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月二作文500字汇总13篇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各位,看看下面小编整理推荐的二月二龙抬头作文,欢迎各位借鉴。

浏览

3660

作文

229

篇1:二月兰作文450字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9月份,我参加了小区的公益活动,活动内容是:种植二月兰。当时我心里有个大大的疑惑,二月兰是春天开花,为什么要现在种呢?

过了半个月,我还专门骑车去看了看,我发现二月兰已经发芽了,我还在想:它这么弱小,到了冬天可怎么办呢?

带着这个疑问,又过了两个月,天气变冷了,还下了一场雪,终于等到放寒假了,我迫不及待地去看我种的二月兰,没想到,那里光秃秃的一片,什么都没有了。我特别伤心的回到家里问妈妈:“二月兰是不是冻死了啊!”妈妈笑了笑说:“等明年春天你再去看看。”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终于到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再次来到了老地方,我惊喜的发现,种植二月兰的地方长出了很多绿色的小苗。我特别兴奋地跑回家,高兴地告诉妈妈:“二月兰又活了,二月兰又活了!”这时,妈妈告诉我了一个有关二月兰的秘密。

原来,二月兰到了冬天,地上部分全部干枯了,而地下的根还在长并吸收营养,到了春天,温度和水分到了合适的时候,二月兰的小苗又探出头来,再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们不就像一棵棵二月兰一样吗?在小的时候多多吸收知识的营养,期待长大后的美丽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二月二“龙抬头”农家人讲究多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又称“青龙节”。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哈达奇·刚说,由于民间流传着“二月二”与龙的传说,加上“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所以农家人这一天的讲究颇多,他们把朴实的愿望寄托在俗事中,祈盼这一年过得更加美好。

依照我国北方一些旧俗,“二月二”早晨起来后,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然后用草木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回一条“金龙”;早餐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户户都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绕房子撒一圈,叫围社,为的是把所有的邪祟灾祸都挡在外面,凡是有亲人远在他乡的,这个圈一定要留一个口,意为盼其早回家乡。

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给小孩理发叫“剃龙头”;妇女不许动针线,恐伤“龙睛”;人们也不能从水井里挑水,要在头一天就将自家的水瓮挑得满满当当,否则就触动了“龙头”。

民间流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农家人对年景充满祈盼,他们为即将进行的春耕播种而激动,祈求传说中的“龙”此时能抬头,抖动身子下一场透雨,以滋润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题目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作文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美好的清晨,我延着一条宽阔的马路在惬意地向前奔跑。晨风吹拂着我的面庞,鸟儿们叽叽喳喳地从我的头顶掠过,薄薄的晨雾尚未散尽,一轮硕大的、橘红色的朝阳已从远方的地平线冉冉升起。太阳,多么神奇的太阳啊!——它古老而又年轻,每天都是崭新的。

远远地望见前面有一列队伍在行进。也许是附近学校的学生又出操了吧?看来时间已经不早了;我的目的地还很远,我加快了脚步。待走近一看,才发现自己想错了。——原来是一群中老年妇女的组合。

她们笑容满面,精神焕发;身材匀称,行动潇洒;衣着时尚、得体、漂亮。如果不看面容,很难相信她们大多已过‘不惑之年’,甚至还有不少已是满头华发;但她们那灿烂的笑靥却不输于任何年轻人。“早已爱上了那满头的白发,年轻时就想染上它。”——这是我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诗。

如果人生是一条奔腾的河流,那么,她们早已穿越了千丘万壑、层峦叠嶂、崇山峻岭,进入平缓开阔的地带了;如果人生是四季风景的流转,那么,她们早已经过了春的萌发,夏的葳蕤,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了。

秋天,多么迷人的秋天啊!‘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我想到了杜牧的一句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题目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二月二龙抬头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在中国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象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中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二月二吃猪头肉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二月八看巧云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常常对我们说:“二月八,看巧云。”老师说的“二月八”,是指的农历。所以到了春天我特别注意天空中的云,看它到底在哪儿?

二月八的云巧在它的造型上。在碧蓝的蓝天上,常常出现一堆堆的云朵,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错错落落,明明暗暗,像一座座威高耸的雪山。我常常猜想,那白云如秀丽的常白山顶立在空中,如一座世界第一的喜马拉雅山一样威武壮观,又如世界第一奇山的黄山一样矗立在空中。

二月八的云巧在它的变化无穷,多姿多彩。云,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法师,在天空中尽情的施展着自己的魔法,一会儿把云变得富有诗情画意,让云变得轻轻的,像棉花糖似的,慢慢飘在天上,魔法师把法杖一挥,白云时而浓、时而淡、时而聚、时而散,变化多端。

二月八的云巧在它的色彩,忽然夕阳的下部陷入在天边的云朵里,把云染成了紫擅色、火红色、那云朵慢慢形成了五彩的棒棒糖!天上的美景多么奇妙啊,我不禁看的入了迷,仿佛我背上长出了翅膀飞上了天空,并一口一口地吃掉那云彩棒棒糖,当风吹过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原来在赏云啊!

我多想到天上摸一摸那傍晚五彩的云朵,那种感觉一定非常美妙。我多想到天上的云朵里躺一躺、滚一滚,那柔柔的感觉一定非常舒服……

有了云,世界才能变得如此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早春二月作文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渐渐近了,早春的脚步,晨雾般轻飘飘的来了。

风还有些料峭,呼呼地刮得脸冰凉。街上行人不多,疏疏落落,东一个西一个。天飘着毛毛雨,一丝丝甜甜的。这是我最喜欢的天气,多愁善感,适于写诗。

信步小区,想起苏轼的“我自闲庭若步”,不禁莞尔。黝黑的泥土正拼命吮吸,草间挂的是感激的泪珠,春雨贵如油啊!

草地上,远望,已是一片鹅黄,小鸭雏的毛似的,煞是可爱。于是惊喜,匆匆跑近,却是一片焦枯。疑惑间,忽想起“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色烟柳满皇都。”便大笑。开心之余,也想到了这报春使者——柳。

不错的,这绝色烟柳!漫步河堤,便是一片绿雾,像是披上了绿纱幔。这绿纱幔是春天的裙裾呢,春天就坐在柳树的树梢,淡淡微笑。

忽一抬头,就看见那海棠和梅花上已爆出了点点嫣红,一个个鼓起的小花苞像一只只好奇的眼睛,就要睁开,眼睫毛上还有滴滴水晶般的雨珠,极为可人,丝毫也不比“一直春待雨”的梨花逊色。远望,像极了被一大片殷红的朝霞笼住。是铅灰色的天空倾下了一大缸红颜料吧!那绿叶也不甘示弱,一片片嫩嫩的、绿绿的,快要掐出水、滴下油样。

农民也开始忙活了,播种撒子,植苗犁地。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于是,就这样,春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月二吃芥菜饭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旧时,老百姓生活贫困,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缺医少药,皮肤病(如疥疮)患者多,且易传染。芥菜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及维生素C,经常食用富含叶绿素及维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对人的皮肤有好处。故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据说,这个习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访民情,到浙南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名饱读诗书的青年张某因家境贫困,无法进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读诗书。张某热情好客,请乾隆皇帝吃顿便饭。正当准备做饭时,张某发现米缸里的米不够吃,又没菜肴。张某临机一动,计上心来。叫其妻先准备开火,自己从后门出去到菜园里剥来一把碧绿幼嫩的芥菜,加点佐料,煮成一锅绿中夹白的芥菜饭。乾隆皇帝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且时至晌午,早已饥肠辘辘,一闻到这芳香扑鼻的芥菜饭,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赞不绝口,连问这绿里夹白的饭是怎么做的。张妻答道:“这叫芥菜饭,吃了不会生疥疮。”

这天,刚巧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便从此传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早春二月作文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晨曦微露,踏上月湖公园的小路,就远远的望见小桥流水,绿色的草坪和五颜六色的花朵。园边,碧绿的湖水静静的,yin着蓝天和白云,显得格外清澈。微风吹来,湖面上泛起一圈圈圆晕。园中,松柏挺拔,杨柳吐翠。偶尔还听到几声鸟叫。花儿在这湖光艳色的衬托下,显得那么绚丽多彩。

旭日东升,公园里各种花儿都开放了,蝴蝶在花坛上飞来飞去。柳条在轻轻地摆动,好似在向我们点头表示欢迎。晨练的人们陆续来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们到了以后,就马上练起自己锻炼项目。好多头发花白的老人,在教练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打着太极拳。动作是那么柔和,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一招一式,一丝不苟,毫不马虎;舞剑的,亮锃锃的刀剑,随着他们的手,上下舞动,真可谓是刀光剑影,看得人眼花缭乱;还有一些年轻点的叔叔阿姨,他们身穿白色的练功服,手拿红色的大折扇,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叭、叭、叭”的扇响过后,无数朵大红花就在他们白色的练功服中傲然绽开。月湖公园到处都可以看到锻练的人群,年长的、年轻的、年少的、跳绳的、打球的、踢毽子的……不由让我想起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

月湖公园的早晨,是美丽的,是快乐的,是生机勃勃的。我爱月湖公园,更爱月湖公园的早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二月二龙抬头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是二月二的一大传统。今天,我就去剪头发了。

我非常讨厌剪头发,因为剪完了我很难看,但妈妈说:“儿子,你今天必须剪头发!”我说:“我就不剪!”

妈妈见对我施硬的不行,就施软的,说:“儿子,你一年级时头发更短,也不难看呀!”

妈妈对我软硬兼施,我实在招架不住,只好去剪头。

到了理发店,我先洗了头。水从头上落下来,我感觉头发都在流泪。

过了一会儿,开始剪头了,理发师拿了一把梳子和一把剪刀,先用梳子把头发捋起来,然后用剪刀剪掉,我仿佛听见头发在喊:“救命呀!救命呀!”理发师不停地重复着这个动作,过了一会,理发师放下了手中的两个“恶棍”,我刚想庆幸:终于剪完了!理发师又拿了个电动剃头刀,我暗暗叫苦:怎么还来呀!

理发师把电动剃头刀打开,剃头刀嗡嗡地叫着,似乎随时准备来“吃”我的头发。这“破东西”的速度是刚才的好几倍,我的头发就像一群绵羊,而那“破东西”的速度是刚才的好几倍,我的头发任它吃。我想:你这“剃头刀”,无名鼠辈,有啥资格剃我头发?

过了一会儿,剪完头发了,我一看地上,满是头发,那些头发就像一群残兵败将,让我不忍心看。再一照镜子,啊!这简直太难看了!从今天起,我发了个誓:以后不到万不得已,我再也不剪头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二月二龙抬头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被大家成为“不成节日旳节日”。这是为什么呢?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二月二,龙抬头。”在山西民谚中便出现了这种说法。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旳晦气,迎接来年旳希望!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清徐有旳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旳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有旳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旳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有旳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总之,各种各样旳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旳愿望!

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旳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旳节日!是辞旧迎新旳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俗专家细解“二月二”为何“龙抬头”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为什么二月初二便“龙抬头”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据天津社科院教授介绍,这种民俗与节令有关。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到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天气回暖,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开始出来活动,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个节令名曰“惊蛰”。

教授还表示,传说中的龙是我们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因而民间又将蛇叫“小龙”。二月二前后,蛇、蚯蚓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专家解释说,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民俗专家表示,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与枫叶有关的作文:霜叶红于二月花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收集树叶,风也是我最喜欢的,即使落下后,枫树叶依然这么迷人。

我从地上挑选出一片完整的枫叶,捧在手里仔细地观察:它的形状像一把小巧玲珑的扇子,又像凤尾鱼的大尾巴。粗粗的叶柄像小松鼠毛茸茸的尾巴,红色中透出绿意;乳白色的叶脉从叶柄中伸展出去,好像在比谁的个子高;大红色的叶片和叶脉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宛如一对永不分离的"好朋友"。枫叶中还散发出阵阵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

枫叶近看像龙爪,远看就像红红的火苗。如果漫山遍野都是火红的枫叶的话,就仿佛熊熊燃烧的火苗染红了半边天。

枫叶的形状极其独特,叶子像是五根手指头,它的颜色有:朱红色的、暗红色的;我把枫叶放在鼻前,清香扑鼻而来,令我喜悦。看着看着,我忽然想起一句名垂千古的佳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我细细地看着枫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又站在枫树下,秋风中,一簇又一簇的枫叶轻轻摇动着,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让人感到温馨。原来绿莹莹的枫叶到底为什么会在秋季的时候变红呢?于是我便去电脑上查阅:春夏两季,树叶中的叶绿素较多,所以叶子呈现出绿色;一到秋天,叶片中的叶绿素被破坏,大多数树叶中的黄素呈现了出来,所以叶子变成了黄色。

而枫叶与众不同,则是花青素显现了出来,所以会变成朱红色、暗红色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