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美丽的插曲1000字(经典2篇)

浏览

433

作文

17

篇1:美丽的插曲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一辆载满乘客的绿色公交车在盛夏的阳光下叫苦不迭,龇牙咧嘴的哼着不成曲的调子驶过高楼。

我和小伙伴幸运的得到了最后一排的座位,兴致高昂的聊着琐事,先前的炎热在空调下根本不值一提,满车的乘客都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一个坐在“老弱病残专”座上的年轻人戴着耳机,低头专注地看着耳机;他对面的中年妇女手撑头望向窗外,享受这短暂的“环城空调之旅”;再后面两排,一个穿着白衬衫的中年男人被调皮的阳光扰的昏昏欲睡,正低着头打盹……

一切都是那样安逸,但随着车门的一阵“吱呀——”交换,宁静被打破了。一位老人背着大包小包艰难的踏进车内。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腥臭味,戴耳机的年轻人抬起头打量了一下老人,目光又回到手机上去;妇女连看都不看,左手捂紧鼻子继续把目光投向窗外;白衬衫打了个激灵,垂下的头慢慢竖起来,一边打着呵欠,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

老人的出现,如往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红砖,一阵阵的漾出涟漪,公交车的小调戛然而止,瞪着惊悚的双眼。

我静静的注视着他,矮矮的个头令人怀疑他是如何把大包小包搬到车上的。一件又皱痕的条纹衬衫松松垮垮的挂在他身上,都被洗得发白了;肥大的裤管拖到地上,隐隐的露出破旧的军绿色解放鞋,老人皮肤很黑,岁月无情的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那双衰老的双眼却闪现出异于常人的平和。他先投入早就攒在手中的硬币,向司机打了个招呼,蹒跚着把包在年轻人身边放下,又反身拎上来一袋散发出浓浓腥味的物体;年轻人斜眼瞥了瞥,不为所动,厌恶和嫌弃都写在了脸上,一副耳机隔绝了他与全世界,隔绝了人与人的心;中年妇女捂鼻子的手放在大腿上,目光闪烁,多次偷偷转过头看着老人,又闪电般转回来,若无其事的望向窗外。想帮,又不想帮。

我开始不安起来,如坐针毡的感觉算是感受到了。老人无助的靠着栏杆,低落的背影刺痛了我的双眼,只是盯着他的包,目光一刻不移。一个微胖的白色身影突然挡住我的视线,他毫不犹豫的大步走向老人,一边从容地接过腥臭的麻袋,一边用温柔的声调说:“来坐这儿吧。”老人感激的望着白衬衫,微微张开牙已经所剩无几的嘴,双眸似乎都在颤抖。在白衬衫的搀扶下,老人颤颤巍巍得走向得之不易的座位。

我心中轰隆隆的震动,不知是愧疚还是欣赏,只听见白衬衫搬行李的簌簌声响,年轻人摘下了耳机,露出了未有过的错愕,手机被他塞进了口袋,妇女不再望向窗边,头被深深地埋在胸前,看不到表情,白衬衫抓着把手,微胖的身躯随着公交车左摇右摆。

公交车哼的小调中好像多了一段美丽插曲,悦耳、和谐,飘进了每个乘客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美丽的插曲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之时,但我们却可以将这些都看成一段段美丽插曲,因为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

今天是中考第一天,坐在公交车上奔赴考场时,不经意间听到了两个男生提到了准考证,我当时心里就狠狠一抖,因为我发现自己犯了个天大的错误,我忘了带准考证,前一天晚上做准备时,唯独落下了这最重要的东西。不敢再耽搁,我支吾着向父亲讲清了这件事,父亲皱紧了眉头,问我:“要不回家拿?还来得及。”我摇了摇头,万一回来时堵车就糟了。“老师那里好像有复印件。”我低声说道。“那就赶紧给老师打电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了手机。我怀揣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拨通了老师的电话,手心里紧张出了汗,等待老师严厉的训斥,因为准考证是再三强调过的事。当我说明一切后老师并没有想象中的责怪,而是轻声细语地安慰我,并说她会帮我想办法。在老师的安抚下,我躁动的心平静了不少。下了车,还没走几步,老师又打了电话过来:“喂,小晶啊,我还没出发去考场呢,要不你告诉我你家在哪,我去给你拿一下吧。”那一刻,我的心就像浸在温水中,被一股暖流包围。因家中无人,老师只好放弃这个办法。她后来又说让我去找我们学校的校长,开证明,已经帮我联系过了。我连连道谢,老师却只是对我说平复心态,好好考。父亲一路陪着我,未曾说过一句责怪的话,这让我心里很愧疚。到了考场,找到校长开了证明,我的心才终于踏实。

此刻,我正在奋笔疾书,这个中考前的小插曲已经过去,但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忘记。因为从这段插曲中,我再一次学会感恩,感恩我的老师,没有因为我带来的麻烦呵斥我,而是安慰我;感恩我的父亲,一路都默默陪着我,陪着我焦急再心安,不曾抱怨过。感恩他们的每一句安抚,感恩他们的不曾责怪。

人生是一场戏,戏中会有插曲,但无论哪一段,都可以使我们收获很多,而这一段,将会是我岁月的剪辑中最美的一段插曲!

点评:

忘带准考证,是中考过程中一件真实的小事,而小作者却从这件小事中懂得了感恩,使之成为美丽的插曲。

这是一篇朴素淡雅的考场作文。小作者没有使用华美的辞藻,也没有刻意地运用煽情的表现手法,只是叙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动,读来却引人入胜。其原因就在于,作者非常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琐事中梳理出叙述的脉络,删繁就简,重心突出,看似不经意的讲述,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叙事功底,这对于一个中考考生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