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大钊烈士陵园观后感推荐800字(最新14篇)

浏览

3018

作文

177

篇1:参观烈士陵园的主题观后感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4月1日下午,我们7年级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齐去郑州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一路上,同学们表情肃穆,没有人说笑——在这场合,谁会笑呢?因为我们要去给烈士扫墓,不是去春游。

走了一个小时,最之后到了烈士陵园。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醒目的石碑和石碑上周总理刚劲有力的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看到这几个大字,我想,革命烈士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存在我们心中!

我们怀着崇敬的情绪,进行了一系列的仪式:献花蓝、同学代表讲话、老师讲话、宣誓、默哀……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平常在学校的升旗仪式程序,除了献花蓝和默哀,其它环节都差不多。一开始,我想不清楚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但当我想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才明白: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正是千千万万的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呀!

之后,我们来到了烈士的墓地。在最前排,我看到了吉鸿昌烈士的墓。墓碑后有吉鸿昌烈士的生平简介。原先吉鸿昌烈士是我们河南人啊!他坚持抗日,于一九三四年被日寇在东北杀害。吉鸿昌烈士在牺牲时丝毫未动摇抗日的决心,英勇就义。我们又瞻仰了焦裕禄烈士的墓、王远芬烈士的墓、贾心斋烈士的墓……还有许多无名烈士的墓,我们每到一个烈士墓前,都要敬队礼和鞠躬,表达我们对烈士们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无名烈士,真的是他们没有名字吗?不,他们以前有过名字,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自我宝贵的生命,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姓名无法为人得知。但是,“烈士”就是他们的名字,我们会永远记住的!

回到学校的路上,我又想起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他们,哪来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是啊,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一切,我们就应继承先烈的遗志,使中国更加强盛。这是我们最就应做的,也是回报先烈的最好的方法!

“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争做四有新人,誓成国家栋梁!”我们在烈士陵前的誓词,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祭奠为新中国而献出生命的英烈。

早上八点我们在单位门口集结,天空阴阴的透着几分肃穆,呼呼的风中夹着丝丝的雨。列队,我们怀着崇敬的情绪走向烈士陵园。

早晨八点半,烈士陵园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在众人的瞩目下,纪念碑前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歌在耳边回响,红旗在风中招展,纪念碑前就是各单位和学校献上的花圈,毛题下的“为国牺牲永垂不朽”闪着金光,在那里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烈士们奉献的精神时时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看着表情庄重的孩子们,想到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刹那间,我感受到了为国牺牲的英灵的欣慰,这时我才能体会到那种为后人为中华民族甘愿牺牲的精神的内涵。作为一个水文人,我们的岗位同样要求我们默默奉献,在这奉献中燃烧我们的生命,为人民的生活生产作保障,在这默默的奉献中体现我们生存的好处。

升旗仪式之后我们参观了各个纪念馆,几十年前的往事被翻了出来,我们能感受到枪炮的声音依然在耳边回响,各个熟悉的或就是陌生的英雄事迹像就是一幅幅史诗般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吉鸿昌,白求恩,柯棣华,狼牙山五勇士等等,这些在华北大地上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奉献出自我一切的人们他们的事迹打动了我。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有些人的名字就是大家熟悉的,有些名字就是陌生的,甚至许多人没留下名字。就就是这些人为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奉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就就是他们最初撑起了共和国的蓝天。

在这天,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只就是电视上伊拉克或利比亚传来的新闻图片,或许有许多人对烈士的名字和事迹更加陌生,但就是我们依然生活在烈士撑起的蓝天下。时光能够冲淡记忆,但就是它抹不掉革命的精神,先烈们用鲜血和推到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开创了我们民族的千秋大业。我们要把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对英魂的不尽哀思,化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利益的勇敢维护,继承先烈的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自我绚丽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崂山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有振奋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大家,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激情,但这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又再次沸腾。

当走到崂山烈士林园,看到了十分庄严地大门,“崂山烈士陵园”几个金黄的大字,我的情绪也开始沉重起来。有秩序的走进烈士林园,大家都十分的安静,低沉的情绪在酝酿,感动已不能准确的形容。在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后人为烈士们的曾词,“革命英雄”“国之栋梁”“献身国家”“精忠报国”“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词语数之不尽。烈士给我们的又何止是这些词语能表达尽的呢。

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现在此刻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在新中国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等等,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下,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我打到。

归去的路上,迎着阳光的笑容依旧灿烂,又一次经过高高的纪念碑,向烈士们致敬,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庄重的凝视他们。

或许,它在看着我们——新世纪的大学生,他在期盼着我们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南溪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4月1日下午,我们7年级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南溪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一路上,同学们表情肃穆,没有人说笑——在这场合,谁会笑呢?因为我们要去给烈士扫墓,不是去春游。

走了一个小时,终于来到了烈士陵园。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醒目的石碑和石碑上周总理刚劲有力的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看到这几个大字,我想,革命烈士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存在我们心中!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进行了一系列的仪式:献花蓝、同学代表讲话、老师讲话、宣誓、默哀……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平常在学校的升旗仪式程序,除了献花蓝和默哀,其它环节都差不多。一开始,我想不清楚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但当我想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才明白: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正是千千万万的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呀!

接着,我们来到了烈士的墓地。在最前排,我看到了吉鸿昌烈士的墓。墓碑后有吉鸿昌烈士的生平简介。原来吉鸿昌烈士是我们河南人啊!他坚持抗日,于一九三四年被日寇在东北杀害。吉鸿昌烈士在牺牲时丝毫未动摇抗日的决心,英勇就义。我们又瞻仰了焦裕禄烈士的墓、王远芬烈士的墓、贾心斋烈士的墓……还有许多无名烈士的墓,我们每到一个烈士墓前,都要敬队礼和鞠躬,表达我们对烈士们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无名烈士,真的是他们没有名字吗?不,他们曾经有过名字,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姓名无法为人得知。但是,“烈士”就是他们的名字,我们会永远记住的!

返回学校的路上,我又想起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他们,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啊,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一切,我们应该继承先烈的遗志,使中国更加强盛。这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也是回报先烈的最好的方法!

“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争做四有新人,誓成国家栋梁!”我们在烈士陵前的誓词,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参观革命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参观了红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后使我感触至深,因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全是这些革命烈士为我们打拼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参观时都是带着敬仰的眼神去看待每一位烈士,以表达我们内心对他们的仰慕和尊重。

进入烈士陵园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便是那革命烈士纪念碑,这个纪念碑的下端有一颗很大的五角星,而在这个五角星里有一把正在燃烧的火炬,在纪念碑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两幅浮雕,内容就是黄麻起义时的真实故事,在纪念碑的后面还有一首在当时传唱的民谣,在纪念碑的周围全是用汉白玉砌的围栏,看起来很美观。

后来,我们又先后参观了几个纪念馆,分别是黄麻起义与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以及烈士陵园,在这些地方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烈士以及他们的光辉革命史,还知道了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黄麻特委贯彻八七会议精神,以革命继续革命,以革命发展革命的伟大方针。

还记得在第一个纪念馆参观时,看到了毛泽东写的一句话:“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还知道了黄麻起义的口号:“暴动,夺取黄安城”,并且还了解到中共鄂豫皖特别委员会人员总书记——徐朋人,后来,我们又去看了好大的一幅画,这幅画和外面的景物一根就和真的一样,让我们看完后都不由的发出赞叹。

以前我只知道董必武这个人并不知道其它的,没想到今天参观了他的纪念馆后我对他了解了很多,知道了他很有文采,而且还是个抗战大英雄,还知道了他是红安出来的一位将军。

后来,我们又去了李先念纪念馆参观,李先念他以前是读书人,后因家里没钱便去做了木匠,之后便又投身去参加打仗,从那以后,他便把人生全部投入人民解放战争中。

通过这次红安革命纪念馆的参观后,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都很有帮助。如果没有这些烈士为我们打拼,或许我们就没有今天这样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加倍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因为这都是由这些烈士用生命换来的。

通过这次参观,我还明白了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因为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报答祖国对我们的厚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革命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3月29日(星期六)上午,天气清爽,春风吹拂。在学院团委的组织下,我们怀着崇敬感恩的心情参观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在那里,我们瞻仰了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早上7点半开始集合,浩浩荡荡的队伍乘坐地铁来到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坐落在中山三路东较场北面的红花岗上,于195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30周年纪念日落成。在正门门楼处,周恩来总理题写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赫然显目。穿过典雅端庄的朱漆金端大铁栅门,呈现在眼前的是直冲云霄的广州起义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建于1987年,高达45米,三座大山上手握枪杆的造型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上面刻有邓小平的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虽然这时候是早上9点多钟,但陆陆续续地很多人也来了,学生、公司员工、官兵、市民。在纪念碑前,一双双眼睛深情地瞻仰着……

作为共青团员,在团委副书记的带头下,我们在纪念碑前宣读了共青团誓言。这时,每人手中的黄菊花像极了因激动而怒放的心灵,它们将被献给敬爱的长眠于此的先烈们。纪念碑四周的浮雕栩栩如生,将人们拉回到当年那惊心动魄、枪林弹雨的黑暗的黎明前夜。广州起义是对国民政党反动派的一次沉重打击,它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阶级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意志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此时此刻,我们怎能忘记那一个个英勇牺牲的热血生命、那一群群不曾远去的背影?无论是在风雨如晦还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是在气吞山河、发奋图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还是在波澜壮阔、开拓创新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无数英烈前仆后继、无畏牺牲,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依然感受到英烈碧血的余温。

瞻仰完先烈之后,我们在鸟语轻鸣的大树下进行了简短的演讲,4位演讲的同学激情澎湃,精彩的演说博得了听众一次次的掌声。

这是感恩之旅,这是历史的嘱托,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作为迈进了新世纪的青少年,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烈士陵园观后感精选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有振奋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激情,但这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又再次沸腾。

走到镇江烈士陵园,看到了十分庄严地大门,“镇江烈士陵园”几个金黄的大字,情绪也开始沉重起来。有秩序的走进镇江烈士陵园,大家都十分的安静,低沉的情绪在酝酿,感动已不能准确的形容。在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后人为烈士们的曾词,“革命英雄”“国之栋梁”“献身国家”“精忠报国”“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词语数之不尽。烈士给我们的又何止是这些词语能表达尽的呢。

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此刻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在新中国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等等,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下,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我打到。

归去的路上,迎着阳光的笑容依旧灿烂,又一次经过高高的纪念碑,向烈士们致敬,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庄重的凝视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李大钊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缅怀先人、悼念逝者历来是中华民族清明节的传统。又是清明时,勿忘英烈魂,为此硕士生党支部于3月28日组织党员20余人参观了李大钊烈士陵园

3月28日早八点,支部同志在所内集合并一起前往烈士陵园。九点半左右,大家到达万安公墓并顺利来到了李大钊烈士陵园。李大钊同志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走进陵园,迎面即可仰见全高2米的李大钊烈士雕像。烈士昂首挺胸,背负双手,儒雅质朴,和蔼中透着百折不回的刚毅,传神地再现了李大钊同志伟大的风采。

在烈士雕像前,支部同志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列队为李大钊同志默哀。支部副书记文宏玉首先全面概括的向大家介绍了李大钊同志一生英勇的革命事迹,之后大家在支部书记的号召下向李大钊同志鞠躬默哀,表达了对李大钊同志的深切悼念之情和崇高敬意。礼毕,大家跟随工作人员的讲解,参观了“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通过听讲解和观看大量的文物图片资料,大家深入了解了李大钊同志的战斗历程和丰功伟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上的评价:“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他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李大钊同志,回顾他的英雄事迹并铭记心中,今后我们要向李大钊同志学习,关心党和国家命运,关心百姓疾苦,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乐观坚定的品质,努力在科研和工作方面有所建树,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XX-7-31日,我们五(6)班的6位同学组织起了“雏鹰假日小队”准备出发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

说到雨花台,我们自然会不约而同的想到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披淋弹雨中壮烈牺牲的战士们。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争取名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依靠和发动工农群众,与合作,掀起了反帝封建的大革命。而在这同时也有许多的战士们牺牲了,如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东北抗联的创始人罗登贤、陈景星、史砚芬......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中国青年热最热爱的领袖:恽代英。恽代英出生于湖北武昌,1930年5月在上海被捕,1931年2月来南京,4月牺牲,而那时他年仅36岁。虽然只有36年,但他的36年是不平凡的,是伟大的,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1929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1930年任中共沪中、沪东区委书记。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恽代英曾今写过的一段话,而这段话任然让我记忆由心,他是这样写的:“国不可不救,他人不去救,则为靠我自己。他人不能不救,则为靠我自己。他人不靠真心救,则为靠我自己。自己要不是真心救,就是亡国奴的本性了!”看完这段话后,让我深有感悟。而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恽代英是一位爱国爱民的烈士,而这种难而可贵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心在沸,心在烧,在这恐怖的夜里,他死了!他死了!在这白色恐怖的夜里---我们的小同志,枪杀的,子弹丢进他的胸膛,躺下了---小小的身子,草地上,留着一片鲜红的血!......”多好的诗呀!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能反映出一个个烈士们的生活环境,和死亡对他们的不公平。每个烈士们都走在死亡的边缘,但他们却抱着一颗很好的心态。“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光荣”这是当时烈士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当年一个个战士们壮烈牺牲的痛苦之上的,我们应该把握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回报社会,回报祖国。为了让让祖国的明天一片光明,加油,加油,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党员关于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李大钊纪念馆庄严肃穆,整体建筑由灰、白、黑三大色系组成,由江泽民题写的“李大钊纪念馆”镌刻于大门门楣。进入纪念馆,是8根功绩柱。功绩柱高 3.8米,呈8棱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刚劲有力的柱体上端,雕刻着党旗党徽的图案。8根功绩柱,占位8方,围成一个圆形,象征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

我们永远铭记在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历史轨迹中,一位伟人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他就是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他学习刻苦,国学功底深厚,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1913年底东渡日本留学。他精通日、英两种外国语言。“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共合作期间,他帮助孙中山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是我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领导人。李大钊的8大功绩是:“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登38级台阶,可到达瞻仰大厅。这38级台阶象征了大钊同志走过的38年人生岁月。

李大钊同志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的伟大献身精神、光辉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是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献身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他追求真理、铁骨铮铮、大公无私、坚贞不屈、艰苦朴实、大义凛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从他走过的道路上去体会、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引领民族的希望,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去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有振奋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美好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激情,但今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又再次沸腾。

走到烈士林园,看到了非常庄严地大门,“哈尔滨烈士林园”几个金黄的大字,心情也开始沉重起来。有秩序的走进烈士林园,大家都十分的安静,低沉的情绪在酝酿,感动已不能准确的形容。在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后人为烈士们的曾词,“革命英雄”“国之栋梁”“献身国家”“精忠报国”“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词语数之不尽。烈士给我们的又何止是这些词语能表达尽的呢。

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现在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在新中国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等等,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己打到。

归去的路上,迎着阳光的笑容依旧灿烂,又一次经过高高的纪念碑,向烈士们致敬,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庄重的凝视他们。

或许,它在看着我们——新世纪的大学生,他在期待着我们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延安有一座“四八”烈士陵园,该陵园葬着王若飞,叶挺,秦邦宪,张思德等名人。“四八”乃特指1946年4月8日,叶挺等人乘坐的飞延安的飞机坠毁牺牲的日子。后也把张思德,王若飞的舅舅、贺之珍的母亲等烈士也葬入此陵园。

瞻仰完烈士墓碑,听讲解员和现场教学教师讲授烈士们的生平及英雄事迹,心情难以平复。坐在车上,泪水盈满眼眶,却没有流下来。听着邻座的老师激动不已的发现,我已经很无语了。

和叶挺一起牺牲的,还有他的爱妻,11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但叶将军的墓碑和秦邦宪、王若飞等的,高高在靠近山顶的位置,他的家人,却和他分开葬。王若飞的妻子也是一个早年就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但因为是和平年代去世后和丈夫合葬,名字及生平,照片只能刻在王若飞同志的墓碑的背面。

为什么叶挺和他的妻子孩子不能和他葬在一起?为什么王若飞的名字不能和他的妻子并排刻在一起?当他的孩子来此祭奠父母时,还要绕到背面为自己的母亲上祭品?

也许,制度上是规定了:什么级别的人物,才能享受什么样的待遇。最上面一排王若飞同志的墓碑是汉白玉做的,而第二排包括叶挺将军之妻女子和张思德的墓碑中间就是黑色大理石做的。不懂得汉白玉和大理石的价值差异。但从墓碑用料上,已经可看到差异显著。

中国的平等,何时才能够真正实现?能否从这些小细节入手改观?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他们都是为革命而牺牲。也许对革命的贡献有大小,但对于个体来说,他们都奉献出了最为可贵的生命!至少,在我们的心里,都应该受到尊重。

法治的最核心的精神和价值便是平等。因为不平等,共产党起来闹革命,并打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制度;因为不平等,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起义,反抗;因为不平等,在延安时的最高级别的领导人和战士一样,住窑洞吃小米,穿着同样补补缝缝过的旧衣服。可在一些人的意识里,为什么还要让为争取平等解放事业的烈士们之间,依然有不平等?他们九泉有知,是希望和自己的妻子分开享受高高在上的供奉,还是希望和自己的爱人亲人埋在一起,做个最普通的丈夫,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革命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4月1日下午,我们7年级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郑州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一路上,同学们表情肃穆,没有人说笑——在这场合,谁会笑呢?因为我们要去给烈士扫墓,不是去春游。

走了一个小时,终于来到了烈士陵园。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醒目的石碑和石碑上周总理刚劲有力的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看到这几个大字,我想,革命烈士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存在我们心中!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进行了一系列的仪式:献花蓝、同学代表讲话、老师讲话、宣誓、默哀……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平常在学校的升旗仪式程序,除了献花蓝和默哀,其它环节都差不多。一开始,我想不清楚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但当我想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才明白: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正是千千万万的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呀!

接着,我们来到了烈士的墓地。在最前排,我看到了吉鸿昌烈士的墓。墓碑后有吉鸿昌烈士的生平简介。原来吉鸿昌烈士是我们河南人啊!他坚持抗日,于一九三四年被日寇在东北杀害。吉鸿昌烈士在牺牲时丝毫未动摇抗日的决心,英勇就义。我们又瞻仰了焦裕禄烈士的墓、王远芬烈士的墓、贾心斋烈士的墓……还有许多无名烈士的墓,我们每到一个烈士墓前,都要敬队礼和鞠躬,表达我们对烈士们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无名烈士,真的是他们没有名字吗?不,他们曾经有过名字,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姓名无法为人得知。但是,“烈士”就是他们的名字,我们会永远记住的!

返回学校的路上,我又想起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他们,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啊,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一切,我们应该继承先烈的遗志,使中国更加强盛。这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也是回报先烈的最好的方法!

“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争做四有新人,誓成国家栋梁!”我们在烈士陵前的誓词,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革命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我们来到了革命烈士陵园,祭奠为新中国而献出生命的英烈。

早上八点我们在单位门口集结,天空阴阴的透着几分肃穆,呼呼的风中夹着丝丝的雨。列队,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向革命烈士陵园。

早上八点半,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在众人的瞩目下,纪念碑前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歌在耳边回响,红旗在风中招展,纪念碑前是各单位和学校献上的花圈,题下的“为国牺牲永垂不朽”闪着金光,在这里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革命烈士们奉献的精神时时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看着表情庄重的孩子们,想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刹那间,我感受到了为国牺牲的英灵的欣慰,这时我才能体会到那种为后人为中华民族甘愿牺牲的精神的内涵。作为一个水文人,我们的岗位同样要求我们默默奉献,在这奉献中燃烧我们的生命,为人民的生活生产作保障,在这默默的奉献中体现我们生存的意义。

升旗仪式之后我们参观了各个纪念馆,几十年前的往事被翻了出来,我们能感受到枪炮的声音依然在耳边回响,各个熟悉的或是陌生的英雄事迹像是一幅幅史诗般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吉鸿昌,白求恩,柯棣华,狼牙山五勇士等等,这些在华北大地上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奉献出自己一切的人们他们的事迹打动了我。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有些人的名字是大家熟悉的,有些名字是陌生的,甚至许多人没留下名字。就是这些人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奉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就是他们最初撑起了共和国的蓝天。

在今天,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电视上伊拉克或利比亚传来的新闻图片,或许有许多人对革命烈士的名字和事迹更加陌生,但是我们依然生活在革命烈士撑起的蓝天下。时光可以冲淡记忆,但是它抹不掉革命的精神,先烈们用鲜血和推到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开创了我们民族的千秋大业。我们要把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对英魂的不尽哀思,化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利益的勇敢维护,继承先烈的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自己绚丽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