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利益

利益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利益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利益问题。

分享

浏览

6515

作文

72

2024“中国海外利益研讨会”征文启事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保护力度”。

海外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海外延伸,是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利益迅速向海外延伸与拓展,中国的海外利益已经凸显为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议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中国海外利益的开拓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与此同时,中国海外利益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同步增长,海外利益的维护刻不容缓,加强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也是学界的责任。为推动学界对中国海外利益的深入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5月下旬在北京举办“中国海外利益研讨会”。在此,我们诚邀社会各界同仁为本次会议投稿。

征文内容范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海外利益与国家战略;2. 国际制度与中国海外利益;3. 国家关系与中国海外利益;4. 国家形象与中国海外利益;5. 国防建设与中国海外利益;6. 国家能力与中国海外利益;7.海洋强国与中国海外利益; 8. 企业能力与中国海外利益。

征文截止日期:2015年5月10日。字数要求:8000字以下。请将论文全文电子版(word/PDF格式)于截止日期前发送至gjsw@nsa.gov.cn,邮件主题请注明:中国海外利益研讨会—作者姓名。组委会将对应征论文进行评审,并于2015年5月20日前向入选论文作者发出参会邀请函。入选论文/优秀论文将分期于《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评论》(以书代刊)相关栏目刊出。

联 系 人:刘峥 010-68928682, 13911528187

徐瑶 13983895116

附:国家行政学院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研究中心简介

国家行政学院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研究中心隶属于国家行政学院,是学院下属的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机构,接受学院的指导和监督。中心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以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为主要研究方向,以世界格局与中国外交、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走出去战略与海外利益、地缘政治与民族宗教问题、公共外交与软实力建设、领导干部外事素养与能力为主要研究领域,定期出版《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评论》(以书代刊)。于军教授任中心主任,刘峥研究员任中心秘书长。

展开阅读全文

道德与利益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惊闻一八旬老人勇救落水者,但是事后要求宣传此事;另有一南京公司开始办理失物招领方面的有偿服务。这一切都让人觉得难以想象,难道帮助别人就一定需要获得报酬吗?

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救人是值得表扬的。但要求宣传大可不必,救人的出发点应是把人救上来,并非为了宣传。失物招领公司这固然是一种利益的追求,但是这同时也是摒弃从小就被教导的“拾金不昧”的道德

这种现象的背后,透露着现在社会是一个金钱至上的背景。在现阶段的中国,利益的追求和道德的冲突到了应该重视的地步。现在社会上,大名鼎鼎的教授论文被发现抄袭的还少吗?这就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声利益,而违反的道德的表现。连打工皇帝唐骏也随意捏造自己的文凭,这难道不是道德的缺失吗?我认为,即使是这个物欲横流的中国,道德也是不可缺少的,是十分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保证,是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是国家和谐稳定的基本要求。从小就被教导的道德,和国家长期的“素质教育”都被这个利益的追求轻而易举的打败了。

在这个以金钱为上的社会里,竟有人在电视上公开说:“我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在这样的社会上,道德到底去了那里?为了成功不择手段,竟还有人为了结婚谎称自己的父母是企业的董事长,这难道不是道德的缺失吗?山寨机、假冒伪劣商品、盗版光碟;“三鹿奶粉”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就可以损害人的生命吗?“艳照门”何尝不是电脑公司的员工弃职业道德于不顾?司机送失款上门竟需5千元的费用?这些东西也是道德缺失的体现。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难道为了利益的追求,我们就可以不择手段,把道德抛弃了吗?

我觉得利益的追求可以在道德的领域内实现,超过道德的底线的利益就不用追求了,过分的追求只会让道德的缺失愈演愈烈,我希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我做起,这个社会越来越团结,中华民族雄起!

展开阅读全文

道德与利益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煮一壶香茗,我细品芳泽,看氤氲萦绕;捧一本书籍,我汲取精华,任思维驰骋。在多少个子夜幽幽的日子里,我读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一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胡总书记的“人英人耻”精神。在品位书香中,让我对荣辱观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马丁"路德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爱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的确,道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品德优良的人,他是最美的。他平时做一个好家人,好公民,好客人,一遇到紧急情况,他可以变成应急的英雄:见到邻居惨遭不幸,他可以仗义牺牲;见到他人落水,他可以率先拼斗。这就是优良品德的巨大潜力。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随着竞争的激烈,常有一些人为了利益,而不惜蒙蔽群众。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更别说做违心之事了。而现在却出现了这种情况,若推而广之,那么全社会势必将成为一个追名逐利的臭水沟。有些人为了名,当然可以昧这良心办事,颠倒是非,只管削尖脑袋往上爬;为了花花绿绿的钞票,当然可以大吃大喝,把帐记在公家的帐上,把公家的变为私人的;当然也可以干些有损国格,人格的事。凡此种种,已司空见惯。利益熏心,为钱不惜损公肥私,坑害他人,衷失品德,将给我们是社会带来多少的危害! 树立优良的品德,是对自己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谁能无过?重要的是如何该掉错误,使自身得到完善。早就被美国NBA相中的中国球员王郅志,他去了美国,而后一去不复返。在中国体育局最需要他之时,他违背了当初的诺言。而今,他又回来了,重新投入了母亲──祖国的怀抱。在众说纷纭之间,他顶住了压力,勇敢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向广大球迷作出了检讨。他办到了。 树立优良的品德,是对美的体现。静下心来修身,然后心情豁然开朗。独坐小石,我可以悠闲成山;涉足于清涧中,我可以明丽如水;牵一片白云走动,我便是天上的仙人,这才是德的好处!这好处带来的悠闲与惬意,哪里要刻意去装呢? 树立优良的品德,以自己的美展现给世人。美,给视觉以欣赏,思之惬意。大自然具有美,让人沉醉其中;一些人也有心灵之美,让人怦然心动。而今,我们需要这种美,需要树立自己的优良品德,需要完善自己。 任思维驰骋,有些思考会变得更加沉重,在断想中,我幡然醒悟:最优良的品德,最美的心灵,最需要拭区的灰尘。

展开阅读全文

道德与利益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遮遮掩掩下的自身利益至上,是当今世界主流。

这个世界很现实的,虽然欧美一直高呼民主自由,实际上一肚子男盗女娼,从来都是他们自身利益至上。只是不像一百年前那样的赤裸裸,在世界各处公然侵略、杀戮。至于俄罗斯,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从来都是赤裸裸的利益至上,能占中国便宜的时候从来没有手软过。其实,只要我们稍微认真看看这个世界,就不难认清这个现实。

为什么中国不能很好理解、贯彻国际利益至上?不能理直气壮的在国际上维护自身的利益?自身利益至上不难理解,只要我们放下孔夫子的仁义道德,就很容易发现这个现实真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尔虞我诈,不也是如此吗!

或许从孔夫子的儒家思想普及开始,中国人开始遮遮掩掩,开始要面子,老是讲什么仁义道德。仁义道德当然好,这也是我们要推广的理念,要推广的到中国社会乃至全球人类社会的理想,但千万不要被理想冲昏了头脑,把理想当成了现实就很麻烦了!

孔夫子提出仁义道德,周游列国想推广,结果在各国屡遭挫折,几次性命不保,最后郁郁返回鲁国。当时的客观环境,没有推广儒家思想的空间。到了汉武帝时期,天下一统,外患逐渐消除,儒家思想才逐步推广开来。现在的世界,很类似春秋战国时期,联合国就像软弱的周天子,那有讲认识道德的环境,奉行的是利益至上,儒家思想只能是我们倡导的理想。

把理想当成现实,不仅会丧失实现理想的机会,也会给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可惜,许多人至今还没有看清现实,潜意识还沉浸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中。蒋介石就很典型,在国内为了维护统治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可是对外国还是很讲仁义道德的,比如倡导并推行对日本以怨报德,放弃日本侵华的战争赔偿,结果受苦的是中国人自己。他很像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骨子里还是有天朝仁义道德的思想,姑息日本养虎为患,却让自己人民受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再是整个世界(天下),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上的一个国家,也就丧失了推行儒家思想的大环境—相对统一和谐的世界。

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儒家思想是我们的理想,讲利益是中国在行动中要真正贯彻的

展开阅读全文

怒江水电规划10年后复活利益巨大

全文共 1996 字

+ 加入清单

怒江水电的开发,一如当年三峡水电一样,引发了巨大争议。但是这搁浅了10年之久的项目终于复活了。

搁浅10年之久的怒江水电项目,终于获得转正机会。能源局最近起草的《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怒江水电再次入围重点水电发展之列。始于2000年的怒江水电规划,2003年曾因中央高层批文而搁浅。

2003年国家发改委通过了由云南省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该规划以松塔和马吉为龙头水库,并修建13座大坝,年发电量1029.6亿度。迫于多方压力,搁置了在怒江上修建13座水坝的最初计划,但接踵而至的是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博弈至今未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依然表示:“怒江小水电全部叫停,不再开发。”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过去13年怒江水电一直处于暗中开发,怒江66条支流已被小水电站包围,已建和待建小水电站约90座。此外,怒江水电站开发的前期工作,如架桥修路、县城搬迁和移民搬迁等,均在暗中开展。

多方博弈

记者采访了解到,2003年发改委通过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同意怒江中下游松塔、丙中洛、马吉、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和光坡“两库十三级”的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1029.6亿千瓦,比三峡的装机容量多300万千瓦。

然而,怒江水电的开发,一如当年三峡水电一样,引发了巨大争议。反对者坚称,目前中国只有怒江和雅鲁藏布江还保持着原始生态,不宜开发。支持者称,怒江发展水电,有助优化中国电力的供应结构。

据悉,200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怒江水电规划报告的批示是“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此后怒江水电规划被搁置长达10年之久。不过据记者了解,怒江水电站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一直在低调进行。比如,华电怒江先后成立六库、赛格、亚碧罗等水电站筹建处,也成立了六丙公路建设公司4个下属单位;此间,开展了六库、赛格、亚碧罗、马吉4个电站的前期工作。

尚在开展的怒江水电的前期工程还有,投资150亿元的南坝怒江大桥,2013年贯通的怒江大峡谷隧道等。

规划复活

转机出现在2012年。《国家能源局关于澜沧江等流域水电开发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257号)显示,华电怒江公司全面负责怒江中下游河段(云南境内)梯级电站开发。这似乎表明,争论10年的怒江水电开发,从争议层面进入实操阶段。

随后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将怒江列入2020年重点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而《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均将怒江流域内的马吉、亚碧罗、六库、赛格等项目列为重点开工项目。

据悉,怒江水电开发从2003年的“两库十三梯”开发方案,经修正后变为2013年的“一库四级”。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中国将集中力量建设的重大水利水电项目,主要分布在怒江中下游、金沙江上游和黄河上游等河段,装机规模达到2200万千瓦左右。能源局曾透露,2020年前重点开发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等河流,2020年后重点开发怒江和雅鲁藏布江。

记者梳理发现,“十三五”期间各大流域的重点工程,仅怒江就有马吉、亚碧罗、六库、赛格4个项目,可积极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

“怒江水电项目,需要上报国务院批准。”一位不愿具名的水利水电专家对本报记者说,“怒江水电开发列入能源发展规划,距离审批就近了一步。”

谁在推动

而决定这一政策变化的主因在于各参与者间的博弈。

怒江水电站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发改委、云南地方政府及华电集团,也包括环保部、媒体、环保人士等。其中,方案是由发改委、能源局和水利部门负责,而云南各地方政府则基于经济发展的考量,成为怒江水电开发的推动者。

发源于唐古拉山的怒江,水能资源十分丰沛,是中国重要水电基地之一,这其中的利益诱惑巨大。

记者注意到,2002年,怒江全州地方财政收入仅为1.05亿元,而据测算,怒江水电开发建成后,每年地方财政收入将增加27亿元,仅怒江州每年地方财政就将增加10亿元。不难理解,投资近1000亿元的工程即便被短暂叫停后,但其前期准备工程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进行着停不下来。

实力最为雄厚的支持者当属华电怒江,它在2003年春节后就开始参与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涉及勘探、规划与设计等。2003年3月14日,华电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署合作意向书,支持开发怒江。需要说明的是,华电怒江全名为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股东包括华电51%、云南能投20%、华润电力19%、云南电投10%。

相比而言,反对者却要弱得多。记者向当地多个县级部门求证得知,尽管怒江的主河道尚未开发,但66条支流已被小水电站包围,已建和待建小水电站约90座。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就有45家企业进驻怒江开发中小水电,协议开发65条河流,总投资60多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道德与利益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到"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却在开放日前,爸爸却让我把鲈鱼放回去。”因此我感慨良深,从中得到启示,对于一个有修养的人来说道德更重要。

我认为爸爸做的对,他面临个人利益与道德这两个永远相冲突的问题的时候,选择了道德,儿子虽然想选择个人利益但却被爸爸劝阻了。想起来,我就感到无不惭愧,比如说我看见桌子不顺眼就踢上一脚,有时又拼命扭水龙头,损坏公物,这就十分不道德,我跟他对比起来,我差远了。这使我深刻认识到,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社会公德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遵守社会道德能让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合法的取得个人利益而不超过道德底线才可以说道德,俗话说的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万事德为先。

现在,我已经明白了这两个永远冲突的问题,什么对,什么错,什么是,什么非。

展开阅读全文

道德与利益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道德利益是鱼和熊掌之间的关系,二者不可兼得。然而孔子称赞收下谢礼的学生批评没有报账的学生的故事,却让我们不得不为我们的固有观念大打一个问号:利益与道德真的不可兼得吗?

“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用她并不强壮的双手去托住从高楼坠落的陔子,这是道德的表现。而她也没有像常人一样要把利益与道德划清界限,在选择道德的同时,她也选择了利益——她接受了“最美妈妈”的殊荣也接受了重金的酬谢;“非典”期间,板蓝根一下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许多企业大肆涨价赚钱,而神威药业却毫犹豫地选择降价,并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平稳市场上的药价,这是神威出于道德的选择,而在非典结束后,神威药业也收到了利益的回报——销售业绩远超其他公司。由此观之,利益与道德并非不可兼得。

然而,我们的大脑中回荡的却都是诸如“君子重义不见利,施恩不图报”的话语,我们总是把道德与利益视作不共戴天的仇人,总是以德为荣,视利为耻。于是我们讴歌看那些大爱无私之人,颂扬着不求回报甘于奉献的精神,却在这一次次的讴歌与颂扬中渐渐失去了行善的勇气。不计利益的行善固然可以塑造出伟大的灵魂,但大多数人毕竟还是有私心的凡夫俗子,一旦道德的标准提高到要放弃利益的程度,就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行善举义之时只是感动只是钦佩,却不敢效仿不敢推广。一个人的行善举义固然可贵,但许多人的行善举义才更为难得。所以,为了更多的人能主动去帮助别人,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道德与利益从来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鱼和熊掌”之间的关系,在符合道德的情况下,利益是值得被接受的,而道德之花也能在利益之风的吹拂下开得更加鲜艳。

在茫茫宇宙中,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我们不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也不是无欲无求的圣人,我们无法一直奉献却不求回报,但我们仍能尽力让道德之花开放,同时合理取得属于我们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党员干部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这是树立正确利益观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员干部,当然要考虑自己所管辖的地区、单位和部门的利益,关键是看你在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采取什么态度。如果能够顾全大局,哪怕牺牲局部利益也在所不惜,那就是正确的态度。如果只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那个局部考虑问题,对全局利益全然不顾,甚至损害全局利益,那就是狭隘的、自私的、错误的。因此,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站在大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2024时事论据素材:探望父母“奖钱”,别轻言利益维持亲情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苏州一护理院推出“奖孝金”: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工作人员表示,新制度推出后,子女看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加。一些子女表示,这个奖像一面镜子,让自己觉得愧疚。

面对探望父母“奖钱”的事情,很多人坐不住了,认为孝敬父母本是我们应尽职责,而不应该靠金钱这种方式来鼓励尽孝,否则徒增悲凉。这些子女因为金钱就频繁看望父母,这样的看望是打着算盘的,是世俗的。而这种“奖钱”的方式本质上就是在用利益维持亲情,不应被看好。

一些人有这样的想法可以理解,护理院推出“奖孝金”后子女探望次数暴涨的现实呈现就容易给人们造成这种主观上的误区。在面对该事件时,先不要急着通过“道德语境”去考量,也不要把掺合“金钱”的规定和理念一棒子打死。而是要结合着目的、具体情境和产生效果去判断探望父母“奖钱”这一事件,想清楚,所谓的“利益维持亲情”的观念到底是不是该事件的本质?该不该去无奈地感叹,去用力地批驳?

该事件中,奖金制度提出后,子女频繁地去看望父母的现实只是表征,人们不能通过一件事情的表征就去判断其本质,那样只会留下浮躁,看到的东西也逃脱不了“肤浅”的标签。

其实,很多子女往往会执拗的认为,护理院的服务更为专业,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生护士,对父母的照顾会更好,而自己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担心照顾不好父母。再加上,也确实有一些子女,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做到照顾父母,护理院就成了万不得已的选择。这些情况能够出现的问题在于他们看待父母养老有失偏颇,单一而片面。仅仅看到了父母们所需要的实际护理与照顾,却没有看到他们最缺乏的是精神上的慰藉。

而“奖孝金”新规的出现,对于子女来说,更是一种提醒,一种对内心的触动。是在时刻提醒子女要抽出更多时间来看望长辈,孝敬父母,更关注给他们带来精神慰藉。更是在触动子女内心的亲情软肋,这个“孝顺金”就像一面镜子,让一些子女看到了他人的孝顺,感受到了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在愧疚充斥着内心时,进而催生着“道德自觉”,使其的真正意义得以凸显,超越本身的价值。

有人会说,所谓的“道德自觉”虚无缥缈,无法保证一些子女不是被利益驱使的去尽孝。这样的判断过于的绝对,也是在用自己的臆想去揣测别人,经不起推敲。要知道,能够把老人送去护理院的子女,其已有的经济能力恐怕没几个会真的为两百块钱折腰。在这种现实状况下,子女探望父母的次数还能暴涨,那就只有一个原因,所谓的“奖孝金”成了唤醒子女内心亲情的“催化剂”,而这换来的定是子女的真诚相待,而不是所谓的利益驱使,“纯粹的孝道”才是本质。

这样的“奖孝金”能够在现实中得以存在,也是在告诫一些子女,不要让爱成为被动,应该让其成为主动。在老龄化社会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子女们也异常忙碌,有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子女们的现实处境和其父母的老年状态是现在社会情境下变得更加矛盾,冲突也愈来愈激烈。而“奖孝金”能在这种现实矛盾中,去撕开一个口子,找寻其中的一种平衡,让子女能够兼顾生活的去孝敬父母,理应肯定,而不是拿着“用利益维持亲情”的坏逻辑去抵触。

展开阅读全文

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古往今来,追逐利益的人往往只注重办法和手腕,而不注重本人的德行涵养,他们以为,品德与利益是毫有关联的.其实不然,品德程度的上下往往决议着利益的得失.

古人讲,"信,乃立世之本也".为什么古人这么看重"信"呢?信,即诚信,是一团体对事对人应有的根本品德.假如一团体连根本的老实守信的品德都不具有,那么他又怎能取得他人的信任,从而完成本人的利益呢?古代企业,无不以诚信待人为公司的第一立世原则,可见,不管是团体,还是一个企业,诚信的品德,是他获取利益的首要条件.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什么大海可以如此广大,如此汹涌澎湃?由于他有天地之间无与伦比的襟怀――容纳.一团体品德程度的上下,与他的容纳心有很大关系,擅长容纳他人的人,他人也情愿为他效能.战国时,齐国公子孟尝君,注重本人品德程度的涵养,同时用一颗容纳天下的心欢送天下贤士,一时,群贤毕至,门客三千,孟尝君对每团体都礼待有加,后来,当他落难时,是这些门客帮他渡过难关,重新失掉了丧失的利益.试想,假如不是孟尝君有美妙的品德,那么即便他有一时的辉煌,也终会由于品德的低下而丧失手中的利益.

美妙的品德可以协助人们取得利益,异样,卑鄙的德行也会使人得不到利益以致丧失到手的利益.假如庞涓当上魏国军师后善待孙膑,即便孙膑的才气掩盖了他的光辉,他也会由于推荐贤能而受人尊崇.可是他没有,他用卑劣的手腕虐待孙膑,最初只落得个身死人手的下场.这不能不让俺们沉思,有谁会情愿和一个品德质量损坏的人结交?得到了众人的依托,又怎能握住手中的利益?

美妙的德行带来利益,卑鄙的德行令你丧失手中的利益.现代如此,古代更是如此.所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俺们更应注重品德的涵养,这样才干在当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以公共利益为话题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2836 字

+ 加入清单

The Scandinavian countries are much admired all over the world for their enlightened social policies. Sweden has evolved an excellent system for protecting the individual citizen from high-handed or incompetent public officers. The system has worked so well, that it has been adopted in other countries too.

The Swedes were the first to recognize that public officials like civil servants, police officers, health inspectors or tax-collectors can make mistakes or act over-zealously in the belief that they are serving the public. As long ago as 1809, the Swedish Parliament introduced a scheme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 of the individual. A parliamentary committee representing all political parties appoints a person who is suitably qualified to investigate private grievances against the State. The official title of the person is Justiteombudsman, but the Swedes commonly refer to him as the J. O. or Ombudsman. The Ombudsman is not subject to political pressure. He investigates complaints large and small that come to him from all levels of society. As complaints must be made in writing, the Ombudsman receives an average of 1, 200 letters a year. He has eight lawyer assistants to help him and he examines every single letter in detail. There is nothing secretive about the Ombudsmans work, for his correspondence is open to public inspection. If a citizens complaint is justified, the Ombudsman will act on his behalf. The action he takes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complaint. He may gently reprimand an official or even suggest to parliament that a law be altered. The following case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Ombudsmans work.

A foreigner living in a Swedish village wrote to the Ombudsman complaining that he had been ill-treated by the police, simply because he was a foreigner. The Ombudsman immediately wrote to the Chief of Police in the district asking him to send a record of the case. There was nothing in tthe record to show that the foreigners complaint was justified and the Chief of Police strongly denied the accusation. It was impossible for the Ombudsman to take action, but when he received a similar complaint from another foreigner in the same village, he immediately sent one of his lawyers to investigate the matter. The lawyer ascertained that a policeman had indeed dealt roughly with foreigners on several occasions. The fact that the policeman was prejudiced against foreigners could not be recorded in the official files. It was only possible for the Ombudsman to find this out by sending one of his representatives to check the facts. The policeman in question was severely reprimanded and was informed that if any further complaints were lodged against him, he would be prosecuted. The Ombudsmans prompt action at once put an end to an unpleasant practice which might have gone unnoticed.

展开阅读全文

利益与良心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天平,就看我们怎么尽可能使得这个天平得以平衡。良心利益本是矛盾的双方,都说人的内心里有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是天使,还是魔鬼控制人的行为,最主要的力量是却来源于你怎样去选择。

良心是什么?

对自己行为,意图或性格好坏的认识;常被认为能引起对于做坏事的内疚和悔恨。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摸着你的良心想一下”和“良心被狗吃了”这样的两句话。什么意思呢?前者就是让你问问你自己这件事情到底对还是不对,你的良心会不会受到谴责。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说的就是这个吧。而后者呢?就是属于那种已经把良心卖给了利益的人。

利益是什么?

利益就是每个人行为的动机。怎么样去做某件事,能让你得到更多你需要的东西。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黑暗料理界”。那些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良心的人。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打个比方,把利益比作一个诱人又不会反抗的女子。而他们呢就是一个饥渴难耐的男人。都可以理解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有大公无私的行为,却没有大公无私的人。所以贪污腐败从未间断。如果说良心是做人的底线。那他们即使得到的再多,连最基本的都失去了。那他还有很可以骄傲。

良心和利益能平衡吗?

现社会就真的只存在利益和金利益的关系吗?其实,我是从来都不这样认为的。如果只存在这种关系,那我们只能生活在一个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社会,不会有真情的出现。良心或许就是为了压制我们在利益面前那贪婪的本性而生的吧。这就是一个平衡点。所以,我们去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问心无愧。

总结:不能改变他人,但能改变自己。只求问心无愧。

展开阅读全文

适用话题:素质、公共服务、利益、便利、贪便宜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4月16日报道,今年4月1日,一场旨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体验的“厕所革命”在成都拉开序幕,根据目标,所有景区都将在5月1日前配备厕纸和洗手液。半月过去,新设施、新环境、新体验是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记者从人民公园了解到,部分游客浪费和“顺”走手纸的现象,已经成为人民公园遇到的首要尴尬,而园区创下了7天消耗1500卷厕纸的“纪录”。

昨日,记者来到人民公园走访,崭新的盥洗台、烘干机已在园区5个公厕全部安装完毕并正常使用,但东门女厕18个蹲位内的手纸盒,却有一半都是空的。人民公园党支部书记冯惠玲解释,4月8日,园区128个蹲位已全部安装厕纸盒并免费提供厕纸,由于厕纸的消耗速度大大超越预计,首批购入的1500卷厕纸已在7天内全部消耗完毕,新一批将于下午送来,实时补充。

7天1500卷,这个纪录是如何创造的?冯惠玲告诉记者,园区发现游客浪费和盗窃厕纸的现象比较严重。

南门公厕安装厕纸盒后,园区曾做过试验,30个蹲位新装上的厕纸盒,在1个半小时后全空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免费厕纸“断档”期间,为解决游客的需求,东门公厕外摆上了卖纸巾的小摊,据工作人员介绍,没有免费厕纸的情况下,收费纸巾一天只卖出七八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释放利益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多年前的春晚小品,白云大妈感忆困难年代,利用给生产队放羊的机会,给黑土大叔织了一件毛衣,由此,“薅社会主义羊毛”成为一时热词。它朴素又真实地再现了许多人占集体小便宜来满足一己之私的心思。金额不大、分量不重,倒让很多人因此心安理得,“我拿一点又不会搬空!”

事实是,多数人这样想并行动,“搬空”就成了现实。为什么要打公厕厕纸的主意?顺走的是2元钱一卷的厕纸,损害的却是所有人的利益,包括失德人自己。恐怕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在酣畅淋漓地解决完内急后,抬头发现厕纸盒是空的吧。而公园能够将厕纸盒安装在每一个蹲位旁,允许每位游客关上门、自由地使用,这是公园对市民隐私的尊重和道德的信任,游客在里面做了什么,其实是对公园所提供善意的一种回应。难道真要等到公园收回善意,让每个人排队取纸,甚至让监督无处不在的时候,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儒家注重“君子慎独”,意思是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只有每个人心里竖起一把标尺,公共服务才可能更多地释放利益,每个人才能享受更多便利。再看看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清洁工大姐,频繁增加采购、修复工作的公园员工,公园还不得不多增加10多万的成本。“勿以恶小而为之”,公厕革命才能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以道德与利益为话题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两个人并肩同行,到了十字路口,一个要往左走,一个要往右走,意见产生了分歧.争执之中,“左”人突然往“右”人脑袋上猛然一击,“右”人当头一棒,随即昏倒.然后,“左”人扛起“右”人向自己所想的目的地走去……

道德”被“利益”扛在肩上.

于是,第二天这座城市的早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呼吁:我多想刀枪不入.署名:那个被强行打昏扛走的“道德”.

我想,上文应该是幽默型的文字.但我知道,看到这样字眼的你,一定笑不出来.是的,你和我所想一样,脑海里出现了那些挥之不去的、社会的阴霾.继“爆炸西瓜”后,网络再度爆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怪黄瓜”……相比较近年来的一切一切食品安全,我们,再也不能视之为无物.

说是要行动,实际上,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呼吁吗?在文章之始我们就被这一棒子打的头晕.是的,面对利益,什么道德礼仪、品行修养,通通都不及被扛起来的畅快.就这样,我们的社会变了样——所谓的仁人义士只占一小部分,太多的“良心”被装进了不环保的塑料袋,随意丢到了路边,久而久之,弥漫着腐臭的气味,路过的行人掩着鼻子匆匆而过,嘴里还嘀咕着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垃圾站下,掩埋的却都是最珍贵的.

数数看吧,多不胜数.记得“染色馒头”正流行时,有多少家媒体整日关注、连续报道,狠批、猛爆,摄像头所到之处满是白面的味道……暂不说这过程的轰轰烈烈,单看结果就够我们哭笑不得:人们把矛头都盯紧了这一家非法制作厂,让太多仍旧不管不顾的商家乐到了最后.我们输了,社会输了,就输给这苍蝇乱飞、卫生不合格的地方.都说从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来,你看到了吗?社会一屁股坐在地上,就这么不起来了……

持续至今.

文字的力量始终不能阻止这黑心的行为.但我绞尽脑汁能想到的方式,也仅此而已.时间太久,以至于我们都将“食品安全隐患”当成了家常便饭,昨天西瓜蹦出个孙悟空,明天黄瓜里冒出个雌激素,我相信人类经历了几千年进化的能力,一时半会儿铁定是去不了上帝那儿;但我也同样坚信,我们坚持不了一辈子.

今天,馒头西瓜牛肉膏黄瓜被曝光,成,不吃了;明天,鸡鸭鱼肉里发现细菌,成,不吃了;后天,我们就能看到地球上的人们病怏怏到处找草吃……一年后,兔子届集体x议!呼吁“退饭还草”!也许我所说的还为时过早,但你知道的,若不提前设想好未来,很有可能像《谁动了我的奶酪》里那两个家伙一样茫然失措,还傻乎乎的等着奶酪回来……

很多时候,笔者所写下的正是社会所关注的、所需要的.今天,我在文字的结尾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希望能让梦想成真:总有这样的一天,世界上再也没有了危害,人们都健健康康的度过百岁;总有这样的一天,关爱与道德并行存在,它们俩也不吵架,十字路口也不会谁给谁一下子.

回归主题,当道德碰撞利益,谁胜谁负还未揭晓.

不过是道德的一刹那,就将一切扭转.

展开阅读全文

道德与利益话题

全文共 1448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拟规定拾金不昧者可获失物价值10%奖励的新闻又掀起了舆论风暴。事实上,类似“拾金有昧”的做法,广州并非开先河者。2003年,江苏一家“失物招领公司”就开始挂牌营业了。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当拾者把捡到的东西交到公司后,公司要开具收据并付拾到者一定酬金,然后寻找线索联系失主。当失物被失主认领时,公司将根据失物的价值向失主收取一定的酬金,然后将其中的一部分给付拾者。如果一个月后没有找到失主,公司将把失物退还给拾者或者转交公安部门。

这家公司后来的运营情况如何,媒体鲜有提及。不过当时这家公司确实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想想看,十年前,社会道德还没有沉沦到现如今的程度,有偿招领将激起多大的风浪啊?十年之后的今天,广州警方更进一步将有偿招领上升到地方法规的高度,争议依然此起彼伏。

所有争议的根源无非是有偿招领挑战了传统拾金不昧的美德。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热切呼唤个人私德和社会公德的大背景下,有偿招领是不是加剧了道德的堕落?

仔细想想,任何一个拾者在寻找失主的过程中都要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个个人价值越来越受重视的社会里,付出了成本,然后象征性地收货一些“利益”,及时从最庸俗的层次上来分析这样的有偿招领行为,也大可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或者看成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已经下滑到让人无以忍受的程度。在国外,“有偿失物招领”的行为比比皆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依据《物权法》,司机捡到钱物后应还给失主,失主认领时给司机最低10%的报酬;在摩纳哥,当地媒体刊登失物招领启事,失主认领失物时需交给的士司机20%的酬金并且担负广告费。

道德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任何人去做损己利人的重大牺牲,而是要人乐于做无损于己且有利于人的事。从这个角度看,广州拟规定拾金不昧者可获失物价值10%奖励,这并不表明道德已经“变异”到了需要众人唾弃的程度。

给道德一点儿利益基础,是不是有违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呢?随着社会的日益多元化,社会道德也呈现出种种复杂的状态,如果我们还坚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高标,那我相信很多人会“永远只说道德的话而永远不做道德的事”。在道德教化的范畴里我更坚信这样的判断,“真正的道德就像空气那么重要,又像空气那么平常,让人感觉不到存在的空气是最好的空气,而让人感觉不到存在的道德则是最好的道德。”原本平淡无奇的、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我们为什么要一味地把它拔高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呢?

回报给道德一点利益基础,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有位学者曾经说过,“道德是人类文明的大地,而不是人类生活的天空。让所有的人都在坚实的道德基础上自由舞蹈,这才是人类文明的目标。”如果能够创造条件,比如给道德一些利益的鼓励,是不是可以激发更多人去做一些有道德的事情呢?

想起发生在我的一位朋友身上的一件事情。朋友捡到一个信封,里面有厚厚的一沓钱,不一会儿他等到了失主。失主看我朋友的样子像学生,匆匆地收了信封之后说,我是大学老师,以后有考试的事情可以找我。话刚落定,失主一转身消失了。朋友在叙述这件事时无比遗憾,“我从没想过要他回报什么,可是连句谢谢都没说,虚头八脑地留下一句不靠谱的话,我这心里怎么能不别扭?”

社会发展到现在,很多事情确实无法“回到从前”了。在所有关于“拾金不昧”或者“拾金有昧”的争论中,我们常常习惯于将道德追问在拾者身上,而失主后续的表现却常常被人忽视。广州市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鼓励失主让利,说实话,我一点都不觉得这规定有伤道德风化。要知道,这是“鼓励”,又不是“强制”,实在没什么好争的。

[道德与利益话题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道德与利益的高中作文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学生救人后接受了报酬就该被说成贪心吗?难道用爱托起孩子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不应被授予感动人物的颁奖吗?难道解决千万人粮食问题的袁隆平不应获得最高科技荣誉奖吗?难道奉献之后一定不能拿回属于自己应得的利益吗?接受并不代表贪心,更能代表的是一种责任心,能鼓励更多人去做好事。

道德与利益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有时是统一的。在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实现了伦理的制度化。日本的法律就规定:如果有人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无论失物是金钱还是物品,失主须按照失物价值的5%至20%支付酬报。如果不支付这笔酬金,就无法领回失物。当然,如果拾物者可以不接受酬金,但如果接受了也是应该的,任何人都不应说他贪心,这只是他平衡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这样的规定会鼓励更多的人行善,同样也让人们学会先义后利,学会感恩,学会细心。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焦点访谈”一则报道说,有年轻人在一家医疗美容诊所花了一万多元做了增高手术后,不仅没有达到诊所承诺增加的高度,连正常的走路也成了问题。像这样见利忘义的事情在现在的社会中几乎成了常事,38元一只的青岛大虾,“天价鱼”,3。8万元一次的理发店。此之谓失其本心,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顾客的利益,最终得到应有的惩罚。

75岁老人沈兆骅,先后资助了13位贫困学子,后来老人生病了,被资助的学生不是境况不好无力照料老人,就是因为资助中断而再不跟老人联系。在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能像老人这样呢,而像学生这样见利忘义的却不少。人们总说这个社会很现实,确实,在利益面前什么都愿意,没有了利益就形如路人,他们曲解了道德和利益的关系。在现在,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像老人一样的人。更需要的是懂得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做好事应该抱着不求回报的想法,事后就算得到回报也是心安理得的。

人生路漫漫,你或许会不经意地帮助了别人,也许在你的眼里这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在他人的眼里却是天大的恩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许他们会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想尽千万百计来报答你,弥补心中的那份愧疚。既然你已帮助了他们,何不再帮一次,完成他们的心愿呢?那就坦然接受他们对你的报答吧。

展开阅读全文

利益与道德的议论文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行远,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无以行远路;低不修,无以登高山。

修养是指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气质,对生命的领悟等,经过锻炼和培养达到的水平。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丰富的阅历,而且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

品德包含在修养之内,身不修则德不立,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可见,真正的品德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全部。

良好的修养乃是人在其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播种一个思想,你会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道德,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德的审美的性质。这种建立在道德修养基础上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独特的、内在的、个人的审美体验,是一种具备大众性和可观性的精神创造。人生境界不一定通过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但它远远高于艺术境界,用悦乐的情怀和审美的体验去成就个人道德,去实现个人修养与个人理想的境界,这就是孔子美学的精华和魅力所在。

苏拭有言:“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碎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的,以修养对待修养,还不是真正的修养、以修养对待无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

在生活中,从未遭人毁谤的人恐怕并不大多。面对毁谤如何办呢?清人申涵光在《荆园进语》中所言:“何以止谤,曰无辩,辩愈力,则谤者愈巧。”或许能够给予我们某种启示。

修养,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不会发脾气的人不一定是有修养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则是缺乏修养的人。

修养之所以重要,其中一点,是因为良好的修养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人际关系中的紧张与摩擦。难道非要把生命耗费在人际摩擦中吗?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谈到个人修养,我就想起培根在《论美》这篇文章中指出,形体之美胜于容颜之美,而气质之美是最高境界的美,而人的这种气质跟一个人的修养分不开的。所以,古人特别讲究修身,觉得修身是一切成功的基点。但是,现在社会里,修养被许多人忽视。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有文化气息的人,在谈吐举止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高雅,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古人形容一个世代文人之家为书香门第,事实上,门是绝不可能透露出书香之气的,即使在屋里堆再多的书。真正能透出书香,能够让人一眼,一交谈就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书香气息的是人,只有人才能在那种举首投足之间就闪现出修养这两个字。当然,修养也包括了举止,仪态,谈吐等。但文化气息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合作与利益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合作利益是一对“死对头”,你得到合作,你就会变成高尚的人;而相反,你就会变成一个狭隘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先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有一个同学,他总是虚心请教别人,与别人合作,事事都想着他人,想着集体,总认为只有合作才能获得一切。每当他所在的集体获得荣誉时,他总是在团队里面欢呼,庆祝,从不向别人炫耀。最后,竞选班干部时,他总是全票通过。

看来合作是一个优良的品质。

在乐队中,指挥官的手指哪里,哪里就响出一片悠扬的音乐。这,其实也是一个合作的典范:指挥家指挥着乐师们演奏,乐师跟着指挥演奏乐曲,这不是合作吗?如果没有指挥家,那么不就会“群鼓乱舞”,“群钗乱敲”,“大小提琴开party”的情况吗?

看来,合作中每一个人都必不可少。

而不合作,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让我们再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有一个同学,她每次都很自私,不想着别人,一心想着自己的利益。按老师的话说,她把她心中的那个“我”放的特别大,不愿意奉献。有时,她甚至会因为自己所要求的利益而要挟别人、胁迫别人,甚至出阴招诬陷别人。很快,她就遭到了全班所有人的歧视,没人理她。

其实,没有合作只有利益的人是最痛苦的。

这还有一个故事:一头驴发现墙上有一簇青草,十分眼馋,可它又够不到,所以它只好用梯子上去。可它发现,它需要羊来扶着梯子才能上去,最后它因自私而放弃了。

故事中的驴太看重个人利益,不愿与羊一起合作,所以才吃不到青草。其实不妨换个想法:如果驴变得宽容点,与羊合作,不看重个人利益,这样的话,两个人都有利,都能得到好处。

所以,合作与利益中,合作比利益更好。我们要学会合作,拒绝利益,共享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利益与道德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认为利益道德之间是不能划等的。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孔子鼓励救人后而拿了相应报酬的弟子。却批评了行善却默默无闻的弟子。

这不经让我感到很困惑。这似乎与我们理解的做法不一样。难道一代圣人孔子也会犯错吗?

我却认为利益固然重要。但也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我认为在道德之上的利益是可取的。

这个观点让我想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陶渊明不愿在官场与世俗同流合污,义无反顾的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但是他却失去了官职带给他的利益。却守住了内心的纯净。虎门销烟的有功之臣林则徐。将鸦片阻挡在虎门前,最后林则徐等来的只是道光皇帝的贬蔗。但是在今天,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因为林则徐守住了内心道德的底线。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二战后期,盟军准备轰炸日本本土,梁思成说服美军保留日本古建筑物,为美军在地图上标出日本古建筑集中的地区并注明详细地址,包括京都和奈良的宫殿、城墙及寺院。因此,京都及奈良的古建筑奇迹般地毫发无损,他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观念。

反腐倡廉建设中,不少高官被拉下马。他们就是因为利益超乎了道德底线,而变得贪婪。正因为有些人将利益放在了道德之上,所以产生“三鹿奶粉”“地沟油”,各种假货更是穷出不奇。

有人说:无论什么时候,你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底线,因为很多时候有些人他会一点一点磨消你的底线,当你没有底线的时候,你就完全被别人控制。

道德底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存在的。但是在道德底线下最求个人利益是可取的。但是一旦当你的利益凌驾于道德法律之上,那你便失去了人的道德底线。

没有底线的人很可怕。因为你已然将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

古人云: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所以我认为追求不超出个人底线的利益是能够的。这个时候的道德底线与利益不相矛盾。但是一旦超出这条底线。利益与道德就会相互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