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王羲之兰亭序白话注解(最新20篇)

王羲之是东晋最为杰出的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王羲之兰亭序白话注解,欢迎阅读。

浏览

474

作文

49

篇1:幽兰亭记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有很多有名的亭子,如浙江杭州的湖心亭、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等。就拿我们黄州来说,最有名的亭子就是遗爱亭了,我们的遗爱湖公园就是以它来命名的。而我今天要写的亭子,它默默无闻,藏身于遗爱湖公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只是因为一次偶然邂逅,我便对它念念不忘。

周末了,我乞求爸妈:“带我到遗爱湖去玩吧!”妈妈顿时脸上笑出了一朵花,“你不是说遗爱湖都玩够了吗?”我不好意思地说:“我要去找一个亭子。”

“什么亭子?”爸爸好奇地问。“我也说不清楚,我们一起去找吧!”

我们一路骑车来到了遗爱湖,却并不着急玩,而是四处张望,寻找着那个亭子。爸妈给我找了好几个亭子,我都说不是。我眉头紧锁,摆出了一副苦瓜脸。亭子也似乎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总是找不到。我告诉爸妈,那个亭子在一个小山坡下,遗爱湖边。爸爸于是把我们带到一个山坡上,在我们鹰一样的眼睛的搜寻下,它无所遁形,我们终于发现了一条极其窄小的羊肠小道,顺着小道,我们来到了一个亭子里。“就是它”,我连跑带滚地尖叫起来。

这个亭子并不太大,却十分好看:顶端雕刻着一朵大花;旁边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龙王;底下还有围成方形的大凳子。亭子里一个人也没有,这个亭子仿佛成了我们的小小世界。我们一家人,躺在大凳子上:闻着公园里的花香,看着天上的流云,听着树林里的鸟鸣,好惬意啊!更吸引目光的还有周围的兰花,在微风的轻抚下,它们跳起了动人的舞蹈,散发出阵阵清香。

“我们给这个亭子取个名字吧,免得以后找不到它!”爸爸提议道。只见爸爸妈妈都不怀好意地看着我,我若有所思,接着就胸有成竹地说:“就叫它‘幽兰亭’吧!我给它取名了,就是作记号了。这个地方很偏僻,少有人来,我们的‘幽兰亭’好孤单哦!我们以后经常来看它,好不好?”爸爸妈妈点点头。

爸爸于是又随口吟出了李白的那首《兰花诗》“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我似懂非懂地看着老爸,他接着说:“在这幽静的花园里,兰花一定是在为懂得她情怀的知己而开放,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如果此生没有遇上知己,兰花怕是宁愿孤独终老,也不远将自己风华绝代在庸俗的世人面前展现,因为俗世的一粒尘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她惊扰,再也回不去当初的模样。”

回到家里,我已然把“幽兰亭”当做了自己朋友,经常会想起它,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答谢中中书改写成白话散文400字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界的景色都是独一无二的。古往今来,一些文人雅士总会以山水为题,写下流传千古的诗篇。话说又有哪个高尚人士会不沉醉在这奇异的景色中呢?

你看,那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端,像许许多多顶天立地的大巨人。澄澈的流水一眼可以看见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像一位大画家随意的涂鸦。苍翠欲滴的林木,青葱挺拔的竹丛,四季挺立着,像一位位毫无畏惧的战士守卫着边境。

远远地望过去,清晨弥漫的雾气开始渐渐消散,山水越发清晰地显现了出来。猿和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合奏了一曲交响乐给世人欣赏。夕阳慢慢下沉,渐渐消失在边际,余晖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湖水染上了一层金黄色,在水中潜游的鱼儿调皮地跳出水面,似乎在比谁跳得更高呢。

山上的岩石,在阳光、雨露、狂风、暴雨的洗礼下,被印上了岁月的痕迹。岩石上爬满了青绿色的苔藓,隐藏在这幽深的山林中。也许根本没有人在乎它的存在,甚至对它视而不见。但石头生来就并不被人欣赏,它足下的土地,经过它多年的重压,也留下了印记,这就足够证明石头的坚持。

这里,真的是人间仙境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逐则注解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例文一:兰亭游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带我去兰亭游玩。

坐着3路游览观光车,我发现了路两旁有大大小小的池塘,远处有连绵不断的山丘,瓦蓝的天空,小桥流水,两旁黑瓦白墙的农家小院,真不愧是江南的水乡。售票员报站兰亭风景区到了。我们下车,看见了一片翠绿的竹海。妈妈像一个孩子似的吵着让伯伯拍照。 我们进入风景区,一股微风吹来,让人心旷神怡。穿过一条幽静的小径,导游说:“兰亭分八个景点,分别是:鹅池、乐池、小兰亭、流觞亭、御碑亭、右军祠、兰亭江和书法博物馆。”游玩一个多小时后,我影响最深的是:临池十八缸。

临池十八缸:王献之刻苦练习书法,以练完三缸水,自以为自己的字跟父亲不分上下。便写了个“大”让父亲点评。王羲之一句话也没有说,只在下面点了一点就走了。王献之又给母亲看。王母仔细看过叹曰:“吾儿练了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了非常惭愧,下定决心练完了十八缸水,终于练成了一手好字。旁边还有石案供游人写字,不分男女老少,来到这里都会拿起毛笔一笔一划认真地写。

兰亭的景色真是迷人,四周的高山崇山峻林,山顶的树木似乎跟山融为一体。有刺耳的蝉鸣声、欢快的鸟叫声、哗哗的流水声、五颜六色的野花、清风亮节的竹林、编排有序的篱笆墙、停在湖中整齐的竹筏,真是鸟语花香啊!在兰亭可以石案练字、沙案写字等等。这里处处都有书法圣地的气息。

这次兰亭之行,使我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兰亭序赏析

全文共 2418 字

+ 加入清单

一、《兰亭序》之由来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二人。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 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二、《兰亭序》之文法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三、《兰亭序》之书法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 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然而《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 ,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 艺术上多样与统五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我国书法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证。“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 王羲之真迹的摹本。因其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 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 时的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远,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 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一个人的书法被后世如此重视,可见其价值之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故事里需要的注解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我真的好想好想写写你,尽管你看不到我的文字。

你的故事我可以写下吗?

你是个长得那么文雅,那么清秀的女孩。笑起来有点阴郁,但真的很美。你总对我说你很悲伤,说你很乖僻,但你知道吗?有些时候你真的很可爱。

你会突然的发脾气骂我,说,要好好学习,父母有钱怎么了,不是你的。

你会突然的流下泪来,说,某某人不再理你了,然后是好长时间的沉默,浪费了我好多的话费。

你会突然的相信什么,说,他真的很好很好,我们说了即使受伤也不要分离,让我想说你很傻很傻。

你总是那么那么的关心我,谢谢,真的!你的名字有改过吧,不过我还是愿叫你冰姐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说时你会骂我?

是因为夏天里,冰姐姐不冰吗?

[《关于某个夏天》9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注解生命的文本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再平常的生命也包含着一个最重大的悬念:死亡。死亡永远与生命同在,没有死亡的虚无,就没有生命的丰盈。死亡使人世间平淡无奇的一切显得如此珍贵、如此神圣、如此优美。站在死亡的边缘,我们往往会更加眷恋生命,渴望生活。紧张与焦灼,幸福与忧伤,透彻与痴迷,恍惚与清醒,怀念与遥想,丰富的体验,奔流的思绪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盘旋,生命中的此时此刻是那么独特,那么无法逃避,那么惊心动魄!

雨果在遗书中写到:“上帝、灵魂、责任,这三个概念对于一个人足够了。我抱着这个信念生活过,我也要抱着这个信念去死。真理、光明、正义、良心,这就是上帝。”牛顿的遗言非常简洁,他对自己的最终评价是在浩瀚的真理之海面前拾到几枚贝壳的孩子。爱因斯坦不希望把自己的办公室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除了我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我的一切都将随着我一起死去”。但丁的临终遗言只有一句话:“转动太阳和地球的是爱”。

生命的魅力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从痛苦和不幸中分娩出思想,从创造和超越中享受生命的力量,生命敢于承受苦难和悲剧,生命便挣脱了自身的局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王羲之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2177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小编收集了关于王羲之的故事,欢迎阅读。

一字千金

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他精心译成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通称《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当时朝廷要把它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来刻碑。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知道此事后,感到是佛教界的光荣,因此,下决心承担此任。经过怀仁和尚到处寻觅,终于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搜集起来,成了这块王羲之字体的《圣教序碑》。

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由,也是文坛上的佳话。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贴》

王羲之与兰亭序的故事

公元三百五十三年的一天,兰亭这儿十分热闹,原来是王羲之邀了几位朋友在这儿聚会,饮酒作诗。这个盛会是很有趣的,朋友们不是坐在酒席桌前,而是在清清的溪水边,浓浓的树荫下。这儿真是美极啦。曲水绕亭,鸟语花香,春风拂面,使人神清气爽。当清澈的泉永载着盛满美酒的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端起来喝一口,可惬意了。几杯酒下肚,人们就陶醉在酒香美景之中,接着就饱蘸墨笔,吟诗作文,互相传看,朋友们免不了评点一番,边吟边唱。真是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王羲之觉得从来没有这么高兴。乘着酒兴,他挥笔运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记载当时盛况的文章,题目就叫《兰亭集序》。朋友们看后,一致认为无论从文章的角度,还是从书法的角度看,都是一篇绝妙的艺术品。对于大家的称赞,王羲之并不觉得怎么样,到了第二天,王羲之酒醒之后,再把手书的《兰亭集序》拿来仔细一看,果然比以前的书法要精彩得多,心中十分得意。他顺手抽出笔来,照样又写了几幅,可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第一幅写得那么好了,只得把它们都撕掉。

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吃饺子

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幅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

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

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

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

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书圣”王羲之作文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有一位著名的法家叫做王羲之。他从小就喜欢写字,一看到纸和笔就特别的开心。有一次,小羲之在父亲的书房里看到一本专门教写字的书,便求着父亲教他写字,父亲经不住小羲之的请求,便答应了他。从此以后,小羲之每天都会跑到父亲的书房练习书法,经常会连饭都忘记了吃。

后来,王羲之慢慢的长大了,字也写得越来越好。可他还是觉得写的不好,于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在家中的院子里练习写字。没过多久,院子里的水池都被王羲之的墨水给染黑了。后来人们还给这个墨池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墨池”。每个见到过他写的字的人都忍不住的赞叹他的书法技巧。

后来,因为王羲之的书法写得实在太好。人们就尊称他为“书圣”。

小朋友们,难道你们不想成为下一个“书圣”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兰亭游记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五一劳动节,我去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乡浙江绍兴的兰亭游玩。

一进入景区,只见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写着“兰亭”两个大字,继续往前走,林深叶茂,过了一座小桥,我们到了鹅池,鹅池旁边也有一块石头,据说,上面的“鹅池”二字是由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共同完成。鹅池的水真清啊!一条条美丽的鱼儿在水里玩耍。鹅池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块美玉。

继续前进,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一座亭子下,亭子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兰亭序》了。这块石碑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沧桑。可是,上面金光闪闪的字却依旧看上去写得那么有力,那么规整。亭子旁有一片竹林,竹林边有一块石头上写着个“太”字,上面的“大”字是王献之写的,下面的点是王羲之写的,可谓是画龙点睛啊!

穿过竹林,来到一个小池塘边,池塘里的荷花可多了。有的完全开放了,有的只是花苞,还有的看起来含苞欲放。

兰亭的景色真美啊!它令我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兰亭》观后感

全文共 1866 字

+ 加入清单

兰亭》让我们看到电影应该回到文化、回到现实、回到人本,中国电影已经到了重视生活本真而透射时代真义的关口了。

看侯孝贤监制、程晓玲编剧、肖风导演的抗日电影《兰亭》,不由想到:中国电影理应走出去,但首先要走进人心;要入人心需要先有信心,这信心来自于文化精神的坚守。真正的好电影是给人情感律动和精神愉悦的,看了难以忘怀,思绪翻腾,心中激荡起恋恋不舍的情感。《兰亭》就是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

眼下这个年代,电影屈就于行进中的市场化,已经渐渐丧失文化坚守,执着于精神创造变得稀罕。像《兰亭》这样不俯身于娱乐市场法则,是中国电影乃至中国艺术多么需要的沉静个性!被惊心动魄的奇观震撼、走出影院却很少回味的电影太多太多,动感似乎是时代给予的常态,不如此不足以吸引人,但吸引人的同时又有多少能入心动情?危险在于,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模仿好莱坞类型片,试图大收回报,遑论收益回报是否实现,大收观众的情感却成为难题。我们珍惜《兰亭》,是珍惜美好的观赏感受:在一种朴素纯净的情态里,不动声色地呈现真切的历史和情感,既触动神经末梢,也触及情感泪腺。在很多宏大的作品变成“神剧”的时候,《兰亭》围绕着小人物的悲欢,却不是写个人小小的哀愁,而是将个性精神和时代氛围巧妙结合,发自内心地书写宏伟历史。

《兰亭》的主人公林耕,一个多少有些江湖气息的小人物,在抗日年代却娶了一个温柔的日本妻子秀代,他试图隐瞒秀代的身份以免她受伤害,却看到亲人兄弟们被无辜屠杀,卷入抗争的被动和最初解救女人的被动一样,都源自中国人骨子里的忠义情感,最终在不能不反抗的心理驱动下,完成了极有代表性的中国百姓的抗争心路。《兰亭》的独特性依存于创作者始终不懈地抗争着电影追逐时潮的趋向,坚守着理解历史大义和理解普通人心的统一:抗战不是儿戏一般的一呼百应,而是被屈辱被压抑之下的揭竿而起。从个性角度看待历史却得到历史真相的呼应,冷静描摹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却恰好排斥了虚无夸饰的浮华表现,贴近人生真实的残酷和抗击残暴行径的高尚都那般栩栩如生。

《兰亭》的独特在风格,在故事,在角度,也在情感表现。导演肖风一贯的风格是奇峻蕴藏于常态、散文诗般的行云流水却高潮迭出。非职业演员让影片一开始就恍如生活之不起眼,战争的危险并非剑拔弩张,呈现的反而是蝴蝶湾的悠然安宁,但正是在这样的常态下暗流潜滋默长,紧张慢慢袭来直至残暴屠杀降临,战争的可怕和反抗的渐生因而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的奇特之处在于中日人物之间异常的纠葛。林耕原本喜欢日本女孩秀代,她却以自身残疾为由冷酷地拒绝了;日本商人井上落魄时投靠林耕并且信誓旦旦不做军人,最后却成为对自己孩子和中国百姓下毒手的施暴者;秀代爱上林耕和中国,愤怒斥责父亲的残暴,和丈夫一起帮助游击队;林耕原本靠武力谋生江湖,却慢慢卷入抗战大业而英勇捐躯,等等。在初衷与结果大相径庭的演进中,一个传奇般的江南抗战故事发生了。

《兰亭》角度非为一般战争片的轰轰烈烈,而是在舒缓的生活情态、人际纠葛中慢慢展开,凸显侵略暴戾的可怕和人民变为勇士的合理性。中日两国个体身上又巧妙折射了敌友的微妙关系,大到侵略与保家卫国,中到诚信守义与否,小到恩怨德行的把持,等等,都令人信服。

进一步看,《兰亭》将情感沉淀与民族历史的挖掘交融在一起。我们看历史不应该遮蔽毛糙的一面,不应该忽略多样性,人性的复杂在林耕的反抗中体现出来,那既是江南地域独特性使然,又是整个国家的真切折射。守着自己的蝴蝶湾却被侵略打破,护卫着个体私情却不能不投身民族大业的洪流,从“活着就有一切”的信念,到为正义事业哪怕是死也快慰等,表现得都那样自如,情感铺展动人。看到绍兴街巷里弄的老太太不动声色地锤击鬼子兵的沉稳,我们知道当一个民族哪怕是江南那温柔之地的老人都起来反击时,抗战怎么会不取得胜利。当发誓不当军人的井上最终成为侵略者并且杀了抗日义士、杀了亲生女儿时,当守着妻子躲避在世外桃源的林耕最终成为杀敌勇士时,当秀代当着父亲的面说出“你是人类的耻辱”时,影片巧妙完成了个体情感透射时代大义的艺术表达,爱恨的故事鲜活地呈现着时代生活的必然。《兰亭》让我们看到电影应该回到文化、回到现实、回到人本,中国电影已经到了重视生活本真而透射时代真义的关口了。美好来自于真实的情感投入而不是投机的夸饰。不能不惊讶于一个柔弱山水中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居然在影片收尾处顺乎情节自然地从池塘泥水中挺立起一群被掩护的抗敌伤员们,这雕塑般的群像就是普通人成为国家精神的象征。所以可以坚定地说:人文情怀的坚守不仅是表现的需要,而且是中国电影应该把守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书法家勤学苦练故事三、王羲之潜心苦学墨当饭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欧阳通,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古代书法名人的励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兰亭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从桂一年秋”,这就是大诗人陆游眼中的兰亭

兰亭,是我的家乡————绍兴的著名胜景:“兰”字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此植兰而得名,“亭”字则因汉代在此设立驿亭所称。兰亭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住所,王羲之在兰亭写下的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因此而闻名天下。

兰亭地方不大,但是景色雅致。那儿的鹅池碑、兰亭碑、御亭碑……处处都在诉说曾经的故事:相传王羲之很爱鹅,专门为养鹅建了一个池,至今还养着几只可爱的白鹅呢!而鹅池碑上的“鹅”字由王羲之所写,笔法娟秀挺拔;“池”字则由王献之所写,笔法豪迈奔放,这块碑也因此被称作“父子碑”。鹅池的北岸就是碑亭,碑上的“兰亭”二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

碑亭的东面则是曲水流觞之处,当年王羲之会友在兰亭清溪,他和友人沿溪而坐,在清溪上游放下装了酒的觞,酒觞顺水而下,在谁那儿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则罚酒一杯。王羲之则乘着酒兴,挥笔写下名作“兰亭集序”。

继续向前走,就能看到御亭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临写的“兰亭序”,反面则是乾隆皇帝即兴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这也是兰亭的镇亭之宝。

御亭碑的背后有十八口水缸,名曰临池十八缸。传说当初王献之问父亲字要怎么才能写得好,王羲之就指着这十八缸水说:写完这十八缸水,秘诀就有了。王献之恍然大悟,从此苦练书法,写完十八缸水后,终于成为和父亲一样有名的书法家了。

十八缸旁有十八张石案,可以拿毛笔蘸水缸的水在石案上写字。我握着毛笔,却不禁陷入了沉思:原来如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书法大家,也不是与生俱来就写得一手好字的。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正如高尔基所说:天才处于勤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王羲之写《兰亭集序》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大家都知道王羲之写了《兰亭集序》,但你知道他为什么写吗?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晋初年,宰相王导的兄弟王旷有个爱子,叫王羲之。他从小受到父亲舞文弄墨、爱好书法的熏陶,也喜欢上了书法。十几岁时,常在父亲书房里翻弄前人的书迹、碑帖。王旷见儿子如此心诚,就以一本《笔说》为教材,教他笔法、笔势、笔意。过不了多久,王羲之的书法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后来,王羲之的书法出了名,许多人都以得到他的字为荣,连京城里的大官、地方上的豪富都争相求他的墨宝。

王羲之也做过官,当过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当时人们爱称他为“王右军”。四十多岁时,因为和上司意见不合,辞去了会稽地方官的职务。从此他经常游山玩水、吟诗会友,并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潜心于书法艺术。这以后,王羲之书法的造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有一年春天,王羲之请了许多宾客,包括司徒谢安、司马孙绰以及附近几个县令,带上自己的几个儿子,来到会稽兰渚山麓的兰亭聚会。春暖花开,山清水秀,一行人踏着悠闲的脚步,在山径中行走。

这时,王羲之提议来一次传统的“曲水流觞(shāng)”助兴,得到了众人的赞同。于是,大伙来到一条弯曲的小溪边,每个人各自找到溪旁的石头坐下。王羲之命书童在小溪的上流将几只装满酒的觞(古代称酒杯为觞),放在一个木盘里,然后让盘子顺着小溪流向下游。当盘子流经哪个人身边时,那个人就得赶快作一首诗,作不出诗,就得罚酒三杯。这一场“曲水流觞”的游戏进行得十分尽兴,结果做出了二三十首好诗。

为纪念这次聚会,大家提议把这些诗编成一册集子,取名《兰亭集》,并公推王羲之写一个序。王羲之也不推辞,命书童在兰亭摆下笔墨。在众人的簇拥下,王羲之信步来到了兰亭,他环顾崇山峻岭、松林竹园、溪水瀑布,不由得心绪万千。过一会,序的腹稿已在胸中打好,王羲之在书案前盘腿坐下,拿起毛笔,在纸上飞笔一挥而就。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三百二十五个字的《兰亭集序》,就在这会稽群山中诞生了。可惜这“天下第一行书”的真迹已经失传,只留下来一些古人的临摹本。

王羲之的趣事还很多,其中《换鹅帖》也值得一提。王羲之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喜欢养鹅;哪里有好鹅,不管路途多远,他都要跑去欣赏;有时甚至不惜重金将其买下。

山阴(今浙江绍兴)城外一座道观里的住持老道,揣摩到了王羲之的心思,有意在道观外的池塘里养了一群可爱的白鹅,并让人把消息透露给王羲之。王羲之得知那里有这么好的白鹅,哪有不去观赏之理。

一天,王羲之兴冲冲来到道观外,一看到池塘里悠哉悠哉浮游的白鹅,一下子惊呆了,久久痴痴地伫立在池塘边。

“来人呐!”忽然,王羲之对跟来的仆人叫道:“快,快去把道观的住持请来,我有要事相商。”

一会,住持老道匆匆赶来,见了王羲之深深作揖:“贫道有礼了,请到观里坐坐。”

王羲之哪有这份闲心,心里想的只有鹅,于是单刀直入:“这群鹅能不能卖给我?请道长开个价吧!”

住持老道脸上显出难色:“鹅是敝观为供香客们观赏而养的。卖是不卖的。”

王羲之哪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脑子一转,又说:“那,那这样吧,我用更多的鹅来换你的鹅,总好了吧。”

老道支吾了一阵,终于把本意道来:“换是可以的。不过,鹅换鹅不行。久闻右军大人的书法超人,贫道想将我的鹅换您的字,如何?”

王羲之听了,毫不思考地就答应了:“行!怎么个换法?”

“嗳,恳请您替敝观书写一卷《道德经》,若右军大人肯屈就,那么这群鹅全都归您了。”

“那敢情好!现在就去书写。”王羲之答应的十分爽快。

王羲之为道观书写的《道德经》,后人称之为《换鹅帖》,是王羲之仅次于《兰亭集序》的第二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精选结婚贺词白话好句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1、愿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2、让这缠绵的诗句,敲响幸福的钟声。愿你俩永浴爱河,白头偕老!

3、相亲相爱好伴侣,同德同心美姻缘。花烛笑迎比翼鸟,洞房喜开并头梅。

4、相亲相爱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长。愿你俩情比海深!

5、伸出爱的手,接往盈盈的祝福,让幸福绽放灿烂的花朵,迎向你们未来的日子...祝新婚愉快 。

6、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早生贵子!

7、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

8、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

9、相亲相爱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长。愿你俩情比海深!

10、为你祝福,为你欢笑,因为在今天,我的内心也跟你一样的欢腾、快乐!祝你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

11、珠联壁合洞房春暖,花好月圆鱼水情深 。

12、今天是你们喜结良缘的日子,我代表我家人祝贺你们,祝你俩幸福美满,永寿偕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狼改写成白话故事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喧闹的集市渐渐静了下来,太阳将落下山头。在那寂静的夜里,那锋利的牙,正迫不及待地等待着。

“今日,生意甚好哉!”一个雄浑的声音,从集市里传来。对了,我就是那个脸上挂满笑容的屠夫,今天的肉都换成了大把大把的铜钱,听着这美好的东西碰撞发出的美妙音乐,我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那野味和美酒了!

平日沉重的装满了骨头的担子,今日也十分轻松。与那高悬的明月相伴,我慢悠悠地踏在洒满月光的归路上。

天越来越黑了。漆黑的天空上,月亮仿佛变成了红色,像一只时刻注视着你的可怕的眼睛。疯婆呼啸着穿过那一堆妖魔似的张牙舞爪的树,像凶猛的野兽在咆啸。幽暗的峡谷里,仿佛有什么声音,恐怖的声音在回荡……

“喳!”

一个细微的声音忽然惊动了我:“原来天已经这么黑了,得赶快走!”我自言自语道。我感觉树林里有什么东西在盯着我,使我背后发凉。

伴随着轻微的声响,一个诡异的黑影掠过,我定睛一看,是眼冒凶光的!还是两只!

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双腿发软,肩上的担子重千斤,狠狠的压在我的身上。那两只狼也发觉了,用冒着绿光的眼一刻不停的盯着我,嘴大张着,露出锋利的尖牙,嘴边还流着口水,发出恐怖的低吼声。这神情,让我感到下一秒就会被那两匹饥肠辘辘的狼当作晚餐。

我咽了一口唾沫,心知情况不妙。我虽是个屠户,但面前的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猪羊,而是两匹狡猾凶恶的狼。现在要想的事,怎样摆脱它们!

眼珠一转,我有了主意。只能委屈一下我那可怜的骨头了。我头也不回,把担中的骨头扔在地上,希望能让它们争抢起来,然后趁机逃走。我紧张的向后瞟了一眼,一只狼停下,疯狂地啃着骨头,另一只狼依然紧紧地尾随着我。我心头一颤,又迅速丢了一根骨头在地上。这次跟着我的狼停了,可先得到骨头的那匹狼又紧跟了上来。骨头没有了,那两匹可恶的狼依然紧紧跟着我,像烦人的小鬼。

“怎么办?怎么办?怎样才能避免前后夹击呢?”

正想着,忽然看到一座小山似的东西,原来是一个打麦场,它的场主人将柴草堆积在里面,像个小山似的。对,那是个有利地形!突然,我箭似的跑向那里,我听到风声在我耳边呼啸。我丢下担子,拿起我唯一的武器——一把亮闪闪的屠刀,靠在柴草堆下面。那狼也风一般跟过来,但是不敢上前,只是用充满杀气的眼睛,一刻不停的瞪着我,露出狰狞的面孔,咬的牙咔咔作响,嘴里发出恐怖的低吼声,令人毛骨悚然!

我的汗直冒,流在我的脸上,连大气都不敢出,我只能咬紧牙关,紧锁眉头,全心全意观察狼的一举一动,做好防御的准备。

空气凝固了一会儿,其中的一只狼好像没了耐性,径直走开了。我的心中暗喜,可依然不敢松懈,紧紧用冒汗的手攥着屠刀,盯着剩下的那只。许久,那只狼在月光的照射下,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也很悠闲,完全丧失了野性,没有了杀意。

有破绽!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忽然跳起,将紧攥的屠刀,狠狠的劈向狼的脑袋,又像平日切肉般乱砍几刀,把它杀死了。滚烫的狼血溅到我的手上、衣服上和脸上,顿感头晕目眩。

我长舒了一口气,连汗也顾不及擦,想急忙离开,却看到在那柴草堆后面,好像有狼屁股模糊一团。它竟然在打洞!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急忙把它的大腿砍断,狼血喷涌而出。一会儿就停止挣扎,死掉了!仔细思索一番,我才明白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来迷惑我,而离开的那狼想从通道进入,攻击我的背后,真是狡猾!但禽兽的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我再也不敢耽误了,飞快的朝家的方向跑去,背后只留下一片这惊心动魄的黑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王羲之写对联的故事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妙书新春联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有一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王羲之经典对联妙笔生辉

王羲之的书法很不错,除夕之夜要写对联。可是写了许多对联都被别人偷走了。

无奈之下,他便写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么不吉利的对联当然没人偷了。岂料,快到子时的时候,他叫儿子献之在后面各添了三个字,对联便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抗战电影《兰亭》观后感

全文共 1795 字

+ 加入清单

看抗日电影兰亭》,不由想到:中国电影理应走出去,但首先要走进人心;要入人心需要先有信心,这信心来自于文化精神的坚守。真正的好电影是给人情感律动和精神愉悦的,看了难以忘怀,思绪翻腾,心中激荡起恋恋不舍的情感。《兰亭》就是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

眼下这个年代,电影屈就于行进中的市场化,已经渐渐丧失文化坚守,执着于精神创造变得稀罕。像《兰亭》这样不俯身于娱乐市场法则,是中国电影乃至中国艺术多么需要的沉静个性!被惊心动魄的奇观震撼、走出影院却很少回味的电影太多太多,动感似乎是时代给予的常态,不如此不足以吸引人,但吸引人的同时又有多少能入心动情?危险在于,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模仿好莱坞类型片,试图大收回报,遑论收益回报是否实现,大收观众的情感却成为难题。我们珍惜《兰亭》,是珍惜美好的观赏感受:在一种朴素纯净的情态里,不动声色地呈现真切的历史和情感,既触动神经末梢,也触及情感泪腺。在很多宏大的作品变成“神剧”的时候,《兰亭》围绕着小人物的悲欢,却不是写个人小小的哀愁,而是将个性精神和时代氛围巧妙结合,发自内心地书写宏伟历史。

《兰亭》的主人公林耕,一个多少有些江湖气息的小人物,在抗日年代却娶了一个温柔的日本妻子秀代,他试图隐瞒秀代的身份以免她受伤害,却看到亲人兄弟们被无辜屠杀,卷入抗争的被动和最初解救女人的被动一样,都源自中国人骨子里的忠义情感,最终在不能不反抗的心理驱动下,完成了极有代表性的中国百姓的抗争心路。《兰亭》的独特性依存于创作者始终不懈地抗争着电影追逐时潮的趋向,坚守着理解历史大义和理解普通人心的统一:抗战不是儿戏一般的一呼百应,而是被屈辱被压抑之下的揭竿而起。从个性角度看待历史却得到历史真相的呼应,冷静描摹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却恰好排斥了虚无夸饰的浮华表现,贴近人生真实的残酷和抗击残暴行径的高尚都那般栩栩如生。

《兰亭》的独特在风格,在故事,在角度,也在情感表现。导演肖风一贯的风格是奇峻蕴藏于常态、散文诗般的行云流水却高潮迭出。非职业演员让影片一开始就恍如生活之不起眼,战争的危险并非剑拔弩张,呈现的反而是蝴蝶湾的悠然安宁,但正是在这样的常态下暗流潜滋默长,紧张慢慢袭来直至残暴屠杀降临,战争的可怕和反抗的渐生因而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的奇特之处在于中日人物之间异常的纠葛。林耕原本喜欢日本女孩秀代,她却以自身残疾为由冷酷地拒绝了;日本商人井上落魄时投靠林耕并且信誓旦旦不做军人,最后却成为对自己孩子和中国百姓下毒手的施暴者;秀代爱上林耕和中国,愤怒斥责父亲的残暴,和丈夫一起帮助游击队;林耕原本靠武力谋生江湖,却慢慢卷入抗战大业而英勇捐躯,等等。在初衷与结果大相径庭的演进中,一个传奇般的江南抗战故事发生了。

《兰亭》角度非为一般战争片的轰轰烈烈,而是在舒缓的生活情态、人际纠葛中慢慢展开,凸显侵略暴戾的可怕和人民变为勇士的合理性。中日两国个体身上又巧妙折射了敌友的微妙关系,大到侵略与保家卫国,中到诚信守义与否,小到恩怨德行的把持,等等,都令人信服。

进一步看,《兰亭》将情感沉淀与民族历史的挖掘交融在一起。我们看历史不应该遮蔽毛糙的一面,不应该忽略多样性,人性的复杂在林耕的反抗中体现出来,那既是江南地域独特性使然,又是整个国家的真切折射。守着自己的蝴蝶湾却被侵略打破,护卫着个体私情却不能不投身民族大业的洪流,从“活着就有一切”的信念,到为正义事业哪怕是死也快慰等,表现得都那样自如,情感铺展动人。看到绍兴街巷里弄的老太太不动声色地锤击鬼子兵的沉稳,我们知道当一个民族哪怕是江南那温柔之地的老人都起来反击时,抗战怎么会不取得胜利。当发誓不当军人的井上最终成为侵略者并且杀了抗日义士、杀了亲生女儿时,当守着妻子躲避在世外桃源的林耕最终成为杀敌勇士时,当秀代当着父亲的面说出“你是人类的耻辱”时,影片巧妙完成了个体情感透射时代大义的艺术表达,爱恨的故事鲜活地呈现着时代生活的必然。《兰亭》让我们看到电影应该回到文化、回到现实、回到人本,中国电影已经到了重视生活本真而透射时代真义的关口了。美好来自于真实的情感投入而不是投机的夸饰。不能不惊讶于一个柔弱山水中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居然在影片收尾处顺乎情节自然地从池塘泥水中挺立起一群被掩护的抗敌伤员们,这雕塑般的群像就是普通人成为国家精神的象征。所以可以坚定地说:人文情怀的坚守不仅是表现的需要,而且是中国电影应该把守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兰亭序全文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稧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詠,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蹔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回望初中回望兰亭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东晋,历史的丛林地带,没有天高地阔的一致,没有俯瞰一切的开朗,处处都是混乱和争逐,时时都是逃奔和死亡。但就是在这个乱世,创作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江南三月,天气晴朗,会稽山阴兰亭,四十二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他们目光有些迷离,面色泛红,身形微晃。他们,正在聚会。

众人有的举杯喝酒,有的轻声吟诗,还有的提笔记下这些诗作,好不悦快!

忽然,喧闹声渐渐静下来,大家一齐看向一位男子,他并不年轻,细看能发现几缕华发,他目光悠闲,嘴角带笑。他起身走向石桌,放下酒杯,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写道:“永和六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没有思索,没有迟疑,动作潇洒,一气呵成。等他停笔时,一篇惊羡佳作,横空出世!这就是《兰亭序》,而书写之人,正是“书圣”——王羲之。

我不善于欣赏艺术,但《兰亭序》却带给我一种震撼。

《兰亭序》文字灿烂,字字珠玑,通篇给人以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的感觉,它用笔遒媚飘逸,字里行间反映出作者的洒脱超凡:它的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虽然有精心去安排字的形体,却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在《兰亭序》中,所有的字都是尽善尽美,好像多一分则太长,少一分则太短,无与伦比。

《兰亭序》在让我们感觉受到书法的最高境界的同时,也让我们品读了一篇佳作。它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掺以偶句,韵律和谐,悦耳动听。

《兰亭序》无论是站在书法的角度还是从内容来看,都能给我们无穷的惊喜和知识,它从骨子里渗透出的自由潇洒更让我为之动容。这一切使它登上书法界的巅峰,无作能匹。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