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学划船先练游泳_哲理小故事热门20篇

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名人故事: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3826

作文

1000

篇1:英语哲理故事长HeNeverMissedaGame

全文共 4431 字

+ 加入清单

Bob Richards, the former pole-vault champion, shares a moving story about a skinny young boy who loved football with all his heart.

Practice after practice, he eagerly gave everything he had. But being half the size of the other boys, he got absolutely nowhere. At all the games, this hopeful athlete sat on the bench and hardly ever played.

This teenager lived alone with his father, and the two of them had a very special relationship. Even though the son was always On the bench, his father was always in the stands cheering. He never missed a game. This young man was still the smallest of the class when he entered high school. But his father continued to encourage him but also made it very clear that he did not have to play football if he didn‘t want to.

But the young man loved football and decided to hang in there He was determined to try his best at every practice, and perhaps he‘d get to play when he became a senior. All through high school he never missed a practice nor a game but remained a bench-warmer all four years. His faithful father was always in the stands, always with words of encouragement for him. When the young man went to college, he decided to try out for the football team as a "walk-on." Everyone was sure he could never make the cut, but he did.

The coach admitted that he kept him on the roster because he always puts his heart and soul to every practice,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d the other members with the spirit and hustle they badly needed.

The news that he had survived the cut thrilled him so much that he rushed to the nearest phone and called his father. His father shared his excitement and was sent season tickets for all the college games. This persistent young athlete never missed practice during his four years at college, but he never got to play in a game.

It was the end of his senior football season, and as he trotted onto the practice field shortly before the big playoff game, the coach met him with a telegram. The young man read the telegram and he became deathly silent. Swallowing hard, he mumbled to the coach, "My father died this morning. Is it all right if I miss practice today?" The coach put his arm gently around his shoulder and said, "Take the rest of the week off, son. And don‘t even plan to come back to the game on Saturday."

Saturday arrived, and the game was not going well. In the third quarter,when the team was ten points behind, a silent young man quietly slipped into the empty locker room and put on his football gear. As he ran onto the sidelines, the coach and his players were astounded to see their faithful teammate back so soon. "Coach, please let me play. I‘ve just got to play today," said the young man. The coach pretended not to hear him. There was no way he wanted his worst player in this close playoff game. But the young man persisted, and finally feeling sorry for the kid, the coach gave in. "All right," he said."You can go in." Before long, the coach, the players and everyone in the stands could not believe their eyes. This little unknown, who had never played before was doing everything right. The opposing team could not stop him. He ran, he passed, blocked, and tackled like a star. His team began to triumph. The score was soon tied. In the closing seconds of the game, this kid intercepted a pass and ran all the way for the winning touchdown. The fans broke loose. His teammates hoisted him onto their shoulders. Such cheering you never heard.

Finally, after the stands had emptied and the team had showered and left the locker room, the coach noticed that this young man was sitting quietly in the corner all alone The coach came to him and said, " Kid, I can‘t believe it. You were fantastic! Tell me what got into you? How did you do it?"

He looked at the coach, with tears in his eyes, and said, "Well, you knew my dad died, but did you know that my dad was blind?" The young man swallowed hard and forced a smile, "Dad came to all my games, but today was the first time he could see me play, and I wanted to show him I could do it!"

Like the athlete‘s father, God is always there cheering for us. He‘s always reminding us to go on. He‘s even offering us His hand for He knows what is best, and is willing to give us what we need and not simply what we want. GOD has never missed a single game. What a joy to know that life is meaningful if lived for the Highest. Live for HIM for He‘s watching us in the game of life!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输也是赢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单位的年终考核有一项是民意测验,也就是每个人都要给所有人打一次综合分数,就算是对这个人工作的总评定。

结果是,同事小姜排名倒数第一。排序本来是保密的,可小姜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十分恼火,他气呼呼地去找主管领导理论。领导很有水平,耐心地听着小姜说完,最后十分同情又十分无奈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左右的,而是大家评出来的,我也没办法。小姜无言以对,回来后闷闷不乐。

这使我非常诧异:小姜的业务水平虽不能说第一,但也算过得去,业绩也不错。同事是怎么了,总不至于都心存恶意而昧着良心吧?

后来,经过多方了解,我才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小姜平时有一个习惯,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事争论高低,而且每次他都要占上风,从来没有认输的时候。尤其是在他确定自己是正确的时候,就更加盛气凌人,甚至还拿出书本做证据,把对方驳得体无完肤,无地自容。说到得意之处,还口无遮拦,极尽揶揄挖苦之能事,大有置人于死地而后快的气势。为此,他经常把别人逼到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而他还不知觉醒,光顾着自己嘴上痛快,我行我素。时间一长,人们虽嘴上不说,心里却早已对他敬而远之了。

同事之间闲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本无什么原则之事,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总会有疏漏之处。退一步说,就是书本上不同版本对同一问题也有不一致的时候。比如说,我同时在两本书上看到了关于地球的年龄问题:一个说是50多亿年,另一个说是40多亿年。孰是孰非,很难界定。个体的消息来源有时是多渠道、多角度的,本身就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平心而论,唠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嗑,说完就算完了,不能过于较真。

争辩是一种低级的心理,其本质是争辩的双方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在争辩中争来的。争辩的双方永远没有赢家,从一开口就输了。输了,就是输了;你赢了,也是输了。你争论赢了,就是否认了别人,别人就会下不来台。让别人丢面子,别人就会怨恨你,你就会失去人心,失去和谐的人际关系。长此以往,谁也不愿意和你说话。你成了孤家寡人。

生活中,没必要凡事都争论。跟家人争,赢了,亲情没了;跟爱人争,赢了,感情淡了;跟朋友争,赢了,情谊没了……争的是理,输的是情。远去的是情意,伤害的是自己。黑的白不了,白的黑不了,让时间去证明。

赌界有句很经典的话:永远不输的最高境界就是永远不赌。套用这句话说,赢得好人缘的最好方式就是永远不争。这不是立场问题,而是一种处世的策略,一种生活的智慧。如果对方事后知你是正确的,还给他留有余地,他会从内心佩服你。

如果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与人逞口舌之快,做无谓之争,或者在不可避免与别人争论时,你退避三舍,就避开了正面冲突。没有争辩,就谈不上输赢。但实际上你是赢了——赢得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放下自己的固执己见,宽心做事,舍得做事,赢的是整个人生。多一份平和,多一点温暖,生活才会有灿烂的阳光!

老子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桉树的生存之道哲理故事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在澳大利亚的原始森林中,桉树的比例越来越高。在澳洲的南部,桉树甚至主宰了整个森林。

桉树与其他树种相比,生命力并不顽强。相反,它的根系扎入土壤并不深,枝干繁殖也较缓慢。但在原始森林,作为弱者的桉树能够在万木丛中胜出,这实在令人惊讶。

澳洲的植物学家研究了桉树生长需要的土壤、水分、环境等因素,也没有得出具有逻辑性的结论。

最后,有一种被人忽视的因素进入植物学家视野中,那就是火灾。

因为植物学家发现,凡是桉树突然疯长,在所有树木中占绝对优势的地方,以前都发生过森林火灾。植物学家们把各地区发生过火灾的森林历史资料调出来进行分析时,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了:桉树喜欢火灾,每一次火灾都能让它们快速生长。

这个原因无论是谁都无法相信。

但谜底很快被植物学家揭开。桉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它的树枝不像其他树木一样是沿着树干慢慢向上生长的,桉树树干的下部基本没有树枝,到了树梢之后,它才长出长长的树枝,缓缓垂于近地面处。当火灾发生时,近地面的火焰只能沿着垂于地面的树枝向上蔓延,而无法焚烧桉树的树干。而其他树木就没那么幸运,因为它们从下到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枝叶,发生森林大火时,树干被树枝燃起的熊熊大火烤焦,失去了重新复苏的机会。

桉树的生存之道让植物学家叹为观止。没有发生火灾前,在茂密的森林中,它争夺不到太多的阳光和土壤里的养分,大火过后,地面上的小树悉数变成炭灰,高于桉树的树木无法再阻挡阳光。当雨水降临,桉树便开始发疯似的生长。

在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中,强者生存其实是一种最大的谬误。往往是那些机巧的,看上去不甚起眼的东西,它们却有着难以令人相信的自然智慧,最后成了赢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香蕉及皮经典哲理故事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天刚擦黑,路灯还亮得有气无力。我路过这人迹稀疏的巷口时,无意中瞥了他一眼。

他的头发蓬乱得像一个鸟巢,脸乌黑得似乎刷了一层漆。肩上搭了一个瘪瘪的、像他衣服一样脏兮兮的大化肥袋。

平时你总是在垃圾堆前见到他们,经过他们的时候,我们的路线恐怕都会自然而然地划出一个弧度,视线也不太会在他们的身上多做片刻逗留,从他们身旁匆匆而过。

之所以让我多看他一眼,就因为他现在是站在香蕉摊前,专注地审视。小心翻弄着几把香蕉——香蕉摊是那种不同于水果店的,在一辆三轮车上码一堆低档香蕉的摊。

因为生意清淡,那卖香蕉的并没在意摊前有了个顾客。他歪着脖子抱着双臂,正出神地看路牙上两个民工下石子棋。

使我有些讶异的就是,那个拾荒者并没有如我想像的那样,意在“拿”走一把香蕉;而是终于选定目标,从一把香蕉上掰下几个小香蕉搁进了秤盘,并开始在胸前摸索着。同时也如同我们一样,伸长脖子盯着蕉主的秤杆。

有意思的是卖蕉的:他并没为生意太小而不屑,认真称量报价,还把秤杆给拾荒者验看。在拾荒者终于摸出一小堆角币点数时,他才认真打量了他一眼。这一眼显然让他有些意外,但旋即平静。他把四个香蕉装进小袋递过去,却把拾荒者递来的角币推回去,同时摆摆手。

拾荒者如我一样木了一下,迅即离去。但很快又迟疑地回过头,再次把手里的小钱向卖蕉的递了一下,卖蕉的这回露了点笑容,再次摆摆手。拾荒者这才向他一哈腰,大步走开。

同时迅即撕开手中的香蕉,几乎一口就把整只香蕉吞进了肚里。

当他上到对面马路时,路间已先后扔下两只香蕉皮。但第三只香蕉皮没有落在地上,拾荒者眼前出现了一只垃圾箱,可能是职业敏感吧,他在垃圾箱前站住了,并把第三只香蕉皮扔了进去。

接下来,又一个让我有些讶异的情形出现了:他竟返过身去,将先前扔下的那两只香蕉皮捡回来,扔进了垃圾箱,同时还伸头看了看那卖香蕉的,很快消失在暗影里。

我也看了看那个卖蕉的。他又在看民工下棋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但我却觉得自己看到的还是有点意思的。

看来,人与人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无论什么人,无论他处于何种境遇或地位,心灵深处总还会存有某种共通的东西的。

我还联想起这么一种说法:有人在南美打一个喷嚏,根据声波扩散放大原理,最终竟会在太平洋引发一场风暴。

以前我总觉得难以置信,现在我有点相信了。卖蕉者那一小点善心恐怕就有了点反应。至少,如果世间多一些这类暖人的小火星,没准有一天真会燎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观画富有哲理的故事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画家举办个人画展。一位贵妇人来到展室,站在一幅画前面端详了许久,她说:"我要是能认识这画的作者,那有多好啊!"

站在一旁的画家走过来说:"夫人,我就是作者。"

贵妇人说:"这幅画太妙了!你能否告诉我,给画里这位小姐做裙子的裁缝是谁?"

小幽默大智慧:我们常说艺术是与平民绝缘的,因为普通人很难欣赏艺术的本身,其实,艺术的目的是给人带来享受。我认为,不一定是理解了艺术本身才有享受。而享受的本身是没有区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原谅的哲理的小故事1:真正的原谅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次,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苦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劳动成果。

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小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一个实验室。这名小学徒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上楼梯,生怕手里的这个新玩意儿滑落。但他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紧张,手也禁不住哆嗦起来,当走到楼梯顶端时,灯泡最终还是掉在了地上。

爱迪生没有责备这名小学徒。过了几天,爱迪生和助手们又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制作出一个电灯泡。做完后,还得有人把灯泡送到楼上去。爱迪生连考虑都没考虑,就将它交给了那名先前将灯泡掉在地上的小学徒。这一次,这个小学徒安安稳稳地把灯泡拿到了楼上。

事后,有人问爱迪生:“原谅他就够了,何必再把灯泡交给他拿呢?万一又摔在地上怎么办?”爱迪生回答:“原谅不是光嘴巴说说的,而是要靠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长篇哲理故事及感悟

全文共 1465 字

+ 加入清单

让我说几个真实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当旅居海外十几年的名作家梁实秋刚回到台北的时候,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请他吃饭。

梁实秋是有名的“早起早睡的人”,晚上八点睡觉,天不亮,四点就起床写作。偏偏那些朋友都是夜猫子,每天请他深夜十二点吃消夜。

梁实秋吃了几顿,受不了了,想出个好法子,对大家宣布:

“谁请我吃消夜,我就回请他吃早点。”

一班老朋友全怔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起来,从此再也没人敢请梁实秋吃消夜。

有位美国朋友,想找台湾的印刷厂帮他印一批东西。又听说印刷厂生意多、有季节性,常会拖工,不按时缴件,于是请

我介绍几家可靠的。

“我也没把握,”我写了三个厂家的名字给他,说,“你还是自己观察吧。”

不久,他回了美国,已经找到合作的伙伴。我好奇地问他:

“你才去这么几天,怎么就决定了呢?”

“这简单,”他笑笑,“其中两家都在电话里对我说:‘随时恭候。’只有一家,先要我等他查本子,再对我说下午三点十五分。附带还加一句:‘不知道谈到四点钟,时间够不够?不够可以另外约。’我就决定了那一家。”

我在美国大学教书的第一学期结束,为了解学生们的想法,特别跟学生讨论,请大家对我提出批评。

“教授,你教得很好,也很酷,”有个学生说。停了一下,又笑笑:“唯一不酷的是,你常在每堂课一开始时等那些迟到的同学,又常在下课时延长时间。”

我一惊,不解地问他:“你不也总是迟几分钟进来吗?我是好心好意地等;至于延长时间,是我卖力,希望多教你们一点,有什么不对呢?”

居然全体学生都叫了起来:“不对。”

然后有个学生补充说:“谁迟到,是他不尊重别人的时间,你当然不必尊重他,至于下课,我们知道你是好心,要多教一点,可是我们下面还有其他的课,你这一延,就造成我们下一堂的迟到。”

以上这三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它告诉我们:当你要别人尊重你的时间之前,你先得尊重别人的时间,而当你不守时,不仅是你自己的问题,也将连带地造成别人的不守时。

只有尊重别人时间,也掌握自己时间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旅美近二十年,我也渐渐学会对时间的尊重。

我知道跟别人约会,如果是晚上七点,最好准七点到达,即使抓不准,宁可晚一点点,也不能因为提早半小时到,就径自敲门进去。

道理很简单,说不定他还在铺桌布、扫地或洗澡,你早到,会使他手足无措,比迟到还失礼。

所以当我开派对的时候,常见门前停满车子,每辆车里都坐着朋友,大家全不下来,直到时间,才一起下车,按铃进来。

我也学会怎样用尊重对方时间的方法,来要求对方尊重我。

譬如有个裱画店,以‘拖’闻名。我在去裱画之前,一定先打电话预约,说我几点几分到。届时,一分不差地到达,再约好某日几点几分去取件。

事先还拨个电话,重复一遍取件的时间。他居然从来对我都准时缴件。

我更学会了以主动的方式,进一步掌握时间。

譬如有一天,我应某大学的邀请晚上七点去演讲。

“你们演讲厅距校门口,走路要多少时间?”我问邀请的学生。

“三四分钟,”学生有点不解地回答。

“那好,我六点五十二分到你们校门口,”我说。

学生露出诧异的表情:“刘老师,我们那边很会塞车哟。尤其是六点多下班的时候,你最好把时间放松一点,早点到。”

“你们放心。”我笑笑。

到了那一天,我下午四点多就坐车到了学校的附近,找了一家幽雅的西餐厅,喝咖啡、看书,还把办公室的资料带去处理,然后吃完晚餐,一边看着表,一边喝茶。

六点四十八分,我起身结帐,五十分走出了餐厅,看见对街校门口的学生代表,正抱着花,伸着脖子,好像心急如焚地等待。

看到我,他叫了起来:“老师,你怎么飞来的?那么准。”

他的眼神,又紧张、又疑惑、又兴奋,我永远不会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铜币与金币哲理故事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位富有的商人,他把自己的财富全都换成了金币,堆放在家中的地下室里。

但不知为什么,在这堆亮闪闪的金币中,还躺着一枚锈迹斑斑的铜币,他的面孔瘦黄暗淡,身上还刻有一些奇怪的符号,显得格外疲惫沧桑。金币们注意到了他,纷纷嘲笑道:“看呐,他是怎么混进来的,这穷酸的模样简直是在给我们抹黑!”

“是啊,是啊!主人怎么会把他跟我们放一起呢?”

不管周围的金币如何议论嘲笑,铜币始终没有反驳,他静默地躺着,仿佛根本不知道金币的存在。

这时,有个脾气大的金币生气了,它无法相信一枚卑贱的铜币竟对尊贵的金币爱理不理。它气急败坏地说:“呸!我们应该把他轰出去!这小子太嚣张了!”四周的金币纷纷附和,随即它们开始扭动沉重的身躯,往地面上一立,然后骨碌碌的朝铜币滚了过去。

眼看铜币即将被金币包围,从地下室的门外忽然响起了钥匙转动的声音!

“是主人回来了!大家快躺下!”

金币躺下的一瞬间,富商和他的儿子从门口进来了,他们看着满地凌乱的金币困惑不已,但富商很快把目光转移到了那枚铜币身上。

“天呐,终于找到你了。”富商不断地亲吻着铜币的面孔,就好像见到了久别的爱人一般。

“爸爸,就一枚铜币,有这么重要么?”他的儿子困惑地问。

“傻孩子,这是当年我祖父的祖父流传下来的,价值一千个金币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善良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条件

寺里来了一个有烦恼的有钱人。有钱人问师父:“师父,我非常想为世人做点好事,可是总是条件不够啊。”师父问他:“你需要什么条件呢?”

“我想献血,可总担心血站拿我的血牟利;想捐款给贫困儿童,担心善款会被贪污;就算想给乞丐一点儿钱,也怕他是骗人的。”

师父笑笑说:“我可以开解你,但是需要条件哦。”有钱人愤愤不平道:“出家人也讲条件吗?我诚心来寻佛,你却问我要条件。”

师父微笑,道:“出家人不讲条件,行善更无须讲条件啊。你只要一心向善,善意与善行自然可以传递。”

换个角度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留下8秒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一般来说稳操胜券。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务必赢球超过5分才能胜出。可要用仅剩的8秒种再赢3分,谈何容易。

这时保加利亚队教练突然请求暂停。暂停后比赛继续进行,球场上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己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目瞪口呆,比赛时间到。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人生哲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应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保加利亚队教练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不墨守成规,而是进行了创造性的思考,从而获得了出线,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仁心

小林在读《论语》。他问师父:“孔子讲仁,佛讲不讲仁呢?”

师父领他到院中,一只寺里新近收养的唤作“小黑”的小猫正在晒太阳,毛茸茸、懒洋洋的。

“小林,看到小黑,你有什么想法?”

“小黑很可爱,看着让人感觉内心柔软,不忍伤害。”

师父颔首道:“内心柔软,即是仁,即是慈悲,儒与佛的区别,在学术,不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道德哲理小故事牛的母爱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周围的一切,顿时变得暗淡无光!我为什么。道德哲理故事—牛的母爱我是一个喜爱音乐的小女孩,时常做音乐梦......。这就是那个我不是很喜欢的怪怪的东北“小妞”,你们说,她是不是很怪呢?我的爷爷 那次以后我下棋就很用心,每次都赢爷爷。那天,妈妈下班回来,申请很忧郁。有一些俄罗斯小朋友与我们一起玩耍,一遍又一遍,到处充满了快乐、到处充满了欢笑;

人缺水不行,牲畜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象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到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二十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布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我那至今在乡下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我迫不及待打开了树叶扇的旋转系统,“啊——真舒服啊!“我真是很佩服你,不过,我并不是要向命运低头,相反,我不相信宿命,就像吞下一把巴比妥盐酸在浴缸里割开手腕的黛安?阿勃斯,就像在自己深爱的麦田里饮弹的梵高,我们。道德哲理小故事—牛的母爱在我完成家中任务后,我将把视线转向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哲理故事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哲理故事(一)

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勇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牛粪呢,他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点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它足够的力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又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的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从树上射了下来。

生存之道1:牛屎运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留在那里。

哲理故事(二)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乌鸦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生存之道2:如果你想站着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须站的很高,非常高。

哲理故事(三)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舒服的躺着,不久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生存之道3: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还有,当你躺在粪堆里时,最好把你的嘴闭上。

哲理故事(四)

海底里有一个瓶子,这瓶子里困着一个巨魔。那是五百年前一个神仙把巨魔收到瓶里的。巨魔曾经许过一个愿,谁能把这个瓶子捞起来,把瓶塞打开,把他救出来,他就赠给这个人一座金山。可是,五百年过去了,还没有人把这瓶子捞起来。巨魔十分气恼。他诅咒说:"以后,如果谁把我救出来,我就一口把这个人吞掉。"有一个青年的渔夫,他撒网捕鱼,当他收网的时侯,发现网里有一个古旧瓶子,他把瓶塞打开,啊!一阵浓烈的烟雾喷出来,徐徐吐出一个比山还大的巨魔。"哈哈哈哈!"巨魔的笑声,震得海涛汹涌起来。

他说:"年青人,你把我救出来,我本应谢谢你,可是,你做得太迟了,倘若你早一年把我救起,你就可以得到一座金山啦!唉,我等了五百年,我太不耐烦了,我已经许了恶愿,要把救我出来的人一口吃掉!"那青年吃了一惊,但立即镇定地说:"哟,这么小小的瓶子,怎能把你盛下呀,你一定说谎,你再回到瓶子给我看看吧!""哈哈哈哈,我不会上当的!天方夜谭早把这个古老的故事说过了,我如果再钻入瓶子里,你把塞子再塞上,故事不就说完了么?""什么?你有看过天方夜谭么?你真是一个博学多才之士呀!你还有看过苏格拉底的哲学著作吗?""哈哈!这五百年我躲进瓶子里,穷读天下的经典著作,苦苦修行,莫说是西方的巨著,东方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我都念得熟透了。"啊,中国太史公的史记你也颇有研究吧?墨子的著作有涉猎么?"别说了,经史子集无一不通!""不过,我想你一定没有见过红楼梦的手抄本,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版本呢!""哈哈哈,你这个小子太小觑我了,这本书的收藏者正是我呀!让我拿出来给你开开眼界吧!"巨魔立即又化作一阵浓烟,徐徐进入瓶子里。这时侯,那青年渔夫不再迟疑,连忙把瓶塞堵住瓶子了。

哲理故事(五)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得人心者得市场》哲理小故事大道理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商家送给顾客最好的礼物是满意,顾客送给商家的最好礼物是货币。

美国好乐公司的副总裁艾丽莎巴伦,掌管着30多亿美元的资产。她20岁时曾当过一家糖果店的店员,来店的顾客特别喜欢她,总是等着她给自己售货。

有人好奇地问艾丽莎:“为什么顾客都喜欢找你,而不找别的小姐,是你给的特别多吗?”

艾丽莎摇摇头说:“我绝对没有多给他们。只是别的小姐称糖时,起初都拿得太多,然后再一点点地从秤里往下拿。而我是先拿得不够,然后再一点点地往上加,顾客自然喜欢我了。”

有钱难买愿意。艾丽莎巴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抓住和满足了顾客心理上的微妙差别:一点点地往秤上加要比一点点往秤下拿让顾客感到舒服。

法林是美国的著名商人。有一次,一个朋友请他帮助销售在库房里积压多年的商品。他就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经营积压商品的办法。

他在波士顿市中心的繁华区开了一家商店,并在电视上做了广告,声称该店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经营方法:商品标出价格的头12天,按全价出售;从第13天起到第18天,降价25%;从第19天至24天,降价50%;从第25天至30天,降价75%;从第31天至36天,如果仍然没人要,就把商品全部送给慈善机构。

法林商店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几乎知道商店广告的人都想去看一看,其中的大部分人预言:“法林这个笨蛋非倾家荡产不可。”因为,如果顾客等到商品价格降到最低时才去购买,商店就非吃大亏不可。

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法林商店的商品从降价后就十分畅销,很快就将积压多年的商品销售一空。

人心可以经营。法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准确地调动和满足了顾客争先恐后购买的渴望心理:今天我不买,明天就会被他人买走,还是先买下为好。

大道理】:

得人心者得市场

谁能调动和满足顾客购买商品的内心渴望,谁就能受到顾客的欢迎,谁就能使商品畅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痛苦和盐哲理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印度有一位老师,他对弟子不断的抱怨感到非常厌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弟子去取盐回来。

当弟子不情愿地拿回盐时,老师让弟子把盐倒进杯子里喝,然后问他味道如何。

弟子吐了出来,说:“苦极了。

老师笑着让弟子带着一些盐去湖边。

他们一路没说话。

到了湖边,老师叫弟子往湖里撒盐,然后对弟子说:“现在你喝点水。

弟子抿了一口湖水。师父问:「味道如何?

弟子回答说:“很清凉。

师父问:「你尝到咸的味道吗?

弟子说:“不”。

然后,师父坐在这个喜欢怨天尤人的弟子旁边,握着他的手说:“生活的痛苦就像是一定量的盐,不多不少。“我们承受痛苦的体积大小决定了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疼痛时,扩大你的承受能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痛苦就像盐一样有数量,不多也不少。我们承受痛苦的体积大小决定了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疼痛时,扩大你的承受能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愚蠢的誓言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在一个小岛上,居住着一个渔夫,他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总爱立誓言,即使不符合实际。

某年春天,他听人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便发誓这次出海只捕墨鱼。结果天不遂人愿,他遇到的全是螃蟹,于是他空手而归。回到家里,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也很不错。渔夫后悔不迭,并立誓下次出海只捕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螃蟹上,可这一次他遇到的全是墨鱼,他自然就又空手而归了。晚上,饥肠咕噜的渔夫再次发誓:下次出海,不管遇到墨鱼,还是螃蟹,他都要捕捞。

第三次出海,渔夫严格地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捞,可这次他见到的只有鲶鱼,于是可怜的渔夫再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赶得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愚蠢的誓言里饥寒交迫地死去了。

也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如此愚蠢的渔夫,但是,却的的确确存在这样愚蠢的誓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意走弯路哲理故事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人人希望事半功倍,人人渴求少走弯路

你当然可以花十年、二十年,甚至穷毕生的精力和时间,自己慢慢地摸索成功之道,但那毕竟不是最好的方法。成功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要用已经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

已经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在哪里?在成功人士那里。

因此,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是追求成功的捷径。

首先,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可以肯定,这个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行得通的、可操作的;

其次,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就必然要直接或间接与成功者为伍,受他们的世界观、思维方法的影响而积极上进。

美国的一个机构经调查后认为,一个人失败的原因,90%是因为这个人的周边亲友、伙伴、同事、熟人都是些失败和消极的人,正所谓跟好人学好人,跟巫婆跳假神;没有好的思想来引导激励,没有好的方法来指导成功,走下坡路是必然的。

因此,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不仅能成功,而且能早日成功。所谓成功者成功的方法,不一定是他们穷数年之功,历经无数次失败的经历。我们大可不必走他们的老路,而是要直接进入他们的经验、原则之中。

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了解成功者的思维模式,并运用到自己身上。

任何一位成功者,之所以在某一方面高人一筹,出类拔萃,必定有其与众不同的方法。只要分毫不差地学习他的做法,就能够做出和他相似的成就。

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其一,就是要向身边耳闻目睹的成功人士学习;其二就是学习“成功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几何人生哲理故事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最初只是一个点,当你降临人世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慢慢铺展。茫茫人海,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显得如此渺小。是的,在宇宙和历史的时空中,我们不过是一个点。读书的少年时光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点,白发苍苍的老年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点,从出生这个点到死亡这个点,我们的人生轨迹组成了一条线。

我们的人生肯定不会是一条直线,因为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我们的人生是一条变化多端的曲线,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最终我们又赤条条地离开,和来到这个世界之时一样。

因此,我们的人生也像一个圆,从起点出发,终点却与起点重合。我们的经历是半径,来人世间一回,我们也便丈量过这个世界的精彩与无奈。如果你想走得更远,那必须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窥探到圆外的未知世界。

我们的人生也像一个梯形,从一开始就要搭建自己的舞台,我们在自己的舞台上演出,然后谢幕。

我们的人生也像一个弧形,有缺憾的人生比比皆是,不圆满是人生的常态。可谁又能说弧形不是一种美。是的,缺憾也是一种美,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每天过感恩的生活。

我们的人生也像一个矩形,中规中矩,平平凡凡地走完一生。平凡有平凡的快乐,太过耀眼的流星虽然美丽,却会很快陨落。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就像平行线。是的,对于陌生人来说,确实如此。但每个人的平行线总有与另一条平行线相交的时候,我们也便有了朋友和自己的另一半。两条平行线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当孩子降临,这个新的家庭便成了一个三角形。

按说三角形是最稳固的,一旦有新的人员介入,比如婆婆,比如“小三”,这个三角形的稳定性就要打上问号。

有了点和线,也就有了面。社会太复杂,人与人之间也因为利益关系,掺杂了太多的纠纷和矛盾。家庭间的面,同学间的面,朋友间的面,敌人间的面,面与面之间倾斜的角度也不一样。也许你和某人成90度角,工整得很,互相支撑;也许你和某人成135度角,他高高地俯视你,让你无地自容。

几何人生,人生几何,无奈人生短暂,生命宝贵。不管我们是怎样的几何人生,都要努力地让自己活得幸福快乐,那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十三个深刻的哲理小故事推荐

全文共 3607 字

+ 加入清单

1、瞎子打灯笼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对呀!故事的第一节告诫我们,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

系统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

2、哥伦布的鸡蛋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是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面对责难,哥伦布不慌不乱,他灵机一动,拿起了桌上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诸位先生女士们,你们谁能够把鸡蛋立在桌子上?请问你们谁能做到呢?”

大家跃跃欲试,却一个个败下阵来。哥伦布微微一笑,拿起鸡蛋,在桌上轻轻一磕,就把鸡蛋立在那儿。哥伦布随后说:“是的,就这么简单。发现美洲确实不难,就像立起这个鸡蛋一样容易。但是,诸位,在我没有立起它之前,你们谁又做到了呢?”

创新从本质上是一种对新思想、新角度、新变化采取的欢迎态度,它也表现为看问题的新角度。很多时候,人们会说,这也算是创新吗?原来我也知道啊!创新就这么简单,关键在于你敢不敢想,肯不肯做。

3、买烟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4、聪明的男孩

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5、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这就是”听的艺术“.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

6、两个和尚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当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时。他十分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让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我们常常会忘记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这样在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我们还依然会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

7、学会舍弃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个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断地从一筐的石头中挑一个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结果只剩下一个石头!

人生中会有许多的东西,值得留恋,有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去放弃。

8、把心径扩大1毫米

有一家牙膏厂,产品优良,包装精美,受到顾客的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业绩停滞下来,以后两年也如此。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中,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公司的业绩增长,重奖10万元。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递给总裁一张纸条,总裁看完后,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了这位经理。那张纸条上写着: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消费者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开口扩大了l毫米,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每天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装。第14年,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我们常常习惯过去的思维方法。其实只要你把心径扩大1毫米,你就会看到生活中的变化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9、低头看路

那年放暑假,小胖跟父亲去看爷爷奶奶,途中要走三十里的路,还要翻过一道高高的山梁。走了两个多小时,还在梁上,望着遥遥无际的前方小胖怎么也不肯迈步了。父亲威严地命令道:”别尽往前瞅,低头看路,下了山梁就到了。“没办法,小胖只好怏怏地跟着。不过这以后,小胖不再一次次老眺望远远的目的地,而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不断欣赏着沿路那些形状各异的石块和花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爷爷奶奶家。

当你向一个大目标挺进时,不妨将这个目标分解成无数个眼前具有可见的小目标。道理很简单:一个关注远方的人,首先一定要学会关注眼前。

10、不可改变的真理

有一年,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曾有一名教授给刚入学的新生出了一道测试题:一加一等于几?学生们一阵大笑之后想:这么简单的题,连三岁小孩都会,看来其中必有其他深意。于是有85%的同学竞没有给出答案,5%的同学回答是”三“,至于剩下10%的同学,答案五花八门。

于是,教授公布了最后答案:”二“.在学生们面面相觑之后,教授意味深长地说:”一加一等于二,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不能、也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一层虚拟的外表,就看我们怎么对待了。

11、智者的眼睛

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大家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成功之路。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出个题考考大家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是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商界奇才含笑不语,最后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展营运?“大家愕然。商界奇才说:”那样的情况,就是宰得渡客只剩下一条短裤,他们也会心甘情愿的。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做的,这就是成功之道。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

12、和尚分粥

僧多粥少,每到开饭时,和尚们一拥而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粥被挤翻了。大家都挨饿。和尚们推荐了一位长者分粥,可分粥者大权独掌,为能多分点粥,一些和尚开始溜须拍马,加上平时相互关系就有厚薄,分粥者把粥分的多的多,少的少。

饿得受不了的和尚提议轮流分粥。这下可好,轮到自己分时撑个半死,他人分时饿得发昏。方丈云游回来了,决定由其中一名和尚全权分粥,其他不得有异,但又规定分粥者最后取粥。从此和尚们均等地吃上了热粥。

此故事告诉我们至少三个道理:

1、凡事必须有制度、机制去规范。

2、制度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3、好的机制不一定复杂,复杂的机制不一定好。

13、成功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小和尚的剃头刀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寺庙里有一位小和尚,在出家当和尚之前就有丢三落四的毛病。进入寺庙之后,方丈师父和师兄师弟们一直不停地提醒和告诫他,可是他自己却一直不当回事,就这样他一直也未能改掉丢三落四的毛病。

每天除了诵经念佛、打扫寺院、提水砍柴之外,小和尚也想和师兄一样学一门手艺,为的是以后有一个好出路。于是方丈师父就安排小和尚学习剃头,因为与其他手艺比起来,这门手艺不是很难学,况且以后一旦离开寺庙,小和尚还可以用这门手艺来养活自己。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小和尚认为剃头实在是一门简单易学的手艺,所以他就不再向师父学习。可是师父却告诉他:“剃头不是仅仅学习一些基本方法就能行的,你要想掌握好这门技艺,就必须每天拿一个冬瓜来练习,直到在冬瓜上能够游刃有余地施展各种剃头方法,那才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剃头匠。”

听了师父的话以后,小和尚就天天在冬瓜上练习剃头的基本功。练了一天又一天,好几个月过去了,小和尚剃冬瓜的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师父见了也忍不住高兴起来。可是师父在一次观察小和尚剃冬瓜时发现一个问题,小和尚练习剃头都是抽空进行的,在剃头过程中经常有事需要他走开。每当别人叫小和尚走开的时候,他都会把剃头刀别在冬瓜上面,等办完事回来以后再抽出剃头刀继续练习。

这个问题,实在是把师父吓了一大跳,于是他告诫小和尚以后千万不能这样做了,小和尚答应了师父。可是等师父下次再观察他的时候,他仍然在离开的时候把剃头刀别在冬瓜上面;而且据师父的多次观察发现,小和尚每次都是这样。师父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小和尚,可是提醒的次数虽多,小和尚往冬瓜上别刀的习惯却没有任何改变,而且每次小和尚都对师父说:“不要紧的,这只是习惯而已”。

“只是习惯而已?”师父严肃地对小和尚说,“如果你手底下不是一个冬瓜,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呢?你的这种习惯到时候没准会出人命啊!”

看到师父生气的样子,小和尚安慰道:“没事的,师父,你不要担心,等到真为人剃头时我就不会这样了。”

眼看着小和尚还俗的时间就到了,临行时师父再三告诫他一定要改掉丢三落四的毛病。可是小和尚的这一习惯早已养成多年,更何况他自己根本就没有改掉这一习惯的意识,终于在他第一次给人剃头的时候,出事了———有人叫他递一件东西时,他顺手把剃头刀别在了客人的头上,好在客人没有出现生命危险,从此他的剃头铺再也没有人光顾了。

养成好习惯可以受益终生,坏习惯却可能毁掉人的一生,不要以为一个小小的习惯无关紧要,人们正在和将要面临的许多成就或祸患其实就是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八个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2211 字

+ 加入清单

1.《出门》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 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学习啦】心得: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2.《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 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心得: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3.《鱼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

心得: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4.《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心得: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

5.《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心得: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6.《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心得: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7.《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 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 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8.《救人》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 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 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心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社会这门课的另一个名字叫现实哲理故事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距离这个暑假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我给小弟打了一通电话,我问他,今年暑假要不要来我这边打假期工,他思索了片刻后说今年不想来了,他想和同学去厦门闯一闯。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坚持。

起初我还只是为他的这个决定略感遗憾,但当我再一通电话打给他,他可怜兮兮甚至带点无助的感觉告诉我说,他到厦门都第六天了还没找到工作。我顿时坐不住了,恨不得下一秒就飞到厦门去,或者是赶紧找找看自己有没有在厦门的朋友,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帮助他。

小弟今年其实不小了,二十有余,身高一米八多,无论是从身高还是心理各方面他都是个成人了,而且,今年已经大三了,我想帮助他,想像小时候一样他刚一摔倒就扶,委屈就立刻去安慰,被人欺负时第一时间就去帮他出头。然而,那一刻我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给他,我甚至残忍地告诉他说,那么大的一个人了,还是个大学生,居然连个工作都找不到,我看你能不能把自己饿死在厦门!是的,我当时就甩给了他这么一句话,然后啪地挂断了电话,即使我心里早已兵荒马乱得不成样子了。

我不知道他是在几天后找到的工作,我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放下自尊地去一家店铺一家店铺地问老板需不需要假期工,他只是在一个礼拜后发信息告诉我说,他找到工作了,在一家颇大的超市里当搬运工,工资待遇还说得过去,我悬了几天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心想,管他待遇怎么样,至少,他不至于把自己饿死在厦门了,至少,他终于迈出了这一步,至少,他在举目无亲完全陌生的一个城市里能独立生存了。

事实上,这不是小弟第一次打假期工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第四次了,但我心里始终认为厦门这一次才是真正的第一次,因为之前的那几次他都是在各种亲戚朋友的帮衬下找到工作的,而这一次,是他自己跑去找的。犹记得大前年他来我这边过暑假,刚到第二天,他就和我说,他不想就这样吃住都在我家里,他想出去找点事做,即便工资很低很低,他也愿意。他能这样想我很高兴,可是当我告诉他说,你自己出去找吧,出了小区门口,不管是看到饭馆还是别的什么店,只要看到有招聘的,你就去问下别人要不要假期工。他扭扭捏捏地站在原地好半天才挤出一句,姐,还是你陪我去吧!我想了又想,终是不忍心看到他一个人被别人拒绝时的尴尬与无助,我一直是知道的,他的脸皮是多么薄。那次,果然不出我所料,当我们一起出去后,他始终不好意思开口,最终是我一家一家地问,然后一次次地被拒绝,我看得出他脸上的迷茫和焦虑,我也理解他不被别人认可时心底的那些挣扎,因为这些,多年前的我也经历过,甚至,当时的我比现在的他更觉得这个社会是怎样地现实到令人心寒,以及那种非但不能被别人认可还有可能会被随时打击的挫败和沮丧。但是时隔多年,我心底多出的不是对现实的埋怨,而是感激,我感激那个时候的我遭受的一切磨难,我感激那些曾经拒绝以及打击过我为难过我的人,因为如果不是那些过去,我是不可能会珍惜后来的安逸。人,多半是在备受艰辛以后才会懂得以后该怎样珍惜以后得到的一切。

关于他在厦门那两个月的实际生活情况我是在前不久才知道的,虽然我早想到会不容易,虽然我早想到他会在工资还没发的日子里生活拮据,但当我听到我妈跟我说,他在厦门没钱到整整一天只吃了一包方便面时,我的眼泪还是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我问我妈心疼不,我妈说,当着他的面肯定不能说心疼,但背地里她真的难过了好几天,毕竟小弟从小到大都没有受过什么委屈,何况这次还是在那么遥远的他乡。我心里是有些自责的,明明可以帮他的不是吗?哪怕是给他寄过去几百块钱,他也不至于窘迫到那种地步,不是吗?所以,事隔几天以后,我问他,当时为什么不告诉我?如果你说,我一定会帮你的!他回答我说,我知道你不忍心我那样,但当时我也只有一个念头,我问我自己,你能不能挺过去?别人不可能会帮你一辈子,他很郑重地告诉我,对于这次去厦门,心里多出的想法太多太多了,见识到了社会的残酷,但也感觉到了很多的温暖;明白了现实的无奈,但也懂得了有些事你必须去妥协。他说不管以后他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他都会认真做,好好做,努力做,因为机会与机遇向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很开心他能这样想,遇到挫折后他心底升起的不是怨气,而是化戾气为动力。真的,社会是一门必修课,你要慢慢读,细细品,开始你会觉得它欠了你的,并且怎么它就是跟你过不去,怎么就是事事不顺利,怎么总是被人拒绝,怎么总是被欺负,然而,终有一天,你会明白,社会这门课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现实。只要你脚踏实地面对现实,没有什么困难是跨不过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