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心灵的追求作文汇总4篇 作文怎么写【热门13篇】

导语:小时候,我觉得最美的声音是妈妈的歌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心灵深处的声音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1921

作文

13

篇1:心灵的追求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生总在追求,追求眼前和未来的一切,但我们总在忘记一种追求,一种美。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很朴实但很久没有看到的一幕,一个小女孩将垃圾扔进垃圾箱。听起来很平常略显幼 稚。很遗憾,恰恰是一些小事使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事情的本质。这件事让我感觉到一个幼小的孩子在追求一种美,一种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美。

地震来临时,有人选择牺牲来保护别人,有人选者苟且偷生来换取片刻安宁。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种选择这是刹那间的决定,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平日的休养。有了这修养,人自然高尚。缺了这修养,人自然平庸。

但与一种现象同样引起了我的注意。网上有一篇帖子值得深思,贴纸提到,从百度上搜索“热烈庆祝日本地震”这一词条,你会搜索到9760万条相关信息。而你用日本的浏览器搜索“热烈庆祝中国汶川地震”这一词条时,你会发现日本国内网上没有一条相关信息。这是为什么?灾难来临后,日本灾民同样数万,但没有任何消息说日本一片混乱,相反日本人民在这时表现出了人与人的关爱。饿了没有吃的,商店东西免费;渴了没有干净的水,超市和自动售货机的水免费;冷了分不到毛毯,陌生人没有任何理由和你共用。而在中国,就在刚刚的盈江地震,一个令人疑惑的现象不得不仍人注意,部分给灾民提供的帐篷需要押金!令人心寒啊!寒的不是提供帐篷的押金,其根源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到底丢失了什么?需要用金钱来制约?

追求是人一生中必须做,而且一直在做的事,不要盲目追求,更不要不追求,展望未来去追求美好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心灵的追求作文600字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人们开始带着功利性的目的阅读学习古代文学文化。成人带着“读了它有什么好处”的疑惑阅读,学生带着“考试 可能会考”的想法学习。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屑与亵渎,而追求心灵的富足才该是我们学习古文化的最终目的。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学瑰宝。有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论语》,积极入世的《孟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子》,“爱人若爱身”的《墨子》……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为人处世,都能让我们有所收获,受益匪浅。但如今,面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带着功利性心理学习的学生们首先想到“使动用法”“判断句”“句子翻译”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再深刻一点呢?这句曾鼓舞万千寒门学子追求正义和浩然之气的名言,竟不能在他们心中泛起半点波澜,思绪再次涌动,也不能让他们有所启示。

时代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让人们开始麻木追求功用,但心灵却日渐枯竭起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快餐式阅读,一条条夺人眼球的爆炸性新闻不绝于耳。尽管自己从网络上获取了不少知识却仍觉得自己脑袋空空,腹中无墨;空暇时去再多的社交场所娱乐仍不能阻止自己的思绪早已从脑袋中飞走。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静静在一个人的世界 里,好好读一读古文学,你会体会这其中带给自己激励人心的力量,用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清静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等等使自己的的心灵得到慰藉,使自己纯粹正派的思想充溢于天地之间。

“腹有诗书气自华”,带着功用思想看待古文化的人,也定是没有文化修养 底蕴的人。纵有再好的皮相,也只能让人在谈吐中一眼看穿他的道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古文化装裱自己,哪里比得上使自己拥有古典气质?像那些功利阅读的学生一样,只学习考试有用的关于古文化的东西,但学到的只是皮毛,其灵魂精髓却无法得到领悟,没有对古文化的深刻领悟,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瑰宝,如何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修养极佳的人?唯有不带功利之心,不带既定目标,认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才能使自己浸养在文化的氛围之中。

唯有抛开功用之心,感悟 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富足起来,成为一个由里及外散发文化气质的人,才能使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 中保持自己正义之气、善良之心,才能使喧闹的社会中多些安宁静谧的天地,才能使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才能不断影响社会价值回到正确的位置,从而使整个社会都成为充满心灵富足,思想超脱,拥有浩然正气,高尚文化修养的人们的社会。

古文化带给人们积极的力量正在式微,更需要人们摒弃功利,纯粹追求心灵的富足和愉悦。挖就古文化精神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心灵的追求作文600字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从有记忆开始,家里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书。

从上一年级开始买书,本次都是厚厚的一本。倒不是我特别喜欢,是爸爸喜欢给我买书。那时买的书多种多样,但是给我买的最多的就是作文书和字帖,当然也少不了童话书。买字帖是爸爸用来给我练字的,爸爸规定,每天做完老师的家庭作业后必须练钢笔字,天天写两页,先开始是对着字帖连,后来干脆买了名言名句回来,天天抄两页。估计那时候把那本名言名句抄了很多遍,肯定也背了不少,可惜现在一句都不记得了。

后来上初中开始我就有零花钱可以自己买书了,那时估计特傻,只会买学习参考书,别的书一律不买,到了书店也就直奔参考书那儿。那时也有段时间比较不乖,好像是放《还珠格格》那会儿,我平时上学爸妈不让我看电视,碰巧有一次在姑姑家看了第一集,从此以后我心里就一直想着那格格的命运。后来得知我们家附近有一个租书的地方有这书租,我就美滋滋的租回来了。那书在家不敢看,只能拿到学校看,后来发现下课时间太短了,于是改在数学课看,因为数学老师是个老头,人挺好欺负的,呵呵。把原来的两本看完后,不久又有了第二部,于是又借来看。直到所有都看完之后才发现几何题我不会做几道,从此后数学就成了我的弱项。估计我爸妈那时也挺郁闷的,肯定在想这孩子怎么回事呀,初一不还当数学课代表的吗,初二怎么成这样了!

再后来上了高中搬了家后家里多了个书房,从此开始我发现我爸对买书有了一种狂热的追求,动不动就跑到书店去逛逛,接着就往家里搬一套一套的书,种类还特齐全,什么类型的都有。最让我觉得无奈的是家里的一套画集,因为我们家没人有那个欣赏水平,除了我在小学时上过一次绘画兴趣班之外,其他人在美术方面均无任何造诣。现在我一看到那套书我就心疼,估计也要好几百的吧,棒棒糖才五毛钱一个,可以买几千根了!

上大学后好像没再买过课外书,除了杂志(火车上消磨时间的)。因为学校图书馆里什么都有,专业书,课外书,报纸杂志都有。那时信奉的一句话是:如果你在大学里不好好利用图书馆的话,相当于浪费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想想确实有道理呀!

现在大学毕业了,比起上网看电视,我还是比较喜欢书。一拿起就会让人觉得心情很宁静,泡上一杯茶,让文字细细淌过心田,确实是一种无法比拟的享受,尤其是在暖暖的冬日的午后。光想想就让人心醉神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追求心灵的满足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享受着高度的物质生活,当人们静下心来,发现似乎丢失了些什么。人们正在努力地寻找。

人们在思考为什么树叶会放弃高枝化作春泥,为什么雄鹰会放弃舒适的家而飞向了远方。为什么成功者在取得成功的时候却继续追逐?

人类的存在并不是只为了考虑如何继续地生存下去。于是人们开始追求高度的物质生活似乎永远都不会满足的物质生活,但他们平静下来的时候却感到万般孤独。

一个富有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很孤独。而一个穷人却往往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幸福。我想,就是因为富人们拥有了许多的面包而不肯用部分的面包去换取水仙花。而穷人,他们即使只有一块面包也会拿半块换的,即使不是完整的水仙花。

于是我懂得了生活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的享受,更多的,生活是为了一种追求,追求心灵上的满足。

树叶不愿停留高枝而纷纷下落是因为他们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化作春泥,滋润大地,让万物拥有一个更好的生长空间,雄鹰不眷旧巢而选择了远方是因为远方有它们的梦想,那里才是它们的栖息地,成功者依然艰辛地走在追求路上,而没有因为暂得的成功而停住是脚步,是因为在这条路上有他们的悲欢,微笑和泪水。

现在社会上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和谐,诣在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的统一一致。在高度物质生活的背后,多少明争暗斗,多少阿奉承。它们已经成了一种毒品,正在侵蚀着人们的心灵。

于是我不得不说,苏醒吧,沉浸在物质生活中的人们,我们应该有更高追求的,捡起我们心中的良知,让我们共同去爱护这个世界吧!

总在想那些漂流在孤岛上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在有物质财富的条件下,他们要如何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他们又要如何面对一个树立不动的事物呢?后来才明白,他们心中怀着爱心,好好地对待周围的事物,所以他们才活了下来。

人们呀!放下身上沉重的物质负担,追求心灵上的纯洁吧!人想生活会更加绚丽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追求心灵的丰富的

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张伟,家境贫寒,考入师专时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全是空白。班级的联欢会、文体活动、才艺秀等,他只能是一个旁观者,毕业时却成了班级的“优秀毕业生”。

他的同学说,张伟能登上那个高度,完全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他除了上课以外,课外时间都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尽可能做到极致。大专的语文老师是一位作家,在他的影响下,张伟在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在充分积累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写作。两年后,他的作品开始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

舍友在茶余饭后下象棋很是陶醉,他非常羡慕,于是下决心学下象棋。先是旁观、请教,而后开始看棋谱,痴迷时宿舍熄灯了,他还打着手电筒在蚊帐里默默打谱演练,三个月后下象棋得心应手,与同学下棋,甚少败绩。

在“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时,他迷上了书法,于是买了字帖,空闲时间就临摹,常常弄得浑身“翰墨飘香”。有时主动找书法老师请教,到后来很多同学都争着要他的“墨宝”。在毕业的联欢会上,简直是他的个人秀,一本发表的作品集,写得一手好书法,弹得一首好吉他……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一个乡镇做领导了,做事依然是原来的风格。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学习英语。他把单词抄下来贴在家里的空白处,书房、客厅乃至卫生间都贴满了。他利用早起晚睡等时间进行背诵。闲暇时还看美剧,熟悉句型和语法。周末去英语培训机构与外教进行口语交流,经过两年学习钻研,他已能熟练地和外商交流了。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问他:“你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让人佩服不已,但是你不会感到累吗?”他笑着说:“没有啊,因为这些都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情。你看,现在的闲暇时间我可以和文友笔谈、书友交流、棋友手谈,独处时看书、看美剧、弹吉他,比刷微信、网聊、打麻将有意思多了,只是空余时间太少了。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而我做的那些事情恰恰让我体验到了快乐和美好啊……”

周国平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的。”张伟深谙其中道理,所以能沉醉其中、自得其乐,真正品味到了生命固有的乐趣。

同事老顾,很喜欢钓鱼,每有空闲,就拿上渔具去垂钓。有时是在自家旁边的小沟塘,有时骑车去几公里外的小河边。因为钓鱼,在夏天时给晒得黑黑的,冬天连脸都冻紫了,回家时一身疲倦,有时收获却并不多,老顾都不在乎。同事们对他的行为很是不解,有人戏谑道:“你是现代版的姜太公啊,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啊。”他淡淡地说:“你们不钓鱼,永远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钓鱼,这是我最大的爱好,花再多的时间我也愿意。”同事们后来再也没有嘲讽过他。如果要想活得好,就得给心灵留有一定空间,就要有一份精神生活,而垂钓恰恰就是老顾自得其乐的精神城堡。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自由驰骋在自己营造的心灵原野上,全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味人生不可或缺的快意。其实,追求心灵的快意,是对生活最大的体悟和珍惜,也是幸福人生的真谛。因为,心灵的丰富和饱满才是人间最美的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追求心灵的自由

全文共 9050 字

+ 加入清单

心灵自由是指引我们飞翔的翅膀,插上心灵的自由的翅膀让自己去飞翔。不管前方有多么泥泞,多么艰辛,我们都会为了我们最初的希望而勇敢地走下去。追逐明天升起的太阳,追逐翱翔在天空中的希望。今天小编分享追求心灵的自由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第一篇 追求心灵的自由

要是有人问我,现在感到生活中最幸福和最快乐的那部分是什么,我会毫不犹疑的告诉他,心灵的自由。

那么为什么现在才感到心灵自由所带给自己的快乐呢,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一句话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说,以前大部分时间没有感到心灵上的自由,主要是受到主客观一些约束。和大部分人一样,自己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除了遗传给自己一个还不算愚笨的头脑和一些好的品质外,物质上等于为零。所以自己自小就要为一个商品粮指标,为家庭为孩子为房子,为自己能混个一官半职以便工资可以多一点而奋斗,所以谋生成了人生的第一要务,谈何心灵,谈何自由,那是很好笑的事。主观上我自己总感到以前所受到的教育,所读的一些书籍,所具有的一些价值观念,所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所产生的一些人际关系,严重的影响了心灵的自由。为生活,我也始终无法摆脱心理上的自卑和现实所产生的压力,心灵上的不自由就是必然的了。

最近一段时间情况不一样了,我清楚地知道,我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我要从谋生活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了,其实前几年我已经做了一些准备,把束缚在我身体上心灵上的枷锁进行了解放。不出意外,我有一份能够维持生活的退休金,不再考虑钱多钱少的问题,我也不会再对任何人卑躬屈膝,我也无所谓出名不出名,文章也是可写可不写,人际交往也是可交可不交,你敬我一尺,我就敬你一丈,你牛逼装蒜,我敬而远之,总之我已无欲无求,这大概是人生的最佳境界吧。

我特别不理解一些人对金钱的贪婪,对权利的痴迷,对出名的崇拜,对朋友的依赖,这些人为钱为权为名终身奋斗,不择手段,无止无境,欲壑难填,失去了作为人必须的快乐和享受,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我知道,人在现实中生活,很难享受到无限和充分的自由,因为人是一个社会的人,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要求人们要受到社会规则、法律和道德的诸多限制,所以社会中的自由都是相对的自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必须是不损害别人不违背社会约束的条件下的自由,不是随心所以,为所欲为。

人在世界上有些事情你根本就无法选择,比如你的出生,你是出生自一个官宦家庭,一个富人家庭,还是出生在一个底层百姓,一个穷人家庭,是出生在繁华的大城市还是贫穷的小山沟,这基本上就决定了你的人生命运的走向,当然也有逆袭成功的,那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无法想象的,在物质上在社会活动中,这些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享受精神自由也是有最基本条件的,那就是必须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物质上基本得到满足,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人们首先要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文化艺术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要和一个吃不饱饭整天饿着肚子的人讲精神文明,讲三观正确,也不要和一个没有房子住的街头流浪汉讨论豪华客厅装修。

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我们在心灵上就可以享受充分和无限的自由,你的精神、思想可以自由翱翔。想高兴就想一些高兴的事情,想烦恼就想一些令你烦恼的事,总之你的喜怒哀乐完全由你支配,在现实中不能做的事情也完全通过想象来得到满足,比如你可以爱你在现实中根本就无法去爱的人,你可以做你在现实中无法去做的事,完全不受外界和身体的限制,达到快乐和满足的效果。

这是一个从必然走向自由,从苦闷走向快乐的人生过程,我们每个人能达到这个境界最好,如果达不到,也要尽力去追求才好。

第二篇 追求心灵的自由

我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黄春明把这个东西编成的 《 小李子不是大骗子 》。那是讲渔人回来没有找太守,也没有找人去桃花源,他就带回来一根桃花的枝杈,插在他自己的家里,然后他也忘了枝杈在那边搁着;搁了一阵子,春天的雨下过来,桃花就发芽了,随之他就在家里培养出了一片桃花林。我想黄春明的意思很清楚,是说桃花源其实是要培养的。你与其去找桃花源,你不如在你的身边、在你的脚下,去培养桃花源。所以他把带出来的桃枝插在那里,就长成了一个新的桃花源。这是台湾作家今天还在延续陶渊明 《 桃花源记 》 的理念。

所以我们看到文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传承,陶渊明绝对没有想到一千五百年以后有个叫黄春明的作家会继续发展他的东西,可是真的就这样发展出来了。所以说一个好的创作,它的创造力是不断的,哪怕它是一个儿童剧,演给小孩看的。大概黄春明一直觉得与其拯救大人,不如拯救小孩,所以告诉小孩:不要找桃花源了,你自己种桃花,培养桃花吧。在你的身边去把环保做好,把事情做好,那大概就是一个真正的桃花源。

所以有些历史文化可以有许多的对话,可是有些东西,比如 《 洛神赋 》,可能很难再发展了,因为那个时候对女性的态度、观点和今天不太一样。可是 《 桃花源记 》 影响力这么大,到今天它还可以发展,至少我觉得 《 桃花源记 》的影响力应该比下面我们要读的 《 归去来兮辞 》更重要。

《 归去来兮辞 》的影响是对文人的,我们看到后来苏东坡这些人都对 《 归去来兮辞 》喜欢得不得了。因为我讲过所有中国文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在做官中又有一个不能不做官的痛苦,总有一个隐退、回到老家、归隐田园的心灵的自由,所以这篇文章就会变得很重要。

可是对今天的人来讲,也许我们不见得那么羡慕,这部作品我们给部长级以上的人看看就好,我们在座的人大概对它的感受不会像对 《 桃花源记 》那么深。后者的重要性将来会更大,因为它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出发。他们就是要好好过日子,他不要管你那些朝代,那些斗争,所以 《 桃花源记 》 设定了一个安居乐业、一个好好过日子的角度,这个东西将来会越来越重要。就像我读到法文版时把我吓了一跳,法国人都受到很大的感动,可见这几乎成了世界性的文学作品。今天法国的一个医生组织了一个无国界医疗,他就是觉得生病的人应该被治好,哪里管你是什么国家的人。一个医生要治疗一个病人还要问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吗?所以无国界的观念其实一直在推广,他们常常提到 《 桃花源记 》,其实就代表了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就是没有朝代,超越国界,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态度。通过这些,你看到 《 桃花源记 》 未来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我要特别提到 《 归去来兮辞 》。虽然我觉得它的影响力基本是在文人范围,可它文学部分的描述是很不错的。也就是说,在陶渊明过度哲学化的诗歌当中,它也是一部文学性比较强的作品,尤其是中间有一段讲回到家里,描写水怎么流、树怎么生长、小孩怎么跑来,那段非常漂亮,就像一个很美的画面。我们大概读一下它的序。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其实这有点骗人,我们读历史都知道,陶渊明家没有那么穷,他们是世家,出了好几代的大官,这里只是说他没有做到大官,没有很多政府给他的佣人和僮仆。所以这是相对而言,在当时贵族出身的人觉得这样大概就是 “ 贫 ” 了。 “ 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 ”,家里有很多小孩; “ 瓶无储粟 ”,罐子里米都不是那么够。

“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这倒是讲的实话。文人就不会种田吗?真的就不会种田,所以我刚才提到有一部分文人是回不到劳动中去的。像一般人说,我炒炒股,股票垮了我就回家种田,或者我回去做工。我有个裱画的朋友,有一阵子他觉得股票不行了,他就回去裱他的画了。所以我觉得民间很好玩,他回到劳动的能力非常强;可是文人很麻烦,文人是到某一个程度他就下不来了。所以陶渊明或者曹植,这些人最大的麻烦是变成文人以后,他没有办法回到劳动的这个层次。所以他讲 “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就是他不晓得要做什么了,因为他没有一个可以谋生的东西。

“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就是亲戚劝他去做官吧,出来做官的话,至少就有收入了; “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 ”,表示天下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 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他就出来做官; “ 于时风波不静,心惮远役 ”,反正一到那里做官,就疾病、风波不止。出去做官不会没风波的。我想从这个部分大家就可以看到他的恐惧,在政治当中的恐惧、不安定感,好像被什么东西压迫的感觉渐渐表现出来了。

“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他是做彭泽令的,做官的人有一块公田,所以他那时就要他太太把那块田全都种糯米,这样可以酿酒。很明显他是为了那个酒,所以这个官至少还要再做一段时间。 “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后来他就想退隐了。

“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做官者一定要有一点你不该吃的饭也要去吃、什么宴会都要跑去的精神。因为他亲近自然,没有办法做到。“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其实这里全部在讲他想辞职的心理过程,好像心里面还有一个向往,要回复到人最天然纯真的本性,而不是为了口腹,为了 “ 五斗米 ” 那一点点薪水而 “ 折腰 ”,好像在很痛苦地服劳役似的。

好,下面我们就看这篇 《 归去来兮辞 》。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田园已经快荒芜了,怎么还不回家?我常常觉得这个东西是文人的美化,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他回家就真是种田去了,他绝对不种田,因为文人不会种田,顶多是雇别人来种田。我很多朋友说在台北做事多么不快乐,要到台中去养猪。我说你就是到那边也不是你自己养猪,你到时候还是雇别人。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文人理想化的世界,大家读到这里或许以为他就会去种田,可真的种田绝对不是他想象的样子,那是非常辛苦的体力劳动。

“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大家注意 “ 心为形役 ”,记不记得刚才讲的 《 形赠影 》、 《 影答形 》。我们的心、我们的精神已经被肉体奴役了。我们的精神原来是渴望自由的,可是我们的肉体、我们的身体处在被煎熬、被奴役的状态中。 “ 为五斗米折腰 ” 是说我今天为了吃那一碗饭,我为了那个职业,我必须要这样委屈自己,我必须要在这样的状态里奴役自己,自由的心灵已经被伤害了,这就是 “ 既自以心为形役 ”。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之前的中国文学里有把心和形分开来讲的。我们人有两个部分,有一个是形体的部分。所以当你每天穿着正装在那边讲一些不想讲的话、开一些不想开的会的时候,你就是 “ 心为形役 ” 了。所以陶渊明试图要把这个心解放出来。

我想 《 归去来兮辞 》对我们今天还有意义的应该是这些部分。它启发的是:在不同的社会里人都有被束缚的时候,这时候怎样把心灵的自由找到,所以它不应该只是解释文人隐退的问题,我觉得它应该是讲个人生命怎么去追求心灵自由的。所以 “ 奚惆怅而独悲 ”,就是总在那边不开心、难过;“ 悟已往之不谏 ”,过去的就过去了,反正已经那么久不就算了。“ 知来者之可追 ”,至少我下半辈子不要再过这样不快乐的生活,还可以辞职,可以放弃那个东西。

“ 实迷途其未远 ”,好,又用到这个 “ 迷 ” 字了。陶渊明常常用象征,这里大家会不会觉得 “ 迷途 ” 讲的不是迷路,这里讲的是生命里一种迷惘的现象。就是好在迷惘得没有太远,还来得及。 “ 觉今是而昨非 ”,今天如果退隐了,回到自己的田园,那昨天的种种不对,也就让它过去吧。 “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这又是古音的韵,讲他坐了船回家,形容飘飘荡荡的感觉,风微微吹来,衣服被飘扬起来。 “ 问征夫以前路 ”,就是问那个开船的人,前面的路状况是什么样; “ 恨晨光之熹微 ”,天就已经慢慢亮起来。这是一个很诗化的形容,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陶渊明已经离开了他的官场,走在回家的路上。下面一段是我最喜欢的,就是回到家了。

“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看到自己家的快乐; “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 所以你知道他家里不会多穷吧,还有僮仆。小孩子们也跑出来迎接他;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有些地方有点荒芜了,好像没有人好好整理,可是松树、菊花还开得非常好; “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拉着小孩子的手,走到房中,酒都已经倒好了。这对陶渊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引壶觞以自酌 ”,他就开始倒起酒来自己在喝; “ 眄庭柯以怡颜 ”,在房间里面看到户外庭院中的树长得非常好,很开心。我觉得这是陶渊明真正的喜悦。这种家的快乐,它绝对不是说一个形式上的家,而是心灵上的家,是心情的快乐,它绝对不是说一个形式上的家,而是心灵上的家,是心情的状态。所以他边喝酒,边看着庭院当中的树。“ 依南窗以寄傲 ”,这里可以感觉到阳光的射入; “审容膝之易安 ”,我们讲中国美术史时,讲过倪瓒画过 一张画叫做 《 容膝斋 》。“ 容膝 ” 是指可以盘膝而坐的空间,所以那个房子不大,意思是说可以容纳你盘膝而坐就够了,只要开心就是好房子,不必那么大。

“ 园日涉以成趣 ”,因为回来几天之后,每天去花园走一走,感觉越来越有趣; “ 门虽设而常关 ”,这个门为什么 “ 虽设而常关 ”?其实很有趣,就是过去做官的时候迎往送来,在这里他忽然感到不用再去应酬了,他可以好好地待在家里。这是一种孤独,陶渊明觉得非常好。

“ 策扶老以流憩 ”,跟周围一些年纪大的人一起出去走走,到处游玩, “ 时矫首而遐观 ”。下面这个形容,后来很多诗人都拿来引用: “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山中的云,因为它无心,所以自然流动,是美的;鸟在外面飞久了、疲倦了,自然就会回来。他在讲整个大自然,不必刻意去管它,给它一个自然的规则,像云的流动,鸟的飞回都是自然的。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我们看到了陶渊明回到家以后的部分,我们再看后面: “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 息交 ”、“ 绝游 ”,其实很难做到。尤其是陶渊明这种世家子弟,他们很难没有这种牵扯,能做到像嵇康、阮籍这种怪个性。其实有时是你一搅和进去就没完没了,因为世家文化非常讲究应酬,官场也是如此。我们看到他这里讲 “ 息交 ”、“ 绝游 ”,其实是断绝了他原有的贵族文化和官场文化中的联系。他和乡野中的老人、孩子要好得很,也很谈得来,有共同喜欢的东西。

“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他慢慢开始远离他不喜欢的官场上的东西。来看下面: “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他很高兴真正的亲友在一起谈谈真心、真性情的话,然后再弹弹琴,看看书,就可以消解很多忧愁。

所以他回到很个人化的、文人化的自在生活。“ 农人告余以春及 ”,春天快要到了,附近的农民告诉他说要去插秧啊,就要农忙起来了。他和农民之间还有一种很亲切的关系。

“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有时候坐一辆小车,有时候划一条小船;“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全部都是人进入到山水间的快乐。下面两句是很漂亮的: “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 善万物之得时。感悟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他又回到了魏晋时代对生命的虚无感。把人的身体放到宇宙中会有多少时光呢?给你七十年、八十年、九十年、一百年,不得了吧?所以 “ 曷不委心任去留?” 为什么还去计较那些官场上的东西?为什么还不让自己自由,高兴去就去,不高兴去就不去。

“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官场的富贵,权利上的东西都不是他真正想要和希望的。 “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他回到了农业,回到了个人的孤单的追求。 “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可以到山上去好好地大声唱歌,可以走到河边好好地吟咏诗歌。

“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一个人追求他生命中最快乐、最自然的属性,这还要怀疑吗?我一直说它对文人发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可是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也许在个人生命的自我解脱上是个启迪。

所以我想 《 桃花源记 》和 《 归去来兮辞 》 的重要性在于,今天我们还可能从这里得到一个生命完全解脱的期待和向往,这也是魏晋文学给我们的最大贡献。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离开群体。家、国、职业,其实你都不可能离开,可是如果你有一个内在的部分是桃花源,有一天 “ 忘路之远近 ”,其实就够了。有一天你觉得 “ 田园将芜胡不归 ”,其实也就够了。因为以我的了解,大部分人最后会回去七天的,也可以路上两天回去五天这样子。我觉得这是一个调配,是一个自我心灵出走的作品。可是这个 “ 出走 ”,不要误会说是永远的出走,而是出走以后,更好地回来的基础,不会把自己真正变成一个被奴役的状态。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魏晋文学在今天还有这么高地位的原因,因为它可以说是指出了人真正应该追求的东西。

虽然魏晋三百多年,被认为是最混乱、战争最多、人民最苦的时代,可是这个时代也是释放出各种生命可能,展现孤独感下生活的虚无和自我追求的时代,我想这些也许能帮助大家重新回忆起自己生命中很可贵的——无论是恋爱,还是曾经有过 “ 忘路之远近 ”的经验。今晚就可以回忆一下。

第三篇 追求心灵的自由

谁是我们这个世界最自由的人?就是佛陀。他由彻底断除烦恼而得大自在,他所领导的僧团,则是追求自由的团体。

卢梭曾经说过:“人天生是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和佛法关于自由的观念有某种相似之处。佛法认为命运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和行为改造人生。从这点来说,我们本来就是自由的。但真正的自由并非人人可以享有。

如果我们是自由的,也就没有追求的必要。在生活中,除了社会观念、习俗带来的束缚外,内心深处的种种烦恼更是我们难以挣脱的枷锁。与生俱来的无明使我们不自由,对名利地位的贪心使我们不自由,对各种违缘的嗔心使我们不自由......只要我们还在烦恼的状态下,即使拥有再大限度的政治自由和人身自由,依旧无法获得更为重要的心灵自由。

人类对欲望的执著是我们无法获得自由的关键之一。在生活中,欲望带来的牵挂无所不在,包括利益、家庭、人际关系等,把我们心中的每个角落填得满满的。当欲望占领我们内心时,行为和意志必然处于它的支配下,哪里还有自由可言?古德云:“无欲则刚。”只有摆脱欲望带来的束缚,我们才能没有负担地追求自由。

除执著欲望外,业力也是获得自由人生的障碍。从个体来说,业力使某些人生来六根不全,也使某些人一生穷困潦倒,对于他们来说,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自由就更是奢望。从整体来说,业力使我们生存在不自由的环境里,如文革的十年浩劫,既是错误的政治决策使然,也是我们的共业使然。在那样的时代中,每个人的自由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冲击。

另外,不良习惯也是影响自由的因素。串习来自生活中的长期积累,它所形成的惯性力量,往往会超过理智的约束。很多人也有心向善,但习气使他们缺乏应有的自控力。很多人也不希望痛苦,但习气使他们缺乏摆脱痛苦的决心。当意志战胜不了串习时,人们只能身不由己地被烦恼所转。所以说,人的意志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这种不自由,纯粹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学佛修行,就是要战胜种种束缚我们的力量,要与烦恼和串习作坚决斗争。通过戒、定、慧的修习,由规范心行而降服烦恼,进而铲除痛苦之源。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自由的人,成为自己的主人。佛法提倡的解脱自在,意义正在于此。

第四篇 追求心灵的自由

我叫黄锦煊,来自武汉新洲,今年25岁。喜欢音乐喜欢摄影,想要成为一名影楼摄影师。

过去的六年我一直都从事销售行业,在这个行业里沉浮吃过一些亏,也学会一些人情世故。做到一定职位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么下去,家里不停催婚,而我不想要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做家庭主妇,我想要自由,想要过自己憧憬的生活。在考虑了很久后我辞职了,在网上寻找到了天姿学校,报名后才和家里人交代,我想这样才能让他们明白我的决心。我很感谢父母顶着亲朋好友的质疑和压力理解了我的想法并允许我这么任性的追梦。很多朋友不理解我一个女生为什么想要当摄影师,每天到处跑又累又晒,我只能和她们说因为我爱摄影,我喜欢拍所有美好的事物:花卉,山川,人物。拍到照片老师说可以的时候,看到照片模特满意的时候,都让我觉得多累多晒都值了。

我觉得来到这里学摄影是我这辈子做的最对的决定之一,因为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有的只是老师的宽容和同学们的帮助。我在班上算比较年长,是因为刚来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懂,班上同学却很照顾我,让我深有感触,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个学校。

25岁,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很多女生都选择安定的家庭,而我却选择了重新开始,我不再迷茫,当我有勇气开始,我的目标就不会再是别人眼中的白日梦。我并不聪明,学习也不优秀,但我会用最后的结果证明我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希望自己能从摄影开始有更多的突破,完成自己接下来的每一个目标,最后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第五篇 追逐心灵的自由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的瞬间 才发现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

——许巍《蓝莲花》

挣脱了心灵的枷锁,打破了心中的瓶颈,才能追求一份淡泊宁静;解开了心中的疙瘩,才能释放内心的压抑。输赢得失就如过往云烟,转眼即逝,要追求自由就得打开心胸,放飞包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和尚要过河。在河边,他们碰见一个皱紧眉头的妇人。一问,得知原来妇人不知河的深浅不敢过河,于是大和尚背着妇人过了河。事后,小和尚一路上抱怨,说他是个出家人怎么能够背个妇人过河,甚至还说了些难听的话。这时大和尚说:“你之所以到现在还喋喋不休,是因为你一直都没有在心中放下这件事,而我在放下妇人的同时也把这件事放下了,所以不会像你一样烦恼。

其实,放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心中包袱太重,思想过于复杂,只是给自己多设一条路障,更加一道樊篱,只会阻塞你的心灵通往自由之路。

如果带着疲惫的乡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园,却发现旧时景物已面目全非,梦魂萦绕的美丽梦园早已不在,这时你不能哀怜过度。

如果美丽的初恋已经逝去,还停留在那份刻骨铭心的记忆中,苦苦追忆曾经的甜蜜与幸福,其实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毕竟两颗心之间早已渗出道道裂痕。这时你不妨放下,真诚为他祝福。

庄子云:“人生如白驹过隙。”和尚的话难道不能使人有些启迪么?我们何不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做个快乐的自由人呢?只要你不把闲事常挂心头,你的世界自然会是一片光风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追求心灵的丰富的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繁茂,何处是灵魂栖息的枝头?这便又是一个令人思考,追寻的问题。

站在这高高大楼上,远远眺望着不远处唯一的一个小村庄,好像一尊石像,仅仅属于这一大厦的。一抹身影吸引了眼球,那人一转身,走进河边一片宽阔、绵延数公里的芦苇滩。其实,那人只是在苇浪的缝隙弯弯曲曲地走着,安静地走着,偶尔,折一片苇叶,射出去,这一童年和年少的苇箭。此时,命中的有些灰蒙蒙的成人天空。他用这最无杀伤力的武器,是想收复记忆里的一部分蔚蓝吗?还是想追寻那年轻时快乐的痕迹?那人继续发射,是企图收回更高处的深蓝?起风了,给楼上的石像带了一丝凉意,那人还在走走停停地走着,一路追寻着……风停了,那人,是在一场记忆的波涛里沉浸、沐浴和漫游,也好像在时光隧道里与谁捉迷藏,再一次尝试追寻那儿时的一颦一笑,一草一木,追寻荡漾在空中纯真的欢笑,只是追寻终归是徒劳的,似乎没有一个尽头,也没有一丝方向。他要追什么,去哪里追?寻?要寻什么,去哪里寻?追追寻寻,追与寻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再次追寻到了又能如何,这样就能慰藉以苍老的心灵?这仿佛又与这两个字画上了钩线,注定在这周旋。

春天是遥远的,村民忙碌在田野,冬天的日历又翻过去了,日记本又书写了一行又一行的文字,没有人知道他心灵的小路,比春天还要漫长,一场小雨,像是情感的一次注脚。村的那边有一个河滩,温暖的河滩,距校不远,常常在那儿驻足,大声呼喊,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鸟,舒展身体,于是便离开了铁门,来到那片辽阔、宁静的河滩。轻轻收敛还没丰满的羽翼,停落在河滩的一侧,一个人的影儿也是身边的沙粒,回忆着,思考着、淡忘着,同时也追思着……追寻奔驰而过的火车后的一个个村落、小站、山岭,那里是心灵的栖息地。

温暖的河滩,清澈的河水,是幻想的天堂,竹排从身边划过,撑竹篙,戴斗笠……那条溪流,也是渔民的幻想和收获的河流。是夜,昏暗的灯光折射操场、稍远一些的地面、房屋。孩子们的嬉笑声,有时也荡起,陪伴一会儿孤独的心灵。这时便少了一些城市的喧闹声,就这样一路追寻,一直沉醉,仿佛忘了自身此刻正处于煕煕攘攘,习惯过零晨生活的城市,更可笑的是自己似乎也渐渐学会了、习惯了、还有点乐在夜中的生活。还在这追寻什么呢?也许在这苦苦追寻过程中把当前的自己也给迷失掉……夜,渐渐深了,眼前的一切就像梦幻一般,剩下的只有高楼和一盏盏昏暗的路灯,毫无生气的矗立着,一切都显得死寂。

一个人的记忆或深,或浅,那溪河或深,或浅,就似一根一根的琴弦,即使不会触摸,风雨中也会有强弱的变幻。但同样的它们也会一直无尽头地追寻下去,无怨无悔,那怕有一天走着走着就把自己走丢了,当一觉醒来,看见了海,却找不到自己……此时它们又开始新一轮的追寻……

小鸟们追寻到春天的气息,都停留在新嫩新嫩的枝头上。春天来了,追寻也就来了……

[追求心灵的丰富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追求心灵的丰富的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举一动都是有个人的大脑控制的,但控制大脑的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心灵,大脑想要做的事情都会存在心里,因此,也便出现了选择、向往、希望、追求

如果一个人所追求的说选择的仅仅是谋生,那么这个人会是一位没有辞让心以及同情心的人,因为这个人只是为了谋生而没有了自己的理想,面对以前的朋友,也变没有了辞让的心理。

到如果一个人所追求的是好的一方面,就像孟子所说的一样,“舍鱼而取熊掌”,那这个人就会是人人都赞赏的君子了,这样的人,一般都会收到他人的赞赏,在困难面前他便会做出“舍生取义”,的举动,而与他相反的便是“舍义取生”。

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一个国家,如果几个盟国之间的友谊深厚,如果当初不是英、法、俄同盟国中英国的绥靖政策,也便不会使德国的野心军阀,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不会有这么大的伤害。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在很久以前就提出了性善论,追求着“舍生取义”的观念,但是到了现在,已不再是以前的社会了,不会再有那么多人坚持着“舍生取义”而是“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那么,这样的心灵不就是性恶论了么?这样的人为了一些好处不是做了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了么?如果人人都这样,那哪里还有光明正义?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我们是不是早就应该排斥那些人了,都这不是就失去了自己的天性了么?

心灵追求什么,一个人的行动就会是怎样,“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摒弃功利,追求心灵的富足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人们开始带着功利性的目的阅读学习古代文学文化。成人带着“读了它有什么好处”的疑惑阅读,学生带着“考试可能会考”的想法学习。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屑与亵渎,而追求心灵富足才该是我们学习古文化的最终目的。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学瑰宝。有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论语》,积极入世的《孟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子》,“爱人若爱身”的《墨子》……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为人处世,都能让我们有所收获,受益匪浅。但如今,面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带着功利性心理学习的学生们首先想到“使动用法”“判断句”“句子翻译”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再深刻一点呢?这句曾鼓舞万千寒门学子追求正义和浩然之气的名言,竟不能在他们心中泛起半点波澜,思绪再次涌动,也不能让他们有所启示。

时代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让人们开始麻木追求功用,但心灵却日渐枯竭起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快餐式阅读,一条条夺人眼球的爆炸性新闻不绝于耳。尽管自己从网络上获取了不少知识却仍觉得自己脑袋空空,腹中无墨;空暇时去再多的社交场所娱乐仍不能阻止自己的思绪早已从脑袋中飞走。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静静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好好读一读古文学,你会体会这其中带给自己激励人心的力量,用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清静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等等使自己的的心灵得到慰藉,使自己纯粹正派的思想充溢于天地之间。

“腹有诗书气自华”,带着功用思想看待古文化的人,也定是没有文化修养底蕴的人。纵有再好的皮相,也只能让人在谈吐中一眼看穿他的道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古文化装裱自己,哪里比得上使自己拥有古典气质?像那些功利阅读的学生一样,只学习考试有用的关于古文化的东西,但学到的只是皮毛,其灵魂精髓却无法得到领悟,没有对古文化的深刻领悟,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瑰宝,如何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修养极佳的人?唯有不带功利之心,不带既定目标,认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才能使自己浸养在文化的氛围之中。

唯有抛开功用之心,感悟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富足起来,成为一个由里及外散发文化气质的人,才能使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自己正义之气、善良之心,才能使喧闹的社会中多些安宁静谧的天地,才能使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才能不断影响社会价值回到正确的位置,从而使整个社会都成为充满心灵富足,思想超脱,拥有浩然正气,高尚文化修养的人们的社会。

古文化带给人们积极的力量正在式微,更需要人们摒弃功利,纯粹追求心灵的富足和愉悦。挖就古文化精神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心灵的追求作文600字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到好友依然的个性签名:人生的长河中,一切都只是过眼浮云,唯有心灵的宁静才是追求的极致。 自己深有感触,于是敲击键盘,用不成形的文字 留下一点记忆!

不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路世界,特殊的时间总有一些人陪你走过,然后又因为各种原因离你而去,此时的我们不免有些伤感,多么希望这些人能一直陪自己走完人生的里程,可是生活就是这样,该来的会来,该走的注定会走,我们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于改变这个事实。所以我越来越明白,不管是谁,都是你生命过程中的一个过客 ,他能在某个特定时间段陪你走过,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我们不要奢望那个不太现实的永远!

人到中年 ,生命中的过往无数,很多曾经情同手足的姐妹,因为各自都在不同的地方为事业和家庭忙碌奔波,现在已经很少联系,以至于见面后不知道从哪个话题讲起,看似淡化的感情,但是心灵的距离从没有疏远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每每想起这些朋友,心里像打翻五味瓶一样,那种滋味 真的让人难受!

看着网上曾经熟悉的朋友,很长时间头像不再亮起,淡网,远离网络,种种构想在脑子里不停地闪现,也许他们忙了,或者他们累了,要不就是他们病了......此时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不管你们是否真的离开网络,我希望你们健康,快乐,幸福!

也许是自己也有些疲倦,总爱把自己的头像变得灰暗,寻找一份心灵的宁静,不再去想任何事情,专心敲击一些索然无味的真实文字表达心境,从没想过这些文字是否能被采用,只想把这些生活的片段堆砌在自己的生命过程里,留作一份很美的回忆!

闲来无事,也会静下心来构思一副画卷,用五彩的颜色勾勒渲染山的巍峨,水的透明,树的青葱,花的惊艳,以及人的鲜活灵动 ......让自己陶醉于艺术的熏陶里,别有一番情趣!

当暖暖的太阳升起,手里捧起一本书,或字字斟酌,或 一目十行,很多时候纵使因感动而流泪不止,但是那种全身心地投入已经是很长时间没有拥有,我为中年自己的这份心灵宁静感到欣慰!

跟学生一块儿跑步已经成了习惯,因为跟学生在一起让我找回了青春的活力。跟几个同事到操场上沐浴阳光,练习倒走,且行且谈,谈工作,谈人生,谈感想 ......相互交流,互相借鉴,这也成为提高自己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正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从身边人得身上学习好的东西,这是最快的成长方式!

要不人们爱说:“人过不惑!”中年的自己似乎什么都看明白了,为人处事多了一份成熟和凝重,少了一份幼稚和天真;对待家人和朋友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让心不再浮躁,少有的这份坦然与淡然,也许就是自己一直追求的这份心灵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心灵的追求作文600字

全文共 1343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方净土,可以安放浮躁的心灵。为此,我不惜倾尽毕生的精力,逐梦 天涯 去寻找。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尘世中,我想建一个小房子,面朝阳光 ,春 暖花开。我用了二十年多年的时间 把房子建起,只是,现实的风吹雨 打却让它摇摇欲坠。它面对的不是阳光,不是春天 ,不是花开……但是,我还要住在这个房子里,来听窗外的雨滴。因为走出去,也许会遭遇更大的风雨 ,从而迷失了自己 。

我也曾想在网络里建一个虚拟的宫殿,像海市蜃楼的幻境,辉煌迷离。我为此付出了多年的心血,也似乎得到了快乐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只是短 暂的相遇之后,是长久的相思。像坐着火车旅行,经过了一站又一站,上上下下的人来往不断,谁也不是谁的沧海桑田。心无所归,情无所依,未到尽头,我已是伤痕 累累,满怀疲惫。

于是读书,书也许是最忠实的朋友 。你可以抛弃它,它却不会抛弃你。你可以亲近它,欣赏它,作灵魂 的相依。然而,我那不净的心灵又曾想把它作为名利的龙门,跃过去 ,化为飞仙。结果,遭到的是它的惩罚,就像登泰山,未到壶天,身体已经透支,只能远望南天门而兴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是沉舟,是病树。一转眼,二十多年的黄金岁月 蹉跎而过。

尽管,“相寻梦里路,飞雨落 花中。”我依然想寻一方净土,来安放孤独 的心灵。似乎,写作是来自心底的倾诉。我想起诗人韦锦的话:“我一拿起笔,就获得了宁静与幸福 。”于是,轻敲键盘,把纷乱的思绪化一叶小舟,载着情感 的重量,穿越生命 的波峰浪谷。只是,我依然怀有梦想 ,好像水中央会有一个宁静的港湾,来迎接我的归航。然而,望天也迷茫,望水也迷茫,天水迷茫处,是“天连水尾水连天”的无边无际。所谓的“梦想”,只是“梦”,只是“想”,醒来后方知“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我曾经 放弃读书,放弃写作,放弃交友,放弃一切幻想,在空虚 无聊中逝水如斯。转瞬间,人到中年。俗话说:人到中年万事休。既然万事皆休,又何必苦苦追求?我想起一个禅宗的故事 ,人都背着一个包裹前行。这个包裹里有名利,有地位,有虚荣,有梦幻 ……所以人走得很累。只有把包裹放下,轻装前进,才能获得快乐。可是,如果你没有阅尽沧桑,又如何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记得有人说过:多一分经历,就少一分幻想。我的包裹还在背上,又怎能找到心灵的净土呢?

是否,我能像佛家那样拥有一颗无欲无求的心呢?如果我是雪 ,我会玉砌所有的地方;如果我是光,我会照彻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风,我会驱散所有的雾霾……我想起陶渊明,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士,那个魂归田园的诗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他把田园赋予了丰富的感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在艰辛地劳动中体会到的是轻松和愉快 。“好读书,不求甚解。”“常著文章 自娱,颇示己志。”他在读书与写作中追求自己的理想。“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在自然山水中寻求心灵的解脱。“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他的人生 境界已经超越了生死。果能如此,哪儿不是净土呢?

所以,欲寻心灵的净土,须先有强大的心灵,强大到无需借助外物既已圆满安详的境界。只是,我又怎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唯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心灵的追求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那笔触延到我心灵的境地,那风撩动了我心灵的寂寞,那梦一直在寻找我心灵的追求

――题记

日升月沉,草木枯荣,时间总是在笑声中悄然无息地溜走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回过头来,轰轰烈烈的高一日子已悲壮离去,迎来的是痛苦的高二。

春去春来,花开花谢,冥冥中苦想,犹豫中徘徊,我试着努力地寻找自己心灵的追求。然而岁月匆匆如流水,度过了天真的童年,随着歪斜的脚步,踏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印迹。

曾几何时,我迷上了这个绚丽的星空。如今,抬头抑望,那闪烁的星星已不存在了,正因如此,而给我带来了忧伤。曾几何时,我向那星光灿烂的银河中,投下了梦想,如今,却一直沉溺在自己的幻想中,不能自拔。

我常常幻想,天空中的另一遍天空,每当我脑海中萌发心灵的欲望时,有时感到自己的渺小,有时感到自己的伟大;有时感叹人生的绚丽,有时叹息人生的短暂;有时空怀大志;可有时却心灰意冷,无可奈何……我苦苦追求,却最后迷失方向,这时,我感到自己像天空中的一朵白云,飘浮不定,随风飘流。

然而时光的流逝逼使我醒觉,不管青春的追求是多么的迷茫,但我愿意执著地追求心灵最初的感动。17岁的梦,是多么的疯狂、迷人, 我执著,是因为我的血管里流着的是青年人的热血,心里装着的是青年人的梦想。

于是,有一种情意能揭起我心灵的梦想,有一种梦想能撩起我心灵的渴望!然而那心灵的跃动,生命的渴望,梦想的憧憬,一切将是我心灵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追求心灵的富足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贫而乐,富而好礼也。孔子一生贫困,但这并未影响他保持愉悦的心情,更没能阻挡他对精神财富的追求,终成“至圣”。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贫瘠;富足固然可贵,更可贵的是精神的富有。不论贫富,我们应学会追求心灵的富足,做精神的富翁。

何为贫,何为富,生活中并没有严格清晰的界限将其划分。一个人,虽然物质上过着箪食瓢饮的生活,却能自得其乐。养养花草鸟鱼,吟吟小诗,也可以称得上富裕了;如果一个人腰缠万贯,却萎靡于物质世界,我们可称他是贫瘠的,庸俗的。物质贫富与否不是关键,心灵的富足才最重要。

有人身处贫困,却能追求心灵富足的最大化,服务于他人,奉献于社会,令人敬重。美国一个州曾为一个名叫杰弗逊的乞丐举办隆重的葬礼,以表示对他的尊重。杰弗逊是个乞丐,靠乞讨和捡破烂为生。他虽贫穷,但乐于助人,收留过六个流浪儿童,并帮他们找到父母;主动将自己仅有的两千美元储蓄捐赠给灾区;多次主动献血……他没有炫人的财富,没有显赫的地位,但他一直在帮助他人,享受奉献的乐趣。他拥有了心灵上的巨大财富,赢得了人们的赞颂与尊重。

安贫乐道,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当一个人物质丰富时,不应骄奢,不应挥霍,而应追求精神的涵养,追求学问,讲究做人的道理,处处以仁爱之心待人,成为真正的“富”家。取财有道、散财亦有道的霍英东曾说:“有钱给了我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我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点事的机会。”他大力支持国家的体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一生共捐资百亿余元。他用自己对待富裕的价值观诠释了怎样才是个真正的富人。这是一个真正的“富”家,一个追求心灵富足的受人尊重的“富”家。

如果一个贫困的人在仁义、道义和精神上富足了,那么物质上的一点窘迫又算得了什么呢?今天的我们,应该衣食无忧了,为何不在精神上多些追求,多些点缀,从而锦上添花呢?当有人醉心于追求物质财富时,是否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得到的更多,还是失去的更多?

追求心灵的富足,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