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访惠聚工作民情日记(汇集20篇)

浏览

6072

作文

435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手持一本“民情日记”,党员、干部深入居民家中拉家常、嘘寒问暖问计策,并将走访的居民的基本情况、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解决(答复)处理的情况如实记入“民情日记”本,这是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新疆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常见的场景。据悉,金山路街道四个社区加街道机关共有1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了走访,每个人走访100户左右,做到走访全覆盖,走访中要求:必访贫困户,必问衣食冷暖,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必问就业现状,必访党员和“能人”,必问发展良策”,旨在倾听走访记录中了解居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怨、所盼,掌握民情民意,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逐步解决。

每名干部持着“民情日记”不畏寒冷,走东家、访西家,一笔笔、一宗宗,真实地记录着居民需求和社区百态,从普通居民的水电暖、菜篮子到特困户的低保发放、子女入学,从社区的公厕、下水道到街道的社会治安、文体娱乐,每名干部用心记,用心议,更用心做“民情日记”,架起了社区居民连心桥。

“倾听民声为民生”,我们把解民忧、惠民生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名干部认真查找梳理居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居民群众关注的难题,向居民讲解各类惠民政策,对于暂时不符合政策、无条件办理的耐心细致的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力争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红梅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干部驻村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

今天是2016年3月5日,转眼到上升乡团结村驻村工作已近半年了。入户访贫问苦、田间帮急解短,不经意间拉近了我这个“外乡人”和村里百姓间的感情距离,也让我对农村生产生活现状有了直接强烈的感受。中央实施“精准扶贫”,各级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点燃了乡村和百姓的梦想,村里先后召开了支委会、村代会、党代会、村屯干部会,百姓的精气神都有了新变化,全村上下鼓荡起了一股强村富民的壮志豪情。在入户访贫问苦、与村屯干部共同研究脱贫办法的过程中,加深了我对扶贫工作的认识。

在驻村工作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与党员干部座谈工作、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对村情村貌有了全面认识,从百姓的言语神情中,我掌握了他们关心关注的事,感受到了他们对组织寄予的深切期望。我结合实际,决定从解决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努力帮助改善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经过深入了解和实地踏查,全村除整村推进时修了5.3公里的路外,尚有近三分之二、15公里的路没有硬化。针对无潜可挖、只能争取外援的实际,我把工作重心首先放在信息收集上,到其他村参观见学、去乡镇参加工作会议、到县直部门办事时,注意了解有关村屯道路修建信息,努力争取政策倾斜支持。几个月来,我多次跑省直、县直有关部门,上下齐手,发动同事、战友帮助留意信息、尽力协调。经过不懈努力,村屯道路修建已被列入全县工作计划。此外,村中的桥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修建都有了眉目,项目修建资金已经筹措到位,桥梁选址已完成勘察,目前都在有序推进,村里百姓知道后都喜笑颜开,人人对未来充满憧憬,这也悄然拉近了我和百姓间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基层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4月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们走访慰问在党员干部基层办实事活动中的包联单位铁南办事处南山社区居委会特困户。我们来到了铁南办事处南山社区居委会林桂兰家中,这位94岁高龄的老人瘫痪卧床已十余年,为了给老人治病,花光家中所有积蓄,家庭经济情况拮据。看着老人痛苦地躺在床上,连翻身都困难,我们的心情都很难过,说到我们来的目的时,老人非常感动,握住徐景一局长的手:“感谢党,感谢民政局的领导,还记得我这个老太太,我一定好好活着,争取活到一百岁!”望着这位可怜又可敬的老太太,我想我们一定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当我们一行人来到李玉红家中,问及这位朴实的中年妇女有什么困难时,这位大姐一边红着眼圈一边激动地说:“组织上对我们家已经很照顾了,我很感激,老伴的病只能慢慢养着了,我现在主要任务就是供两个孩子上完大学。”据了解李大姐的老伴是农村户口,没有工作,而且身体常年有病,不能干重活;两个孩子分别在上高中和小学,孩子们学习成绩很好;李大姐没有正式工作,到处打零工,微薄的收入仅够一家人生活……听到这些,我们和李大姐一家坐在一起,共同为这个困难家庭出谋划策,帮助李大姐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为这一家送去米面粮油。看到努力生活的李大姐,我想在我们的帮助下,在他们的努力下,没有什么可以难倒这一家人的。

今天我们共走访慰问了6户结对帮扶困难群众,走访慰问过程中,详细询问了社区特困群众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叮嘱他们多注意身体,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向他们转达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殷殷关怀之情。今天虽是个平常的日子,但也是一个收获的日子,做为民政工作者,只有深入到群众中来,了解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认认真真帮助群众渡过难关才是我们工作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联四做民情日记

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自2月20日在全乡范围内掀起“三联四做”宣讲工作以来,紧密围绕省、州、县委文件要求,成立了由联村领导、包村干部、机关干部组成的宣讲小组,分片包组深入全乡7个村,结合当前重点工作,走村串户,全面深入开展了驻村入户宣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结合基层组织建设,让“三联四做”活动切实吹动民心。结合一号文件宣讲工作,积极开展党组织、党员“双承诺”、“双争”、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三培双带”、创先争优等适合农民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活动,开展“民情日记”等工作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乡村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让“三联四做”的政策春风真正吹动民心。

结合农牧业生产工作,让“三联四做”活动切实倾听民意。走进一线开展调研指导,倾听农民需求,解决农民疑惑,引导产业结构化调整,帮助开展春耕备播生产,协调解决种子、农药、化肥、农膜、接羔育幼、防灾减灾抗灾以及草原森林防火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多渠道增收。立足资源禀赋,紧跟市场导向,帮助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土地草场有序流转,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结合惠农政策落实工作,让“三联四做”工作切实惠及民生。各宣讲组加强对群众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有关政策的宣讲,打消群众疑虑;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做到执行支农政策不走样、不截留,使广大党员和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把农牧业支持保护补贴、草原奖补以及生态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加深群众对改革发展政策的理解。同时,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就当前“两后生”培训、“光棍汉”就业工作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引导,对各村情况进行摸查了解,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答,积极提供劳务信息,扩大劳务输出,增加群众的现金收入,让“三联四做”工作着地扎根,切实惠及群众民生。

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让“三联四做”活动切实解决民需。立足各村实际,在综合施策、实施脱贫攻坚重点工程等方面提出有益的意见建议,紧盯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贫困村上下联系,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精准配置资源,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扎实开展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在帮钱帮物的基础上重点扶智,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

结合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让“三联四做”活动切实了解民情。认真宣讲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对依法治乡工作农牧区维稳工作进行重点宣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自觉性;深入排查化解草场地界、群众自治组织民主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污染、村务公开、涉法涉诉等影响农牧区和谐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使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与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保持高度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学生下基层当村官的民情日记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刚进村的时候,了解到我村有好几名孤儿,对他们就多了一份关注和关心。正好今天是星期六,孩子们都放假在家,我就买了些点心,去看看他们,了解一下情况。

下过雨的村路,非常难走。车轱辘碾出的印迹,一道一道的,一边高一边低。我骑着电动自行车,摔了一跤,只能推着走。王庄离村部又特别的远,花了近半小时才到了王洋、王梦阳的家里。

他们的奶奶看到我来很激动,孩子们懂事地偎在我身边。 老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她家离大队部又远。我把手机号留了下来,让她有什么事情打个电话,我给跑跑腿。老奶奶一直感激地说:“好闺女,好闺女啊,共产党好啊,把你们送过来,感谢党和政府啊,对我们这么关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想,组织上把我们选派到这里,不仅是要我们带领农民群众致富,也是要求我们当好村民,把村民当亲人,真心实意地关爱他们,这样,才不辜负村民群众对我们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阴

春节前夕,大汾村‚三送‛工作组在全村筛选出了十户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进行了春节慰问。帮他们买好了过年的面条、大米、棉被和衣物,并给了每户家庭600元现金。今天,‚三送‛工作组对这四户家庭分别进行了一一回访。

‚你们比亲人更亲,比儿女更贴心‛,受回访户这样称赞‚三送‛工作组成员。他们看到工作组成员来回访,个个喜笑颜开,看到他们喜乐融融,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村民刘来娣对我们说:‚自从丈夫郭志汗患上精神病后就没有过上一个好年,十多年了,每到过年就为备年货愁眉苦脸,感谢你们去年临近春节为我家备足了年货和过年用的现金,这次,我家也和其他家庭一样过上了一个幸福的欢乐年‛。村民郭石古对我们说:‚去年妻子肾炎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且欠了许多债,人去又财空,春节临近,正愁没钱备年货,幸好有你们党的好干部为我家雪中送炭,让我家过上了欢乐年‛。村民宋先伦家、郭昌有家过的春节也比往年更加幸福、更加喜庆。

天气有些寒冷,但我们被群众的热情包围,大家围坐在村书记家里,谈着今年的打算,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中充满着对生活的期待。(瑞林镇驻大汾‚三送‛工作组 刘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10月28 -30日,市政务中心“三访三化”工作队来到三眼塘镇黄茅新村,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工作。

二组青年村民***,1998年在参加本村水利建设劳动中,被电排设备轧断了2个手指,落下了伤残。村领导向我们介绍,小金身残志不残,这些年来,没有向集体伸过手,要待遇要救助,而是自强不息、自食其力。但因身体残疾,许多事不能做,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我们约见了***,只见他身体瘦弱,个头不高。伤残的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和食指,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那受伤断指、血染工地的惨痛一幕。从他与我们初次见面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这是个很有头脑、办事精明的年轻人。***告诉我们,因为承包的田土不多,农闲时节在益阳、沅江两地贩运农产品。家里买了1台三轮摩托车,夏天贩西瓜,冬天贩桔子。每天3、4点钟起床,拉着货物到益阳农贸市场占摊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租场地的开支。妻子在俏嘴巴食品厂做临时工,每月工作20来天。2个小孩加上年过七旬的父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说,今年桔子行情好,自己熟悉销路,想收贮保鲜,春节上市时卖个好价钱,就是没本钱,如果有几万元贷款就好了。我们觉得这是个好想法!

工作队员、中心副主任***是个办事迅速的人,立即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打听,最终与信用社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落实了贷款事宜。我们和村支书周红兵等领导商议,由政务中心贴息,下月初为金洪波贷款5-6万元,支持他收贮桔子保鲜。我们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他个人的勤奋努力,4年以后,这个对象一定会如期进入小康,实现市委的既定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村干部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2月29日晴

西部农村的天是不是亮得更早,因为我们的农民比别的地方更艰苦。晨8时,大家都陆续起床了。今天的任务是到麻洞村、哈什村走访民情。我们先去麻洞村,该村是松多藏族自治乡八个行政村之一,全村221户,897人,以土族为主。

从松多乡政府所在十八洞沟村至麻洞村仅有十余公里路程,我们却走了大半个小时。这里早先只通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这两年虽通了砂石路,依然是颠簸不平,群众出行极为不便。更有甚之,途中两座村里前些年用义务工修建起来的拦洪坝被冲毁,由于义务工取消、村中壮劳力全部出去打工、钱物不足,至今未能修复。夏季雨量一大交通就中断了,给群众生产、生活、学生上学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影响到部分村民的居住安全。出发时,乡长说这条路已经立项了,明年就可以油化通车。希望一切顺利,沿途村民能早日走上这条便利交通路。

在这条路的尽头,就是麻洞村。这里是典型的西部山村,民居散落,高高低低,没有多少树,连一块平地都很难找到,甚至有些村民利用山坡挖了窑洞。工作组中有人2004年在这里下乡两个月,8年过去了,他说这里还是早先的模样,没有大的变化。

在一个向阳的大门前,七八个男性村民聚在一起打扑克,我们凑上去跟他们拉家常。闲聊时,问他们怎么不出去打工?大家笑着说,他们还要种地,这里开播一直要等到清明前10天,如果现在走了,家里只剩老人孩子,地就要撂荒。而且到了秋天,他们还得回来收割庄稼,一年到头,打不了几天工。

问及他们还有什么困难时,大家齐声说吃水比较麻烦。早先麻洞村群众吃水要到上游较远的地方马拉牛驮,方式极为原始。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村子里打通了水井,但仍然囿于山大沟深等环境因素,未能根本解决吃水问题。这两年松多乡投资二千多万元自上游水源地拉通至各村的自来水管路,于去年底开始供水。但是因源头水量、工程施工、后续管路维护等诸多原因,只通了十余天水就断了。我真心希望互助县和水务部门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协调没途各村用水量,合理利用好村民上缴水费,彻底解决麻洞村吃水用水难题。

中午,村支书安排我们到一户农家吃饭,虽然只有洋芋和土猪肉,可这种香甜的滋味却是城市里吃不到的。村里吃肉不像城市里想买就能买到,这里基本吃的都是年猪。如果家境好一些,年关杀两头猪,可以坚持到8、9月份。家境不好,只杀一头猪,吃肉就只能坚持到6月份。我想是不是大城里的学生都应该到这样的山村看看,让我们的下一代还知道我们国家还有这样贫困的地方,居安思危、认知苦难。

由于麻洞村深处浅脑山山区,部分村民居住偏远,联通、移动信号很弱,常常是山头有信号,进村手机就打不通;屋外有信号,屋里就不能用手机。遇到急事或者危重病人紧急就医,通迅极为不便。甚至影响到村民外出劳务,外面有用工的却联系不上,往往是联系上了用人方,对方已经招满人了。在通讯如此发达的当代,电信、联通、移动、有线这些大公司能否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投入,增设基站,开通网路。一个都不能少,让同一片阳光下的人们都共享阳光的温暖。

麻洞村现在只有一年级和一名老师,孩子上完一年级就要到六公里以外的哈什村上小学;小学毕业后还要到七公里以外的松多乡上初中,初中毕业后再去十余公里远的五十乡上高中。以前村民送孩子上学、接孩子回家都用摩托、农用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如果家长外出打工,学生就只能步行回家。农村家长为孩子的教育费尽了周折,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应该是普遍的吧。不知教育部门能否更加合理设置中心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早落实校车接送制度。

一天的走访就要结束了,大家感慨万千。麻洞村以农业为主,域内没有河流,更无森林、草山、矿产等自然资源,纯属靠天吃饭,生存条件极为困苦,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去年大旱,庄稼没有收成,唯一收获的一些洋芋,由于生长时间不足,放到窖里两天都坏了,60%的人口粮不够。村民说:遇上这样的年景,如果不外出打工,连活路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麻洞村几乎是家家户户外出打工,剩下的全是老弱妇孺。去年夏季只有一名50岁以下的男性在村,其余壮劳力全部外出。由于麻洞村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要发展谈何容易,已有30余户村民自发搬迁到海西和新疆。在如此艰辛的生存环境下我想只有加大麻洞村退耕还林、整体搬迁力度,才能彻底改变他们的生存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驻村干部走访记录民情日记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7月27日

感激与承诺

昨天开始的人代会,今天是选举日,自我安慰着,选不起,有点丢脸,老百姓都不要,留在这干嘛!也正好借这机会回城,心里盘算着最下策的棋局,心里也就淡然了。

但我真的没有想到,结果出来竟然是满票,50个代表有两个公假外出学习,48票。对高票都只是一种奢望,结果却是满票,的确是出乎意料的,那一刻心里除了感激那份满满的信任,忽然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只能发至内心真诚而坚定的作出承诺:任期,一定用我的正直去引领人,用正气感召人,用正派去规范人,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除了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我别无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帮扶民情日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3月2日 晴

几经周折,赖桥瑞托办的更正户口年龄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我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并把证明材料收集齐一些,让她尽快享受社保养老金等补贴。

前段时间,77岁的杨村镇新陂村村民赖桥瑞反映,自己的户口年龄仅为53岁,比实际年龄小了24岁。当她告诉大家自己的长子今年55岁的时候,大家都笑了。可她却笑不起来,因为现在国家出台了新农保、老年津贴等惠民政策,户口年龄比实际小影响了赖桥瑞的各项补助。可是,由于登记户口时间离现在太久,又缺乏证据等等,赖桥瑞一直为这个问题而苦恼。

群众利益小事。上周,我和驻村干部就按赖桥瑞的口述,起草了一份报告,跑了县里的档案局、公安局等好几个部门。核实情况之后已上报市公安局,估计不久就会有回复。

来到赖桥瑞家,我和镇干部蔡勇等人和她聊起了家常,并记录了她的兄弟姐妹的姓名、年龄等情况,以收集她更多实际年龄的证据。聊天过程中,赖桥瑞端出了烫皮、花生、米果等客家食品,一边招呼我们喝茶,一边激动地说:“为了我这个老太婆的事,你们来回走了这么多趟,你们真是好同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双联双创民情日记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带领全局党员干部去马场村开展联村联户活动,重点调查了解马场村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情况,并看望一下我的帮扶户刘顺利家的春耕生产情况。

上午,在马场村党支部李书记家里简单交流后,我们沿着蜿蜒崎岖的乡间硬化水泥路,同行出发了。一路上,当我看到马场村路边装修整齐而又亮丽的农家乐院落时,我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便走进去实地看看,已经零星地有客人陆续到来。主人看到我们来,笑容满面地迎了过来。当我问及农家乐经营状况时,他们说今年效益不错,每天最少接待四五十位客人。

爬上山梁,我们来到马场村村民集居区。望着修葺一新,红顶白墙的农家院落,让我倍感欣慰!我首先走访了刘顺利家。进门后我把带的两包茶、两箱牛奶和孩子用的书包、学习用具交给他们后,还给孩子给了五百元学费,刘顺利的妻子对此非常高兴,一个劲地表示感谢。刘顺利说,今年家里又种了5亩百合、柴胡等药材,还喂了两口猪,收成会比去年好得多。朴实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无不使我们感到欣慰。当我询问他们对帮扶有啥意见时,老刘笑着说:你们对村子的帮助真大,我们的日子现在好多了,也有指望了!都是党的政策好。”

从刘顺利家里出来,时间已经快到一点钟了。我独自到田间地头去看一看。我路过一口小水塘池旁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吃力地推着一小车砖石,就连忙上去帮忙推着慢慢走,并和他攀谈了起来。提到“双联”活动,老大爷深有感触。他动情地说:“到底还是没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帮我推车,又让我想起年轻那时党的好干部了。”来到老大爷家,经过询问得知,他姓赵,准备扩建猪圈。问及对新农合和其他惠农政策的看法,他说党的政策很好,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经过一天奔波,虽然有些劳累,但是颇感充实。我的心又和农民近了一步,村民们的真实想法和朴实的话语,都将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体察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乡镇干部下乡民情日记

全文共 1653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1日星期一 天晴

今天是星期一,八点从家里出来,匆匆坐车到乡里已过九点。上星期五乡上的马书记和梅乡长因为有事,我们去汇报工作时他们都不在,所以我们决定今天早上去汇报。是星期一的缘故,乡政府办公楼内办事的群众很多。见到马书记和梅乡长后,我简要的汇报了近期开展的工作,并把上周编发的简报呈给了他们。临走时马书记说他待会去我们村上转转,我赶紧说你早上尽量还是不要来,因为我们住宿的村委马主任夫妇在xx县城,早上我刚从他们手里拿的他家钥匙,你乡上的“一把手”来了,我们恐怕给你倒不上一口开水!马书记笑着说如果不方便那改天去。

离开乡政府,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村上。打开村主任家大门,他家的四只小花猫这两天可能饿坏了,见到我们“咪呜、咪呜”的叫个不停。我让小孟和小罗生炉子,仲副乡长帮忙,我去洗洋芋准备中午饭,大家自力更生,体验生活。我的炒洋芋丝准备的还算快,但是他们几个生炉子可不那么如意,一会儿燃着了柴火,一会儿又灭了,折腾的我们都哈哈大笑。正在这时,马主任夫妇骑摩托车到了。马主任夫人走进厨房一看我们,吃惊地说:“胡大啊!你们自己做饭吗?”,我说我们也体验体验在农村做饭的感觉。她边说边重新生炉子,在她的手里炉子很“听话”,三下两下炉火就熏熏燃烧。不一会儿,麻利的主任夫人已端上了中午饭——一大盘我准备的洋芋丝,另加一盘牛肉炒青菜,主食是米饭。也许是我们自己参与做饭的原因,大家都吃得很香,好多人还吃了两碗米饭,盘里的菜也一扫而光,真正的“光盘行动”。

吃过中午饭,我们开始走访农户。马主任在家有事,村支部马书记陪我们走访。我们按照计划,首先到了二社社长冶有志家中。他家庄廓较大,但住房陈旧,看上去家庭经济条件不大好。社长是个大个子,精神矍铄。因为我们前两天开会时见过面,所以这次见面显然是熟人了。他说二社原先有40来户,现在许多农户自发搬迁外出,常住的只有20户。问起他家的情况,他在叹气!他说自己没儿子,只有四个女儿。三个大女儿先后都出嫁了,最小的招了上门女婿,但前些日子女婿离家出走,可能是因为他家经济条件不好,人家不愿做上门女婿。两个月前,女儿又生了一胎,是个男孩。说到这里社长脸上放佛掠过一丝喜悦。但他又叹气说,现在这个女儿是计划生育对象,马上要采取绝育措施,但女婿跑了,让我咋办?我们都听了十分同情。仲副乡长是主管计划生育的,所以他给社长说要不你先让女儿到乡上放置宫内节育器,等以后女婿来了再做绝育手术。社长显得十分激动,连声说感谢。谈到对村上工作的意见建议,和上次在村干部会上说的一样。但是说到村学校教育时,他给我们反映了一个新情况,就是听说现在学校在册的老师还是三名,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实实在在上班的只有一名正式教师,一名代课老师。我和仲副乡长商议,改天到中心学校详细了解一下,因为现在误了学生,就等于误了他们的一生,这是大事。

接下来,我们走访了村委委员、老党员冶青贤家。他家较社长家情况相对较好,和他攀谈中得知他的儿子学xx已拿到xx资格证,在外开学一年多,收入也不错。家里种了三十几亩地,其中种植玉米22亩,前两天秸秆和玉米棒子一齐按青饲草卖出,每亩收入了1500元。我和他粗略算了一下,他家今年在种植业方面可收入40000元以上,除去成本,纯收入在30000元左右。我心里想种庄稼有这样的收入很不错,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只能养家糊口。说到这里他说种庄稼有这样的收入还是感谢政府大力推广种植玉米,要不然这里的耕地大部分已撂荒了。

随后我们又到了老党员冶建福家。进门前听包村干部老谢讲,冶建福是上届村支部书记,这届落选了,可能有些怨言。但是我们和他谈的还是合得来,没有怨言也没有牢骚。聊完一些家常,他还建议我们充分利用村内的玉米秸秆在村内发展牛羊育肥产业,我们认为这是个好建议。xx村现在大面积种植玉米,玉米秸秆很多,不是当柴烧就是喂牲口,可他们家家仅有的几头大牲畜吃不了多少,因此发展牛羊育肥产业很有潜力。走出他家时,已五点多,我们结束了今天的走访。回村委马主任家的路上我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干部下乡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1268 字

+ 加入清单

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我们先后走访了五户农户,了解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今天走访的一位老农,让人心酸。他叫马索来么,已六十九岁了,家里只有长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个儿子都不争气,一个个在外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顾两个老人,用当地的话说就是“不上路”。为了维持贫寒的生活,这位老大叔耕种13亩地,还当村里的护林员,管护大家的退耕还林地。尽管如此,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到农村低保。我的心里很酸楚,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从兜里摸出一百元钱塞在他手心,让他买双鞋,因为他穿的鞋实在是太破了。他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转过头悄悄的对村支部马书记说下次调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从四社小库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时,时间已不早了。我们把村里简易的公开栏用墨汁刷了两边后,大家一齐动手,划线的划线,写字的写字,画边的画边,不一会儿把黑板报办了起来。黑板报的右下角还写上了让村民们抓紧开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朵红牡丹,远远望去还有点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感到农村工作虽然苦点,但也十分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扶贫攻坚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11月6日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xx村村民都在接村里去沙特朝觐归来的一位老人。这是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全村人都参加。所以不管是我们的走访工作,还是农户的秋季覆膜等农活,都只能延期了。

早晨起来,我想那今天做点什么工作呢?哦,想起来了!针对xx村特困户众多的问题,上星期我们商议写个倡议书,募捐些资金,以便慰问一下村里的特困户及孤寡老人。我当时安排我们帮扶组的小钟写这个倡议书,因为他兼乡党委秘书。但是前两天我看了他起草的初稿,觉得他的文笔确实不错,特别是语言写的很含蓄,有很浓的文学味道,篇幅也相对较长,好像与倡议书不大适合。所以我和帮扶组的其他同志商议后,决定改天好好改一下,尽量写的简短、直白一点。我们帮扶组的小孟是民和县委宣传部的“笔杆子”,于是,我让他到乡上等我,我们在乡政府共同修改。

赶到乡上后,我俩利用一上午时间反复商议、修改,到吃中午饭时,倡议书算是定稿了。现记写如下:

倡议书

扶贫济困,奉献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伸出援手,手留余香,帮助特困群众度过难关,给特困群众生活的自信,你的爱心将会深入人心。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xx乡xx村位于乡政府以西10公里处的xx上,村内气候冷凉干旱,缺水少雨,自然条件严酷,村民生活十分困难。因此,这里至今流传着“姑娘嫁了xx,等于进了鬼门关”这样一句话,可想而知xx村民生活条件之艰难。

全村由四个自然村落组成,居住着回、汉两个民族,总户数286户,总人口1125人。由于村内生存条件恶劣,有条件的村民纷纷向村外自发搬迁,目前村内只剩下96户农户。这些村民住房条件十分简陋,普遍居住在低矮、破旧的土平房。大多数家庭缺劳力、缺经济来源,生活十分拮据,是村内最为贫穷,也是最需帮扶的农户。有些村民为了生计,丢下年迈的老人及小孩,常年外出务工;有些大龄青年因娶不上媳妇,外出招婿,家中父母无人抚养。村内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从川杨公路通往村里的山路极其简易,只能勉强通行。遇上雨雪天气,山路泥泞不堪,村民难以出行。由于村内山大沟深,土地支离破碎,社与社之间相距甚远,分别成为四个自然村落,严重影响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近期,xx驻村帮扶组、村党支部、村委在乡党委、政府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驻村帮扶组能力有限,面对村内众多的特困家庭,有心无力,急在心上。为此,xx驻村帮扶组党支部、xx村党支部、xx村村民委员会向社会各界人士倡议,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和扶贫济困、扶危济难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本着自愿的原则,积极伸出援手,踊跃捐款,为改善xx村特困群众的生活奉献你们的爱心。

我们坚信,你们的点滴爱心将是特困群众生活的源源动力;我们保证,你们的点滴爱心将如实化作清澈小溪,滋润着xx的特困群众。

xx驻村帮扶组党支部

xx村党支部

xx村民委员会

2013年11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村干部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20xx年9月3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人物:胡集镇党委驻邱楼村包村干部李婷婷

上午,我到村里帮扶对象邱志柱大爷家中去看看,邱志柱大爷今年近80岁高龄了,只有一个女儿,远嫁他乡,由于生活窘迫,没有能力赡养老人,所以,邱大爷被列为了帮扶对象。推开虚掩的门,一个佝偻的背影出现在面前,邱大爷正在院落里剥蒜种,我急忙上前帮忙,并和邱大爷唠起了家常,在接触邱大爷过程中,感到邱大爷心态很好,对苦难的生活有着顽强的承受力,对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也很感激。听着老人的述说,我从心底里替他高兴,看来老人家生活的信心是越来越足了,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临近中午,我正帮老人做午饭,敲门声响起了,原来是村里的“好媳妇”孙冬姣来帮老人做午饭了,“好媳妇”帮“困难老人”是村里结对帮扶创举之一。我和“好媳妇”一起帮邱大爷做午饭,然后围在小饭桌上一起吃饭,从邱大爷幸福的笑脸中,我感到了真情帮扶真的能给人带来满足。

吃过午饭后,我便与老人告辞。邱大爷把我送出了很远。离开了邱大爷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心情很愉悦,真心为邱大爷现在的生活态度高兴,希望他能一直这样开心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访惠聚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3月4 日上午,按照委系统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 聚民心” 活动的总体安排,我们下派工作组的先遣人员,先期启程前往**区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

早上9:25,飞机准时起飞。也许起的太早赶飞机的缘故,绝大多数人在飞机起飞后,都开始闭目养神,也有个别精神头很好的人,在机舱里小声的说笑着。11:15,飞机准点缓缓降落。排队取了行李后,出门就看到来接我们的联络人员,各小组先遣人员按照要求分头上了指定的面包车。上车后各组清点了人员,车子开始向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进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库木库萨尔乡政府。大家下车后在乡政府食堂吃了午饭,稍作休整后,就随各个村来接的人去了各组入住的村子。我们第七组住村委会大院。

按照活动分配方案,我们第七小组进驻尤库日哈迪勒克村。下午16:00时,我们在随行的副乡长艾则孜·热合曼带领下来到了尤库日哈迪勒克村村委会。村委会书记艾莎·穆萨早在我们来之前,就带领着村上的干部将我们住的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放下行李后,村里的干部帮助我们们一起铺被褥、整理房间,看到这些场景,我们感到心里面暖融融的。简单收拾过后,在随行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村委会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

住村后随行的副乡长艾则孜·热合曼和村里的干部向我们介绍了该村农业生产、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具有地方特色很有知名度的农民画等情况,直到深夜。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尤库日哈迪勒克村人口有1200余人,种植土地有6000余亩,主要以种植棉花、小麦、核桃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老百姓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民风淳朴,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这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

作为打前站的工作组人员,我们要帮助5日来到的工作组其他同志,做好有关工作、生活细节。同时,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尽快与村干部和群众相互熟悉了解,为下一步开展好工作创造条件。

晚上的晚饭是村委会妇女主任阿米尼古丽·卡迪尔给我们做的家常拌面,味道很不错。吃完晚饭后,我们简单洗漱了下就躺在床上。屋内很冷,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想着未来一年后会有怎样的变化,想着着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想着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该怎样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基层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1650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月7日,房产管理中心主任***带着领导班子成员驱车近一个小时来到**乡*村的贫困户家中进行慰问。对韩保良、韩大山、韩保新、韩小勇等贫困户、留守户一一带去了食用油,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作为过节的礼物,询问了大家的生活难处,鼓励大家要努力生活。对韩有福等致富户询问了致富经验,赞扬其带头模范作用,鼓励他们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来到贫困户的住地,走进了他们的房间,看了他们室内简陋的陈设,***主任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住的感慨“不容易!”,“人们需要帮助,我们的工作做的还是不够,我们还是不够体贴……”他不断的这样自责着,我知道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忙碌,好不容易今天可以休息,但一大早就嚷嚷着要去探望他们,他说年底大家都很忙,但是群众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我们不能懈怠。

韩大山的家里是破旧的青砖房,门口大门是两块木板经历了岁月的摩挲已经露出道道刻痕,放佛是两个老仆人,多少年风雨不改的为他的主人守护那小小的庭院。开门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地地道道的农民的脸,憨厚,淳朴中洋溢着满脸的微笑。

“你们是政府的人?我认得你们。”

“韩大山,快过年了,准备年货了么?”

“呵呵,呵呵!”

韩大山乐呵呵的接过***送给他的生活慰问品,挥动着手让大伙进他的屋子。***仿佛发现了什么,把油从他手里拿了过来。

你的身体可又不好了啊,我来替你拿着吧。

韩大山依旧是那样乐呵的笑着,我这时才发现他走路时腿脚有些不灵便。他的身板有些佝偻,头发也白了很多,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走起路来却像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

屋门敞开着,虽然说是大白天,但是屋里的光线依旧很昏暗。里面的东西很少,除了两个水缸几乎看不到什么家具,更不用说什么家用电器了。但是正门口的那张八仙桌子却收拾的干干净净。韩大山坐了下来,

“还是收秋落下的毛病?”***质问他。他不好意思的低了下头,笑着点了下。

“你要照顾好孩子,有困难找党,找政府,不要再这样一个人承担了,你要是身体不好,孩子怎么办,你要多为孩子着想。”

原来韩大山的媳妇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走了,他一个人抚养着孩子,加上自己常年病患不断,身体状况愈加的恶劣。他有两亩地,本来他这样的困难户每到农忙的时候村里都要帮忙的,***主任也多次向村里、乡里反应了他的情况。但是淳朴的他不愿意麻烦别人,一个人不声不响的就把东西收到了家里。劳动量一大,他的身体就受不了,以至于现在连

走路都有些摇晃。

这时候一个孩子跑了过来,一上来就要拆方便面,被韩大山给挥斥住了。

“呵呵,吃吧,就是买给你吃的。”***笑着把包装袋撕开递给了孩子。孩子躲在韩大山的怀里,有些胆怯的接了过来。

出去的时候***拿出了爱心卡,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们要走了,这是我的电话,记住,有什么事你就直接打给我,老韩,你的身体不好,遇到事情千万不要再一个人扛着了。”他握住了韩大山的手,韩大山有些激动,两只手都团了过去。在门口我们向韩大山挥手告别,他和他的孩子使劲挥着手,动作有些夸张,但那瞬间我看见他的眼圈有些发红。

再见!

风依旧很大,路面的水坑已经结了冰。嘴边的哈气让眼前感觉雾气蒙蒙。***和班子成员已经离开,这时我回过头看了一下,韩大山和他的孩子在站立在风中,不住的挥着手,那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像两尊雕像一样伫立在风中,他佝偻的身体在远处看来更加微小了。

再见!再见,我们还会回来的……

贫困户中,韩和平媳妇常年卧床,儿媳妇走失,儿子常年在外务工,自己一个人照顾痴呆的孙子。

韩保新离异,自己轻微脑瘫。家中无劳动力。

韩平定六十二岁,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家中无劳动力。 万秀花,男人早逝,自己在外务工,七十多岁公公在家照顾孩子……

此一行一共对二十户贫困户、留守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进行了慰问,其中对突出的韩小永,韩保新等人进行了座谈。目前,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发展中阶段,还有很多人需要党、需要政府的关怀,我们也会不懈努力,竭我们所能的尽自己的一份力,也希望社会各个方面都伸出援助之手,尽我们所能,共同去关怀这个大家庭中落后的人们,让我们共同携手,发展社会主义,奔向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乡镇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修水利增民利

春雨绵绵,又是一年谷雨时节。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走在井坑村的乡间小道上,一路呈现出农民朋友播种耕作忙碌的美丽画卷。

井坑村的灌溉水渠仅是一条村民在路边自行挖掘的土沟,土沟小、浅,宽度不一,严重影响了雨季的排水,但却是附近大片稻田、菜土、果园的唯一灌溉渠道。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到村民迫切希望维修水渠后,我们“三送”工作队及时与村委进行了商讨研究,经过数次实地查看,决定筹集资金修建水渠。今年三月,灌溉水渠的修建开始动工了,村民投工投劳,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我们也常常守在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监督施工人员进行整改。而我也做了回“泥水匠”,与村民说说笑笑,拉拉家常,气氛非常和谐。

时至四月,水渠的修建已经接近尾声,工人们仔细地进行着最后几道工序,只见昔日的水渠已经大变样,再不是以前杂草丛生、淤泥堵塞的样子,村民和工作队都感到由衷的欣慰,村民欣慰的是有了好的水渠,而工作队欣慰的是又为群众办了件实事,解决了群众的农业生产困难。

乡镇干部民情日记2:我一直相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中雨

找“穷根” 开“良方”

农忙,白天,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早晚,入户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

我们到熊绍支家,他以核桃待客,笑容羞涩。刚从地里回来,泥土和雨滴的芳香尚存,他神采飞扬。

熊绍支38岁,熊家6人。住房由土墙砌成,为更宽敞,他加宽客厅。农闲,他外出务工,因无技能,体力活,低收入。农忙,回家种地,亩产不高,尚能自给自足。

我们鼓励他,为他谋划。

“按凤塔村现有条件,你认为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从今年开始,我摸索种植魔芋,但我不懂技术,只能参照图片资料进行模仿。”

“我们会努力协调政府开展种植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省交通厅来村里扶贫,为我们修致富路,地里的粮食不愁运不出去了。”

“路通了,要送孩子出去读书,走出大山。只要不等靠要,一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

熊绍支一直想方设法变家境,他勤劳朴实,我们印象深刻。让老人颐养天年,让孩子外出求学,让家人吃饱穿暖——依靠这方世代养育自己的水土,才是他最长远的生计。

老党员刘海全,46岁,因贫至今未娶,与母亲、二弟、三弟和侄子共处一室。走访发现,凤塔村三代同居不分家、大龄单身汉等不鲜见,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等突出。部分贫困户住木楞房,人畜共居,防火能力差。有的“赘婿”因贫而走,留下妻儿成单亲。村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足,意外伤害、亚健康、离婚等问题凸显。

夜深人静,工作队员结伴返回村委会。手电筒的光束照亮泥泞崎岖的山路,一把雨伞、一顶草帽、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份调查表、一双沾满泥巴的胶靴,蚊虫叮咬的一身“红包”止不住地痒,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浸湿了衣服。大家一边交流进村入户的收获,一边相互鼓励克服恐惧、消除疲惫。村民或许早已进入梦乡,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仍然历历在目,恳切的请求始终萦绕耳畔。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关于扶贫攻坚民情日记

全文共 2356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株县办[2016]4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全覆盖工作的通知,确定我院帮扶南洲镇的南洲村、湘渌村和南山村的贫困户48户163人。我院抽调25名干警,成立三个帮扶工作小组,每组由一个院领导带队,分别负责与一个村的帮扶对象进行结对帮扶。9月27日、28日两天,我在前段时间已经掌握南洲村贫困户底子的基础上,与院里另外七名同志,对南洲镇南洲村的16户贫困户进行了集中走访调查。

南洲镇南洲村是今年上半年根据乡镇村级建制撤并,由原来的建佐湾村与袁家洲村合并而成,位于南洲镇中心位置,与镇政府紧邻,故取名南洲村。该村现有2个合作社,461家农户1717人,耕地面积1673亩,村域面积4.5平方公里,13个村民小组,属于传统的农业村,2015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约7000元。但是,该村村民收入差异还是比较大,收益好的还是那些具有经济实体,或者是会做项目的老板,生活比较贫困的村民还是占有一定的比例。根据村、支两委摸底和统计,2014年底止,尚有贫困户16户40人。经过一年多来的扶贫支持,虽然有了一定的改观,从政策意义上讲,按那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的标准来界定的话,有些已经算是已经脱贫,但是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上来说,显然并没有真正走出困境,脱贫之路,路在何方?

走到邓某平的家门口,看那门楼和建的比较早的楼房,我怎么也不相信他家里竟然是贫困户。进门坐下来才知道,邓某平今年46岁,家里四口人,原来买了货车跑运输,家里搞的红红火火,并建起了楼房。只是前几年,一场大病(肾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并还负债三十多万。虽然通过医疗救助解决了一部分医疗费,但据其自己反映,现在尚还负债二十余万元,而要将这些债务进行化解,那就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况且现在还在服药控制阶段,每个月还要一定的药物费用。其妻子和二十岁的女儿都在外打工,两个人的月收入有4000元左右,小的儿子16岁在县五中上高中。如果不是这场病,这一家子的日子那是无比的好过。要是完全按照贫困户每人年收入2855元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这个家庭根本就不是贫困户。可事实呢?

邓某如今年77岁,老伴张某花今年71岁,贫困人口2人,根据镇、村提供的贫困人口信息是这么反映的。按说,农村里的这个年纪,正是儿孙满堂享福的时候,怎么也是贫困户?难道没有儿女赡养么?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邓某如的家。我们到他家的时候,邓某如还躺在床上起不来,在窗户上只能看到其模糊躺着的背影。在狗吠声中,邓某如的老伴拿着镰刀回来了,原来她还在外面做事,问其原因,得知那是邓某如又病倒了,我们也只能语言安慰。在闲谈中,得知两人育有四子一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只是家境都不怎么好,五个子女每年基本没有支付赡养费用。如今两老子是单独过日子,依靠邓某如名下的低保金和两口子的养老保险金及一些零星小额补助过日子,年收入大概在4000元左右,每年打针吃药的费用就要占了收入的将近一半。说起这些,邓某如的老伴总是不停的抹眼泪,哀叹自己的命运不好,自己都七十几岁的人了,每天还在外为生活忙碌,好在自己的身体也还算好,种点小菜,喂点鸡鸭,尚有些许微薄收入用作贴补家用。

今年65岁的柳某生,外表看起来比75岁的老人还显得老,说话很吃力,反应很迟钝,智力比较低,说是常年药不离身,至今还住在村里原来用做幼儿园的老房子里,如今这房子已经成了危房。30年前,娶了比自己小15岁的聋哑智障女杨某援为妻,并生育了一个女儿。自从女儿长大成人出嫁到河西天元区三门镇某村以后,从此就是两个残障人孤独的生活在一起。几年之前,自己的土房子由于陈旧失修倒塌,于是村里就把他们暂时安置在村部旁边原来用做幼儿园的老房子里居住,并给他们家里接通了自来水。去年以来,随着中央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村里已经给这老柳家争取到了作为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项目资金,上个月已经在他们老柳家的老屋地基上为他们建设新房。目前房子已经建成,村里准备再给他们家做一些简单的装修,接通水电,打好屋前水泥坪,下个月就可以让这两个苦命人搬进新居。这几年,两口子靠着政府提供的低保金、农村养老保险金、残疾人补助以及其他一些小额补助及社会救助过日子,一年也有个五、六千元,生活上也还算有了个基本保障。

十八个家庭,十八本经,家家都有自己难念的经。根据我对南洲村16户贫困户的统计,有15户都与家庭成员的疾病直接有关,另有一户是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有关,但身体也不是很好。这使我想起在株洲县这样尚还不算太贫穷的地方,竟然还有这么多生活在贫困边沿的群体,那么,在整个湖南,整个中国,那会有多少贫困人口?中国百姓脱贫之路显然是任重而道远,远非中央之想象。然而,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既看到了中国的现实国情,又面对国情不回避,敢于向全世界宣示必须全面脱贫,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脱贫攻坚战役,这确实需要过人的胆识和气魄。我们置身于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摸清底数,根据精准扶贫“十个到村到户”,“七个一批”、“六大工程”等要求,找准扶贫工作思路,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履行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由此,也引发了我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中国这么大,贫困户这么多,而且又都是老弱病残的集合体,这就需要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如何来建立、健全和完善的问题,如何真正实现老有所依,病有所医,弱有所靠,残有保障,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社会课题。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彻底消灭贫困一定能够实现,党和政府有决心,我们就一定有信心。同时,在当今的农村,还得大力提倡和弘扬尊老爱幼、赡养父母的传统美德,不能让父母老了就成为了孤独,更不能把父母当作包袱甩给政府和社会。只有全社会形成真正的合力,才能彻底打赢扶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村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家家户户沉浸在合家欢乐的节日气氛里。那么,山里的老百姓大年过得怎么样?我想去看一看。

下午,我约了县委副书记**、县委办主任**,一起到七里坪镇去看一看。

来到**村,路边有一家正在放鞭炮,我们径直走进一个小院,来到一户人家,一起围坐在院子里,聊了起来。

交谈中,得知主人家名叫陈国和,家里还有老伴、儿子,一家三口。

陈国和高兴地说:“我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在广州做建筑工,1个月能挣上5000元左右,虽然苦点,但高兴。家里老伴种粮收板栗,还有补贴,1年收入七、八万,我家房子就是靠打工挣钱,在20**年建成的。”

坐了一会儿,陈国和的儿子陈勇从舅舅家拜年骑车回来。小伙子憨厚中透出精明,我跟他聊了起来。

“今年多大了?结婚了吗?”“25岁了,还没有结婚呢。”小伙子腼腆地回答。

“在哪儿打工?1个月能挣多少呢?”“在深圳电子厂打工。1个月能挣3500块钱左右,除去房租和生活费,落个2000块钱左右。”

“你有回来工作的想法吗?县新型产业园,有100多家企业,需要很多人做事。那里月工资两三千块的员工很多,多的能够达到八千多元。园区还配备了学校、医院、生活公寓,开通了县城至觅儿的专线客车,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县里正在开展‘春风行动’,你可以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事做。”

“我回来就听说园区招工的事了,正准备去看看呢。说实话,不想往外跑,费用太大,又不方便。我已经约好了几个一起打工的,过两天就去,如果找到合适的事做,今年就不出去了。”

**村党支部书记陈均儒闻讯赶来。我问陈书记:“你们村外出务工是个什么情况啊?”

陈均儒回答说:“我们村有1633人,有400多人在外打工,其中在本县打工的大约有200人,有200多人在外打工,打工收入基本上要占到每家收入的一半以上。”

我对方思意和陈敦学说:“全县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千家万户,开展民情大调查,摸清外出务工人员、创业成功人士底数,将这些情况和园区招工工作对接起来,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既方便群众,又服务园区,是富民强县的好路子。”

在回来的路上,我拨通了七里坪镇党委书记潘新华的电话,要求乡镇将“三万”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农户开展大调查,及时发布创业就业信息,为农民群众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就业服好务,既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又有利于推动园区发展。这是乡镇今年要抓的一件大事,必须牢牢抓在手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