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7年驾考改革(20篇)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小编收集了2017年驾考改革,欢迎阅读。

浏览

4594

作文

426

阅读红色经典振奋改革精神征文800字

全文共 1540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红色经典歌曲,便觉得尤为亲切,脑海里也会浮现出很多经典的旋律。尤其是祖辈、父辈们,对红色经典歌曲的热爱更是情有独钟。传统上所说的红色经典歌曲,是指在中国革命战争历史时期,在艰难革命战争环境中诞生的革命歌曲。而现代所指的红色经典歌曲是泛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个时期的健康积极、进步向上的优秀经典歌曲。这是一类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音乐作品。纵观中国近现代史,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一、在新时期的发展历程

红色经典歌曲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的红色经典歌曲在各个时期,以最音乐的方式记录了当时特定年代的生活剪影,留给了人们无数美好的回忆。

长征路上,“红星闪闪放光彩”;抗战时期,“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在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一幕幕红色经典歌剧、舞剧,一直到当今歌颂社会主义小康新面貌的优秀作品,无不集中体现了新中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优秀成果。《走进新时代》唱出了人民心里的无比自豪和祖国面貌的无限生机。《春天的故事》让我们感叹沿海城市奇迹般的发展速度,神州大地焕然一新。《领航中国》更是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与竞争力。这一首首红色经典歌曲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表达了人民生活的幸福之感。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在党中央有关部门的号召下,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演唱活动,各大电视媒体也是争相制作与报道有关的节目。在各种活动及演出中,红色经典歌曲的表演形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创新。

二、“红色经典歌曲”的音乐特点

红色经典歌曲以中国民族调式为基础,结合西洋的作曲手法。其中,部分作品曲调是由民歌直接改编而成,更多则是民族调式的七声音阶,加以西洋大调式,或是借鉴某些地方民歌和西洋音乐加以改编 ,因此出现大量优秀的易于传唱的合唱作品,例如《黄河大合唱》等。大量的红色经典歌曲作品直接影响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红色经典歌曲的歌词大多抒发的是爱国爱党的热情。红色经典歌曲的表演形式,也不仅仅拘泥于单独的演唱,有合唱、对唱、表演唱等等。

三、“红色经典歌曲”的传承意义

笔者以为,“红色经典歌曲”的传承意义建立在历史价值上,它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颗奇葩,更是中国历史的一台留声机。

(一)、从爱国主义角度出发,

红色经典歌曲是每一个救亡图存、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最有力的呐喊。中华民族,多难兴邦。五千年文明的长河里,几经风雨摧残,江山动摇,国运多舛,有过岳飞、文天祥、左宗棠等保家卫国的爱国志士,《满江红》、电视剧《左宗棠》主题曲等充满爱国情怀的歌曲应运而生。抗日战争中,《黄河大合唱》的声响在耳边回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处处飞出热情、激昂的歌声。因此, 写红色经典歌曲,唱红色经典歌曲无疑成为一种最有力量的爱国主义形式。

(二)、从熏陶教育角度出发

唱红色经典歌曲对于青少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思想还很单薄,受西方文化思想传播的影响较大。学红色经典歌曲,唱红色经典歌曲不仅能学习历史,而且对于个人的人生态度与理想都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

(三)、从社会稳定角度出发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从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和民族凝聚力的角度来看,红色经典歌曲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再加上红色经典歌曲歌词内容健康积极、琅琅上口,旋律优美、简易,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并广泛传唱,既丰富了文娱生活,还有利于我们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凝聚民族力量。

红色经典歌曲见证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路的每一个脚印,它不仅仅是每一个作曲家对人民,对国家,对生活饱含深情的谱写,每一个演唱者心中那一声最嘹亮最深情的呐喊,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头顶上飘扬的那一面最绚丽的“中国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改革开放家乡之变化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五(2)班刘米泽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每当听见这首歌,我就想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

记得小时候,我老家门前是一个个土坑,一到了下雨天,土坑里都是泥,一出门,都是脚踩一堆泥,弄得脚上脏兮兮的。但是有了祖国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条条宽阔光滑的大马路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街上的墙刷上了白色的漆,画上了一个个非常精美的图画,这一切难道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吗?

今年是二零一九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一周年。在这四十一年里,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人民都在奔小康,几乎家家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如果家里有一台电视机,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在那个年代,电视机是很少见的。但是现在,我们家家都有又大又清晰的电视机,还连上了无线宽带,想看什么节目就看什么节目;比起以前的黑白电视,现在的智能电视机真是太高科技了!在这四十一年里,不仅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祖国同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贴着“厉害了,我的国CHINA!”红色字样的列车在疾驰。这就是时速达三百五十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行速度最高的国家。

经过了几代人的辛勤劳动,一望无垠的荒漠成为了百万亩林海。这就是我国的塞罕坝,能把漫天黄沙的荒漠变成林海,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是因为修建塞罕坝的几代人都始终保持着一个信念:他们坚信,种下绿色就能收获美丽,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未来。有了这个信念,他们一刻也没有掉以轻心。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一批批垦荒者起早贪黑地奋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使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改革的脚步没有停止,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我的家乡环境和家乡人的生活将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我为共青团改革献一策心得体会

全文共 4042 字

+ 加入清单

以《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正式印发为标志,共青团这个由党缔造和领导的、拥有95年历史和8600多万团员的群众组织,全面进入“改革时间”。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已经明确,共青团改革的航船已经扬帆起锚。这是一次光荣的航程,必将在共青团的历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全面推进团的改革,是共青团紧跟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崭新征程

共青团是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光辉历史与光荣传统的群众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共青团始终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以党的政治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神圣使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95年来,共青团始终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跟党走这个政治方向,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信仰追求,始终依靠广大青年这个力量源泉。这既是共青团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也是共青团必须永远坚守的初心。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与党的要求、时代需求、青年期待相比,共青团还存在不少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比如,脱离青年的问题比较突出,团对青年的引领作用发挥不足,团的先进性体现不明显,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工作有效覆盖面不足等。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共青团就会偏离甚至背离初心,就无法完成好党交给共青团的光荣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怀青少年,对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倾注大量心血,将共青团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加以部署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要求共青团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要求团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深刻剖析了群团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鲜明提出了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既强调了共青团必须坚守的初心,又指明了共青团继续前进的方向,体现出深远的战略眼光、宽阔的历史视野、强烈的问题意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青年工作理论,是共青团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遵循。

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共青团的高度重视,凝聚着党中央对共青团改革的殷切希望。改革方案是共青团紧跟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宣言书和军令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的“施工图”。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不负党中央重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刻理解改革、坚决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使共青团在正本清源、回归本质中不忘初心,在紧跟时代、自我革新中继续前进。

二、全面推进团的改革,是共青团在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青年的系统工程

共青团改革必须聚焦脱离青年这个根本问题,系统设计、综合施策,适应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特点,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工作格局,让共青团与青年的心贴得近点、更近点。

改革团的领导机构,更广泛地听取和吸收各领域团员青年的意见。让各领域团员特别是一线团员参与团的议事决策,是密切团与广大青年联系的重要纽带。共青团改革将进一步增强团的各级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保证基本群众代表的合理比例,注重吸收农民工、社会组织骨干、自由职业者等新兴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党员、团员,明显提高基层和一线团干部、团员的比例。改革以后,各个领域的团员青年将有更多机会将自己的意愿和声音,通过身边的团代表和团的全委会、常委会委员,反映到团的领导决策过程之中。

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干部队伍,为团的各级领导机关注入源头活水。拓宽干部来源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是团的领导机关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和改进作风的重要举措。共青团改革将打破年龄、学历、身份、职级限制,不拘一格从党员、团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建设专职、挂职、兼职干部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专职干部作为团的工作骨干力量,注重专业化建设,保持适度稳定;挂职干部从党政等各领域、各行业选拔,全面参与机关日常工作;兼职干部注重从有议事能力的先进青年典型、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中选拔,主要在重要事项决策和推动重大工作中发挥优势和作用。改革目标是建设一支符合群团组织特点、充满生机活力的团干部队伍,更好履行青年群众工作使命、为党培养更多群众工作人才。

建立直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制度,让团干部到青年中去、直接面向青年。共青团要克服脱离青年的倾向,关键在于团干部要走进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共青团改革提出建立“8+4”“4+1”“1+100”工作机制、“走转改”大宣传大调研制度,要求团干部全方位融入青年。“8+4”就是力争每年1/2的机关干部在机关工作8个月、在基层工作4个月;“4+1”就是机关干部每周在机关工作4天、在基层工作1天;“1+100”就是每名团干部要与100名团员青年保持经常性联系。采取这一系列举措,目的在于推动团干部走出高楼大院、走进广大青年,听听青年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还需要什么,对青年关心的热点、“痛点”有感受、有回应,真正用群众工作方法做好团的工作。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让共青团走到青年身边。基层团组织离青年最近,接触青年最频繁,服务青年最广泛。只有把基层建好建强,共青团联系青年的“最后一公里”才会畅通。改革主要是通过增加工作力量、倾斜工作资源、建设工作阵地,来破解基层薄弱的难题。比如,通过编制“减上补下”、发展青少年事务社工、招募青年志愿者等“组合拳”,增加基层团组织面向青年开展工作的力量;通过建设“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让青年就近就便获得团组织提供的服务。改革目标是增强团组织的“存在感”,让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

建设“网上共青团”,让共青团与青年全天候畅通联系。团与青年的联系既要在“8小时内”,也要在“8小时外”,既要在“线下”,也要在“线上”。网络既是技术手段,又是青年聚集的空间,是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必须占领的新阵地。共青团改革以“智慧团建”和“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为重点,建设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网上共青团”,建立与青年保持经常性联系的渠道,通过网络走好群众路线。

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让共青团员真正成为青年的榜样。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目前,团青比例过高、团员意识不强、团员在青年中的模范作用不强等问题,影响了团的先进性的有效发挥。共青团改革提出了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的任务,一方面要控制增量,严把入团标准和程序;另一方面要管好存量,增强团员意识,让团员的先进和优秀在日常生活中、网络空间中充分展现,使青年发自内心地向共青团员学习,积极主动地向团组织靠拢。

三、全面推进团的改革,是对共青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重大考验

共青团改革是对团的组织制度、干部制度、运行机制、工作领域、工作方式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是对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政治品格、党性修养、素质能力、工作水准、作风意志的一次全面而重大的考验。要经受住改革考验,共青团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自觉坚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来推进改革。共青团既要勇于自我革新、应该改的坚决改,又要始终保持政治上高度清醒、不能变的绝不变,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立场特别坚定、旗帜特别鲜明。无论共青团如何改革、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原则不能变,必须牢牢把握;团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不能丢,必须代代传承。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使共青团改革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有作为、有贡献。共青团不能关起门来搞改革,必须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把改革的成效体现到对大局的贡献上。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青团改革要紧紧围绕这一大局,更好地引导青年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牢固树立核心意识,以衷心拥护、积极推进共青团改革的实际行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名副其实。共青团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团干部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改革的促进派,当改革的实干家。中央指明改革方向,就要矢志不渝地前行;中央提出改革目标和任务,就要认认真真见行动、不折不扣抓落实。

牢固树立看齐意识,让全团的力量在改革中形成聚焦,坚定不移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要在思想认识上看齐,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改革实践;要在改革的方向上看齐,做到闻风而动、雷厉风行;要在改革的力度上看齐,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在改革的节奏上看齐,做到蹄疾步稳、有序有力。

改革是共青团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的根本出路。95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用不断创新与变革破解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创造了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要紧紧抓住改革这个重大机遇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推动共青团改革的航船破浪前行,到达胜利的彼岸!

1.关于共青团改革的心得体会

2.共青团改革心得体会

3.有关我为共青团改革献一策心得体会

4.我为共青团改革献一策心得体会

5.我为共青团改革献一策活动发言心得体会

6.关于我为共青团改革献一策发言心得体会

7.我为共青团改革献一策发言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改革开放38年前后作文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开放38年,全国上下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我的家乡——扬中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奶奶说:“以前一年下来就等着过年买上几斤肉改善,现在天天吃肉,真是天天过年呀!”爸爸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嚷着叫奶奶给他包馄饨,奶奶没办法就给他包了一碗苋子馄饨,大伯、姑姑都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现在可不一样了,馄饨随时可以吃,什么馅都有。

奶奶还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三十年前穿带补丁衣服的人多得是,衣服色彩也很单调,一件衣服兄妹几个轮着穿,现在的衣服五颜六色,款式新颖,世界品牌、国际品牌都有。

改革开放前,家家户户都是土坯房,好点的也只是砖墙小平房,里面的隔墙还是土坯。做饭是土灶,烧柴草,做一顿饭,整个屋子都是烟。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过去的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楼,铺上地板砖、木地板,装上了封闭阳台,屋内干净了,宽敞亮堂了。做饭用的是液化气灶,2005年1月,扬中管道燃气公司被香港中燃以2000万元成功收购,开镇江市公用事业领域改革之先河。新的独资公司成立后,凭借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投资4000万元接通了天燃气,已安装了12000余户,既卫生又方便。

听妈妈说:“38年前,村子里几乎没有电视机,看电视(黑白的)要跑到公社(现在的镇政府),如今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每家都有一、两台,我家还买了一台液晶的。电磁炉、电脑、mp5等现代电器也走进了老百姓的家中。

改革开放前的路是窄小的土路,下雨时,路上坑坑洼洼,让人寸步难行,现是宽阔的水泥路,二车道变成六车道,连乡村也铺上了水泥路。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业余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几年,各村委会、社区都建起了文化室,有的还购置了篮球架,组建了舞蹈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不仅活跃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改掉了以前不好的风气。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要好好珍惜,为家乡作贡献,为我们的未来作出贡献,放弃过去,创造未来。

[改革开放38年前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新篇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五(2)付翊萱

今年是2019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41周年。41周年,对于人类来讲是非常短暂的。可对于中国来讲,这41周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等。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穿衣。衣服是非常普通的。衣服小了,就买新的。衣服坏了,就买新的。可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都穿自己用布做的衣服。人们在做衣服的时候,都会往大做。因为衣服大了可以穿很多年。夏天,人们就只穿一件衣服,到了冬天,人们就往夏天穿的衣服里塞一些棉花当做棉袄穿,等到了夏天就把棉花拿出来。人们一年就一件衣服。大人穿不下衣服了,就把衣服给孩子穿。孩子穿坏了就用针线补一下。

其次来说说食物。食物对于我们是非常常见的。想吃肉了,就买点儿肉吃。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吃。可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生活条件很差,没有很多钱。人们只有再过年的时候才有肉吃,只有在过生日的时候才有鸡蛋吃。有一些穷人家,只能天天吃糊糊。家里要是有鸡蛋,肉这些食物,大人们都舍不得吃这些食物。都是把这些食物留给孩子们吃。

再让我们说说住房。住房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好的。现在人们都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我们都住进了小区。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彩电,空调,冰箱,电脑等等这些。可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都是住平房。条件好的人家家里用砖来做。条件差的人家家里就用泥来做。条件好的人家家里会有一台收音机,条件不好的人家家里可能连灯都没有,都是用蜡烛点亮整个房间的。

最后让我们来说说出行。出行对于我们是非常便捷的。现在人们都是开着汽车或骑着电动车出行的。走的都是柏油马路,非常平坦,也没有沙土。可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想要出个门,只能走路或骑自行车。人们走的路凹凸不平,而且,人们走完了以后,人们的身上都是土。如果人们要出远门的话,人们到了那个地方用的时间很久。

我们回顾了40年来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了解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收入分配改革将深入民众腰包将更鼓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收入是民生之源。近日,一项约350万人次参与的两会网络调查显示,“收入分配改革”成为网民最关注话题的第一位。

自2013年《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收入分配改革呈现各个击破的态势,央企高管今年开始限薪,养老金也正式并轨,这些改革措施更多着眼于“控高”,谋求缩小收入差距。

在“控高”取得阶段性进展后,今年两会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布局,预料将偏重于“扩中”、“提低”上发力。

观察可见,收入分配改革在地方层面正加速推进。近期,四川、广东等地出台了“地方版”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意见,均提出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建立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据最新统计,2015年来,已有北京、天津、湖南、海南、西藏、广东等多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全方位深入,中低收入者的腰包将会变得更鼓,收入分配差距也将加速缩小,“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40年的改革开放,40年的风风雨雨,不知不觉40年悄然过去。

翻开泛黄的古书,“陇中苦瘠甲天”,自古以来,甘肃就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陇南市贫困程度之深,贫困面之大可见一般,正因如此很多专家曾经评价过陇南市“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从1986年开始,国家将陇南市6个县列为国家贫困县进行扶持,开始了陇南市扶贫开发历程。如今陇南市扶贫开发一组,共30多个年头,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坐标边上回望过去,陇南市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每当学校升国旗时,总会不由自主的肃然起敬,随着高亢,振奋人心的国歌响起,那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看着那徐徐上升的一团火红,仿佛看到当年红军在甘肃会宁宣布长征胜利结束场景,不由自主的为此感到自豪。

我出生在陇南的一个山村,我总是喜欢年过古稀的爷爷跟我讲陇南改革40余年发生的事,爷爷说我们以前住的这个山村,穷山僻壤,人们住的都是泥土做的房子,不坚固,有时候甚至会漏雨,每家人都有好多的孩子要养活,饭根本不够吃,穷的更别想让孩子去学校了,说完这些,爷爷语重心长的叹了一口气,我本来还想多问一点,结果爷爷却在炕上睡着了,还有时候打两声呼噜。

如今,陇南市扶贫开发已走过40多个年头,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上。回望过去,陇南市已经开发了许多扶贫政策,从当初的贫穷社会奔向了小康社会,从当初的泥土房都变成坚固的水泥房,从当初的没钱上学到现在的每家孩子都能上学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让陇南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改革开放在不断奋进,而我们也要深入贯彻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着眼当代改革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改革大潮涌动着创新的灵魂,在中考作文中引入改革题材,能给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是《新的》。有位考生把课程改革引进选材的视野,以《新的课程》为题,描写同学们对电脑等新课程的热切呼唤,事真情深,现实意义强烈。而河北省有位考生反向落笔,历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尾处写道:"中国的莘莘学子,何时才能搬掉书岳题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呢?这位考生拟题《中国的教育家,你难道还没有发现吗》(命题要求是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情振聋发聩。文章以对教育现状的全新审视作为题材,体现出作者与时俱进的意识,那直陈时弊勇于改革的锐气,新人耳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新篇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进入时代改革新篇》这本书之后,我的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

这本书讲述了从刚改革开放到现在的科技、农业等知识,还介绍了社会的发展,应该怎样听党,怎样跟着党走的道理……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土地的私有制,农耕设备的简陋,自然灾害的频发等,使得中国农民生活在水声火热之中。农业的生产力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的滞后,这一度让我国处于落后的状态。

中国改革40周年变化是多么大,在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弹指一挥间,但中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大家熟悉的深圳来讲,深圳原来是一个十分荒凉的小镇。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林荫小路交错着延伸,如一条条巨龙,一辆辆崭新的汽车在公路上飞快地奔驰着……城市建设的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崭新的变化,一个个中华梦得以实现。

改革开放以后,给我们孩子们带来了无比甜蜜的生活。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唱响着春之歌。我们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用着多媒体指导我们学习各种知识,所以我感觉是多么的幸福呀!生活在新时代,感受到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体验祖国的伟大变化。

所以我们应该牢牢地记住习爷爷的教诲,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以后做一个新时代的有理想,有本事,有担当的好少年。让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迈开步子,向着阳光处努力奔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学者称中国经改破题的关键是制度改革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新加坡《联合早报》26日发表沈泽玮评论称,中国正遇上国家发展中的“中等收入陷阱”,即靠出口廉价物品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在国民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后,逐渐丧失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同时因缺乏推动经济更上一层楼的技术条件,陷入增长停滞期。按世界银行标准,2012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因此有可能堕入中等收入陷阱。评论指出,中国面对的严峻挑战是,走向停滞不前的“拉美化”,还是迈向当年的“亚洲四小龙化”,当中涉及行政体制与经济结构性改革

评论指出,如果说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开始,2001年加入WTO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起步,那“十三五”期间将是经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适用话题:教育改革、教育模式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河北衡水中学在全国各地办分校不是第一次,最近进驻浙江省平湖市办分校掀起的波浪巨大,反对的声音也十分强烈。4月11日,杭州市召开名校长关于“衡水中学现象”研讨会,研讨衡水中学办学模式是不是当下优秀学校的样板,是不是浙江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模式。

研讨会上,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陈萍说:“浙江作为开放地区有容乃大,一所学校来浙江办学不值得过度关注。目前,浙江反对的不是表面上的哪所学校,而是忧虑一种教育模式与学校文化对浙江教育生态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观后感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8月26日上午,我校教师欢聚一堂集中观看了《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西安教育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两改革两创新”使西安教育风貌焕然一新。

《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和价值。

西安所推行的大学区改革,毫无疑问是一个智慧、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方案。这一改革方案,以强校带动弱校的方式,使各个学校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无疑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同时,大学区改革制度能够带来卓越的成果和飞速的进步,离不开西安各个学区长学校的敬业与奉献。纪录片中对西安市第一中学创新素质教育做法的报道,是学校依照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立足我国教育现状,《正道》是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点,辩证寻求破解基础教育瓶颈的破局之策,对推进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都具有破冰的探索意义,充满了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对学生及家长而言,可以享受到更加公平、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面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综合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对基础教育学校而言,大学区管理制等各项改革有利于调动薄弱学校的赶超热情,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全市基础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对西安市而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直面现状,勇于创新,缓解了入学矛盾,改善了教育民生,“奥数班”、“择校热”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正道》的拍摄,可以鼓舞全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参与改革的热情,进一步推进各项改革在深水区面临问题的破解,也是对外展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一个窗口。

像我们这些处在并不繁华城镇地区的一线老师,深知农村教育的困境,纪录片中有关西安的大学区改革的尝试让我们农村的、底层的学生们拥有了同等的升学机会,这让很多农村的父母非常感动。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教育改革的一路壮歌也让我们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信心,为国家的发展感到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为共青改革献一计心得体会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迎接党的十九大为主线,以深化共青改革为动力,全面落实从严治团方针,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要认真落实党中央书记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把广大团员青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带领青年创业创新创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要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团方针,坚持思想建团、制度治团、纪律管团、作风强团,把从严治团要求贯穿于团的建设全过程。从政治上从严治团,加强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带领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从组织上从严治团,从严管理团的组织,严肃团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团内法规制度。抓住关键从严治团,以党的干部标准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团干部。从源头上从严治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高中学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引导全体共青团员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全面落实从严治团,要从团中央委员会做起,从团组织中的党组织做起,从团干部中的党员做起,以上率下、做好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于近期已在央视热播。

这几天我看电视,看到央视《新闻联播》前播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短暂的片花宣传。我觉得这部政论片还要加强推送。那里用“推送”这个词,是因为新媒体语境下的当前年轻人,对于“推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有爱的。年轻人认为灌输是洗脑,甚至是忽悠,对这些语词他们一向是避而远之的,更不用说理解其中的“语义”,乃至什么价值观了。此刻的年轻人已经不是没脑子的机器,更不是等待填鸭的鸭子,不会轻易被植入一些老套的词汇、老观念、价值观之类的形而上的东西,要做到“入脑入心”恐怕是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们是高冷的思想者,基本上按照自己的思想,冷静而独立地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年轻人来说,唯有推送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尊重、高级平等的沟通、主动不逼的参与。他们自愿或者乐意去看一下,而且只是先看一下,他们觉得好,就会转发、评论、乃至有所思考,进而影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他们更看重态度,理性已经排在其次。

《将改革进行到底》这部政论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据央视网的消息,这部片子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的。中宣部的大名鼎鼎想必大家都有耳闻,在体制内的名声更是如雷贯耳。中央深改办是新鲜机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办事机构。我推测,以我的经验,像《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样重要的政论片必定经过中央领导的亲自审阅,是最能反映中央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意图的片子,你说这样的片子不重要吗?同时这个片子是有两大机构组织指导的,肯定中宣部领导和中央深改办领导也是审看过的,审看是什么意思,审看就要提出修改意见,所以这部10集的政论片必然体现最新的改革观点,十分值得期盼。能够说《将改革进行到底》是观察中国高层领导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观点的一个最好的窗口。你从这个窗口,能够看到很多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作文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些处在农村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我出生在90年代末,家乡在董马村。听我的外婆讲,以前我的家乡很贫困,一大家人都挤在一件小小的茅屋里,里面的光线很暗,没有暖和的衣服穿,一件衣服要打好多补丁,并且大的穿了,小的又接着穿。村子里的人是吃不饱、穿不暖,农民们靠抢公分、分粮、分钱。一年到头分的粮食,不够吃,钱也不够,有时连盐都买不起吃。村子里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每逢雨天泥泞不堪,人们走路都要从山上绕道。孩子们在破陋的教室里读书,也有孩子因交不起几元的学杂费上不了学。以前没有电气设备,要与远方的亲朋好友取得联系靠信件,这种方式又慢又不方便。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村里开始有了电视机。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聚集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里播放的精彩节目,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精彩的明天。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下,家乡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原先村民们挤在狭小阴暗的老式木房子里面,现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红砖青瓦房,并有了卫生厨房,卫生厕所,有的还建起了两层以上的楼房。以前窄小的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现在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现在我回家可以坐着小车直接就到家门口了。小康示范村使整个村子焕然一新。现在的孩子们都做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并且国家免减了书杂费,村子里的每一个孩子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村民们都有均衡饮食。还可以随便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发展,我的家乡的确变化了。我认为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实现梦想,都是非常重要的。家乡的变化就是很好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浅谈小学作文的改革与创新教育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创新教育在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实中影响作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很多。如何过程中实现创新,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 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薄弱环节,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创新教育是相对以往的传统教育而言的,反思小学作文教学,使我们不得不以新的教学观念,探索作文教学新方法,特别是加强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更新观念,明确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文教学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否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识和作文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越强,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越大,为他们所奠定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就越牢固。

由于作文的规矩限制多,遇到自己没有相关生活经验及感受的题目时,学生就只能生搬硬套。这就导致作文中创新的有个性的东西很少。作文命题时,我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有兴趣地写作文,独特的创新见解也跃然纸上。

二、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给学生创新得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习作应该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才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自我表现的创造性,它是没有时间的限制的。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习作的兴趣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记录下来。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和提炼,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教材命题,教师命题和学生自由命题可以进行“优化组合”,教师出宽题,给出一个不定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命题。例如写《我喜欢的小动物》,有的学生不喜欢动物,硬是让他写,很难写好,把题目改成《我喜欢的______》,开放命题,学生可以在给定的范围内确定题目,有自由的空间,内容实际,贴近生活。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结合课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

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突破。

(1)在作文命题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

(2)在作文材料来源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除了对现实的记实作文外还应将想象作文列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3)在作文体裁上强调学生的创造力,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

(4)在作文指导下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对作文的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5)在作文评价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并要求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培养好奇心,激发丰富想象。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好奇心才会产生创造力。

在作文教学时,我先出示一个画面是:课间活动的学生们,许多学生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我及时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让他们说说,看到画面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明白了其中蕴涵的道理。“课间是快乐的。”由此,很自然地引出由人想到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尽快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日常作文教学工作中注重点滴培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方面的训练,不断激发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练笔中不断求异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眼中的改革开放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 张哲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是多姿多彩的,我就想起了以前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战争革命。

我听老师说以前战争的时候我国跟现在的非洲一样穷,我可不知道那是什么时候,难道我国比伊拉克还穷吗?以前革命战争的时候都没有电视手机更没有电话,人们只顾着打仗卫国不顾发展。可是现在,我们的国家非常的富裕,我们有了很多电子设备。以前都是小米加步枪,现在有了坦克、母舰、战斗机、火箭炮……以前的房子都是水泥和瓦砾做的,现在是高楼大厦。现在我国还学英语,习近平主席还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呢,现在我国有很多人去学习外国的长处。现在我国的有些人利用游戏欺负外国人,他们都会说英语,多会让老外说:“中国第一”让他们再欺负中国人,活该。是不是很有趣呢?

以前中国是没有很大的文化的,只是一点点的发现出来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词语,比如把字倒过来念:上马——马上,蜜蜂——蜂蜜,牛奶——奶牛,我喂猪——猪喂我,牛吃草——草吃牛……还有一个传说故事:有一个人对神仙说:“你去我家吧?”“我去!”“那么我就等着你。”“你等着!”是不是很有趣呢?中华汉字博大精深。

现在中国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小康社会,为国家努力,跨进发达国家,中国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对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

全文共 4789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前作文的可能性

低段作文提前起步,是当前很多小学改革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低段学生能写作文吗?或者说,提前作文的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如何?回答上述问题,先要从口语和书面语的异同谈起。传统的语言学论著认为,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符号,是口语的一种记录形式,先有语言(口语),后有文字。最近的研究表明,口语和书面语历史起源是同步的,但功能不一样,口语起源于呼喊,文字发轫于涂鸦,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在岩洞、陶瓷、泥土上所刻画的象形符号,可能是世界各国文字的最初形态。口语是听觉符号,主要负责日常交际;书面语是视觉符号,主要表达心中的意象。从文字起源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虽有联系,但却是两种功能和性质不同的符号系统,是可以分开学习的。

这种既同步又分离的关系在个体语言发展的特例中也能找到依据。例如,幼儿在学说话的时候,就可以同时认识汉字、符号和图形。有时候幼儿不会说某个单词,却能指认汉字和图形。又如,过去农村的村书记和村长大多是文盲,大字不识一斗,说起话来却滔滔不绝,逻辑严密,很能服人;相反,聋哑人从小不会说话,却能学习文字,用手势语和书面语与他人交流,也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在中小学就读的学生都是健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充斥着书面语的现代文明社会,口语和书面语发展完全分离的现象很少见到了。笔者有个假定,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具备学习所有语言文字的潜能,孩子口语超前、书面语滞后的状况是生活和教育等后天因素造成的。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儿童已有口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语文,促进儿童口语和书面语同步协调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应该以学习书面语为主,同时提高口语的品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儿童学习用书面语进行交流和自我交流。不明白这一点,就会人为加大口语和书面语发展的差距,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提前作文不仅可能,也很有必要。实验表明,提前作文满足了儿童用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当然,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明白,限于一二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识字量,低段作文只能是涂鸦式的作文。提前作文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和习作兴趣为主要目的,标准不能过高,要求不能太死板,更不能搞“作文先导”,削弱识字和阅读教学。否则,就会徒劳地增加孩子的负担,扑灭孩子的习作兴趣,效果适得其反。低段作文仍然以“把话写完整”作为基本要求,但训练的时候,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写作,写几句或一段有意义的话,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多少就写多少,让孩子觉得作文是很有意思的,是用来表达自己某种想法和情感的。这时候孩子写出来的作文总体面貌也许是:多数语句不通,前后不连贯,标点符号乱用,错别字连篇。但孩子是在非常放松、自由的心态下写作,作文中总有一句或几句话是完整的,这样既完成了作文的知识能力目标,又渗透了作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否比单纯地重复写“一句四素俱全的话”要有意义呢?

二、作文教学难在何处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颇丰,教学流派纷呈,但“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们。人们分析了很多原因,但很少有人从语言学习本身的角度思考过这一问题。笔者经常思考,为什么孩子天生就不怕说话,单单就怕作文呢?为什么三岁的小孩能基本上学会语言交际,而很多学生直到小学毕业也不会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呢?只要比较分析一下口语和书面语学习条件上的差异,就能发现作文学习的确比口语习得要难得多。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习条件比较表

1.学习机制上的差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之所以能学会语言,是因为天生就有语言习得机制。只要给予适当的学习环境,足够的语言刺激,儿童就能自然而然学会某种口语。而且年龄越小,语言习得机制越强大,随着年龄的增加,语言习得机制慢慢地退化,到了青春后期,这种机制几乎完全消失。0~3岁是语言习得机制最强大的时期,儿童学习口语可以不费一点力气,所以,我们把口语的学习过程称为“习得”。当儿童进入小学,正式开始书面语言学习时,语言习得机制已经开始衰退,学生必须借助知识、规则、方法等理性工具来学习书面语言。尽管也有实验表明,只要给予儿童充分的读和写的时间和机会,儿童也能自动提高读写能力,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儿童可以在没有成人指导和督促的情况下自动学会书面语。学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学会使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毛泽东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2.学习动机上的差异。儿童学习口语是与儿童的社会阅历和智能的发展同步进行的,与儿童的口语交际和他们生活活动、心理成熟的直接需要紧密相连,孩子的说话内容就是他们的生活内容,孩子的说话能力就是他们心智发育的集中表现,内部学习动机十分强烈。学习书面语主要满足儿童学习间接知识和今后参与社会的长远需要,与儿童现实生活的关联较少。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心理发展水平,能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但充分发展的口语能力足以应付这一时期的社会交际需要,因此,缺少学习书面语的内部动机。可见,书面语的学习总体上是强制性的,如果没有外部动机的支撑,孩子不可能持续主动地去读和写。实际上,多数人可以一辈子不写文章,但不能一天不说话。

3.学习途径上的差异。口语习得完全是生活化的,儿童通过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接触,在非常自然的条件下学习口语,时时刻刻处于语言学习状态中。书面语言的学习,地点主要是学校和课堂,学习方式是人为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大多是掺杂成人的生活经验,与儿童自身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生活中应用书面语的机会不多。

4.语言要求上的差异。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开始学说话,说得不好是正常现象,成人有意识地用照顾性的语言同孩子交流,孩子只要开口说话,怎么说都是对的,都是值得大加表扬的,从来没有人很有意识去校正孩子的发音和语法上的错误。而书面语学习一开始就是高要求、高规范的。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一段总起分述的话,再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往往要在语言形式和内容选择上给孩子提出许多要求。老师认为,孩子文章写得好是正常的,写不好是不正常的,对孩子作文中的错误和不足非常“过敏”。

5.练习密度和频率上的差异。儿童整日生活在口语环境之中,每天接受和输出大量的口语信息,学习密度和频率非常高。据研究,幼儿在开口叫“妈妈”之前,至少已经听了4000多次“妈妈”这个词的发音。而学习书面语主要限于几节语文课,作文课每周才2节,某种要求的作文,其练习的机会也就这么一两次,密度和频率都非常低。

6.学习结果反馈上的差异。口语习得的反馈是即时性的。孩子叫一声“爸爸”,爸爸马上表扬。孩子说“妈妈我要苹果”,妈妈立刻给苹果。孩子每次说话总能得到回应,且多半是积极的奖赏和强化。书面语的学习是在大班级授课的条件下进行的,大多数学生根本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反馈,反馈的形式也非常单一。现行的作文教学模式通常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布置任务,然后让孩子回去写作文,下一节作文讲评课作反馈,不仅反馈形式单一(以评语为主),反馈周期长,而且多数是以批评和指正为主的负面强化。

总之,与口语习得相比,作文的学习条件实在是非常“恶劣”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发挥小学生残留的先天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着重改进作文学习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的书面表达欲望,培养用书面语言与别人交流的兴趣和习惯。例如,创设充分的自主读写时空,通过增加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满足孩子作文的成就感,尊重和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淡化语言规范,重视自主表达,增加写话和作文的密度,改变反馈形式,缩短反馈周期,发挥网络交流的优势,等等。众多的作文改革实验,都从上面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如果把这些改革的成功经验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就有可能使小学作文教学出现大的突破。

三、倡导任务驱动作文

什么是任务驱动作文?先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一位从事初中生心理辅导研究的专家告诉我的。她研究过心理日记对矫正心理问题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日记对解决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但令人意外的是,凡是坚持记心理日记的学生,作文成绩提高很快,语文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而事先心理辅导老师只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理困惑如实记载下来,并没有对日记的语言、格式、体裁、字数等提过任何要求。第二个例子是笔者的亲身经历。某日,一位语文老师对我说,有一次班级组织春游,她要求学生春游回来后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作文。一个作文不好的学生想请假不去,原因是不想写作文。她向笔者请教,今年又要春游了,要不要孩子写作文。我立刻回答说,当然要写,但不一定在春游后写,春游前就可以写很多作文。譬如让学生推荐春游的地点,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可以制定春游的安全和卫生守则,让班会讨论通过;可以设计几项在草地上做的游戏,以书面报告形式征求同学意见;也可以写一个表演节目单,等等。春游后的作文也不一定非要描写景色,可以写春游时某人的表现,春游中发生的高兴的、有趣的、尴尬的、伤心的事情,出一期有关春游的黑板报,为春游所拍的照片配上说明。这位老师按我的建议,设计了春游前的作文教学方案,试验效果很好。

在这两个例子中,学生都不认为自己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任务。前一个例子中的任务是解决个人心理问题,后一个例子是组织一次有意义的集体郊游。这与传统以语言目标为主要取向的作文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取向的作文教学,把语言形式要求放在第一位(如写一处景色,要求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字数不少于300字),不太考虑学生写的是否真人、真事、真情,作文对学生有什么实质意义。任务驱动的作文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写不写作文、作文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能不能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在非常强烈的完成任务的动机中学习作文,同时尽力通过作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这样,作文就回归到自己的本原──作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相对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而言,相对于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工作而言,作文永远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这样也就摆正了作文和做人的关系,作文是为做人和做事服务的,作文写得好固然重要,做一个真诚的、高尚的、能干的现代人则更重要。

任务驱动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作文教学目标从纯语言取向转向内容、个性、语言的多元取向;作文教学的途径从单纯依赖作文课转向结合学生的阅读、生活、活动经验,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的形式从以记叙文为主转向根据任务要求使用多种文体,想象和纪实并用,审美和实用并存;评价作文的标准不仅仅是语言的规范和精彩,还有内容的真实、有用。总之,任务驱动的作文教学不把写作本身看成目的,而把写作看成现代人文明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传统的看法是,作文写得好,语文分数就高,语文分数高,升学的机率就大,所以必须把作文写好。新概念作文运动的兴起,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方面功不可没,但在为什么写作文的问题上仍然没有给广大师生以明确的指向,“某地又出少年大作家”、“一篇作文上北大”等新闻报道使个别有作文天赋的少年一夜成名,也使多数作文成绩平平的学生更加困惑:作文好等于一切都好吗?新概念作文运动从反对应试作文开始,可惜不久又不知不觉滑向了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轨道,还留下一个后遗症:过分强调张扬个性和异类情趣,弱化作文的实用交际、社会批判功能,把学习作文从学会生存、塑造人格中分离出去,使作文越来越像“才子才女”的语言游戏。这个后遗症已经影响到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我们要大声呼吁:更新作文观念,回归作文本原,让作文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更高地擎起邮政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大旗

全文共 1974 字

+ 加入清单

(第46届世界邮政日致辞)

国家邮政局局长 马军胜

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66华诞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46届世界邮政日。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邮政局,向关心、支持我国邮政事业发展的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全世界邮政业的同行们,特别是我国邮政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邮政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产业,是推动流通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产业,是物流领域的先导产业。当前,行业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态势长期向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物流快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向世界发出了“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的最强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邮政体制改革以来,沿着改革开放铺就的石梯,我国邮政业走过坎坷、迈过崎岖,矢志不渝向着更高境界果敢攀登,不断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可能”变得更精彩。2014年,全行业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业务总量完成3696亿元,同比增长35.6%;业务收入完成3203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完成140亿件,问鼎世界第一,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亿件。今年也充满惊喜,前7个月快递业务量已超百亿件,比去年提前了3个月;8月份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6.9亿件,超过去年“双11”旺季单月最高水平。这些数字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人们看到,当不断深化的邮政改革拆除体制机制屏障时,社会活力竞相迸发、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创新潜力不断涌出,行业发展的新动能亦汇聚而成。

当然,也要清醒认识到,行业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等多重任务,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行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稳态势再鼓干劲、促改革再增动力、调结构再添活力、抓管理再加韧劲,更高地擎起邮政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大旗,服务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推进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建设进程。

第一,加快“五个邮政”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普惠邮政,推动公共服务换挡升级,让每个居民都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优质的寄递服务,共享邮政业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建设智慧邮政,打造科学发展新引擎,综合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精准、动态、科学的管理和信息共享,全面提升行业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安全邮政,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维护邮政通信与信息安全,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快建设诚信邮政,夯实行业发展基础,让诚实守信成为行业基本行为准则,建立良性运行秩序,构建服务社会的文明形象。加快建设绿色邮政,实现循环低碳环保,减少收寄、分拣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实现邮政业“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发展。

第二,坚持依法治邮不动摇。全面履行部门法定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内外部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同时推进。千方百计破除阻碍行业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戮力同心多出促进行业改革开放的“硬招”、针对性强的“实招”和提升发展能力的“新招”。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坚持创新驱动有的放矢,坚持转型升级定向施策,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发力。进而加快发掘行业新的增长点并使之破茧而出,加快壮大行业新的增长极并不断蓄积力量,加快形成行业新的增长带并确保引领全局。

第三,推动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促进市场开放、资源共享、产业协同、绿色环保发展。大力实施“邮政+”战略,聚焦跨境贸易、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医药卫生等关联产业,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释放内生动力。引导支持邮政企业做大做强寄递主业,“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进一步整合产品、盘活资源、突出核心、释放优势,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加速推动快递业务板块从“1+1”向“1+3”扩容转型,积极服务“中国制造2025”。力争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扎实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以扩大开放促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优进优出开放型行业新格局。

通过邮政改革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体量庞大的邮政大国,正向着一个充满活力的邮政强国迈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行业必须不忘改革初心、饱含开放热情、肩负发展使命,站在新的起点上砥砺奋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6.改革改变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早就讲过:“穷则思变”、“途穷知返”,改变几乎是自然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在人类社会,几乎所有的社会改革都会遇到阻力。当然,从社会的层 面上看,社会的改革必然会影响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自然会极力阻挠改革的进程,但任何社会,都首先要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否则就会发生社会动荡; 而从个人的层面看,一个人如果不能可观认识自己,或者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拒绝改变。阻碍自身改变的主要因素是思想观念和惰性心理。应该讲,学习知 识就是为了改变自己,而许多人拥有知识,却拒绝改变自己。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拒绝改变就意味着拒绝进步,所以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改革之初,就号召大 家“解放思想”,胡锦涛强调“与时俱进”,都是想击破大家顽固保守的思想意识,排除改革路上的阻力。青年学子,要“三省吾身”,不断地、自觉地进行自我更 新,以崭新的思想精神面貌,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荀子在他的《修身篇》中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根据这句话,积极进取的人 说:“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作则必成。”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改变社会,让我们一定能走在时代的前头,实现我们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驾考制度改革10大看点

全文共 1969 字

+ 加入清单

12月10日,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对我国驾考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意见》提出,推进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要坚持安全第一、便民利民、开放竞争、公正廉洁的基本原则。2016年上半年部署改革工作,启动重大改革事项试点;2017年深入推进改革实施;2018年,完成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基本建立开放有序、公平竞争、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驾驶培训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公开透明、权责清晰、运转高效、公正廉洁的驾驶考试管理体制,基本解决培训考试中的不便利、不规范、不经济等问题。

2016驾考制度改革10大看点

看点1:驾照可以自学直考了,用自己的车就能开练

新政出台后,学车不必非得去驾校,你还可以自学直考。《意见》明确,在有条件的地方,将试点非经营性的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

可以用私家车自学吗?答案是肯定的。同时,为了学车过程中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意见》也做出了限制性规定:允许个人使用加装安全辅助装置的自备车辆,在具备安全驾驶经历等条件的随车人员指导下,向公安机关领取学车专用标识和驾驶证明后,按照指定的路线、时间学习驾驶,并直接申请考试。

看点2:任何国家机关不得举办或者参与驾驶培训机构

《意见》划下了红线:任何国家机关以及驾驶培训和考试主管部门,一律不得举办或者参与驾驶培训机构。公安、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及其配偶、子女不得以任何形式经营或参与经营驾驶培训机构。

《意见》同时明确,依法实施驾驶培训机构准入许可制度,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交通运管机构不得拖延或禁止准入,不得增设额外条件。

看点3:驾驶人发生严重事故,倒查考试发证过程

《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凡是驾驶人取得驾驶证后三年内发生死亡事故负主要以上责任的,要倒查考试发证过程,发现考试员有参与伪造考试成绩、降低考试标准等违规问题的,取消其考试员资格,终身不得参与驾驶考试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考试舞弊教练有时充当掮客,教得不好也与教练有关。《意见》还为教练言行戴上金箍:组织或参与考试舞弊、以各种名目向学员索取财物的,依法从重处罚并不得再聘为教练员。对学员投诉多的、培训质量差的教练员也将严格考核和退出机制。

看点4:驾校不再一次性预收全部费用,将计时培训计时收费

驾驶机构将实行计时培训计时收费。学员学车不仅可以先培训后付费,还能自主预约培训时段、自主选择教练员、自主选择缴费方式。

看点5:考试不用总排队,将建设更多社会考场

国家将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社会考场,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使用社会考场。通过民间与政府的合力,彻底解决学车场地不够用这一老大难问题。

看点6:约考不再依赖驾校,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考场

《意见》规定,建立统一的考试预约服务平台,提供互联网、电话、窗口等多种报考方式。考生完成培训后,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考试场地。

另外,考试费的收取也有所变化。现在,自主约考确定后才会收取考试费,你可以选择分科目或一次性全部缴纳考试费,最重要的是,支持网上支付。

看点7:不用担心不熟悉考试场地,考前可免费看

自学直考的考生对场地不熟悉怎么办?《意见》明确指出,允许考生考前免费进入考场熟悉环境。同时,还会提前公布考试场地设施布局、考试流程和路线。

另外,考试过程也得公开。《意见》明确,当场公布考试成绩,在考场、办事大厅等场所直播考试视频,如果有考生质疑考试评判结果,是有权查询自己考试视频资料的。

看点8:场考、路考、理论可连续考,考生不再跑断腿

未来,我国将逐步推行场地驾驶和道路驾驶技能考试一次性预约、连续考试、减少考生往返次数。调整小型汽车夜间考试方式,可在日间采用模拟夜间灯光考试形式进行。所有科目考试合格并按规定履行必要的手续后,应当在当日向考生发放机动车驾驶证。

看点9:驾驶证丢了也不怕,告别来回折腾全国均可补换

从现在起,丢了驾驶证要补办不用再回原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异地补换驾驶证、参加驾驶证审验、提交体检证明。

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异地申领限制也放开了,考生可在户籍地或居住地学习培训、报名考试、领取驾驶证,满足流动人口申领驾驶证需求。

看点10:驾照被注销后重新申请,可以不经学习直接考试

《意见》指出,对驾驶证被注销等有驾驶经历的人员,年龄、身体条件等符合重新申请驾驶证法定条件的,可以不经学习直接申请考试,各科目考试合格后核发驾驶证。但是,有一点必须提醒大家,驾驶证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的除外。

据了解,2016年上半年,部署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工作,明确各项任务推进步骤,启动重大改革事项试点;2017年,总结试点经验,深入推进改革实施;到2018年,完成改革重点工作任务。

也就是说,如果你所在的地区被选为试点省市,2017年就有望享受到这些福利政策。对于全国大多数民众而言,2018年就可以不同程度地享受《意见》中提出的这些改革举措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