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含泪活着纪录片观后感精选20篇

纪录片《废奴》通过描述西藏农奴制的由来、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讲述西藏废奴运动对于西藏和藏族同胞以及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展现新西藏的发展进步。下面事开学吧整理的观后感,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2107

作文

637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1602 字

+ 加入清单

《雾霾穹顶下》是一部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调查,她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如果这个调查能够唤醒政府加大减排治理的力度,才能不辜负柴静做这个调查的诚意。让我们再次回顾下调查的结束语--

“如果我们目前环保设施(和法律),就目前全100%都到位了,我们的尘排放跟我们的二氧化硫排放应该比现在低60%,我们的氮氧化物排放应该低35%。”

纪录片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观后感

春节上班第一周,柴静以纪录片《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刷爆各路视频网站、朋友圈、微博等等,掀起了新一轮的媒体事件,引来各路大神围观。对于雾霾的关注,其实在中国不算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了,但是能够一次性地引起如此巨大的媒体聚焦,不得不说是第一次。

柴静的视频播出后,赞扬者有之,论点不相上下,无非是肯定其对于知识普及的功效,认为这部纪录片不仅思路清楚,论点清晰,材料充实,而且以一种女性母亲的身份涉入,具有一种特别亲切的人文情怀,非常容易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其播出之后引起的巨大效应就是作品本身就是其艺术魅力的最好证明。

只不过,对于《穹顶之下》的批评者所切入的角度却各有不同。有的直接从新闻本身的客观性出发,觉得柴静本身“TED”式的纪录片并不符合新闻客观性的原则,用婴儿肿瘤与采访小孩子是否看到蓝天等方式纯属于一种无谓的“女性煽情”,很容易给观众造成误导。

而其对于数据的引用,对于诸多概念的表述,对于专家学者的访谈,也诸有段长聚一,移花接木,自相矛盾自处。还有人从柴静《穹顶之下》所表现出的立场批评其内在的利益链条,比如说对于油气私有的支持,其实完全忽略了中国大型发展电站的正确性等等,必定与私有利益集团的支持有关,不过是为两会的召开提前打个预防针而已。

更有甚者,将攻击直接转移到柴静本人身上,觉得她的女儿得了肿瘤与柴静本身是个“资深烟民”“高龄产妇”密切相关,而她的女儿本身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居民,更是将柴静本身口口声声的所谓对于雾霾的关怀大大地打了一个嘴巴。

看了各路神仙对于柴静《穹顶之下》的褒扬和贬低,我都觉得,那些争论比柴静的纪录片本身更有看头了,就像豆瓣上的许多影评比电影本省更加精彩一样。无可否认,柴静的纪录片给普通大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雾霾课,她所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力,无疑是那些过分科学的读物所无法取代的。

只不过,那终究只是一堂课而已,所提出的具体建议能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得打一个问号。柴静的建议是多举报非法排污行业,出门少开车。那似乎是每一个人所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像“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一样,在某一个阶段掀起一阵高潮,最后又不了了之吧。因为她根本没有触及治理雾霾的难度所在,那是层层利益链条所组成的一个大漩涡,无论你从哪一个点入手,都无法全身而退。

以北京的“A派克蓝”为例,为什么仅仅在几天的时间,雾霾可以消失不见--因为政府以巨大的手腕制止了各路排污源头。其代价是什么呢?那就是几天的工厂停产。所谓的效果,必定要付出巨大的牺牲。中科院这么多人,国家的执行人员那么多,环保局长又不是傻子,怎么不知道如何彻底根除雾霾呢?多少年前就提出了所谓的“科学发展观”了啊,到现在为什么全中国雾霾越来越严重。

因为,那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你经济要发展,必定得烧煤,所谓的高能源哪里这么容易得到?你要洗煤,那得付出多少劳动力?洗煤之后的脏水怎么办?一步一步都是资本投资。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空气好?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了,都曾经以高污染换来了经济发展,如今的他们,当然有雄厚的实力将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或许,这种言论本身可能有点无奈,但确实是事实。许多事情背后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还太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你只能选择一个。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500字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3000字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超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人之健,在于筋骨;国之兴,在于铁路。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的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据着骨干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有着2万公里的运行里程,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它让100多座城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覆盖人口达到了7亿,每年连接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铁路将全国的客货运输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家交通事业中做出着巨大的贡献。如今,新一代的高速铁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的快速便捷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提升。

在一列列飞驰的巨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默默的汗水,是千万铁路人辛苦的付出。为了能让高铁更加完善,科研人员们在试验与理论相差颇大的情况下,连夜奋战,终得满意结果;为了能让高铁跑的平稳,超长无缝钢轨的背后是焊接团队高超的业务素质;为了让高铁尽可能的笔直,工程团队们更是史无前例的让大多数线路都放在了桥上,让路基沉降控制在了毫米级的范围之内;为了让列车安全高效运营,调度指挥系统更是面对着天气、气候、地质等种种考验;高铁的心脏——IGBT芯片更是让高铁真正飞驰起来的关键。高铁,真正的使人们生活中距离与时空的概念得到巨大改变。

代表我国高速铁路最高技术成就的标准动车组

一条银龙飞南北,助力祖国腾飞。在为祖国高铁飞速发展而感到震撼的同时,作为一名青工,唯有抱着一颗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当中,为祖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增砖添瓦,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将我们成长工作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铁路冲云霄,职工奋进更美好,我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文化之力》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已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而说到一个人的发展,脑海里首先就是儒家文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揭示了一个人从根本的提升自己的修为,尽到自己的本分,进而提升到更高境界的一个过程,而这所有的进步都有赖于文化的力量,《文化之力》正是着眼于这点而向人们揭示自古到今中国文化中对社会腐败或清官廉吏的记述,其实文化是对现实的一种影射,很多时候在当时的社会人们敢怒不敢言,迫于强权只能诉诸于文艺创作,起到讽刺比喻的作用,然而正是这些文艺创作在人民群众中的流传起到了警示作用,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这些作品反映的正是他们的心声和人们对世道的感受。

《七品芝麻官》作为豫剧的经典剧目,其实在我的脑海里也留下一些印象,尤其是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连街边的小孩儿都能顺口说出,这难道不是文化的力量吗?还有我们口中经常表达自己被冤枉时会说:“我真是比窦娥还冤哪……”说笑之间不也证明关汉卿的《窦娥冤》的广泛影响力吗?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其实都在向人们证明,贪官污吏的恶行、一个社会的黑暗腐败或者盛世太平、清官廉吏的善举不会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消逝,人在做天在看,人民群众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去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2321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沦陷了。随之而来的不仅是耻辱,还有一场惨绝人寰,今世人为人震惊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南京城中,无论平名百姓,抑或是没能逃出去的达官显贵,一时间都成了日本人枪口刀刃下惶惶不能终日的待死之人。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民的手段可谓层出不穷,毫无人性。这些手无寸铁的居民被活埋、枪杀,被做练习刺杀的对象,甚至,他们的死亡成为别人的赌约。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一

1937年,当战火的硝烟升起,日本人侵入中华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用各种残暴的手段对中国人民,彻底侮辱了我们的尊严。

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八年的抗战时间,我们抵抗日本人的压迫,整个中华大地冒着战火的硝烟。炮弹入如雨林般落在每一个角落,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

一九四九年中国解放,我们才重见光明,找回自由“以热爱祖国为荣”八荣八耻的第一句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要为祖国而努力奋斗,曾经何时,有多少同胞在战争中失去亲人,性命,有多少勇士为祖国捐躯,难道他们的死就理所当然吗?他们是为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付出。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尽,美丽壮丽的南京城已难寻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地哀嚎将永远在灵魂深处回荡。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但不该有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二

今天下午,我们看了《南京大屠杀》这部影片记录了日本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影片中有无数个无辜的中国百姓是被残暴的日本军杀害,尸体遍地都是,人们在逃避日本军的迫害时没命的逃跑着,可就是这样,可还是被日本鬼子害得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快乐的生活,是他们使我们中国人失去了数以万计的同胞。

日本鬼子太残忍了,他们这种把自己的快乐里隶之在别人的生命,痛苦上的行为令人发指,他们这行为不是人而是魔鬼。

看着血流成河的南京城,我不禁心酸,眼见前面的日本鬼子残害我们的同胞,每个人不仅纷纷的握紧拳头。

他们真可恶连老人,孩子,妇女也不放过,甚至。。。。。。他们的种种恶行会记在每一中国人的心中,这笔血帐早晚是要算的,到时候一定要让他们血债血还。虽然现在我们和平相处,但我们还是希望日本人能为他们过去做错的那么多的错,衷心的忏悔以及祭奠那些屈死在他们枪口下,刺刀下的亡魂。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记住国耻,勤奋图强,别让这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三

今天下午,我含着眼泪看完了《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它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一个阴影。

七十多年前,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为达到长期占有中国的目的,也为给正在抗日的中国军民沉重的打击,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举世震惊的为期40多天的大屠杀。在40多天中共有30多万的南京同胞永远闭上了眼睛。

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日军每天都要把成百上千的人赶上卡车,拖到江边用机关枪扫射后淋上汽油集体焚烧,甚至把杀人当成一种竞技娱乐比赛,看谁砍杀的中国人多,无论老、弱、妇、孺均不能幸免。

再看看我们自己,每天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爸爸疼妈妈爱,天天吃的精致,穿的漂亮,可以无忧无虑的上学。这要是在过去,我们过的简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呀!

经过一番深思后,我终于明白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了,因为中国那时太弱小了,所以才会被别的国家欺负,人民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现在,国家正在加快经济建设,使祖国强大起来,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我想这次中国申奥成功也是国家富强的一个标志吧!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每年的12月3日上午都会警钟长鸣,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提醒每一位中国人要团结一致、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祖国更加富强。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四

今天看了一场历史剧《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本人带领上万人来到南京,他们的带来,南京就像进到地狱一般,到处是喊杀声、枪声,人们的呻吟声。

日本人对中国人名进行大笔的屠杀。他们把人反绑在一起,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拿机枪扫射。一枪下去,他们的喊叫声停止了,他们倒在血泊之中,然而日本人还不罢休,手中拿着刺刀还一具一具的刺下去,即使有人活着,他任然是无用的。

6.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汇总

日本人到村民的家中,市民家中,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每一个妇女都被糟蹋,一些有钱人的妇女把脸弄脏,不被人发现,从而逃过一劫。

所以,南京大屠杀是每一个中国人无法忘记的。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五

回望历史,中国那些灰暗的日子是无法隐去的,我们所受的伤害和侮辱是无法淬灭的!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愤怒!而其中最血腥的,莫过于惊世的南京大屠杀!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这一天,1937年12月13日。这一天,南京论陷,这一天,噩梦开始!

我的记忆中,南京大屠杀并没太血腥,我知道死了许多人,可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次多么残不忍赌的杀寥!自从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录片之后。整个人都在一种难以置信的情绪中,日本人还是人吗?他们怎么可以这么狠心?

看着图片上的累累白骨,听着解说员那低沉得声音,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而之后我所找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更是让我瞠月结舌。

在南京大屠杀之后,中国人民被唤醒了!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节节败退!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主谋者松井石根与谷寿夫进行宣判。而就在这时,日本人既然还想否认这个血腥事实。现在。日本与中国摩擦不断,这一切,谁又能说与当年那场战争毫无关系呢?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永远铭记的事件。我们,也会将其永远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分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沙漠里久旱之后的一场甘雨,荒芜如火星般的地表忽然奇迹般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沉寂的地下,长达三十年的种子争相萌发,绚丽夺目的小花布满整片山谷,数天之内,它们生长、开花、凋谢、死去,完成一次轮回;委内瑞拉平顶高原,柯南道尔的“失落的世界”,在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从峰顶流下,陡然急降近千米,水雾在阳光下幻化出绚烂的彩虹。在这样的激流里,居然生活着不少动物,为了生存,在与水流的力量抗衡的斗争中,它们各显神通。智利海岸,终年无雨,但仅仅凭着云雾带来的水汽,就给沙漠带来了生命的奇迹,仙人掌在夜间绽放美丽花朵,花蜜成为迁徙的鸟儿沿途的美餐;飞越喜马拉雅,是蓑羽鹤每年迁徙的必经之路,面对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虎视眈眈的天敌金雕,面对生死之间的挑战,蓑羽鹤忍着寒冷和饥饿,一下一下地展翅爬升,从绵延雄伟的雪山群上掠过,去往那温暖的越冬家园;成千上百的帝企鹅挤在一起,以相互的体温抵御零下40度以下的严寒和秒速30米以上的暴风雪,确保身体下面的蛋能平安度过世界上最漫长的黑夜,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地平线上渐次出现雌企鹅的身影时,生命的希望之火也被重新点燃。

无论在什么恶劣的环境,只要有一点点的可能,生命就自然地找到出路。这就是自然法则,也是《地球脉动2》为人类展现的自然精神。可是这些精神却渐渐被人类腐蚀。

每年往返于地球两极之间的蓝鲸,在深蓝色的海上穿行,泛起阵阵白色浪花。但是由于人类捕杀,数量有几千万只,已锐减至不足万头。沙漠野生双峰驼,也因为人类的猎杀,不足一千头,甚至为了躲避人类的捕杀,只能生存在环境最恶劣的撒哈拉沙漠戈壁滩。就像刘慈欣在黑暗森林法则里说: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

在《地球脉动2》里,我们看到更多我们生存的星球上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但在我们惊讶赞美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重新思考,人类在整个地球文明上的位置,更要想一想那个亘古不变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往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看了央视教育纪录片镜子》,看后一声长叹,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长却不一定是好家长。今天看完学生的日记,再次印证我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纯真、善良,但家长却不见得。

陈雪媛的妈妈长期在国外,由爸爸带着。

刘雨荷的日记写的非常感人,妈妈的留言也是爱意浓浓。

江谢语哭得最伤心,从她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爱心树》中的那棵树就是一直在付出的妈妈。

姜淏月的日记让我一阵唏嘘。他说每次考试没考好,妈妈都打他,但是他一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旧爱妈妈。多好的孩子啊,可是家长面对孩子纯真的爱,又是怎样的呢?我想,姜妈妈看到这封信,一定会有所触动。

看完《镜子》后,结合同学们的日记,我觉得我不能把孩子们逼在读书这条路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成功地人生设置了唯一的终点,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祖宗告诉我们,各行各业都有成才之人。这次读书,不仅孩子们成长了,我也成长了。孩子和父母本是亲密无间的关系,自从进入学校,自从有了考试,多少伤痛和眼泪都是围绕成绩而来,我不能改变目前的教育形式,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这种亲密的亲子关系。

[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纪录片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观后感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是一部反映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纪录片

著名学者肖云儒表示,《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的播出较好地处理了“道”与“术”之间的问题,深刻展现出了西安教育改革所体现出的公平性,同时也展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给教育者以思考。[1] 一线教师葛战舟说:“纪录片中有关西安的大学区改革的尝试让一些农村的、底层的学生们拥有了同等的升学机会,这让很多农村的父母非常感动。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教育改革的一路壮歌也让我们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信心,为国家的发展感到自信。”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指出,纪录片的推出坚定了基础教育战线上教师们的信心,教育部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通过电视纪录片推广改革经验有助于打消社会疑虑,引导社会观念转变,效果良好。

纪录片《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以西安教育改革创新的尝试为例,针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了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全片力求从古与今、中与西、体与用、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几个方面,回首历史,反思当下,着眼未来,对目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初看片名,会以为是革命题材,从内容简介看来,又好像是类似《动物世界》的纪录片。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剧情电影。利用真实拍摄到的素材,再加上迪士尼擅长的合家欢叙事风格,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人类与动物之间共通的母性之爱串联起三个家庭的故事。类似的自然电影在好莱坞已盛行多年,而在中国市场却非常少见,这也正是影片最新鲜、有趣的地方。

影片在画面上精美、温情,祖国广袤大地在镜头下尤为美丽,在这里你看到的是中国的另一种独特魅力。

而这些诞生在中国的国宝们的故事,更是让人看得倍感温馨,你可以想象,在时下如此浮躁的市场,有人愿意花上整整3年的时间去跟拍动物吗?来自英国的顶尖野生摄影团队耗时3年深入拍摄,带领观众进入野生动物的神秘世界。在这里,圆滚滚的熊猫肆无忌惮地在竹林翻滚,金丝猴不知疲倦地跳跃在森林之中,而最让人敬佩的是摄影师拍到了雪豹的生活点滴。据导演陆川透露,摄影团队足足跟了3个月才终于拍到雪豹“达娃”的踪迹,甚至趁着它们出外溜达,冒着生命危险将摄像头贴到雪豹之家的墙上,由此拍摄到它们完整的生活图景,为观众带来珍贵的镜头。

然而,最能让观众引发共鸣的,还是对于母爱的诠释。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雪豹不惜与其他族群激烈搏杀,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活下去,它别无选择,凶悍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一颗慈爱之心;孩子对于母亲天然的依赖感,在熊猫的族群也何其相似,萌滚滚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肆无忌惮地撒娇,不断地卖萌让观众看得心都化了;而淘气的金丝猴因为嫉妒妈妈对于新出生的妹妹付出更多而“离家出走”,更是让人联想起人类也会遇到的二孩教育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音,影片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调皮的文案,再加上周迅难得一见的活泼演绎,确实为影片起到了加分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大明宫》纪实纪录片的观后感

全文共 2033 字

+ 加入清单

大唐,这一个在国人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朝代,这一个令世人最为景仰的朝代,这一个造就了无数传奇的朝代,如今或许只能在那泛黄的纸上依稀地探寻出往日的盛世气象。

繁华落尽,一切已烟消云散。那充满着诗人慷慨情怀的唐诗,而今只能在学堂里听着稚童读诵出来,诗中那激扬的气魄已不复寻;那罗衣飘飞的曼妙舞蹈,那盛世丝竹管弦的美妙交响,却早已经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或许残留了一丝的吉光片羽;那威严宏伟的皇家建筑,那玲致精巧的宫阙楼阁,都已成断壁残垣,在风吹日晒之中铭刻着世间变迁。

大明宫,那盛世大唐所最雍容大气的皇宫,那象征着大唐气度的皇宫,如今只是在西安北部残存着过往岁月的一些遗迹。三倍于凡尔赛宫,五倍于故宫,十二倍于克里姆林宫,十三倍于卢浮宫,大明宫这座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落,我们只能通过这些具体的数字和抽象的比较在脑海中想象那恢宏的气势,那庄严的气魄。

不过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的大型纪录片《大明宫》通过声色影像把我们带回了那一个美丽而奢华的朝代,那一个一去不复返的盛世帝国。

历史总是记录在那泛黄的书画之中,画纸上那滚滚烟尘的金戈铁马,那罗衣飞扬的美丽仕女,那身着奇装异服的众多使节,那轻歌曼舞、丝竹管弦齐响的热闹筵席,那满布着皎皎梨花的瑰丽春景,使世人一下子就置身于那神奇的大唐气象中。纪录片《大明宫》就在那一幅幅充满着沧桑历史气息的泛黄古画的交错展现中开始讲述了那一段盛世繁华梦。

影片精要浓缩了大唐自太宗玄武门之变到黄巢之乱近三百年的历史,也清晰地交代了大明宫从设计、建造,完工到被毁的整个过程。大明宫这座充满着大唐记忆的宫殿,这座与大唐命运细细相关的宫殿,在现实中已难觅其往昔的惊艳景象。但影片通过精良的特效技术,用一种近乎还原真实的方法,向我们展现了那一场史诗般的盛宴。《夜宴》的美术班底,《赤壁》的特技团队,来自美国好莱坞的特技专家,我国最负盛名的古建专家,把大明宫的恢弘气象展现地淋漓尽致。仿航拍做出来的特效镜头,全方位清晰地展示了大明宫的各个布景和位置,让观众从画面中形象地感受到大明宫的磅礴气势和盛世大唐的雍容气度。

大明宫以及其内的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麟德殿、三清殿、太液池等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建筑已消失,单纯地通过文字和语言描述又不直观,影片运用特效真实还原了各个宫殿的具体形象。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官员们进入那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庞大的宫门与渺小的官员形成鲜明的对比,那带着一点金色的阳光投射在丹凤门上更添一种神圣与威严。在介绍含元殿这个大明宫的主殿时,特效镜头运用地更是令人赞叹。虽然不是真实拍摄,但真的让人有种置身于盛世大唐的幻境之中。含元殿全景的展现,仰拍视角的特效的运用,更加烘托了含元殿的庞大和雄伟。含元殿栖凤阁画面上的移镜头、推镜头与特写镜头的交替使用,把栖凤阁的高大和造型的独特都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画面上的精彩展现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但是演员与剧情上巧妙地融合,也使影片增色不少。不同于金铁木曾执导的《圆明园》中的演员设置,只是作为影片的陪衬,而《大明宫》里的演员角色的安排更是有血有肉。影片没有从明星中选角,但正是这样,反而保证了盛唐人物的精神风范。霸气而妩媚的武则天,睿智开明的唐太宗,精通音律乐舞的杨玉环,文采横溢的李白,片中大多数人物,大至帝王皇后,小到宫娥士兵,都能反映出盛唐的风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杨贵妃这个形象的塑造,非常有突破性。导演打破了人们一贯认为的"环肥燕瘦",找了苗条的白雨饰演杨玉环。她那浓郁的古典美的外表与清秀娟慧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美妙的舞蹈更是让人赞叹不已。导演突出了杨贵妃的能诗善舞的诸多方面的才艺以及聪慧伶俐、善解人意的性格。玄宗与臣子下棋时陷入困境,贵妃以猫和局,挽救了玄宗的败局。这个细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真让人拍案叫绝。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编剧对历史严谨的考证和还原,导演对真实历史的注重,使得影片讲述的内容既有了历史的依据,避开了瞎编乱诌之嫌,同时又有了鲜活生命力,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斗转星移,辉煌与荣耀总是像那一江春水般渐渐消失与远去。大明宫像一个人,从婴孩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寿终正寝,它见证了大唐最辉煌也最落魄的时候。当那影片中响起那沉闷,忧伤,哀婉的音乐声,当长安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四处逃窜,当大明宫被残暴的农民军洗劫的时候,当看到贪婪的官军争货相攻,纵火焚烧,宫室里坊,十焚六七的时候,一种无缘由的苦涩不由地涌上心头。在昏黄的夕阳下,残破的宫殿附近杂草丛生,日落大明宫,或许也意味着大唐的国运将近。

金碧辉煌的宫殿,万国归附的气势,海纳百川的气度,百花齐放的文明......随着大明宫的消失,大唐帝国的覆灭,这一切也俨然成了历史中那虚无缥缈的尘烟。

盛世大唐梦,梦落大明宫,回望大唐,回望大明宫,其实这份泱泱大国的情节一直萦绕着我们,这是我们历史记忆深处最绚丽的一笔。大唐,留给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一部神奇的国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最近一直在被热议,这部三集的作品,没有明星大腕,没有特效传奇,讲述的是一群能工巧匠在故宫修文物的故事,豆瓣评分高达9.4,比《舌尖上的中国》还要高,超过热播剧《琅琊榜》,故宫里这群文物修复师,一辈子兢兢业业,精心维护着传世古董,让很多观众为之动容。

这部纪录片是配合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而拍摄的,故宫出场地,也提供被拍摄者和题材。片子讲述了一群文物修复师的故事,摄制组连导演一共5人,光筹备就用了5年,两位导演光调查资料,就写了10万字,最终连拍带剪7个月,每集50分钟,总投资150万元。观众可以通过镜头近距离观赏故宫的稀世珍宝,而且见证了破碎的文物,经由心灵手巧的修复师,经过繁琐、枯燥、漫长的修复后焕然一新的过程。修复师日复一日的雷同工作,重现文物的风采。其中不少细节很有意思,修复青铜器的师傅称:“调不出来正确的颜色,一个礼拜都调不出来,难受死了。”

还有一位女师傅,花了十年时间临摹出一幅《清明上河图》,片中将她年轻时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对比,一生贡献给文物修复的画面让人震撼。师傅在教徒弟时,第一句话就是:只有耐下性子,才能做好文物修复工作。

片子的旁白里说:“现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这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原来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的人,真的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录片甲午甲午观后感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以史为鉴,回望硝烟,不禁让我想起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上两句名言:“我看见了昨天,我知道明天”。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给养,只有不断反观和思考,痛定思痛,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开拓走向未来,这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尤其是对待失败历史的正确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不走覆辙,发展的更加稳定,强大的更加真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丁一平说,“失败历史是一面雪亮的镜子,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心态,也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在桂林当兵锻炼时,我用空闲时间,把金一南少将编写的《苦难辉煌》看了一遍,结合这次纪录片的观看,对甲午战争也有了一定的思考。

甲午战争前夕,清王朝经历了鸦片战争、割地赔款,原来的天朝上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为求救亡图存,开展了洋务运动,在变革军队,兴起军工,尤其是发展近代海军方面取得明显的成就。打造了号称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北洋水师。其中就包括被日方叹为“东洋巨擘”的“定远”、“镇远”号铁甲舰,以及先进的25艘军舰。陆军也聘请顾问,购置装备,积极促进近代化。

就在清政府沉浸在师夷长技的蜜水中时,日本这个数次犯境无果的蕞尔小国却让这个貌似强大的东方睡狮一败涂地,水军陆军几近覆灭,想到这不得不令人痛惜。

正如欧亨利式结尾那样,一切意料之外,早在意料之中。对于清政府而已,失败是必然的,但失败得如此落魄和滑稽,发人深思。

洋务运动是不彻底的改革,是只改器物、不改制度的改革,是不触及腐朽统治阶级利益的改革,是半途而废的改革。军风败坏,政治内斗,外交孱弱,缺乏军事思想种种弊端与恶习也不可避免地束缚、影响着北洋舰队。

究其根本,政治上的腐败,体制上的落后是导致 甲午战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一步步加深,主权逐步沦丧的根本原因。面对日本等列强的进攻,腐朽的清廷或是盲目主战消极防守或是寄希望于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的丧失优势。国难当头,慈禧为庆生享乐,挪用军费修建颐和园,极尽骄奢淫逸,翁李两党勾心斗角,派系林立。军队更是浮夸堕落,军风殆尽。试问有这样的统治者有这般的军队又怎能不败?

历史的钟声仍在回荡,一个民族只有从这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中不断自省和反思才能进步强大。随着中国梦,强军梦的提出和实践,中国的发展推向历史的新起点,从严治军,从实训练,正气正风。正如27日习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的,当初拿破仑说的这只会令世界为之发抖的睡狮,正以一个和平、可爱、文明的姿态醒来。在中华民族中国人民逐梦发展的路上,我们这些时代青年、后备军官更要练就本领,成为军队高素质高技能的军队现代化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录片《2024春天纪事》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十七年前,我是躲在父母身后的90后;研究生毕业,我是选择到基层成为一名组工干部的90后;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是在“疫”线坚守和成长的90后。

“疫”线有我,集结出征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是母亲每年最盼望的节日。今年春节有些“特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大家的心,大年初一,虽然没有往年走亲访友那么热闹,但一家人安安静静待在一起就是新年。下午四点,当一家人正在边收看疫情防控视频边包饺子时,我收到了单位停休的通知,同时收到停休通知的还有作为医护人员的妹妹。母亲没有反对,也没有挽留,只是说:“下次回来,咱们去拍张全家福。”

在母亲眼里已经二十六岁的我永远是个孩子,临走时硬塞给我一份压岁钱,母亲说压岁钱有祈求平安的寓意,从我踏出家门起,母亲怀着不安的心情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而我和无数90后一样,毅然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疫”无反顾,携手同行

回到单位我发现,当我能够和家人一起踏踏实实地吃顿年夜饭时,她却没能吃上一顿安稳饭,她是我的同事,她是我身边的榜样,她是挺在前面的逆行者,她是深耕基层二十多年的老组工人。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她主动放弃休息,坚守岗位,协调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及时开展疫情防控,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组工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我做出最好的示范。

当抗疫集结号吹响,我们单位所有组工干部没有却步、没有抱怨,大家迅速集结,踊跃投身抗疫工作,至今已连续奋战二十多天,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过休息。我们知道,作为组工干部就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豁得出去,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基层工作者。一分一秒在文字和数据间流过,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在与时间作斗争,工作事务越来越多,休息时间越来越少,但是当看到抗疫防线越来越坚固时,大家心里也越来越踏实。

“疫”战到底,奋勇冲锋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增强村队、社区防控力量,我作为乡镇下派干部的一员,来到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我看到社区工作者们用平凡的背影绘就了疫线靓丽的风景。我所在社区的党支部书记,被称为“钢铁侠”的80后巾帼,尽管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还是把自己牢牢地钉在了疫线,拖着植入了6个钢钉的身体与疫情展开赛跑。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工作者们怀揣着“疫情不退,我们不休”的信念,团结一致、各尽其责,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没有特殊的装备,只有一个口罩,他们也没有钢筋铁骨,只凭着一颗责任心,为上千户居民保驾护航。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脸上留下痕迹,脚下沾满泥土,眼中却始终闪烁光芒!

在忙忙碌碌中,我与社区工作者们已经一起奋战了20天,我们在阵风可达七级的室外全天执勤,在零下六度的寒冷天气里清扫冰雪,每天为进出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用早已经冻得失去知觉的双手登记信息……但是每当想起居民说“看到你们在,我们很安心”时,我们便能感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当听到居民说“你们辛苦了”时,大家一整天的疲累就消失了。

“疫”路有爱,共待花开

在这场战“疫”中,传递着爱和温暖。当宝贵的物资送到社区,社区工作者不舍得打开,赶紧把暖贴拿给全天在室外值守的安保人员,被冻得耳朵通红的保安大哥却也不肯打开使用,当我们问他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不肯使用时,他笑着说:“我想把暖贴留给晚上值守的人,我知道晚上更冷。”听到这里,大家鼻子一酸,眼泪又在眼窝里开始打转。随后,镇里下派的包社区干部自费一千多元,为大家买来充足的暖贴,只希望能为寒风中的抗疫战友送去一丝温暖。在参与社区抗疫工作时,我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有位居民让保安大哥转交给我一个手工编织的红色手链,这让我忍不住想起总为我钩织物件的母亲。原来,当我们坚守疫线时,不只远方的亲人为我们牵肠挂肚,还有连姓名都不知道的陌生人也在关心关爱着我们。

在这场战“疫”中,每个人都在散发光热。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居民们遵守规定、主动配合,积极报名参与志愿者活动,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热心的居民还为我们送来了很多物资,一瓶酒精、六个口罩、一箱手套、一壶热水、四个苹果、四盒草莓……居民们用点滴温暖汇成爱的洋,每个举动都让我们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信心倍增、充满力量。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众志成城,用心铸就钢铁长城;我们同舟共济,用爱凝聚磅礴力量;我们坚定前行,定能迎来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战疫纪》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精准施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面对疫情,14亿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奋起抗击疫情!全国上下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在这面对生与死、安与危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民族、为人民的存亡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传统又一次得到了发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千千万万普普通通共产党员不断挺身而出,汇成全民族抗击灾难的滔滔洪流,他们履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与责任。

正如恩格斯曾深刻指出的,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这使我懂得了入党的真正含义,只有在思想上入党才是真正入党,也只有在思想上入党了,才能在危急时刻实践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在危难时刻,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的人。正是因为有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顾自身安危,不怕牺牲,忘我工作,日夜不停地救治病人,才换来了我们的岁月静好,才换来我们的安全和健康,才会赢得新冠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态势。

2020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召开,让我们见证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纪录片废奴观后感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3月28日是第8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高清纪录片《废奴》于25日、26日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

3月27日,拉萨市城关区民间艺术团演员表演《吉祥芒康》(上图)。当日,拉萨城关区举行文艺演出活动,庆祝即将到来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3月28日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雅江岸边花如锦。右图是3月24日在米林县拍摄的雪山。在雅鲁藏布江林芝市米林县岸边,绽放的桃花与蓝天、雪山遥相呼应,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孔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想到国学就会想起论语;一想到论语就会想起孔子。

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会去救助穷人。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讲了。孔子解救了一个要给季氏陪葬的小奴,那个小奴为了感谢孔子,最后还当了孔子的学生。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愿意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感谢你的。

而有才是:他会通过观察一个国家,来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说了。孔子受到卫国的邀请去了卫国,他通过观察卫国就知道卫国马上会有内乱,所以马上离开了卫国。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事情。

孔子虽然很有才华,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没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学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乡鲁国,继续教育他的学生学习,直到七十二岁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cctv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由大明宫遗址公园投资金铁木导演的剧情纪录片。国庆前最后一个周末的电影院里空空荡荡,一共只有五个人。

唐朝,又是那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唐朝。虽然大明宫已经变成了一片连地基都找不到的废墟,仍然值得让人哪怕在废址上修公园评logo地把它铭记。那是中华民族在全盛时期的标记,也是一千年来再未超越的伤心。占地五百个足球场的大明宫,花了高宗年间十五个州税赋收入和百官一月薪俸的大明宫,拥有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宏大单体建筑——麟德殿的大明宫,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到延英殿的大明宫,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大明宫,那一个后宫的太液池,就能比得上多少个明清故宫后花园的规格。含凉殿上的飘飞裙角,太液池中的春雾秋风,梨园舞台上的太白豪饮,明皇月宫,现在都只不过是中华民族再未复制的美好。我们只能听听辛酸的《梦回唐朝》,想象世界中心的长安的八方宾客海容百川,

《大明宫》就是这样一部预设立场的纪录片,并非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讲述故事。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中国人可以在回首那些巅峰的年代时可以做到客观,所以与其说这是纪录片,不如说是宣传片。影片的3D技术对大明宫的重建可谓用心良苦,虽然我无从比较,但是完全可以感受到“飞重檐以切霞,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的大气稳重,而人物的加入也让影片更为生动,尤其开元盛世时时官员“凌晨上朝,那灯笼中流动的灯光彷佛长安城里的繁星”那样的细节。只是一直站在歌颂和怀念者的角度痛惜一千年多前的繁华,从立场上就失去了纪录片创作者的眼光。作为对建筑的赞美无可非议,但升华到历史的怀念就让人觉得多少有点遗老遗少了。毕竟过去的事情不能以对错来评判之,要不然《罗马帝国兴衰史》也不会成为经典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想去西安的,大明宫这个宣传算是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央视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我们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和假期,突如其来的疫情时时刻刻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我们应当敬畏生命,更敬畏规则: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不需要我们,而我们却离不开它。我们不能藐视自然,把大自然母亲的奉献和爱当做理所应当,大自然并不是我们人类可以随意践踏的,大自然是脆弱的,而人的生命更加脆弱,不用洪水猛兽,不用天崩地裂,一个小小的病毒就可以夺走我们宝贵的生命。如果我们能善待大自然,她就是善良的母亲,给予我们足够的爱;反之,引来的就是晴天霹雳,灾难危机。通过种.种我们不过是大自然的客人,作为客人,我们应当懂得尊重和感激主人,做一个有教养的客人。对于地球这个特殊的主人,我们要心存敬畏,遵守大自然的规则,要与所有的动物、植物友好相处!只要我们把自身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尊重每个物种的生命,只有为敬畏生命,我们才能看到生命的绚丽;只有敬畏规则,我们才能活得自然洒脱。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会做到不乱扔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保护野生动物;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让我们共同期待春暖花开,一起跑在阳光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

全文共 2020 字

+ 加入清单

2013年11月28日下午和晚上,集团组织所有管理人员在101会议室观看《大国重器》,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无不为片中的事件而感动和振奋.想想我们的公司,现在与这些企业差距很大,如要实现“百年卫华、世界第一”的梦想,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虽然卫华在长垣甚至是河南的市场上在行业内还保持着领先地位,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紧随我们身后的那些追赶着的速度,简直是日新月异,现在差距非常微小,我们再不加快我们的步伐,被赶超只是时间问题了。

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需要自身的产业专注精神,不断的结合行业自身的发展延伸专业的价值链,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能力来自于: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人才、系统服务,不断的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的固化学习的成果,坚持持续的改进和升级,形成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若要形成核心竞争力,需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 注重核心产品的制作,注重产品的内外部质量,以一流的精品和优等品占据市场制高点,赢得客户的青睐,使之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

2. 注重整合资源,注重系统的集成能力,以国际化的视野,以自身的核心技术为主导,整合全球化的供应链,作好产业方向的调整,持续不断的增加在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方面持续的投入,引领和突破行业的技术凭瓶颈,推动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扩展。

3. 注重核心团队的建设,注重向国际先进企业学习,注重产学研的长期合作,培养核心人才,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培养规范的企业核心工艺,培养具有严谨工作态度的员工队伍,有力的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 注重核心员工的国际化的培训和学习,给创新人才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发挥其标杆和榜样的作用,支撑企业的发展。

5. 注重行业系统服务的能力建设和创新,在研发,服务领域的创新推动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企业适应市场/客户需求的能力,让核心竞争力落到实处。

《大国重器》中讲述的故事,无一不以突破行业的制高点,创新产品的突破,核心工艺技术的独占,建立完善的质量运行体系,优秀人才的勇于担当和奉献为特点,为公司、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做大求强指出了振奋人心的方向和典范作用。

片中的几个细节值得借鉴和学习:

1、严谨的工作态度或许比技能更为重要,讲到铝合金焊接时,那位女焊接教练如是说:“焊品如人品,她真正做到了表里如一。”我们车间工人正缺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需逐步健全生产管理机制,完善监督体系,创造严谨的生产大环境,从而带动每一个工人自觉形成严谨的生产习惯。

2、陕鼓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叶轮设计者、攻克转子焊接技术的刘霞、铝合金焊接教练,这些高技能人才很巧合的是她们都是女职工,可以看出片中给我们传递的一种信息——在机械行业里女职工一样可以引领高端技能。同时,不仅仅如此,我们还应学习陕鼓的责任文化(板凳理论:板凳=责任,板凳=平台)、诚信文化(建立员工诚信档案)、规则文化(制订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创新文化(突破传统束缚,打破有形和无形的“墙”)、感恩文化(感恩员工、客户、政府、股东、利益相关者,使感恩成为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

3、拉小提琴的高级焊接技师想必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悟到以厂为家的工作精神。他对创新的理解更是值得学习,他说: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工人在实际工作中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制造出来,也是创新,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今年,我们车间从首台背压25MW、首台凝气30MW到首台高温高压25MW机组的成功生产,无不渗透着每一个工人的智慧创新。产品的质量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工人的制作,平时设计图纸、制作工艺等环节中的失误,往往是生产工人第一时间发现,所以,我们公司要积极激发工人全身心的投入、参与制造精品和优等品的过程中去,让其充分展现智慧的力量。

4、片中讲到一位工人,通过长期记录自己工作的数据,最终总结成册,编成软件。我们车间可以说不乏这样的工人师傅,他们心中装满了图纸,装满了一个个实际的解决方案,我想如果把这些经验汇总起来,然后把它规范化、标准化,一定会形成一项很了不起的智慧创造。

5、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讲到企业由大到强的五大战略任务:①创新驱动;②基础支撑;③高端引领;④绿色发展;⑤走出去战略。这与公司制定的“百年卫华,世界第一”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不谋而合。

卫华集团已经走过了26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年销售额52.81亿元的骄人业绩;但是,我们不能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在日夜不停的、想方设法的追赶我们,可我们有不少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在迅速的向我们逼近。2013年已将过去,相信在公司高层的科学决策下,一切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人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形成合力,一定能早日实现我们公司的总体发展目标---“百年卫华,世界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一日闲来无事,看了前央视女记者柴静自费百万,耗时一年时间拍摄的反映雾霾情况的记录片《穹顶之下》。此片一经播出便在网络上备受瞩目,很快点播便过亿次,并形成了各种讨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片必将加速我国的环保进程,恰逢两会期间,必定成为媒体讨论热点,对治理雾霾起到积极的作用。

自媒体由于网络的自由对促进社会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的新闻自由,舆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要有创意,有内涵,积极向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新闻单元。

环境问题成为目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在改革开放30年来,享受到了物质文明,环境文明成为生活新的诉求。如果只为经济利益,牺牲环境,牺牲健康,乃至牺牲子子孙孙的生存条件,那么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发展经济时欠下的环境账已经到了偿还的时候,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能源升级换代,提高煤油产品质量,调整能源体制格局,都已经刻不容缓。

现在我国已经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刻,必须下定决心治理环境污染,哪怕牺牲一部分的经济增长,牺牲一部分的就业机会,必须走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环保部门必将在未来成为最重要的执法部门。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人的道德文明很大一部分反映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之情。人是自热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是独立的,他会影响到其他事物。我们的乱扔垃圾会影响环境的整洁,我们每多开一次车就多排放一次尾气,我们卖卖一次皮草制品就促使了一个动物被杀害。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用自己的行为来对抗雾霾,每个人都做出一点贡献,就可以让天再蓝起来,水再清起来。

道德文明促使环境文明,只有环境好了每个人的健康才能得到保证,才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的享受阳光雨露,才有好心情。自己为环保出一份力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的父母、孩子。希望大家众志成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雾霾这个可怕的苍穹,还中华大地一个美丽清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金铁木导演的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搜罗了很多以唐朝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特别是关于西域的。每每欣赏总会让人感到一种愉悦的忧伤。

我羡慕唐朝的豁达,上到帝王群臣,下至黎明百姓,处处都体现着一种催人向上的精神气。这种包容自信是我们丢失了许久的东西。我们渴望再次拥有它。日本人说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没有了精神气,所以不值得尊敬。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语中的,中国,中国人所传承的精神气已经丢失百年,民国再复苏,马列主义又将其洗了个底朝天。少了精神气的中国几百年来没有再出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艺术家。

我羡慕唐人,羡慕他们的精神世界。尽管我们当下生活水平远高于唐代,但如果给大家一个穿越的机会,我想大多数人是愿意回到唐朝,生活在一个自由包容平等交融的国度。在那里有充足的机会能够学习,能够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平等地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央视纪录片《正风肃纪》观后感

全文共 1293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央视热播《正风肃纪》,片中再次曝光了原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事件。

原东京城林业局党委书记孟庆安陪酒死亡,是值得反思的。既有付晓光专横跋扈的原因,也有孟庆安自身原因,是官场上下级酒文化的激烈碰撞与诠释。孟选择了屈服和随波逐流,用自己的生命来保仕途、求平安,最终未得善果。部分官员太看重眼前的利益,无法对上级的劝酒拒绝。我们只有喝酒这一条路吗?真的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吗?我看不尽然,部分官员缺少一些大无畏的勇气,或者没有多种方式生存的能力,或者说他们已完全被“温水煮青蛙”,他们只有被“牵着鼻子走”,哪怕是一条道走到黑!试想一下,今天不喝这顿酒是否今后就没法开展工作了?不让我干,就不能回家“卖红薯”吗?我们的“官本位”主义实在太重!这也是我国现行公务员体制存在的问题之一。

每年招考公务员,人山人海,挤得头破血流,大家都是真正奔着为人民服务去的吗?我看不尽然!一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清水衙门”中的岗位,报考人数极少或无人问津。这些症结归根结底到底在哪里?现行的部分官场文化,潜移默化的是一个消极、负面的能量,是主要因素。公务员意味着什么?在百姓的心里,那就是铁饭碗、高收入;高高在上、受人尊重;毕恭毕敬。公务员体系顶层设计应更多考虑“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公务员岗位应营造、体现一种为纳税人服务的特质。

“死有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先辈们为抗击日本侵虐者及解放全中国,抛头颅,洒热血,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他们的死,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重于泰山的,而今天我们的某些官员们为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不得不喝,轻者醉几天,重者胃出血甚至死亡,这样做,值吗?纵观历史,总令吾辈伤心与难过。今天的官场文化还应多学学我们先辈们的革命文化!

付晓光被免去职务,由副省级降为正局级,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是否过轻?试问:陪酒人员喝死了,主要责任人降降级就了事?你官大一些,别人替他喝都不行,领导的权威性真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啊!我认为,应在深挖一些,动作在大一些。关于酒文化,国家亟待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倡导不喝酒或者少喝酒的文化氛围,对于劝酒者负相关民事或刑事责任,杜绝悲剧的重复上演。我们可以借鉴“酒驾”管理的成功经验,出台一些相关管理办法。

我们常常提到“父母官”,其实走进了“官本位”的误区。官是谁?官是谁养活的?纳税人养活了官员们,而纳税人就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官员们真正的衣食父母是老百姓,官员们应从群众中来,也应到群众中去!官员们应该尽心竭力、无怨无悔,更多、更好的服务于百姓,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积极向上发展。付晓光事件,是当今官场存在的某些群体的典型事件,它极具代表性与针对性,充分反应了当前反“四风”工作的及时性、必要性、紧迫性、长期性与艰巨性。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反“四风”工作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

央视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最新】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500字

党员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

《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辩》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