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推荐20篇)

导语:阅读写作中的即时性写作,规模小,时间短,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或一个词一个标点,或一句话,或三言两语,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高考作文写作万能素材资料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4467

作文

1000

篇1: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作文的开头写作技巧

全文共 1684 字

+ 加入清单

考场作文怎样开头,这决定考题所规定的内容,文章的性质和考生独特的构思。小编整理了中考作文的开头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开头的重要。同样,好的开头,对于中考作文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呢?文无定法,开头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

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可考虑选用如下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如《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背景渐入式 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大系统,社会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大系统。一棵树是在一座森林的系统之内,一片叶又属于这棵树的系统。一个人属于社会这个系统,一根指头又属于这个人的系统。因此,任何单个事物,任何一种现象都离不开它所属的系统,即它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或自然背景。如《孔己已》开头:“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可以随时温酒”。《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这些开头或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或阐述论题的背景、环境等。在考场作文时,有些题目乍一看,觉得突兀,不可捉摸,但联系背景一想,便豁然开朗了。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联系近几年的科技发展,克隆技术的问世了,基因可以移植了,航天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联系这些背景,文章的内容可写了,联想与想象也便有了立足点了。

3、设问置疑式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枣核》的开头:“动身访美之前,……可是却很蹊跷。”又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

(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 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4、名言警句式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回声》开头引用了艾青的一首诗。《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等。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试想,哪个考生记不得几首古诗,几句格言,几条名言呢?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5、精辟设喻式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精辟设喻式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它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既然是“设喻”,就得注意所言之“他物“与本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此外,还有抒情议论议式,刻画人物式等开头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总之,考场作文怎样开头,这决定考题所规定的内容,文章的性质和考生独特的构思。各位考生拿到题目后,勿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怎样写事的作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怎样写事的作文写作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点题?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点题之笔,在诗歌中又称之为“诗眼”,在中又称之为“文眼”。

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点题,不仅是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的法宝,而且也是想要获取高分甚至满分的考生的妙招;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能有效防止中心不明或游离,避免无中心、多中心、材料不支持中心等现象。

高考作文不喜欢含蓄,这与阅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关,正如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二锅头——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来的。”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太曲折,太含蓄,都是高考作文的大忌。“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话题,点明你的行文和话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

一、标题点题。

拟写的标题切合题意,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知道的主旨。像《别让孩子成为时尚的受害者》(江苏)、《成败皆因常识》(广东)、《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河北)、《三月陌上花自开》(山东)、《心中的乡情不会随时间风化》(山东)等无不是紧扣题意的精彩妙题。

如果标题看起来与题意关系不大,赶快补救。如四川满分作文《乌云晴日上,清流暗礁藏——忘记与铭记》,就采用了副标题的形式,点明了题意,不会让阅卷老师因费解引发反感。

二、首尾点题。

开篇(包括题记)便点明题义,卒章显“题”。

把点题的句子放在醒目的位置。如果是前面的内容很少提到话题甚至有偏题的嫌疑,那最后的亡羊补“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高考高分作文往往都是很重视首尾点题的。例如四川某考生的《熟悉》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

(结尾)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对生活熟悉。渐渐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越来越多。此时,不妨放下熟悉的事情,去挑战新的事物,让自己的人生不在熟悉而无味中度过,而描绘出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

三、中间醒目处点题

首尾点题固然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把中间的主体段落给忘了。在中间的关键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常常可起到提纲挈领、突出主旨的作用,同时也是在不断提醒阅卷老师,我是紧扣话题作文的。这应该是最醒目的点题方式。

1、运用主旨句点题。

这些主旨句可以领起全段,也可以用独立成段的形式表达。例如湖南某考生《踮起脚尖》在的中间部分采用了三个主旨句“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踮起脚尖,成就完的美人生”“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点题,收到了题义凸显、引领全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效果。

2、运用小标题点题。

使用小标题点题,既能彰显文意,又使得结构清晰,让人一目了然,给人好感。例如四川考生优秀作文《挺立前行》采用了“司马迁·不屈”“朱元璋·奋进”“康熙·勇敢”三个小标题,既有力地诠释了话题,又引领下文,纲举目张,一箭双雕。

3、点题句分析论据。

议论文中,叙述完事例论据后,如果能紧扣话题进行适当地分析议论,既能避免罗列事例、文体不清的毛病,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广东省高考一号标文《情与理的抉择》,在简单叙述完郑培民的事例后,紧接着来了几句议论分析,“感情亲疏,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只短短两句话,可它把事例与话题紧紧连在一起了。

另外,还要注意扣题的两种方式:明扣和暗扣。议论文则多采用明扣,记叙文、散文、小小说要明暗结合。如果标题或话题是比喻型的,则一定要把明扣和暗扣紧紧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176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应该从高考满分作文中学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高考作文是一种特殊的作文,既不同于文学创作,也不同于平常的作文训练,带有较大的规定性,具有突出的技巧性。高考满分作文就是具有这些特性的范本,可以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提供写好应试作文的经验和技巧,还有套路。

一、学习满分作文的文体样式

许多满分作文在结构上都有其优点。尤其是那些眉目清楚、层次清晰、样式清爽的作文,更是应该作为我们学习的重点。

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真正的自我》,就是先总说,然后以小标题的形式分述,最后则在结尾处呼应开篇,使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而严谨。

再如,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记忆之树常青》,首段运用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切入话题,主体部分的内容充实而有深度,结尾部分又在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照应了开头,点明了题旨。其中,主体部分为第二、第三两段,而且是递进关系:第二段谈记忆不会随时间而逝时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是外国当代的,可以说既全面又典型;第三段谈记忆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深刻时,重点举了邓稼先的例子,之后又用排比举例法列举了孔子、鲁迅、谭嗣同等人的例子,不仅论据很充实,而且还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一句话,这篇文章确实做到了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精彩亮丽,中间充实丰富,结尾响亮有力”。

二、借鉴满分作文的写作素材

文章的写作素材可以显示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面和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例如高考满分作文《远近焦距》,就选用了很多诗句作为文章的素材,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等既为文章的语言增添了亮色,又增加了文章的厚度,还使文章增强了思想性,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

三、学习满分作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学习高考满分作文,还要重点关注可以体现文章个性的内容,如“别具风味”的记叙方式、议论方式和抒情方式等。

例如福建满分作文《一蓑烟雨任江平》,作者就采用文化散文的写法,穿越时空隧道,走上历史舞台,以第二人称的口吻,与我国古代道家代表人物庄子面对面交谈。文中作者先拿庄子“淡泊一切”与“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愿随盘旋而上的大鹏浮游于天地”的超脱外物的无为思想和情操,与自己不甘平淡、寂寞而又浮躁、痛苦的内心世界作对比,然后由此引出无路可走时向庄子求教的戏剧性场面,荒诞中表现了真实的人生追求和对价值取向的探索。其中,“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矿泉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宁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将比拟与排比套用,高度赞美了庄子思想甘于淡泊、乐于平淡的精髓,很值得借鉴。

四、学习满分作文拟题、点题、开头和结尾的技巧

高考作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是阅卷老师进行“扫描式阅卷”的关注点。此外,点题的方式也是阅卷老师特别关注的内容。因此,我们学习借鉴这些方面的技巧写高考作文,非常有利于提高老师对文章的关注程度。

比如,高考满分作文《真正的自我》的开头和结尾就很有特色,很值得借鉴。

开头:

即使世俗的围墙能挡住你的万丈豪情,但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即使厚重的夜幕能挡住你的满天星斗,但挡不住你心中的灯火。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洋绝唱。

即使岁月的樊篱能挡住你坚强的身躯,但挡不住你忠贞的信念。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结尾:

给清香一份洒脱,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洁与傲岸,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满载大江与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洋绝唱!

一页历史一面镜子,做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与忠贞,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以这样的形式开头和结尾,语言精美,并且使用排比段的手法遥相呼应点题与扣题,确实对阅卷老师来说极富视觉冲击力。

五、借鉴满分作文的立意角度和情感趋向

文章的立意角度和境界是写作的关键;文章的情感趋向是打动读者的关键。这些体现人生观和人生价值的东西具有实实在在的冲击力,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借鉴的重点。

例如上海卷满分作文《他们》之所以能得到满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写出了真情实感,引发了阅卷老师内心的共鸣。文中,作者不仅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真实地描绘了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让读者了解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真实生存情况,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和关注,很好地诠释了“言为心声”的作文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生日记写作方法指导

全文共 2028 字

+ 加入清单

日记是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小编收集了小学生日写作方法指导,欢迎阅读。

一、引导学生自备材料库--想写就写

日记内容可以由学生来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来作为日记内容。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当然这种记录是让学生用较为简短精炼的语言去记录主要内容,觉得该记、想记,就写在专门的本子上--美其名曰"想写就写"。如在一节中队活动课时,我组织学生们进行了扳手腕的游戏,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我有意选了三组进行比赛:男女生对抗赛(男生个子矮小,女生高大);实力相当的男生(或女生)较量;个子高大和矮小的男生(或女生)对抗赛。这样一来,教室里的热烈气氛可想而知。学生们有看热闹的,有提前猜输赢的,更有呐喊助威的。比赛一结束,我马上让学生们把情景记下来,作为写作素材。结果是学生人人都想写,人人都有可以写的东西。这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开了一个好头。

二、写作形式多样

日记的形式很方便,最容易将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也能进行各种文体训练。但是如果天天写,学生就会厌烦。因此,可以把写作形式改一改:

随文练笔--每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动笔写写学后的感受与心得,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当然不能要求太高,几十字、一两百字都可以,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写完之后再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

只有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练笔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价值的。因此,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写写,把这看作是一次倾诉的机会。

轮流日记--将班上学生分组,每组四人,其中写作能力强一些的担任组长。组员轮流写日记,每天一人写,写完后由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评价、再修改、写建议,星期五交到教师处进行审核。每周写作内容由组员共同研究,自己去拟定题目写作。这个日记本就是全组的"共有财产",小组成员都很珍惜,写作时都很用心。特别是写作差一点的组员写好之后,经过大家评议要是觉得不好,往往还会自觉地重新写,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

小组合作写日记,既能取长补短,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一活动还可以家校互动,请家长参与其中,对孩子既是鼓舞,又是激励。

此外,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扩大课外阅读量也做了具体规定。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可通过报纸、书刊、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课本所未有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恰好满足了学生好奇、求知的需求。因此,结合这类阅读,可鼓励学生续写、写小评论、编写科幻故事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中一些童话、科幻作品及名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力量,通过具体的课文内容来创设具体情景,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针对课文的空白处进行补写,如《小珊迪》一课,补写"小珊迪被马车撞了回到家的情景";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续写,如学完《坐井观天》后续写"青蛙从井里跳了出来……";也可以根据古诗意境扩写,如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让学生扩写。

创造潜力,人人都有,关键看教师如何认识、发掘。要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现状、情感体验,积极创设环境,营造氛围,热情地鼓励学生的"表达"和"表现"。切忌把创新思维定位太高,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能逐步把"再现型"水平提高到"表现型"水平,把他们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就可以了。所以,应根据不同的习作确立相关的创新思维训练目标,在习作教学中不断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发现,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为习作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多种形式的批改评价

评价是日记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写日记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因素。评价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评价要改变那种传统的"精批细改"、教师"一评定音"的方式。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悉心呵护学生的每一丝创新、发现。

二是习作批改评价应改变以往那种面面俱到的方法,针对习作训练的重点选一两个部分做重点评价或专题评价。如学了《人物描写》后练习习作,就可重点截取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做专题评价。

除教师积极参与评价外,还可激励学生结合习作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要及时掌握学生写作情况,必要时给予个别指导。可把精彩的习作和普通的习作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评价;也可交换日记,让学生间相互评价。此外,鼓励学生把习作带回去,让家长参与评价,掌握学生习作的情况。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更会促进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这种多形式的评价中,都要力戒"评多导少""优少病多"的弊端,注重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在每一次评价中受益,提高表达、评价能力,从而使写作能力不断发展。

日记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好处,沟通了师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其中快乐的成长,享受写作的乐趣。让我们用真情悉心浇灌创新的幼芽,用爱心和学生一起聆听"花开的声音",期待那最美的时刻--让蛹破蝶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二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为了提高初一英语作文写作水平,平时应加强阅读,多背诵一些句形、段落甚至短文。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多记,多背诵,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此外,写好初一英语作文还要掌握一些应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如书信、日记、通知等,它们大多有固定的格式。

二、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在写初一英语作文的时候仔细看清写作要求和提示,分清材料的主次,接着确定体裁、格式和人物、地点等要素;最后确定时态,同时考虑相关的语态搭配用法。 三、遣词造句、表达规范

初一英语作文用词要恰当,不可逐句把提示翻译成英语。写作时,应尽量选用你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词和句型来表达思想。如果有些单词不会些,有些句型不会表达,可以设法绕开,用熟悉的同义词、同义短语或同义句来代替。要学会善于运用适当的关联词,如and, or, but, so,because, since等,以使初一英语作文行文逻辑紧密,自然流畅。 四、认真撰写,卷面整洁

初一英语考试中也会有初一英语作文题,如果时间允许,书面表达一定要先写草稿。在抄写入答题卷前,要先进行检查修改。首先检查所写内容是否切题;之后检查主题是否明确,表达方式是否恰当;最后检查所用时态、语态、人称是否符合要求,前后是否一致。 中考复习研讨会指导课件,极具价值。 关联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 and, as well as, both&and, not only&but also, neither&nor;2.表示选择: or, either∨3.表示转折: but, however, although, though, after all, 4.表示因果: because, so, therefore5.表示条件: if , unless6.表示对比: instead, not&but,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7.表示解释: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8.表示顺序: to begin with, firstly, first (of all), second(ly), next, later, since then, from then on, finally, in the end;9.表示强调: also, besides, what’s more, actually, in fact, 10.表示结论: all in all, altogether, in a word, generally speak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生写作方法指导

全文共 604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整理的小学生作文写作方法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的学习。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五、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六、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 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雅思基础写作训练方法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大多数中国考生的写作过程不是写作过程,而是翻译过程. Therefore, the ABC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writing ability for IELTS candidates would b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ISSable principle.

Keep It Short and Simple.

Please remember, in any language available now, there are basically two types of information involved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Namely:

Action

State

Action is actualised by verbs, while State is shown by nouns, adjs or prepositional phrases.

It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hat beginners of English writing start their practice by using this KISSable approach. Please heed the following examples: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时刻关心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雅思考生的汉语思维和汉语的语言能力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水平,在翻译写作过程中出现了现有的英文水平对付不了比较复杂的汉语思维所产生的中文信息,从而导致有想法没办法,有思路没门路的尴尬情况。所以刚刚开始练习的考生可以把自己想法中的主要信息挑出来,分成是动作还是状态两种类型,使用简单的主+谓+结构;或者主+系动词+表语的模式来练习写作。 比如上文所提的例子: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altered our daily life.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

全文共 2012 字

+ 加入清单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作文。原因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又不当作家,作文写好写不好无所谓;也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肚里无货,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还有的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懒得写等等,造成了学生作文成绩提高慢,老师无从下手或效果不好的现象。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语文老师如果能做到以下三条,那么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一定很有思想了。

一、纠正错误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在交流中意识到写作差对自己形象的影响,因为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所以,他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形象。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首先会告诉学生: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写作。不当作家就用不着写作,就是把写作理解得太狭窄。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会写。生活中要写信,要写日记。去看朋友要给他留个条儿。有事或者有病不能去上学、上班,得写个假条……所有这一切,都是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必要的。写得好或不好,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很有影响。”况且,现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用QQ软件聊天、用手机发个短信、在网络上写篇博客、发个微博……这些都与写作有关,你写的内容错字连篇,句意表达不明了等等,这些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张先生的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生活、学习和工作,必须会作文。

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大乐趣

良好的作文习惯是指导多读、多看、多写、多说、多改。

1.多读。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多读可使人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启发思路。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中外名著或现代优秀的小说、散文,至于教材中的优秀篇目,则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尤其是近年来,我以开展振兴阅读工程为契机,以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

2.多看。多看指对生活中的人、景、事、物等要多观察。我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多观察父母、兄弟、老师、同学,观察他们的长相、言谈举止等;还可以仔细观察学校、街道等。总之,周围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学生们观察的对象。为此,我还借鉴电视栏目的做法,开设了“每日视点”,要求学生在晨读前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看到的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多说。说和写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交流方式,但他们却有着密切的关系。(论文范文 )一般来说,说话流畅的人,他写的文章往往也很有条理。在平常教学中,我很注意鼓励学生多说,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平时学校或区里举办的演讲比赛,就成了我练兵的舞台,先在班内组织,然后推荐学生到上级部门参加,学生共同参与,无论谁选上,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把这次比赛做好,争取最好的成绩。同时,还培养了班级的凝聚力。

4.多写。无论是谁,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就必须多写多练。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就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三篇周记。开始两个月,我对每个学生的周记都进行认真批阅、讲评。其实,写基本上就融合到了读、说等环节了,但是为了积累,让学生坚持以“烂笔头”的心态记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5.多改。一次写作成功的文章很少,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反复修改,这对于成功的作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对正在学习作文的中学生来说更是重要。作文批改之后,我对修改后的作文再次评阅、打分,最终在记分册记下修改后的作文成绩。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要求学生积极向《聊城日报 教育周刊》等省、市级媒体、报刊投稿,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的激情。

三、提高写作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文采飞扬的“小作家”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我采用了多种评阅形式。

1.教师评阅。学生开始的两个月,所有作文尤其是周记都由我亲自评阅,评阅完毕,在课堂上进行讲评。每次讲评,让几个学生把他们的好作文或片段在班上朗读,这样,既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又给写得差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2.组长评阅。学生写作文的习惯养成之后,我每周只抽查一部分学生的(两周轮阅一遍),其他的则由各组组长评阅。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组长的能力。

3.小组评阅。在老师抽查、组长评阅的同时,一般下情况下,我每周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学生从自己两周的作文中选出一篇优秀作文在小组间诵读,然后再评出一篇最好的班内交流。

4.班内交流。每组评出的优秀作文由作者在班上诵读,每读完一篇,全班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既要指出优点,又要点出不足,对不足之处还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5.专栏展示。在班内交流的文章经修改后打印出来,在班内的“作文专栏”进行展示,供全班学生学习、欣赏。

通过采用以上多种评阅作文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渐渐提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高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97级黎青云的《春夏秋冬话九中》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仍获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南海报》上。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七、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98学年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的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2000学年,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成绩不俗,其中邓佩琪是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红棉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写作素材:坚持背后的技巧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千万不要把成功寄托在运气上,所谓的好运,往往意味着在背后下了更大的工夫,采取了更加有效的方法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964年秋,美国乔治敦大学迎来一批新学员。由于该校收费偏高,外交专业31名新生一致联名给参议院写信,恳请给每人提供一份兼职,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提前适应社会。

参议院很快回复,以没有空缺岗位为由拒绝了。大家都很失望,纷纷另寻出路,唯独有个名叫威廉的小伙不想放弃,接连又寄出了八封信,但还是没结果。偶然的机会下,威廉打听到参议院主席富布赖特与自己一样来自阿肯色州,便又以老乡名义接连给他写了七封信,全都石沉大海。威廉仍不甘心,暑假结束后从家乡返校,再次给富布赖特去信。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他很快得到一份兼职,月薪高达3500美元。

同学们见威廉风光地出入参议院,羡慕不已,于是个个暗中给参议院去信,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拒绝。而威廉则好运连连,当上学生会主席,还被富布赖特指定为助理。同学们不禁疑惑地问:"为何你总是交好运,难道真有上帝帮忙吗?"

威廉笑了,隔了很久才说:"你们看到我多次写信,以为这样就能幸运地得到兼职?其实那年暑假我专程回到家乡,找到了一位与富布赖特交情很深的法官,无偿为他服务了两个月,最后才感动了他,请他帮忙给富布赖特写了封推荐信。我能得到兼职,全靠法官的推荐呀!"

威廉的全名叫威廉.杰斐逊.克林顿,此后他仍旧好运不断,直至28年后当选为第42任美国总统。这位从平凡家庭走出来的总统,常对崇拜者说:"千万不要把成功寄托在运气上,所谓的好运,往往意味着在背后下了更大的工夫,采取了更加有效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各类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5506 字

+ 加入清单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

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1、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

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2、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3、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

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揭示人物的身份,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1、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2、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

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1、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2、 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3、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4、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四、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1、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3、怎样写植物

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五、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1、 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2、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3、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反思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十全十美,更找不到没犯过错的人。一个人犯了过错,通常都会自我反省,但有些人只是口头上随便说说,敷衍了事,却没去躬行实践,那反省又有什麼用呢所以一个人不但要会学习做人,更要会犯错时自己反省,检讨,并确实的做到。

做错事要反省,那到底要反省那些事呢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中去发现。像平常时待人是否亲切有礼 做事是否脚踏实地 求学是否认真上进…。。等。如果可以做的到,那就要继续保持,如果做不到的话,就要虚心的请教别人。吸收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缺点,这样的话你没有十全十美,至少也有十全九美吧!

现代的社会中有很多青少自以为是,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总是抱著「只要我喜欢,有什麼不可以」的心态,因此常会看到儿子杀父亲,原因只是为了区区的小钱,还有。。。等不法的行为。虽然到了监狱才后悔,反省,但将来出了监狱之后,难道真的可以保证不再重蹈覆辙了吗所以做错事后要铭记在心,千万不要左耳进,右耳出,要做个新世代优秀的阳光少生活中最需要自我反省,倘若你在取得一点成绩之后自我反省一下,那么你将取得更多的成绩,可是自我反省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

成绩出来了,我此时手中拿着成绩单,脑子里一片空白,怎么回如此的差呢?我呆呆的望着成绩单回想起以前。

那是初二升初三考试前的日子里,我比别人多付出了许多努力,终于在考试里我超长发挥一举夺魁,坐了初三的第一把交椅。

自从我那次之后,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下完成作业,更不用说比别人更努力了,而且还跟一些学习不好整天惹事的人掺和,老师们见我这样怕我退步找我谈话,可是我只当耳旁风,还以为老师和我过不去,之后依旧我行我素,还玩还玩,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可是时间却从我的放荡中飞逝。

终于又一次的考试来临了,我本以为可以轻轻松松的,可是我错了,每一道题都似曾相识,这时想起老师们的那些话,我真是后悔也来不及。尤其是班主任的那句:“你该好好反省放行了。”更使我难受。

“叮呤……”铃声把我从思索中拉了回来,我想我确实应该反省了,倘若我课上认真听讲,那些题能似曾相识吗?倘若我及时反省我能堕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吗?想想以前那个我,再想想现在的我,我真是变的太快了,我又很庆幸这次让我失败了,使我反省了,能及时改过,及时努力去追回我以前的时光。

这件事之后,我得到了一个道理:“你若想做一个成功的人,那么你就必须经常反省,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自毁前程”朋友请记住生活中最需要反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小学生写景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小学写景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五)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小升初语文基础写作方法指导写事篇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的到来使世界都开始忙碌起来了,的考生们也都在准备的考试,对度考试和择校等方面还有什么疑问的呢?有网为考生们提供各种面试、学习、择校等技巧及经验,希望可以资助大家考得好成绩。在这里网网小编先网预祝大家考出抱负成绩。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傍边,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遍及性的问题。小学生的记叙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根据先后挨次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必然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傍边,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需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本身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罗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本身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挨次,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养成良好写作的方法

全文共 2901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 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记得前不久笔者布置了一道参加全国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温暖》,先是布置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未参加兴趣小组的普通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倾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笔者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对于如在某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有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并予以纠正。

二. 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 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方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课外练笔是提高高考作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一直是中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中考写作分值占到70分(总分120分),更使学生为写作忧心忡忡。确实,写作必须建立于良好的写作习惯之上,否则,单纯应试的作文是难以获得高分的。写作能力也难以提高。从我们教学实际看,许多老师都在忙着为这70分找范文,归纳模式,许多学生忙着背范文,使体现能力的写作变为了对示范文的机械模仿,生搬硬套。这是违背教学规律,戕害教育对象心智的简单粗暴做法。所以,我们说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唯一路径。而从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课外练笔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乐于思索,乐于动笔,教师易于入手指导的好方法

我们这里谈的课外练笔强调出学生为主体,跳出应试作文,即所谓大作文的条条框框,不拘内容、形式,甚至于教师不命题,以生活作为大背景,让学生从对生活观察入手,感悟、思考生活,进而以写作为手段,还原生活并提高生活。这种写作的过程既使学生深入生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感悟生活及反映生活的能力。是符合于当前我们所研究的大课题的,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逐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课外练笔之源在于生活,它是生活的积累。由于练笔的内容不限,学生大可以在写作中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间。可以表现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可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它真实地反映身边的一切,它是我真情实感地流露。因而课外练笔为学生提供了无尽的写作源泉,真实、生动、感人。学生在考场作文时就不会为没有生活找不到题材而发愁了。

课外练笔强调学生为主体,是学生个性的展示,更具创造性。只要调动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思维空间,那么学生所展示出的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学生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已写作风格,或幽默诙谐、或机智活泼、或冷峻深沉。仅从学生练笔作文的题目就可见一般。例如写新转进班级的同学的《新股点评》,写电脑游戏中扭曲中国的《游戏中的中国》,写同学生病的《听取咳声一片》,写年终总结的《班级十大流行语、十大新闻人物》这些丰富的联想,奇异的想象,机智的语言,深刻的思想都不是我们几堂作文指导所能包容的。正是学生思想生出了自由的翅膀,才能敢于作大胆的尝试,生动地表现自己。

在做练笔时,教师要把握几个问题:

1、教师作引导,不仅是作文技巧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一种表达的需求,是一种心理宣泄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放松自己,把自己的练笔本或者读者作为倾述的对象,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获得认同的满足感。

2、教师批改不应当只是技巧的点拨,更应当作为作者倾述对象作出情感的反应,小作者一起喜怒哀乐。由于练笔作文自由度较大,学生因为心理年龄层次、生活阅历深浅不,难免会流露出低调、消沉的情绪。那么教师也要善于在改评中作出正确的指导。目的是教师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相互信任依赖的关系,鼓励学生努力写下去。日久天长,感情真的笔触流于笔端不是太难的事情。

3、教师要上好评讲课。教师精选典型的文字在班级宣读。由于写作内容是学生近前的事或人,是学生都曾经历的情感,所以学生乐于听身边的故事,在惊叹于别人的高超的写作平的同时也会比较于自己的文字,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被宣读文章的同学也会因为自己文章获取认同而激励自己进一步更生动地表现生活。

所以,课外练笔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克服写作畏惧心理的好方法。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课外练笔是提高高考作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雅思写作的五大方法

全文共 3850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以来,雅思写作考试的大作文主体段的拓展往往是很多考生在写作中突显的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其中论证过程单薄、不充分、没有力量,导致论点站不住脚是主要的原因,从而使得整篇文章留下失败的一笔。议论文,说到底,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读者对你在文章中所体现的立场认同。要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论点和论证。论点要合理、明确,且不要重复,要有层次;论证要做到充分,要有强大的力量把论点支撑起来,让读者心服口服,认同你的想法。作为海外考试来说,考生要做的就是让考官明确地知道你的想法,并且认同你,最终让他给你一个合理且满意的写作分数。

如何成功地完成主体段落的拓展呢?要勾画出一个充实且具有说服力的论证过程,我们当然要使用到一些论证手段,结合这些论证方法的使用,协助我们较好地完成相对来说最困难的论证过程。

一、 举例论证法

要更为直观地反映问题,举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常见的引出实例的方式:如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as is reported, It is reported that…, 可作为插入语的结构使用在句中。实例也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如下:

1. 应用名人实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容易引起共鸣。如在教育类话题中有一个考点涉及到中学生要不要学历史,在论证古人的经验和智慧给我们很多借鉴意义时,就可以引用一些名人的例子。

Charles Darwin, for example, taught us that only the fittest can survive, which is more than ever true in today’s competitive society.

2. 应用某些调查研究结果,常结合具体数据,更能增强真实性说服力。社会类话题老人问题上,要求分析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其中谈到积极意义时,会提到老人对家庭及社会的贡献。我们可以在两个地方找到列数据的点,一是老人的年龄,二是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所花的时间,可以得出论证过程如下:

As is reported, the average time that the retired within the age group above 65 spend on the family and the community is at its length of about 5 hours per day.

3. 应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现象或有代表性的亲身经历。在文化这类较为抽象的话题中,有典型地要求分析文化差异会带来的不同国家人之间的冲突,可以引用这样的现象:

A western woman travelling to the Middle East may find it annoying to have to wear headscarf during a journey.

要做到恰当合适地使用实例进行论证,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准备过程中,就要着重对各大话题常见的考点进行典型实例的收集,最好是比较万能的一些例子,这样就能充分利用举例子的优势,在考试中赢得高分。

二、 解释说明(拓展影响)法

中心论点表达一般比较空泛、笼统,作为论证,首先就要对空泛的意思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原因,解释过程,阐述影响,这是一种惯用的思维,这里打不开,后面说得再多也可能都是白搭。常结合定语从句,分词的语法应用。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By travelling abroad, we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different customs, cultures and lifestyles, helping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whole world.

这个句子是对论点出国旅游有助于我们开拓眼界的论证,采取的就是解释的方式,目的就是协助论点表达得更透彻。

三、 因果推理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一个事实的陈述,推出它可能会产生的结果,然后一环扣着一环往下推,直至目标内容出现,也就是论点的内容呈现了。常结合因果关系的状语从句结构展开论证,要注意推理逻辑连接词的应用,如as, since, because, therefore, hence, thus, as a consequence, consequently, ……

论证高中生毕业后先去工作再上大学的这种作为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之一——这种方式容易使高中生误入歧途,论证过程如下:Since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mentally immature, they are less likely to resist the temptation in the real world. As a result, they are more prone to some social evils, such as theft, drug abuse, and so on. So, they may easily go astray and even commit crime.

四、 对照对比论证法

拿相同或相反的事物做比较,相同关系叫对照(comparison),相反关系叫对比(contrast)。此类论证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一些对比对照关系的连词:in contrast, by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 while, whereas, likewise, similarly, by the same token。

先看个例子,如:论证广告给消费者提供及时信息,帮助他们做决定中论述到:By contrast, without advertising, a consumer is at the risk of purchasing a product that fails to meet all of his or her needs, because of lack of knowledge of better alternatives in the market.这就是从反面着手,阐述如果没有广告,消费者会受到的影响,用反方的劣势达到衬托正方优势的效果。若想使论点具有说服力,可以尝试寻找对应的参照物相比较,在所选参照物明显的不足面前,本来事物的优点会立刻容易被人信服。

再来分析下对照的例子:They cite that in the sports world, records are always created when a sportsman is facing tough competitions. They believe that, by the same token, in a classroom where clever minds meet, students can achieve their best due to peer pressure. 拿体育比赛中的情况作对照,突出分班教学的必要性。

五、 让步论证法

欲擒故纵的高超写法,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先退一步承认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事实,再转折给出自己的观点,否定前者。让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较为全面地看待一个问题,而且反驳更能有的放矢。比如举一个大家特别熟悉的例子,一个男生向女生表白时被拒绝,女生会很委婉地表示,先肯定男生有很多优点,但最终会表示自己并不喜欢他,他不是她喜欢的类型。这种方式一方面不会伤害到男孩的自尊,同时也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这种论证中,常见句型如下:although / though /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as is granted / admittedly…; opponents would argue that…

用以下例子加以说明:

1. As is granted, saving money offers people a sense of security in case of emergency. However, people tend to believe that wise investment can get more profits.

2. Opponents would argue that some of the violence shown on TV is the true portrayal of what is happening around us and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know it. Although this is undoubtedly true, it also means that people who see them a lot may gradually develop a sense of insecurity and mistrust as they are forced to believe they are living in a dangerous world.

很明显,我们在写作的论证过程中,对以上五种方法可以灵活地加以结合使用,不断地积累相关实例,不断地练习这些思维,在论证中做到游刃有余,充分的论证无疑是考生的加分点。希望以上的方法能为各位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写作的错误及规避技巧

全文共 1895 字

+ 加入清单

一、审题——若即若离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

规避: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二、入题——千呼万唤

高考作文因字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写得太多,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出现“入题慢”的弊病,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

规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三、扣题——蜻蜓点水

有的考生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

规避:在行文时牢记“考纲”中对作文扣题一项的具体要求,依照标准去做,回想老师的相关叮嘱及传授的方法。

四、立意——平庸病态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选材——陈旧苍白

有的学生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到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

规避:积累材料。一是在高三这段时间里继续收集鲜活的材料,并选记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长期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筛选一下,选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出提纲。

六、语言——艰涩难懂

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教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就会对考生有害无利。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

规避:平时写作时尽量不使用网络语言或少数人才知道意思的语言。

七、形式——千篇一律

考场作文,事关重大,不仅内容要出彩,形式上也应该不拘一格,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完美统一,方可获得高分。但教师在批改作文中却发现,形式创新的寥寥无几,多为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老面孔”,这应当引起注意,尤其是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要因为形式的“不适宜”而失去了本不该丢的分。

规避:运用题记、后记、演讲稿、采访记录、日记体、书信体、小标题等新奇的形式来诠释思想,表达意旨。

八、文体——似是而非

有的学生写的文章好像属于“四不像”的文体,因而阅卷老师难以读懂、把握这样的文章,判分就有争议。所以,一般说来,文体还是明朗为好。

规避:就高考作文而言,最好多使用记叙文(夹叙夹议)、散文(记事、抒情)、议论文三种常见形式,少采用或不用诗歌、戏剧、文言等体裁。

九、结篇——虎头蛇尾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分配好答题时间,以致在写作文时所剩时间不够了,有的考生来不及结尾,结果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被视为未完篇处理。因为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文章的整体,虎头蛇尾的文章是要被扣分的。

规避:考生平时要训练自己在大约45~60分钟内能够写出一篇完整作文的能力,最后交上的作文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

十、卷面——乱涂乱改

现在是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就会丢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无疑会影响分数。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作文使人赏心悦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迹潦草、涂改得难以辨认的答卷,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高考作文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得分也会大打折扣。2008年高考作文对错别字要求更高,有的省已经规定每错一字扣一分,应予以特别重视。

规避:养成好的书写习惯,不会的字、词要查字典、词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升初中作文掌握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小升初是小学当中非常关键的一年,那么我们在小升初的时候怎么去把写作搞好呢,那么我们现在必须要掌握好一些作文技巧,我们在小升初需要掌握那个写作技巧呢?

一、审题

这是写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则,就会直接导致“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怎样才能审好题呢?根据通常的作文题目的形式来看,一般可分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大类。对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是要审查给定的文章题目确定的具体要求,审清文题意图,明晰题外要求,确定“题眼”。通过审题,明确作文的内容范围、时间范围、数量范围、人称范围、处所范围等。不能超出给定的范围。对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与材料的思想内容要“形影不离”,二是与作文形式的要求“丝丝入扣”。

1。命题作文

我们先重点谈一下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做好哪些事情。

确定内容范围

有的题目,对写作内容做出规定。所以,审题时,要确定题目规定的内容范围:记人的,要记什么人;叙事的,要叙什么事;写景的,要写什么景;状物的,要状什么物,等等。

精彩习作-----童年趣事

童年,是一方没有莠草、污秽的净土,是一片无遮无拦明朗的天空。这里流淌的纯真与甜美,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

记得我4岁那年,迷信的奶奶告诉我:“要是剪掉了胳膊上的毛,会变成疯子。”幼稚而好奇的我听了以后,半信半疑,手痒痒的,老是想试试看,但又怕家人和亲戚为我担心。可是没试,就老是惦记着,越惦记,就越是想试。

于是,我准备马上试。我拿出那可怕的剪刀,用颤抖的右手慢慢地靠近左手胳膊上的一根毫毛。刚要剪,我又停了下来。心想:“我要是真的变成一个疯子,会不会像老鼠过街一样人人喊打?爸爸、妈妈和奶奶会不会不再疼爱这个傻孩子了?”我越想越害怕。我犹豫了许久,才把胳膊上的毛剪掉了。一剪完,我什么都不顾地钻进被窝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时,我发现,我还是原来的我,一个正常的小女孩。于是,我不顾一切,高兴地蹦到奶奶身边,撒娇地说:“奶奶呀,奶奶!我今天剪了胳膊上的一根毫毛,可没变成疯子啊!”奶奶听了以后,笑了笑,摸着我的小脑袋,没说什么。

这件童年趣事已留在我记忆的闸门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凡事要相信科学,不能相信迷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