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化常识(热门20篇)

浏览

7370

作文

1000

中国传统文化——风筝作文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又说“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

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的“权威”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权威”本身并没有问题,信任“权威”作为一种心理的现象也无可厚非,但是,真正的问题是:咱太把“权威”当回事了。

也就是说,过于认可“权威”的文化,就是病态的。

信任“权威”算是中国文化染色体上一个古老的片段。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是小农经济,换句话——农民是当时的“经济马车”。那么靠天吃饭的广大农民所信任的“权威”自然是天。于是,想当皇帝的武则天就根据这个道理,找人弄了块石头,刻上铭文,扔进江里,再命人假装无意发现它,于是乎,百姓高呼“天命”,认为她是“权威”的使者。对“权威”的信任乃至依赖、乃至膜拜的文化基因若不是自古有之,这武则天又怎么能发现并利用呢?这信任权威的文化基因若不是根深蒂固,又怎么能把“女人卑微”这一时代常识都颠覆了呢?信任权威这一中国文化的基因片段,是如此的强大,不过,量变往往会引起质变。

依赖权威就会被权威控制。依赖由信任而来,又比信任更过分,像生物体内的基因一样,信任权威这一中华文化基因也会突变,这一突变,就变成了依赖权威,如此突变,肯定会带来的是严重的社会问题。鲁迅的年代,便是“依赖权威”这一文化基因控制的年代。《灯下漫笔》中,百姓是奴隶——有主人的奴隶,或是没有主人的奴隶。这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真实写照啊!百姓依赖着权威,但权威却是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百姓们就这么被告绑架了,却还全然不知。这依赖已成了当时百姓思想文化的基因,所以中国百姓被控制了——被依赖文化权威的基因控制了。以至于中国都陷入了迷茫,多么可怕的突变!难怪当年鲁迅先生决定弃医从文,他是想用自己的笔,化为思想的手术刀。

在现代,人们不依赖着权威。其实现在的权威并没有什么错,只是,现在的人们太把权威当回事儿了。现在已不会出现被压迫或是改写常识如此可怕的事,即使出现了,也不会被人们认可。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说“太把权威当回事”呢?信任权威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权威存在与否,或权威本身是何种形式的存在,并不影响基因表达。现在人们的权威是自己的强烈愿望。例如:望女成凤、日进斗金、健康长寿……能实现这些愿望的只是少数,对应的:“虎妈”、“三鹿老板”、“巴马长寿之乡的老人”……于是乎,孩子被父母折磨了,磨掉了童真;良心被金钱绑架了,突破了道德的底线;长寿的愿望被开发商愚弄了,花钱买到的也还是愿望……到头来,人们就聚集了太多的悔恨和懊恼,这就是所谓的权威带给人们的结果。你或许认为,他们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崇拜权威,我要说的是,正是这种对权威的过度崇拜,往往怂恿和推动了这种社会上的无良甚至是罪恶的行为,造成可怕的恶果!

战国七雄,百家争鸣,没有绝对认可的权威,那时的文化如百花盛开那样绚丽多彩!别太把权威当回事儿!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华文化,也能百家争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化传统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老的中国,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艺术文化,它们有着典雅而神秘的风韵,也证实了炎黄子孙的聪明和才智

古诗是中国的一大文化艺术作品,表现了古人的心情和感悟,有的还描写了风景和植物等,就如我们现在的写作一般。唐代的李白、杜甫,清代的李清照,宋代的杨万里;他们都是著名的大诗人,也是古代的艺术家。所以,古诗是文学中的一门艺术。

弦乐器是古人用来奏乐的乐器,在古代的宫廷里,那些奏乐的宫女们面前摆放着一架架古香古色的古筝或箜篌,弹奏出的声音如同高山流水,时而柔和,时而空灵。古筝和箜篌这两种乐器也算得上是古代的极品乐器,只有在宫廷和大户人家中才能看见。它们的乐声被世人称赞,今天也有不少人喜欢欣赏。所以,弦乐器是音乐中的一门艺术。

陶瓷,人们常说:景德镇陶瓷甲天下。没错,陶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手工作品,它的主要原料是泥土。先用泥土做成想要的形状,然后再煎烤,成型后,再上色,一个美丽复古的陶瓷作品就这样完成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一些不显眼的泥土竟能做出如此美丽的陶瓷作品。所以,陶瓷是手工中的一门艺术。

水墨画。中国古代的水墨画也是很有名的,古代的画家利用水墨画把祖国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都描画得淋漓尽致,不但是祖国的壮丽山河,就连徐悲鸿的骏马,齐白石的龙虾,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动物也令人拍案叫绝,可想而知,中国的水墨画是多么出名。所以,水墨画是美术中的一门艺术。

中国的艺术还有很多很多,它们说不完也道不尽,中国的艺术是不可低估的,它们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欣赏。我爱中国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俗文化中国结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结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由一根根五颜六色的丝线编织而成的,它做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并有着丰富的内涵,如:如意结代表吉庆有余,双鱼结代表年年有余等。

我家有一个红红的吉祥结。吉祥结的下面有一个看色的大瓷珠,上面画着一枝玫瑰花和一只绿色的小蜻蜓,栩栩如生,甚是好看。在蓝色瓷珠的下面有两条长长的流苏,让人感到非常飘逸。

吉祥结还有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吉”为美好、有利。而“祥”为富善之意。吉祥结有七个“小耳朵”,又叫“七圆结”。它的编织方法十分简单,具体如下:首先,用一根彩色的丝线摆成双十字,然后将十字最下面的两个丝线的头都压在其右面的线上,以此类推,十字的四个头都压在旁边的线上,将伸出的丝线头一拉,即可。按此方法重复一次,最后再将丝线调整一下,一个吉祥结就完工了。

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呢?因为中国结代表着吉祥、美好的祝愿。人们在过年、结婚等都要买中国结,来表达人们希望大吉大利,幸福美满的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过年风俗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必须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一样: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向延续到这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郊寒岛瘦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孟郊前期由隐而仕,诗皆言志,有为而作;后期仕途坎坷,诗转向抒情,形成险怪诗风。“寒”既指诗内容之嗟悲叹苦,亦谓其诗有清冷之意境美,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生新瘦硬。

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孟郊作诗尚奇峭,出自苦吟。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孟郊为成为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1.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如《叹命》2.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描写对象。如《寒地百姓吟》。3.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之鸣的创作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诚实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水牛和货车

从前有一个猫,一条狗和一头水牛,它们共同决定要从某地搬运三辆货车到某地。它们约好各人拉一辆,同时动身,谁先到达目的地就算谁赢。不用说,对于一个猫,要拉动一辆货车,并且要拉那么长的路程,不过是一句很动听的空话罢了,所以猫并不去拉车,只是拔脚就跑,一口气就跑到目的地了,立刻宣布自己的胜利,叫道:“我第一个到达了!”

狗勉强地拉了一两步路,可是一则实在重不过,二则猫已经抢先跑前面去了,它很不甘心,所以它也就抛下了货车,飞步向前面跑去了。

水牛远远地落在后面,拉着笨重的货车,喘着气一步一步地走。等到它到达目的地,老实说,是已经很迟了:不但最先到达的猫已经等得不耐烦,自己跑开不见啦,就是晚一步到达的狗也已经等得无聊起来,自己跑开和别的狗打架去了;水牛看看那里什么也没有,就说:

“虽然它们很早就到过这里,可是它们是空手来的,后来又耐不住寂寞,空手回去了,这算得什么呢?那么,运了实在的货车到达这里来的,还得算我是第一个哩!”

不要跟说漂亮话的人竞赛,而要向老实工作的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9月1日,我坐在电脑桌前观看《开学第一课》。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一,它促进了古人的沟通,它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子在文学当中,是极其重要的。

古时候有四种艺术:琴、棋、书、画。首先上台的是柯洁,他是世界围棋冠军,但是与“阿尔法围棋”(围棋机器人)比拼时,不幸失败。虽然他没能比过“阿尔法围棋”,但是他很乐观:“机器人没有情感,他赢了也不会笑。”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爷爷将中国诗词翻译成英文法文,据说他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弘扬中国文化,还鼓励我们长大后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还有“钢琴少年”和机器人“特奥”的钢琴对决……

最令人难忘的是巴西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米斯巴的传播中文的故事。在她年轻时,中国的常敬宇夫妇来巴西专门教授中文。由于杨老师与学生相处融洽,所以学生们觉得杨老师就像他们的母亲。那时,会说中文的巴西人都是常敬宇夫妇教出来的学生。有时,杨老师会带学生们到她在巴西的房子。在那里,她会教学生们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如剪纸,包饺子。杨老师对学生说,凡在一起吃饺子的人,都是一家人,因为饺子把幸福包在了里面。突然有一天,杨老师病倒了,原来是患了疟疾。学生们都去看望她。大夫开了药方,但摇摇头说:“我的小诊所里没有这种药,只有距这儿几十里的另一家医院里才有。”常教授和米斯巴立刻开车出发去买药。不料汽车输油管堵塞,米斯巴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堵住管子的异物吸出来,保证了及时买回药品。可杨老师还是去世了。为了表示对杨老师的尊敬,学生们每年在中国的清明节时到她坟上献花。米斯巴说,自己虽然已临近退休,但是自己还会坚持传播中国文化。不知不觉,《开学第一课》已近尾声。通过观看,我惊叹:中国传统文化真是无奇不有、博大精深。中国,我为你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题目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可是少不了的。有古文、诗、词、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等等。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最喜欢春节。这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故事,现在让我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爬上岸,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里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

这一年的除夕,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去避难。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他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里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春联,放炮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还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过春节的美好习俗有很多,比如扫尘、洗浴、贴窗花、贴春联、贴年画、吃饺子、压岁钱、穿新衣、放鞭炮等,有趣极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发压岁钱了。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我们晚辈的喜爱与关心,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得到压岁钱,还可以买新衣服,也可以买很多好玩的玩具、好看的烟花、好看的书籍,还可以为自己上大学存学费,我就是存起来的。

过新年,穿新衣,开开心心过大年……我们唱着欢乐的歌谣,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42351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

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舞龙、舞狮、贴对联、剪纸……

其中我比较喜欢的是舞龙,最喜欢的是贴对联。因为每到过新年都会有贴对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极了。这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但是你知道吗?过年里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的,可是不管怎么样年还是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害怕极了,但是又无能为力。

第二年的大清早,人们就纷纷地收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告诉人们说:“怪兽害怕红色和响声有。”就这样人们听了以后就回到村里买了对联贴在门上;到了晚上年又来了,它一看到红色就开始害怕了,人们见到有效果又敲起了锣鼓。这时年更害怕了吓得连忙就跑了。

从此,村庄就和平了。之后人们每逢过新年都会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色的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有万里长城,明清故宫,敦煌莫高窟……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位于秦始皇陵的东侧1。5千米处。它里面有许多姿态各异,大小不一,各具风格的陶俑。据说把这些东西建在秦始皇陵的东方,可以在阴间保护秦始皇,使他在阴间也能过着和阳间一样的生活。

秦兵马俑在人们挖掘出来后,有四个坑,因为四号坑有坑无俑,因此参观人少。这三个坑中,一号坑最大,约有陶俑6000个,最小的是三号坑,有陶俑918个。在所有坑中,二号坑的兵种俱全,推测此坑是总主力军阵,此坑中的陶俑排列秩序井然,不像一号坑那般杂乱。

三号坑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一号坑为“左军”,二号坑为“右军”。这样的军阵布局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远远望去,在那一道道宽阔的土墙之间,一个个兵俑排列整齐:有的神情严肃,伫立着思考,大有将军风度;有的跃跃欲试,满腔热血,仿佛要在战场上与敌人决一死战;有的面带微笑,仿佛想起自己凯旋,和家人团聚的情景……

在所有陶俑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数跪兵俑了。只见他右膝跪地,背部挺直,两手在右侧,仿佛在拉弓放箭。他自信满满,好像觉得自己放的每一支箭都能射到敌人。

那些马俑也各具特点。那一匹匹骏马,初看似乎一样,但仔细去瞧,则各有特色。有竖耳细听的,也有张嘴嘶鸣的。

所有的陶俑都几乎和真人真物一样大小,更让我们感受到秦始皇“军队”的真实。

望着这排列整齐的军阵,我仿佛看到了昔日神威的秦始皇,驾着马车,率领着他的大军,浩浩荡荡地行走在天地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文化遗产兵马俑中考预测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举世瞩目的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

在此之前,我想象中的兵马俑是进了大门,浮现在眼前的便是几个大坑。早已破碎的陶瓷残片堆放着,但听了历史老师一番激情澎湃的讲解后,便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想着一定要去里面看个究竟。

走进大门,参观的人群比肩接踵。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每个坑都是有房子的,进到一号坑时,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约有几百平方米的坑。快步靠近,才看到历史老师口中那雄伟的兵马俑。

排列整齐的兵俑一个个笔直竖立在那里,灰铜色中泛着青绿色。带上眼镜仔细观察,才发现他们是有表情的,而且每个动作,姿势都有所不同。有的表情严肃庄重,有的面带微笑。有的半身卧蹲,如果他们有肤色的话,简直和真人一模一样。

顺势再向前望去,见到几位考古队员身穿工作服,手拿探测仪器,紧密细致地蹲在空中考古,发掘着仍未发现的兵马俑。我随着人流从后门走出,前往下一号坑。

二号坑明显比一号坑小一些,里面还有一些残缺的兵马俑。据说是因为当时未完工,就发生战乱,所以就地掩埋起来。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名叫幸运星的一尊兵马俑了,他是单独存放在外面的,说是因为发觉时,因为它保存的完好无损,所以名幸运星。邻近细看,就连每一个发际线,指甲盖衣褶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表情严肃而又坚毅,眼睛温和而又深邃。

从博物馆出来,我不禁为中国古代能工巧匠们的的鬼斧神工深深折服。时至今日,陶俑们坚毅的面部表情仍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五年级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在前秦时期初建,历经了上千年的时间,如今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规模。莫高窟有着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以及2415尊泥质彩塑。莫高窟是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

敦煌莫高窟的形成是因为:它虽经历千年,但地处沙漠干旱气候区,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千陪,尤其建在远离人口密集的沙漠腹地,这样自然和人为的损毁条件少了许多。

敦煌石窟的建筑尤以莫高窟保存的五座唐宋木构窟檐为稀世之珍和一些宋元土木古塔,壁画中也出现不少代表时代的古建筑图样,可说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不可缺的第一手资料。

此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之东南,三危山与鸣沙山之间的峭壁处,南北长约1610米。相传前秦建元二年(366),有位僧人叫乐樽,在此山上见金光闪闪,似有千佛在山上,于是他就在山崖壁上开凿了洞龛,这是莫高窟的第一个石窟。后来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朝代不断开凿,形成了一座规模雄伟、内容丰富、具有高超艺术价值的佛教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新的一日,我们一路前行,慕名来到了历史的瑰宝、世界的奇迹——秦兵马俑

远观,气势雄伟,震撼万分,方圆百米;近观,精致生动,刻画精美,各具情态。有长胡的老兵,有厚实的壮汉,更有健壮的后生,形态各异,生动楚楚。再观他们动作,有手持长刀,满面严肃;有外披铠甲,头戴巾帻,神采奕奕;有手持弯弓,束发挽髻,腰系革带,精神凝重。

再仔细观察其中一位,身着战服,头上带冠,身高体宽,腰间佩戴一柄短剑,气势凌人,好一军吏武将,好一秦兵马俑!

静下来,眼前浮现了秦国当年的繁盛。百万秦军驰骋在沙场上,引得黄土飞扬,尘土四起,战车飞驰,阵阵马蹄踏破天边的云霄。一转身,弓弩手严阵以待,一声呵下,万箭齐发,密雨般落下,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再看一柄青铜宝剑,剑身通黑,冷酷的外表。遥想当年,秦皇手持佩刀,霸气外露,虽过千年,但还是难隐它的锋芒。更另人惊讶的是它表面光亮如新,剑刃非常锋利,一剑可划透12层报纸。兵器的表面有一层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具有防腐抗锈的良好性能。这些兵器虽藏在地下2000余年仍然无锈,光亮如新。

看着窗外的夕阳,无限感慨,继续前行吧,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颐和园游玩!

走进颐和园大门,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看,万寿山就像一只巨大的蝙蝠。走到山顶,我们看见了小布达拉宫,它是那么美丽。导游说:“屋顶上金灿灿的黄色,代表皇权;屋檐下的碧绿色,代表草民。”墙壁全部刷成了暗红色,听说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用这富贵的红色。走进大殿只见里面有三个菩萨,他们双手合十面向我们,身上金碧辉煌。

走出殿外,我们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宝塔,底座是用价值连城的汉白玉砌成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千零一十个唐僧像。表情各不相同,栩栩如生,其中有两个头被割掉了,真可惜啊!我们下到半山腰看到了三个字“书画游”,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显得苍劲有力!环顾四周,亭台、楼阁、假山、花、草、树木,美不胜收,真像在画中游。站在平台上,远看昆明湖,只见整个湖都结了冰,成波浪状,静止不动,神奇极了!

走下山来,我们看到了一条七百多米的长廊,上面画满了图案,有花鸟虫鱼,有青山绿水,有人物故事。而我最喜欢的一幅图,画的是《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画上画着猪八戒和孙悟空在空中腾云驾雾,白骨精在陆地上慌忙逃跑。画得如此逼真,真了不起!

颐和园可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艺术宝库!它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的汉字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而其中最令人惊叹的还是中国的语言文化

一个个形态多变的汉字,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诗句,一首首富含哲理的古诗……

不得不说,中国语言文化优厚的底蕴令人赞叹,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在那一个个方块字中间,一笔一划,横竖撇捺,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处处散发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汉字就像一块又一块的长城砖,构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我们不得不敬佩中国古人的造字智慧。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的方块字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眼前,它以歌舞的形式在人们眼前翩翩起舞。奥运会的会徽的字体设计采用了中国毛笔字汉简的风格,自然,简洁,流畅,同时还采用了中国文化符号——印章作为文字的表现形式。这种汉字与印章的设计蕴含着悠深的中国文化和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从而也证明了文明能够持续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与汉字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然而,在如今飞速发展的21世纪,汉字的意义似乎变得越来越小。社会发展,外语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也成为了我们必修的学科。有的人说,学好英语才最重要,应该把重点放在英语上。但我认为,学习外语固然重要,但是学号汉语是学习其它语言的基础,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精华,应该由我们去传承和发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达,汉字书写变得越来越便捷,我们懂得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标准的宋体字,却在面对它们时不懂的如何书写。我们往往觉得汉字很简单,但是你真的懂得表达它吗?就拿现在的微博来说吧,一条微博的字数限制是140字,这导致很多人的表达越来越简短,单调。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也智慧用一个“赞”,“转发”来草草了事。难道我们的表达就只能局限在这104字,表面的“赞”和“转发”吗?

毛笔变成硬笔,繁体变成简体,书写变成机写,汉字的书写和表达日益变化,变得更简单,便捷了。

难道我们还要让汉字变成博物馆中的历史展品吗?不,不是的,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方块字不仅是一种符号,而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华夏民族优雅品格的体现。我们应该珍惜弥足珍贵的汉字文化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嘉兴举办首届中国粽子文化节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继承文化积淀,创建独特品牌

2005 年 5 月 14 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嘉兴市政府主办,五芳斋集团独家承办的“首届中国粽子文化节”在粽子之乡——嘉兴举行。

在外地人心目中,嘉兴最有名的莫过于“南湖”与“五芳斋”了。凡来嘉兴的人必定要去游南湖,走时都忘不了拎几盒五芳斋粽子,好回去向人表明已经来过这座城市。好多外地人认识嘉兴,是从五芳斋粽子开始的。人们说这小小的粽子里包裹的是积淀了千年的稻作文化。有着百年历史的嘉兴“五芳斋”敢于打出“天下第一粽”的招牌,那是悠远的历史文化所赋予的雄厚底气。

来自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及 20 多个省分会的专家和全国 50 多个粽子生产骨干企业代表云集禾城。文化节上发布了粽子行业国家标准,使有数千年历史的粽子第一次有了强制质量标准。据悉,中国商业联合会颁布的《国家粽子行业标准》,由浙江五芳斋集团起草, 2004 年 6 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标准》包括粽子定义、技术要求、感官指标、检验规则等十几个方面的要求,填补了我国点心食品无行业标准的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满分说明文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开始42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的非常的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把!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午门、北门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还不知道吧!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山顶建筑。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到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殿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己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经典文学文化常识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小朋友都有这样的苦恼:语文学习效率不高、语文成绩提不上去、老是被父母和老师责备,准备了经典文学文化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

《唐诗三百首》编著蘅塘退士,清代人,原名孙洙,与夫人徐兰英一起编选,共选入310首诗。民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我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知音”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天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耄耋(八九十)期颐(一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约五公里处,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陵园城东门外。距陵墓一公里半。大厅里陈列着许多和真人真马同样大小的陶人和陶马。说起秦俑来,还有一段传说哩。

据说,在秦以前,关中人不使用瓦盆瓦罐,当时也没有陶制器物。秦始皇二十二岁正式执政后,就下令大规模地修建他的陵墓。他察看过许多地方,最后看中了骊山。骊山风光秀丽,加上山阴产玉,山阳多金,金玉双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把墓地定在骊山北麓。他不仅从全国调来七十多万“刑徒”,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征发来大量民夫。修建期间,秦始皇还下诏书叫李斯提前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准备为他殉葬。李斯看了诏书,吓得目瞪口呆。他想,要征集这么多童男童女殉葬,必然会遭到百姓反对,人们一旦起来造反,秦朝江山就会垮台。但是如果不办,皇帝降罪下来,自己就活不了。想来想去,只得上书秦始皇说:“臣李斯,冒死直言,君征人殉,必引骚乱,不如陶殉,江山平安。”秦始皇见了,觉得有道理。他还想,如让活人殉葬,在阴间不听调遣,死后也不得安宁。于是改变原意,立即下旨令李斯征集全国能工巧匠,烧成规模庞大的出巡仪仗队,要求把陶人、陶马制得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

九天过去,李斯从民夫中抽调出数百名烧制砖瓦的工匠,向他们宣读了圣旨,命令他们按期烧好陶人、陶马。

但是,抽调来的工匠谁也没做过陶人陶马,只会烧砖瓦。他们试烧多次都烧坏了,有一百多名工匠被砍了头。就在这批被杀的工匠中,有个老工匠想出个法儿,他在临死前告诉他的儿子,要他单窑分段烧制。儿子含泪埋了父亲,按照父亲生前嘱咐,单窑单俑分段烧,烧成后再组合。经过几次试烧,终于烧成了。

这个方法试验成功后,工匠们齐心协力,经过日以继夜的苦干,几千件陶人、陶马终于按期如数烧制好了,并按照李斯的要求,把陶俑排成整齐的队形。

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承了帝位。他怕修建工匠泄露墓中秘密,便暗地把秦始皇灵柩运入墓中,然后下令叫所有参加修。建陵墓的人,一齐到墓中看戏,并领赏赐。可怜那些流血流汗、为修建秦始皇陵墓卖过大力的工匠、民夫和刑徒,全上了秦二世的当。他们刚刚走进陵墓,便被封闭在墓中,成了殉葬品。传说只有一个人逃了出来,这人就是第一个制成陶俑的青年小伙子。原来,秦始皇陵墓里的水道是他修砌的。他见事情不妙,便钻进水道,等到天黑才逃了出来。后来他流浪关中,给人们烧制瓦盆、瓦罐和瓦瓮为生。

直到如今,这些陶制品还很受关中人们的欢迎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