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的生活还有我的学习,谢谢您教导了我这么多,这些会使我一生受用,谢谢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

全文共 4241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和实施。既要做到知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要行传统道德的礼仪。泗水县星村镇教育系统在开展全员以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传统道德为目的读经诵典的过程中,坚持七要:1、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学校校长要坚定一个德育为先的教育认识;2、要为师生、家长提供一个接受读经诵典的科学依据;3、要培训一支乐于以传经诵典的教师队伍;4、要找到一条切入学习优秀中华文化、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熏陶的途径;5、要编写一套操之在手、循序渐进、富有情趣、音像图文并茂的系列教材;6、要搭建一系列推进强化活动的平台;7、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德育氛围。

一、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学校长要坚定德育为先的教育意识。

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中国人的核心道德观。传统美德隐含在优秀的中华文化中,中华文化既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今人智慧的源泉,复兴中华文化就是弘扬传统美德。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把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当成振兴中华民族,构建中国人核心道德价值体系的首要任务来对待,这是在学生中开展读经诵典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前提。

二、要为广大师生、家长提供一个接受读经诵典的必要性的科学依据。

广大师生、家长在分数至上这一主导思想作用下,可能会提出诵经读典有必要吗?小孩子能记住那么多的优秀经典诗文吗?能理解吗?这样会不会增加师生的工作和学习负担呢?等系列问题。

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之际,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在反思后,曾发出了最大失误在教育的感慨,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之际,许多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香港,对当代中国三十年来发展成果进行讨论,有的人提出了现在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候;也有的人尖锐的提出,现在中国物欲膨胀、能源开采及消费过渡、环境恶化等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严重冲击了中国的传统道德体系,国人的道德取向越趋西化,以“孝、礼、勤、诚、耻;思、信、义、宽、廉”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根脉,有淹没或冲断的迹象。例如针对独生子女一代的整体表现,台湾著名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曾发出过“养老防儿 ”这一惊人感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家长观看影视资料、开家长会、编发刊有不道德的行为的种种事例供家长阅读等,以提高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忧患意识,增强他们让孩子接受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意识和紧迫感。

让学生家长从儿童心理学角度了解到:0-13岁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孩子13岁以前的背诵能力强,称为“语言模仿期”;13岁以后接受能力强,是“理性理解期”。一个人在13岁之前记忆的东西,可以一辈子不忘记。启蒙教育就是背诵教育。只要求诵读,不要求理解,这是符合儿童学习规律,有益身心发展的教育原则。背诵经典就是在儿童记忆最好的时期记住经典。读经诵典就像在银行储蓄中华文化,经典诗文就是货币,年幼时积累传统文化与道德,年长是就会知行传统文化与道德。对此,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办讲座,印发《家庭教育导报》,让家长从科学育人的角度去理解,进而消除家长‘能不能记住’这一思想顾虑。

会不会增加生师负担呢?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能解除这一顾虑,增强‘增加读写积累是我们的责任行为’的这一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1-2年级识字不少于1600-1800个,其中8000-1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累计识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认识汉字3000个,会写2500个,背诵优秀诗文60片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7-9年级累计识字3500个,会写3000个左右,背诵优秀诗文8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部名著。

三、要培训一支热爱中华文化、崇尚传统美德,乐于传道送经的师资队伍。

为此我们经常选派校长或年轻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的学习班、研讨会。今年我们外派近30余人参加了在曲阜召开的首届中华母亲节及中华传统美德研讨会;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道德”师资培训班;组织了全镇所有校长到莱西参观学习等活动。

以全员读书为依托,在教师当中开展读经诵典活动。通过让教师读《老子》、《论语》、《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体会民族精神所包含的“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不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髓;“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要让广大教师了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虽屡遭外族或外国侵占、蹂躏而不倒,且疆土不断扩展、民族不断壮大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崇高至上。要让教师了解的传统经典文化的实效性:“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利于学生学写汉字;“弟子规”就是当代中小学生守则;“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就是成年人的行为宝典;《论语》、《易经》奥妙无穷,是滋润世人立身处世的心灵鸡汤。

步入经典,直面先贤圣人,定能激起广大教师对民族文化和传统道德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坚定传道、授业、解惑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四、以“多读书、写好字、作美文,培养农村孩子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为途径,开展经典诵读和传统美德教育。

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美德教育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进行,不能把学校办成私熟;不能把诵读经典上成语文课,精讲细读。基于这样的认识,针对农村孩子质朴单纯的人文底色,为他们走进城市,走向世界奠基。我们开展“多读书、写好字、作美文,培养农村孩子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为目标的实验活动。目的在于让他们在读书、写字、作美文等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沐浴传统美德。

五、要编写一套操之在手、循序渐进、富有情趣、音像图文并茂的系列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我们历时一年编写了一套《小学生读书星级达标读本》系列教材,选录内容为:古诗词、国学启蒙,成语故事,精彩成语,儿歌童谣,格言警句、谜语谚语、对联、歇后语、课外读物、名著书目,中外名人名言及代表人物简介。这套书设一星、二星……共六个星级,供1-6年级的学生使用。内容言简意赅,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图文并茂。剪辑刻录了十六集以100首经典古诗文为内容的视频情景诵读赏析系列光盘,发放到班级,定期观看。录制了100首集经典古诗词、传统德育警句为内容的录音带供课间反复播放。

六、要搭建读经诵典的活动平台,促进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

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从书中吸取优秀文化知识和传统道德涵养。为此1-3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读书课,4-6年级每周开设两节读书课。每天早晨开展20分钟的晨光诵读活动。为使读书活动有序有效,语文教师把每周需要诵读的内容列表,在周一贴在班内,学校每月根据列表抽查一次诵读效果。为使学生有书读,学校除增加藏书,开放图书室外,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庆祝会上,向全镇的学生家长发出了“每月少吃一斤肉,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省钱为孩子买书读”的倡议。截止目前,据统计,家长共为学生购买各类图书6730本,价值近10万元。为达到积累运用的读书效果,为学生新设了《心随书动-读写笔记》,内设:好词佳句摘抄、心灵感悟、好书荐给好友读、亲子读书栏目。

精心办好以“星星在闪烁”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每两周一期,把在读书中产生的与心灵共鸣的语丝片段、好词佳句,启迪人积极向上的好文章、孝德故事等像搜集星星一样写画到手抄报里,供自己和他人欣赏;为按规定栏目办好手抄报,也间接地促使了学生广泛涉猎读各类书刊,即配养了读书习惯,又增宽知识广度。

建立“国学经典诵读”兴趣队组。在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中,每班成立10人左右的“国学经典诵读”兴趣队组。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笠瓮对韵》、《大学》、《中庸》等名篇,要求学生达到背诵的程度。为保护学生的读书兴趣,寓教与乐,创新读书形式,定期开展诵读会,班内每双周一次,学校每月一次;定期举办配乐表演,每逢传统佳节,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元旦等节日,教师与学生会选择与此有相关内容的诗词篇章,进行配乐诵读和表演。

开展“日学一语,周行一善,月写一文”活动。为使学生达到熟记传统德育经典语句的目的,学校印发了经典词句卡片发放给学生,人手一份;校内、班内的墙上、黑板上都书写了固定的传统德育经典名言警句,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句,达到基本了解意思即可。面对传统道德的熏陶,要求学生行动起来开展助人、律己、孝亲等活动,周行一善即可,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配合“作美文”活动,要求学生每月写一篇以“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等为内容的弘扬好传统、好美德为主题的文章。

开展《中规中矩,人人从写规范字做起》为内容的写好字活动。汉字是我们民族的符号,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汉字所体现的传统美德意存高远,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十分重视让学生写好字,除上好课外,学校设立了“我写字,我快乐”精品展示作业;同时,要求学生作业、作文、考试等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要规范书写,促使学生养成中规中矩,沉稳有序的良好美德;学校或班机还定期主办书法比赛,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活动。

七、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德育氛围,把学生置身在一个传统美德与优秀文化洋溢的氛围中。

学校利用广播在早、午、晚休息期间,播放古诗词录音,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登载经典美文、孝经故事、好人好事、好做法;让意境高远的传统美德佳句占领墙面;在楼道、走廊内悬挂传统美德内涵丰富的系列主题版面,如“民族的脊梁-历代先贤”,“流芳万古的中华文化典籍”, “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盛载传统美德的民族佳节”,“民族艺术奇葩-中国书法艺术”等。润物细无声,在德育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听、看、悟,感受中华美德,践行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美德与学习优秀中华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经诵典,让幼小的心灵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感知、领悟中华传统美德的伟大魅力,进而在成长的过程中,践行我们民族的优良德行。我们坚信,先知后行,长期坚持,周而复始,一定会在幼小的心灵中烙下我们民族的共同的核心道德观这一印记,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书信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观进取精神。可以说,中华传统美德早已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往今来涌现出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典范。

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子路是很有作为的一个。他不仅以政事著称,而且从小就很孝敬父母。有一次,年幼的子路为了年老的父母吃到米饭,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山路,终于从亲戚家借回了一袋米。看到父母如愿以偿,他高兴得了不得。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当代中小学生应有的美德。

毛泽东既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也是尊敬师长的楷模。1959年,他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请老人吃饭时,他亲自让老师坐首席,并逐一敬酒,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在毛泽东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可以说,这些道德典范的事例不胜枚举。

然而,再看看我们的校园。

见到老师和长者不知道问好的有之,校内骑自行车的有之,自行车不按规定停放的有之,随地吐痰,乱扔废纸、杂物的有之,不爱护公物,在课桌椅上乱写、乱刻、乱画的有之,如此等等,简直是斯文扫地。一直以来,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在我们的宽容与疏忽中悄悄蔓延。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现在,该是我们行动的时候,古人云:“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在家,我们要争做孝敬父母的好儿女;在学校,我们要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我们的校园环境变了,越变越美了。环境美了,人应该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优秀作文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从来就没有中断过。靠的是什么?就是千百年形成的民族精神。

有时候,国家破裂,我们只有紧握民族精神,才能重振山河,振兴国家。

战火纷飞,满蹄踏破国都,北伐再败,是再战,还是……东风吹拂,郑成功绽开愁脸,举起民族大义的大旗,挥师东下,一举驱跑荷蛮,收复台湾。既成就了自己,又实现了中华统一和伟大复兴。

有时候,国家被侵,我们只有紧抓民族大义,驱逐外寇,还我河山。

三省沦陷,内战频频。是做“亡国奴”,还是……雪花飞舞,张学良仰望苍天,扯起民族大义的风帆,毅然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并力抵抗日寇,最终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既证明了自己,也赢得后人由衷的钦佩。

有时候,国家遭遇自然灾难,我们只有心系灾区同胞,众志成城,才能共建家园。

汶川倾倒,玉秀被毁。转瞬间,天崩地裂,高楼倒塌,良田被毁,厄运接连降落在中华大地上,摧残着中华儿女的身体,带给中华儿女无限的苦愁,但是!中华儿女没有害怕,也从未畏惧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3亿人的心连在一起,必在废墟上建成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和兴旺。这样的民族精神也正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的体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没有凝聚力的民族会怎样?!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响应时代的召唤,让民族精神传统的火炬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吧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开篇就提到了“孝”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首先具备的行为品格。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上,姜老师给我们上了关于“孝”的一课。

前半节课,姜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很快了解了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要长很多。一个人的五个行为境界,以及自古以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姜老师一直在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一致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把它传承下去。姜老师没有作答,而是迅速地讲起了有关亲情的动人故事。当听到白猴妈妈在临死前还一心想着孩子,把孩子的一切都照顾好后才放心地让猎人开枪;当听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地震中舍命护住自己的孩子,并留给他一条感人的短信;当听到两位父母在灾难来临之前分离把孩子托举起来让他得以存活时,很多同学都流下来感动的泪水。父母为了孩子,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心中,孩子比自己占据的空间要大得多。只要孩子平安,他们在所不惜。我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父母,深感惭愧。我的生活,虽没有大起大落,但谁说父母不是在为我默默地、辛勤地付出?身上穿的衣服,口里吃的饭食是从哪来的?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又是谁给你的?有两个人,一直在我身上寄予了厚望,可我怎么不感谢他们的信赖,反而有时要不听他们的话呢?

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渐渐明白,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只有做到了孝亲爱亲,在心中播下一颗孝的种子,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朱子文化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得到《中华美德书》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读,《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他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此句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现在不少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求上进,贪杯晚睡,吃喝玩乐,睡到太阳晒到屁股还不愿起床。其实我也一样,有过几次能“黎明即起”温书读课呢?不说早起闻鸡,就是连件衣服,鞋袜也要母亲洗晒。懒惰在我的身上越来越严重。一顿饭菜,没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袜要讲时髦。还学着别人穿戴首饰,饰发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莫贪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离我们有一定远的时间,重了一点家庭色彩,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就是中华美德,最能炼就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读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为肤浅,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内在含义,我认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体会到的,对格言的教诲,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还须坚持不懈从格言中吸取营养精华。为祖国的富强胸怀大志:为官心存君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弘扬家风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作文900字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家庭风气,风格与风尚。罗兰曾说过:“人是一架灵敏的摄像机”。可见,家风影响人的性格品质,纵观历史,在好的文化背景下必然形成良好家风,促进社会繁荣。

严于律己是传统文化下的家风。司马光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父亲。他严于教子,严格地对待他的儿子,培养他们自律的能力。最终,在传统优秀家风的熏陶下,他的儿子们都功成名就,他自己也写出《训俭示康》这样好的书籍。世人都这样评价他的儿子:“以致世人之途观客止,虽不识皆可知司马氏子也。”如此可见,一个好的家风必将影响一代人,更能反映当量的文化风气与教养。从司马光来看,他生活的时期文化虽称不上鼎盛但也无比繁荣,家风文化,从那时就已经悄然涌入各家各户,成为一道良好的家风风景,文化风景。而家风,虽无形似有形,就这样代代传承,成为精神文化的坚立支柱。传统文化下的社会,每个人都本分且自立,于是,严于律己的家风在社会盛行。

坚强勇敢是抗日情感下的家风。吉鸿昌,抗日英雄,其父在临去世前告诫他要勇往直前,不畏强敌。他谨遵父亲教导,杀敌无数,在39岁时被捕并壮烈牺牲,这便是家风的力量,这便是家风的精神!每个不同时代背景下必有不同家风文化。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的民族感空前变得强大起来,家风自然就涉及到爱国抗日的特点,成为人们心中不倒塌的情感与力量。家风传递的除了文化精神外更有能量!在如今的社会中,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正能量的家风,当时的社会中,纵使有机关枪扫射,或是有敌机狂轰烂炸,中国人还是挺起了他们不屈的脊梁!家风传递的文化精神力量,是如此之大。坚强勇敢的家风便在抗日中流传。

向上向善是如今的家风。莫言在央视采访“你的家风是什么?”的问题中回答:“重视学习、文化,勤学上进与人为善。”无疑,在现代社会中,向上向善才是主旋律。我们不再被封建礼教束缚,不再被战争困扰,于是社会开始弘扬道德品质,传播道德文化。道德文化的力量自然是无穷的。向上向善,使社会正气蔚然成风。

家风对于很多小家庭来说已很陌生,对于如今的90后更是茫然,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都开始谈工作,养家的问题而不是论述真正意义的家风正气。提出家风是绝对具有现实意义的,这是文化的回归,是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视。让我们传播家风文化的力量,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美德,我们都知道,“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朱子文化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朗朗的读书声不时从濠村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传出。11月20日,该校“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南平市朱熹纪念馆馆长吴吉民向全校师生介绍了朱子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并为该校颁发“朱子文化教育基地”的牌匾,赠送朱子文化挂图,朱子家训竹简、朱子文化系列杂志等物品。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对后世影响深远。朱子文化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理念沿用至今。我县与朱子文化渊源颇深,“浦城理学十三子”之一真德秀创立了“西山真氏学派”,使朱子文化在浦城得以广泛流传。

濠村中心小学为了深入传承和发扬闽北特有的朱子文化内涵,把朱子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在校园内利用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阵地建立以朱熹简介、事迹和思想为主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物件,营造浓厚的朱子文化氛围。并以校本教材《朱子文化》为抓手,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讲解,让朱熹思想的内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据悉,下一阶段,该校计划开展摘录朱子文化手抄报、朱子家训的作文、诵读、演讲等比赛活动,让朱子文化在校园这块肥沃的土壤里不断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全文共 3645 字

+ 加入清单

“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之所以“红船精神”是我们党革命精神之源,这是因为“红船精神”是我们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实践开篇、动力源泉。

一、“红船精神”是定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

回顾我们党九十多年历程,伴随其所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既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特性,又无论从定义解释还是从渊源关系看,更加清楚地感到,“红船精神”是定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

从定义解释看。《辞海》对“革命”作出如下定义:广义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狭义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这里所指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指一种狭义革命而产生的精神,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思想结晶,是共产党人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力量的集中写照。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源于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每一个阶段,都形成了能代表时代现实的一种又一种独特精神。而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无论从定义解释看,还是从时间上来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产生最早的革命精神。

从定义要素看。根据定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需要两个要素。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主体要素。这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实践而产生的精神属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其次,中国革命的丰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按照这两个要素来观察,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符合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要素;但“五四”运动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更多地表现为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仅仅具有革命精神形态,并不属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而“五四”运动后最有影响的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一开天辟地大事变所蕴含精神的形象概括,理所当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

从渊源关系看。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阶段的任务不同,革命者在各个革命实践活动中会有不同精神表现,因而在伟大革命历史进程中分别产生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伟大中国革命精神。然而,这些革命精神产生又有其共同思想基础,就是中国共产党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为核心的“红船精神”。在红船上完成缔造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在“红船精神”指引下,沿着红船航向,走向了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并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也非常具体地说明了“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革命精神之间存在的渊源关系,其中“红船精神”是这些革命精神之源,其它革命精神都可以在“红船精神”里找到源头;其它革命精神既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又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发展,是“红船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二、“红船精神”是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开篇

回首我们党发展史,“红船精神”不仅是我们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奠基的重要历史地位,是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开篇。

“红船精神”里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为标志,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条件,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篇章铺平了道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早期共产党人正是由于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支撑,并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创建了我们的党。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历史反复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科学的理论也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强大物质力量。

“红船精神”里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入到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到了一个关节点,迫切需要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这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最先进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一切资产阶级政党及其它剥削阶级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一经出现,就自觉地担当起阶级重任和民族重任,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并伴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红船精神”里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地主阶级洋务派幻想用资本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来补摇摇欲坠的封建专制统治之天,资产阶级维新派幻想通过圣明贤达的皇帝进行多方面改良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给中国带来了民主共和制度,但随后的历史反复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始终走不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选择,这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后来的历史表明,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不能走笔直的发展道路,而必须先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后才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然后,这一切认识的起点,都有源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所确定的根本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的动力源泉

面向新征程,需要新精神。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奋斗的精神历程,追根溯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动力源泉,那就是“红船精神”;面向新征程,同样需要依靠“红船精神”,让我们党革命精神不断延续与发展。

拥有首创精神,才能勇于开辟新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尤其认识到革命没有现成道路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这就需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解决,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创新精神为自己开辟道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核心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实践中,激励广大共产党员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沿着红船航向,根据实情,结合实际,勇探新路,不断成功走向了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面向新征程,拥有首创精神也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也只有不断弘扬首创精神,才能我们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发展、实践不断创新,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拥有奋斗精神,才能不断赢得胜利。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势力,革命任务艰巨而复杂,无数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够抛头颅、洒热血,甚至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因为他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坚信共产主义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美好事业。面对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曾经遭受多次挫折与失败,但凭着这种与生俱来的奋斗精神,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把革命从胜利引向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出现过多次挫折与失误,也是凭着这种奋斗精神,不断开拓创新,终于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支撑着无数革命先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面向新征程,同样离不开奋斗精神的正确引导与精神支撑。

拥有奉献精神,才能始终保持本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党的一大会议最后在红船上通过的纲领,就明确提出了要把工人、农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的思想。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明确提出了“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立志于维护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形成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使党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正是同这一历史创造者建立起血肉相连、鱼水相依、亲密无间的关系,革命力量才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战胜一切貌似强大、欺压人民的反动势力,创建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面临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只有广大共产党员继续弘扬奉献精神,才能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整个社会倡导奉献精神,才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总之,“红船精神”作为我们党革命精神之源,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朱子文化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五年级课外背诵古诗文的目录中有一篇《治家格言》,以前我读过也背诵过。今年再读再背,还是有很多感想,有很多收获的。《治家格言》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智慧结晶,开学初,经香港路小学骨干教师整理以后更加适合我们小学生学习。

《朱子治家格言》中讲的扫洒庭除、关闭门户等看似简单的小事,恰恰是一个人做事态度和品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很重要,如果不端正态度、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摆正心态,脚踏实地地把学习中的每件事认真做好,逐步培养严谨细致的习惯。同时,要养成“未雨绸缪”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防止“临渴掘井”。

《朱子治家格言》劝诫我们要温恤亲邻,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居家戒争讼,是指要注意搞好与邻居、亲朋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班级中,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互相谦让,多为他人着想;作为一个教师,则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考虑各个方面的利益,为班级、为同学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朱子治家格言》讲到:轻信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意在劝诫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我们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特别在处理班级事物中,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多调查研究、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同学纠纷,不要轻信片面之词,不可草率行事,更不能玩忽职守。这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老师。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 在现在社会中,各种思想观念不断涌现,其中有些积极向上的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错误的观念,我们要坚决抵制。首先要约束自我,保持廉洁自律。其次,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拒绝奢侈生活。“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不要过分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勿贪意外之财,坚决不搞有偿教教,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朱子治家格言》所说“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再次,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幸灾乐祸。不要结交不良朋友,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注意言行举止,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是一个屹立在东方强大的民族,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现代更是蓬勃发展。当今世界,中国正起着巨大作用,但却也面临巨大危机。在今天,中国虽然在国际上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文化却也遭到西方文化的重大冲击。传统文化的没落,西方文化的盛行。这却也不得不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吗?

197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华民族便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传承而牺牲,那些被人记住了的,那些没被人记住的,数也数不清。今天的中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然而在今天,多少人忘记了那段悲痛的历史,忘记了今天的中国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也失去了战斗力,将会变的不堪一击。在这个崇洋媚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守住底线,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着每一行的学问,这些学问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表现,不管哪一行,我们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是我们中国每个人都具有的美德,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更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当我们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热血青年挺身而出救我中华民族于水火,他们代表的是民族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中我们共同抵抗外族侵略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会更加团结的生活在一起,中国由千万个家庭组成,中国是千万个小家的大家,既然是家人,我们更应该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个世界有很多好心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帮助过别人,他们不求回报,他们传递的是正能量,是民族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华文化虽遭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却依然默默地传承。民族精神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在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计数。如:中国陶瓷、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乐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说一说元杂剧和文房四宝。元杂剧第一人是关汉卿,这位中国第一位戏剧作家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剧作700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关汉卿的剧作有描写社会矛盾、歌颂人们斗争的《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文房四宝就是人们说的笔墨、纸、砚。笔因王羲之的缘故,李渡毛笔名声大振。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纸: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山造纸状况,对连四纸作了说明,并给予很高评价。砚:星子的金星砚和婺源的龙尾砚都具有1000多年历史。

是啊,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历史悠久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