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韩信点兵的故事及数学知识(推荐19篇)

浏览

5720

作文

50

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华罗庚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便让他坐车追,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数学故事——描字作文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每天,我们都会自觉地描字,因为这是我们和妈妈共同制定的寒假学习计划,每天的进度很快,所以,至今我们还差3页就描完了。

我觉得描字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因为它既能让我学会写所描的字,还能帮我练出一手好字。所以我才把它记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描字时,我会和妹妹来一场小小的比拼。中间,她领先2页,我发现后,就每天比她早起10分钟,昨天中午,我把午饭拿到写字台上,吃一口,写一行,告诉你吧:这招可是跟苑子文和苑子豪(妈妈注:这是一对考入北大的双胞胎学霸)学的,结果我3天就追上来了,最终可以看出我已经赢了。

“姐姐,我来考考你吧!”我问:“考什么呀?”妹妹回答:“1页到底有多少个字?我已经计算过了,答案已经在我心里了,如果答错了,可要给我一块花样橡皮吆。”我胸有成竹地回答:“这有什么难的!每行是9个字,每页是10行,算式是:9*10=90(个)。”妹妹佩服地说:“答对了!我给你一块心形蛋糕橡皮吧!”我激动地说:“谢谢!以后我出了问题,如果你答对了,我也会给你花样橡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数学故事200字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解小,魅力OM”——解小第三届数学节的一系列活动,热闹非凡而又趣味盎然,每一个活动都深深吸引了我们一年级的小不点们,我们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点和帮助下,参与到每个活动中。这不,活动的第四天是数学故事会演讲比赛,别看我们人小,志气可不小,也敢上台秀一把。我们一年级七个班,每班选派一员“小将”依次登台亮相,我们将数学隐含在生动而又有意义的趣味小故事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赢得台下“观众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八岁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的故事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高斯是一名杰出的数学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八岁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德国著名的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时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数学名人故事

全文共 201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今中外有很多数学家为数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几篇关于数学名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数学名人小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2、数学名人小故事-康托尔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尔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3、数学名人小故事—诺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诺伊曼出生在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见的神童。他8岁掌握微积分,12岁读懂《函数论》。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银行家马克斯先生登出一则启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师的聘金,为11岁的长子诺伊曼聘请一位家庭教师。尽管这诱人的启示,曾使许多人怦然心动,但终没有人敢去教导这样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岁获得物理-数学博士之后,开始了多学科的研究,先是数学、力学、物理学,又转到经济学、气象学,而后转向原子弹工程,最后,又致力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这一切,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科学全才。他的主要成就是数学研究。他在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最卓越的工作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着作《对策论与经济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战后,运用他的数学才能指导制造大型电子计算机,被人们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4、数学名人小故事—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着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故事:数学只考了15分的钱钟书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钱钟书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1929年夏,钱钟书高中毕业,报考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就在入学考试时,钱钟书拿到数学试卷,一道道数学题看起来像天书一样,他几乎都不会做,但迫不得已,就硬着头皮做了几道题,也不知对错。

发榜的时候,钱钟书看到自己的数学只考了15分。而按照清华大学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予录取。他的数学考得这么差,应当说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可是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都是满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看到钱钟书的英文、中文成绩俱佳,高出一般考生一大截,就决定打破常规,破格录取。

正是罗家伦的这一次破例,成就了学贯中西的一代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小长假我除了每天自由开心的玩耍,还做了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读书。一本成语故事讲述了好多传统经典,我记忆深刻并深受启发的是《开卷有益》这一篇。

故事讲到宋太宗赵光义,非常喜欢看《太平御览》这本由李舫花了六年时间编撰的百科全书。他给自己规定每天都要看三卷,即使当天没有时间,也会在第二天补上。他常常到三更半夜还在读书,当大臣们劝他注意身体时,他却回答:“只要打开书阅读,就能从中得到益处,也就感觉不到累!”

细细一想,一代帝王都能如此酷爱学习,说明知识真的很重要。我想,书中的知识带给我们的的确是数不尽道不完的好处,它能教会我们文明礼仪,它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学习的榜样,它传递给我们温暖,它能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还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所以,书本就是百宝箱,阅读是一件开心的事,知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祖国的未来的花朵,我们的学习之路还很漫长。我将会把阅读当做习惯,让知识做伴,为自己插上美丽的翅膀,在未来的天空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数学名人的故事: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全文共 2573 字

+ 加入清单

21世纪就要到来了。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大门槛,回顾20世纪科学技术的辉煌发展时,不能不提及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 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 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 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冯·诺依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主要从事算子理论、鼻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关于集合论中超限序数的论文,显示了冯·诺依曼处理集合论问题所特有的方式和风格。他把集会论加以公理化,他的公理化体系奠定了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他从公理出发,用代数方法导出了集合论中许多重要概念、基本运算、重要定理等。特别在 1925年的一篇论文中,冯·诺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种公理化系统中都存在着无法判定的命题。

1933年,冯·诺依曼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即证明了局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紧群理论与波尔的殆周期函数理论统一起来。他还对一般拓扑群的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弄清了它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与实数是一致的。 他对其子代数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莫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了算子代数这门新的数学分支。这个分支在当代的有关数学文献中均称为冯·诺依曼代数。这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代数的自然推广。 冯·诺依曼还创立了博奕论这一现代数学的又一重要分支。 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论文《博奕论与经济行为》。论文中包含博奕论的纯粹数学形式的阐述以及对于实际博奕应用的详细说明。文中还包含了诸如统计理论等教学思想。冯·诺依曼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领域都作过重要的工作。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

现在一般认为ENIAC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研制的,于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其实由汤米、费劳尔斯等英国科学家研制的"科洛萨斯"计算机比ENIAC机问世早两年多,于1944年1月10日在布莱奇利园区开始运行。ENIAC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见天,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了。ENIAC机研制组的莫克利和埃克特显然是感到了这一点,他们也想尽快着手研制另一台计算机,以便改进。

冯·诺依曼由ENIAC机研制组的戈尔德斯廷中尉介绍参加ENIAC机研制小组后,便带领这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技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1945年,他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CompUter的缩写)。在这过程中,冯·诺依曼显示出他雄厚的数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的顾问作用及探索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EDVAC方案明确奠定了新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EDVAC机还有两个非常重大的改进,即:(1)采用了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2建立了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便可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简化了计算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

1946年7,8月间,冯·诺依曼和戈尔德斯廷、勃克斯在EDVAC方案的基础上,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研制IAS计算机时,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设计的文件,首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热",它们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着名的"冯·诺依曼机",其中心就是有存储程序原则——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自然一切事物总是在发展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人们又认识到"冯·诺依曼机"的不足,它妨碍着计算机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了"非冯·诺依曼机"的设想。

冯·诺依曼还积极参与了推广应用计算机的工作,对如何编制程序及搞数值计算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冯·诺依曼于1937年获美国数学会的波策奖;1947年获美国总统的功勋奖章、美国海军优秀公民服务奖;1956年获美国总统的自由奖章和爱因斯坦纪念奖以及费米奖。

冯·诺依曼逝世后,未完成的手稿于1958年以《计算机与人脑》为名出版。他的主要着作收集在六卷《冯·诺依曼全集》中,1961年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趣的数学故事会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生之友》这本有趣、丰厚的书,它陪伴了我小学阶段中的这五年时光。我要感谢它,它使我视野开阔,它使我思想深邃,它使我受益无穷。

每当看见老师抱着一大叠《小学生之友》,放在讲台上时。我的心中都会涌起愉悦之情。又要发新的《小学生之友》了,这本里面又会有怎样有趣的内容呢?书传到我手上时,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看了。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坏了的狼,如饥似渴地读着。

我喜欢《小学生之友》里面的“科学小博士”、“探索无极限”和“神笔小马良”……“科学小博士”里的试验和原理,让我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探索无极限”里的两位相声演员,为我们扮演的故事,蕴含的道理真是让人受益匪浅;“神笔小马良”中教我们的绘画方法及步骤,使我们对美术的兴趣增长。

虽然这些都非常的有趣,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最喜欢的应该还是“数学故事会”。因为它以故事的形式和细致的讲解,让我们加深对数学的兴趣,让我学会了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每一次拿到“小学生之友”时,我首先要做的是,查看目录,翻到“数学故事会”。这一次,我找到了“揭露短斤少两的奸商”这个数学故事:史密斯买了银制首饰,回家称后,发现分量不够,肯定是砝码被做了手脚。他去找店老板评理,要找出九个同样的砝码中的一个是假的,只需称两次,果然,找到了假砝码。问:你知道他是怎么称的吗?

我迷思苦想了半天,既然只能称两次,按照我们普通的方法,一个一个地称当然是不可行的了。那就平均分吧,三个一堆,分成三堆。天平左右各放一堆,如果有高低,假砝码就在高的那一头;如果平衡,假砝码就在未称的那堆里。

分开的有假砝码的一堆的三个砝码,又用刚才的方法来称。天平左右各放一个,同理就能很快找到那个假砝码了。

得出答案后,我就去考一考父母亲,看他们做不做得来。“爸爸、妈妈,我的《小学生之友》上有一道难题。”我把本子递给他们。他们看过题目后,都说这道题确实有点难。想了一会了,都没有想出来。妈妈便问我:“我们都想不出来,那你知道这道题的答案吗?”

“当然知道了。”我神气十足地回答。

“这么厉害,连这道题都答得来,快跟我们讲解一下。”

我自豪地站在前面,和他们解释这道题的答案。“把九个砝码分为个数相同的3堆,天平左右个放一堆……”

“我们家女儿真是越来越聪明了,我们都做不来的题,你竟然给答对了!”妈妈夸奖了我。

我甜甜地笑了。

《小学生之友》这本有趣的书,就是一把金钥匙,为我们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使我们增长了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数学名人故事:杰出数学家华罗庚的成才故事

全文共 318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现代数学洪荒之地,有一位抱定“战士死在沙场幸甚”的开拓者,他就是华罗庚。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论、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行列最杰出的代表者。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等式”等。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被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和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他还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他喜泪沾裳。为了重建自己的家园。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美国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丢下了优厚的薪俸、汽车和洋房,怀着一腔热诚,携全家,登上一艘轮船于1950年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他在户口簿的文化程度一栏中填上了:“初中毕业”4个字。这对华罗庚来说是个难忘的字眼,而对别人来说又是个费解的事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着他的成才道路吧。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开了一个小杂货店,惨淡经营,艰难谋生。华罗庚15岁那年,毕业于金坛县初中,后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书。由于家庭贫寒,交不起饭费,只念了1年,就离开学校,失学了。

华罗庚从小聪明好学,念初中时,在数学课上就表现出了特殊的才华。一天王维克老师给全班出了一道数学题,这是一道出自《孙子算经》的题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王老师在读这道题时,读得很慢,声音抑扬顿挫。读完题目后,王老师把目光扫向全班同学,一张张紧张思索的面孔,一道道疑惑不解的目光尽在王老师的视野之内。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物品是23个。”这是个熟悉的声音,这声音把同学们从思索和疑惑中唤醒过来。大家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这个最先说出答案的同学就是少年华罗庚。华罗庚在解这道题时是这样想的:从“七七数之剩二”开始,就是说,七数余二,那么七的倍数再加二定是这个数,不防设这个数是7×3+2=23。再对23进行检验:23被3除,余2;23被5除余3,因此,23符合题目条件。正是由于华罗庚从小勤奋好学,王维克老师加倍看重他的聪明与才华。华罗庚在学校时给王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就在华罗庚18岁那年,王维克老师当上了金坛县中学的校长。王校长爱惜人才,把华罗庚请到学校当会计兼做事务工作。从此,华罗庚更忙起来了。他回忆这段时间的经历时说:“除了学校繁重的事务外,早晚还要帮助母亲料理小店的事务。每天晚上大约8点钟才能回家。清理小店的帐目之后,才能钻研数学,常常到深夜。”这就是说,即使在繁忙的事务之后,华罗庚也不忘学习数学,因此,他的数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华罗庚19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借了一本杂志,名叫《学艺》,在这本杂志的第7卷10号上刊登了一篇由苏家驹教授撰写的文章《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引起了华罗庚的浓厚兴趣。通过阅读与思考,华罗庚发现文章中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于是他问王校长,“能不能写文章批评苏教授文章中的错误?”华罗庚的提问得到了王校长的肯定回答:“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有什么不能批评的!”王校长是意大利诗人但丁名著《神曲》的译者。他的一席话给华罗庚以很大的鼓励。于是华罗庚写了一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的文章,经王校长过目与修改后,寄给了上海的《科学》杂志。文章于1930年发表了。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当时不少人的重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看到了这篇文章。而且得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仅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金坛县初中的青年人,更感到震惊。他看出了华罗庚的才华,马上写信到金坛中学,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华罗庚接到信后,再三考虑:一方面,他想起在此之前曾因王校长让他在金坛县初中教补习班,由于有人向上告状说王校长任用一个不合格的教员(一个初中毕业生怎么能有资格教初中),王校长不得不辞去校长职位,而且自己也不再教书;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家境贫寒,连去北京的路费都有困难,于是回信婉言谢绝了熊教授的邀请。熊教授接到华罗庚的回信后,这位求贤若渴的“伯乐”又写信去催。信中说:如果你不来,我将亲自去金坛拜访你。华罗庚又一次收到熊教授的来信,从中得知其邀请的真切与诚意,觉得自己实在不能辜负熊教授的好意,只好由父亲出面借了路费,应邀到了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华罗庚当上了一名助理员。主要职务是管理数学系的图书、收发公文、代领文具、绘制图表等。这样,他可以利用工作之余读书、听课。由于熊教授的安排与指导,华罗庚学业进步很快,学习也更加刻苦,常常自学到深夜。他只用一年半的时间就修完了大学课程,用4个月的时间自学了英语,并能达到读英语数学文献的水平。另外,他还自修了德文,特别是他听了研究生课程后,数学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他写的3篇论文,先后在国外数学杂志上发表,清华大学的教师对他不得不刮目相看。不久,在清华大学的教授会议上决定让他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人任清华大学的教师。可见,华罗庚的成才主要是由于他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华罗庚在给中学生谈学习数学时说过:“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他还说:“我不轻视容易的问题,今天练习了容易的,明天碰到较难的也就容易了。我也不怕难的问题,我时刻准备着在必要时把一个问题算到底。我相信,只要辛勤劳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华罗庚就是这样刻苦学习,才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青年,自学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

1936年熊庆来教授又推荐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38年华罗庚回到日本铁蹄下灾难深重的祖国,由熊庆来教授推荐当上了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当时的他年仅28岁。在西南联大期间,华罗庚的生活是清苦的。他们一家住在昆明郊区的一个小村子中的两间小厢楼里,厢楼下是猪栏、牛圈,卫生环境可想而知。华罗庚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晚上一灯如豆。所谓灯,乃是一个破香烟罐,放上一个油盏,摘些破棉花做灯芯。为了节省菜油,芯子捻得小小的。晚上牛蹭痒,擦得地动山摇,危楼欲倒!”华罗庚虽然居住在这样的厢楼中,过着艰难的生活,但他还是勤奋努力,不断地耕耘,用3年时间写出了一部数学手稿,名为《堆垒素数论》,华罗庚写完《堆垒素数论》后,自然打算出版成书。于是他又把中文稿译成英文稿,并把中文稿寄到当时的“中央研究院”,但是,中央研究院不但未能给予出版,还把手稿弄丢了。这对华罗庚是一个莫大的打击,3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怎么不使他心疼呢!后来,华罗庚把手头的一份《堆垒素数论》英文稿寄到当时苏联的维诺格拉托夫院士那里,终于由苏联把英文稿译成俄文稿出版了。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世界数学界的震动。新中国成立后《堆垒素数论》(俄文版)又被译成中文,在自己的祖国出版了。像《堆垒素数论》先在别国出版,后在国内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上也属于罕见的现象。

华罗庚一共上过9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却成了蜚声中外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的格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披露了这一成功的秘诀。他提出的“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的箴言是值得后人永志不忘的。这位开拓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巨人,逝世前的遗愿竟是“甚盼尸体能对革命有用,俟墙可作人梯,跨沟可作人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数学故事200字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故事——孙悟空喝牛奶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数学题。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孙悟空就答应了。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什么?

孙悟空一看,挠挠头,不一会儿功夫就算出来了,并且喝到了这杯牛奶。同学们,你知道答案吗?试试看。

(答案)

孙悟空很聪明,因为牛奶只有一杯,而每次加的都是水,所以他知道只需要计算所加入水的总量就可以了。而所加水量是1/2+1/3=5/6(杯)。所以应该是喝的牛奶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十位数学名人故事100字

全文共 1925 字

+ 加入清单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2.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3.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4.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5.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6.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7.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8.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9.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小时候高斯家里很穷,且他父亲不认为学问有何用,但高斯依旧喜欢看书,话说在小时候,冬天吃完饭后他父亲就会要他上床睡觉,以节省燃油,但当他上床睡觉时,他会将芜菁的内部挖空,里面塞入棉布卷,当成灯来使用,以继续读书,高斯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

10.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 “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只念过初中。熊庆来惊奇不已,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个贫困学生的创业故事获取财富要有知识和技能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罗光明出生在江西革命老区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刻骨铭心的饥饿、劳累一直伴随着他,也使他变得格外坚强向上。1990年,罗光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罗光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每逢假期就到电器维修部去帮忙打工,自己挣得学费,在县城读完了三年高中。199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厦门大学,读上了自己喜欢的电子工程专业。从小的劳动,使他养成了勤动手的习惯,对于电子技术的喜欢,又让他有了勤动脑的习惯。在厦门大学就读的四年时间里,他自己拣过废旧零件动手组装过自行车,不但自己用还送给别人;同学中谁的随身听、录音机坏了,都是他帮忙修理。1997年,罗光明从厦门大学毕业时,不但成绩门门优秀,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找工作的时候并不顺心。他在一个商场做了两年营业员,这个过程中他对自己负责卖的电器商品仔细研究,发明了空气清新机。在空气清新机的基本机型上,罗光明又研发出了超声波加湿机系列、臭氧杀菌加湿机系列。2003年5月,针对“非典”及一些流行疾病,在HEPA过滤技术的基础上,罗光明又研发出了具有熏香机电热效果的中草药杀菌网,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这样,一个百万富翁诞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学生讲环保小故事,介绍环保知识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1.《小雪豹的故事

(本文来源:网络赚钱与感悟人生的博客)

小雪豹和他的妈妈幸福地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深山里。一天,偷猎者杀了他的妈妈,又将小雪豹拿到市场上卖。一位叫斯蒂文的外国游客买下了他,将他送到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为了记住救他的恩人,人们为它取名叫斯蒂文。在养殖中心,小斯蒂文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可他没有伙伴,他整天孤独地望着远方,夜里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一天,人们发现小雪豹双目失明了,后来耳朵也聋了。养殖中心再好也不是小雪豹的家呀!小雪豹真正的家是那美丽的青藏高原的深山里。

2.小实验

生物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小白鼠放在一个隔音实验箱中,释放噪音,逐渐加大到165分贝,开始小白鼠烦躁不安,惊恐万状,进而疯狂跳窜,互相撕咬,最后死去,小白鼠被强噪声杀死了。

60年代,美国空军的f104喷气机在某城市上空试飞,每日八次,共飞了6个月,在强烈的轰鸣声中,地面上一个农场的1万只鸡死了6000只。

3.《明天怎样植树》

21世纪,我国造林将以机械为主,挖土,植苗,培土,浇水都由植树机进行,速度又快,质量又好。

大约到XX年,露天育苗要被大型自动化温室取代,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二氧化碳量都由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就是工厂化育苗,能育出优质苗木,使造林率有保证。将来还要运用基因工程,培育各种各样的树木新品种,如抗病虫害的,抗旱的,抗污染的等等。

学生根据这些资料自由发言,说说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数学故事200字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家的故事200字数 学 之 神 —— 阿 基 米 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泽方法推出许多杠杆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尽管阿基米德流传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来部,但多数是几何著作,这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砂粒计算》,是专讲计算方法和计算理论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计算充满宇宙大球体内的砂粒数量,他运用了很奇特的想象,建立了新的量级计数法,确定了新单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数量的模式,这与对数运算是密切相关的。 《圆的度量》,利用圆的外切与内接96边形,求得圆周率π为:22/7 <π<223/71 ,这是数学史上最早的,明确指出误差限度的π值。他还证明了圆面积等于以圆周长为底、半径为高的正三角形的面积;使用的是穷举法。 《球与圆柱》,熟练地运用穷竭法证明了球的表面积等于球大圆面积的四倍;球的体积是一个圆锥体积的四倍,这个圆锥的底等于球的大圆,高等于球的半径。阿基米德还指出,如果等边圆柱中有一个内切球,则圆柱的全面积和它的体积,分别为球表面积和体积的 。在这部著作中,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数学故事200字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小学生最好奇丛书之《30个趣味数学故事》。对数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数字是没有生命的,可是这本书却把一个个数字写活了。这本书充满了朴朔迷离的数学故事,读完后你们肯定会和数字成为好朋友。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自己还不知道的知识。比如无理数,它们没有特定的规律,和有理数的性质不一样,所以导致它们无限的连续。还比如奇数和偶数,我们将偶数和奇数分别加、减、乘、除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独特性质:奇数与奇数之间的和或差都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相乘或相除的结果都是奇数……

我想:数学世界里的知识无穷无尽,只要我们细心研究,多多去想,很快就会发现,数字们将变得精神饱满、活力四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数学故事——买水果作文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上个星期天,我们发现家里的水果吃光了,就决定去银座超市买点儿水果。

说走就走,老爸开车拉着我们来到商场。我们来到果蔬区,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金灿灿的桔子。再细细一看,你会发现它们的颜色就像美术上的渐变色呀!从小金桔到砂糖桔再到贡桔,从淡黄到桔黄再到深黄,真漂亮呀!我们请阿姨各称了2斤。小金桔1斤3元,砂糖桔1斤4元,贡桔凑巧也是1斤4元。妹妹说:“我来提问一下你吧!买桔子一共花了几元?”我说:“先算小金桔几元,再算砂糖桔多少元,最后算贡桔。然后再把它们的价钱加起来等于总价格。算式是这样的:2*3=6(元),2*4*2=16(元)16+6=22(元)。买桔子一共花了22元。”妹妹说:“答对了!你真棒!”

妈妈说:“咱们再去买点苹果吧!”我们来到了苹果专柜前。苹果种类也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叫作“红富士”的苹果。它的颜色像红宝石那样鲜艳,我猜它的味道一定很美味。我们又买了2斤红富士,1斤8元。我们要去付钱了,妈妈问我:“咱们一共花了多少钱?”我心里想:先求2斤红富士几元:算式2*8=16(元),再求买所有的水果一共几元:算式22+16=38(元)。

我给了收银员阿姨2张20元,我问妹妹:“阿姨应该找给我们多少元?”妹妹回答:“2*20=40(元)40-38=2(元),所以阿姨应该找回2元。”我说:“答对了!加10分。”

说完,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数学小故事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公布了,小明的数学才考了90分,每次他的成绩可都是班上名列前茅。当他看到自己的同桌,小红的数学成绩居然考了100分的时候,心里非常不服气,心想:小红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如我,作业本上也经常出现错误,为什么这次我考的成绩还没有她好呢?小明越想越难过,越想越有火。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好好吃饭,也没有好好睡觉。

亲爱的小读者,你觉得小明这样对待考试的成绩,正确吗?

妈妈发现这几天的小明表现不对劲,便问小明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小明点了点头,只好跟妈妈一五一十的倾诉。妈妈听完后,对他说:“考试的成绩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反映一位同学这段时间的学习态度,如果你这次考了100分,这当然可以说明你这学期学习很认真,知识点和技巧运用掌握得比较全面与扎实,但是这次考了100分并不能表明你在学习上一点也没有问题,可能你的问题还没有在这次考试中暴露出来,因为一张试卷,测试的是你这段时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的一部分。你要学会,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样你会发现自己不断进步。”妈妈喝了口水又说:“小明,你这次虽然没有考到满分,但也不要气馁,好好检查检查你这次失误在哪些方,要克服学习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之所以小红这次考100分,你有没有观察到这段时间,小红一直在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找原因,问老师。”小明点了点头说:“小红这段时间,还问我好多问题呢”!对呀,数学的重要点是什么:基础要扎实,思维能力要转化快,不懂就问,养成好的习惯,坚持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心一定要细,学会找错误。

写到这里时,我发现这好像是写给我自己的故事,原来一次考试并不能表示未来,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考试成绩,你就能享受到学习带给我们的乐趣,希望马上升五年级的我,每门功课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中考语文知识点作文素材:焦耳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着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打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先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安全知识的作文:斑马线上的故事

全文共 1289 字

+ 加入清单

天暖了,连最后一点冬的气息也被这几天的雨洗涮得一干二净,春天来了,代表着一年新的开始。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近年来,小学生因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有多少吗?真可谓是,“车祸猛如虎”呀!很多的同学因为不会走路而被开罚单,你瞧,他们走路不走人行道,随意在马路上追逐嬉戏,为了贪图方便更是翻越、钻跨交通隔离栏,过街也不走斑马线,更不会去看交通信号灯,这些同学根本就没有做到文明走路。有个广告是这样说的;“斑马线不是起跑线,这里不需要争分夺秒!”我想,经常看电视的同学们,一定知道!是的,的确如此,若是把斑马线当作了起跑线,可就不止是摔伤那么简单了。有可能对道路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更可能会威胁到自身的性命。你瞧,这不,马上有一条新闻出来了。

某月某日下午放学时分,学校门口人潮聚集,有的同学在等爸爸妈妈来接放学。有的同学结伴三三两两的一起步行回家,这时,一群打打闹闹的小学生走过来了,他们嘻嘻哈哈地笑个不停,好不热闹,就在他们刚走到马路边的时候,那高挂在路边的绿灯,一闪一闪地变成了红灯,玩得正欢又忘乎所以的他们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路灯的变化,依然横冲直闯,打打闹闹的正穿过马路上。也许是下班归心似箭,叔叔阿姨也相续地启动了车子,左绕右拐地行驰着,互不相让。这时一辆轿车说时迟那时快“嗖”地一声从孩子们身边行驰而过,速度有点快,差点就撞上了,同学们顿时吓了一身冷汗,大家这时都停了下来,定眼一看“妈呀!怎么走到了马路中间了?”正当他们傻傻地愣在那里的时候,一辆辆小汽车又朝他们开过来了,同学们眼睁睁地望着开过来的车,脚下却像粘上了胶水怎么样都迈不动了,一个个吓傻了,眼看车子离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近时,开车的叔叔猛然间来了一个急刹,“吱.........”地一声车子在同学们身边停住了。“啊!好险哪,就差不到五十厘米了,不然就真的出事了”。同学们正在拍着胸口庆幸嘴里喊着“哎哟,哎哟,吓死我了”,突然听到小车后面“砰、砰”传来两声巨响,回头一看,“哎呀呀”!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是两辆小车来不及刹车相续地撞了上来,“天哪”!这就是交通事故里面的“追尾”吗?顿时,“嘟、嘟、嘟.......”车喇叭响成了一片,拥堵的人越来越多,马路上严重的交通堵塞,同学们一看这场面,知道自己闯祸了,马上“呼”地一溜烟都跑了个无影无终,剩下了那几位撞车的叔叔阿姨你看我我看你,你一句我一句的争执不休,到底是谁的责任呢?没办法,只有报122等交警来处理了,看看吧!这就是几个毛孩子不守交通安全造成的场面,闯祸了吧?都上了这个星期的柳州晚报头条交通新闻啦!

看了这个新闻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其实拥有个安全、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是人人梦寐以求的,但是畅通的交通,必须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首先我们要学会走路,千万别像这几个闯祸的同学连路都不会走,我们要珍爱生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远离危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做一名遵守交通法规的合格小公民吧!

春天来了,带着阵阵暖意,春、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一年四季在于春,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让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到那个时候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