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作文火把节(精选20篇)

家乡是我们的温暖的记忆,最纯最真的地方,我们在记忆的最初地方有着自己的梦想和执着,也有着最亲爱的人。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7680

作文

400

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而我的家乡也有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家乡有句俗语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要把家里大扫除一遍,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为了团圆饭做准备,男人则帮忙杀鸡、杀鹅、贴对联、贴门画、买花、买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热闹了,有些大人在茶余饭后就等着看万众瞩目的《春晚》了,小孩子们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压岁钱,俗称“利是”。而有些大人们则带着小朋友去逛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说到迎春花市,这可得详细介绍介绍:每年的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都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华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点来敲门时,每家每户都响起喜庆的鞭炮声,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飞舞的鞭炮纸上了。鞭炮一过,就是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在无暇的天空上了,人们望着飞上天的烟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们就会去打麻将,而小孩子们则用自己的压岁钱案买各种零食玩意儿。到了晚上,天空中还是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烟花,有条件的则特地乘车去琶洲等地看烟花。

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又是尾声——元宵。我们这里并不是每条村都过春节的,有些人就会过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们这条村正好就是过元宵的。我们要准备好各种菜肴迎接客人,让客人吃得开心,会得慰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又是什么样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风俗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溧阳有个习俗,新年来临前,家家家户户都“请祖宗”。我家也不例外,我们会请“老祖宗们回家过年”,俗称“请祖宗”、“做羹饭”,这是一种祭祖形式,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请祖宗”的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每年我都会跟着爷爷、爸爸一起“请祖宗”。爷爷告诉我,“请祖宗”是为了祭祖、怀念祖先、先人。奶奶负责准备好祭祖的食材,有猪头、雄鸡、鲤鱼、肉圆、豆腐、青菜、萝卜丝、小团子、苹果、酒水、碗筷、小酒杯、蜡烛一对、香一把、香炉……我和爸爸按照爷爷的指示,把八仙桌摆到大厅正中间,桌子上方放一条长凳,然后左右两边各放一条长凳,下方不放凳子,地上放一个草蒲团,磕头用的。爷爷把食材、器具摆放到桌子上,一眨眼的功夫,一切都摆放好了。我好奇的问爸爸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东西。爸爸娓娓道来,准备的这些材料都是有讲究的,都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食材一般是“三荤三素”,三荤一般是鱼、肉、鸡,三素一般为豆腐、青菜、萝卜。还会有猪头、猪手、猪尾巴,鱼必须是一整条鲤鱼,不扣腮、不去鱼鳞,鸡必须是雄鸡而且要会打鸣的。我听得全神贯注,不时的点头。

爷爷开始主持仪式,他先把香炉上的蜡烛和香都点着,大家要保持严肃不能说笑。接着,爷爷拿了几个元宝在大门口点然,一边点元宝一边嘴里振振有词的说:“老祖宗们,回来吃年夜饭啦!”话音刚落,我看见爸爸开始给“老祖宗们”倒酒。桌子的三面,各放着三个酒杯、三副筷子,爸爸倒好一次酒就磕一次头,一边磕头一边嘴唇不停地念叨着。爸爸磕完头,我就立马跟上去磕头,一边磕头一边祈祷老祖宗们保佑我们大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酒过三巡,爸爸给“老祖宗们”添饭。我和爷爷在大门开始烧元宝,爷爷一边点元宝一边说:“老祖宗们,拿去用啊!”我不停地把元宝放进去。爷爷说:“烧元宝时要虔诚,元宝要慢慢烧。不要用木棍去挑动元宝,否则会弄破元宝。很快元宝都烧完了,“老祖宗们”都拿到了。这时,我听到爷爷在说“老祖宗们,吃完饭,慢走啊!”我抬头看到,爷爷一边说一边在挪动长凳。

夜幕已经降临,“请祖宗”也接近了尾声。我若有所思,“请祖宗”虽然是传统风俗,但是在举家欢庆之日将老祖宗们请回家,是对祖宗先辈的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同时,爷爷和爸爸的祈祷,是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我们后代平平安安,是深情的祈福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端午节的风俗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汕头市,那儿是一个繁华美丽的城市。有古朴自然的古钟园,有整洁美观的住宅区,有热闹非凡的自由市场,有……但是,值得一谈的还是我老家的文化习俗。

每到重要的日子,我们的习俗还真不少。端午节我们有称五月节,最主要的是赛龙舟。这既是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项体育活动。

还记得在老家最后一次过端午节的情景,那天很早,我很弟弟就到岸边等待看龙舟,出乎意料的是,岸边不是稀稀落落的几十个人,而是那些和我们一样,怀着期待的心情在等待。

迷雾紧缩得大江上,隐约传来嘿咻嘿咻的号子。一排排人划着浆,随着节奏,整齐而有力。身形狭长的小船,巧妙的集中了人力,昂首破浪,逆流而上。

这时才发现,岸边已是人山人海了。欢呼声,喝彩声,震撼运动员的心。显得更有气势了。

近了,近了……我看到龙舟上的人了,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响亮的口号声,伴随着龙舟在激流中穿梭,来去自如。不禁让我陷入思考,这一刻,我才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集体才是我们发展才能的地方。一滴水,不融入大海,总有干涸的时候。就像我们一样,不也需要集体的力量吗?

赛龙舟正进行激烈的比赛中,我的心情随之激动起来,我想看到,团结后的成功;我想告诉自己,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渴望自己,也拥有一个团结的集体,一起向成功的顶峰出发。

那一次,最后一次看赛龙舟了,我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懂的女孩,只在一比赛的结果;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赛龙舟已是一个象征了。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流传千古的歌谣,作为文化,他已遗失了很多,但它的含义却被人们流传下来了。也许,当我无意间唱着这首歌谣,心中找已渴望,自己能亲身去体验赛龙舟,也只有龙舟矫健的身影,才能充分显示出我心中的那一份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年级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宝清,一个坐落于东北的县城。

虽没有高大雄伟的建筑,也没有远近闻名的景色,但在宝清人的心里,这座与世无争的小城,正是我们心中的全部,人们朴素的性格,极具风味的小吃,具有特色的民俗,都是我们留恋它的原因。

东北,冷的代名词,哪怕是立春,也仍旧是一片白茫茫,宝清人爱杀猪菜,就像北京人迷恋北京烤鸭,在冬天,严寒也抵不住我们火热的心,叫上几桌亲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唠一唠家常闲话,小孩儿成群结队,到外面拉爬犁,转冰上陀螺,到了饭点,再端出用酸菜,血肠,五花肉做成的杀猪菜,边吃边唠,其乐融融。

不仅杀猪菜,汤子,粘豆包,白瓜子也都是宝清不可缺少的小吃。因为天冷的缘故,这些食品更容易储存,逐渐的成为宝清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尝试过在冬天钓鱼吗?对于宝清的钓鱼爱好者,这些都再平常不过,与两三个好友,来到冰厚一米的水边,用专属的工具在水面凿出两个洞,搭上帐篷,摆上炉子,坐等鱼儿上钩,虽然外面寒风刺骨,但炉子温暖的火光,与朋友之间钓鱼的快乐,将这份看似难熬的时间,赋予了别具一格的乐趣。

说到这里,怎能不提到扭秧歌?伴着锣鼓,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舞着,舞着,期间既有20多岁的小伙子,也有60来岁的大爷阿婆,还有一群玩玩闹闹的孩子,好不热闹!

每个人对于家乡,都有着同样的感觉,宝清,一个坐落于东北的县城,地冷,心不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谁没有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每个人的家乡虽然不一样,但对家乡的热爱却是相同的,我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一些风俗吧!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粽子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和竹叶。甜的要加入豆沙、花生和红枣,咸的要加香菇、肉丝和盐巴等。首先用两片竹叶卷成锥形,然后放入米和馅,用筷子插几下,使米和包馅更结实,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的,最后,用草绳把它梱紧。蒸好的粽子香气扑鼻,可好吃了!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艾草,可以驱赶蚊虫,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驱邪。划龙舟是端午节才有的比赛。几条龙舟一字排开,哨声一响,几条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先划到终点,并夺到旗子的队伍就获胜了。那是多么精彩的比赛呀!

除了端午节以外,我家乡的春节也很让人喜爱。每到春节前,人们会络绎不绝地到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都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鹅、鱼、猪肉等,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在家里,大家忙个不停,手拿扫把,脚踩椅子,爬高爬低,把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新年新景象,大家都为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始而忙碌着、快乐着。不用说我们小朋友是多么喜欢春节的到来了。

我爱家乡的风俗,更爱家乡的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我们破例到乡下奶奶家过年。

“开饭了!”奶奶大声喊道,我从房间走了出来,这时,哥哥突然惊奇地说:“咦?外婆,您平时不是很节约吗?今天怎么……”我这才注意到,从房间到大厅,从楼上到楼下,凡是安着灯的地方,都金碧辉煌 .

我非常诧异地问:“奶奶,您这是唱哪出啊?”

叔叔开口解释道:“这啊,是在辟邪哩,相传,古时候有个‘年兽’,常常来吃百姓,后来,人们知道它怕响、怕光,就放鞭炮,点灯笼。这个风俗啊,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喔!”,我们恍然大悟。

吃饭时,我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人们专挑一种叫“芥菜”的东西吃,两大盘芥菜一会儿就零星无几,但却很少去碰那盘美味的红烧鱼,等到那盘鱼只剩一截鱼尾的时候,却被奶奶端进了厨房里。我正纳闷呢,叔叔便向我们解释道:“为什么我们都爱吃芥菜呢?因为,芥菜的‘芥’的谐音是‘戒’,如果把芥菜吃光了,那就代表你在一年中的毛病、缺点都戒光了。而那盘鱼嘛,则是表示了‘年年有鱼(余)’,意思是:一年之中辛辛苦苦锝来的劳动果实并没有一下子用完,而有一些保存了下来,年年都如此,就积少成多了。”

饭后,我想:这些风俗和习惯固然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无端的浪费,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放弃以往的风俗,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风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十堰也有许多传统风俗,我最感兴趣的是除夕守岁。

大年三十,全家围在一起吃过团年饭后,就开始守岁了。我们先在房门上贴上倒着的“福”字,再换上新衣服到院子里发花炮,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五彩缤纷的花炮把天空装扮得格外美丽,我想:“年”早就被吓得永远也不敢出来了。然后,我们全家围在一起边聊天边吃零食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晚我可以放开肚子吃零食妈妈也不会说我,也不会催我去睡觉。快到十二点,听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我跟爸爸就到院子里点燃一长串红红的鞭炮。最后,回到屋里,妈妈已经煮好了胖乎乎的饺子,这时,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除夕的“福”字,除夕的花炮,除夕的饺子……都是那么有趣,我爱家乡有趣的风俗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离嘉兴市区不远,有古色古香的西塘,有原汁原味的八珍糕……那就是我的家乡——嘉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现在就让我来说说嘉善那儿是怎么过迎新年的吧!

家乡的每家每户为准备新年都忙得不可开交,应接不暇。再忙,也必须要做的一项事——“切切叫”,什么是“切切叫”呢?奶奶说就是掸烟尘。细细区分,在廿六掸烟尘叫“乐阵阵”,廿七叫“切切叫”,听起来真是喜庆的名字!廿七那天,奶奶与附近邻居们一早就在掸烟尘,“啪啪啪”的声音打破了寒冬腊月的寂静,似乎天上都下起了灰色的雪。在“切切叫”同时人们也理发、洗澡、洗衣服、拆洗被褥和洗器皿等,我又迷糊地问奶奶:“这些事还要挑日做?”奶奶用当地的俗话告诉我:“干干净净辞旧岁,轻轻松松过新年,这些事可不能随便做!”

在廿六、廿七后,廿八、廿九更忙碌了。做团子、划方糕,奶奶一刻也停不下来。她做了一大蒸锅的团子和方糕,又拿了几个装进红色的袋子里,我猜测:奶奶做这个比别的要更加小心认真,这一定是祭佛用的吧?果然,奶奶说这是除夕日祭祀祖先和神佛用的,奶奶忙碌地只说了短短一句,我只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在除夕之夜,人们除了要洗碗、刷锅、洗菜、切菜、淘米……这些家常,还要再点燃一支炉或在灶肚里燃树块,燃至年初一。我看奶奶忙,就跑去问爸爸这样做有什么寓意?爸爸耐心地回答我:“方言中‘火’与‘富’同音,火烧到年初一就意味着今年富到明年。”

在这个除夕,我收获满满:了解了家乡我不知道的习俗和文化,也知道了人们对过年的重视,每件事只为一个字——“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以家乡风俗为话题的作文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造新房子还留着这样一个习俗,造房子上栋梁那天,吉时一到就会爆竹齐鸣,接着将披着两幅红布的正梁喜盈盈升上屋顶,木匠就势将馒头往下抛,左邻右舍都赶来抢馒头,寓意这户人家吉利,兴旺发达。

我很幸运,赶上了阿姨家上梁的好日子。得知此事的当晚,我兴奋不已。从来都没有见识过这样的阵势,心里还有些紧张。是怎么个抢法呢?我能抢到吗?……带着这些问题进人了梦乡。第二天早上5点40分我就来到阿姨家。

时辰还未到,但师傅们已经整装待发。我和妹妹一起参观了新房子。睡眼朦胧的妹妹,还吵着让我带她上三楼看看。忽然,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在我们的头顶响起,我拉着妹妹赶紧往下跑。没想到,吓得妹妹腿一软,打个趔趄,瘫倒在了地上。

“抢馒头喽,后面小院子也抛一些!”人群中爆出一句激动人心的话。我拉着妹妹跑出屋外。天还蒙蒙亮,抬头隐隐约约看见顶楼有人。屋外的人群拥来挨去地在抢馒头。我们都已经错过一波了。楼上师傅又先后扔下了四、五个馒头,一大波人群就像www.99zuowen.com着了魔似得向目标跑去。有的抢这边,有的抢那边,手忙脚乱,我一个也没抢到,还挨了个屁股蹲。妈妈把我拉到一旁,让我站到一个地方别动,扔在我这里了再去捡。我听了跑到一个宽阔的地方等待馒头的“大驾光临”。嘿,这个方法还挺管用,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捡到了六七个。笨手笨脚的妹妹跑来跑去,却只抢到一个。我看她可怜巴巴的样子,让她加入了我的地盘。很快她原地不动地也抢到了好几个。啊!抢糖了,我不顾一切地涌向撒落在地的糖,全然忘了妈妈对我说过不能吃糖的话……

人群也渐渐退去,我提着我们的战利品,数了数,居然有37个,堆在桌上就如一座小山。我笑了,妹妹也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广宁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地方,有蜿蜒曲折的小河,有宛如屏障的竹林,有连绵不断的群山,在灵山秀水孕育下的人民,经过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

鞭炮“噼呖啪啦”地响个不停,男女老少都换上了新装,到处充满喜气洋洋的气氛。你没猜错,此时正值过年。舞狮是这个时候必不可少的节目。随着气势宏伟的鼓声响起,威风凛凛的醒狮舞动着它那灵巧的四肢,出奇大的头镶嵌着机灵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特别有神!舞狮是过年的家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端午节到了,从家家户户飘来一阵阵糯米的香味儿。人们正忙着包粽子吃!袅袅轻烟从烟囱里飘出来,人们开始蒸粽子了。一小时过去了,人们端出热气腾腾的粽子,开始品尝美味的劳动成果。剥开粽皮,露出细腻的糯米,里面塞满了丰富的馅:肉、黄豆、花生等等。咬一口,松软可口,回味无穷。

深幽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就意味着中秋佳节到了。在中秋节前后几天,人们购买月饼,互赠月饼,增长了彼此之间的情谊。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晚上。贡台上摆满了各种美食:月饼、栗子、炒螺和各种水果。赏月时刻到了,在贡台上插上三支香,就可以享受美味佳肴了。细腻的月饼、可口的栗子、香脆的炒螺、酸甜的柚子、甘美的葡萄……叫你吃得饱饱的。街头巷尾里,一些小孩子正提着灯笼欢快地闹着,好不快活。一些家长给孩子们讲关于月亮的故事,望着又圆又亮的月亮,在上面的吴刚放下斧头,向大家挥手;嫦娥搂着雪白的玉兔,在广寒宫前翩翩起舞。

舞狮、粽子、明月都充满着浓郁的广宁气息。我爱广宁,更钟情家乡的文化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我去过很多地方过春节,只有妈妈老家的春节是我见过最特别的。

我妈妈的老家是河北,房子是个四合院,分东、西、南、北四个屋,她那里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就要在北屋摆贡品,这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贡品,一张正方形的桌上中间先摆上一个猪头,猪嘴里叼着一个猪尾巴,外婆说:“这代表有头有尾,猪头左边摆上一只鸡,代表吉祥如意,右边摆上一条鱼,代表年年有鱼。”接着还要炸藕盒,“藕盒”就是把莲藕切片,两片中间连着不切断,把调好的肉馅放进去,然后在外面裹上面粉放到油锅里炸,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放到鱼的右边,然后再开始炸牛肉丸,炸好以后放在鸡的左边。这样桌上的贡品还没有摆完呢,还要在猪头、鸡、鱼、丸子、藕盒后面都摆上一个前一天就做好的桃子形状的馒头,渐变的粉红色做的特别好看!然后再在馒头后面摆上五盘各式各样的糖果。所有东西的后面贴着一张天帝老爷的画像,画像两边各挂着金黄色的锡纸元宝,然后在猪头的前面放上香炉,香炉上插上一根龙形状的香,外婆说:“这叫盘龙香,一根刚好烧一天,每天烧一支!在每次吃饭之前还要还要磕头烧纸,一直烧到年初二,这样所有的贡品就算摆完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这样摆的。”

到了年三十,一眼望去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喜庆,人们忙着贴对联,粘福字,到了中午要包饺子,这也是北方特有的习俗,外婆说:“过春节吃饺子,取自《更岁交子》,也是继承祖先的习俗,饺子包好以后要在祭祀祖先之后才可以吃。所以饺子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食物。再有饺子的形状向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符合中国人过年图吉利的想法,而且饺子皮薄馅足,味道非常鲜美,百吃不厌,在这里七八岁的小孩就都会包饺子了,所以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了,到现在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团圆的象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听完外婆这样一说,我更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具有重大意义,深深感收到我们祖先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每逢春节都要贴春联。无论是住在楼房,还是住在平房,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用来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春联,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古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对联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后来,桃符便由桃木板变成了纸张。

贴春联这一习俗到了明代的开始盛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贴的春联,于是想推广,便要求每到春节时,金陵的人家都要将大红春联贴在门框上。有一户人家因为忙而没来得及贴春联,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巡视的朱元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亲笔题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不得贴,把它当成“限量版”春联珍藏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除了表达新春祝福以外,更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贴春联有讲究,上下联的位置不能贴错。贴春联时,人们可以根据横批的书写方式来贴上联和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

贴春联,不仅是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点评:小作者对春联的发展过程、贴春联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对春联相关故事的讲述,增强了习作的趣味性;对名句的引用和对贴春联、写春联的学问的讲述,增强了习作的知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俗400字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这一年中最最重要、热闹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传统的节日,快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俗话说一进腊月就是年,腊八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都在熬八宝粥,腊八粥是用各种豆子、各种米和各种干果熬成的。这只是过年的开始。

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的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每到这一天,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对联,屋里贴上了神话。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全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谈天说地聊家常,观看精彩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除了很小的孩子,几乎每人都要守岁,老人守岁是表示珍惜时间,孩子守岁是为父母祈祷,祈祷父母长命百岁。

大年初一早晨,我噼噼啪啪、接二连三的鞭炮声从梦中惊醒,我赶紧换上新衣,来到到街上一看,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的结队去拜年,无法掩饰心中的喜悦心情,看着彼此的笑脸,有说不尽的话语,无限的思念和牵挂,家家户户欢声笑语,洋溢着欢乐。

元宵上市,又一个高潮来了。正月十五又叫灯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汤圆代表团团圆圆。我和姐姐吃完饭,飞快的向街上跑去,处处张灯结彩,红火而美丽,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灯,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宫灯、有的是玻璃灯、有的是走马灯、有的是纸灯。来到广场,广场里人山人海,空中飞舞着各种各样的孔明灯,远远看去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各式各样的烟花,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美丽的烟花等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太阳花,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点点滴滴汇成了花的海洋,他们像对我们致谢,多么快乐、多么活波啊!我和姐姐玩的开心极了,广场上的人陆陆续续快走完了,我和姐姐才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春节已经过去,我们的心也该收回来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从今天起,坚持自己的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烟花、爆竹、年货、红包……哈!当然是传统佳节——春节啦!

瞧,家家户户好不热闹!爷爷奶奶一大早就忙着剪窗花,贴对联,把家里布置成红红火火的一片。我也没闲着,和爸爸一起上街买年货。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品看得我目不暇接,我们拿点这个,挑些那个,带着一大包年货满载而归了!

晚上,全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奶奶将一盘盘美味佳肴端至桌上,看得我垂涎三尺啊!晶莹剔透的虾仁,鲜香美味的鸡汤,肥嫩爽滑的海鲜……才不一会儿,桌上的食物便风卷残云般消失了。

吃完年夜饭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缠着爸爸去放烟花了。灿烂的焰火不断映入眼帘,有像巨龙一般腾空而起的,有像天女散花般撒向大地的,还有像一个个孩子般笑脸的……惟妙惟肖,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啊!

古时候,大年三十大家要聚在一起守岁。现在,这一传统演变成全家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时间随着大家在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春晚中渐渐流逝。

终于“嗒”的一声,时针像顽皮的孩子一样跑跳着迈过12点,宣告新年的到来。我们全家也欢呼了起来,只听“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起,喧闹声仿佛都要将黑夜的沉寂给冲破了。正如王安石所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看着窗外绚丽的烟花,听着耳边传来隆隆的鞭炮声,我们全家一起举杯共道新年好!

哦,幸福的夜,平安的夜,团圆的夜。我将这一刻温暖的记忆永久保存,细细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不好意思哦,大家。我昨天有事情去了,没有时间写博客了!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家乡集会的高峰期。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都是我们村里集会的开始。从三月初一到初四的集会!从初二开始唱戏,一共有三天唱戏的时间。当然不光光是唱戏那么简单,还有集会,马路两边都是摆地摊的。有卖衣服的,鞋子的。还有一些是专门赚小孩子钱的,像一些油炸的东西啦,玩具啦。五花八门的东西全出来了。为了这几天的集会,一些做生意的人是起早贪黑的去站个好地方。这些做生意的想破了脑袋都是为了这几天的集会。

今年的集会我感觉和往年很不一样,往年的时候,听到说家里面有集会就高兴的不得了了,最近几年似乎没有了那种激情。对像这样的集会也不怎么感兴趣了。但是今年我感觉还是蛮不一样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感觉到了往年没有过的兴奋,也许是今年的朋友多了吧。今年我那些往年不回来参加集会的朋友都回来了。以前我们都在外地上学,没时间回家玩。但是今年我们大部分都毕业了,工作了。向老板请个假就可以回家痛痛快快的玩玩了。还是像这种家里的集会最好了,逢年过节嘛?大家都有着自己的事情,像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少的,人多才好玩嘛!人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聚集这么多的好朋友在一起玩啊?以后大家可能都要忙于自己的事业了,那么像这样的机会就更少了。

这是我的快乐,也是我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以家乡风俗为标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总要带我来到外婆家过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外婆家桌子上放了好多包好的粽子。

看到外婆包的粽子好漂亮,我顿时新血来潮,自告奋勇地跟外婆说:“外婆,我可以帮你包粽子吗?”外婆开心地说:“好的,当然可以了。”

说干就干,我洗了个手,跑到外婆身旁,先看外婆是怎么包的。只见桌子上有好几种馅料,有红豆,红枣,还我最爱的鲜肉馅料,看了都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两张用水浸泡过的粽叶,放在手上转了几圈,粽叶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圆筒的形状,只见外婆用勺子放了一大勺糯米拌好的馅料,然后用手按平整,再把多余的粽叶给它包起来,最后用绳子给它系起来,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出来了。我也开始学外婆放糯米了,可是放了好多却总是放不满,这是怎么回事?我纳闷的看看外婆,外婆正在看着我笑呢,外婆说:“小冕,你看你的粽叶下面有一个洞一直在漏糯米呢。”我一看,原来我把下面口子没叠紧,所以糯米有些漏了出来。唉,我真是个马大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外婆又教我怎样才能把粽叶包紧一点,再装米进去,最后再把绳子系好。我按照外婆交的方法包了好几个粽子,虽然粽子形状怪异,但我却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

粽子包好后,外婆把粽子放入锅里开始煮了,我们耐心地等待着。过了好一会,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香味。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让外婆赶紧把我包的粽子捞出锅,虽然有些已经裂开糯米也冒了出来,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美味,我一下子吃了好几个。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种,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别的风俗,这里我就不一一道来了,愿我的家乡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放烟花大概是所有人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了。那一朵朵在天空中绽开的瑰丽的烟花,那一摔就响的摔炮,想必这是所有人一提起烟花,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来的场景。

关于放烟花的由来,众所周知的是为了驱赶“年”。“年”十分害怕爆竹声,于是人们就用火烧竹子,发明了最原始的鞭炮,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鞭炮。在今天,鞭炮也不再是用来驱赶“年”了,而只是供人们娱乐了。

我小时候就没少玩鞭炮,但也因鞭炮弄出过许多有趣的事来。我印象最深的那次是在表哥家。

晚上我和表哥以及表妹在楼底下放烟花,表哥点燃了一种会冒出许多火花的烟花,并拿它对着我和表妹,想吓唬吓唬我和表妹。因为我和表妹都害怕那些火花弄到身上,我们俩急忙往后退,我一不留神,一只脚没踩稳,而另一只脚就向后退了。结果就显而易见了,我摔倒了,而且摔在了满地碎石的石子路上,手掌被石头划伤了。事后呢,表哥被他妈狠狠的骂了一顿,骂得他“狗血淋头”、“体无完肤”。从此以后,表哥再也不敢拿烟花吓唬我们了,而我也知道那些火花其实根本就不会伤人。

不管怎么样,放烟花一直是作为新年风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浓浓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了,还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项目了。

但近年来烟花因污染环境被禁止了。对此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研制环保的烟花,让烟花继续绽放在夜空中,继续成为人们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民族风俗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的人们都爱唱戏,更爱听戏。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请个豫剧班子,在家门口搭个戏台,这么唱下去。一般持续三天左右,这三天里,可忙坏了人们:一大早儿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个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飞也似地赶去看戏,只怕耽误了剧情。

看戏时,人们把整个戏台“包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像蚕吐出的丝,裹得紧紧的。若是你来晚了,那就站在外面竖着耳朵听吧,这人群是任凭你怎么挤也挤不进去的。豫剧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马金凤等,她们可是诸多戏迷心目中的偶像呢!姥姥喜欢听常香玉的戏曲,她的声音变幻无穷,有时如大海的涛声般浑厚,有时又如小溪的流水声般恬美,有时候喜气洋洋的,有时候又使人感到无比的忧伤。出门在外的游子听到这熟悉的乡音是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幼时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她哼唱着豫剧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说并不会留太长时间。我很惊奇,问:“难道北京不好吗?”姥姥摇摇头,说:“这里没有使我魂牵梦萦的豫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风俗初中作文600字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初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迎门,生意兴隆。这不,今天老爸老妈便带着我和妹妹来剃龙头了。

一路上我好奇地问:老妈,为什么要剃龙头啊?今天是龙抬头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去理发,亦有鸿运当头,精神饱满,时时吉祥之意。大地回春,万物更新之际,理发迎新年呢。那妹妹为什么又叫剃胎头呢?俗说,因胎发沾染有母体的血污及秽气,不剃的话宝宝的头发又黄又稀疏,为了让以后的头发更黑更亮更秀丽,必须要剃胎头,头发还可以做成毛笔,多有纪念意义!老妈一本正经地说。要怎么剃,待会儿你就知道了。我的心里哼了一声,故弄玄虚!

到了理发店,向老板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后,便开始剃胎头了。只见老板弯下身,在熟睡的妹妹的脑袋上轻轻地抹了一层爸爸剃胡子那样的泡沫。我纳闷:要这玩意儿干什么呀?老板一只手拿起小刀片儿,一只手轻轻按住妹妹的小脑袋,在妹妹的头上小心翼翼地刮了起来。那小刀片儿犹如一辆推土机,在妹妹的头上来回推着,推过的地方连一丝头发也看不见,像一块白纸,滑滑的,可谓所剃之处,寸发不生。

突然间妹妹动了一下。我和老爸老妈都吓坏了,生怕妹妹被小刀片划中。只见阿姨轻轻站起身,走到跟前来抚摸着妹妹的头,低声细语地说着:小妹妹,不要哭,不要哭,马上就剃完了。话音刚落,妹妹果然又沉沉睡去。

不一会儿,妹妹的头发剃完了。老板洗走了小刀片上的头发,在妹妹的头上又一遍又一遍小心地清理。妹妹突然醒了过来,可出人意料的是她睁着个大眼睛,不哭也不闹,一副很享受的样子。妹妹的头皮渐渐变成红色,便开始露出黄色的橡皮屑不,是胎渍呀!

老板刮走了胎渍,我们就匆匆地赶回家。我本以为这就算剃完了。可一回家,老妈就把鸡蛋泡在了艾叶水里。泡好后,拿着鸡蛋在妹妹的头上滚来滚去。老妈好像知道我要问什么,微笑着对我说:哥哥,这艾叶可以排毒。哦,原来如此!

这就是我们家乡剃胎头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着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每一种节日,在各地都有着不同的习俗,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还是宁波的元宵节。

妈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宁波人,从骨子里喜欢吃各式糯米做的点心。而元宵节的汤圆,更是不容错过的。与现代化生产的速食汤圆不同的是,在宁波,传统的汤圆连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将上好的糯米清洗干净,并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开工了。磨米,拌馅儿,忙得不亦乐乎。磨米时,一手推动水磨上的把手,另一只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来的米浆沿着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来用干净的纱布把米浆包起来,让米浆中的水流干,便形成了一个个糯米块,再将这些糯米块反复揉搓,就变成了柔软的糯米坯子。

圆子的馅儿也非同一般。将干芝麻炒熟后捣碎,加入绵白糖和小块的猪板油搅拌,不一会儿,便散发出阵阵香味儿,就算是吃饱的人,闻到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尝个鲜儿吧!拌着拌着,这芝麻馅儿就变得油亮油亮的了,顺滑无比,煞是好看!

开始包汤圆了!这时,灶边总是有小孩子候着,等着吃汤圆。他们一个个张大了嘴,伸长了脖子,想第一个吃到汤圆。但大人们可被这帮“小馋猫”给惹急了——这样围着还怎么干活儿啊!

“都出去,谁先出去,吃的汤圆就多!”

听了大人的这句话,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跑了出去,大人们也就能安心地包汤圆了。

大人们包汤圆的手法娴熟,双手就像蝴蝶一样上下舞动,不一会儿,就包好了。这包好的汤圆一个个圆滚滚的,挺着小肚腩,站在那儿,好不可爱!

把它们放入煮沸的水中,看着白白胖胖的它们一个个在锅中上下浮动,颇为有趣。等熟了,将汤圆盛入碗中,轻轻咬上一口,那馅儿便会流出来,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催促着你赶紧吃了它——这种催促又有谁会不听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猪油馅遍布口腔的感觉;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儿,这种口感,不禁让人想多吃几个。小孩子们可忍不住,不听父母的劝告,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摸着成了一只小皮球的肚子,瘫在椅子上才肯罢嘴,可眼睛还依旧盯着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着一脸满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这就是我的家乡——宁波的元宵节。与家人团聚,吃着汤圆,便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传统风俗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美丽小城扬州。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大概从腊月二十四左右就要算起了,那时候已经充分感觉新年的脚步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

我们家乡一般腊月二十四这天掸尘,用鸡毛做的掸子将屋里的所有旮旯角落的灰尘都要打扫干净,然后给灶王爷上好香,帖好“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送灶王爷上天,禀明今年在我家一年的待遇情况,和我们家的大小事情。记得那时在家给灶王爷上香帖对联要相当严肃的,要诚心诚意的,这样灶王爷才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保我家平安。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别人一来,爸妈都会对别人炫耀那是我儿写的对联,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

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我们打牌,爸妈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会放一根木材。

第二天早上,我们兄妹几个都会起得很早,去放自来水,也叫抢财神水,谁第一个抢到谁今年就会行大运。然后开大门,看见木材,要说发财,讨得吉利,看见芝麻要说,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好运。然后放鞭炮,拿吉礼。就是每人一个托盘,托盘里有一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一个桔子,寓意运气好,一条糕,寓意甜甜蜜蜜,一个红包,寓意红红火火。

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从初二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