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d not connect to memcache and try to use file cache now!
论语读书笔记 - 开学吧

0

论语九上【经典19篇】

下面是开学吧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看完后也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吧。

浏览

6902

作文

347

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在通读的基础上再加以精读,并学会结合实际进行研读,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一部《论语》,清晰地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应当成为君子。“君子”,作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为“内圣外王”,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强调了作为君子既要有学问学识,还要有气魄修养,学问加修养——所谓“内圣”才是君子。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我把它理解为德才兼备。

又如:“天行渐,君子当自强不息”,“禹,吾无间然矣!……”这里可以看到孔子极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点,禹把黄河长江水利治好,把土地开发出来。中华民族奠定了农业社会的基础,发展成就了后来几千年农业国的民族精神,是从禹开始的。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于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断努力开拓,去建功立业,个人的存在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思,然后明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今天我们重温《论语》,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论语读书笔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这几句话,但是你们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它就是中国古代巨著《论语》里的第一篇。这个寒假,我拜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它一直被人们推崇为经典,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本书,是后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著作。孔子的治国观点以及他评价古代圣贤的言论,是中国古代最基本、最简单、却又最不可缺少的道德修养准则。在古代这本书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

我读完这本书后终于明白了它为什么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了。书中有这样几大部分: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这些篇目中的言论和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

比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为好学也已矣。“子夏的这句话意思是:”每天学习不知道的知识,每月都不忘自己学过的知识,这样就算是好学之人了。“这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叫孙敬的好学之人,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中,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读书。他刻苦到夜里读书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绳子栓在头发上,把另一头固定在房梁上,这样他就不会看着看着睡着了。他就是凭借这样的刻苦学习精神,使自己成为了一代鸿儒。如果我们现在学习都能有他的这股头悬梁的劲头,还有什么学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书时,看一会儿就想去玩,真是惭愧!对,我也要成为好学之人。只要下定决心,我能做到的。

再比如其中的这样一句话:”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始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虽然会背《诗经》三百篇,但是把国家政治交给他,却不能治理;让他出使诸国,不能独立办事,虽背得多,但不会运用,又有何用呢?“读到这里我脑中立刻浮现了一个故事——《纸上谈兵》。故事的主人公赵括把兵法背的滚瓜烂熟,谈起打仗,他父亲是赵国有名的大将都说不过他。可赵王让他去带兵打仗,他却不会根据实际灵活变通,结果误国误民,惨死在战场上。这又让我明白了:我们既要成为好学之人多读书,同时也要学会灵活运用,做个会学之人,活学活用,知识才能转变成智慧。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细咀嚼,久久回味,像是亲自聆听了孔子的教导,也希望同学们有空来读一读这本书,体味经典,对话圣贤,它会让你终身受益,带你走向不远处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论语》读书笔记精选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论语》是孔夫子在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其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之后,又汇集编纂而成的经典语录。

在中学时代,提及《论语》总是感觉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很深奥的东西。记得那时,也曾背得几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一些"之乎者也"的句子,但那时脑海里对这些"之乎者也"的句子却是很肤浅的理解,根本不知道这些句子的精华所在。

前些日子,在CCTV—10"百家讲坛"看到于丹教授讲的《论语》心得,感触颇深,索性买本书回家来细细品味,通过读于丹教授的这本《论语》心得,我了解到《论语》并非是以前想像中的那样深奥,《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这本书中,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她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与《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了的精辟阐释。

通过于丹教授在书中例举的一则则小故事,我读懂了,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也读懂了,心灵中至为美好的一面是积极的心态、自信和勇敢。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我们往往会感到无力应付,其实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镇定的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

同时,我也深深的了解了孔夫子的伟大之处,知道了先贤们曾经说的话,穿越沧桑,时至今日,为什么仍然可以让我们后人受益匪浅。知道了几千年来,为什么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了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生活是美好的,幸福更是一种生活中美好的感觉,我们更要用良好的心态去体会幸福,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孔子的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这部儒家经典,几年前我曾细细的研读过。对于其中教诲般的言论,也曾冥思苦想,并且熟记于心。然而毕竟年幼学浅,并不能完全理解《论语》里那些金玉良言。对很多篇幅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近一个月里,阅读南怀瑾先生所著写的《论语别裁》,不由得折服于南怀瑾先生渊博的学识,并且又一次沉醉在《论语》里那些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至理名言。

关于《论语》的解读,我想更多人了解的应该是于丹的《《论语》心得》。没错,于丹在百家讲坛讲授的《论语》心得,确确实实在中华大地上刮起了一阵重读《论语》的浪潮。尽管对于《论语》的解构,从来不曾间断过。相对于于丹的《论语》心得粗略浅显的解说,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可谓真正的深入浅出。

先生力图恢复《论语》的本来面貌,撤掉历朝历代给《论语》戴的一顶又一顶的高帽子。他采取的办法,就是认真地阅读原著,细心体会原著的意思,从而找到他认为最接近孔子及《论语》本义的一种解释。先生不玩儿概念,也不搞玄奥的东西,避免使自己的阅读陷入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秦汉儒学和以心性本体为框架的宋明理学的泥淖。而是联系实际,联系自身,使《论语》回到大众生活和现实社会之中,找回曾经遗失了的人间的品格和功能。并且在解读的时候旁征博引、横贯古今,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着手,细腻而不缺大气的阐述了对于《论语》的见解。一页页的品味此书,彷佛在品味一壶年代久远的普洱茶,那若隐若现的清香沁人心扉;又彷佛细致的接受了一番先秦哲人的教诲,在浩瀚的国学精髓里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论语伴我成长

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朗朗上口的诗文,这深奥朴素的语言,都出自于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论语》中。

小时候,每天晚上,妈妈都给我念《论语》。可是,那是我什么也不懂,只能牙牙学语的跟着妈妈摇头晃脑的朗读。

现在,我长大了。从这一段智慧的话语中,我也明白了很多。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它揭示了人间的两种快乐“悦”和“乐”,这种快乐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发现,你就会获得。这段话告诉我:学习并时常进行复习,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你,也很值得高兴;别人不了解你而自己并不愤恨,这样的人才是君子!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的不只是学习,在成长方面我也懂很多。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都不外乎三种事。就是对于别人,自己和社会要学会实践。我们首先要先学会学习,这是一定要做好的。可是,单纯的学习也是不够的,因为人是要在社会上生活的,很难脱离群体。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很重要,要做到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我们交到一个益友时,既提高了学习,又增加了个朋友,何乐而不为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自己,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真正的做到提高修养,接受磨练。成为真正的自己。

去年,我在班中成绩不错,导致太自以为是,认为我总比他们强。可是,当我洋洋得意时,一个小小的三乘三魔方吸引了我的眼球,只见同桌只用一会儿的功夫,便毫不费吹灰之力把打乱的魔方拼成了六面。这让我看的眼花缭乱、心服口服,我顿时知道了原来我并不是什么都在行,什么都会,还有许多比我厉害的人。这时,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脸不觉已经羞的像煮熟的虾似了。于是,我拜了那个考试总是倒数第一的同桌为师傅来教我拼魔方。虽然我只学到了一面两层,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懂得了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很多不足,要虚心的何必自己在其他方面优秀的人学习,自己才会更棒!并且,我们不能小看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也有优秀的一面。

读《论语》使我提高了很多,这一句句短小深奥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总是简单的、朴素的。从学而篇中,我懂得了读书和鞋子是提高自己自身素质的一个好方法;从君子篇中,我懂得了君子应该举止庄重,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从德孝篇中,我懂得了万事孝为先,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从先进篇中我懂得了认识一个人不要以貌相而要以才华;从为政篇中,我懂得了……

正因为《论语》的博大精深、寓意深远,才使得它能流芳百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论语名言警句

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6、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论语》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1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1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9、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20、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21、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22、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

2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2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2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2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2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29、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

3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31、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3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3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3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论语》

3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3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40、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41、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论语》

4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4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4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4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4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4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4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4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5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天看了百家讲坛,我的观后感是: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论语》伴我一生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华民族历史中,一部部经典著作流传至今,它们教会我们做人,给予我们启迪。它们如一盏明灯,在人生迷途中指引我们前进,而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非《论语》莫属了。

《论语》中有一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啊!对于朋友怎么可以没有诚信呢?俗话说得好,“民无信不立”。如果没有诚信,商鞅又如何南门立木取信?从而使秦国富强?若不是因为诚信,周幽王又为何会失去诸侯信任,从而被灭国,形成诸侯纷争的局面呢?因此,曾子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从而使自己在小事立基础,大事上以信立信,以人为本。子曰:“言必行,行必果”。对于自己的承诺,如果不能做到的话,却不要轻易许诺,否则,别人就会觉得你不是一个诚实守信有道德修养的人。

记得小时候,我骗爸爸说学校要交钱,于是爸爸给我了一百元,而我却拿了去买玩具。拿着这一百元,我很是不安,像是失了魂魄似的,我向爸爸说了实话,爸爸虽然狠狠地教育了我,但我依然觉得值,至少我内心平静了,也是那次,我知道了说谎是多么不该。

然而,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诚信也尤为重要。我们是否会对家长说谎,对同学的许诺不遵守?或是敷衍老师作业的事?诚信作为五千年来衍生的美德,就如此,论语中诚信的经典被一代代相传,被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观点。

诚信重要,友善不也重要吗?

论语中,最能体现友善的莫过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宽宏大量,宽厚待人,友善对人。现今社会,这八个字给予我的启迪极大,对同学友善,只会让友谊更加深厚,对老师友善,只会让师生之情更加浓厚。友善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仁”吧。

一部部经典仍然历历在目,《论语》中的哲理,一定会伴随我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论语关于教育的句子

全文共 1644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小编收集了论语关于教育的句子,欢迎阅读。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2.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3.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6.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7.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1.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3.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8.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0.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3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32.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4.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3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7.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3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9.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44.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45.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0.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3.巧言令色,鲜矣仁。

54.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5.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5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5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读《论语》有感500字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放假了,我在写暑假作业之余,想把论语这本书重新再阅读一遍,因为《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仁”,也是孔子提出的基本道德观,读懂了它,也就等于懂得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和明白了做人的道德。

我喜欢——为政篇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也是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一味的埋头苦思,只重于思考而不注重学习,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不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其实我有时也会偷懒,老师、家长布置的作业,我总会把“做完”当做“完成”,从来不去多想,多练,以为这些就足够了!学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当一道题做完的同时,应该去想想为什么布置这道题,这种题型还可以怎么解读?还可以怎样变换等等。。。这样我就可以从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学会钻研。

不仅是学习,我在生活中也应该如此,父母的适当管理,是对我的爱护和基本的保护,要理解支持。要以“仁义”之心去面对。

亲爱的同学们,推荐你们也去读这本伟著,它能让我们学到更多做人做事的准则,会使自己更加优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最新高中生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简洁而经典的句子是中国古诗文的特色,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共同的魅力倍受注目。我以为,在中国古代文明的珍宝中,《论语》就是其间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贫穷的人仰慕富豪,由于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仰慕那些平凡的人,由于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忧虑钱是不是被用光、是不是被偷走。可是,就如孔子说的,高兴的事有许多:学了又经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开心吗?

有情投意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仇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正人吗?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兄弟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现在的大大家,更注重物质化的国际,却疏忽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忠、信。曾子提出的自省办法,却恰似给咱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屡次反省自个,为他人就事是不是鞠躬尽瘁了呢?同兄弟往来是不是做到诚笃可信了呢?教师教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温习了呢?

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教师从前给咱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那个学生学习极好,很受同学与教师们的期待,可是却有同学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端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品德永远是做人的榜首,想做一个受人期待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这些就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句子。

读《论语》,令我收获颇丰。往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才智,读懂这其间的做人道理与处事办法,品味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读论语有感600字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这次的作文课上,我们赏读了《论语》这本书,我从中获得许多感悟。

以前,我总是认为古人的经典文章很深奥,读不懂。而读这本书时,我就像坐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身旁,和他面对面交谈,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是啊,“反省”是一件多么重要而且必要的事呀!只有不断地通过反省,我们才会及时发现错误,并且加以改正。正如上个星期日,表姐到我家玩,我不小心打碎她心爱的水晶星星瓶,却撒谎说是小猫弄翻的。现在想来,我感觉自己是个多么不诚实的人!交而不信是多么要不得!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表姐,并向她道个歉。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不断地反省自己,端正自己的言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不断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拜他们为师。当然,看到有缺点的人,也要想想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缺点,如果有就需及时改正。比如我们班的陈雨萌同学有很多长处,如唱歌,舞蹈,钢琴,书法等,我应该多多向她学习,让自己的品性更高;而我们班的梅子珊同学有害羞的缺点,我恰好也有这个缺点,所以我要改正,让自己变得胆大、自信,做一个勇敢自信的孩子。

……

《论语》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床头,里面的经典句段,给我带来了真理无数,时时读来,获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论语》作者简介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 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论语十则原文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翻开那本厚重而又不厚实的泛着浓厚的油墨气息的千古佳文时,我再一次的,被震撼了!

论语》是记录孔子以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其内容,涉及政治、教育、礼乐、处世等等,是儒家文化基础所在。它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东亚乃至欧洲也有重大影响,是中外人士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读之作。

打开《论语》,我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空隧道,孔子留下了许多使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我们借鉴的文字。他的言行深及学习,孝道,德行,为政。使我惊叹不已!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孔子的快乐人生观!

其实,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论语》中说到,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就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每个人相对与他人都有不如他人的地方,或者某天不如意的事情“砰”地降临在你的身上。如去年的地震中的青海玉树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甘肃舟曲人。他们(她们)有的瞬间失去了父母、儿女、兄妹等亲人;有的瞬间失去了熟悉的家园,这时要他们(她们)用怎么的心态来面对?!天灾,人们无法预见、有时又无法避免。在天灾已经发生时,只有去接受它。不要过分地纠缠在里面,整日呼天抢地,这只会加重你的苦痛,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

然而,我们的第二个人生态度就是尽自己的可能、用自己的能力做事去弥补遇到的遗憾。灾害已发生、悲剧已上演、迅速地正确面对这些困苦,思考如何去减少损失、重新站起来。此时,支持我们站起来的是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论语。宪问》中谈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如果你心怀很敞亮,内心很仁厚,你就有一种坦然的勇敢,去直面你的悲痛与遗憾。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悲痛是难免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题。《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一座思想的宝库。认真地研读,细心地体会,努力地实践。我们的境界必将得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变化。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还要更加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的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半部《论语》治天下——佐国良辅赵普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臣有《论语》一部,半部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陛下致太平。”谁能想到,对宋太宗道出如此经世的人,若干年前只是一个读书不多的司法小吏。史称赵普贵为国卿,亲若家相,沉厚多智,善断大事。从其三起三落、长达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可略窥忠君佐国之道。一部《论语》,外加一副犯颜直谏的牛脾气,便成就一代开国名相。

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绝不是一个学问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震聋发聩的名言传世。

赵普原本是淮南滁州的一名乡村教师。公元956年,为了争夺淮南江北地区,后周大将赵匡胤率领大军与南唐守军在滁州打了一场恶仗。由于得到了赵普的帮助,赵匡胤大获全胜,为他日后的帝业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从此以后,赵普便被视作心腹,如影随形地追随赵匡胤建功立业。宋朝建立后,赵普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又辅助宋太祖统一了南中国。到了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赵普一生先后三次做宰相,这在宋代并不多见。按理说,赵普身居宰相高位,又是颇受倚重的开国元勋,只须照章办事即可功德圆满、善始善终,可是,赵普的仕途却一波三折,并不顺利。概言之,赵普的后半生是:因专横跋扈而受制约、因贪图钱财而受猜忌、因不学无术而受轻蔑、因结党徇私而遭罢黜。就其秉性来说,来自大臣的不满,来自皇帝的约束、猜忌,甚至是罢黜,都不是不能忍受,使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君臣上下对他的轻视。而“半部《论语》治天下”正是在他第二次为相时的一句牢骚不平之语。

宋初君臣认为,鉴于五代时期“大者称帝,小者称王”、“群犬交吠”般纷乱政局的根源在于藩镇拥有重兵,不受中央节制。而要避免宋朝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就必须“兴文教,抑武事”。为了培养更多的文士,中央政府“崇建太学,教养多士”,还迅速恢复和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加紧选拔文人充实各级官僚队伍。宋太宗更是明确提出,要“与士大夫治天下”。君臣上下,注重文教蔚然成风。

相形之下,赵普的学力已明显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宋史》卷256本传记载:“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太祖曾多次向赵普问及前朝制度,他都无以对答。最使赵普难堪的一件事发生在宋太祖乾德初年,事情的经过是:“乾德建元,太祖谓古所未有,韩王(赵普)称誉,卢(多逊)曰:‘王衍在蜀,曾有此号。’太祖大惊,以笔涂韩王面曰:‘尔怎得及他!’韩王经宿不敢洗”。这段话出自赵绍祖《读书偶记》,《宋史》卷三《太祖本纪》也记载此事,却多有不同,言太祖还说了一句话:作相须读书人。分明是说,你赵普并不是一个读书人,而不是读书人就不能做宰相。如此看来,赵普后来在仕途上的失意就成了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章是《论语》的首章,讲的是学习和交往的事情。想一想人生在世,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知识长本领和与周围的朋友友好相处,这两样事情做好了,人才能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这两点就像人的两条腿一样,缺一不可,少了哪一样都无法顺利前行。怪不得宋代大儒朱熹评价此章时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第一句话讲学习。孔子告诉大家,该怎样对待这些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呢?要经常温习,经常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练习巩固,这样才能学有所获,有了收获,内心里就会感到很高兴。说——通“悦”,是指内心里愉悦、高兴。人学习知识有了收获,当然会从内心里感到高兴了。学有所获的有效方法就是按时温习,时常实践练习,如果实实在在的按照这个方法去学习,有学不会的东西吗?第二句和第三句话讲交往。孔子认为,怎样对待朋友呢?他说,有朋友远道而来,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这种高兴的情感溢于言表,乐——就是表现在脸上的喜悦,对朋友要笑脸相迎,而且是真感到高兴,不做作不虚伪。假如别人不了解自己,却并不怨恨人家,不生气不恼怒,能这样做,就是一个有德行有修养的君子了。你看,对朋友真心的笑脸相迎,对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的人呢也不怨恨生气,能如此对待别人,人缘一定不差。与任何人的交往,不都应该采取这种态度吗?这是与人相处的交往之道,掌握并能自觉运用这个“道”,你在人群中就会游刃有余,不至于处处碰壁。。

理解了这三句话的意思,我们对学习和交往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什么我们学习某些知识总是学不会记不住,因为我们没有做到“时习”,你真的按时复习它、时常在实践中练习巩固,一定能学会,学会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对学习就不会有烦恼了,这的确是一件悦于心的事情。

人必须学会和他人友好相处,融洽关系,否则我们就会感到很郁闷,很别扭不舒畅。关系融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真心的友好的对待他人,不对并不了解自己的人怨恨,不恼怒,能理解并宽容他,做一个有亲和力的人,心空里能容得下他人、能欢迎他人的人,一定会被他人接纳、受他人欢迎。我们能够有效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又能够获得广泛的人缘,这不就有了再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基础了吗?

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首先要会学习,会交往。此章就是教我们学习与交往的方法和态度的。我们一定要理解,切要“时习”!一定行之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论语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谈学习态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结晶,是一份让人受益匪浅的文化宝藏。读过之后,我对学习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人说“态度决定性格”,我觉得“态度决定学习的一切”。因此,我认为,学习要有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我们在学习上要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正视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中除了正视自己的无知,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外,还应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快乐在于练习,因此除了重视“学”,我们更要追求“习”。“习”就是在“学”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也就是实践。孔子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时一边学习一边应用知识,他们将知识应用起来应该是有个人学习的目的。作为学生,我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去享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和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前几天,天空中出现美丽的鱼鳞云,我从学到的地理知识懂得,“鱼鳞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的一种天气现象,说明天气将转晴,并且在未来两三天都是好天气。果然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是晴天。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在学习中我还保持“谦虚”的态度。“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修养,还是在学习上的一个态度和一种风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欣赏并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是谦虚的基本。“虚心使人进步”这不仅在个人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也应有这种态度。孔子的理论虽在古代产生,可在现在仍有不少可取之处。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略有夸张,但这并不妨碍《论语》对我们的影响。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首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我们只有做到正视自己的无知,才会踏踏实实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知识后我们还要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感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在继续学习中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做到学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论语》中好几段,下面,我来说一下其中一句中的含义吧。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向他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应该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在生活中,我们要谦虚,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想他的优点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相得宜彰。比如说:我们班的某些同学的学习不好,但他的体育好,画画的好,就应该向他这方面学习。某些同学体育不好,但学习好,写字好。向他写字,读书学习。我的跳绳跳得好,琴弹得好,但是胆子小,不敢上台朗诵,应该向胆子大的,声音大的同学学习。及时改掉自己的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论语》读书笔记精选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渐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文化犹如滋养人心的甘泉。而《论语》这一剂儒学文化的圣品,无疑对当代人的修身为人、处世待世有着深厚的指导意义。在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论语》,虽没能深入领悟,却也获益匪浅。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约编撰于公元前四世纪初,流传到汉代,形成了“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论语》被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到了今天,则是人们学习、认识、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权威著作。

全书分为若干个部分,有的论教育与学习,有的论仁义,有的论礼乐,有的论道德教养,有的论孝悌,有的论为政……由于全书围绕儒学之核心——“仁义”展开,所以“论仁义”部分也成了我研读的重点。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仁义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别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业发达也要别人事业发达。读了这句话后,我深有感触,天下莫有比这种人更无私宽大、仁义高尚的人了。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家致富、功成名就几乎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道德教养不达标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他们为了让自己立身成功,而不惜暗中毁坏比自己能干、优秀的人的名誉和事业;他们为使自己境运通达而陷害显赫,以成一己之私。这些人不仅是社会的负产品,是利欲的囚徒,还是大大违反儒学观点及精神的不仁义之辈。他们追随名利,却忽视了立人之本。诚然,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最后都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更不能圆了初衷和野心。可见,仁义宽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为人的良方。而这些大智慧远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所能领悟和躬身践行的。成业与成人,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两种修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让二者齐头并进,让人生创造辉煌。

现代社会错综复杂,品质问题丑闻迭起,而其实刨根问祖、追溯回两千多年前,先贤智慧早已向我们阐述过这所有问题的答案。现在社会的一切尴尬局面,也都可从先秦经典寻觅到答复。

所以说,就如“读史使人明智”那句话一样,我认为传统巨著就是历史遗馈的财富,而读传统名著无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或是尴尬的局面,请学会思考,请学会请教,或许《论语》中那份为你保留的答复,就将赫然呈现于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