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十四节气小雪反思【精品20篇】

反思是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小编收集了反思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7232

作文

45

篇1:北方小雪节气习俗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过去,北方大部分地区小雪节以后即开始生火炉,烧暖炕,有的地区则不生暖炕,只有冷天里才烧个火盆御寒。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节田里的农活已不多,人们就修补农具、做好牲畜的御寒保暖工作,为来年开春做准备。有的还是继续给小麦浇冻水,做好小麦越冬工作。人们也多盼望此时能下场雪,因为有雪覆盖麦田就省去老百姓浇冻水的麻烦,谚语“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蒸馍睡”,“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等,表现的就是小雪节以后下雪滋养保护小麦、冻死害虫的殷切盼望。

北方地区小雪节以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编箔包扎株杆,以防果树受冻。且冬日蔬菜多采用土法贮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俗话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白菜深沟土埋储藏时,收获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浇水,做好防冻工作,以利贮藏,尽量择晴天收获。收获后将白菜根部向阳晾晒3~4天,待白菜外叶发软后再进行储藏。沟深以白菜高度为准,储藏时白菜根部全部向下,依次并排沟中,天冷时多覆盖白菜叶和玉米杆防冻。而半成熟的白菜储藏时沟内放部分水,边放水边放土,放水土之深度以埋住根部为宜,待到食用时即生长成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小雪节气的习俗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1、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2、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3、腌制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杭州人往往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

4、品尝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雪节气日记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天气微寒,万物失去生机,那些原本枝繁叶茂的老树已变得黯淡无光,就像失去父母的宠儿一样,变得厌倦人世,开始发黄,开始凋零。北方已被朦胧的白雪笼罩,而南方也已开始“人间微雪”。

大理石的小路微微泛白,粗糙的平面是它波澜不惊的写照,面临过风吹日晒的它早已习惯在寒冷的日子里安安静静、平平淡淡,感受一下微雪的寒冷;竹叶表面微微泛白,寒冷的阳光洒在它那闹腾腾的叶上,感受到了微微的寒冷,它经历的几年的兴盛与衰败,终于又要弯下枝条,去感受那微雪的宁静;松树的松针上微微泛白,几年它总是坚守在这里,不畏寒冷,不愿宁静,它为的是在这世上永远活着,保持它挺毅的身姿,绿色永不褪去,它想感受那微雪的旖旎。

微雪落入人间,一切都已泛白,山岚卷起白色的尘埃,带来了寒冷、宁静和优雅。但一年像一张八卦图一样,它阴阳不交,而这时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被分离,没有一个捷径去另一个世界,只有微雪告诉我们那个世界是没有色彩,只有寒冷和宁静,唯一让人愉悦的只有那凄清的美感。可每当这个时候,想想春季已经不远了,就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温暖与寒冷共存的节气,它会有生机从土里蹦出来或者冒出芽儿来。

突然醒来,发现一切都未发生变化,没有任何的雪花,也没有那缥缈的美,只是阳光洒在表面上的反光,泛着白白的、如雪一般的光,但是那样的冷,那样的静,那样的美,就像那一层薄薄的微雪,原来只是那天气的微寒让我感到如此。

天气微寒,人间微雪。原来也只是与雪邂逅了一场,感受它的寒冷、宁静和旖旎。小雪来了,立春还会远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雪节气日记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这是陆游眼中的节气—小雪。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劳动人民用它来判断入冬第一次下雪的大概时间,以调整作息。

去年小雪,下了一些稀稀疏疏的雪。走在街上,踩雪的“吱吱”声让人很不适应。树变白了,失去了以前的颜色;小河正被慢慢冻结,不那么有活力了;花丛上压满了雪,枝头都歪了……我心想:小雪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怎么能这样呢。心中便愤愤不平。

回到家中,心里还是不喜欢小雪,总是想着它。为转移注意力,翻起了《母鸡》这篇课文。忽然,我灵光一闪:为什么不学老舍先生一样,找一找小雪的好处呢?我连忙放下书,认真思考着。不一会儿,就有了和原来截然不同的答案:那鞋与雪接触的声音也是人与大自然接触的象征,应该感到快乐才对;白雪为小树“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河水日夜不停已有9月,小树以实际行动劝它稍作休息;小雪覆盖田野,保护土地不受寒冷的侵袭;花枝受到小雪的保护,为来年花开养精蓄锐……

这么想,不就豁然开朗了吗?

纵观历史,把小雪融入凄凉的诗句信手拈来“凄凉熊耳下,小雪轻尘浥”,“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等等。但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不只是针对小雪,而是所有事物:换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利弊、情感可能会有明显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而经历这个转变、思考、理解的过程,人生才更丰富,有成长。这是我从小雪悟出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雪节气日记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嗨呦,嗨呦……”一大清早我就从睡梦中被吵醒了,我循声望去,只见爷爷在院子里正吃力地用一个大石锤捣着糯米。“这是什么情况?”我急忙穿好衣服向院子跑去。

我气喘吁吁地跑到了爷爷奶奶身边,指着那个大石缸和大石锤好奇地问道:“爷爷奶奶,你们在干什么,这个石缸和石锤又是什么呀?”爷爷擦了把汗说:“今天是小雪,我们要打糍粑。俗话说‘十月朝,糍粑碌碌烧。’我们将用这些糍粑来祭祖。”奶奶又接着说:“这个大石缸叫做石臼,而这个大石锤叫做杵,现在你爷爷是在舂米。”原来举着一根杵,不断地往石臼里面捣米是叫舂米呀!我看到爷爷不断地来回弯腰,这么冷的天还浑身冒汗。可想而知舂米是件多么费力的差事,我真想帮帮爷爷,可惜我根本没法举起杵。

过了许久,爷爷已经将糯米舂得比较烂了,此时奶奶将石臼中的糯米翻个身,让爷爷再舂几下,这样反反复复,在爷爷奶奶的默契配合下,糯米变得细腻柔滑。奶奶赶紧将这些舂好的糯米端到八仙桌上,在桌上揉一揉,然后在用手拧成一个个圆球,用手掌在圆球上用力往下按,直至按成圆饼状才算好。我见状,觉得好玩,也去按了几个,可谁知这些圆球不是黏在我手掌上,就是被我按成了有好几道裂痕,还是溜之大吉吧!我跑到了石臼旁,见石臼的纹理上还粘着些糯米,就用手挖出这些糯米,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这糍粑就是小雪的传统美食,你要不也来一块尝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小雪的节气谚语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1.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2.江南三足雪,米道十丰年.

3.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 .

4.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

5.冬季雪满天,来岁是丰年(粤)

6.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苏)

7.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根草(苏、晋、粤、贵)

8.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黑)

9.瑞雪兆丰年

10.霜前冷,雪后寒.

11.落雪勿冷,融雪冷.

12.冬有大雪是丰年.

13.冬有三白是丰年.

14.雪落有晴天.

15.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16.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17.落雪见晴天,瑞雪兆丰年(晋)

18.今冬大雪落得早,定主来年收成收(川)

19.冬雪回暖迟,春雪回暖早(浙)

20.雪后易晴.

21.冬有三天雪,人道十年丰.

22.雪姐久留住,明年好谷收.

23.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24.大雪不寒明年旱(冀)

25.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26.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冀)

27.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28.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苏、浙、鲁、湘、粤)

29.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麦子好(甘)

30.大雪纷纷是丰年(川)

31.先下大片无大雪,先下小雪有大片(豫)

32.先下小雪有大片,先下大片后晴天(鲁)

33.沙雪打了底,大雪蓬蓬起(赣)

34.落雪是个名,融雪冻死人(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雪节气日记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嘿呦……嘿呦……”伴随着沉稳有力的号子声,捣糍粑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在大人们不断的锤起锤落下,热腾腾的糯米饭不一会就捣成了粘糊状。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米香。孩子们手里拿着捣好的糯米团子,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绕着石臼奔跑着,嬉戏打闹着。

在我的印象中,小雪还和家人有关。在这一天,一家人会相聚在一起。我和爸爸妈妈会回到农村老家,和爷爷奶奶团聚。奶奶总会炖一锅热腾腾的莲藕排骨汤,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喝汤边聊家常。和家人在一起总是那么温暖,哪怕面对困难,有了家的温暖,就不会感到害怕、迷茫。爷爷曾告诉我:小雪分为三侯,第一候为虹藏不见,二候为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天地闭塞,大地被寒冷包裹着。大家都已经为过冬做好了准备:捣糍粑、晒鱼干,贮藏蔬菜。小动物们也不例外,纷纷躲在家人的怀抱中,感受家人的温暖。

2006年的时候,“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为劳动人民的智慧赶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十四节气小雪节气养生攻略

全文共 2604 字

+ 加入清单

小雪时间为每年的11月份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也是天蝎宫和人马宫的分界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二十四节气解》中说:“雨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时节,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所以在这个节气里,大家一定要学会自我调养。

运动养生:宜舒缓不宜剧烈运动

进入“小雪”节气,运动方面也应注意适当调整,小雪养生宜静养,故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避免扰动阳气。冬季最好的运动健身时间是上午9点到12点间,因为此时的室外温度和人体自身温度都比较适合,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比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的状态。而运动的方式可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如广播体操、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打八段锦就是非常适合秋冬保健的养生操。常练八段锦可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

起居养生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精神调养胜服药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季节变化对抑郁症患者有直接影响,因为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中,脑内5一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春夏季,5-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秋冬季节最弱,当日照时间减少,引起了抑郁症患者脑内5一羟色胺的缺少,随之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症状。

为避免冬季给抑郁症朋友带来的不利因素,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精神的调养。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抑郁症患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饮食养生

多吃果蔬补充维生素

冬天人体的维生素代谢程度要比其他的季节快,所以多吃果蔬补充维生素在冬季养生就显得各位重要。像富含维生素A的菠菜、胡萝卜可以让我们的耐寒能力增强;富含维生素C的西红柿、柑桔有良好的抗氧化及保护血管作用。此外可多吃秋梨、荸荠、甘蔗、广柑,这些水果可补充人体的津液。

饮食养生

不要等到口渴再去补水

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喝水要充分。可能有不少人认为冬季寒冷,人体出汗少,可以少饮水或不饮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冬天虽然人体出汗少,但通过皮肤非显性出汗、肺的呼吸及排便也可失去不少水分,人体一天排出的水分约在2500毫升左右。要主动喝水,即不渴时主动喝,别等到口渴才喝。喝水以白开水为宜。

多食辣味以御寒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如果真的是很想吃辣椒的话,最好可以和凉性的食物一起烹调,如鸭肉、鱼虾、苦瓜、丝瓜、黄瓜、百合、绿叶菜等,可清热生津、滋阴降燥、泻火解毒,尤其适合胃热的人吃。吃辣椒时,喝杯酸奶或牛奶,不仅可以解辣,同时还有清热作用。

吃饭前喝碗热粥或热汤

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还能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尤其是杂粮粥还能帮助补充B族维生素和钾等多种营养素。此外,冬季气候干燥,更应补充水分,而喝粥也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很多水。除了热粥,饭前喝碗少油少盐的热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零食首选坚果

坚果多半在秋天成熟,因此也算是秋冬季节的应季食品。坚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等矿物质,还有一定量的蛋白质,都能帮助人们抵抗寒冷。坚果的营养素密度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天食物种类相对较少的缺陷。因此,天冷的时候,不妨把饼干、点心等零食换成坚果。需要提醒的是,坚果最好选原味的,且每天吃的量别超过一小把。

红色食物防感冒

红色食物都含有天然铁质、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元素,有着免疫力提高等有着重大作用,所以,冬季多吃红色的食物,是预防感冒的首选食物。除了红色的水果蔬菜,其次就是含有血红素的肉类食物可以归结为红色食物。蔬菜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西红柿,胡萝卜,红辣椒等。红色水果有红枣、山楂、石榴等。

多吃酸性食物防静电

饮食上,要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维持人体正常的电解质平衡,可减少静电产生。此外,多吃白萝卜、卷心菜、白菜这类“白色食品”,都可以维持人体的电解质平衡,减少静电的产生。

常喝大麦茶调理肠胃

大麦茶具有平胃止渴,消渴除热,化谷食之功,有利于食物消化,还能益颜色、保五脏,和大麦的花语“消化酵母”无比匹配。爱吃肉、吃辣的人,在大快朵颐后,喝一杯浓浓的温热大麦茶,不仅可以解油腻,还能促进消化。而且,热腾腾的大麦茶具有养胃、暖胃、健胃的作用,可以减少滚烫的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

适量补充蛋氨酸

蛋氨酸通过转移作用可提供一系列耐寒适应所必须的甲基,寒冷气候使得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合成的肌酸、磷脂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出热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乳制品、叶类蔬菜等。

多吃黑色食物补肾

中医提倡冬天补肾,而黑色入肾。冬季进补还要“跟着颜色走”,多吃些黑色的食物。其实,所谓黑色食物,主要是指含有黑色素及带有黑色字眼的粮、油、果、蔬菜、菌类食物。研究显示,食物营养与食物色彩的关系非常密切,食物色彩越深,食物的营养价值就越高。应适当多吃黑芝麻、黑米、黑豆等黑色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小雪节气养生知识大全

全文共 1412 字

+ 加入清单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节气,冬季第二个节气。在今年11月22日,太阳到达黄经240°,表示开始降雪,雪量小,地面上无积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小雪养生调理仍以“秋冬养阴”为主旋律,可适当进补,滋养肺肾,起居劳作切勿过度耗伤。

早卧晚起待日光

随着冬季的脚步走近,自然界阳气趋于潜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与天地相应,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体气血由外向里收敛,精、气、神趋向伏藏,机体新陈代谢变慢。小雪时节,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靠近南回归线,日出时间继续推迟,日照时间持续变短。

“冬三月,此谓闭藏……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逆之则伤肾”。起居养生亦当顺应四时变化而养“藏”,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以助阳气闭藏、精气充养。老年人精血易亏,小孩脏腑娇嫩,均经不起熬夜耗伤,建议早睡,于22:00前上床。年轻人虽气血充盛,但学习、加班、娱乐、聚会等活动较多,经常晚睡熬夜同样耗伤精血,损人正气,易致肾气亏虚,身体痿弱,为日后各种疾病种下病根,故也建议早睡,尽量于23:00前卧床休息。冬季本来就是一个静养藏守的季节,有效的休息当是这个季节调养的重点。这里建议“晚起”并不等于提倡“赖床”,需以日出时间作为尺度。而素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清晨起床应当及时穿上外套保暖防寒。因为早上气温偏低,骤然受到寒冷刺激,会引起机体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常吃含叶酸的蔬果抗抑郁

在小雪节气里,要保持愉悦心态,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学会调养自己。

此外,小雪时节,要常食菠菜、猕猴桃、橘子、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

小雪养生粥黑芝麻红枣粥--补肝肾、润肤

很多人小时候都喝过黑芝麻糊,那暖暖的芝麻糊香让你总有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适当吃“苦”把肾补

大地之水必有源,参天大树必有根,肾乃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与冬气相应,因而冬季最宜养肾以固精敛阳。《黄帝内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中医认为苦味入心,于阴阳属阴,在五行属火,因而苦味属阴火,苦味之品能使心火下济于肾水,能坚肾阴,以达到阴阳互交、水火既济的平衡状态。

苦味之品分两类,一类苦温,如红茶、杏仁等,火能生土,因而苦温之品能温脾土而具有燥湿健脾之功;一类苦寒,如绿茶、莲子芯等,能清心与小肠之燥热、邪火。冬天阳气趋于内敛,阳旺于内,平素体格强健或辛辣肉食较多之人,可能容易出现口舌生疮、口干口渴、咽喉肿痛、心胸烦热、小便黄赤、失眠多梦等内热上火的症状,此时可适当饮用绿茶,食用柚子、西柚、慈菇、苦瓜、苦苣、莴笋等食物,有助于清热泻火、利尿润肠。而素体手足不温、畏寒喜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之人体质偏于虚寒,则不宜过多食用此类苦寒之品,否则容易加重阳气虚衰。红茶、杏仁、艾叶、白豆蔻、陈皮、远志等苦温之品,既能温脾燥湿又能温肾坚阴,可于茶饮、食疗当中加以搭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小雪节气习俗精选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一般在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气温逐渐降到0℃以下,部分地区开始降雪,但多数时候雪量并不大,故称“小雪”。

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小雪即有记载:“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表明这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也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按老年间的说法,小雪也算秋天的尾巴、冬天的开始。由于受到传统农耕社会习俗的影响,小雪到来以后,进入农闲时节,人们的生活比较悠闲,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猫冬’。”刘一达介绍道。

于是,“玩”成为小雪前后的一个重要内容。刘一达称,旧日,老北京人喜欢玩“冬虫”,即开始斗蛐蛐、蟋蟀,“偶尔还能看到有人放风筝、抖空竹,玩得不亦乐乎”。

“除此之外,以前老北京还有‘占雪’习俗。如果小雪不下雪,农民会祈求下雪,保佑来年丰收;城里的皮货商们则会聚集在一起饮酒,到夜里交子时分,冲西北方向烧香磕头,希望天气变冷,衣服畅销。”刘一达笑称。

饮食:传统吃栗子、核桃 农家腌制腊肉储备过冬

按照古代的节气划分方式,小雪被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就指明,小雪时节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在寒冷的时节,饮食进补变得尤为重要。

“过去民间很重视冬季进补。小雪来临,冬天的一些节令食品基本已普遍上市。”刘一达说,这个季节宜吃的温补食品有羊肉、牛肉等,“还有栗子、核桃等一些零食,都是往日小雪前后比较流行的食品”。

此外,同样受到气候的影响,小雪以后天气变得更加干燥,正是腌制、加工腊肉的好时候,民间曾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肉类用这种传统方法处理后储备起来。

“总之,有关小雪的一些讲究,都与过去农耕社会的传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刘一达表示,这些有趣的民间习俗,也为人们今天的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小雪节气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1、落雪勿冷,融雪冷。

2、雪落有晴天。

3、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4、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5、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冻害。

6、大雪不冻,惊蛰不开。

7、正月寒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夫。

8、江南三足雪,米道十丰年。

9、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10、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 。

11、冬有三白是丰年。

12、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13、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14、数九寒天鸡下蛋,鸡舍保温是关键。

15、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撑。

小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

小雪地不封,大雪还能耕。

地不冻,犁不停。

早晚上了冻,中午还能耕。

趁地未冻结,浇麦不能歇。

浇后再划搂,保墒增温防裂口。

麦无二旺,冬旺春不旺。

冬旺不理想,春旺粮满仓。

麦子若冬旺,耘磙一齐上。

大雁来,拔棉柴。

小雪不把棉柴拔,地冻镰砍就剩茬。

十月里来小阳春,下场大雪麦盘根。

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冻害。

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葱怕雨淋蒜怕晒,大堆里头烂白菜。

要想白菜不烂,经常翻垛倒换。

鱼生火,肉生炎,白菜萝卜保平安。

萝卜赛人参。

胡萝卜,是一宝,营养丰富产量高。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常吃萝卜常喝茶,不找医生把药拿。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萝卜挑上街,药铺不用开。

三天不吃青,心里冒火星。

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

大地未冻结,栽树不能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雪节气的由来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此时,太阳位于赤纬-20°16,这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间仅9小时4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仅29°50‘。

小雪代表着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到来,那么到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养生,不能被寒气侵体,否则很容易生病。

“小雪”节气间,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当钟面上的10点钟)。每晚20:00以后,您若到户外观星,可见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她代替北斗星担当起寻找北极星的坐标任务,为观星的人们导航。四边形的飞马座正临空,冬季星空的标识——猎户座已在东方地平线探头儿了。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阳气下降,阴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小雪节气吃什么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小雪节气,农谚云: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

这个季节宜吃温补食品,如羊肉、牛肉、鸡肉等,还应多吃益肾食品,如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

小雪节气吃什么

1、全麦面包

研究人员建议把面食、点心类食物当作可以吃的抗抑郁剂。吃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改善心情,效果慢但更合乎健康原则。微量矿物质硒能振奋情绪,全麦面包等全谷类食物也富含硒。鸡肉、海鲜等食物也含有较多的硒。

2、香蕉

当人体脑内5-羟色胺含量减少时,会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抑郁症状。香蕉中含有这种物质,适当增加香蕉的摄入会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安宁、快活。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吃。

3、菠菜

叶酸摄入不足的人容易出现失眠、健忘、焦虑等抑郁症状。菠菜中富含叶酸,芦笋、猕猴桃、牡蛎、橘子、豌豆、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中也都含有叶酸。另外粗面粉制品、谷物颗粒、酵母、动物肝脏及水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对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也大有裨益。

4种温补炖汤

一、海参当归汤。海参营养丰富、当归补气血,经常喝海参当归汤,可以改善腰酸乏力、困乏倦怠等状况,具有不错的固本补气、补肾益精的功效。

详细做法:

1、用热水将海参泡24小时,从腹下开口取出内脏;换上新水,上火煮50分钟左右,用原汤泡起来,24小时后就可以做汤使用了;烧热水,放入海参,1分钟后捞起备用,这样可以有效去掉海参的腥味。

2、重新起锅,烧热油,爆响姜丝,下入泡好的黄花、荷兰豆加入足量的清水和当归煮沸。

3、加入百合、海参,一起大火煮5分钟。加入盐、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

二、红枣煲鸡汤。

众所周知的鸡汤,它能缓解感冒,改善人体的免疫机能。冬季多喝鸡汤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远离各种疾病。熬鸡汤的时候可以适量加入阿胶、红枣等料强身健体的材料。

三、粟米香菇排骨汤

材料:排骨1斤,玉米2个,香菇5个,盐。

具体制作方法:

1、排骨烫去血水,玉米切段,香菇泡软去蒂。

2、水煮排骨、玉米、香菇,大火转文火,慢慢煨炖约1小时,撒盐即可。

四、萝卜羊肉汤。此汤祛痰解热,口味鲜香,微甜浓郁。

材料:红皮萝卜500克、羊肉50克、香菜25克、

具体制作方法:将羊肉洗净切成片,放入开水锅中熬煮20分钟后,放入洗净切成片的萝卜,用微火熬煮九成熟时,放入洗净的香菜段、精盐5克、味精3克、米醋10克、料酒5克熬煮即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雪节气的含义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北方地区小雪节以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编箔包扎株杆,以防果树受冻。且冬日蔬菜多采用土法贮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俗话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白菜深沟土埋储藏时,收获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浇水,做好防冻工作,以利贮藏,尽量择晴天收获。收获后将白菜根部向阳晾晒3~4天,待白菜外叶发软后再进行储藏。沟深以白菜高度为准,储藏时白菜根部全部向下,依次并排沟中,天冷时多覆盖白菜叶和玉米杆防冻。而半成熟的白菜储藏时沟内放部分水,边放水边放土,放水土之深度以埋住根部为宜,待到食用时即生长成熟了。

小雪节气,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华南“冬暖”显著。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隆冬时节,也难得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由于华南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然而,在寒冷的西北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区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雪节气的习俗

全文共 1732 字

+ 加入清单

1、腌制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杭州人往往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小雪这个节气开始腌腊肉、酱东西呢?专家解释,如果天气热,腊肉、酱货很容易变坏发臭。小雪过后,气温基本就呈直线向下的状态,不太会反弹等。当年,这些东西做好后,刚好就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当做年货,慢慢地便成了风俗。

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

七~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

西部地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

2、品尝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有纯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用粘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用木雕模做的,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糍粑的制作非常费人力必须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

农谚所说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里“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像车辘那样滚动,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烧”,即是热气腾腾。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才过瘾,才能体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农家乐趣。

3、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说到晒鱼干,一般要选大鱼,因为小鱼一晒没多少肉,买回鱼后,把鱼去鳞,若鱼身较大,应在脊背骨下及另一边的肉厚处,分别开片,使卤水易于渗透,然后将鱼身剖腹,去掉内脏。将鱼清理干净后,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样鱼容易坏,如果想洗,洗后必须把水沥干、擦干。

然后将盐、花椒、大料、陈皮、小茴香放入锅中炒至微黄,均匀抹在鱼的内外两侧,调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后,便可以将其平放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容器里面,在阴凉处进行晾置。四到五天后,将容器内的鱼上下翻个,以便调料均匀吸收。如此再过四五天,便可将鱼挂在阴凉通风处,想让鱼干到什么程度都行。一般两三个月后便可取下来,剁成段,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入冰箱。

4、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土家人所说的“泡汤肉”,指的是刚刚宰杀的猪,经过开水退掉了毛,虽说已经是死猪了,但是,人们要乘着猪肉还没有完全冷却,也就是还没变成僵硬的肉块前,还是热呼呼,软绵绵的劲儿,即烹制做成各种美味的鲜肉大餐,就叫“刨汤肉”。也有人说这叫“吃活肉”或者“吃活食”,也许,这也是土着民族那种喜欢捕获鲜活猎物的天性吧。

这刨汤,是宰年猪时用猪内杂,如肺、水油及部分肥肉、脑髓等剁细后拌以糯米饭、猪血及少量辣蓼、花椒等香料调成酱状,加上适量的盐粉,再灌进洗净的小肠,然后放入锅中煮制而成。刨汤里再添些生猪血、猪骨头、肥肉、瘦肉、萝卜、白菜之类,用山泉水合锅而煮,做成刨汤火锅。三分猪血七分水,待到火锅水沸时,刨汤那鲜美香浓致极的真味就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雪节气日记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11月22或23日为小雪节气。中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

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小雪节气习俗汇总

全文共 2114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转眼已过,“小雪”(22日)将至,岭南却是一派温暖景象,广东三次入冬天不成功,这周广州气温直破30℃大关,小伙伴们挥汗如雨,夜夜喊着“开空调、赶蚊子”。这样的天气,还能延续秋冬传统的养生方法吗?

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彭康教授看来,气温是反映季节重要指标,但此外,日照等周围环境的变化也向我们释放着季节的信号,“你感觉,夏季30℃的天与现在是一样吗?有这么干燥吗?”所以,彭康说,大体上,我们还是应遵循古人“秋收冬藏”、“秋冬养阴”,只是在程度上因地制宜去调整。

1.饮食:牛、羊肉可吃,但要看体质、把握度

在饮食方面,小雪时节,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孙思邈《修养法》中云: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此时可以多吃羊肉、牛肉、鸡肉、腰果、枸杞、山药、栗子、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同时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如党参枸杞粥、益智仁粥、香菇枸杞牛肉煲、杜仲牛膝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鉴于目前岭南天气暖和,彭康建议,牛肉、羊肉等温热之品得慎用,以免燥热伤阴,“不同体质的人,可以根据需求去把握,比如寒凉体质,适当吃些牛羊肉无妨,但阴虚燥热的人,则应避免”。同时,可适当增加日常鱼肉蛋白类,还要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新鲜蔬果以补充维生素。

彭康谈到,最近门诊遇到不少因干燥而引发不适的患者。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咳,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于秋之后尤为常见,喉、咽也分别是肺的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冬干燥,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某些中药具有滋阴润燥、灌溉脏腑的功效,来弥补秋燥对身体的伤害,减少甚至避免干燥的发生。药物有西洋参、百合、玉竹、沙参、麦冬、天冬、黄精、桑葚等。秋季养生以肺为先,故饮食以滋阴为宜。要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生葱等。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辣味的食品是要防止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会伤肝,故在秋天要增加酸味的食品,酸味入肝,可增加肝脏功能,以抵御过剩的肺气侵入。根据中医这一原则,秋季人们一定要控制食用辛辣食物,以达到滋阴、润肺、防燥的目的。适合秋季使用的食品有很多,如山药、白扁豆、藕、黄鳝、栗子、胡桃、花生等。

2.起居:早晚温差大,切莫太贪凉

虽然白天温度不低,但毕竟已过立冬,将要到“小雪”节气,彭康提醒,大家穿衣起居都不可太贪凉。

彭康建议,在起居方面,小雪时节宜早睡晚起,必定要到天亮才起床,以养阳气。小雪意味着天气转冷,因而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特别是老人与小孩,出门要添加衣服,夜间注意添加衣被,但也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流感等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时常晒晒太阳,尤其是老人及小孩,中医认为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而小雪属坤卦,坤为地,地本至阴,但无阳则不能生成万物,故晒太阳更有助于人体阴阳气的调和畅达。

3.运动:不宜剧烈运动,避免扰动阳气

进入“小雪”节气,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池晓玲教授提出,运动方面也应注意适当调整,小雪养生宜静养,故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避免扰动阳气。

冬季最好的运动健身时间是上午9点到12点间,因为此时的室外温度和人体自身温度都比较适合,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比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的状态。而运动的方式可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如广播体操、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打八段锦就是非常适合秋冬保健的养生操。常练八段锦可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

4.情志:调养情志,多晒太阳

秋冬季节,日照相对减少,阴雨天增多,人情绪会随之发现变化。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池晓玲教授建议,在精神方面,应思想清净,畅达情志,保持乐观的心态,使精气神内守而不失散,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可以经常听听音乐,会会朋友或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来调节情绪。

做好小雪节气的“调情志”养生,要多晒晒太阳。晦暗天气更要捉住太阳出来之时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中医也认为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以改善冬日自然界“阴盛阳虚”所带来的影响。

做好小雪节气的“调情志”,还可多吃些气味芬芳的水果,如香蕉、菠萝等。因为香蕉、菠萝本身可帮助大脑产生5-羟色胺,这也符合中医芳香可开窍醒神的理论。此外,深海冷水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如马哈鱼、金枪鱼、鲭鱼、鲱鱼等,以及种子食物,如南瓜子、核桃、亚麻子、大麻子、芝麻、葵花子等,皆是Ω-3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其5-羟色胺含量也相应较高,因此也是改善情绪的食物。同时,吃复合性碳水化合物也能改善心情,效果虽慢但更合乎健康。微量元素硒元素能振奋情绪,全麦面包等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硒元素,鸡肉、海鲜等也富含硒。调整好每日饮食、适当补充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使您精力充沛、心情愉悦。

专家表示,《黄帝内经》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通过调整饮食起居习惯,一般能够起到秋季防燥养生的目的,当然如果因为调摄不慎或气候突变而出现了较重的病情,应及时就诊,接受正规的专业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雪节气的民间谚语大全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节到小雪天下雪。

小雪节到下大雪,大雪节到没了雪。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小雪地不封,大雪还能耕。

小雪不把棉柴拔,地冻镰砍就剩茬。

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冻害。

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

大地未冻结,栽树不能歇。

夹雨夹雪,无休无歇。 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汉继续把地耕。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撑。

小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

小雪虽冷窝能开,家有树苗尽管栽。

到了小雪节,果树快剪截。

时到小雪,打井修渠莫歇。

小雪到来天渐寒,越冬鱼塘莫忘管。

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

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无冰。

节到小雪天降雪,农夫此刻不能歇。

继续浇灌冬小麦,地未封牢能耕掘。

大白菜要抓紧砍,菠菜小葱风障遮,

大小冬棚精细管,现蕾开花把果结。

冬季积肥要开展,地壮粮丰囤加茓。

植树造林继续搞,果树抓紧来剪截。

牛驴骡马喂养好,冬季不能把膘跌。

农家副业要大搞,就地取材用不竭。

油房粉房豆腐房,赚钱养猪庄稼邪(长)。

苇蒲绵槐搞条编,技术简单容易学。

鱼塘藕塘看管好,江河打鱼分季节。

春打黄昏冬五更,浑水白天清水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雪节气日记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小雪”对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个普通的节气,但对我而言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因为我就是在“小雪”出生的。

儿时,最盼这一天,因为有蛋糕,有派对,有祝福,有礼物;然而,奇的也是这一天,明明叫“小雪”,却从来没下过雪。终于,在我幼儿园大班时,妈妈趁着沈阳出差的机会,给了我一个真正的“小雪”生日。

一下飞机,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折服了。漫天飞舞的雪花,好像一个个白色的精灵飘落人间,我伸出手,接住一位美丽的精灵,不禁感叹道:“哇,真的是六边形的,好美!”路边的车,树,房顶,到处银装素裹,一片白色的世界,仿佛进入了《冰雪奇缘》里的童话世界。我兴奋地在雪地上飞奔,感觉像踩在面粉上一般,舒服极了。妈妈告诉我:“冬天的雪就像是给庄稼盖上了一层棉被,北方有谚语,‘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所以“小雪”这天下雪是吉兆,瑞雪兆丰年。”原来雪不仅美,更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啊!

同样是“小雪”这一天,我们宁波刚刚入冬,而东北已经是一片冰雪世界了。想到这里,我不仅感叹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气候迥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11月22日将迎来小雪节气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小雪和雨水、谷雨、寒露、霜降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小雪一般落在公历11月22—23日,这时太阳黄经到达240°,今年小雪交节是11月22日23时25分。

古人称“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由于冷空气南下,中国北部温度会逐日下降,使气温降到0℃以下,于是降水就变成了雪,但雪量还比较小,所以称“小雪”。

先看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横琴对渌醑(美酒),犹自敛愁眉。

古书上说,小雪的三候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诗的前二句即是说“虹藏不见”,三、四句指“天气上升地气下降”,由于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导致天地闭塞不通,所以到三候万物失去生机而进入冬天。

所谓“小雪十月中”,即小雪为“十月中气”,是农历十月的标志。十月是冬季的第一个月,又叫“孟冬”。冬天是闭藏的季节,按易卦的解释,十月为“坤”,是个全阴的月份,但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孤立看待这个“全阴”,古人认为,十月虽然全是阴,但暗含一点纯阳,所以反称十月为“阳月”。

从十月的实际气候来说,由于夏秋贮存的地热还尚未散尽,虽然气温逐日下降,但地表一般还不会特别冷,在晴朗无风之时,甚至还会出现温暖舒适的天气,所以民间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的谚语。

宋代诗人戴复古有《海棠》诗,就写出了这一情景:

十月园林不雨(降)霜,朝曦赫赫似秋阳。

夜来听得游人语,不见梅花见海棠。

北方农谚称“小雪封地,大雪封河”,一到小雪,农民已经没有什么田野作业了,顶多做一些蔬菜贮藏、副业生产等活动。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享受美食。

至于江淮地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也是秋尽冬来的景象了。

可是,中国领土太大了,比如在岭南,小雪时仍然很温暖,诗人对那里的气候是怎么描写的呢?看唐人张登的《小雪日戏题绝句》: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瞧,按干支推导节气,此节气徒称“小雪”,因为不但没有雪,而且刺梧桐叶犹绿,朱槿花如火燃,风光融融,适宜养生,毕竟是南国炎洲啊,老天的雨露都偏向了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