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改革开放的作文(汇集20篇)

对话栏目《小眼镜背后的大改革》的节目讲的是近视相关的问题。其实,近视问题不仅仅会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更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问题。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改革开放的作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3806

作文

605

幸福的花儿在悄悄开放作文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一杯温开水,平淡无味却令人感到温暖;幸福是一首诗,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其中;幸福是一本书‘需要你细细品读……

常常有人问:幸福在哪里呢?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幸福体现在点点滴滴之中,记得有一次: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走在去朋友家的路上,心里感到十分的愉悦。

走着走着,突然在前面传来一阵阵笑声,我好奇地快步向前走去,咦?没有人呀!我不解的自言自语起来。

过了一会儿,那笑声又传了过来,原来是在这条街的右面,我向笑声传来的地方走去。终于,到了笑声传来的地方,切!原来是一群小孩子,看他们那开心的样子,一定是在玩游戏吧!我刚打算离开,就听见一声痛苦的呻吟声,我再次向小孩子们望去,这次我不禁目瞪口呆,原来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不慎摔倒引起这群孩子的嘲笑。

看着老人的痛苦的样子,我感到十分的同情。于是,我跑到老人身边将老人轻轻扶起,并问了一声:“老爷爷,您没事吧?”老人连忙说:“没事、没事,谢谢你啊,小姑娘!”我赶紧说:“不用客气!”

接着,我又把那些小孩训斥了一顿,他们惭愧的低下了头,说了声“对不起”便跑开了。

为了防止老人再次摔倒,我将老人送回了家,这时我才知道老人是位孤寡老人,自己一个人生活。

离开老人时,老人热泪盈眶,不住地说:“太感谢你啦,小姑娘,你让我感觉到了幸福的感觉,太感谢你了!”我说:“老爷爷,您不用这么客气,天不早了,我先走了,再见!”老人也说了一声“再见”

是啊!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帮助,就让老爷爷感到了幸福,,这难道不是幸福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的最好证明吗?

幸福的花儿在悄悄开放,让我们把握住花儿,把握住幸福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为寂寞开放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样忧郁的夏天,回忆起过往每一个晴朗的早晨,恹恹醒来的我,内心一片茫然,无法释然梦醒那一刹那的心思。今天我该如何走下去?一种找不到目标和价值的虚空,一种无枝可依的孤独与苍凉。

只有睡着的时候不知孤独,只有在梦乡里没有孤独。于是,总希望能做一个长久不醒的梦。

习惯了一个人风轻云淡地过日子,习惯了独自咀嚼苦涩,与孤独为伴。总是不知道在自己这片阴郁地带以外还有阳光和快乐。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爱玩的自己喜欢在嬉笑中逃离人群,独自徘徊到没人注意的地方,然后默默的发呆。想着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而又为什么经受着喜怒哀乐,我为什么总爱莫名其妙地感伤。

在忙碌快速转动的空间里,总有这样一些时候,希望停下来,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在洒下斑驳月色的床上,让纷纭了整整一个时日地心绪,慢慢梳理开来。

坐在书桌前也不去看书,尽管有太多的道理需要阐明;手握笔管也不去鞋子,尽管有太多的感怀需要表达;甚至什么都不去想,不去悟,不问,也不答。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作陪孤独。

走进雨季,擎起伞撑出一方晴空,而擎伞的手却不是为我。我只有站在雨中,任疏疏密密的雨滴顺着发丝滴在身上,滴在心里,淋湿我所有的期盼所有的梦……想换个名字重新活一回,曾有的失意却不会因此消逝;想寻一方净土建一处桃园,滚滚红尘如迷如网,猜不透、冲不出,就只有遥看云卷云舒近看草苦草荣,在每一颗露珠上寻找童话。

茫茫人海,不想给自己带上种种面具活着而失去自我,就只好无可奈何的走向孤独;寻求生命的价值,为了追求信仰的高度,就义无返顾地把自己推向孤独;走不出迷茫找不着答案,就无怨无悔去陪伴孤独;遥望黎明期盼日落,就默默无言的在黑暗中拥抱孤独;失去了希望眼看着破灭,就无声无息地在颤抖中恐惧孤独……

有时候,很需要孤独,也很想孤独。在孤独中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感受世界的真实。我孤独,我充实。有时候,又很惧怕孤独,很想逃避、远离孤独,逃不掉,离不开,就只剩下了彷徨、郁闷、麻木、痛苦。的确,有许多事情确实是让你拿的起而放不下……

突然觉得自己不再是以往的自己,身旁的人似乎都带着面具,而自己既不能改变什么,也无法挽回什么。

我开始相信夜晚。喜欢把窗子全部打开,让夜晚的风吹拂自己的思绪。在夜晚找回真实的自己,在黑夜中思考,在黑夜中静静地作陪感伤。我就在夜晚中开始写作。

此时,置身于黑夜,细细品味“耐得寂寞”这四个字,方才掂出“耐”字得分量,才悟出“耐”字所包含的承受之意。这些年的时光短暂而又漫长,然而我的心确确实实是为自己而寂寞开放,就像那些无名小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键词一:改革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去年,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课程改革让我学会了自我反思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经验+反思=成长,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

经过一段时间地听评课,我明白了在课改中如何进行合理的、有价值的自我反思。一切有价值的反思应该,先找出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思考,然后进行归因,最后寻找出解决的办法。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当然,至关重要的是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如果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我指路的明灯!三尺讲台,是我驰骋的舞台!在这天底下最崇高的事业里,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心灵的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白云一盏一盏,缀在蓝幕之上。

遥看,一位少女依在绿山脚下,淌水间,插秧苗,忙的不亦乐乎。

日头升高了,光辉在苗子上跳跃。少女带着满头汗珠,踏着蜿蜒的田间小路进到了一间小木房。

红薯在桌上冒着,土豆正发出金黄色的亮光,还有一些小谷子在水里游荡——那是粥。

这可是十分丰盛的了。这可是只有在盛大节日里才会一齐出现的稀罕东西。

少女木纳了。她望着桌上的一切,呆呆地,只是望。过了良久,她开口了:“妈,没必要这么隆重吧。不就是出个国嘛……”“你这次出国去上大学,可是镇里的大事!你看看我们这,能上大学的能有几人,何况还能出国上大学的呢?!”“但也不至于这么隆重吧,妈……省点粮食也好哇……”

“甭管了,吃饱,好有精力,马上就要出发了。”

太阳依然悬挂在人们的头顶。而少女,换上了妈为她精心缝制的衣裳,背着行李,在乡亲们的欢送下,越过崎岖的大山。乘车。

“这就是我当时出国时发生的事。”在明亮宽阔的机场里,我望着眼前这个与几十年前的相片上多添上了几分润实的脸——她竟是我的亲人,我的小姑,我妈妈的妹妹!那个村子里曾引她为傲的人!

没想到过了十几年,岁月也在她的身上留下了足迹。

……

出了这宽大敞亮的机场,便是市区了。现代的摩天大楼排排而起,弯曲的立交桥、圆形的环岛、绚美的绿化带,还有似正要凌空而起的大雁的明亮的路灯!等等等等。就像是一舟与一海,无一不诉说了这几十年来“舟行之路”的辽远。小姑见此,激动地竟迈不动路,只是默默望着,看着这所有的一切。

后来我们去了小镇——那个她多年在外日益想念的小镇。满眼绿色,蝉声阵阵,一阵风所带来的是那淡淡的草香。远处,几间“立式”水泥建筑物傲然挺立着。她迫不及待地奔去了那个家。

许久没人住的缘故吧,这间小木屋已向一侧微微躺去,蛛网成了装饰的细纱。房里的人们早已搬进县城居住了。唯留下的,是那些已经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家,默默守护着他们土生土长的地方——他们都过得很好,物质也都基本现代化了,儿女也常坐小汽车从城里回来看望他们。傍晚,小桥边,流水上,习习的风,絮絮的语,暖暖的光,饱实的作物,壮士的牲畜……

我在那一刹那脑中浮现出了许多,嘴角不觉的上扬。

“孩子。”

我回过神来。

“今天我想跟你说,现在我们国家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结果。条件啊,可比以往好太多了。我给你打气,努力加油!莫忘初心!”

小姑这次是来提交文件的……

莫忘初心。

在我看来,这一切似乎就像是一场梦,可我却一定得将它牢牢抓住。抬头,朝上看,天是那种粹蓝色,而其中,有几点星光在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观后感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5月9日,在周一升旗集会时,西安市第一中学德育处朱建利主任代表学校就“由西安教育电视台参与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将于5月9日(星期一)、5月10日(星期二)20:00至20:50连续两天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段播出。”之事对全体师生提出收看要求,并倡导全校师生动员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同时关注这一西安教育之盛事。

集会动员后,办公室对教职工、德育处对班主任又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5月11日,各组处室组织本组成员召开《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观后感交流会;德育处安排收集各班学生观后感。

对于本节目的播出,师生及家长反响热烈。他们普遍认为:“西安所推行的大学区改革,毫无疑问是一个智慧、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方案。”“大学区这一改革方案,以强校带动弱校的方式,使各个学校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无疑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大学区改革制度能够带来卓越的成果和飞速的进步,离不开西安各个学区长学校的敬业与奉献。”“纪录片中对西安市第一中学创新素质教育做法的报道,是学校依照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2016年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观后感【第3篇】

2016年 8月27日下午,区实验小学师德培训的内容就是观看《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让全体教师感受到西安教育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全体教职工表示,纪录片《正道》,以挑战、均衡、素质为主题,深入剖析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形势,从典型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入手,较为全面的展示了西安市基础教育的改革新举措和取得成效,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从2012年起,西安市教育局在全市推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制度改革、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创新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截至目前,西安市3083所中小学幼儿园共组建成立了719个大学区,促进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步提升。“两改革两创新”使西安教育风貌焕然一新:校际间发展更趋均衡,一度令人束手无策的“奥数”顽疾得到根除,应试教育正在向全面协调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

观看结束后,该校师德培训主持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学校虽然不在偏僻山区,但是我们要保持自己的优势,让我校的品牌越发耀眼。我们要学习西安改革的经验,借鉴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紧紧抓住与北京东交民巷的合作机会,思考自己的改革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校图书室开放建议书作文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校长:

您好!冒昧给您写这封建议书,请您在百忙中抽空看一看。您是学校的校长,每天有很多事要做。您为我们呕心沥血地工作,对学校注入了满腔热忱。使得学校井井有条。

我是一名即将离校的小学毕业生。在母校的这六年间,我增长了许多知识,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在此,首先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耐心教育,辛勤栽培,使我受益匪浅。为了把我校建设成为先进、文明单位,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您付出了许多,许多……为了让学校越办越好,让学弟学妹们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我想向您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我觉得学校的阅览室应该发挥它的作用。图书阅览室是同学们在学校学习知识、开拓视野的另一个好地方。您可以发动同学们捐书,有多少捐多少。阅览室建成后,给每位同学都制发一张借书卡,上面有借书人的姓名和班级。同学们凭着借书卡可以随心所欲地借到他喜欢的图书,并向管理员做好详细的登记。倘若有损坏图书的,就给予相应处罚。这样,同学们既能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又能养成爱护书本的好习惯,两全其美。我们诚心诚意地向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尽快开放读书室,购买健康的书刊,添置《十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大全》等知识性读物。并且最好定期更换图书,已防同学们乏味;

2、让两人担当“图书管理员”,已防撕书、偷书现象发生;

3、每学期期末后开展“读书会”和“知识抢答”,使我们得到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还得到了乐趣。

以上建议,请您采纳,让校园再添上一笔古香古色的书香气。如有不合适的,请您多多原谅

建议人: ××班 ××

2015年1月2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我为祖国点赞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都觉得作为80后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成长也正是中国飞速成长的年代。

我出生于西南大山深处的农村,30年前家里面还有几个月是要靠土豆红薯来度过;30年前父母的衣服上是一层一层的补丁;30年前家里面一周能吃一次肉,去菜园子里拔蒜苗高兴的唱着歌,村里人就都知道那天是可以吃肉的;30年前父母种地全靠肩挑背扛……

30年后的今天,家里粮食每年都有结余;30年后的今天,衣柜里整整齐齐的挂着的全是鲜艳时尚的衣服;30年后的今天,家里追求多吃蔬菜,健康生活;30年后的今天,父母依然种地,但是基本实现机械化……

生活在中国最好的时代,父母努力的将我们培养出来,让我有幸能够进入大学,走出农村,走上这三尺讲台,能够为改革开放大发展中的中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能够在这发展的浪潮中推动一把,是我莫大的荣幸。站在三尺讲台,我更能感受到祖国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祖国,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全社会都在努力的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如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学子学杂费的减免,对农村贫困学子的大力支持……高速更新的信息,丰富多彩的各类图书,宝贵的各类资料,各种各样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更加地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祖国四十年努力拼搏,四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祖国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国际话语权;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越来越能够安居乐业。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我为祖国点赞!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阅读红色经典振奋改革精神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和爸爸妈妈看关于党的电视剧。《小兵张嘎》、《英雄王二小》《鸡毛信》……那时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每当看到这些感人的场面,就急忙问妈妈,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每当听到:“冲啊,同志们,把日本人赶回老家去。”我就知道,他们一定是共产党,一定是好人。看着共产党打赢了一场场的战争,我就兴奋的跳起来。看着日本人把共产党残忍的杀害,我就禁不住哇哇大哭。

转眼间,党成立至今已有96年了。这个时间,就好像一眨眼的功夫。但这一眨眼的功夫,却埋藏着很多很多的感人事迹。有人人知晓的“刘胡兰”,她在威逼和利诱面前纹丝不动,在刑场上,还大声喊道:“怕死的不是共产党员。”有机智勇敢的战士“董存瑞”。为保证整个战斗的胜利,他用自己的手托起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自我的“邱少云”。有不顾自己的生死,把日本鬼子引到八路军埋伏圈的“王小二”……看到这些感人的一幕幕,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平息。

回首现在,我在想,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不正是这些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么?为何我们还不好好的珍惜?想想96年前的那辈的英雄们,吃的都是野菜,要是能吃上一口肉,不知有多兴奋。穿的是满身补丁的衣服,用草绳编制的草鞋。用的是油灯。没有自行车、小轿车,出门都是靠步行。条件虽然那么艰苦,可他们什么也没有抱怨。在看看我们,有好吃的还要说难吃,时不时还要挑食。穿的衣服、鞋子只要破了个小口就嚷嚷着大人们买新的。时而开着个灯就是一开不关,出门没有小轿车、自行车接送就发脾气。

党在我心里是伟大的,是我们人民崇拜的对象。在党的96岁生日来临之际,我衷心的祝愿党生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70、80年代,人们的主要通讯工具还是书信和电报。

我爷爷家里是书香门第,听爷爷说,当年母亲在外地求学,爷爷总会定期给她写信告诉她家里的情况,并叮嘱她在外一定要万事小心。父女俩来往的每一封书信,自从爷爷去世后母亲就一直放在书架上保管着。每一封家书,都承载着爷爷深厚而又纯粹的父爱,是爷爷和母亲之间情感的寄托与交流。母亲说,书信,几乎是那个年代,普通百姓之间远距离情感交流的唯一方式。

1983年,上海开通国内第一家寻呼台。人们开始了即时通讯,大大加速了人们的生活便利及联络速度。

那时,腰上别个BB机总让人有一种走在时代前列的优越感。在我很小的时候,老爸的腰间总是会别上一个BB机来跟别人交流,后来才知道,这也是当时一种时髦的标志呢!

BB机的出现,加速了公用电话亭的建设。80年代到90年代投币式、卡片式等各种公用电话陆续出现在大街小巷。缓解了用电话排队的现象。

在我上小学时,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投币式的公用电话亭,专门用来给学生有急事需要跟家里人联系时使用的。一次,我借着有急事给家里人打电话的机会,好好体验了一次这个新潮玩意儿,令我印象深刻。

进入21世纪之后,通讯工具的发展显得尤为迅速了。各种手机频频亮相,智能型手机快速普及城乡。与此同时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利用,越加丰富了通讯工具的功能:聊天、购物、学习、娱乐、视频、支付……几乎都超出人们日常交流的需要。这是40年前人们无法想象的未来。最突出的是作为国产通讯产品的骄傲:华为品牌手机,如今因为其产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始终走在世界前沿,从而成为通信领域的领导性品牌世界三强。

回首改革开放40年,通讯工具的变化,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来往和沟通越来越方便,整个地球,仿佛真的成了地球村,这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观后感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时代之问》,感受很深。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尤其是作为市改革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我要为襄阳承担的40多项国家改革试点和近20项省级改革试点工作做好服务,通过推动中央、省委的改革部署落到实处、引导基层的实践创新复制推广,为发展添动力,为人民增福祉。

《将改革进行到底》中提到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精准扶贫。去年,市商务局、市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湖北省电商扶贫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了电商扶贫目标、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组织各县(市)区特别是保康、南漳、谷城等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电商扶贫。下一步,在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电商基础设施、补齐电商人才短板、壮大电商扶贫发展载体、加强电商扶贫产业对接协作等方面,市商务部门将继续努力,为精准扶贫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选择夏天开放的木槿花作文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眼下,金陵南京已经进入夏季,别以为只有“春暖”才能“开”,夏季依然会有很多花在我们身边绽放。莫愁湖、玄武湖公园、中山植物园……颜色鲜艳、花型美丽的木槿是眼下的“宠儿”,除了公园,龙蟠中路、北京东路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盛夏,是木槿花盛开的季节,空气里似乎都流淌着木槿花淡淡的芬芳。

我所居住的小区里也有好几棵木槿树,但是都比较小,每天上下班经过花园,过道边有两棵木槿树比较粗大,不清楚它什么时候开的花,好像不过一、两天功夫,那些紫色的花朵就“破啦啦”开得满树了,柔弱而坚韧,带些淡淡的清愁,却都热情而奔放。

木槿花的花期很短,每天早晨都能看到一地落瑛,让我的心里顿时一阵伤感,怜惜,再一抬头,满树的花朵在夏风里轻轻飘舞,是那样壮观美丽。木槿花虽然花期很短,但是一树花蕾甚多,每天都有大量的花竞相开放。“谁道槿花生短促,可怜相许半年红”。木槿花朝开幕落,但是每一次调谢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加绚丽地开放。一年四季花开花又落,装扮着院落,装扮着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想起一句诗“你看,或者不看,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着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想起《诗经》里的一首《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木槿在植物里是大美女,在《诗经》里一样是美女。

木槿,所谓“舜”者,朝开幕落,瞬间之荣,来去匆匆。这是用怜惜的手,来挽着身边难得一遇的美艳的花;用愉悦的心,和美丽的人,同看一方风景;用意识里的话,把美丽的人的身、形、意永远地记在心底。和舜华之女同车,永远都是一件美丽的事吧。

木槿花,是盛夏的梦之花,朝开幕落,却并不忧伤,似乎迎着纯净的阳光,含着欢喜,似乎是朝幕不是一瞬,而是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循环。艳丽的花融在绿叶里,和谐有致,是以高洁之姿,坐在你身旁的。“有女同车”,生活里,一个男人遇到木槿一样的女子,那该是多么有幸,让这样的好运长久的陪伴你,因为木槿里藏着的不仅有现实里的一瞬间,而且有记忆里久远的美丽。

年少时看过一篇散文,说木槿花能治病,上网一查,果不其然,木槿花能清热解毒、消炎止咳。南方福建有些地区,有一种叫“面花”的食品,就是将木槿花和面混在一起,加葱花用油煎制而成。

明天清晨,在小区依然能看到满树纷繁的木槿,地上仍是一片落花,盛而衰,衰而败,花开又花落……

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感悟,有时人生的起落不也是如此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眼中的改革开放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 孟恒阳

四十年前的中国,是有名的落后国家。

那时候,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非常繁华、富有。我们的国家非常落后,是正常人想象不出来的,但是,我们辛勤的中华人民还是让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起来……

现在我们的祖国手日新月异地发展,在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中国还不富有,到我们出生时,中国却变得异常富有。手机、汽车、火车、飞机,那都是过去的人无法想象出来的。

妈妈还告诉我一个故事,这还是妈妈的姥姥告诉妈妈的故事:妈妈的姥姥生活的那个时代,还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时候我们家是卖是馒头的,但是日本人抢老姥爷卖的馒头,还不付钱……我听了这个故事,心里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看一看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好,家里都是一些有营养的食品。妈妈小时候,尤其是鸡蛋最缺乏,那时候都养鸡,但是都不吃鸡蛋,因为要卖钱,我问妈妈只有什么时候才能吃鸡蛋,妈妈告诉我只有过生日的时候才能吃鸡蛋!我听到这句话我惊呆了,原来只有过生日的时候才能吃一次鸡蛋,一年只吃一会鸡蛋,而且过年的时候也不吃。

再看一看我们现在,鸡蛋那是张口就来的事。现在人人都参与进改革开放的事情中。我长大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在以后的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革命改革的事业中来。在我们共同的发展中,中国会越来越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六年级关于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作文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阳泉—坐落在太行山中部,原来是一座贫穷落后的,生存环境极差的小山城,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洗礼,现在已变成了一座环境优美的中等城市。有着“小上海”的美誉和“太行明珠”的荣耀。

我虽然是一个11的小学生,但我经常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述过去的阳泉。从前的阳泉:狭窄的马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拥挤的街道,破烂不堪,杂草无章;淤塞的桃河,蚊蝇飞舞、杂草丛生;空气污染十分严重,穷困的人们,怨声载道;如今,这座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岁月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家乡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手机几乎人手一部,住房也不再是自建房、平房、破旧房,面积变得越来越大,拥有私家车也不再是梦想。北山公园、滨河世纪城、桃北路景观大道……正在快速地改变家乡的面貌,提升这城市的品位。

一来到阳泉,首先看到的是:美景如画的桃河从市中心穿过,像一条华贵的玉带把阳泉分为南北两大部分。桃河的改造和蓄水,成了阳泉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河床两边是绵延几公里的桃河公园,苍松翠柳成行成列,平坦的小径环绕在花、草、树木之间,形色各异的花坛,安静、平和的展现在有人的面前。早晨人们来到桃河公园,老人们自发组织的晨练队伍,有的练太极拳,有的练舞剑;年轻人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有的踢毽子,有的打羽毛球,个个神采飞扬;小孩子们在嬉戏玩耍,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桃河公园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每当夜幕降临,阳泉简直就是一座不夜城。十里矿山灯光闪亮,胜过天上的繁星;市区的建筑物上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好似夜上海;桃河公园,蜿蜒而上,百灯罗列,形态万千,犹如天上的银河。桃河两岸街道宽阔,绿树成阴,处处散发着现代城市的气息。

30年的发展历程,造就了阳泉市的辉煌:一个富足安康、欣欣向荣的城市,正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相信阳泉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我的家乡必将走出山西,走向世界。家乡,我爱你的现在,更爱你的将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优秀作文梨花又开放

全文共 2880 字

+ 加入清单

梨花开放

李鲁山

清明一过,院中的老梨树打开了洁白的花朵,清甜的芬芳,一直在屋檐下飘荡。

这院落和梨树,是董琴家留下的。在鲁中矿区,这群建于六十年前的俄式平房,墙体巨厚,冬暖夏凉且前后各有一个院子,如今,仍有两百多户矿工家庭居住其中。

四月初,我们接到通知,从五月开始,平房全部拆掉,在两年内建成九幢楼房后,住户回迁,这项工程,叫煤矿棚户区改造。

(一)

整个四月,都是住户找房搬家的时间,可是,有这么五六家,遇到了难题——要么老人病逝,家中空无一人,要么子女远在异乡,一时联系不上,而董琴家,正是这样。

五十年前的春天,我们家和董琴家就相邻为居了,董琴的父母,都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从上海到煤矿工作的知青。1969年秋,董琴出生,她的父亲,为纪念家中第一个孩子到来,在前院移栽了一棵石榴树和一棵梨树。

没有想到,第二年春天,两棵树不仅活了,且当年就开了花,过了几年,树开始挂果,秋天一到,小院里榴红梨黄,风光无限。

1992年初夏,董琴母亲病逝,秋后,石榴树没等石榴变红,就枯黄死去了,剩下的老梨树一直枝繁叶茂,目睹了1994年董琴出国和2003年董琴父亲离世。

那年夏天,为父亲过完“五七”之后,董琴与丈夫返回德国,临走前,她和弟弟董城,郑重地将家里的四把钥匙交给我。作为几十年的老邻居和同学,我没有理由不接,因为董城常年在南方做生意,很少回家,我知道,董叔这一走,这个家,其实已没了。

第二年春天,梨花开得正好时,一个浙江人来矿区做生意,想租董琴家老房子住,找到我,我又找到董城的手机号,打过去,却提示停机了。到了晚上,我在网上跟董琴联系,她不在线,浙江人见租房如此麻烦,就另寻方便去了。

过了几天,我正在电脑上敲字,突然上董琴出现了,她说董城移民去了新西兰,自己正在准备博士毕业论文,很是劳神,家里的事,让我看着处理就行。末了,她委婉地说,老房子是自己的家,也是永远的纪念。

我接了董琴家的钥匙,其实也接过了许多责任。每个星期天,只要天气正常,我都要打开她家的前后屋门和所有窗户,通风散湿,因长期没人居住,房间里,空气凝重,有一种库房里的陈年气息,床铺、家具和各类杂物上,全被董琴盖上一块块巨大厚实的防尘布。

(二)

院子里,老梨树一直长着,每年清明前后,梨花准时绽放,但坐果明显少了,九月里,树上几十个硕大的香水梨终于熟透,因梨树生得高大,每次采摘,我都要去邻居长海哥家借梯子。

原来一排八户人家的老平房,近三十年来,每家都有离世的老人,到如今,除董琴家,其余七户,多是煤二代、煤三代在居住。每次,我将摘下的新梨,平均分好,挨家去送,这时,多数邻居都说,留着自已吃就是,别分了,怪麻烦的。

分梨,谐音是分离,若在意这事的人,看到分梨的场景,心里恐怕会不舒服,但,这种人为的在意,在五十多年老邻居们面前,会变成亲人之间的包容。而老邻居说的麻烦,很可能是每年,我都要给梨树施肥浇水,还要请人来剪枝。

接到了老屋拆迁的通知,我一度慌乱,半天没回过神来,我知道,别人是搬迁一家,我要同时搬两个家,而董琴姐弟都远在天涯,这家,怎么搬、又往哪搬呢?

短短一周时间,整个俄式平房区,半数以上都在矿区周边农村找到了房子。长海哥的岳父在郭庄房子多,他只打了一个电话,当天就来了三五个亲戚,帮着拾掇东西,第二天上午,他们跟老邻居们握手道别后,搬家走了。

长海哥一搬走,老季叔、庆春姨、向东、祝华和刘红这五家,都加快了找房子的进度,母亲生前的老姐妹庆春姨,还有我的发小向东、祝华,都催我一起到辛庄找房子。向东说辛庄新建房子多,租金便宜,离着批发市场又近,唯一不好的,就是离矿上有十公里远。

(三)

第二天,老季叔家的秀琳大姐从南京回来了,六家邻居一合计,决定租车去辛庄找房,祝华正准备找车时,长海哥给我打来电话,他说这几天,帮着邻居们在郭庄找到房子了,房租便宜不说,彼此挨着不远,每家都有独立的院子和水井,最老的房子,也不到七年,如果邻居们想看看,今天下午就来吧。

一听找到房子了,且是长海哥找到的,庆春姨立马跑过来,夺过电话,她张嘴骂了声:长海你个熊儿,真算有能,姨和大伙儿正盘算去辛庄找房呢,赶紧的,开车来接俺们!

长海哥大我三岁,从小就热情助人,这天下午,当各家看完房子后,他把我叫到院子的影壁墙前面,主动说起董琴家如何搬。长海哥昨天将董家情况对岳父说了,老人当场决定,将东西搬到自家的西厢房,回迁之前,义务替董家照管。长海哥说,董琴姐弟都在外漂泊,咱兄弟搭把手,帮着把家搬了吧!

当天晚上,我将搬家的消息发到董琴上,正好她在线,一听搬家,她马上打来电话,语气有些焦急,又有些不舍,犹豫了几分钟,她说近期我要回家一趟,叫上董城一起搬家。

四月十五日,董琴从慕尼黑飞回来了,这次,她是自己回来的,董城并没有同行。整整十二年没有回家,董琴的容貌气质,都发生了改变,好象整过容了。那天黄昏,一打开院门,看到老梨树,董琴就哭了起来,她一哭,庆春姨和秀琳大姐她们,想起了一生善良厚道的董叔和董婶,几位老邻居,就这样立在梨树下,一起潸然泪下。

董琴回家晚了一周,一树梨花开了,又落了,青砖铺成的地面上,素白的落花还在,董琴的眼泪,就流到上面。望着枝头泛着油光的新叶,董琴摸摸树干,又看看满院的邻居们,一句话也说不出。庆春姨拉着她的手,问她在国外生活好吗?孩子多大了?董琴点点头,说都好,就是想家,想邻居们,想这棵老梨树。

(四)

董琴搬家这天,老邻居们全都来了,长海哥是现场指挥,看着一大屋子家具和杂物,二十多人只搬运了几趟,就全部完成了。临锁院门时,董琴一直在梨树下发呆,我问她,是不是想将梨树一起挪走?她点点头,说真想这样,但已经够麻烦大家的了,心里很不过意。

老季叔听见了,说有啥麻烦的?孩子,这棵树,就是你爸为你种下的,咱不舍下,现在就挪走。说着话,老季叔起身回家,取来了挪树的家什。一听要挪老梨树,长海哥又找来四五个健壮的年轻人,他指挥着我们,刨的刨,挖的挖,不到一个半小时,将梨树搬到了车上。

董琴家搬完安排好,我们六家才开始搬。在郭庄,因搬家,多年不见的董琴回来,我们这些半个多世纪的邻居们,终于凑齐了。搬家之后的日子里,老季叔和庆春姨经常感叹,说没有想到啊,搬完这次家,老邻居们还能住在一起,就跟五十多年前一样一样的!

四月二十七日下午,董琴决定提前回慕尼黑,这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本来约定五一节大家集体去曲阜孔庙参观的。我问她,签证是一个月的,到五月中旬走不行吗?董琴只说,身体感觉不好,必须回去了。

第二天,我和长海哥请了假,专门去北京送董琴,可她坚决不让,自己联系了出租车。上午九点,车来了,董琴脸色苍白,跟邻居们道别时,她强忍泪水,两手冰凉,最后,她走到移栽后尚未知生死的老梨树下,摘下几片叶子,放进了皮夹里面。

这天晚上,我和长海哥都收到一个短信,是董琴在登机前发来的,上面只有三句话:我患病已两年,这次回家,了无遗憾。

作者简介:李鲁山,山东泰安人,从事文学创作20余年,有多部散文、小说作品发表于《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阳光》、《山东青年文学》、《银河》等报刊,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读诗可以聆听心花开放的声音作文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读诗亦是读。

一首诗便是一处浓缩的景,便是一幅精致的画,便是一颗心开放的形迹。读诗,便是读心。

在寒秋的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森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看“鹰击长空”的英姿,“鱼翔浅底”的自如。苍茫大地之上,万类霜天竞自由。于是,毛泽东听到了自己心潮澎湃的声音,不禁朗声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的心花就在这片寥廓之中开得很大很大。于是,在这片澎湃的心潮中,我心中那颗温润的种子迅速发芽,缠绕着那伟人站立的山巅开出一朵硕大的壮美的花。我读着这气壮山河的一字一句,也听到了那颗心花的种子破土而出,柔韧的藤蔓卷起碎石,沿着石壁攀爬的声音……,读诗,便是读心。

默默行在寂寥的雨巷。戴望舒百转柔肠,他深深地凝望,“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他静默地凝望,多想触摸那丁香般的颜色,多想抓住那丁香一样的芬芳……然而,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余下的,惟有他更深的凝望和无奈的叹息……,于是,心花细软的藤蔓便远远地缠绵于那雨巷的破败的墙。我听到,它柔弱的藤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再徐徐地绽放……,读诗,便是读心。

心花的藤蔓无边无迹地生长,深深地扎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它融入于诗中、景中、画中,在那些至真至美至善的文字上开出或一朵或数朵的小花,诠释着或磅礴或柔弱的美丽。

在青草更青处,在星辉斑瓓里,我听到数朵心花次第绽放的声音。它们在“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里”染上夕阳的金辉。在“软泥上的青荇,康河的柔波里”轻轻地摇摆。在“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棆阳下一潭里摇曳,沉醉……在那沉默作为笙箫的康桥上,我听到心花开放的声音。它们向着云彩流动的方向,温柔的蔓延……读诗,便是读心。

在动情的文字上,心花抽出了它的芽。染着最纯净的颜色和最清怡人的芬芳,绽放在心灵的殿堂,盛开在灵魂的深处……

读诗,我听到了心花开放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法院开展青年文明号开放周活动简报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为积极创建全国级“青年文明号”,6月15日,车排子垦区人民法院“青年文明号”集体及党支部联合“访惠聚”工作组所在的126团8连党支部,共同举办了“青年文明号”开放周暨互访互学活动

车排子垦区人民法院党支部先是邀请126团8连的15名党员观摩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的庭审,参观了该院荣誉室及活动室。其次,该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国民对该院基本情况尤其是青年干警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进行了简介,并组织该院青年文明号集体成员及8连的15名党员共同学习了近期陈全国书记在维护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孙金龙政委在兵团去极端化工作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126团8连党支部书记杨艳芝对近期重点工作作了具体介绍;8连连长王东平表示,此次互访互学活动,增强了对法律知识政策的理解,加深了友谊。同时,也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该院开展的各项活动中。

通过面对面交流学习,实现了该院“青年文明号”集体及2个党支部互访互学活动的通力联动,密切了共建协作的社会纽带,营造出充满活力、和谐的氛围,增强了青年干警“以院为家”的主人翁意识。此次活动标志着该院创建全国级“青年文明号”活动正式启动。据悉,该院将集中1-2周时间,继续大力开展“青年文明号”开放周活动,推进“青年文明号”再度启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创意文化产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意义]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人认为,文艺工作与文化产业泾渭分明。从文化管理体制看,这或许是事实,但从文化发展规律和我国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两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创意文化产业”的新提法,架起了文艺创作与文化产业间的桥梁,对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创意文化产业”有望为文艺创作生产的全过程提供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的支撑,推动文艺创作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进步,丰富创作手段,增强文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核心竞争力。

第二,文艺创作有望为“创意文化产业”提供了优质内容,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当前,文化产业缺少的不是融合发展的方向,而是融合发展的筹码。只有加强文艺创作,文化产业才能获得强大的内容支撑,才有机会通过“创意文化产业”创造出“现象级”的产品,才有资本去和其他产业谈“跨界整合”、“融合发展”。

第三,“创意文化产业”有望打通文化生产的全流程,代表着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文化生产的过程包括创作、生产、传播、消费四个环节。文艺创作原本就是文化生产过程的起点,而文化产业则是现代文化生产方式之一。“创意文化产业”的提法将原本人为分隔的文艺创作与文化产业联结在一起,遵循了文化创作生产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压岁钱的改革作文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我跟随父母回老家安溪给爷爷奶奶拜年。两位老人给孙子孙女们一一派发一个200元的大红包,外加一样精致的礼品。众亲朋好友也给我们派发了丰厚的压岁钱和文具、衣物等礼物,屈指一算,仅压岁钱就有上千元。

看着我们喜逐颜开,天真灿烂的脸蛋,爸爸感慨万千,思绪翻飞,记忆的闸门瞬间又被打开: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度过的,每年的除夕夜至正月十五,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表达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记得小时候,我们收到的压岁钱一般是五角、一元钱。

80年代后期,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小孩的压岁钱也随之上涨,已升至五元钱、十元,手头宽绰点的,也会给二十元钱。每年初二都跟从大人到外婆家拜年,因为这一天,舅舅阿姨们相聚在外婆家,也是能收到最多压岁钱的一天。有一年春节,外婆家来了一位来自山区的远方亲戚,我们称她为表姨。表姨按照习俗也给我们派发了红包,等表姨一走,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拆开红包,想看看里边有多少压岁钱。我和姐姐刚打开封口,就不约而同“呀”的一声叫了起来──一角钱!我们脸上写满失望。母亲见我们嫌弃钱少,就狠狠地批评了我们一顿,说大人给小孩压岁钱是长辈对晚辈长大一岁的祝福方式,给多少都是表达心意,我们不应该只重视压岁钱的金额。

9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此时的压岁钱已涨至五十,乃至一百元。人们也较以往大方了,有的一出手就是好几百元。也一改以前只是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时也会给老人“压岁钱”,图个吉利,聊表孝心。

21世纪到了,新时代新风尚,压岁钱已不再局限于给红包。更多的长辈选择带孩子上书店购买书籍、学习用品,mp3、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等新产品;晚辈则选择为老人买保健用品,健康保险,美发美容,以及到各大名胜景点旅游观光。

新时代新时尚赋予压岁钱新的形式和内容,不变的是过新年的那份喜庆心情,以及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与憧憬。

[压岁钱的改革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是花总会开放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狂风卷着乌云,气势汹汹的从天上横压下来,暴雨过后,天空变得晴朗。

在一片宽阔的草地上,一株小生命,直起被风雨压弯的瘦弱的身体,忍不住的欣喜。旁边的小草羡慕的问:“刚才走过的人说你是耶,你是什么花呀?”它兴奋的说:“他们叫我棉花呢”,“棉花是什么花呀,很漂亮吗?很香吗?会有很多人来欣赏你吗?”“我才不在乎呢,只要是花,我就要努力开放。”

于是,有了奋斗的目标,它便努力的生长。每一天它都对自己说:“喂,小花,快快长大吧,开出美丽的花朵。”它每天吸饱了阳光和水分,专心的做着一件事——生长。在小草们舒坦的睡午觉时,它拼命的生长;在小草们互相打闹嬉戏时,它在拼命的生长;在小草们唱歌娱乐时,它在生长。偶尔有路过的人注意到这株努力生长的花,赞叹道:“长得真快啊,比周围的小草高很多呢”,它心里充满了努力的喜悦。阳光照在它的身上,给它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过了很久很久,它惊喜的发现,自己开花了!在它的头顶上,宛然开着一朵浑圆、雪白的花,像三月的阳光一样让人愉悦。它沉浸在巨大的喜悦里。

但它只是一朵极其普通的棉花啊,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也没有多少人会赞扬它花开得漂亮,站在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

它有点伤心,为了开花,它在烈日下努力的生长,为了开花,它在暴雨中努力挺直身体,为了开花,它努力把根往下扎,汲取养分,在开花的时候,它的内心充满了努力的喜悦,可是他却只是一株棉花。

直到冬天,它被和同伴一起做成了一件棉衣,穿到了南方雪灾后一个小男孩的身上,他听到了男孩的笑声,看到了男孩的笑脸。他不再伤心。因为它知道是花总会开放,即使是一株并不美丽的棉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樱花开放之时作文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年后。

北夜霜住在一所湛白的小公寓内,她站在落地窗前,身影显得那么孤寂,手里捧着一个相册,她细细地打量着相片上的人。那是夜子轩,六岁的夜子轩,他和她靠在一起,坐在绚烂的樱花树下,很唯美的一幕啊……

看着照片,北夜霜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照片上的美好和现在的她,相差好多。她的母亲出了车祸,抢救无效死亡,父亲娶了另一个女子,不久后,家庭的公司倒闭,倾家荡产,父亲夜夜在酒吧卖醉,后妈也卷铺盖走人。七岁的她就尝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心被完全封闭,唯独留着一扇窗户,为了夜子轩。

“叮铃铃。”铃声把北夜霜从回想中拉回来,她吸吸鼻子,背起书包去学校。暗暗地告诉自己:“北夜霜,要坚强!”

课堂。

严肃古板的女老师站在讲台上,清清嗓子说:“同学们,我们班有一位新生。”说完后,从门口领进来一个男生。顿时引起女生的尖叫。

“啊啊,好帅的男生啊。”

“你看你看,他是不是在看我啊。”

“滚,你还没有我好看,要看也是看我!”

男生冷冷的看了看对着他流口水的花痴,凉凉地说:“夜子轩。”

北夜霜听到这个名字,忙抬起头,看着台上冷酷似冰的男生,默默地想:“是他吗?是他吗?还是只是同名呢?”

北夜霜正在思考,忽然老师的一声呼喊把她拉回了现实:“北夜霜,你是班长,带新同学熟悉一下环境。”北夜霜转眼望着夜子轩,夜子轩的眼中含着复杂的情绪,让人猜不透,摸不清……

夜子轩的表面很平静,心中早已泛起了惊涛骇浪:“是她吗?是那个救我的女孩吗?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