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绍兴鲁迅故居介绍作文4篇热门20篇

导语:关于绍兴鲁迅故居介绍作文4篇,趵突泉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绍兴鲁迅故居介绍作文4篇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浏览

7401

作文

62

篇1: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认识鲁迅是因为我读了他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暑假,我们全家去了绍兴,首先就去了鲁迅的故居。鲁迅的家可大了,七拐八弯的,好多屋子,我们绕过正厅,后面有一个园子,那就是百草园,鲁迅小时候的乐园。园里鸣蝉在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在鲁迅屋子前的庭院里,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的继祖母摇着扇子,给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而一边的鲁迅呢?双手托着下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我也忍不住,看见边上有张空凳子就坐了上去,一下子,仿佛沉浸在继祖母的故事当中。

出了鲁迅故居 ,没走几步就到了三味书屋,是鲁迅读书的地方。屋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一棵古树下。旁边就是鲁迅上学时的座位,上面还有他刻得“早”字。“早”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鲁迅去给父亲买药,迟到了,老师骂了他,鲁迅没有说情况,就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就再也没迟到过。

我想:鲁迅之所以能成为大文豪是因为他从小就对自己要求很高,平且有很强的自制力。想到我自己,我不觉有点脸红,以后,我也要向鲁迅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勇于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介绍鲁迅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他嫉恶如仇;他关心青年;他幽默风趣;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他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他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他,就是鲁迅

通过学习第五组的课文和课外阅读,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的世界。

鲁迅先生的写作是真实的。

比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其实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物,他以为身边的人都在“吃人”,他想保护自己,更想保护身边那些活泼天真的孩子。鲁迅先生接狂人之口,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无边的黑暗。而这,并不是别人“敢想、敢说、敢写”的。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

比如在《药》这一文中,人们封建迷信,有一户人家的儿子的了大病,听了别人的妄言,却信以为真,拿出积攒的钱去买“人血馒头”,以为它包治百病,但儿子吃了后,还是去世了。鲁迅先生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的封建,同时,也写出了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残忍。

鲁迅先生思念故乡。

《故乡》一文是鲁迅先生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感受。鲁迅先生回到故乡,却发现,这和记忆中的故乡有着天壤之别,少年时期的玩伴闰土,再也不是那个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孩子了,中年的闰土和他的父亲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更令鲁迅先生失望的是,闰土恭恭敬敬地叫他“老爷”,令鲁迅先生的心一下子凉了。离开故乡时,他也没有了留恋,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原本清晰,却又模糊了,使鲁迅先生十分悲哀。可见当时的社会多么可怕,导致鲁迅先生再回家乡时也已物是人非了。

鲁迅先生不会去写那些假惺惺的,只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才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和敬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参加了兴趣班夏令营活动。今天是出游的第一天,上午,导游带着我们来到绍兴鲁迅故居。一下车,我们就看到门口墙上画着鲁迅先生手夹着香烟,神采奕奕的肖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

导游带着我们踏上石板路,跨过高高的门槛,游览德寿堂、思仁堂。又穿过街道和一座小桥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求学的地方,在他曾经坐过的课桌上刻着“早”字。导游解说道:鲁迅为了帮父亲抓药,上课迟到被老师用尺打手板。他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用小刀在桌子右下角特地刻了这个“早”字。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迟到过。而且还做了一个书签,叫读书三到(口到、心到、眼到)。我们听得津津有味,都被鲁迅的这种热爱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游了三味书屋,我们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百草园。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还有一棵棵参天大树。导游叔叔说: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玩耍,他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捕鸟,他非常喜欢这片乐园。

最后,我们参观了鲁迅的祖屋、厨房、贮藏室等。每到一个地方,导游都一一的解说。一件件旧物,一个个典故。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鲁迅的早年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参观鲁迅故居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我和宁波晚报的小记者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敬的心情参观鲁迅故里。 我们沿着窄窄的石板路来到了位于东昌坊口西侧的周家新台门。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踪迹。新台门坐北朝南,青瓦粉墙。从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系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轿和橹。

从台门斗侧门进去,有一口水井。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凉。把手一伸进井里,你就会感到浑身十分凉爽,仿佛来到了冰凉的世界。井边有棵小树,像是一顶撑开的绿伞为井遮风挡雨。 穿过长廊,就来到了桂花明堂。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所以得名为“桂花明堂”。桂花树下有一张大圆桌,据说鲁迅小时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经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桌子上乘凉,听继祖母给他讲故事…… 过了桂花明堂,便来到了鲁迅卧室兼书房。里面有铁梨木床、桌子、椅子……据说鲁迅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绍兴任教期间,常在这里备课、写作。

穿过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那儿有间会客室,鲁迅常在那儿接待朋友、同学。会客室里除了桌椅外,还陈列着一张皮躺椅,听说是鲁迅的父亲在生病的时候用来休息的原物。除了会客厅外,那儿还有他母亲的卧室、夫人的卧室…… 忽然我想起鲁迅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漫步来到百草园。百草园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那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瓜和菜还有清香扑鼻的桂花树……导游姐姐介绍道:“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里玩耍嬉戏,他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蚂蚁背苍蝇 ……冬天还常常在雪地里捕鸟呢!”听了介绍,我仿佛看到鲁迅在此玩耍的情景,听到了他的欢声笑语。

经过百草园,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曾经读书过的地方。我发现鲁迅书桌右下角有一个“早”字,觉得奇怪。后来听了导游姐姐的讲述才知道:原来鲁迅在一次上学时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悄悄地用小刀在书桌右下角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我深深地佩服鲁迅的这种精神。瞻仰鲁迅故里,更激起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稽山常青,镜水长绿。鲁迅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永留人间,将激励我们发奋学习,长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不懈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鲁迅故居为话题的写事作文1000字

全文共 306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故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鲁迅先生生前所居住的地方。yjbys作文网小编收集了关于鲁迅故居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游鲁迅故里_1000字作文1

今年暑假,我游玩了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包括: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百草园与鲁迅博物馆。我要一一告诉你们我的游玩经历吧!

首先,我去的是三味书屋。到了三味书屋,首先看到的是书屋里的一张大木桌,桌子上摆放着几本书,还有一把戒尺。桌子旁有六张小桌子。据说,这些小桌子都是学生自家的,由于需要,就从自家搬了过来当课桌。有一样特别不同:鲁迅的小桌子上有一个“早”字。据说,小时候的鲁迅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重重而又十分严厉地骂了一顿,鲁迅为了警戒自己下次不能迟到,便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可是我没能看到这个“早”字,因为字已经很模糊,看不清了。三味书屋后还有一个后院,毕竟教鲁迅的先生讲的课程枯燥无味,就有许多小同学与鲁迅十分调皮好玩,每当先生讲的入神时,鲁迅便与他的同学趁这个机会,悄悄地溜到后院去,嬉戏玩耍。

游完三味书屋,然后我就去鲁迅故居参观,鲁迅故居里有鲁迅的起居室与他的家长住的地方,而我们就到鲁迅的起居室去参观。只见起居室里有一张大木床,床上有一张竹席,与一个枕头,床旁边还有一个木头做的的床头柜。起居室可真简朴啊!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沿着一条宽大约有一米的小路继续前进。走了大约两分钟,我们就来到了百草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大约有十米,宽大约有六米的田地,田地上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浅绿色的豆角,也有深绿色的青菜,还有绿油油的韭菜。田地旁还有一口水井,大概是用来打水喝或者是用来浇灌蔬菜用的吧!水井旁还有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三个大字,而且用红色的颜料涂着,分别是“百草园”。百草园里还有围墙,围墙的下半部分是用红砖造的,但是经过风吹日晒,已经不再那么红了,成了浅红色。我想:围墙脚下的蟋蟀也不再唱歌了。

走出百草园,来到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鲁迅的奶奶与小时候的鲁迅的塑像。他们正在大树底下乘凉,奶奶坐在木椅上,正在给坐在小凳子的小鲁迅讲故事,小鲁迅听得十分认真,目不转睛地盯着奶奶。小鲁迅的小凳子旁还趴着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猫,也盯着小鲁迅的奶奶。我想:小鲁迅的奶奶讲的故事一定非常好听,也非常的有趣吧!

走出小院子,我走了一段路之后,就来到了鲁迅博物馆,准备参观一下。鲁迅博物馆可真大呀!一共分为两层,博物馆里有鲁迅先生的肖像,有鲁迅先生的照片,也有鲁迅先生写下的书籍。

走出鲁迅博物馆,已经是傍晚时分,我该回家了,但是鲁迅故里让我流连忘返!

点评:本文以游鲁迅故里为话题,文章开头交代了游玩的时间和地点。文章第二段以空间顺序为叙述方法,在介绍时还引出了小故事,能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趣味。从百草园墙体的颜色描述中可以看出小作者观察仔细,在走到院子里看到鲁迅塑像时还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鲁迅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再现了出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作文2

周日的上午,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和妈妈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的故居,就静静的坐落在这。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我看到大门口桃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人一进门,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幽静的四合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有一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阿姨告诉我这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算算到今年都86年了,活的可好了。我想鲁讯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是滿园飘香了。

院子北边的房子是正房是鲁讯先生的母亲和妻子朱安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的房子是鲁迅会客和藏书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这里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家具都是深色的非常古朴典雅,摆设也很整齐对称。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 就在这个四合院,鲁迅先生在此居住的两年期间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

在故居的东边,有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 展示了从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讯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我不但对鲁讯先生更加敬仰了,而且,心里真的明白了什么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记鲁迅故居一游_1000字作文3

清明时节,我与母亲至绍兴一游,前来拜访鲁迅先生的故居之地。

正值节假,人多的出奇。一杆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堵斑驳的青灰石碑屹立后方,“鲁迅故里”四个大字高挂其上,一笔一画正是鲁迅先生所书手迹,质朴典雅,古厚自然。我看见石碑上分明的凿痕:寸把长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两道有棱有角的浓眉就像锋芒毕露的利剑,直刺敌人的要害。隶体“一”字似的胡须贴在鼻下,薄薄的嘴唇紧抿着,划出一道似有若无的弧度,让人能够感受到他的精神。他方正的脸庞,透露着凛然大气。一袭长衫以下,手上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枝烟嘴,轻袅的烟气一直延伸到小巷人家。

我在石碑前伫立良久,游人们也在这里驻足而经久不散。直到导游嘹亮的喇叭声把我们唤醒,才后知后觉地跟上了大部队。鲁迅曾生活的所在都极其俭朴,大多都是一个样式,往往是正中梁上一块牌匾,其下一张画像或是两行对联,一两张方正的木桌,几把不胜简巧的木椅,便是全部的所有家当了。

但真正让我惊愕的,是鲁迅先生自己所住的杂间。目之所及,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床,一张桌,一幅肖像和两个笨拙简易的木柜了。床是最简单的样式,四四方方的像一个大盒子,只挂起了白色的床帐;桌子也不过一米长,上面并排放着俩个小小的木柜,加起来倒有十来个屉子,很是实用。一张黑白画像系上了条细绳,衬着干净的黑框底挂在白墙上,整个房间便空荡荡无一物了。这样一眼看去,我的心底便油然生出一股崇敬,不自禁地要感叹。

再说到要令我最哭笑不得的地方,便是鲁迅先生所写过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百草园了。老师曾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解过这篇课文,其笔触之妙美简直让每一人都如同即将前往蓬莱仙境般期待。然而,当导游领着大家来到此地实物参观时,我却觉得自己是被鲁迅先生大大地忽悠了——这分明就是自家小院再普通不过的菜园子啊!可恰恰我又难以恼怒他开的玩笑,若一一核实的确是有这些物什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或是“趣味无穷”的泥墙根一带……这时候,我不得不惊叹于鲁迅先生的笔法之妙、文采之长。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法实在是让人望文兴叹的。

出了园子,我又看到了一座石碑,赫然是“民族英雄”。是了,可歌可敬的鲁迅先生!“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看见他仿佛从那石碑里走了出来,浓眉墨须,牙黄羽纱。

这位顶天立地的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走进鲁迅故居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冬日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虽然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但我们的心犹如受到了拂面的春风,今天天气仿佛是特地为我们准备的——今天是冬令营。同学们各个兴高采烈,纷纷议论着。这次冬令营我们要前往绍兴,去“访问”著名的作家鲁迅先生和“瞻仰”大禹皇帝。“到了!到鲁迅故里啦!”一位眼尖的同学激动地叫了起来。我顺着他手指的地方望去,果然,“鲁迅故居”四个大字引入我的眼帘。车还为停稳,我们就像出笼的小鸟,蜂拥而下。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居。来这里认识这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们跨过高高的门槛,踏着一块块青石板铺成的石板路,走进了既富丽堂皇又古色古香的鲁迅故居。

十分气派的大客厅里,一张张檀香木雕做成的桌椅,显得那么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显得那么豪华……我瞻望着墙上鲁迅先生锐利的眼神,听着导游的介绍:五间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西次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楼后隔一天井,是灶间和堆放杂物的三间平房。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在这里,我了解到了鲁迅先生的妻子是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礼俗;在这里,我知道了鲁迅童年有个小伙伴叫闰土,他在这里告诉了鲁迅很多的新知识;在这里,我看见了“百草园”,高高的围墙上爬满了藤,一棵桑树,一棵皂角树,一片菜园,虽然还“覆盖”着残剩无几的白雪,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它生机勃勃的场景,出现了鲁迅和那些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在大院里的情景。离开百草园,我们走过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走过一座小小的石拱桥,四个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三味书屋。

这是鲁迅先生的书房,教室。我们立刻涌向了里面,一张大讲桌上躺着一把陈旧的戒尺,周围6张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书桌述说着岁月的痕迹。鲁迅先生的书桌在哪儿,我伸着脖子想看看那个“早”字,可惜,导游说为了保护它,拍成了照片给大家看。望着“早”字,听着鲁迅先生为了给他父亲治病买药而药店当铺来回跑,为了告诫自己不再迟到而在书桌上刻下的“早”字,我的眼睛湿润了,多么艰辛的生活呀,可他依然努力学习着!想想自己那是多么的幸福……走出鲁迅故居,我们品尝了“孔乙己”的茴香豆、绍兴的臭豆腐,我们忽忽悠悠漫游着。最后“咔嚓”一声,在鲁迅先生的巨幅照片前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我们也随着大家一阵“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朗诵离开了鲁迅故居。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大禹皇帝的纪念馆,知道了大禹治水的艰辛。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现在已经接近黄昏了,我们也恋恋不舍地上了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游绍兴——鲁迅故里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去过了西塘后,姨父开着汽车带我们去下一站目标—绍兴。那里可是鲁迅的故乡,我好期待!

在路上,姨父说这次的宾馆很好,需要的用具基本都有,而且是很好的。到了宾馆门口,我才看见原来是叫“绍兴海港大酒店”

下午,我们去了鲁迅纪念馆,鲁迅故里和沈园。鲁迅故里到了!我十分兴奋。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姨妈说鲁迅是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迎着人流,我们步入了鲁迅纪念馆。是一座古朴而神圣、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展馆。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而不凡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我们还去了里面其他的景点,我觉得纪念馆好大,我们都走不到尽头。

我们又去了鲁迅故里,三味书屋和沈园,。先去了鲁迅故里,跨过高高的门栏,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参观了鲁迅卧室,厨房,百草园等等。接下去我们去了三味书屋,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有个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我看见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书桌极其普通,姨父说这就是鲁迅因故迟到,在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书桌。

来到了沈园,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沈园的后院非常大,有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环境优美。姨妈说这里是南宋诗人陆游和妻子唐琬遇见的地方,由此才久负盛名,还说现在下了细雨,更加平添了一抹忧愁。对我来说,可能现在还不懂,但听她们说的很有一番感慨。

最后,我们去了东湖。下雨的东湖更加富有诗意,东湖好像一个山水大盆景一样,青石有着各种形状,还有石桥,很美,虽然雨下得越来越大,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心情。我们还在雨中拍了好多照片。

东湖游结束,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畅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一大早下了点小雨,我们坐上车,听了导游的介绍,我们就知道要去鲁迅故居了,我们感觉格外的高兴!经过了几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鲁迅故居。

充满着浓郁书香风情的墙壁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顿时,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我们迫不及待的走进去。

走进街巷,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这是一个古色古香,又不缺乏现代气息的建设。“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走进大门,一眼就看到了鲁迅青铜像,它比真人还高大,坐在一把扶手椅上,右手搭在扶手上,表情严肃而不失亲切,深深的眼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几个潇洒的金字写在了铜像旁边的墙壁上,是鲁迅一生的写照。我们就出了鲁迅纪念馆。

沿着窄窄的小路走进三味书屋,这就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也就是寿镜吾先生的书塾,书塾并不大,也比较简陋,鲁迅小时候坐在一个靠墙的位置读书,书桌上刻着“早”字时刻提醒着鲁迅。三味书屋还有一个后园,鲁迅在文章中也提到过,在读书闲暇之余,这个后院也给了他不少乐趣。然而,这只是一个很小的院子,种着一棵古树,看起来无聊至极,更谈不上什么乐趣。

出了三味书屋,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故居和百草园。鲁迅故居并不怎么特殊,只是一个平凡的条件较好的人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地方走出一个如此伟大的“巨人”。比起三味书屋的后院,百草园相对要大得多,那些树木到现在都已是参天大树。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园子,但也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园子,我怎么也找不到这里能有这么多的乐趣,我想,鲁迅笔下的那些快乐,就是童年,是故乡的家吧。

接着又参观了鲁迅祖居,我们便坐上了大巴,我总觉得有一些失望,伟人的故居就是这样,并没有什么特殊,只是这位伟人赋予了它非凡的意义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了大量的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呐喊》等等。他用笔来与敌人抗争,我非常崇拜他。于是,爸爸妈妈带我去了鲁迅的故居

“鲁迅祖居”里的陈设很简单,由于年代久远,家具也显得陈旧,衣架上还挂着几件鲁迅的衣服呢!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的学校,屋里充满了花香。正中央是寿镜吾老先生的座位,老先生只收八位学生。当年上课都要从自己家带桌椅,鲁迅坐在东北角。他的桌子上有一个字——“早”,这个字还有一段来历呢,就是这个字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人人都喜欢玩,鲁迅也是,“百草园”就是鲁迅玩耍的地方,下课时,他就和同学一起在这里玩游戏。

鲁迅的一生离不开文章,就在他逝世前的第三天,还人主病痛写下了最后一篇文章。由于父亲的长年生病,家里穷困潦倒、一贫如洗,所以鲁迅决定学医。但不久他就意识到,医学只能挽救身体,并不能挽救人的想法和意志。于是,他弃医从文,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鲁迅还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名言,语文书里曾经有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卡分的功夫用在工作上。”古诗集里曾经有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乌镇和鲁迅的故居八年级作文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I woke up at half past eight this morning. Then i got up and had breakfast. Yesterday with you, i want to go to Wuzhen and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u Xun play. So , i got up early. I first went to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u Xun play. The facilities in the room, the decoration, the bed, the chair are all in ancient times. There is a big wall out here. Write "the hometown of Lu Xun".After visting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u Xun, i went to Wuzhen by through train. I spent 1.5 hours on the road. I came to Wuzhen, i feel that i came to Yunnan. Here is a water Village style. People go boating. Unfortunately, although the weather is good. The light of the sun is very strong. I am going to get a tan. It is still hot. I have got my back on my back. To travel once may have to pay the pr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

意思:我今早在八点半的时候就醒来了。 然后,我起床吃了早餐。昨天跟你们说好了,我今天要去乌镇鲁迅故居游玩的。所以,我早早的就起来了。我首先去了鲁迅的故居游玩。屋子里面的设施,摆设,床,椅子,全都是古代的样子。在外面还有一面很大的墙。写着“鲁迅故里”。接着参观完鲁迅故居后,我坐直通车来到了乌镇。我花费了一个半小时在路上。来到乌镇的我,就感觉来到了云南的我。这里有着水乡风情。人们出行都要划船。可惜的是,天气虽然好,但是太阳的光太强烈,快要把我晒黑了。我很热。吧我的后背都晒得蜕皮了。去旅游一次可能就要付出美的代价吧!

[乌镇和鲁迅的故居八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我看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后。就很想去鲁迅先生以前读过的学堂去看一看。也很想去那里看一看他课桌上课的“早”字。终于今天我们小记者能到绍兴有玩去了。

绍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也是一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的地方。鲁迅的故居就在绍兴。我们晚报小记者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兴致勃勃地猜想着鲁迅故里的风采。

一到鲁迅故里路口,我立刻被一种古色古香的特别风味所吸引。绽现在我面前的是鲁迅先生那神采奕奕的肖像,依旧展现着当年的英姿。

我们走在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感受着当年的沧桑。两排店里摆放着绍兴的特产。又有有名的乌干菜,,也有香飘十里地臭豆腐,还有颇有特色的乌毡帽。

我们走进了三味书屋,只见墙上挂着一幅梅花鹿图,桌自拍的整齐有序,鲁迅先生的位子在东北角,他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大大的“早”字。先生的位子上摆着笔、墨、纸、砚还有一把戒尺。我们在“三烩书屋”,充当起学生来,先生穿这一件淡蓝色的衣服,梳着清朝的辫子,带着清朝的帽子。他认真教我们三字经。让我们体验到了孩子学习的景象。又让我体验到鲁迅响声那时的艰苦学习,勤奋好学的精神。

今天,我学到了不少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迅个人介绍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国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鲁迅个人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了几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鲁迅故里。

充满着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顿时,一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

走进街巷,随着拥挤的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这是一个古色古香,又不缺乏现代气息的建筑。“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大门,一眼就看到了鲁迅青铜像,它比真人还高大,坐在一把扶手椅上,左手抱右手肘,右手搭在扶手上,表情严肃而不失亲切,深深的眼袋,似乎是他忧国忧民的证明;他仰望天空,好像是盼望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几个潇洒的金字写在了铜像旁边的墙壁上,是鲁迅一生的写照。在馆内继续参观,我们了解到了鲁迅坎坷的一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1902年,鲁迅赴日留学,学习医术,因深受资产阶级民工革命浪潮,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并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看到国内同胞的愚弱,毅然弃医从文,先后发表了好几篇小说,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以此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看到这里,我对鲁迅更加敬佩了。

接着,我们又连续参观了百草园、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但我最想参观的还是三味书屋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听身后的导游说:“三味意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下桌台上摆着一副活灵活现的《松鹿图》,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行礼的地方。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大概就是说明了生命、读书的真谛吧。东北角便是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书桌上刻有一个“早”字,我从课本上了解到:当年鲁迅父亲生了病,鲁迅为了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端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鲁迅就永远没有迟到过,并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走出三味书屋,天气炎热得很,我们便找了一个小吃店坐下,吃着金黄、香喷喷的臭豆腐,品着凉滋滋的冰绿豆汤,想着鲁迅给予我们的道理,心情无比舒畅……写鲁迅故居的作文500字走访鲁迅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游绍兴——鲁迅故里作文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三,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鲁迅的老家绍兴。刚到鲁迅故里的大门口,就看到许许多多的人都争着买票,简直就像一只只饿了一星期的饿狼朝小羊羔的身上扑了过去。大门口也被围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幸好爸爸在网上预定过的,不然我们肯定拿不到票。

我们奋力地往人群里钻,几经周折,终于站在了鲁迅故里的大门口,我一眼便看到门口前三个青铜像,那好像是鲁迅和他的小伙伴们玩耍。接着,我们来到了三味书握。这个地方,我早就久仰大名了。记得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早》,里面讲到了鲁迅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进去看可究竟,结果令我大失所望,鲁迅的桌子在屋子的角落里,而屋子却被拦了起来。无论我怎么看:跳着看,脖子伸长了看……就是看不到。真是把我给累死了!

我们沿着鲁迅故里继续往前走,街道的两旁到处都是小店铺,让人看了眼花缭乱的。还有许多臭豆腐店,街道上弥漫了阵阵臭豆腐的味道,我经不住诱惑,便也买了一盒,说实话这豆腐一点也不臭。

我们走着,走着便来到了鲁迅故居,一进门便看到了“德寿堂”三个大字。我们继续往里面走,不一会便来到了百草园,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他儿时玩的场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纪念馆的建筑与河水纵横交错,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是一座古朴而神圣、充满灵气又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现代展馆。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又不乏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陈列厅内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坎坷人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阵阵波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所感动……

走出纪念馆,不觉已是春雨绵绵。雨很小,很细,小得几乎听不到“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漫步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赏着这细雨中朦胧的白墙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丝台门,聆听着那一串串韵味十足的绍兴方言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我的耳边似乎还有他的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谜、给他讲故事的声音……鲁迅的卧室、厨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每到一个地方,都感到离这位一代宗师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三味书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循着鲁迅的描述去感受他当年读书时的氛围。“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就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图》,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大约是在揭示读书的真谛吧。走进去,我们看见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

再次走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还没有停,一样的小,一样的细,为这一趟鲁迅故里之游染上了一种别样的情绪。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故居门前潺潺流过,雨丝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平静的河面顿时裂开了好多条“缝”,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来……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乌篷船。在头戴乌毡帽,手持青篙的船家带领下,挥手道别了这座伟大的历史丰碑,而那一圈儿一圈儿的鲁迅情却久久地在我心中荡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绍兴——鲁迅故里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五,阳光灿烂,我们家和爸爸的朋友们一起去绍兴鲁迅故里玩。

“到了!到了!”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里。

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吸引了我的眼球,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还画了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燃着的香烟,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在思考,又好像在向游人讲述一部民族的血泪史。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居住的地方,一走进门,就看见了大堂上面写着“德寿堂”三个大字,中间画了一幅字画。四周摆放了几把会客的椅子,四周的墙面上挂着几幅鲁迅小时候在木板上刻的字。我们从大堂走到了厨房,厨房旁边还有贮藏间、绣房、少主房、闺房、沐浴室、书房、会客室。最吸引我的还是绣房,绣房是古代小姐的工作室,绣房四周都挂着精美的绣品,这些精美的绣品都是小姐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这些绣品栩栩如生。绣房里有一张像七巧板似的七巧桌,七巧桌方便、实用。这张七巧桌可以按来的客人的多少或小姐的心情随意组合。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侯读书的教室,三味书屋,鲁迅的书桌放在一个角落里,那是他怕别人去打扰他学习,才要求老师把他的课桌放在角落边,他的课桌上还刻着一个“早”字,是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了,才刻上去的,妈妈告诉我以后在课文上会学到这个故事。

最后,我们去了百草园,那是鲁迅爷爷小时侯玩乐的场所,可大了,可惜现在被别人在种菜,那里还有一棵一百多岁的大树,会不会是鲁迅小时侯种的。

游完了鲁迅故里,我也知道了很多关于鲁迅爷爷的故事。在那里我们还吃了很多绍兴特产,那臭豆腐,闻着很臭,吃起来也很香。妈妈说以后还带我来这里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作家鲁迅的英语

全文共 1531 字

+ 加入清单

lu xun is my favourite writer. h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china. he wrote a lot of literary works.he was thin and not tall. he always wore a long old coat in that time.

at first, he wanted to be a doctor and save people’s lives. so he learned medicine, but later he found the chinese were in sensitive when they faced the oppression of their enemies. so he began to write articles to wake the people up. lu xun wrote some famous novels, he attacked the social mores in that time, and in his works, many persons were known very well, such as “ah q”“kong yi ji”.

i like lu xun because i also want to be a great writer like him. i like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i often write some articles in my free time. though i don’t have good literary talent or a large vocabulary, i spend lots of time reading and writing to improve my writing skills.

lu xun is my hero, i will learn more from him. i believe i can be a great writer like him in the future.

as it is known to us all ,luxun is a famous chinese writer. he is not only a writer, thinker, but also the founder of chinese literature . he wrote many classic novels and his stories, which are translated many languages, were made into film,such as the true story of ah q and the new years sacrifice,which deeply showed peoples suffering in the old days.

because of his achievement to chinese literature, chairman mao spoke highly of him. besides, some of his works were selected into the text books in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i think youll gain a lot from reading his work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去过鲁迅故居吗?嘿嘿,这个星期,我有幸去了绍兴参观鲁迅的故里。你想知道这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吗?别急,请听我慢慢讲来。

鲁迅故居经过部分装修后,有周家新台门,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我们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小时候学习的地方。鲁迅十分敬重塾师寿镜吾,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顺着导游指给我们的方向,我看到了当时紧挨老师座位旁边的鲁迅的书桌。据导游介绍,其实当时鲁迅的座位并不在那里,他的座位一开始在书屋的南墙下,由于别的学生经常去后园玩耍,影响他的学习,所以就要求塾师把他的座位移到东北角。不经意间,我发现在他书桌的右下角还刻有一个“早”字。在我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在导游的口中又了解了隐含在这个“早”字背后的一段感人的故事:那是有一次,鲁迅因给父亲买药,导致上学迟到,而被老师训斥,之后鲁迅并没有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在课桌椅的右下角刻上了“早”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走出三味书屋,鲁迅那种勤奋学习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联想到平时自己的表现,我不禁有些脸红。这时,妈妈温柔地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女儿啊,你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勤奋、努力、刻苦地学习,长大了才能像他一样有所作为啊!”听了妈妈的话,我深深地点了点头。

随即,我们又去参观了百草园。绍兴鲁迅故居的院落很深,看过好多间屋子,拐过好多条小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

一进百草园,便看见碧绿的菜地,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粉红的草牡丹,我的脑海中不禁浮想起鲁迅在这儿度过的童年时光:在光滑的石井栏上跳上跳下;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盈的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听蟋蟀们弹琴;将何首乌连根拔起,与小伙伴们摘覆盆子……鲁迅在这儿度过的童年生活一定十分精彩!

天快黑了,我带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绍兴,离开了先人的故居,但我的思绪却还久久地停留在那里。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再去会一下鲁迅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介绍鲁迅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双休日,爸爸妈妈带我到鲁迅故里——绍兴游玩。

绍兴可是个古色古香的小镇啊!我们首先来到了鲁迅纪念馆。一进门,我就看见鲁迅先生那高大的青铜雕像。在这里,我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生。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的故居和祖居,体验了鲁迅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鲁迅的三条读书戒律——心到、眼到、口到,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出了纪念馆,我们来到了百草园。刚踏进百草园,一股清香就扑鼻而来,只见园子里种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和五颜六色的花草,还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我想象着童年的鲁迅在这里看书、嬉戏,可真惬意啊!

后来,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有假山、小水池,还有小花坛,看起来哪像学校,简直就是一个小花园!我找到了鲁迅的座位,看到在桌子右侧的一块玻璃下面压着鲁迅当年刻下的那个“早”字。原来,一次鲁迅上学迟到了,被先生训斥了一番,为了不再迟到,鲁迅便刻下了这个字。不过,大家可别误会哦,鲁迅可不是贪玩迟到的,而是为了给生病的爸爸抓药才迟到的。

走近鲁迅,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伟大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绍兴,关于鲁迅的地方

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使其与该地区传统街巷肌理保持统一。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我曾读过一篇对鲁迅纪念馆的描述的说明文,让我这个还未一领其风采的懒人也蠢蠢欲动,想去一探究竟,但听说这纪念馆格外宏大,值得一游。

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出入的地方。从黑色的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系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轿和橹,其中轿杠系鲁迅家的原物。我曾有幸一览鲁迅故居,是十分宽敞又别致的大院。想着,曾有位万分闻名又伟大的人物居住于此,便心生敬意,走的每步路都似乎格外缓慢、格外轻快。

三味书屋——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寿镜吾,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紧接着故居的,就是书屋了。不大,却明显有《朝花夕拾》中所述的气氛,让我有些羡慕、又有些感慨。

鲁迅祖居——老台门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体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展示着主人的身份。

鲁迅笔下风情园——绍兴鲁迅纪念馆西北侧,有一朱家台门,又称“老磐庐”,它西接周家新台门,东邻周家老台门,北临东咸欢河。朱家台门环境幽雅,且寓古迹,为古城绍兴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花园台门建筑。

土谷祠——土谷祠即土地庙,“土”指土地神,谷,指五谷神。塔子桥南堍也有一座土谷祠,它座落在长庆寺的斜对面,祠前有跨街台亭。在飞檐重彩的跨街台亭上原有许多匾额,其中一块有“恩沛东陶 坊民寿怀鉴敬立”的字样。

长庆寺——长庆寺位于绍兴城南塔子桥南堍,距离鲁迅故居不到二百米,旧为绍兴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唐永徽二年,841—846年一度圮废,至958年又重建,堪称千年古刹。寺院坐西朝东,赭墙黑瓦。红色的山门上悬挂一块红底烫金的“长庆寺”匾额。

咸亨酒店——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旧时绍兴别的小酒店完全一样。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直柜台靠店堂里面一端放着一些瓷彩瓶,瓶中装着烧酒,上贴玫瑰烧、五加皮等字,因怕酒香散逸,故用蓝布包着的小沙袋盖住瓶口。还记得孔乙己在这儿喝酒的情形,有些惆怅、有些无奈。

静修庵——绍兴的庵堂似乎特别多,单是和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同名的就有好几座。而离鲁迅家最近的一座就是位于西咸欢河沿的静修庵,它建于清道光(1821—1850)年间,与土谷祠、长庆寺相距不足百米。

恒济当——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鲁迅文化广场——鲁迅文化广场位于咸亨酒店西面的鲁迅路口,广场西傍府河,背枕咸欢河,南对应天塔。由于占地面积不大,因此广场采用了下沉式的设计,将一部分地基下沉,然后采取阶梯式逐步上升的形式,使广场狭小的平面给人以一种有层次的、变化多端的、立体式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