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反问句大全短一点【汇编14篇】

浏览

7696

作文

14

篇1:疑问句和反问句的区别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疑问句只是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别人给予回答;而反问句中的疑问不需要别人回答,答案就在反问句中,使用反问句的目的只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两种句式都有疑问的意味,但是疑问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做出回答;而反问句的答案就在句子当中,不需要别热人回答.使用反问句可使表达效果更强烈.

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而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反问句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例如:你怎么能这样呢?(意思是你不能这样),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而疑问句就是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例如:你今天几点起床的?-七点。

反问的作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1)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丰子恺《山中避雨》)

肯定句式经过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2)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黄蒙田《竹林深处人家》)

否定句式经过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3)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刺刺的。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理难受极了。(黄蓓佳《心声》)

用集中反问或连续反问,表达激动的感情,以增强文章感染力。

(4)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时可以起过渡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改写5句反问句陈述句改反问句方法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1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

2、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

3、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改后: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1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

2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

3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方法

一、方法: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按着步骤去做,那肯定不

会出错。下面就试试吧。

(太阳)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先完成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哪能射(不)到呢?”这时的句子根本就不通顺,但还没有完成,我不去管它。接着做第二步:这句句子里的疑问词是“哪能……呢”,我把它们都用删除记号删去,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射(不)到?”

第三步得加句号。到这一步,句子已经基本通顺了。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中起到的是一个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这样,句子就可以变成“这么远,箭肯定射不到。”

经过这样的四步,反问句就成了陈述句。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就不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反问句改陈述句大全

全文共 2099 字

+ 加入清单

【一】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4、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5、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1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12、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13、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5、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1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17、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8、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19、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0、肺结核病人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21、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22、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23、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24、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25、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改为陈述句)

26、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四、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 那大臣想:“难道我不称职吗?难道我是愚蠢吗?”

2 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

3 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4 你的家不是在6单元212号房间吗?

5 凡卡天天挨打挨饿,他怎能不想念乡下的爷爷?

6 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 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8 难道蜜蜂不是有益的昆虫吗?

9 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流泪呢?

10 这样的精品,难道不是从山上那根很不显眼、很普通的荆条上采下来的吗?

11 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你们怎么能忍心用枪来打这些受人压迫受人打骂的穷朋友呢?

12 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

13 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二】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三】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3、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5、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6、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

7、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8、你怎么能这样做?

9、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10、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11、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12、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

13、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正像晶莹剔透的钻石吗?

1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15、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1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7、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

18、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

19、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20、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21、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2、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23、 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2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2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2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2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28、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29、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不就看到不同的形状了吗?

3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四】

1、不经过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不经过努力,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2、这道题有你说的那么难吗?---这道题没有你说的那么难.

3、恐龙的灭绝,难道不是一个谜吗?---恐龙的灭绝,是一个谜.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

5、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

6、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海边上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7、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8、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说出的话不可以不算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反问句变陈述句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出示书上的句子,让学生找规律。

例句如下

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

2、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3、这部字典谁说你的呢?

规律如下:

1 、把反问句的问号变句号;

2 、把“吗”去掉;

3 、把反问句里的“不”去掉。

4 、反问句里没有不的添上。(有“不”去掉,没有“不”添上)

5、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练习如下:

1、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2、这怎么不是伟大的奇观呢?

这是伟大的奇观。

3、这本书怎么不是我的呢?

这本书是我的。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5、战士们没有离开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战士们没有离开阵地,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改写5句反问句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题加答案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1.难道这件事我会不知道?

这件事我知道。

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我没有这么笨。

3.你不觉得这样做不对吗?

你应该觉得这样做不对。

4.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你不能这样做。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你们不能破坏环境。

7.难道你不能自己回家吗?

你能自己回家的。

8.这难道不是你的?

这是你的。

9.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10.朝这个方向走,不是越走越远吗?

朝这个方向走,越走越远。

【注】反问句陈述句方法:

1、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设问句开篇引沉思巧用对偶更严谨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巧设问,发人深思。

开篇设计疑问,造成悬念,往往能吊人胃口,激发读者探知的兴趣。如:

(1)怎样才能煮好一壶上乘的咖啡?(河南考生《煮咖啡》)

(2)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 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江苏考生《稳中求胜》)

例1有意提出一个问题,引入话题,唤起读者阅读的欲望;例2以“宋江为首”“刘备 为王”“戍土居中”制造声势,设悬破题,引起读者的关注。

(3)。何谓“亲亲”?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明理”?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 古儒的经典里,君子的修养正是由此入手的。所谓“孝悌,仁之本也”、“格物致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那则《韩非子》的寓言里,我们看到了二者之间矛 盾的一面。(《亲亲与明理》)

(4)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5)、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父母离异,你选爸爸还是选妈妈?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妻儿同时落水,你选妻子还是选孩子?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路人被抢,你选见义勇为还是选“安份守己”?

……

人生或许可以比为一份试卷,它有大量的选择题,但不可不选并且还不以分数计算。有 时,A或B你都不想放弃,但它无疑是一道单选题,它告诉你:你必须学会放弃。(《学会放弃》)

对偶严谨整齐。

(1)、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铃。有一种美丽, 叫目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共击长空,尽显风采。(《响起,彼岸的风铃》)

(2)、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慨。活着真叫苦,有人这么喟叹。活着真的轻松快 乐,我却喜欢这样对生活箢结。是我的累颜比别人少吗?不是,因为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充满了四个字:清点生活。(《清点生活》)(3)、时光的呼吸,吹出历 史悠远的萧声;轻风的手指,拨响扣人心弦的音响。冥冥中,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气息,透过烟锁重楼的朦胧,羽化为感动者清澈的泪。选一个多雨的夜,独啜清茶, 静听天籁……(《静听天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敬畏自然中的反问句改写陈述句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陈述句:谁也不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反问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陈述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反问句: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陈述句:你曾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陈述句指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句子。反问句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有两种情况:

1 肯定语气改成反问句如:

天才来自勤奋。改为:难道天才不是来自勤奋吗?

2 否定语气改成反问句

小孩掉进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小孩掉进河里,我们能见死不救吗?

注意点: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把句中表示肯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的词,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并加上“吗”、“呢”等句末的句号要改成问号。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也有两种情况: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要把“难道”和“不”等词删去,把句末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

练习 :

1、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难道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吗?

4、老师对我的教导,难道我会忘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反问句陈述句方法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改写句子教学设计:反问句改陈述句教学设计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内容:

问句陈述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找到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讨论,同学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评价,集体反馈等。

五、教具准备:

幻灯片反问句改陈述句的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也示幻灯,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他不是我们班的学生。

你们怎么能破坏环境呢?

问:比较这几个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标点和语气有何不同?

2、学生发言。

3、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反问句改陈述句。

4、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二)反问句换陈述句。

1、总结把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2、出示反问句换陈述句的例题。

①教师出示例句,要求学生反问句换陈述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讨论学习。(小组讨论)

例句: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

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交流汇报。

幻灯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指导。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小结。

5、练习活动。

请同学拿出自己收集的反问句,和同桌同学互练互评,若有意见和答案分歧,与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解决。

(三)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什么更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描写人外貌的反问句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1、她露出来的一排牙齿白得不像刚刚去了皮的杏仁吗?

2、她露出一口排列整齐的牙齿,不像珍珠一般吗?

3、难道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的浪花吗?

4、他的白胡须在胸前飘动,不像一缕缕的雪花在飞舞吗?

5、他黑里透红的脸上露出的牙齿难道不像一排白玉米吗?

6、在阳关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怎会不像海边的浪花呢?

7、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难道不像海边的浪花吗?

8、这少女眉清目秀,小长长脸,尖尖的下巴不像个白莲花瓣吗?

9、这小女孩长着金黄色的头发,不像玉米穗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别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别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例如:你今天几点起床的?

2、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例如:你怎么能这样呢?(意思是你不能这样。)

3、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

顺口溜:

我问你答是疑问;不需回答是反问;自问自答是设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大全

全文共 1324 字

+ 加入清单

1、花生的品质难道不很高尚吗?

2、难道泪珠不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吗?

3、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难道我们能忘记吗?

4、那些美好的印象,难道我会忘记吗?

5、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难道我能袖手旁观吗?

6、难道每个人都没有责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7、这件事怎能不让人很感兴趣呢?

8、难道我的时装展得推迟吗?

9、信赖,怎么不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呢?

10、难道这清白的梅花能玷污吗?

11、外公,这难道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12、难道梅花的精神不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吗?

13、每一个中国人怎么能不爱自己的祖国呢?

14、我怎么能买得起这么贵的书呢?

15、难道我们都不喜欢看闲书吗?

16、盛大的上海世博会怎么能不令世人瞩目呢?

18、难道季爷爷小时候最感兴趣的不是看闲书吗?

19、我怎么能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呢?

20、我难道能放掉这条大鲈鱼吗?

21、这么大的公园,我能来别人难道就不能来吗?

22、难道中秋节前后不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吗?

23、难道你不想更多的了解汉字吗?

24、难道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吗?

25、我们怎么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恩情呢?

26、为了战士们能走过草地,难道彭总不能杀掉他心爱的大黑骡子吗?

27、生活的穷困和疾病怎么能泯灭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呢?

28、难道人民解放军不值得每个人学习吗?

29、我们怎么会把您老人家忘怀呢?

30、难道朝鲜人民会忘记志愿军战士吗?

31、礼貌待人怎么不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呢?

32、《慈母情深》一文怎能不深深地打动了我呢?

33、桂花的香气,难道不迷人吗?

34、你们是吃饭长大的,难道不也是读书长大的吗?

35、会议十分重要,你怎么能不去呢?

【参考答案】

1、花生的品质很高尚。

2、泪珠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

3、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不能忘记。

4、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5、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我不能袖手旁观。

6、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7、这件事让人很感兴趣。

8、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

9、信赖,往往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0、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11、外公,这是您最宝贵的画。

12、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13、每一个中国人都爱自己的祖国。

14、我买不起这么贵的书。

15、我们都喜欢看闲书。

16、盛大的上海世博会令世人瞩目。

18、季爷爷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

19、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

20、我不能放掉这条大鲈鱼。

21、这么大的公园,我能来别人也能来。

22、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23、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汉字。

24、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

25、我们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恩情。

26、为了战士们能走过草地,彭总不得不杀掉他心爱的大黑骡子。

27、生活的穷困和疾病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28、人民解放军值得每个人学习。

29、我们不会把您老人家忘怀。

30、朝鲜人民不会忘记志愿军战士的。

31、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32、《慈母情深》一文深深地打动了我。

33、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34、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35、会议十分重要,你一定要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