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罗温艾金森的简介作文【汇总20篇】

浏览

1466

作文

918

农历二十四节气简介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

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也为夏季的开始。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甲午战争简介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而他们的同学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同样带着强国之志,同样驾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向遥远的东方驶去,年轻的日本天皇正等待着他们,以加速他同样是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

古老的紫禁城里,年轻的光绪皇帝立志变法强国,但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统治者,公然在朝廷上“垂帘听政”,整个中国充满腐败。

中国的海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支强大的舰队,这些舰长大多是英美留学生,巨大的舰炮可以倾刻将目标轰成碎片……日本长崎、日本舰长们阴沉的目光迎来了到访的中国舰队,仇恨的日本民众与中国水兵发生血腥的冲突,双方炮口都迅速瞄准对方,战火一触即发……

长崎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国一心发展海军,尤其发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军实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国,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一座富丽堂皇的园林——颐和园已近完工,用来修建颐和园的钱竟是中国海军的军费!

“致远”管带邓世昌是北洋舰队中一个不嫖赌不贪私的舰长,右翼总兵刘步蟾的表妹早在英国时就爱慕他的一表人才,而邓世昌坚守着传统的忠孝伦理,不为其所动。这次小妹从英国带回一个喜讯,英国愿将一艘最新式的军舰卖出,但众人的喜悦很快化为泡影:朝廷因修颐和园早已无钱购舰,而修筑颐和园的费用足以买上二十艘新式军舰。当日本知道这一情况后,天皇再次带头捐款,抢购下了这艘新式军舰,并命名为“吉野”号。

侵略扩张的野心终于使日本发动了战争,邓世昌在生日前一天告别了赶来相送的小妹,毅然驾着“致远”号随舰队驶向茫茫大海……黄海大东沟,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展开队形,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队的大海战。海面上炮声隆隆,水柱冲天,在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中,日本的快速炮显出绝对优势,而中国海军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炸。北洋舰队的军舰连连被击沉,而日本军舰却没有一艘沉没。关键时刻,“致远”号突然冲出层层弹雨,裹挟着浓烟烈火,挂起冲锋旗直向日本海军的主力“吉野”号冲来,在弹尽重伤之时,邓世昌毅然驾着烈火之舰决死相拼,水柱如林的海面上传出他的吼声:“我等从军卫国,即使死,也要撞沉吉野!”但是在敌舰队上百门快速炮的集中轰击下,“致远”号终于爆炸沉没!悲愤交加的邓世昌拒绝了战友的救援,誓与“致远”号同沉,但他的爱犬却死死叼住他的肩头不放,邓世昌仰头长啸,狠狠心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惊天泣地,壮烈至极!连日军也肃然起敬,被后人敬为“中华民族近代史第一英雄”。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并在旅顺进行了灭绝全城的大屠杀,全城只剩下36人。而此时的北京颐和园里却是一片欢歌,慈禧太后的六十寿典进行得如火如荼。

刘公岛,北洋舰队在港内进行最后的苦战,日军攻占了陆上所有炮台,将炮口转过来猛轰港内的中国军舰,所有人都望眼欲穿地盼望陆军的救援,然而几路援军全推托不前,甚至转头逃跑!……孤守一个月的北洋舰队终于弹尽援绝,军心遣散,刘步蟾等人拒绝了日本同学的劝降,亲手炸沉了自己的军舰后自尽身亡,一支曾威震东方的强大舰队灰飞烟灭……

1895年1月14日,日本在明知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情况下,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将钓鱼岛改名为尖阁群岛,归为己有。

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被慈禧派往日本求和。李鸿章屈辱地踏上码头,昔日威风的总理大臣如今却低头俯首的哀求对手,却不知日本早已破译了中国的电报密码!而且自己的国力也早就空虚,打不下去了。历史就这样把中国推向了更加苦难的深渊。日本要求中国割让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又提出了赔银两亿五千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通商口岸等一系列条件。李鸿章愤然离去,却被日本民众袭击,子弹打入脸部。不久后身在医院的李鸿章收到软弱腐败清政府的答复,同意日本提出的全部条件。

4月17日,李鸿章颤抖地在耻辱的条约上签下耻辱的名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关条约》。

直到五十年后,中国以三千五百多万人的牺牲换来日本在二战中的无条件投降,台湾及附属岛屿才回归祖国。

又过了六十七年,一艘海轮驶过平静的海面,一幅当年少年学子的照片飘落大海。而在那深蓝色的海底,静卧着一艘铁甲舰的残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王湾简介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王湾(约650年-约676年),字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1] [2]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是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内容简介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天赋卓绝的年轻外科医生庄恕离开了世界最前沿的胸外临床科研机构,拿着不到从前十分之一的薪水,回到国内,来到被无数同行抱怨的中国公立医院——仁合医院。到来的第一天,他就被卷入了一起牵涉多方利益关系的医患矛盾,并由此认识了仁合医院胸外科最优秀的年轻女医生陆晨曦。

庄恕以高超的医术和庄谐并重的个性魅力渐渐吸引了陆晨曦,而陆晨曦也在与庄恕的交往中逐渐改变着自己不谙人情世故,过于骄傲任性的一面。但当他们一起并肩同担生死,两心相照后,庄恕却告诉了陆晨曦一个最大的秘密,这个秘密事关他的母亲。

三十年前,庄恕的母亲是仁合医院的一名护士,被质疑用错药导致病人死亡,三岁的女儿也不堪同学嘲笑走失,七岁的庄恕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一直不相信是自己的失误,坚持调查真相,却不幸因车祸而死……三十年后,庄恕成为优秀的医生,此番回来,就是为了追查当年的“事故”真相,找寻走失的妹妹,可是,他无意发现陆晨曦就是当年死者的女儿……而且,当年涉事的医生如今已经是医院院长、医学界泰斗,纵然他一步步追踪到了证据又怎能让他们去承认多年前的错误?医者仁心,但最难面对的也是人心,幸而,故事里的医生们,最终,都没有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简介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曹操简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劳动节简介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亦称“五一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拥有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参见:五一节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拓展:简爱内容简介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简·爱是一个孤女,她出生在一个穷牧师家庭,不久父母相继去世了。

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中。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以后,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简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的教规很严厉,生活非常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孤儿院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患肺结核去世。海伦去世后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爱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爱非常厌倦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她的学生是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是她的保护人。

有一天黄昏,简·爱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后来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一天,简·爱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了火,简·爱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爱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爱,他只是想试探简·爱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爱求婚时,她答应了他。

在婚礼前夜,简·爱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爱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不久,简·爱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爱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简·爱拒绝了他,并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简·爱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剧情简介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猪猪幼儿园有三个小伙伴:小米、当当和波波。他们喜欢冒险,讨厌幼儿园一尘不变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遇,三只小猪得到了一张寻找传说中神灯的藏宝图,三人踏上了一场探险旅程。

按照藏宝图的索引他们很快便找到了神灯,但是因为没有火种,神灯无法实现他们的愿望。 一方面小猪不想半途而废,另一方面他们也想帮助神灯,因此他们再次出发寻找神秘的火种。

在寻找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只名叫十一郎的小狼,原来这张藏宝图是小狼遗落的。小狼恶狠狠的要夺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神灯。双方展开了你争我夺的追逐战。

想要找到顽皮的火种、想要摆脱十一郎的追猎,三只小猪经历了三个神奇而又充满危险的迷宫。然而,他们不仅没有把小狼甩掉,反而引来了更加凶狠的大狼——十一郎的父亲——狼王明哥。

狼父子为了抢夺神灯,非但接连破坏了两个迷宫,而且扬言要把猪猪幼儿园也摧毁。

为了保护家园、为了战胜邪恶、更为了证明自己,三只小猪最终勇敢的站了出来。他们要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跟狼父子做最后的较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极品家丁》简介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林晚荣是一个智计百出、心胸广阔又重情重义的人,也是一个游戏人间、天马行空的小人物。一次意外让劫后余生的林晚荣来到了金陵城。为报魏老救命之恩,他委身萧家当家丁,不但卷入一场危机,也和萧家小姐萧玉若开启了一段缘分。他凭独特经商头脑,多次助萧家化险为夷,萧家产业走上正轨。陶家一直对萧家虎视眈眈,联合各商家打压萧家,甚至合谋绑架林晚荣与萧玉若。林晚荣助萧家将其击败,然妙仙会聚众为患,多次与陶家合作暗算萧家。林晚荣应大臣徐渭之邀带兵攻打妙仙会。他以独特练兵方法和坚韧意志,以数百残兵大败妙仙会主力。皇上要大赏林晚荣,他婉辞并只为手下讨赏,自己却飘然一身,守约重回萧家做家丁,皇帝只好赏他“天下第一丁”牌匾。

在原著小说中,林晚荣原是一个年轻的销售经理,和公司的女老板到泰山旅游时意外坠崖,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类似古代中国的宋代或明代),即穿越了,成为萧家大宅里一名光荣的家丁(花匠)。

从振兴萧家为起点,灭“白莲”(利用六百人的老弱粮兵,直接铲除白莲教主力团伙),轰“圣坊”(为了带走老婆肖青璇),斗砚秋(大学士梅砚秋,洛凝在京城的导师),戏康宁,金陵赛诗会,山东救官银(创造一大奇观“鱼跃龙门”),气煞玉德仙坊老院主,智护萧家大院‘新’夫人,奇袭突厥皇宫,活捉突厥小可汗,为苗族人民除去贪官,让苗族人民过上好生活。

每一件事都可以看出林三的智慧,在那个时代包括现代的人都很难达到的。

结局:

而小说结局,书中出现的女人,巧巧、青旋、仙儿、萧玉若、萧玉霜、徐芷晴、宁雨昔、安碧如等都是林晚荣的老婆,一起穿越的那个他原来世界的经理的女儿,也是他上司,即高丽奇人。还有后来的陶婉莹,以及学成归来的李香君,都是他的老婆。

结尾的时候,公主肖青旋生了双胞胎儿子,第一个儿子跟皇帝外公姓,被册封为储君,在皇帝外公去世了之后做了皇帝。金刀大汗月牙儿也生了个儿子,草原和中原两头跑着玩儿。结尾就是,每个夫人都生了儿子或者女儿,全家人(除了皇帝儿子)快乐的郊游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七七事变简介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自1874年出兵台湾开始,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1879年,侵占本属中国领土的琉球;1894到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霸占中国台湾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最多,随后,它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1914年,出兵中国山东。)1927年6月27日,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要》。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节日节日简介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于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舍简介及主要作品

全文共 2422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老舍简介主要作品,欢迎阅读。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

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五一节的来历简介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于五一节来历你知道吗?不知道没有关系!下面就为你介绍一下有关于五一节的来历。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816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并公众放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说《婚刺》的内容简介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你被孩子的班主任“潜规则”了吗?继婆婆、小三后,孩子的老师成为女人在婚姻中必须搞定的第三个人。一个不只是克服七年之痒,防狐狸精的婚姻智慧故事,写给每一个即将结婚、已经结婚和终究要结婚的女人。经典剧《爱了散了》、热播剧《宝贝战争》原著作者最新力作。

内容简介

紫月的女儿橙橙在学校突然遭到班主任黄婉萍的“虐待”。婆婆一次次送红包,都无法挽回局面。此事之后,原本是“五好丈夫”的赵斯文也变得十分古怪,先是深夜不归,后又挪用岳父公司800万公款,最终还坚决提出离婚。

紫月不明真相,以为一切都是意外。殊不知,当橙橙出现在班主任黄婉萍视线中的那一刻,她的婚姻就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

小说从紫月义无返顾地两次为素不相识的汤煜峰捐献骨髓,从而挽救了后者的生命开篇,并便随着紫月的丈夫赵斯文与其前女友黄婉萍的再次见面,进而又发生关系,并被女友的丈夫许运东发现,两个男人厮打起来,导致许运东意外从阳台坠落楼下死亡,从此,人物命运与各自的家庭关系都随之发生了突变,赵斯文为前女友黄婉萍购买豪宅举债,挪用公司巨款,汤煜峰对紫月的真挚感激和美玉的由来、赠与及其丢失,赵斯文要与紫月离婚,紫月的突遭车祸,其父遭受巨大地打击和突然去世……一个意外连接着一个意外,令人在阅读时欲罢不能,同时,心灵不断受到激烈地撞击。这就是好小说的艺术魅力。

作者相关链接:

瑛子是一位善写都市情感题材的小说家,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高手。她的小说总是紧扣当下的现实生活,在家庭婚姻、婚外情感、职场商战等诸领域,营造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不同命运的人生轨迹,努力揭示当代中国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下的人们迥异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财富观的激烈冲突,并善于将这些冲突推向极致,从而产生波澜不断、大悲大喜的强烈冲击力,使她的小说更具有引人入胜的可读性。这部小说依然呈现了这样的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诛仙小说内容简介

全文共 1432 字

+ 加入清单

《诛仙》是由毕业于福建工程学院的当代作家萧鼎写作的长篇武侠(古典仙侠)小说,全书共八册,被新浪网誉为“后金庸武侠圣经”。书中反复探究的一个问题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小说的主题思想。

《诛仙》最早连载于幻剑书盟,在台湾由小说频道出版,在大陆由朝华出版社出版,第7册开始转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年4月,小说被改编为同名网游;2009年9月,出版《诛仙》修订版,书后增加了附录和排行榜;2012年4月,作者发布《诛仙二》续写诛仙故事,同年6月出版。

内容简介

入山修行

故事是从一个叫做张小凡的普通少年开始的。机缘巧合,一位天音寺名为普智的高僧在临终前传授给他天音寺不外传的真法——大梵般若,希望能在张小凡身上圆自己佛道双修、参透生死的梦。

后草庙村遭到血腥屠杀,全村除了张小凡和林惊羽两个小孩,和一个叫王二叔的樵夫外,无一幸免。青云山上的青云门见此惨案,不忍,于是收留了他们。林惊羽天资聪慧,被“龙首峰”首座苍松道人收为徒。而张小凡为人木讷,资质一般,无人喜爱,在推让中,“大竹峰”首座田不易收其为徒。

入青云后,林惊羽惊才绝艳,修为神速,很快得苍松真传,并得赐“斩龙剑”。而张小凡因为佛道双修,导致修真进度甚为缓慢,师父和师兄们早已对他失去了希望,安排他在伙房做饭,不料却有一手好厨艺值得称赞。田灵儿,田不易之女,是张小凡的师姐,日久生情,张小凡一直在心底里暗恋田灵儿。可是,田灵儿没有看上资质愚钝的他,只是把他当作弟弟来爱护,心中所倾慕的是龙首峰才貌双全的师

七脉会武

七脉会武插画在一次砍伐竹子的过程中,张小凡和田灵儿为了追逐一只三眼灵猴,而入青云山深处,无意间,张小凡以自己的精血将两个至邪之物噬血珠和摄魂炼成一个法宝,张小凡不知,只将其用来烧火,于是称之为烧火棍。

在之后青云门一甲子一次的七脉会武中,张小凡以其出奇的运气和烧火棍的邪气,竟然进入了前4名,达到了大竹峰历史以来少有的好成绩。在这次比武中,他不但与童年好友林惊羽重逢,还因小灰之故结识了风回峰首座独子曾书书。之后在四进二的比试中,张小凡遭遇了资质奇佳白衣翩跹的小竹峰弟子陆雪琪。双方势均力敌,张小凡在决定胜负的一击中本有胜算,但陆雪琪的无助眼神让张小凡想起了昨晚为情所困的师姐田灵儿,心中一片怅然,失去了求胜的斗志,一心软反被陆雪琪以神剑御雷真诀引来的天雷击成重伤。而陆雪琪则被其最后舍生忘死的眼神触动心弦。

空桑山历练

比武大会后,青云门为了磨练弟子,派获胜的前四名到空桑山万蝠古窟中查探魔教异动。遇到一群凶恶的蝙蝠,张小凡为陆雪琪挡去蝙蝠尸体。张小凡拼死保护了陆雪琪而身受重伤,陆雪琪被张小凡那种为自己舍生忘死的行为所感动,在临坠入死灵渊时,陆雪琪没有去求生,反而为了救张小凡,一同坠入深渊。

在坠入死灵渊后,张小凡和陆雪琪侥幸没死,二人在死灵渊下宿命般紧握双手,共同对抗树妖阴灵,在死灵渊下生死相依,不离不弃,渐渐互生情愫,之后在五海中最神秘无情海边与碧瑶等魔教中人对抗时,惊醒上古妖兽黑水玄蛇并在其猛烈的攻击下失散。与黑水玄蛇对战,张小凡在激斗中失去意识,碧瑶拉张小凡进入滴血洞,困在洞中多日,这些天中他们相依为命,碧瑶跟小凡道出童年之事,当年天音寺的普方用法宝‘浮屠金钵’将整座六狐洞震塌,碧瑶与母亲小痴困入地底,在黑暗中小痴割自己肉喂给碧瑶,后被父亲鬼王救出,因此鬼王与碧瑶一直有隔阂,张小凡化解碧瑶心结,在洞中,张小凡两人发现了刻在石壁上的天书第一卷,而碧瑶则得到了金铃夫人遗物合欢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记叙文-文体简介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1、基本定义: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记叙文通过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环境变化的具体叙述和形象描绘,来反映事物的本质,表达作者的情感。记叙文虽以记叙、描写为主,但也可以运用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普京简介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俄语: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IPA:[vɫɐˈdʲimʲɪr vɫɐˈdʲimʲɪrəvʲɪtɕ ˈputʲɪn] 聆听,1952年10月7日-)是俄罗斯政治人物,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出生,现任俄罗斯总统,曾任俄罗斯第7及11任总理、俄罗斯第2任总统与统一俄罗斯党主席,被认为是俄罗斯自2000年以来的实际最高领导人。《福布斯》推出2016年“全世界最有权势者”的排行榜,普京连续第四年被评为全世界最有权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袁枚简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1]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2]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张爱玲简介

全文共 4638 字

+ 加入清单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张爱玲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

张爱玲原名张煐,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

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烬余录》等。1952年离开上海,1955年到美国,创作英文小说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已出版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以及长篇小说《半生缘》、《怨女》等。

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为故事场景,在荒凉的氛围中铺张男女的感情纠葛以及时代的繁华和倾颓。张爱玲晚年独居美国洛杉矶,深居简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一九九五年九月逝于洛杉矶公寓,终年75岁。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字廷众)、母黄素琼(字逸梵)。

【张爱玲生平年表】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今泰兴路),祖籍河北丰润,原名张煐。

1921年12月11日,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出生。

1922年张爱玲随父亲迁居浙江温州。父任职金浦路铁路局英文秘书。

1924年,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张茂渊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8年,父亲辞去职务,由天津搬回上海,母亲和姑姑也由英国返回上海。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著。

1930年入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张瑛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母亲与姑姑搬出宝隆花园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张爱玲仍然随父亲生活。

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随白俄罗斯练习钢琴。

1932年,母亲去往法国,张爱玲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

1933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

1934年父亲再婚,后母为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并迁回麦根路别墅。张爱玲写《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发表。

1936年,母亲携美国男友返回上海,张爱玲在《凤藻》上发表散文《秋雨》。

1937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校刊《国光》半月刊发表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评张若谨小说《若馨评》。在《凤藻》发表《论卡通画之前途》。后与后母因一点小事发生口角,被父亲责打,并拘禁半年。

1938年年初,张爱玲趁夜逃到母亲家(详见张爱玲自传散文《私语》)。同年张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1939年,张爱玲与母亲,姑姑迁居静安寺路赫德路口爱丁堡公寓(今常德公寓)5楼51室。因战乱持伦敦大学成绩单入读香港大学文科,认识终生挚友炎樱。

1940年,张爱玲的散文《我的天才梦》参加《西风》三周年纪念征文,获第十三名荣誉奖,并获学校两项奖学金。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港大也因此停课,母亲的男友死在新加坡战火。

1942年夏,张爱玲与炎樱返回上海,与姑姑居住在爱丁顿公寓6楼65室,开始了写作生涯,在《泰晤士报》上写影评和剧评。在英文《二十世纪》月刊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和其他五六篇影评。

1943年,张爱玲认识了当时月刊《紫罗兰》的主编、作家周瘦鹃。五月,张爱玲在该刊物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篇文章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六月,张爱玲发表续作《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认识了评论家柯灵。此后张爱玲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同年,汪精卫政府宣传部部政务次长胡兰成,因得罪了汪精卫而入狱,而苏青听说胡兰成入狱后,携张爱玲到周佛海处为胡兰成求情。年底在日本人干预下胡兰成出狱。除夕那天胡兰成看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中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后大为赞赏,胡兰成写信给苏青询问张爱玲情况,张爱玲也从苏青那里知道胡兰成的情况。后胡兰成亲自拜访张爱玲,两人长谈5个小时,一见倾心。此时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并且胡兰成已经结婚。

1944年1月,张爱玲在《万象》刊登长篇小说《连环套》,共登六期,7月自动腰斩。2月,在《天地》刊出散文《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5月,傅雷以讯雨为笔名发表评论性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对张爱玲的《金锁记》大加赞扬,而对其他小说采取批评态度——特别是《连环套》。8月,胡兰成与其第二任妻子离婚,后在炎樱的媒证下与张爱玲结婚。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由《杂志》出版,四天后即再版。张爱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的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些作家间的社交活动。11月,张爱玲在胡兰成创办的朋刊《苦竹》第一期发表散文《谈音乐》,后继续发表小说散文。同时胡兰成到了武汉,住在江汉医院,认识了一名姓周的护士,很快与周护士开始了同居生活。12月,大中剧团在卡尔登戏院(今长江戏院)上演舞台剧《倾城之恋》,张爱玲在《苦竹》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回应傅雷的批评。

1945年1月,话剧《倾城之恋》继续上演,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由中国科学公司出版,畅销一时。后张爱玲继续在月刊《杂志》上发表《留情》、《我看苏青》等小说散文。3月,胡兰成回到上海,与张爱玲厮守了一个多月,并且主动告诉了张爱玲他和周护士的事情。5月,胡兰成回到了汉阳,并以胡览乘为笔名在《天地》上发表《张爱玲与左派》一文,对张爱玲大加赞美。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胡兰成也开始了逃亡生活。

1946年2月,张爱玲从上海到温州寻找胡兰成,但此时胡兰成的身边又有了另外一个女人——范秀梅。张爱玲到来也使得胡兰成大吃一惊,张爱玲也只在温州停留了二十几天便回去了,此后八九个月,二人偶或还通音信。当年张爱玲也被上海的一家小报攻讦为文化汉奸。张爱玲应桑弧邀请编写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11月,《传奇》增订本由山河图书公司出版。

1947年4月,张爱玲在《大家》月刊创刊号,发表小说《华丽缘》。5月、6月,在《大家》发表小说《多少恨》(根据《不了情》剧本改写)。1947年6月,张爱玲对自己和胡兰成的感情心灰意冷,终于写了一封绝交信与他,信中写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后张爱玲与姑姑迁居梅龙镇巷内重华新村2楼11号居住。

1949年,胡兰成从香港出逃,后转赴日本定居。

1950年,张爱玲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长篇小说《十八春》。7月,张爱玲应夏衍的邀请参加上海市的第一届文代会。11月,《十八春》由《亦报》出版社出版。

1951年5月,张爱玲任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中篇小说《小艾》。

1952年,张爱玲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得批准。7月张爱玲持港大证明出国,经广州抵达香港,住于女青年会,并未再入港大复学。张爱玲开始为香港“美国新闻处”翻译《老人与海》、《爱默生选集》、《美国七大小说家》(部分)等书。在此期间,张爱玲一直在香港深居简出,很少与人交往。

1953年,张爱玲认识了宋淇、邝文美夫妇。之后,张爱玲为《今日世界》杂志用英文撰写两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同年,父亲在上海病逝。

1954年,《秧歌》、《赤地之恋》英文版出版,后中文版也问世。张爱玲寄《秧歌》中文版给胡适,后两人开始通信并结下了友谊。

1955年11月,张爱玲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游轮赴美国。租住在纽约救世军(The Salvation Army)办的女子宿舍。张爱玲与炎樱重逢并同去拜访胡适。

1956年2月,张爱玲得到(Edward Marc Dowell Colony)的写作奖金,在二月间搬去Colony所在的纽英伦州。这个写作基金会主要是为作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在这里,张爱玲遇见了她的第二个丈夫Fedinand Reyher赖雅先生。赖雅比张爱玲大三十岁(根据1967年赖雅去世,享年76岁,这边应该是大二十九岁),是一个很有才气的美国剧作家。1956年8月,张爱玲与赖雅相识半年后结婚。张爱玲开始用英文撰写长篇小说《Pink Tears》(即《怨女》)。

1957年,CBS上映英文版电影《秧歌》。夏志清发表《张爱玲论》首次肯定张爱玲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同年,母亲在英国病逝。

1958年,张爱玲获加州韩廷敦哈特福基金会资助半年,在加州专门从事写作,发表小说《五四遗事》,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财两得》等剧本。1960年,张爱玲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出访台湾,欲访张学良但未能如愿。后结识了台湾小说家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王帧和等人,并与王帧和赴莲花旅游,但途中接到美国打来的长途电话,赖雅不幸中风晕倒。张爱玲只得取消访问计划,回到美国。冬天,在港为电懋电影公司编写《红楼梦》、《南北一家亲》等剧本。

1962年,张爱玲在英文《记者》杂志发表访台记事《重回前方》。1966年,长篇小说《怨女》(《Pink Tears》中文版)在香港《星岛日报》连载。同时改写《十八春》为《半生缘》。

1967年,张爱玲任纽约雷德克里芙女子学院驻校作家,并开始英译《海上花列传》。《半生缘》在香港《星岛晚报》和台北《皇冠》杂志连载。同年,赖雅去世,享年76岁。

1968年,张爱玲在台北《皇冠》发表《红楼梦未完》。1969年,得陈世骧教授之识,任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继续《红楼梦未完》之研究。

1971年,一向很少见客的张爱玲接受了水晶的专访,水晶原名杨沂,是台北大学外文系毕业的学生,既是一位“张迷”,也是张爱玲的一位研究者,这次会面两人一共谈了约7个小时。同年,陈世骧去世,张爱玲也从“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2年,张爱玲移居洛杉矶,开始了幽居生活。

1973年,张爱玲在《皇冠》发表《初评红楼梦》,张爱玲的一些散文,小说也由台湾重刊。水晶的记录张爱玲晚年生活和谈话内容的评论集《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出版。

1974年,张爱玲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谈看书》与《谈看书后记》,在皇冠发表《二详红楼梦》,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未出版,后来因为搬家遗失译稿)。

1976年,张爱玲出版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同时发表《三详红楼梦》。

1977年,张爱玲《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出版。

1979年,张爱玲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小说《色,戒》。

1981年,《海上花注译》出版。同年7月29日,胡兰成于日本东京去世,享年75岁。

1983年,唐文标出版《张爱玲卷》,张爱玲出版《惘然记》。

1986年,后母在上海病逝。

1987年《余韵》出版,1988年《续集》出版。

1991年姑姑在上海病逝。1993年张爱玲完成《对照记》。

1995年9月8日,中秋节,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约一星期左右。生前指定林式同为遗嘱执行人。9月19日,遗体在洛杉矶惠泽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骨灰由林式同等人携带出海,撒入太平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庄子简介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中文名称: 庄子

又 名: 庄周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民 族: 汉族

生 卒 年: 369~286

生平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 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 (《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 是谓友其真。”(《庄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 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朴归真。

总之,他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为此,他对世俗社会的礼、 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 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表现在文学上。他的政 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鼻祖,那么,庄子的文章,无疑是中国浪漫主义散文的先河。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