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学学生转专业申请书800字经典3篇

时间一分一秒流走,光阴易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大学学生转专业申请书800字,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1974

作文

36

篇1:大学感恩母校的学生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这母校的4年里,我虽然也有过挫折,但我句的在这样的母校里而感到自豪,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母校——集美中学90周年的校庆,也迎来了许许多多海内外的校友。

彩旗飘飘,鲜花束束,在这个隆重而又喜庆的日子里,许多校友不顾路程的遥远,不顾千山万水的阻隔,从世界的各个角落,纷纷起程回到母校的怀抱。在归来的校友中,有一个从桂林回来的101岁的老校友。尽管他年事已高,两鬓苍苍,行动不便,但他却还是专程赶来,赶来庆祝母校的生日,赶来献上自己的一份祝福。19日晚,海内外校友及学校教师,学生3000人在翔鹭国际大酒店进行了师生大联欢,更是将母校90周年校庆推向了新的高潮。海内外校友代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仿佛在讲述每个属于集中人的过去,激起每位校友的热情。看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有谁能不为之感动?同学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校友不远万里回到母校?是什么促使他们为母校准备了许多丰厚的礼物与诚挚的祝福?我想答案应该是他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校友们感恩校主,感谢校主创立了集美中学;校友们感恩母校,感谢母校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校友们感恩老师,感谢老师们辛勤的付出……

是啊,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许多人都给予了我们帮助,关怀与爱,我们应该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活着,感恩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一切。

我们应该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或许有些同学会认为,感恩离我们太遥远,应该等到我们功成名就之后才有能力来感恩。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感恩的源泉不是金钱和财物,而是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感恩学校就不该为学校抹黑,不应破坏学校的环境,随手捡起一张纸,就是感恩的表达,它的分量与金帛同重。我们感恩老师,就不该让老师为我们操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便是感恩的语言。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尽自己的力量来感恩母校,让集美中学的明天更辉煌更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学生作文我的苦难大学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个初中的女孩。我曾经努力地学习过,曾经为考试成绩不好而哭过,曾经为写不完作业而抱怨过,曾经但我知道,这一切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自从上了初中,我就明显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父母的操心和唠叨总是永无止境的萦绕在我的耳旁,以及老师们热切的期盼,都成了我长大以后的烦恼。经历过初一的学习生活后,也渐渐习惯了。但心中不免会对初二的学习压力感到紧张和恐慌。心里面总是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落后于人,一不小心就和博尔特一样马失前蹄。现在看来,这种谨慎的态度还是有必要的。

一开学不久,苦难就如约而同的现身了。所谓可怕的军训来了,但是这个军训呢,经历过之后怎么变得一点也不可怕,反而还挺可爱,结束时还会有一点舍不得。在我看来,军训的苦还不及学习的苦,上完一天的课后,多如牛毛的作业纷纷接踵而来,这一整天就只能沉浸在书海里了。虽然如此,可我知道没有人敢怠慢,都乖乖地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只是偶尔在班主任面前发发牢骚,对于学习的态度是依然不变的。

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经历苦难,那么这个人生将是苍白的。而经历过苦难后的人,他的人生将是绚丽的,因为他知道风雨过后会有彩虹出现。我知道,人生本来就充满坎坷,没有饱经风霜,怎么会有闪烁迷人的成就!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但却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夜晚,即使关上了灯,我却依然看见同学们拿着手电在挑灯夜战,虽然已经很累了,虽然手快没有力气了,虽然知道眼皮快要支撑不住了。但是强忍着疲倦也不肯倒下,不知道打了多少个瞌睡,只知道专心致志的对着书本埋头苦干,为的是期待明天有个更好的开始,为的是心中那份炙热的梦想,为的是不辜负老师父母的期待。只等把作业写完,才愿安稳的躺下,虽然闭着眼,但心里依然在牵挂着明日的功课

如果说人生是一棵大树,那么苦难则是随风飘落的树叶,为的是更好地生长。有时候,挫折会使人变得更有勇气。

[学生作文 我的苦难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眼中的大学生活700字学生作文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每天几乎过着同样的升华,千篇一律,唯独不同的就是自己那颗求知的心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年少的我们常思将来,因为只有思念江梁才能使我们产生希望的心。而我,常常思念着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对着心中生活的神秘的殿堂产生无限的向往和美好的遐想。

最近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剩公开撰文批判中国的大学,把中国的大学教育贬的一无是处。他的言论,指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病,痛诉中国教授、学者,断言中国没有一位教育家。

其实,像施密德特对中国大学教育的看法,早在几十年前我国学者钱学森就曾说过: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冒不出杰出的创新型人才,杨振宁先生却说:中国的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相比之下,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的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

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只不过是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看来,中国的教育方式和外国的教育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事因为,中国的教育方式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孕育的,是在新中国特定的道路上发展的。

施密德特说“大学应该用好奇心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他是否对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反之大学就会偏离“对知识的忠诚”。但我却要说:大学教育给了人们知识和算术,随之而来的却是道德的流失。这些知识即使用的再好,如果内心世界缺乏,缺少良知友爱,也毫无用处。不管学习怎么努力,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驾驭知识的人如果站不住,学到的知识反而起坏的作用。正像学软件的变成了黑客,特警官兵成了匪徒。

中国有着悠长的深厚的文化,如今却把这些知识载入各式各样的书籍中来,将历史的长度浓缩为书本的厚度供我们学习。但当那海量的知识不能凭头脑有限的内存吸收时,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应当有取舍。首先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教育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其次才是让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一点大学的教育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综上所述,大学不仅是一个传道授课的地方,更是一个传授做人道理,在学业与道德两方面共同发展的地方。大学的生活,就是完善人格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