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看见柴静第十五章读后感800字汇编三篇

看见阳光,我会向它微笑;看见星辰,我会向它招手;看见雨露,我会伸手触碰。看见世间上的万物,我会友好的对待他们,我会同他们一起行走在这布满荆棘的大道。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看见柴静第十五章读后感8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7069

作文

10

篇1:柴静的看见读后感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跟了一回风,利用十一天时间读完了柴静的《看见》。也可能是自己不经常看电视的原因,甚至在电视上没有见过柴静,只是偶尔登一下她的博客。

《看见》读后,感觉作者是用心在写书,就像是对读者讲述一件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并且讲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酸甜苦辣,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读来让人有特别真实的感觉。

读罢第一章,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做什么事想做好都不容易,做记者也是一样。想要在同行中站住脚并出类拔萃,必须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具备超强的抗打击能力;作者刚进入央视,经历了工作和思想上的转轨,经受了各种考验。其中有这些句子,让人感受颇深。

“每次重录的时候,都得深更半夜把别人叫回演播室,灯光、摄像后来已经不吱声了,也不问,沉默地隐忍着。录完,我不打车,都是走回去,深一脚浅一脚,满心是对他们的愧疚。”

“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

“上楼的时候,我深呼吸;下楼的时候,我深呼吸。我看着电梯工,她松松垮垮地坐着,闲来无事,瞪着墙,永远永远。我强烈地羡慕她。”

“上班时只有在洗手间,我能松垮两分钟。我尽量延长洗手的时间,一直开着龙头,一边深呼吸,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我每天上午报三个选题,下午联系,晚上录演播室,凌晨剪辑送审。”

作为国家电视台的记者,作者非常熟悉国外同行中代表人物的思想、典型做法,可见作者有很扎实的基本功,特别是爱好学习。

第一章以后的内容,主要是记述作者经历的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件,或许对其本人是感触最深的。读了这些内容,我很自然得出那个被许多人说了许多遍的结论,“人是复杂的”,有许多在常人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当事人那里却很自然的发生了,而且是那样顺理成章,比如同性恋、家暴、虐猫事件、药家鑫事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其发生的必然因素,当然,并不是说有些事是可以原谅的,但要想深入了解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必须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走进他们。现实生活中,要想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必须要有预见性,把工作做到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看见》读后感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在《看见》一书中柴静写了她在十年前当直播主播时的采访每个故事的始末。也是她当直播记者酸甜苦辣的经历,她从自己当记者开始写起: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那个温暖的跳动就是活着;双城创伤;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沉默在尖叫;山西,山西;我只是讨厌屈服;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只求了解和认识而与;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事实就是如此;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逻辑自泥土中剥离;无能的力量;采访时并邮件的互相探问;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陈虻不死。

从这些事件中使我懂得做事要真实,要实事求是,评论事情要客观,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和宽容别人。

用《看见》书里的话来自省: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永远与真实站在一起。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更多的试着去理解周围的人和事、理解这个世界。

通过读柴静《看见》一书的点滴感悟:生活中最勇敢的事莫过于,看透了这个世界,却依旧爱着它;有时候,你把什么放下了,不是因为突然舍得了,而是因为,任性够了,成熟多了,也就知道,这一页该翻过去了;一个人良好的自我认知来源于对自己生活和情绪的掌控,来源于乐天知命的智慧和自信从容的内心……让我们在工作、家庭、社会都要担当的压力下,做到内心坚强,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猜忌,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浮躁,多一谈定,少一烦恼,多一点快乐!因为,一个人快不快乐幸不幸福其实是由自己主宰和内心决定的!正如柴静理解的幸福:即使开着破车只要前行就好!

胡适说:“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是奴隶。”学会独立思考,可以表达看法,但不偏激。能了解事件背后的本质,能包容别人的观点,客观公正的评价。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去建立属于我自己的认识事物的坐标系,这也许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看见》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初二的时候,语文老师推荐这本书给我们,说是有时间可以去看看,于是闲暇之余在书店看到时,便买下了。看了几章后,虽有些不懂,却也颇有感触。

看见》是主持人兼记者的柴静所写。还记得她自己斥巨资做的一个环境调查的视频《穹顶之下》。那时,她用大量的数据说明,中国的环境从很早就已经开始被污染了。当然,在《看见》这本书中。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峻。山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书中是这样描述山西的环境的:“天像个烧了很长时间的锅一样盖在城市上空。一眼望去,不是灰,也不是黑。是焦黄色。”

“村里各条路上全是煤渣,路边庄稼地都被焦油染硬了,寸草不生。在只有焦黑的世界上,她的红棉袄是唯一的亮色。”

大家都知道山西的煤矿之乡,山西的经济也因煤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谁曾想到,一时的给这片土地的人民带来的是永久的“贫困”。

柴静是山西人,她很深刻地感受到山西的污染有多么严重,当然,不止山西,这大家都知道,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多少大城市被雾霾所困扰,多少地方的人民没有干净的水喝。

我们虽生活在沿海地区,污染相对来说还是较少,但水污染也不容乐观。

听爸爸妈妈,老师,爷爷奶奶这几代人说,以前呢,不管是溪水,河水,都是清澈见底,可以直接捧起喝的,夏天炎热的时候,还可以直接就跳进里面游泳,抓一两条小鱼小虾。

可是,现在呢,到处是各种颜色的臭水沟。还记得,以前下暴雨的时候,去学校的路途不一会儿就积起了水,其实一方面是学校的地段是低洼地,但更多的是旁边的水沟堆满垃圾,起不了排放雨水的作用,于是不一会儿就淹起来了。

一淹水呢,臭水沟的垃圾,臭水自然就积在路面,也积在学校中,经常就停课一天。那时还很高兴呢,总盼着下暴雨,现在想想,污染真是太可怕了。

现在就已经是这样了,因污染而得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如果我们再不治理的话,那么将来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将是无尽的病魔,一个无色无味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