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桂林的山作文【通用九篇】

导语:这里到外都是绿色,对眼睛有好处,空气也很新鲜,还有小动物可爱的叫声,人们都爱来这里游玩,还拍一些照片带回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山的作文,供查阅,希望您能喜欢。

浏览

7689

作文

9

篇1:桂林漓江的象鼻山作文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就听妈妈说,桂林的象鼻如同真正的大象一般,美的不得了,许多人去了象鼻山都连连称赞。

暑假,我去了这个迷人的地方 —— 象鼻山,桂林的象鼻山真应了宋诗人的那句画,桂林山水甲天下!在这儿,你会发现漓江和桃花江汇合处的水,是那么清,清的可以看到江底的水草,是那么静,静的没有一丝波纹,像是一只骄傲的大象的脚下踩着的一块美丽无比的绿色水晶。

仔细看这美丽的大象,背上肯定有一个圆塔,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者只大象是天神的宝贝,可是因为受伤,而被踢到凡间,人们很喜欢它,就帮他疗伤,呵护着它,神象好了,就帮人民做事情,天神想让它回天宫,可是它不愿意,天神就命令天兵刺死它,天兵把宝塔一抛,变成了一个长矛,将神象杀死了,神象变成了巨石······

水中有许多渔船,飘荡在水面,船上都站着一两只捕鱼的鸟儿。一些渔夫悠闲地坐在船上垂钓。走在水里,凉爽舒服极了,正好给燥热的天气降降温。水也不深,刚好漫过小腿。站在水中,想象自己就是一朵出水芙蓉,禁不住暗自得意。美丽的象鼻山倒印在水中,仿佛两只大象在亲呢。如果晚上过来,月亮倒印在水中,两月两象,一江一船,那种景色,是多么雅致!难怪有诗写道: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游桂林叠彩山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1月31日下午三点钟,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并没有感到一丝一毫冬天的寒冷,而是感到春天的温暖。带着一种快乐舒适的心情,我跟爸爸去游桂林叠彩

叠彩山风景很美,中外游客很多,我们经常去,陈毅元帅那句:“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就出自于此。

叠彩山是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与仙鹤峰4峰组成,这次我们去的是了于越山,拾级而上,曲折蜿蜒,一步一景,顶上有座于越亭,那里群山环绕,山青水秀,远处看漓江像一条银龙从旁边游过,坐在亭内,一阵清风吹来真舒服啊!小鸟在花枝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的叫,温柔婉转,好像在唱歌;山上的鲜花左摇右晃,含羞带笑,好像正穿着艳丽的裙子在跳舞。正如爸爸指给我看的于越亭两旁柱子上写的对联:“鸟语有情怜故地,山花无语寄清风”,他给我解释了诗的含义,我觉得对联写得非常好,特别贴切,和我看到的一样,看来古人当时是见景抒情,而我不会作诗,只有干着感叹的份了,我和爸爸找了几个漂亮的地方,照了几张相,又继续探景。

接着我们又游览了明月峰、仙鶴洞,还去了百鸟园喂鸟。在百鸟园门口我们看见了一只有趣的会说话八哥,它一身光亮的黑毛,昂首挺胸,脑袋不停地转,看起来象个小博士,很可惜,它只会说“你好”一句话,其他全是鸟语,听不懂,要不然就可以和它多说两句了。我们买了些鸟食,喂了鸟,还和尖嘴鶴等小鸟照相。

直到下午五点半钟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两点才离开了叠彩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桂林的象鼻山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的是——桂林的象鼻。介绍象鼻山的什么呢?那就请看下文。

春天,象鼻山上就“万物复苏”了。象鼻山上恢复了昔日的光彩。鸟儿唧唧喳喳地叫着,像是在说:“春天的象鼻山真美啊!” 小草从土地里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欣赏着四周的风景。花儿们百花盛开,给春天带来了热闹的气氛。

夏天,在烈日下的象鼻山上,一只只知了坐在唱哼着动听的歌曲,好象象鼻山有这好多个嘴巴在歌唱一样。象鼻山上花儿都还是那样的艳丽,绿草如茵。一阵风吹来,花香扑鼻而来。

秋天,象鼻山多么会打扮自己呀——枯黄的小草作为衬衫,晶莹的露珠作为珍珠项链,还在水中跟鱼儿们玩游戏呢。

冬天,象鼻山上的花草树木死了。象鼻山像一只被冻成冰的大象一样,在水中一动不动的。

总之,桂林的象鼻山,随着不同的季节而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桂林的山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都说:“桂林水甲天下。”我却不同意这种观点。

刚学过一篇有关桂林山水的课文,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桂林的喜爱与赞美。我上网查了许多桂林的图片后,却想发表这样一个观点:桂林的山奇而不美。

“甲天下”是居第一的意思。图片中,桂林的山如同一株株拔地而起的巨大竹笋。一株株奇形怪状的竹笋,怎能称得上是“美”与“甲天下”呢?而这样的景象,只能称得上是“奇”吧。

古时候,语言不发达,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依据它的形象想象而成的,而“山”的甲骨文字是一个正正方方的三角形。由此,可证明:山最基本的样子应是一个常见的三角,怎么可能会是一个竹笋呢?然而,只有三角形的山才称得上“美”,竹笋样式的山只能算是“奇”。

总之,我认为:桂林的山奇而不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桂林叠彩山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1月31日下午三点钟,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并没有感到一丝一毫冬天的寒冷,而是感到春天的温暖。带着一种快乐舒适的心情,我跟爸爸去游桂林叠彩

叠彩山风景很美,中外游客很多,大家经常去,陈毅元帅那句: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就出自于此。

叠彩山是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与仙鹤峰4峰组成,这次大家去的是了于越山,拾级而上,曲折蜿蜒,一步一景,顶上有座于越亭,那里群山环绕,山青水秀,远处看漓江像一条银龙从旁边游过,坐在亭内,一阵清风吹来真舒服啊!小鸟在花枝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的叫,温柔婉转,好像在唱歌;山上的鲜花左摇右晃,含羞带笑,好像正穿着艳丽的裙子在跳舞。正如爸爸指给我看的于越亭两旁柱子上写的对联:鸟语有情怜故地,山花无语寄清风,他给我解释了诗的含义,我觉得对联写得非常好,特别贴切,和我看到的一样,看来古人当时是见景抒情,而我不会作诗,只有干着感叹的份了,我和爸爸找了几个漂亮的地方,照了几张相,又继续探景。

接着大家又游览了明月峰、仙鹤洞,还去了百鸟园喂鸟。在百鸟园门口大家看见了一只有趣的会说话八哥,它一身光亮的黑毛,昂首挺胸,脑袋不停地转,看起来象个小博士,很可惜,它只会说你好一句话,其他全是鸟语,听不懂,要不然就可以和它多说两句了。大家买了些鸟食,喂了鸟,还和尖嘴鹤等小鸟照相。

直到下午五点半钟大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两点才离开了叠彩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桂林的山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你到过桂林吗?你欣赏过桂林的奇异洞吗?在清澈明净的百里漓江上.群峰倒映,俊逸秀美,自古以来吸引了不知多少游人。小小桂林已成为中华锦绣河山的一颗璀璨明珠。桂林的山在地质上称为喀斯特地貌,也叫岩溶地形。几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由于几百万年前的~次造山运动,沧海成为桑田。海底深厚的石灰沉积层裸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碳酸就像许多锐利的小牙齿,一点点地啮咬着石灰岩。岁月悠悠,地下形成许许多多溶洞、暗河。后来,溶洞崩塌,洼地扩大,地表变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终于形成今天碧莲玉笋般的世界。

桂林的山,不像西岳的怪石峥嵘,不及太行的苍茫雄浑,更不比秦岭的群峰连绵,而是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形成了突兀、挺拔、错落有致、玲珑剔透的风格,加上山岩绿树翠蔓,形成一种温润和谐的美。唐代韩愈诗“山如碧玉管”,便写出了桂林之山的神韵。

“桂林之奇,当为天下第一”,范石湖道出了桂林山的最大特点,“突兀一峰冲天箱,万笛千笋平空铺”就是它最好的写照。

由于桂林基本为岩溶地形后期,地表日趋平坦,只有一些峰林残留下来,这些相对高度只有几十米的孤峰自然显得突兀而起、出类拔萃了。它们的形态也很奇特,有的如巨象饮水,有的如苍髯老者,有的如沙漠之舟,有的如擎天巨柱……真是群峰争耸,姿态万千,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桂林的山“山山有洞,无洞不奇”。这是由于长年水流冲刷,形成许多溶洞的缘故。溶洞中的碳酸盐结晶,千奇百怪,精巧别致,被灯光一照便闪烁出瑰丽无比的折光。被称为“大自然艺术之宫”的芦笛岩,更是集人间珍奇之大成。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慢、石柱,千姿百态。有的形似五彩罗帐,有的宛如千丈飞瀑,有的赛似水晶宫殿,有的活像花果仙山,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令人叹服天工造物之奇。

桂林的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有多种用途。许多溶洞由于隔热效果良好,可用作天然仓库;构成山体的石灰岩则是烧制石灰的原料。

然而,这些天然艺术品提供给人们最宝贵的价值,当数旅游价值。多年以前,桂林山水便已被开发,成为世界游览胜地。特别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各风景点不断被修整、更新,增添了很多设施,迎接了更多游人。

桂林的山是祖国万里江山的一大瑰宝。在桂林人民的辛劳和智慧的装点下,桂林的山,必将更加美丽,放射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爱桂林的山和水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您去过桂林吗?游览过桂林的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美如画。”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当你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山水水时,就好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桂林的早晨是迷人的,轻纱笼罩的漓江温柔、清澈。朝霞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霞光倾注在湖中了。这时,水绿得像碧玉,霞红得像胭脂。绿水拥抱着红霞,碧玉般的绿和胭脂般的红,交融在一起,呈现出醉人的美。当人们为这水上的奇观陶醉时,朝日又把它的光芒射向水面。这时,漓江的水,又犹似一潭秀人的陈酒,静静的,轻盈盈的,细看,宛如一面在翡翠帷幕中的宝镜,亮亮的,蓝湛湛的。

桂林的山更是特别。各种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有的如金蛇狂舞,有的如烈马腾空;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有的像扭着腰的仙女;有的像戬破青天的宝剑;有的像漫空飞舞的银花。奇峰绝壁,一座座都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在陡峭峻立的绝壁上,一棵棵倔强的青松穿过乳白色的薄雾,在劲风中婆娑起舞,好像有意向人们炫耀它那妩媚多娇的英姿。当你登上山时,抬头一看,顺着漓江的右面耸起一座高山。这山拔地而起,直上青天,仰头一看,叫人魂飞魄散。只见山这边,断崖峭壁,好像有谁用巨斧砍去了一半,险峻直立。云朵在它的脸上游动,苍鹰在它的山腰间盘旋。桂林的山真是神态各异、千姿百态;既有泰山的雄伟,又有庐山的清奇,既有峨嵋山的秀丽,又有黄山的峻峭。

桂林的山水真是美好的图画,怪不得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爱桂林的山和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桂林漓江的象鼻山作文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象鼻又称象山。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这一百看不厌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江流汇合处。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临江吸水,因而得名。

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洞内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爱国诗人张孝祥、范成大和陆游的作品最为有名。陆游虽然没有到过桂林,但对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诗和信札寄给当时任昭州(今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则“命工刻与崖石,与世人共之”。

象鼻山的山脚有石级小路通上山顶。山顶平展,绿树成荫,当年太平军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顶的东端有明代的实心砖塔,因嵌有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塔身好似圆形宝瓶,又像剑柄,又有人称之为瓶塔或剑柄塔。

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创与唐代的云峰寺,寺内陈列着太平天国的历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这里原来还有个开元寺。唐代的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漂到海南岛,在北归的途中,经过桂林时,居住于开元寺,在此主持大典,讲法传经。可惜古寺早废,只留下这座佛塔叙说当年盛事。象鼻山,景色优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标志,最令中外游人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桂林的山

全文共 2042 字

+ 加入清单

桂林水甲天下”,我没有到桂林时,早已听见这句话。我预先问问到过的人:“究竟有怎样的好?”到过的人回答我,大都说是“奇妙之极,天下少有”。这正是武汉疏散人口,我从汉口返长沙,准备携眷逃桂林的时候。抗战节节扔失利,我们逃难的人席不暇暖,好容易逃到汉口,又要逃到桂林去。对于山水,实在无心欣赏,只是偶然带便问问而已。然而百忙之中,必有一闲。我在这一闲的时候想象桂林的山水,假定它比杭州还优秀。不然,何以可称为“甲天下”呢?我们一家十人,加了张梓生先生家四五人,合包一辆大汽车,从长沙出发到桂林,车资是二百七十元。经过了衡阳、零陵、邵阳,入广西境。闻名已久的桂林山水,果然在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展开在我的眼前。初见时,印象很新鲜。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象西湖的庄子内的石笋,不过形状庞大,这令人想起古画中的远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诗句。至于水,漓江的绿波,比西湖的水更绿,果然可爱。

我初到桂林,心满意足,以为流离中能得这样山明水秀的一个地方来托庇,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开明书店的经理,替我租定了马皇背(街名)的三间平房,又替我买些竹器。竹椅、竹凳、竹床,十人所用,一共花了五十八块桂币。桂币的价值比法币低一半,两块桂币换一块法币。五十八块桂币就是二十九块法币。我们到广西,弄不清楚,曾经几次误将法币当作桂币用。后来留心,买物付钱必打对折。打惯了对折,看见任何数目字都想打对折。我们是六

月二十四日到桂林的。后来别人问我哪天到的,我回答“六月二十四日”之后,几乎想补充一句:“就是三月十二日呀!”汉口沦陷,广州失守之后,桂林也成了敌人空袭的目标,我们常常逃警报。防空洞是天然的,到处皆有,就在那拔地而起的山的脚下。由于逃警报,我对桂林的山愈加亲近了。桂林的山的性格,我愈加认识清楚了。我渐渐觉得这些不是山,而是大石笋。因为不但拔地而起,与地面成九十度角,而且都是青灰色的童山,毫无一点树木

或花草。久而久之,我觉得桂林竟是一片平原,并无有山,只是四围种着许多大石笋,比西湖的庄子里的更大更多而已。我对于这些大石笋,渐渐地看厌了。庭院中布置石笋,数目不多,可以点缀风景;但我们的“桂林”这个大庭院,布置的石笋太多,触目皆是,岂不令人生厌。我有时遥望群峰,想象它们是一只大动物的牙齿,有时望见一带尖峰,又想起小时候在寺庙里的十殿阎王的壁画中所见的尖刀山。假若天空中掉下一个巨人来,掉在这些尖峰上,一定会穿胸破肚,鲜血淋漓,同十殿阎王中所绘的一样。这种想象,使我渐渐厌恶桂林的山。这些时候听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盛誉,我的感想与前大异:我觉得桂林的特色是“奇”,却不能称“甲”,因为“甲”有尽善尽美的意思,是总平均分数。桂林的山在天下的风景中,决不是尽善尽美。其总平均分数决不是“甲”。世人往往把“美”与“奇”两字混在一起,搅不清楚,其实奇是罕有少见,不一定美。美是具足圆满,不一定奇。三头六臂的人,可谓奇矣,但是谈不到美。天真烂漫的小孩,可为美矣,但是并不稀奇。桂林的山,奇而不美,正同三头六臂的人一样。我是爱画的人,我到桂林,人都说“得其所哉”,意思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可以入我的画。这使我想起了许多可笑的事:有一次有人报告我:

“你的好画材来了,那边有一个人,身长不满三尺,而须长有三四寸。”我跑去一看,原来是做戏法的人带来的一个侏儒。这男子身体不过同桌子面高,而头部是个老人。对这残废者,我只觉得惊骇、怜悯与同情,哪有心情欣赏他的“奇”,更谈不到美与画了。又有一次到野外写生,遇见一个相识的人,他自言熟悉当地风物,好意引导我去探寻美景,他说:“最美的风景在那边,你跟我来!”我跟了他跋山涉水,走得十分疲劳,好容易走到了他的目的地。原来有一株老树,不知遭了什么劫,本身横卧在地,而枝叶依旧欣欣向上。我率直地说:“这难看死了!我不要画。”其人大为扫兴,我倒觉得可惜。可惜的是他引导我来此时,一路上有不少平凡而美丽的风景,我不曾写得。而他所谓美,其实是奇。美其所美,非吾所谓美也。这样的事,我所经历的不少。桂林的山,便是其中之一。

篆文的山字,是三个近乎三角形的东西。古人造象形字煞费苦心,以最简单的笔划,表出最重要的特点。象女字、手字、木字、草字、鸟字、马字、山字、水字等,每一个字是一幅速写画。而山因为望去形似平面,故造出的象形字的模样,尤为简明。从这字上,可知模范的山,是近于三角形的,不是石笋形的;可知桂林的山,不是模范的山,只是山之一种——奇特的山。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则又可知周围山水对于人的性格很有影响。桂林的奇特的山,给广西人一种奇特的性格,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而且短刀直入,率直痛快。广西省政治办得好,有模范省之称,正是环境的影响;广西产武人,多军人,也是拔地而起的山的影响。但是讲到风景的美,则广西还是不参加为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本来没有说“美甲天下”。不过讲到山水,最容易注目其美,因此使桂林受不了这句盛誉。若改为“桂林山水天下奇”,则庶几近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