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理三月街作文说明文(通用4篇)

草莓是一种很好吃水果,相信大家都喜欢他,下面就是一写关于草莓说明文、

浏览

330

作文

4

篇1:大理三月街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大理古城,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是我们大理的三月街节日。每年的这一节日,我们都会举行赛马、赶集的活动。

大理三月街,也叫做大理三月会,我们今天又称之为三月街民族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盛大节日,我们每年的这几天都会有放假呢。我在书上了解到了三月街的来历:原来,远在唐代的南诏国时期, 大理古城不仅是当时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诏国与东南亚等古国进行文化交流、贸易通商的重要地方。此时佛教已传入南诏国。南诏白族人民非常崇拜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于是设立了观音节—— “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焦,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

当然关于三月街也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妖怪叫罗刹,他是个统治了大理。罗刹是鸟头人身,长一双翅膀,每天要吃几十双人眼,还在洱海中兴风作浪暴君,他使大理变成一片沼泽。观音不忍心大理人民遭受这样的灾难,变成梵僧下凡,在苍山画地为庙住下,并劝说罗刹不要作孽。罗刹不听,观音制服了罗刹后,推倒苍山莲花峰将罗刹埋在里面,从此清除了灾祸。为了报答观音,大理人民设立了三月街。

到现在,三月街不断的发展融合各族的人民,已经有许多的人慕名前来观看三月街的开幕仪式呢。听了我的介绍,你想来三月街玩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白族大理三月街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目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从佛教讲经庙会演变而来,已 有1000多年历史,届时除商贸盛会外还伴有赛马和歌舞等活动,每年参加者数以十万计.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徐霞客在他的记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万人.善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白族服饰非常好看,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头饰也很有特色,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冠左边有一缕穗,代表“雪”,他的长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龄).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称男士为“阿鹏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来代表对客人的尊敬、热情.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礼节.白族人常以“三道茶”款待亲朋.一道茶以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二道茶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味甜香;三道茶是蜂蜜泡开水,味醇甜.因开始喝的是苦茶,喝了二三道茶后,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故有“‘三道茶’乃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云南大理去玩,导游带我们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大厅,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一位白族阿姨看见了我们,就请我们坐下,等候茶.一会儿,茶泡好了,他们请我们先品尝第一道茶,我以为很好喝,就拿了一杯,咕噜咕噜喝了下去,“好苦啊!”我大叫起来,一位白族阿姨见我大叫,就说:“这三道茶一苦二甜三也苦.”我听了对爸爸说:“爸爸,我们走吧,这三道茶很苦,我喝不下去.”爸爸笑着说:“傻孩子,这三道是补血的.”我一听,很惊讶:苦茶也能补血,真是太棒了.我叫阿姨给我把三道茶都倒上,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爸爸问我:“感觉怎么样?”“好极了!”我高兴地叫起来.我就这样反复品尝这“三道茶”.感觉真是好极了!

白族的习俗是“三道茶”,你有空,也去那里 尝尝吧.

[白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理三月街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云南大理,那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

传说:云南洱海边上住着一位年轻的白族渔夫阿善。夜晚,他在月上打鱼,弹着三弦,唱起渔歌,歌声传到龙宫。龙王小女阿香听见了,来到船上,与阿善结为夫妻。三月十五,是月亮里赶集的日子,各路神仙都到月宫去买东西。阿香变成小黄龙驮着阿善去赶集。他们来到月宫,与嫦娥、吴刚一起游了大青树下的月亮街,街上热闹及了,万物透明闪亮,看得见,摸不着。他们回到村里,把月亮里赶集的情况告诉乡亲,大家决定模仿月亮街,在苍山脚下种起三株大青树,定三月十五日在大树周围摆摊设点,让四乡八寨的人前来赶集。大理的“三月街”就这样延续到今天。

要平时三月街赶集与其它地方的赶集差不多,就是进行土物产品交易。但在三月节上规模大得多,内容也丰富。主要活动是1、文艺演出。大理市及附近州县的文艺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业余演出队在会期演出各种民族文艺节目。 2、赛马。三月街第一天开幕时会组织赛马会,这是三月街最吸引人的一项活动。滇西白彝、纳西、藏、苗等各族骑手都会赶来,进行比赛。但这种比较与国际赛马不同,以娱乐为主,搞笑的成份大,输赢倒是次要的。 3、药材集市。三月街的药材市场几乎包括了云南药材的大部份,许多当地人和商家都在这时来采购药材,如三七、贝母、葛根等。 4、普通集市。这是最主要的集市,时间也最长,主要是当地农民来出售农副业产品和土特产,如草编、大理石制品、食品、衣物、日常用品、花草树木等。 5、牲畜及宠物市场。主要交易牛、马及猫、狗、鱼、龟等宠物。 6、对歌。这是当地居民自娱自乐的活动,人们一般围成一圈,对歌、跳舞等,但外地人一般听不懂。但往往有摄影爱好者赶来收集反映民族风情的创作素材。

大理的三月街很热闹,欢迎大家光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理三月街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给人的感觉是遥远而亲切的。陌生而又熟悉的,它会让我们五味杂陈,温馨感动。

三月街。一直以来。都是大理人心中的一个情节。我的老家在大理古城,因而对三月街的情感,要更为深切一些。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事,电影《五朵金花》在大理拍摄,为拍摄各族群众赶三月街的热闹场面。有关部门在大理北门外搭建了三月街的场景,我的父亲被学校组织参与拍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或许是因为为人师表的原因,平时就很注意衣冠整洁,连中山装衣领的风纪扣都扣得好好的。

《五朵金花》电影上映后,一天,父亲回来高兴地告诉家人,在电影中赶三月街的群众场面里看到了他自己。全家人一听都兴奋起来,要求去看电影。当时。生活艰苦。花钱买票看电影是一件奢侈的事,但父母还是同意了。

去看电影前父亲叮咛全家人:他的影像在三月街牌坊出现后,赶街人群的左下角。在电影院我睁大了眼睛在攒动的人头中努力寻找父亲的影像,却始终没有找到。

80年代初。有一次我在三月街集市的一个摊位上,一位缅甸人装束的摊主正在兜售他的商品。摊位上摆着一个装了一些瓶子的木箱。木箱侧板上印有“震束棍厥”几个字,我十分惊奇地向摊主打听。他们来自缅甸。木箱是从他祖父辈一直保存下来的。

“震束棍厰”是我祖父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创造的一个肥皂制造厂,因其产品质量优良,商标为“手牌”的肥皂产品,在解放前数十年间成为大理、云南乃至东南亚的一个品牌产品。

在我很小时的侯。就听父母说过这个“手牌”肥皂的事情。而且“手牌”肥皂还是当年走出国门畅销东南亚的大理货。“手牌”一事在三月街上得到了证实,我的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现在的三月街已经是闻名中外的一条街了。

从我记事开始到现在。我不知道赶了多少次三月街,每一次看到许多家庭扶老携幼地走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会在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开心。不为其它。就因其三月街在我看来就是普通老百姓最最开心的去处。

伴随着蛇年春节的炮仗声,春的气息已经光临美丽的大理。冥冥之中,三月街似乎在延续着什么。

正是应了那句话“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它一下子拓宽了我的视野,拉近了我和三月街的距离,三月街始终成为我心中最为牵挂的一个情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