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端午节传统的作文【推荐20篇】

浏览

6031

作文

116

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支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这首是宋朝诗人文天祥写的,写了当时发生在端午节的一件事。

说起端午节,它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吧,“从前在春秋时期怀王有一位大臣,他的名字叫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主力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这个文章的主人公屈原是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就留同学们一起讨论吧!下面就让我来讲讲我家过端午的习俗吧!

说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也是一种习俗,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家是怎样包粽子吧!

第一步:先将粽叶放入锅内煮嫩,然后将五谷和糯米加在一起煮。

第二步:拿出已经煮好的几片粽叶搭在一起,中间在放五谷和糯米。

第三步:将既有瘦肉也有肥肉的猪肉切好,放入五谷的中间(记住是横着放哦)。

第四步:将缺口补好,用粽叶包好,并用绳绑好。

第五步:向锅里倒点水,用小火来煮,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煮好的粽子十分香,我家包的粽子不像别人包得像三角形。我家包的粽子从上面看,像长方形;从前面看,像三角形。咬一口味道香喷喷的。

我喜欢在家里过端午节,更喜欢家里的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传统节日端午节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熟悉的童谣,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端午节的热闹。似乎已经闻到了艾叶的清香。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要包粽子赛龙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老人们要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者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今天是端午节,一大早,我来到外婆家,看见他面前摆着三个盆,一个盆里放着白色的糯米,晶莹剔透,好像珍珠一样。另一个盆里放着一叠叠绿色的苇叶和一些绳子。还有一个大盆里放了些花生、红枣、蛋黄和猪肉。下午外婆开始包粽子了。她拿了一个苇叶,卷了一个三角形的小筒,里面放了一些糯米,中间放了一些花生,红枣。接着又放了些糯米压实它,然后把韦叶包起来。一层一层的裹在粽子外面,然后用绳子一层一层的把它扎紧。外婆说:“扎得越紧越好吃。”我好奇地说:“我也要包一个。”外婆答应了,我拿了一个苇叶,学着外婆的样子包了起来,我一边包,糯米一边漏,我连续用了好多苇叶,都没有成功。外婆说:“不要急,慢慢来”在外婆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成功了。可是我包的粽子像一个大肚子将军,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粽子包好了,外婆把粽子放在锅里蒸,过了一会儿香喷喷的粽子就出炉了。大家一个个开心地吃起来。

这就是我喜欢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最新传统节日端午节九年级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午后静寂,温和的阳光照满小院,一股清香幽幽地飘来。 The silent in the afternoon is silent, the gentle sunlight is full of courtyard, and a fragrance floats quietly.

哦,是墙角的艾草。艾草一入门,端午也跟着到了!

那把艾叶无妖娆姿态,无绚丽色彩,无独特之处,唯有香气迷人,令人喜爱。闻着这般的艾香,我托着腮帮子,注视着门口。哦,是姥姥来了!

眼前的姥姥是多么消瘦,手拎着浸水后更显碧绿的粽叶。她从一旁熟练地搬来板凳,将粽叶放进一个洗净透亮的铁盆里,铁盆的周围放满了圆滚滚的糯米,还有香甜的蜜枣。

姥姥捞起一根粽叶,包成一个圆锥形,放入糯米、蜜枣,再用棉绳围起扎好。哦,所有的动作都是那么娴熟,水到渠成一般,令我眼花缭乱。在她包好成堆的粽子之后,便开始下锅煮了。

很快,一股浓烈的粽香向我袭来,我循着味儿,信步走进厨房。可是,当我揭开锅盖,里面却空空如也。我如梦方醒,方才的一幕幕,只是我的幻想罢了。

爱依旧有的,我坚信!

这不,昨天姥姥在电话里充满歉意地说,她今年端午不来了,但会托人捎一些粽子给我。我的心中有着一丝怅然。很快,这份怅然又被收到的粽子驱散。

哦!让我去“偷幽香一缕”,但也不要忘“闻粽香一片”。

我将姥姥寄来的清一色碧绿的粽子放进锅里,加水、点火、开煮,等待真正的那一片粽香。很快,锅内的水沸腾了,粽香溢满整个小院。

待粽子煮好后,我将粽子装到碗里,开始品尝。我将粽叶撕开,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满嘴的糯米,粘粘的,香香的。立即,我最爱的丰硕的蜜枣便露了出来,甜味袅袅地钻到心底,那是最熟悉的味道。

我走在小院的小径上,只有那艾香万里。爱直扑我心,我心甜蜜。

端午,我“艾”你。

我想粽子与艾叶之间,还蕴藏着,我与姥姥浓浓的祖孙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端午节传统节日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五月二十八日,小朋友,你们能猜出今天是什么节吗?当然今天是端午节。那么你们知道这个节日是怎样来的吗?让我来给你们讲爷爷告诉的故事:从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国人。当国家受到侵略危险时,向朝廷献计,却被赶出朝廷。屈原心里很悲伤,就含恨跳入汨罗江身亡。当地人得知此事,渔民立刻驾船打捞尸体。有的向河里撒米,让鱼吃饱肚,不去咬屈原的尸体。

后来,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人们过节是让大家想起屈原的故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这一天,有的赛龙舟,有的吃粽子,有的在家门上插艾叶,有的开纪念大会。纪念活动丰富多采。

我们一家人吃着粽子,听着爷爷讲故事,开心极了。去立志一定热爱伟大的祖国。长大了一定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传统习俗作文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端午节,第一次作为法定假日,是一个划时代的文化大事,是标志性的文化事件。从民间意志的维系与传承,到国家意志的规定和推动,端午节,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化符号,折射出传统文化在大家这个时代的逶迤足迹。大家可以画影图形,去追溯历史,也可以望梅止渴,去神思未来,但如果缺少当下的反思,不能从现实角度对端午节进行人文反思,那么,一个传统节日将又会沦为消费主义行为,会像中秋节一样,成为公关社交的节日,远离了文化的本质。

屈原先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个现实的知识分子,和一个节日意义,互相勾连比附,这在中国传统的节日里,都是非常少见的。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知识分子,诗人屈原先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不愿做亡国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屈原先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大家对屈原先生的评价和认可,到了怎样一个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粽子、赛龙舟的时候,大家想起屈原先生了吗?

那么大家就会永远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线足够明亮,足够温暖,但是没有成长,没有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没有理性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统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2、吃粽子。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也都有滋补保健。

3、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5、喝雄黄。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6、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7、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8、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

为什么端午节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呢?那是因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投江死亡的这日定为“端午日”。

在我国,端午节这天有很多的民间习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欢的习俗,这天,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会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喷美味的粽子香飘满了屋;赛龙舟也是我国端午节传统的节目,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快速的驶过来了,激起了江边观赛人的热情,大家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每家每户还会准备一些艾草,插在大门和窗户上,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在门上插草呢?”奶奶说“这是咱这的习俗,插上艾草,蚊虫蛇蚁就会远离咱家,让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里有小孩的,还会给小孩的衣服上挂上做的“五毒葫芦”,祈求保佑孩子健康。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习俗,但却在我们家乡形成了一种文化。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增长了知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统节日端午节中考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习俗很多: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插艾叶、挂菖蒲和蒿草、佩香囊、悬钟馗像、挂荷包、栓五色丝线、点雄黄酒……我只知道前四个:吃粽子自然是最为平常也最为普遍的习俗了,我非常爱吃软糯还带着甜香的粽子;插艾叶也是年年必做的功课;赛龙舟、饮雄黄酒则只是听说过;而剩下的一大串习俗,我不仅不了解,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记得小时候我还天真地问过妈妈:“端午节为什么要放假呀?就是为了让我们吃粽子、插艾叶吗?”

何止我如此啊!现在很多孩子和大人都淡化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仅仅沉迷于放假的喜悦之中,未曾去想想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这个节日,是纪念谁的,是干什么的。他们更热衷于过洋节,对西方的节日、习俗倒是如数家珍,玩得乐此不疲。

现在,许多人已经对端午节失去了兴趣,更多的是将这个节日用来进行购物、旅游等休闲活动,或是因为喜欢粽子的美味,才想起端午节;真心实意想要纪念屈原的人,虽非屈指可数,但也是少之又少。还有人对屈原的死大做文章,称屈原是他人所害、失足溺水、被人下药等等,扭曲事实,添油加醋地仅是为了吸引眼球。有人还说,屈原的爱国只是说说而已,他并没有为此付诸任何实际行动,无法证明他真的爱国。亡国之后,屈原悲愤至极,投江而死,也被人认为是懦弱的表现。

屈原并非武将,不能冲赴前线,率兵杀敌,马革裹尸;作为文官,他努力上谏过,但毫无用处,那他除了痛心疾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而且,他仅凭一人之力根本无法复兴国家,既然如此,他唯有以血祭国,以身殉国,唤醒人们。屈原是用他强烈的爱国热情支撑起他的斗志。

任用时,他没有停止过斗争;被疏远时,他没有停止过斗争;被流放时,也没有半点动摇过他的斗志;就连在殉死之时也不曾泯灭过他的斗志。因为爱国,他充满斗志;因为爱国,他洁身自好;因为爱国,他忠贞不渝。他借《离骚》抒发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爱国是他全部精神的精华、源泉和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端午节是我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在每年端午节我们能一同怀念屈原,在伟大民族复兴之路上,传播和发扬他的爱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重振民族精神,共圆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统节日的端午节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今年我妈妈的手艺又长进了,她包的粽子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而是菱形的。粽子的形状不同,品种也不同,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又豆沙馅的,还有蜜枣馅的……。我最爱吃的要属蜜枣粽了,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圆圆的蜜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说起端五节,那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端午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仅诗词写得好,还有相当的谋略;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与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进谗言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农历五月除五投汨罗江自尽。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捕捞屈原的尸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怕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屈原写了很多不朽诗篇,比如有:《离骚》、《天问》等等……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这其中寓含着很丰富的意义。

端午节最快乐的要属我们小朋友了。来到大街上,我们胸口,有个香喷喷的挂件摇来晃去,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的……我有一个香袋呈“心”字香气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统节日端午节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从前,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你们猜一猜他是谁?对了,他就是屈原。屈原被别人诬陷了,被迫跳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一天就将粽子扔进汨罗江,喂饱鱼虾,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这一天,还要赛龙舟,是为了捞起屈原的尸体,可没捞起来。屈原离我们有几千年,尸体早就腐烂了,我想这大概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才一直这么做的。

我们这里端午节是这样过的:一到端午节,清早长辈们就去菜场买回来艾草挂在门前窗户上,挂艾草是为了驱蚊避邪!

端午节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还让我们学到了知识!啊,过端午节可真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们的节日——端午节_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一种节日要赛龙舟,吃粽子,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那就是端午节了。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相传这天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的日子。每当端午节,老百姓就会赛龙舟、吃粽子。老百姓为了找到屈原的尸体,赛龙舟的时候,就会扔粽子给汩罗江的鱼虾吃,生怕鱼虾咬掉屈原的尸体,人们以此来纪念屈原。从古至今赛龙舟这个习俗保留下来,已经成为了中国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事情了。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不可不干的事情。粽子分为很多类,有豆沙粽、红豆粽、肉棕等等一些香甜可口的粽子。如今,吃粽子、赛龙舟来过端午节已经成为家家户户不能不过的重要节日,国家特别规定端午节这天为全国法宝假日,就是要让这个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这就是我了解的端午节,这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节日。每当端午节到来之时,我们就会自然地想到吃粽子、赛龙舟;想到诗人屈原;想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丰富,我们要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当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小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赵子轩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很多,如:热热闹闹的春节,思念亲人的清明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我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我最爱吃粽子。

记得去年端午节,妈妈说:“今天我们一起包粽子吃吧。”我听后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爸爸先给我讲了端午节的来历。在战国时期,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有一天,他听说自己的国家要灭亡,很伤心便跳河了。老百姓知道了,都纷纷来到河边找屈原的尸体,可是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老百姓们怕小鱼把屈原的尸体吃掉,就把家家户户做的粽子扔到了河里,让小鱼吃饱。这样小鱼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爸爸还给我讲了端午节其他习俗:赛龙舟、插艾草、饮雄黄酒等。

爸爸讲完故事,妈妈就把做粽子的材料准备好了。桌子上有一盆清水、一些芭蕉叶、红豆、糯米和绳子。妈妈先把芭蕉叶放在水里,泡成翠绿翠绿的。再把芭蕉叶卷成尖尖的。然后妈妈在里面先放了一些糯米,再放了一些红豆,接着再用糯米把剩下的部分填满。最后妈妈用绳子紧紧的系上,红豆粽子就做好了。

我按照妈妈的做法也想做一个粽子,我先把芭蕉叶卷成尖尖的,再放入一些红豆。可是糯米总是调皮地从芭蕉叶里跑出来,我弄了半天糯米终于不掉出来了,可是粽子又包不上了,急得我满头大汗。妈妈说:“你不要放太多的糯米,不然就包不上了。”于是,我倒出了一些糯米,果然就包上了。一个圆鼓鼓的粽子就做好了,我高兴地大喊一声:“我会包粽子了。”

妈妈把粽子放在水里煮上20分钟,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一个个圆鼓鼓的粽子就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娃娃。我感觉今天的粽子比以前好吃多了,因为这里面有我的一份汗水。

粽子和端午节是一对好朋友。我爱粽子!更爱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端午节传统节日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这天,我们出青青世界玩。青青世界里人山人海,时不时的就会被挤到一边儿出。

我们先去蝴蝶谷玩。一进蝴蝶谷的门,翩翩起舞的蝴蝶就向我们扑过来,蝴蝶一看到有游客在照相,就急忙飞过去,不想浪费每一次能表现自己的机会。有的蝴蝶停在了花丛中,它在干什么?哦,原来它在采蜜呀!

我们来到了热带雨林里。刚进去,就看到了一大堆猪笼草在人工制造的水雾里面,猪笼草对虫子们来说,是一个的、可怕的陷阱。我们来到了热带雨林里。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把小花伞,要不然会被人工造雨给淋湿。“哗哗啦啦!噼里啪啦!”雨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和在水沟里面的流水声,凑成了一首《雨中交响曲》。热带雨林中还有一些恐龙雕像,这些恐龙雕像栩栩如生,它们好像对我们很惊奇:这些东西怎么一点也不像恐龙呀?不过我们没有看到彩虹,有些遗憾哦。

我和妈妈去走了惊恐吊桥,在走的之前,我还兴致勃勃,但是我刚踏上惊恐吊桥的第一步,我就担惊受怕,但我还是慢慢地、像蜗牛一样地走了过去。

我们还去看了青青世界的环保表演。那些打击乐器都是一些废铁桶做的,虽然看起来很久,但是打起来的声音一点也不小于普通鼓的声音。

青青世界的游玩就到这里,我们要回家吃粽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最新传统节日端午节中学生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当每家每户的屋子里传来一阵阵粽香时,端午节便来临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吃粽子,忙得不亦乐乎。 When a burst of fragrance came from the house of each hous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came.On this day, every family was bait and eating rice dumplings, so busy.

吃着味道鲜美的粽子,读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我不禁想起了屈原——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文人。他早年受楚王信任,任三闾大夫。后来因才高气盛,性格耿直,遭佞臣陷害,在楚王面前进谗,使屈原二次被流放。

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其文笔委婉含蓄,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楚辞。后继者又有宋玉、贾谊、东方朔等人。汉人刘向将这些“骚体”作品整理成书,这就是影响后世几千年中国人的《楚辞》。在文学方面,屈原产生的影响确实是无可比拟的。

屈原流放后仍不忘国家兴亡,日日思念着祖国和百姓。当得知楚国国都被秦军攻破时,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自尽而死。他这种爱国爱民、宁死不屈的精神是多么伟大啊!这种人格又岂是那些争权夺利、搬弄是非、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所能相比?

此时,我仿佛看到了在两千多年前,一位怀才不遇的才子在月夜下孤单徘徊,一位忧国忧民的大夫在草屋中饮酒消愁,一位志向高远的诗人在江边独步吟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品粽子,品到的不只是粽子本身味道之鲜美,更品到了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我读《离骚》,读到的不只是其中语句之优美,更读到了屈原等一批批爱国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一颗忧国忧民的火热的心!屈原的名字将和他的作品一起,千古传颂,成为鼓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执著追求于理想的精神食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统节日的端午节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相关仪式,来纪念这一特别的日子。

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据记载,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无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到汩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在江里打捞屈原的尸体。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鱼、虾、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饭团等食物扔进江中。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我们北方没有龙舟可赛,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习俗还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们总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饼。孩子们在这一天最高兴,因为米糕,粽子一年里是不多吃的。老人们对这一节日,是一定不会马虎的。孩子们也常念叨,什么时候过端午节,几时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样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农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们总是在期盼中进入梦乡。第二天一早,孩子们端着米糕,拿着粽子一边吃一边谈论谁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谁的妈妈的手艺好,那情景真让人羡慕。

我总是期盼端午节的到来,为那香甜诱人的米糕着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夜里第一次在这里看到了——北斗七星。 I saw it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yesterday -Beidou Qixing.

而今天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一提到端午节,人们都会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见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传统文化端午节三年级350字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大夫屈原,一直热爱国家,可他这颗爱国之心遭到了子兰、靳尚等人不公正的对待。在公元278年五月初五,屈原心怀爱国忧愤,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里自杀了,楚国老百姓万分悲伤,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哪有屈原的影子,大伙在汨罗江里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只好把竹筒里的米饭撒下去,希望水里的鱼儿不要啃屈辱原的尸体。打那以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当地百姓都划船把竹筒里的米饭撒到江里,再后来,人们把竹筒里的米改为粽子。

每年端午节,人们都包粽子,买粽子,吃粽子。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粽子用绿色的粽叶包住糯米和枣,还有人包了肉……颜色和样子都很好看,粽子的味道独一无二,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爱吃。

每当我吃到粽子的时候,就会想起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高三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

端午,又称为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等。但是,要说大家最熟悉的,还是端午节这个名字呢!有的人甚至听都没听说过这些别称。

要说能代表端午节的,当然无过于吃粽子了。端午节这天,大家有的自己做,有的上街买,在端午节,几乎没人不吃粽子。当然了,作为吃货,我怎能不吃呢?每到端午节,我们家还举行吃粽子比赛!买上两袋粽子,下令开吃,我们就一起狼吞虎咽,但是最后获胜的往往不是我。

我还听过一个关于粽子来历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屈原,他向皇帝提了利国利民的建议,但是那昏庸的皇帝并没有采纳,他很愤,就投河自尽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做了一个透明棺材,放进了水池里。为了能给屈原贡一些贡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竹筒粽子一一扔进水池里。过了几天,人们才发现水池里有鱼,那些粽子都被鱼吃掉了。人们很生气。这时,有一个人叫道:“大家伙,鱼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净的草叶去包糯米,做成菱角的!”以后,人们将包好的粽子扔进水池,鱼一看到糯米粽子,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它叫成“粽子”了。

再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人们因为舍不得屈原死去,就都乘着小船,来打捞屈原。他们争先恐后,但是当追到洞庭湖时,却不见了踪影。此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举行划龙舟庆祝。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这个风俗,吴国、越国等等都最先采纳。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也曾经主持过友谊赛呢!一直到现在,台湾也仍旧在保持着每年五月初五赛龙舟的端午节习俗。

此外,端午节还有挂艾叶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门前都会有许多艾叶放在门口,有些心灵手巧的人,还会做荷包哩!将一块布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在里面塞满艾叶,小朋友们最喜欢佩戴了!据说,佩戴荷包还可以僻邪驱瘴呢!。用菖蒲作剑,插在门楣里,还有驱魔祛鬼的神奇效果呢!

端午节的习俗可真多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国旗下讲话_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1222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讲话的题目是《祭端午 念先祖弘扬传统文化》。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又到了一年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来历,我想不少同学都有了一些了解。老师再简单地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来历。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却遭到其他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迫离职,还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他的诗句“举世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现在读起来仍能感受屈原的气节和伟岸。

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他们有的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的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和酒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被定为端午节,以此来纪念屈原。

现在的端午节,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只有吃粽子了,你们知道,古代端午节,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和活动呢?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这首《竞渡曲》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描写的一次赛龙舟活动。那时的人们到了端午节,还有挂五彩线、染红指甲、饮雄黄酒、挂钟馗像、射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们国家在2008年将端午节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并且放假一天,各地还开展了许多的纪念活动,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氛围,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学校也将开展各种活动。五年级的同学已经从家里带来了芦叶,将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包粽子。还要把亲手包的粽子送给全校老师和社区的老人。我们还将认真阅读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和南通市群艺馆一起举行“说端午”的演讲比赛。在这里,老师也希望全校同学都能积极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一部分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西方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更加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并且要热爱和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

可能很多同学还不知道,我们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端午节,几年前已经被亚洲某国拿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看到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却成了别国的文化遗产,我们除了惊讶和尴尬,更应该问自己,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学习了多少,做出了多少贡献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传统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让我们从这次的端午节活动开始,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新传统节日端午节初中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在一股淡淡的艾草香气中醒来,朦胧中向枕边摸索,摸起的是个精致的香包,不用说,端午节又到了。 In the early morning, wake up in a faint aroma of wormwood, explore to the pillow in the haze, and it is a delicate bag.Its here again.

以前过端午节时,外婆总是很早就开始准备,从别处摘一些艾叶来晒干,给我们这些孩子们做香包。其实,在街上也有人推着车来卖,不管是做工还是造型,都要比外婆做的好看不少,但外婆却还是每年坚持做给我们。因为,少了外婆的香包,总会觉得这节过的不完整。

端午节前一天,外婆会在家包粽子。我就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看着,帮外婆递粽叶,在呈满香米的粽子顶上放上一颗红枣,与外婆合作包好一个又一个粽子。有时外婆包粽子的香米用没了,我便会将买下的米倒进一个干净的盆中,煞有其事的学着外婆的样子搅着盆中的米。外婆就在旁边看着,任凭我怎样搅动盆中的米。等到差不多了,便叫我将米端过去。当手从水中拿出来时,那股香香的米味就留在手上了。

外婆继续包着粽子,我便举着双手过去,凑到外婆身边,想与外婆一同分享这香米的味道,闻闻外婆手上也有同样的味道,我笑着跑开了。

一整个端午节,手上的米味儿退得差不多了,外婆的香包便被我挂在身上,这样,不论我走到哪儿,身上总能带着一股淡淡的艾草香。这味道是清新的,也是独特的。

那时的端午,总让我期待又回味。那蜜枣的的香甜,配上那糯糯的米,久久不散的味道,还有外婆做的艾草香包的清香。这样的端午,连同那味道,一直在我的记忆中。

现在,我早就不是当时那个只懂玩乐的孩童,但外婆却依旧做着同样的事。闲下来时,我也会帮忙。还是记忆中的场景,还是记忆中的两个人,还是那股端午节熟悉的粽香和艾草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样的清香,是那样的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