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议论文要点讲解推荐6篇

青春是天边的虹,转瞬即逝,却又柔美异常;青春是清晨的雾,朦胧含蓄,却又适合徜徉;青春是山涧的溪,清丽柔和,却又时常飘荡。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议论文要点讲解,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浏览

5087

作文

6

篇1:小学生作文知识要点讲解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一、什么是作文?

为什么要写作文?文章有什么作用?作文是我们通常说得写文章,作文就是写文章,也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文章可以长久地保存,可以广泛地流传。文章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虽然近代以来电报、电话、电视、电影、网络都可以保留和交流信息,但文字保留仍然是一种主要的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文章的构成。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好比一个人由头、手、脚、躯干组成。那么文章呢?文章是由字、词、句、标点、段、篇组成的。大家知道,身体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人体就不健康,同样的,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标点、段、篇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都不是好文章。所以写好文章要正确地运用每一个字、词、句、标点,并分好段,组成篇才是一篇好文章。

三、小学阶段文章的分类及各类文章的写作要求。

通常我们小学阶段小学生所写的文章以记述文为主及简单的应用文。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文体通常分成六大类:写人、写事、状物、想象、应用文。

1、写人:写人要写“真实”,讲“真话”,育“真人”。可以自由选材与立意,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与特点,写得人物要神气活现。

2、写事: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与结果。写清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按事情发生过程写清楚。

3、写景:写景文章要写清对象的主要特征、形状、颜色、声音、动态、静态等特征。写景一定要表达感情,要注意描写对象顺序、层次、重点、景物间关系。

4、状物:状物分为动物、植物、静物三类。状物文章要注意观察,观察要细致,状物文章必须按一定顺序、层次写清楚。

5、想象:想象作文关键就在于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这件事物想象到另一件事物,从事物某一点想到事物其他方面,联想事物的过去与未来。

6、应用文:应用文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格式、行为习惯更有规定。格式包括:书写要求、行款式样、结构、习惯用语、称谓和签署、简明得体、规范。同时要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及表达方式。

四、小学生作文文字量问题。

小学作文通常要求写一定篇幅,要求写一定字数,其实是要求学生的作文尽量写长,写长了才会多想,多想了才能写长,命题者限字数是根据学生的水平,促使学生多想,把文章写成一定长度。我认为文章的长短实际要由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从文字使用量来说,要做到“惜墨如金”与“泼墨如水”相结合,“惜墨如金”就是要文笔精练,“泼墨如水”就是要写具体与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语文知识点讲解之议论文答题技巧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从字面意思理解,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在中考语文试卷中,议论文也是必考点,本文就来为您介绍中考议论文答题技巧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特点。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只有把握住议论的这些特点,在阅读时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读。

中考议论文答题技巧:

一、把握论点。

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还有的文章,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

二、弄清论据。

阅读议论文,在抓住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文中是用哪些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革命导师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此外,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也属于道理论据。

三、搞清论证方法及论证方式。

搞清论证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心论点。要搞清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其次,还要明确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即立论和驳论。立论就是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通过反对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在驳论文中,用到的论证方法还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及归谬法等。

四、理清议论文的结构。

阅读议论文,必须理清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也就是引论、本论和结论。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出错误论点、分析错误论点的实质及危害、得出正确的观点。

五、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由于议论文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因而它的语言往往有鲜明的个性,或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或剖析事理一针见血,或讽刺社会不良风气毫不留情。除了严密的逻辑性外,遣词造句也是颇费心机的,我们在阅读时要细心体会。

【考点透视】

议论文的一般考点有:(1)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寻找论点,弄清论点与论题的区别;(3)辨识理解论证方法;(4)理清议论结构;(5)把握文意、层意、段意;(6)理解论据选择的技巧;(7)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8)体会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9)理解中心句、支撑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0)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作者的观点及写作意图;(11)为观点寻找或补充论据;(12)立论与驳论的区别等。

中考议论文答题技巧要熟知,把握住议论文的特点,在阅读时理清议论文的结构,相信在解答议论文的题目时就会变得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高考议论文写作要点

全文共 5639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议论文说理是否有力度,能否吸引读者的眼球,与它所选的材料有很大的关系。材料选得好,说理就有足够的依托;材料运用得好,论证就有可靠的保证。那么,作为议论类的文章来说,要用好用足选材,就必须以“高雅、凝练”为原则和出发点,牢牢把握议论类文章的特点,不仅要让所选之材平近、小巧,还要让所选之材经典、新颖。当然,这其中脱离不了对材料的巧借。只有这样,高考考场所产生的议论文就有可能奔向一类作文。

一、选取事实论据的原则

论据分为两大类: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多是引用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它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它们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但是,一般的议论文,用得最多的还是事实论据,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一般说来,事实论据比理论论据更有说服力。议论文论据的运用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明确的目的性。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可见,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理论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对于内涵丰富的材料,运用时要仔细斟酌。即使是同一个事件,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打“擦边球”,造成论据与论点的脱节。

(二)事实的确凿性

事实论据要让人相信,其材料必须准确真实,切忌张冠李戴甚至胡编乱造。不少同学因为材料记忆不准确,又懒得再去核实,就凭着记忆作文,结果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安到了爱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给孩子玩的奖章说成是金表;甚至还有同学说唐太宗勤于政事,多次派郑和下西洋。这些没有事实根据可言的论据,别人一眼就会看出破绽。自然,文章论证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可见,论据真实可靠,论点才能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

(三)选择的典型性

事实论据包括各方面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论据才能有说服力。切忌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只选取身边琐事作为论据,如论述“近墨者黑”这个观点时,用“我邻友某某锒铛入狱……”这样的事例,往往令人难以置信,缺乏说服力,论辩性不强。

看来,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做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

(四)运用的精练性

论据运用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能说明问题,写议论文占用材料要多多益善,而选用材料要沙里淘金,精益求精。当然有时仅用一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会显得单薄,力量不够,这时就应通过几个事例来充实内容。

叙述事实论据时,要简明扼要,要突出重点和精华,要注意取舍。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明就行了。它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是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对于初学写作议论文的同学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五)材料的新颖性

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这些老掉牙的事例,这些英雄人物固然不错,但用得太多太俗,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父亲用了儿子用,老师用了学生用”,文章当然也就没了新鲜感,少了吸引力。

诗文贵在创新,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一般情况下,使用事实论据要有时代特色,要有新鲜感,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舍弃大家都用的角度,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眼睛一亮,怦然心动,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选取事实论据的方法

(一)就地取材 现身说法

你在沙漠中行走,如果见到天边美丽绝伦的海市的海市蜃楼,而驻足流连,想拥入于怀,倒不如就脚下的沙砾寻找令人眩目的彩石。同样,在作文选材中,贴近生活,寻找切实可行的材料就是最实惠最捷径的方法之一。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变化万千的社会,我们更多的是讲究实用、实惠。好高骛远,只是作为我们的追求而不能作为我们的手段。所以,平近、平易应为我们的选材的首选。

平近了,就容易让自己接受;自己接受了,就容易生发好的深的感慨来;有了好的深的感触,就容易感动、熏陶周围的人,自然也就容易打动阅卷老师。考场作文尤其在选材时,要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也好,亲眼所见的也罢;亲身经历的也好,了然于心的也罢;总之,必须是自己应有深切感悟的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深刻自己才能深刻他人;而深刻自己了,也就容易产生不一般的观点和感慨来。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深化议论的根基。如果不懂装懂糊弄读者,没有积累而“匆匆上马”,欲“以已昏昏,使人昭昭”,那不仅是费力不讨好,而且会使人掉如泥淖之中,甚至如果出现错误,则更是画虎类犬弄巧成拙,在高考的作文当中,这种情况还是占相当一部分比重的。

要平近,就要做到平凡。平凡出真奇,则会更令人铭刻于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史铁生写的感人之作《秋天的怀念》,主要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照顾双腿瘫痪的儿了,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母爱。而这故事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它是平凡的,但平凡的同时,却透出一股汨汨流淌的亲切之情,如泣如诉,动人心弦。而对于议论文,做到了平凡,也就容易具有普遍性,说理就不容易露马脚,从而增强说服力。要平近,就要做到贴近生活。与生活相近了,就容易受到生活的熏陶;生活之水给予人的是不动声色的浸润,容易打动人,更容易深刻人。

(二)大材小用 小材见大

对于一些同学来说,他们认为所谓议论文就是选用一些国家大事、世界焦点热点,否则是不具备强大的说服力的。如果素材选择的是一些大话题一些严肃的话题,那么议论性的文章确实容易深刻化,能够产生轰动效应。但,正因为它大,所以也包含很多的角度,如果面面俱到,则容易成为败笔。如美国打伊拉克一事,是很多角度可以阐述的,如果不加以细小化,那么只会失去大题材的作用。因此,只有从大话题的材料中,找准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突破口,将材料细化,也就是所谓的“大材小用”。

大题材,大话题,确实能吸引人们的眼光,但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甚至不经意的一次搀扶、一次回头一笑……就是这些点点滴滴,如果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泛出生命的光彩来,因而显得异常精致。对于议论文来说,我们要紧紧抓住身边这些不经意的小事,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着力挖掘它们内在的闪光点,点明事情的积极意义,做到小中见大,也不失为一种可喜的处理方法。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其中就有一些是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小人物”,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当他们所拥有的确是一颗至高无上的心。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不也是力大无穷的“大材料”么?

另外,作文,尤其是议论性的文章,不纯粹是枯燥的议论,很多在字里行间,融会了的作者一颗跳动的心,具有极大的人情味,将读者和作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了。其实,高考议论性作文十分注重一字一情,因为这类作文最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从而产生共鸣,作文的高分也就接踵而来了。议论性的作文要做到一字一情,就必须在选材上打“小”的主意,作“巧”的文章,要时时关注身边人身边事,要牢牢抓住小人小事,要细细颤会小人小事的闪光点,要深深挖掘小人小事的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越过高考作文这道坎。

(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申的意思是说,学习别人的长处,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诗经》亦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纵然是无瑕美玉,也需要切磋琢磨。作文更是如此,它需要借助其他材料的闪光点,合理切磋,为我所用。而这切磋的过程就是打磨抛光的过程,就是将作文材料精雕细琢的过程。

对于用别人文章中的材料,我们不能原文搬上考卷,那往往会给人以抄袭之嫌。如果对其中自己熟悉的几个故事进行精选,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达到一种“可以攻玉”的境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移花接木,巧换粱柱”。在植物栽培中有一种名词叫“嫁接”,如奈李就是桃树与李树的嫁接;“红富士”就是国光苹果与元帅苹果的嫁接。它们通过嫁接,可以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这种方法运用到作文上,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使原来蕴涵的思想,得到新的发挥;也可以使浅层的含义得到深刻化。但是,这里必须要注意到,原材料应当具有可塑性。可以说,在其他的材料里融入新思想,是一种巧妙的借鉴,也是一种创新,而不是抄袭。

要做到巧借,还可以巧妙地变换角度。将写作中心对象“他”与“我”对换其客观存在的位置,改变原主人公“他”的身份、地位,并将“我”与“他”的身份、地位互换,让“我”经历“他”经历的事,以“我”的亲历亲感来演绎故事,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这,我们常说“移形换位,避俗出新”。做到这点,就可以避免题材和立意的雷同,而不给人以厌倦之感,是选材新鲜的需要,是主题新颖的需要,是作文高分的需要。

对于议论性作文,同一种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或者说进行新含义的挖掘,达到人说不不言,说人之未说,达到借别人的壳,用自己的魂的境地。

(四)去粗取精 以一当十

真正的优秀作文,不是在文章堆砌材料,而是根据立意对所用的材料精挑细选,其材料是相当精当的。因为经典的材料更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更有震撼力,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当然,引经据典,用说服力强的名人轶事,肯定能够说人于天下。如引用名言论证观点,就能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在讲诚信时,可以引“失信不立”(《左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得黄金百千,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了”(大仲马)等名人名言,这些论据,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用时也给作文“立意”提供了思想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是不是非得要反映重大历史意义、有深远影响、有头有脸的事情或人物,才能够算经典的材料呢?不尽然。只要你有慧眼识珠的见识,选材就会在你的眼底典型起来。只要你,永恒地追求真善美,选择的材料给读者以真善美的熏陶,读了使人忘俗,让人有嚼头,使人情感得到陶冶,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你的文章就是格调高雅的文章,你的选材同样是经典的材料。对于记叙类的文章来说,材料能够反映细腻的真情实感,能够凸现深刻的主题思想,使文章成为高雅之文,该材料就是经典的;而对于说理性的文章来说,材料能够使文章理正辞严,意高文美,就是经典的。鲁迅先生的《未有天才之前》写道: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了。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80年前,中国就在渴望出现一批天才,希望他们能给国家给民众带来美好的未来。可到了今天,我们还在不断地呼吁天才的出现。那么,用什么来证明观点呢?鲁迅选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拿破仑说,他比Alps山还要高;另一个是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如果说拿破仑的事例算是经典之事,那另一个则是通俗之事。前一个靠提取精华,而后一个则是一看就知道。但将两个放在一起来比较,则有力证明了“天才须要生长的土壤”这个论点。所以,鲁迅说:天才的匮乏是因为土壤不合适。天才成长的土壤,就是我们大众。大家盼望天才的出现,先需要自己把土壤做好。“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我们做不了天才,我们就踏踏实实做土壤吧。从身边做起,不要怨天尤人。能干什么就干点什么。有了我们这样的民众,天才会产生的。

(五)关注时事 唯新是用

文贵有新。文章的创新是作文永远追求的目标:“文章最忌随人后”,苏东坡如是说;“文章最忌百家衣”,陆游也道出文章应该创新的衷言。所谓创新,就是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在要求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认识,运用富有特色的表达形式,不落俗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要创新,一是在内容上有开拓,突破旧的,超越传统的;二是在形式上与众不同。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确实需要材料来构建,文章的好坏与材料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来看,他们大都能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精心选取一些新颖典型、积极向上、具有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材料,体现了他们在选材方面的独具匠心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材料新,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读到别具一格的内容;材料新,更能得出新的观点、新的联想。言别人之未言,说别人之未说,其实就是对选材新颖的具体要求。无论是新鲜材料,还是“旧瓶装新酒”。总之,只要是能产生新的面貌,具备内容的现实感,增强文章的冲击力,而不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就应该大胆地拿来,唯新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议论文写作要点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的议论文有:读后感、随笔、演说、序言、书评等。

写议论文、阅读议论文,应该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我们的看法和主张。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主要的看法和主张,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有分论点。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离出来的,从属于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中心论点。论据是用不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是用事实、道理、定律、公式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作为依据的事实、史实和数据,必须确凿无误,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此外,论据要充分,也要可信。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归谬论证,正反论证等。

论证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总是从正面阐述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式。驳论是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进行批驳,只要批驳成立就行了。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互相文章中有时也要立论,阐明自己的正确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议论文写作技法讲解

全文共 1451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议论文写作技法讲解,欢迎阅读。

一、揭示问题找诱因

世界是由互相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生活中发生的事存在着某种因果联系,在进行分论证时要揭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出入红楼》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议论揭示出一部《红楼梦》倾倒几多后人,让众多专家学者倾其毕生精力,还不能尽得其珍的原因:

《红楼梦》,打开了大观园的大门,让好奇的后人一窥当年封建王朝奢华辉煌的殿堂;曹公才华横溢,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如粒粒明珠嵌入其中;建筑设计侃侃而出,几笔勾出一个金碧辉煌的大观园,饮食医理无一不通,衣饰礼仪无一不全,洋洋洒洒如数家珍。曹公秉世之才,堪称语言大师。披阅十载,呕心沥血,字字看来皆是血泪,达到刘勰所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中真正的惜墨如金的境界。

现实生活中会有诸多的现象发生,如少男少女染发烫发,追逐明星,超现实消费,你能透过这些现象揭示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心理诱因吗?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钱钟书先生在《论快乐》一文中是这样论述的:先引述《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天上一日,下界一年”,借天上比人间活得舒服快乐,来说明快乐是人的一种心理。然后宕开一笔,“永远快乐”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

继而论述“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快乐在人生中的作用。接着指出:“把快乐分成肉体和精神两种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

最后归纳指出,发现快乐是由精神来决定的,它是人类史的又进一步。假如,我们来谈快乐,你会怎样论证呢?你能透过生活现象挖掘出“快乐这一习见现象的本质吗?

三、抓住要害开药方

议论要切中要害,始终紧扣论点,不游离于论点之外,不偷换论题。例如,以“跨越性格的障碍”为话题,就要紧扣“性格障碍”——不健全的性格(自我封闭,不善交流沟通,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孤芳自赏等性格缺陷)会影响我们的终生发展。

有的同学大谈挑战逆境如何超越自我的问题,没有抓住论点。因此,离开论点的论述,是无从谈及论证深刻的。

抓住要害还要从若干现象的分析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以父亲的身份,向儿子进行节俭教育。文中有道理分析,更有大量的出国留学网具体事例,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述,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中批判“走卒类士服,夫蹑丝履”虽有封建等级的观念和鄙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局限,但他总结出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规律是何其深刻!

四、运用辩证明事理

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客观地全面发展地看问题,不要主观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要两点论,不要一点论;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次,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运用辩证法认识问颢、分析问题就会有深度。又如,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典型的关系型作文题,这一话题能正确引导考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每一滴露珠,都能反射一轮太阳”。每一个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世界不独是名人与胜者的天下。

很明显,这个作文导向是正确对待平凡,在人们的认识中,伟大与平凡是两极,平凡与平庸相等,鄙弃平凡是应该的,但只赞颂伟大而不甘于平凡,轻视平凡却是错误的。忠于职守辛勤耕耘的人,不管是名人还是农夫都是自豪的。

本话题可运用的哲学观点有:要全面地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数学《数的改写》知识要点讲解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1、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1254300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2.543亿。

2、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302490015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13亿。

3、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345900万后面的尾数约是35万。省略4725097420亿后面的尾数约是47亿。

4、大小比较

(1)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