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日记一则大全精彩20篇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活动。下面是关于三月三的日记范文,希望你喜欢。今天开学吧为大家整理推荐了一些日记一则大全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3281

作文

1000

篇1:读笑猫日记笔记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是杨红樱写的《笑日记——塔顶上的猫》。

里面人物有:会各种各样笑的笑猫、天真的杜真子、有爱心的马小跳、可爱的地包天、喜欢一个人在白塔上的虎皮猫,还有一群嫉妒心强的资格猫。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猫突然出现在翠湖公园的白塔顶上,由于别的资格猫都爬不上去,这些资格猫嫉妒了起来。于是他们开始诅咒、进攻、游行。最终在塔顶上的虎皮猫呆不下去了。就这样笑猫和地包天度过了一个有 趣、开心又忧伤的春天。

这本书写得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察日记的主题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x月x日星期x晴

今天下午,妈妈骑车带我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我无意地抬头望一眼天空。

啊,那云彩可真漂亮呀。我发现有一朵云彩仿佛是一只大海龟在慢慢地走动,还有一朵云彩好像是三只公鸡在争抢着一只小虫子,它们打得上气不接下气。在那朵云彩的旁边,有一朵小云彩,它就像那三只大公鸡在争抢的小毛毛虫。小毛毛虫的上方也有朵云彩,那一朵云彩像一只可爱的小白猫,它眼睁睁地看着那只小毛毛虫跑走了,也不对那三只正在打架的大公鸡说。

这些云彩虽然并不引人注目,但这些大小不相同的云彩合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只要你去观察去思考,就可以把它们想像成动物,生活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生气的妈妈日记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说,这次数学考试为什么只考了九十三分,啊?”妈妈生气了,那是彻底的生气了,“唉!不就是没考好嘛,值得这样生气吗?”我低着头,小声地说道。“啊,你说什么,你再给我说一遍。”妈妈用手指着我的鼻子尖,眉毛扬了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和平时那温柔的妈妈比起来,真是判若两人呀!我不敢重复,只好一直低着头,我感觉自已的脸颊在发烫,想说原因,可又说不出。

妈妈的脸色从多云转到了雷阵雨,脸通红,嘴唇一动一动地,我看得出来,妈妈又有话要说了。

“看着妈妈的眼睛,说。”妈妈沉住心中的怒火,对我说道,平时那双漂亮而又水汪汪的眼睛顿时失去了以往的光彩,眼睛只是瞪着我,不用妈妈说话,她的眼睛就能逼我说出真话。

我不敢看妈妈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双闪着愤怒火光的眼睛,妈妈终天忍不住了,大喊一声:“说不说,不说的话,我打!”我也忍不住了,泪水喷涌而出,说道:“我……我下……下次会努……努力的。”“努力、努力,你有没在努力呢?”妈妈的语气温和了几分,眉毛、眼睛和嘴巴也变得像原来那样有光彩了,眼中也不再有先前的愤怒之火了。

阵雨转晴了,妈妈摸着我的头,脸色平静了许多,对我说道:“妈妈相信你,你以后要让妈妈省心,知道吗?”我看着妈妈点点头。

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温柔而又年轻的妈妈;一个时刻提醒我永不停歇脚步的妈妈;一个给我自信给我温暖的妈妈;一个给予我一切的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安妮日记读后感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安妮,呈现一场最残酷的战争。

所有认为人类在无数次大灾难与迷失中会有尊严地挨下去的人,皆可以以安妮日记作为最有力的证明。

这本书以一个犹太小女孩的角度,为我们解析二战,不,为我们感受自己,感谢家人,充满信心,拥抱明天!就在这次大战中,安妮一家为了躲避战火,全家一齐逃到了一个密室中去,躲了起来,在这里,安妮兴奋过,伤心过,生气过,开心过,羞涩过,她为妈妈的偏心伤心过,为自己与皮特的聊天兴奋过,为凡。丹太太的愚蠢生气过,为大家对自己的态度无奈过,可是,她仍然是那个安妮,她也希望在听过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后改变自己,她努力了,但最后她发现,无论自己怎么改变,她始终无法满足所有人,她愿意做那个真实的安妮,那个周围全是批评的声音,惊愕的表情,嘲讽的面孔,不喜欢她的人!她自己也知道,这全是因为她不听好的一面的忠告,她也希望自己变得更完美,但是大家却都不相信她,以为她在变什么戏法,哦!真是太好笑了!

“我总是家里的小丑和淘气包,做错事总是要受到双倍的惩罚;不仅要受到父母的责骂,还要受到感情上的伤害。”我很能理解安妮,的确,世上怎么可能有令孩子百分百开心的父母呢?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我都是大家眼中的小丑,无论干什么,都不会有人相信我,他们就是这么偏心!

“如果我说话,他们说我炫耀;我沉默,他们说我可笑;我回答,他们说我无理;我有了好点子,他们说我狡猾;我累了,他们说我懒惰;我多吃一口,他们说我自私,还有愚蠢,懦弱,奸诈等等,没完没了!”看了这一段,我想问,难道这个密室中就没有正常的人了吗?太恶心了吧!?

安妮是个好女孩,她敢做敢当,有勇气,有个性,有主见,她渴望的当父母的爱,不是因为她是他们的孩子,而是因为,她是安妮,她希望变得更优秀,她会更反省自己。她紧握理想,不让它失去,因为她坚信,终有一天,她的理想就会实现!

她就是她,一个真实的,有无数缺点但是很快乐的安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年级写日记的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发现我的书包脏的几乎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所以决定自己动手刷书包。我在大水盆里放上一定量的水,先让脏兮兮的书包躺在水里浸泡十分钟。然后我再往水里加上两小勺洗衣粉,拿起毛刷,对准书包上最脏的部分,用力来回刷,“洗刷刷,洗刷刷……”刷完书包最脏的部分,然后再刷其他的地方,二十分过去了,我累得满头大汗,又用清水冲刷三遍,书包就露出来了“庐山真面目”——五颜六色的。

我仅仅刷了一次书包,就累得这样,我忽然明白了,妈妈既要上班,又要干家务,肯定比我还要累,只是妈妈不愿明说了,以后,我要更加讲卫生,不要让衣服和书包脏的那么快,减轻妈妈干家务的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日记的三年级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了公园。我可高兴了,一路上蹦蹦跳跳的。

一进公园,我就看到有骑大象的。因为我从来没有骑过大象,所以十分兴奋地跑上前,挑了一匹棕色的大象。这头象十分健壮,我牢牢的坐在象头,路上发出“得儿,得儿”的声音。驯象人把我抱上象背,我牢牢的坐着我像一个神气的小骑士,好不得意。放眼四望,啊!公园里的景色真美。我骑着象围着象围公园转了一大圈,小朋友们都羡慕地望着我。我好象坐在小船里,晃晃悠悠地享受着骑象的乐趣。正悠然自得呢!象儿忽然停下来,原来我已到了终点。

我恋恋不舍地下了象背,摸着身上皮肤,看着它那双水汪汪的大眼晴,开心地说;“我再也不怕骑象了”。

这个周末是个快乐的周末,我骑了大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狂人日记赏析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狂人日记》的奠基意义,一些研究者心有不甘,费尽心思为《狂人日记》中所运用的象征主义表现法作美学易容:或削足适履,将《狂人日记》归入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之列,称其是“鲁迅开展他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天才活动时”“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或舍本逐末,冠之以“主要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则是象征手法”之类的判语。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说的唐强完全按照现实主义小说的塑形原则分析“狂人”形象,认定“狂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狂人。他在没有发疯之前,可能思想倾向比较进步,对封建制度有所不满;这样一旦发疯之后,出于这个缘由,当他翻开写着‘仁义道德’的历史,便会从字缝里看出‘吃人’两个字来,并且最后做出‘救救孩子’的呼号”。而王富仁在沿袭、发挥唐张上述,起重工所运用的象征主义艺术方法不仅是古今中外广义的象征手法的承传与发展,同时也是对西方现代象征主义表现法的吸取与改造。既有研究以切实的论据证明,作品除了借鉴了果戈理的同名小说,还受到运用象征主义方法创作的安德列耶夫的《红笑》《墙》《谩》、迎尔询的《红花》等作品的深刻影响。鲁迅在论述安德列耶夫、勃洛克将象征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的一些作品时,曾一再肯定了这种尝试。象征主义惯用使普通事物变形或升华的方法,曲折地表现隐匿在普通事物背后的理念世界。在《狂人日记》中,鲁迅正是凭借自己那超凡的.想象力,使“狂人”的感觉能力得以升华,以强化“狂人”与传统社会的内在冲突,发出“从来如此,便对么”的惊世之间,传递了新文化先驱者不无孤绝地反传统的心境。自由联想这一象征主义的主要手法也被鲁迅创造性地运用于《狂人日记》中:医生嘱咐病人“不要乱想。静静地养几天,就好了”,被联想为“养肥了,自然可以多吃”;赵家的狗多看了几眼被联想为“可见他也同谋,早己接洽”……在象征主义作品中,自由联想得以实现,往往凭借非理性的直觉与幻觉。而鲁迅则巧妙地以“狂人”作为小说的意识中心,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狂人”的感觉本身就是幻觉。这样,自由联想这一象征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法就被鲁迅在不违背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基础上得以实现了。由于非理性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衍生了象征主义作品中非理性的艺术特征。他们过分地强调直觉、无意识与本能,往往走向极端。在部分作品中,主观凌驾于客观之上,内心世界游离于外部世界,不仅未能通过表现内心活动反映现实,而且连内心活动本身也得不到真实的反映。与西方象征主义的非理性恰成对照,清醒的理性始终是鲁迅小说的重要特征。即便在运用了象征主义艺术方法的《狂人日记》中,如同美国学者哈南指出的,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智对象征的把握”。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非理性的是作者;而在鲁迅的作品中,体现非理性的只是人物,在非理性的人物背后,始终站立着一个有着异常清醒的理性的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开学日记作文300字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我们面临着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就此,我开始了新的学习,开始了我三年级的学习生活。

今天下午,我们报完名,来到学校,有许多其他外校转学生来这里报名,也有许多学生转到了其他学校,我们年级总共有四个班,难免会和一些要好的朋友分开,也会和一些老师分开。

开学了,所有人都很高兴,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可以交到新的朋友,有新的任课老师也有了新的开始,新的努力。

愉快的假期已近结束,开学了,开学,也就是学习,意味着我们将要去面对失败,去面对成功,面对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也许比以前,更加刻苦,更加艰难,前方无论是万丈光芒还是茫然大雾,我们都要去面对,去挑战,去战胜。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它,打败他,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二年级日记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宜宾酒圣节闭幕式。晚上,爸爸带着我去滨江路看烟花表演。

到了滨江路,烟花表演是8:15开始。放了21个孔明灯后,烟花表演才开始。一朵朵烟花飞上了天,纷纷像金粉落下来。有一种烟花是砰的一声,就像花生一样的散开,真好看。还有一种烟花像太阳一样 ,一朵一朵的接近我们。停了一下,我以为完了,我回头看,又来了,我接着看。一会儿,同样的烟花一朵一朵的接近我,我都被这些烟花吓到了。还有一种烟花像金灿灿的玉米一样,也有点像金色的 光芒。这些烟花真的是千奇百怪,五彩缤纷,闪亮得不得了。烟花放完了,我就和爸爸回家了。

这些烟花真漂亮啊!我真喜欢这些烟花,因为这些烟花在天空闪烁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狂人日记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2958 字

+ 加入清单

1、《狂人日记》文本中的多疑

上大学以来一直接触着“文本细读”的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的是,作者运用文本语言来传达的他思想,文本语言的功能是最直观最显明的,可以最清晰地体现作者的思想.

能够准确把握语言的这些因素,我们才就能够解读作品的意义.从文章看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得了一种叫做“迫害症”的病,得了这个病的患者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从医学的角度来看,那就是患者是处于一种妄想的状态中,他对于周围的一切,都保持着怀疑,怀疑有人害他,怀疑有人侮辱他.而且他可能因极其平常普通的一件事而妄想出很多问题,还对自己的疑惑表示出理解的逻辑,从而在自己的世界中,将“多疑”理智化.文章的一开始有这么一段: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那只赵家的狗,它的一举一动,是展现狂人疑惑世界的导火索,在文章的一开始,狂人就带着疑惑出场.在他的意识世界中,“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样的逻辑带着惯性驰骋在字里行间.放眼文章,狂人带着显著的“多疑”特征频繁的质疑着,这正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着重表现的“多疑”.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鲁迅是一个作家,他的角色不是医生,小说也不是病例本,作家是要艺术的记录描述一个妄想者的症状.“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都是‘吃人’!”

用“吃人”两个字作了尖刻的锐利的概括和深入骨髓的揭露和鞭笞.在《狂人日记》中,是从一个“迫害狂”患者的角度来看看世界的,而鲁迅作为这个角色的创作者,他站的高度,更高于狂人,“狂人”无名无姓,没有病因解释;繁复的说明,不如病态的展示更有冲击力,没有病史说明,因为对旧制度纵横睥睨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也有极宽的范围.通贯历史的深刻剖析,相当彻底地揭穿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的反动阴谋.

“从来如此,便对么”?狂人发出了这样的诘问,一句诘问,震惊了几千年封建文化及其代表势力,怀疑与否定像是一把利剑试图划破中华民族的阴霾.狂人虽然已经觉醒了,但觉醒后的路该怎么走,阴霾后又会是什么,我们在文中没有找到明确的解答.狂人质问一切、他执着、勇猛、企图看穿所有,在意识层面,

“多疑” 的属性标签最具有概括性.作者到希望这样的“迫害狂”作为典型在社会中存在,并滋长,但这样的标签是否属于作者,是有待讨论的.

2、狂人的“真疑假疑”

《狂人日记》作为多疑的起点,是在作者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现实的打击碰壁之后,在创作中展开的.作者表现的狂人,具有恐惧、多疑、具有不合于大众的思维逻辑的形象还有具有着一个对立面,就是“狂”与

“不狂”,对应着“假疑”“真疑”.

狂人,从作品叙述中来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有着疯子种.种病症: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吃掉,平常人的交往,探视,抚摩,都被视为了吃人行为的一部分.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在“狂人逻辑”下,正常的思维轨迹已经觅不到踪影,混乱中,荒.唐丛生.

狂人有着“迫害妄想症”,身边的一切都成为了妄想的源泉,不过是精神病的特征使得他产生了对表象的质疑,疯狂妄想着一切的迫害,可是他不是一个层面的停留在“狂”,作者给了他“不狂”的超前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根本不可能想,不敢想,借着狂人的思维惯性,他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话语深度的“狂”不过是个假面,他敏锐的质疑着“自古以来便是对的事”.

生活在幻想中的人,他说着呓语,可是在这样的幻觉中,他却表现出一系列的怀疑“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他怀疑着传统、反抗着传统世俗的压迫,离经叛道的疑问层层抛出,但他的观察结论却是丰富深刻的.因为鲁迅极为精细传神地把住了“迫害狂”的脉,“我”作为一个具体形象不用落实到姓名,因为芸芸众生的生命都是脉搏的跳动构成的,“脉络”在鲁迅对于狂人的描述已经并不在于这个狂人是谁,而是因为选择狂人符合于鲁迅对于所想表达的艺术形象设置和艺术精神表述.狂人与众人,是中个人与庸众的关系,庸众们的看客身份是麻痹的,但庸众们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人,势必以决绝的态度,绞杀之.

“我”先从外部生活环境中目睹了吃人的普遍性,

进而狂人联想到了过去和未来,开始把质疑的利剑指向历史,他的绝望与希望,是因为看到了历史和现实具体的吃人是对人性的鞭挞,摧残,失常到超常的进化中,质疑了位于封建神圣殿堂上的仁义道德、纲常伦理,“我”质问着吃人的更深的层次.放眼历史,反抗旧传统的,都曾被定义为疯子;孙中山,也带过“疯子”的帽子,如果旁人始终带着带着低俗的枷锁、封建的阴霾看去,那么他是疯子;但是站在革命的立场看去,他则是先知.

3、质疑带来的批判

鲁迅给了狂人“狂与不狂”两重性的深厚形象,应该是对社会矛盾的一种揭示.夏济安先生曾说过,鲁迅没有对主体真理信仰的自信,他并不认为真理绝对的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就是对主体产生怀疑,“看到妖怪已经附在自己身上”这正是对鲁迅这种心态的形象描述.《狂人日记》发表前的北京生活时期被林语堂成为第一个“蛰伏期”这恰恰是最重要的时期,他还没有开始文学生活,一直在酝酿着他郁闷的沉默,最后通过文字爆发.《狂人日记》中,狂人发现“我也吃过人”这一意识上,竹内好先生称此成为“罪的自觉”,鲁迅在自己的身上看见了妖魔,虽然是惊鸿一瞥,但是他也感觉到了自己灵魂的毒气.

其价值在于以“狂人”特有的心理躁动深刻地揭示出觉醒者向封建文化的宣战,亦即“表现的深刻”“狂人”中的主人公后期,也知道了自己不但是‘被人吃’的‘被害者’而且也未必是无意中、‘不知道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的‘加害者’.也许《狂人日记》真正令人惊悚的不是鲁迅对“吃人”的洞察,甚至不是小说结尾“救救孩子”的呐喊,而是狂人无比震惊的

“我也吃过人”的发现,一种关于自身罪过的觉醒.

对自己与旧时代的无法割裂的深层的维系,使得鲁迅在无数的的质疑之后,把尖锐的矛头指向了自己,自戕的勇气还是多疑的悲哀呢?

文学批评上许多人人为鲁迅世故、多疑、刻薄,他的阴暗、冷酷、狠毒、愤怒、憎恨,骂人没有节制,不讲宽容宽恕,被拿来剖析,于是有些人得出了鲁迅心理病态、人格卑污的结论.苏雪林对鲁迅的认识最为特别,关于鲁迅的性格,她说:“这位作家的性格是那么地阴贼,巉刻,多疑,善妒,气量褊狭,复仇心强烈坚韧,处处都到了令人可怕的地步.”鲁迅自己也说自己“太易于猜疑,太易于愤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社会上对于他的性格的批评并不是没有依据,说他多疑、尖刻就像说他的作品冷峻荒寒一样并不是无稽之谈,问题是如何理解他的这些特征.钱理群认为鲁迅的这些心理特征,恰好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方式,从字里行间读出来,从宏观的时代背景中读出来.我不否认他那种冷冷的,漠不关心的笔调,可是从容的笔,却是传达了他那最耿直,最愤慨,最激昂,而同情心到了悲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鲁迅虽然多疑,但是心肠是好的,热乎乎的,是一个再良善不过的人了.从他的疑惑中,读出了自省,和平,人道主义,这才是鲁迅更内在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狂人日记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过一些鲁迅的文章,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呐喊》的初篇,也是现代中国文学的一篇杰出的作品——《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把他对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觉杂糅一体。狂人出身于封建土夫家庭。

《狂人日记》中所谓的狂人,就是指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物,他语无伦次,意识好象也有些不清。狂人出生于封建社会,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造成他对社会的恐怖心理。他认定他处在“吃人”的世界中。虽说文章是虚构的,可也有点恐怖的味道。

文中一个不懂世事的疯子道出了世间的本质,而那些将“疯子”称为“疯子”的人却故意装作糊涂,明明干出一些吃人的勾当,却做起了“君子”。文中写道“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及其“翻天妙乎,与众不同”的处世原则更是将封建统治阶级颠倒黑白的本领描述的淋漓尽致。他们“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这正是他们缺乏勇气的体现。他们“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正如疯子对他哥哥的劝说中所说的一样:“吃人的人,什么干不出!”的确,吃人的人,什么干不出!为了吃人,竟连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谋害。从中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中,少的是亲情,多的只是杀害、暴-力与凶残。所以,小孩子,狗,医生,陈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样凶残的目光看着“我”这块肥肉,他们要“育肥我”,然后再逼“我”自戕,这样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多么狡猾无耻与凶残!更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无非是老子娘教的,“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而如此无知善良的“我”也在无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销赃”的同伙。所以他们将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因此主人公在文章的末尾高声呐喊:“救救孩子!”

文中‘吃人’这个惊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鲁迅借狂人之口,令人们意识到封建主义‘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醒悟了,震撼了!

《狂人日记》是一种自由的流露,一次正义的爆发。鲁迅先生的声音在那个充满恶臭、血腥味的封建社会,唤起了沉睡的人,沉睡的真的人,唤醒了整个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英语日记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天的学习生活 My School Day

I get up at six in the morning. Then I wash my face and brush my teeth.

After a quick breakfast, I go to school in my mothers car. It takes us more

than half an hour to get there.

我早晨六点起床,然后我洗脸、刷牙。匆匆吃完早饭,我坐妈妈的车上学。我们要用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We have four hour classes in the morning. I have lunch at my grandparents,

because their home is nearer to my school.

我们上午上四节课。我在爷爷奶奶家吃午饭,因为他们家离学校更近些。

After two classes in the afternoon, school is over. Then we clean our

classroom.

下午上两节课后就放学了,然后我们打扫教室。

I get home at about half past five. We have dinner at seven. After dinner I

do my homework. If I finish my homework early, I can watch TV for half an hour.

I go to bed at half past nine or ten.

我大约五点半到家。我们七点吃晚饭。晚饭后我做作业。如果我完成作业早一些,我可以看半小时电视。我九点半或十点睡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表妹来我家玩日记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去开会了,让我一个人在家做作业、练古筝。可碰巧我的表妹罗意泠来了,于是我准备让表妹在旁边看。

表妹可真是话多,一进来,就说个不停。还不停地叫:“妮姐姐,妮姐姐!”

吃完早饭,我包好指甲开始练古筝。可古筝不知怎么的,一弹下去,就发出咚咚响声,还有几个音不准。我急忙打电话给妈妈,妈妈说:“那做作业吧。”表妹连忙问我:“妮姐姐,怎么了?”我说:“古筝坏了。”她又问:“古筝为什么坏了?”我随便回答了她一句:“因为妮姐姐没有保护好它。”“为什么妮姐姐没有保护好它呢?”妹妹总爱刨根问底,我听了,觉得可好笑了!

后来,我们每人一半吃了一块泡泡糖,嚼了一会儿,表妹说:“妮姐姐,你什么时候吐,我就什么时候吐。”于是,我便对表妹说:“那我现在就吐。”这时,表妹抢先一步,来到垃圾桶旁对我说:“姐姐快点吐。”我对她说:“你先吐吧!”于是,表妹吐了泡泡糖,可我却没吐,表妹撅着小嘴说:“妮姐姐,你骗我!”我说:“开玩笑的了!”表妹笑了,我也笑了。

过了一会儿,我开始做作业,妹妹在旁边看我做作业。做了几页后,我打电话给妈妈,妈妈答应给我看一会电视,于是,我和妹妹就一起看《神兵小将》这部动画片。我们一边看一边笑着,这个早上可真开心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狂人日记赏析

全文共 2536 字

+ 加入清单

一、各种“狂”说

关于《狂人日记》的狂人形象,相关的论述相当之多,前人亦做了相关评论的综述.葛留青先生认为《狂人日记》描写的是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狂人是个“迫害狂”精神病患者.吴宏聰版本的文学史认为狂人“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的形象”

(2),公谷兰先生认为狂人是个复合型的狂人.我们姑且总结为真狂说,假狂说,亦真亦假说.我认为本来许多评价家们从自己的着眼点对狂人形象的分析是很深入的,但如果真如上面那位总结者的概括性所言,则许多关于狂人形象的争鸣学术价值有损,因为那样的争鸣进入了潘凯雄和贺邵俊所说的“正、反、合”思维,“甲提出了正命题,乙马上可以从反命题入手对甲进行诘难,丙则来一个调和,其状中庸可爱”

(3)

“批评家应该有对时代的文学经典进行筛选的责任感,应该有鲜明的文学史意识”

(4).我们不进入所谓真假狂人的概念之争,从动态的、矛盾的角度分析鲁迅所塑造的“狂人”经典形象.

二、动态而矛盾的狂人形象

小说中的狂人思想另类,总是以为别人在暗算着自己,在他眼里世人都在使着坏心思,这是有点神经质似得的“迫害狂”的表现.狂人总在发着怪异的言论,做出怪异的行动,自然受到本来正常的外界的排挤和扼杀,被别人认为有病被斥为疯子也是情理之中.狂人自身又是成长变化着的,在长久的压抑和思考中,狂人彻底悟出了社会吃人的本质,从书中看出那没有年代的全都是“吃人”的历史.接下来狂人才变得更加笃定自己的认识且开始向外界发出挑战.他试图改变吃人的世界.可最终又被融入吃人的世界了.狂人是成长着的“迫害狂”,是觉醒者、反抗者和启蒙者.但他又是体现着矛盾的“迫害狂”,从认知上看理性的同时有非理性,觉醒了却又沉睡了,从行动上看启蒙的最后又反启蒙.

狂人从一开始便是防备着现实的,他感觉到了不安,这种不安从世俗的角度看是病态的,从革命的角度看是觉醒的前奏.小说出现两次“凡事需得研究,才能明白”

(5),且都在前三节,而前三节正是狂人既不安又不太明白的阶段.可以说狂人的不安积蓄在一定程度,在自己的推究中,终于在深夜醒悟.从觉醒后的狂人对抗现实,从嫌“闷得慌”争取“去外边走走”的权力到用饱含着“义勇和正气”的大笑来反攻合谋者要养肥“我”吃掉的大哥和医生,再到狂人质问年轻人“吃人的事”,狂人向其提出“从来如此,便对吗”的诘问.狂人的行动是在一步步加紧的,他的清醒程度和反抗程度也是一步步加深的.以至于狂人大清早拦着大哥给大哥展开了一场说教.狂人从开始只是心里不安只是自己苦思而一声不吭,到大段大段的向“吃人者”展开说教,而“吃人者”却几乎没有言语只是最后面露凶光.从不言语到言语,这是动态觉醒的狂人.狂人觉醒、愤怒、反抗,向外界提出控诉、发出呼告.他最后用警醒的言词和强烈的行动发出的抗争最终没能抵过哥哥的两个字——“疯子”.接下来是狂人在关起来每天只送两顿饭的黑屋子进行新的思考.这是狂人的一个新动态,他觉醒的程度更深,从揭露外界的吃人者们到反省自身.狂人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某种残酷的令人不安的民族性质——其实我们都吃人.或许正因为觉醒到这一点,狂人妥协了,因为一个吃人的人在喊着不要别人吃人.我们可以把狂人意识到的这种不安性质归结为国民劣根性.这种揭露国民劣根性的意识在鲁迅创作中也是不断沿袭的,在《阿Q正传》《孔乙己》中有着更加明显的表现.狂人是狂,但他在自然地发展着,在动态中觉醒着.狂人的思绪越清醒,就表现得越疯狂,越疯狂也越被外界所排挤,直至自己也否定自己.从隐约感到赵家的狗要吃人到悟出着整个封建民族的历史都吃人甚至亲人和自己也吃人.觉醒者本来那种异于众人高于众人的优越感消失了,余下的只有绝望、自我的反思和恐惧,最终自然也只得妥协.

觉醒后的狂人要抗争这个世界,想要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戳醒这个世界.可以说他是一个启蒙者.他对年轻人的质问到对哥哥及众人的说教时就是一位启蒙者的形象.但外界的权威实在难以撼动,狂人自认为颇有正气和勇敢的笑对外界毫无伤害,那义正言辞的大篇规劝和训诫换来的也只是一声冷笑.被重新投入黑屋子的狂人在苦思之后,感觉到不仅这_无动于衷、无药可救,就连自己其实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于是狂人只好发出求救或许还有希望的孩子绝望的呼喊.可孩子出生起便生长在吃人的环境中,那些不谙世事的小孩何以也要“害我”,狂人早就想明白了,是孩子“他娘老子教的”!.“本来的本来”的先祖们已经有着四千年吃人的历史,那种吃人的意识恐怕早已烙入孩子的灵魂中了,日后自然也免不了加入吃人的队伍.这是深深的绝望和和在绝望中的抗争.或许是感觉自己不配再做一个唤醒世界的人,或许是感觉到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唤醒的希望,狂人最终服从并重新融入了传统.也许其仍心有不甘,也许其只是对自己的过往呵呵一笑,再无半点狂人意识.但我们不能忘却狂人曾在挣扎着绝望着反抗,只是最终被外在淹没.狂人上演了一出启蒙者的悲剧.鲁迅在《写在《坟》后边》说“以为一切事物,在转变中,是总有多少中间物的”,“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狂人虽是反抗者、启蒙者,正如具备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一般,但终究摆脱不了“古老的鬼魂”.汪晖教授认为鲁迅的“中间物”意识体现在:觉醒后的知识分子只能算作是启蒙的“最初体现者”,却难以成为启蒙“胜利的体现者”.如“狂人”般的知识分子作为传统中的觉醒和反抗者,既是不同于外界社会的“异己”,自然会受到排斥,可其本身又和传统有着割不断的关系.觉醒的狂人发现自己不但要被传统所吃,同时也是在传统中的吃人者.正如《祝福》中的“我”到底也算个“看客、吃人者”,也是害死祥林嫂的凶手之一.“狂人”这个自以为是的启蒙者也是需要被启蒙的的.“狂人”要撕裂并否定传统社会的同时,也必须进行自我的反思和否定.即使“狂人”再清醒但终究只是进化链条上的“中间物”而不是“新人”,再觉醒也难胜利,再启蒙也难摆脱被压倒的悲剧.狂人越清醒越痛苦,越启蒙越发现难以唤醒沉睡的庸众,最终自己反而被庸众扼杀和吞噬,进入反启蒙和需要被启蒙的群体.狂人这“悖反”中的悲剧形象正是其具备超越时代的经典意义之所在.毕竟历史总会有发展有转折,在任何时代的变换中,“中间物”都会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和朋友吵架的日记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要拿形状来形容一个人,相信每个人都有?有角,就算经过岁月的磨练也很难找到圆形。既然每个人都不是完全圆润,在相处时,也很难不会产生摩擦。

记得有一次,和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起了冲突,平常我和别人争吵的时候都是他在我身旁,替我说话,在我需要时替我补上一句。而那次我们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吵了一架,现在回想起来,什么都不记得了,忘了争吵的原因,互相咆哮的目的;但却清楚记得,记得那些怒目相视、如刀般的话语,一直到现在,那些伤人的话,彷?

印象最深刻的,是当那股怨气与紧握在拳中的冲动渐渐地退去后,站在那儿的我们,曾经如此亲密,用自己去保护对方、用真心去了解彼此,互相鼓励、扶持的那两个挚友,“曾经?是吗……”心中突然有个地方慢慢空了,整个人渐渐被悔恨给吞噬,有种灵魂渐渐脱离肉体的无助感。“对不起。”看着对方惨白的面容,我们是异口同声地互相道歉,相视而笑,站在那儿互相拥抱。

在那之后,他对我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棱有角的形状,很难有人是圆形。是啊!既然如此,人与人之间很难有不争执,但真正重要的是在那之后的,彼此谅解,互相原谅,和对方产生新的认识;在那之后的`学习、体悟,以及向变成一个圆满的圆又迈进一步。

当冲突发生后,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回到争吵的原因,避免不必要的互相伤害,“退一步,海阔天空。”别让那些没有意义的迁怒与一时的口舌之快,让真正重要的事物从我们的指尖溜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我的后妈日记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的好:“母爱如海,父爱如山。”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这句话了,因为我的妈妈就是这样的人。她虽然不是我的亲妈,但是她对我的爱就算是亲妈也做不到这种境界!在我六岁那年,我的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了,法院把我判给了我的妈妈。后来,妈妈因为没有能力把我养大,又把我还给了爸爸。我的心里很不开心,总是闷闷不乐。在我八岁那年,我有了新妈妈。我听人家说,后妈是很坏的,也很凶恶的,所以,我对她很冷淡。

可是后妈并没有因为我对她的冷谈而不理我,对我问暖问寒,给我买吃的穿的,使我改变了对她的态度。每个周末都陪着我玩,还辅导我作业,我想:她对我这么好,我是不是也应该对她好点呢?于是,我决定叫她妈妈了!妈妈不仅很爱我,还教会了我很多生活中的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以前,我晚上睡觉前不仅不刷牙,还经常吃甜品,所以我的牙齿经常痛。妈妈知道了后,对我説了很多有关牙齿的知识,让我晚上少吃东西,睡觉前一定要刷牙,并且刷牙后要做到不吃好东西。我试了这个办法后,牙齿真的不痛了,心里好开心。以前我对老人很没有礼貌,从来不叫人。

就是对奶奶也很凶。有一次,奶奶不让我出去玩,我很生气的骂了奶奶。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很生气,她説:“你怎么可以骂奶奶?你知道吗?没有奶奶就没有你爸爸,没有爸爸就没有你,你骂奶奶是大逆不道,你一定要改掉这个坏缺点,一定要学尊重老人。”从那以后,我懂礼貌了,也尊重老人了,老人们都很喜欢我,都夸我乖,我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甜。妈妈不但教育我怎么样做人,还很关心我的学习。记得期中考试我的语文成绩考得不理想,妈妈知道了很生气又着急,马上打电话问马老师我语文差在哪里?马老师説我的作文不好,应该要多看看作文书。

从那以后一到周末妈妈就让我看作文书,还让我写感后语。慢慢的,我的作文真的进步了,在期末考试中,我语文考了九十一分,妈妈开心的笑了。我感谢妈妈,她不但关心我的生活,还教给我各种各样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培养我的能力,教会我做家务,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妈妈给了我爱和温暖,我为我有这样一位好妈妈而感到自豪和幸福。我要用心读书,听妈妈的话,长大后要好好地回报妈妈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的妈妈日记80字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人,她有着长长的头发,一副大大的眼镜。她没有教育家有那么多的理论,但她非常严厉,她没有科学家那么多的知识,但她很好学,她没有作家那样精美的书籍,但她却能写出很好的文章。

我的妈妈很严厉,她经常给我听写词、多音字、近义词等很多学习方面的东西,有时我一开小差,或者错得很多,她就开始了她的机关枪,吵词就开始了,那个脾气,一张嘴就停不下来。

我的妈妈很好学,她买了很多书,一有空就开始读。她经常看我的课本,她说她从我课本里学了很多东西。

我的妈妈写的文章很好,照我说就是一写刹不住车,她写啊写,还很快,真不知道她是怎么弄的。

看,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严厉、好学、能写好文章的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写日记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正在写作业,爸爸突然叫我去帮他把烟灰缸里的灰倒掉。我站起身,拿起烟灰缸,一边走一边还在想刚才做的数学题,我没有找到垃圾桶(被妈妈拿去倒了),我看着旁边的花盆,发现了几条虫子,我便把灰倒在了花盆中,也没有多想,就走了。

后面,我去给花浇水,发现虫全奄奄一息,我很奇怪,决定一探究竟。

第二天,我主动帮爸爸倒烟灰。我把烟灰拿到花盆前,发现虫子还在动,我把烟灰倒在虫子身上,可虫子还在烟灰中滚动,好像在说:“来啊,多倒点啊!”我想:“难道第二次失效了?”

过了一会儿,虫子全死了。我上百度查了一下,原来烟灰的主要成分是草木灰,也就是碳酸盐类,加上烟灰中残留的焦油,焦油有毒,所以把虫子都杀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写观察日记主题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9月18日星期二晴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观察日记,我想观察豆芽儿的培育过程,于是便回家做起了准备工作。

首先,我准备了一个长约16厘米,宽约12厘米的长方形容器,并给姥爷说要泡黄豆。我从壁橱的袋子里抓了一小把黄豆,把它放到了盛满水的容器里,那水是由热水和凉水兑成的温水,一切准备停当,就差给豆子准备一个合适的储存地儿了。一想到好的豆芽儿都是在“洞室”里浸泡出来的,我便给我的豆子在家里找了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储存了起来,真盼望着明天早晨会有惊人的变化啊!

9月21日星期五晴转多云

今天,我的豆芽儿培育过程终于结束了,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豆子们一个个都长出了细长嫩绿的新芽儿,形状各异,有的`分叉开来像英文字母“Y”,有的像弯弯曲曲的“蚯蚓”似的,还有的从主芽儿上分出两个副芽儿来,像希腊神话里海神波塞冬的“三叉戟”,真是令我喜出望外,兴奋极了!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了收获,我感到十分开心和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军训日记话题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古之立大事者,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只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

心目中的军训充满教官的训斥;心目中的军训是紧张与艰苦的合奏;心目中的军训更是无常地响起那集合手哨音,还有那瓢泼大雨下的大集合、严训练;心目中的军训生活成百上千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闪现在我的眼前。但我还是满怀欣喜与信心地去拥抱我向往已久的军训。

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黑黝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

我满怀信心地开始了真正的训练。教官一遍遍耐心地指导代替了严厉的训斥。训练场上不但有我们整齐的步伐,也有我们阵阵洪亮的口号声,更有我们那嘹亮的军营歌曲。

站军姿,给了你炎黄子孙不屈脊梁的身体,也给了你龙之传人无穷的毅力。练转身,体现了人类活跃敏捷的思维,更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伟大。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没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方队。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我相信,它将使我终身受益,无论在哪个岗位上。

其实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应该印满一条自己脚步的路,即使那路到处布满了荆棘,即使那路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泥泞、那样的坎坷,也得让自己去踩、去踏、去摸索、去行进!我想那样的路才是真实的自我写照,决无半点虚假伪装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