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4463作文
159篇1:张冠李戴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张冠李戴,贬义词,指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一、张冠李戴的意思:
【成语】: 张冠李戴
【拼音】: zhāng guān lǐ dài
【解释】: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近义词】: 破绽百出、似是而非
【反义词】: 无可非议、毫厘不爽
【歇后语】: 张三的帽子给李四
【灯谜】: 乱扣帽子;错把李逵当张顺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弄错了对象
【英文】: put Zhangs hat on Lis head
二、成语典故
【出处】: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举例造句】: 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 ★沈从文《边城》十四
篇2:垂头丧气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成语】: 垂头丧气
【拼音】: chuí tóu sàng qì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近义词】:灰心丧气、无精打采
【反义词】: 趾高气昂、得意洋洋
【歇后语】: 挨了棒的狗;高粱秆上挂个破皮球
【灯谜】: 临死打瞌睡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举例造句】: 李德才一口回绝说情的事,运涛垂头丧气走出来。 ★梁斌《红旗谱》十三
篇3:巧舌如簧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巧舌如簧,贬义词,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出处 《诗经·小雅·巧言》。
一、成语释义
【成语】: 巧舌如簧
【拼音】: qiǎo shé rú huáng
【解释】: 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近义词】: 花言巧语、巧言令色、能说会道
【反义词】: 笨口拙舌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能说会道
【英文】: smooth-tongue
二、成语出处
1.《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2.这个商人巧舌如簧,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
3.唐·刘兼《诫是非》:“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三人告母虽投杼;百犬闻风只吠声。
篇4:守望相助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守望相助,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褒义词。
一、成语解释
【成语】: 守望相助
【拼音】: shǒu wàng xiāng zhù
【解释】:
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近义词】: 团结互助
【用法】:
作谓语;指为指相互共同防御
【举例造句】:
邻家邻舍的,总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五回
二、成语典故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篇5:彬彬有礼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彬彬有礼,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一、彬彬有礼的意思
【成语】: 彬彬有礼
【拼音】: bīn bīn yǒu lǐ
【解释】: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举例造句】: 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
【近义词】: 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文质彬彬
【反义词】: 丑态百出、出言不逊、蛮横无理
【歇后语】: 新媳妇拜年;七姑八舅抬食盒
【灯谜】: 二杉送礼
【用法】: 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人有礼貌
【英文】: keep a civil tongue in ones head
二、关于彬彬有礼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客客气气】:指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礼度委蛇】: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篇6:放荡不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放荡不羁,中性词,贬义:形容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的人。褒义:不受传统约束,敢于打破传统,向往自由生活。
一、成语解释
【成语】: 放荡不羁
【拼音】: fàng dàng bù jī
【解释】: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出处】: 《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举例造句】: 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近义词】: 放浪形骸
【反义词】: 循规蹈矩、规行矩步
二、成语出处
1.晋朝时期,王长文自幼刻苦好学,性格孤僻,放荡不羁,从不把州府的征召放在眼里。州里召他为别驾,他偷偷地出走。他闭门不出潜心写字,他著书四卷《通玄经》。晋武帝时四川天旱,官府开仓借粮,他借了很多无法偿还而惹官司。
2.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
3.傅庆的性格本来就很放荡不羁,这样一来,就更加傲慢得不得了,有时甚至向人夸口说:“岳丈这一军的威名,还不是我傅庆给他挣来的吗!”自从岳飞受命为通泰镇抚使以后,为了严肃军纪,对于傅庆便不再象先前那样纵容。
4.苦禅很欣赏大千的放荡不羁性格和他那不随波逐流的隐士之风。
5.她这种女人的尊严、自信心和勃勃野心,以及放荡不羁的习性,又开始渐渐的恢复,渐渐的显露了……在新的圈子里,她又有了一句新的口头语一一“他们干部子女……”如何如何。
篇7:百折不回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百折不回,褒义词,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一、成语解释
【成语】: 百折不回
【拼音】: bǎi zhé bù huí
【解释】: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近义词】: 百折不挠、坚强不屈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意志坚强
【英文】: perseverance
二、成语典故
出 处 :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示 例 :耿耿自始,百折不回。———(清·姚莹《复杨君论诗文书》)
典故
桥玄是东汉时期一位性情刚毅、嫉恶如仇的人。汉灵帝时,桥玄担任尚书令。那时太中大夫盖升仗着自己与灵帝有私交,而大肆收受贿赂、搜刮民财。桥玄于是上奏汉灵帝,要求免去盖升之职,并抄没他的家产。然而灵帝非但没有查办盖升,反而升了盖升的职。桥玄非常气愤,便以生病为由,辞职回了老家。
桥玄在京城任职的时候,有一天,他十岁的小儿子在家门日玩耍。三个强盗劫持了孩子,并想以此勒索桥玄的财物。消息传出去后,校尉阳球同河南府尹、洛阳县令马上率兵将桥玄的家包围起来,但是却不敢进攻,担心把强盗逼急了他们会伤害孩子。桥玄大声喝道:“强盗如此猖狂,难道要为了我的孩子而纵容他们的罪行吗?”并催促阳球等人进攻。结果,强盗全部被捕获,但他的小儿子却因此死去。他的这种刚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人们所称道。故东汉蔡邑为他写下了《太尉桥玄碑》,赞扬他“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篇8:无微不至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无微不至,褒义词,无论如何细微,都能周全照应。极言细微之至。
一、无微不至的意思
【成语】: 无微不至
【拼音】: wú wēi bù zhì
【解释】: 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 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近义词】: 无所不知、关怀备至
【反义词】: 漠不关心
【灯谜】: 细菌会议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细心周到。
二、成语造句
1、方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同学们,大家都很感激他。
2、她对这些孤儿的爱抚无微不至,像慈母一样。
3、在我生病期间,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4、感谢各位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
5、妈妈在生活上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5、由于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小明终于康复了。
6、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免去了爸爸妈妈的后顾之忧。
7、慈爱的妈妈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8、如果没有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有父亲默默无私的奉献,哪里会有这么温暖幸福的家。
9、我们来到这里,受到了同志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10、她生病期间,多亏同学们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才恢复得这么快。
篇9:见风使舵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一、成语的解释
【成语】: 见风使舵
【拼音】: jiàn fēng shǐ duò
【解释】: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举例造句】: 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 ★朱自清《闻一多全集编后记》
二、成语出处
1.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解释为根据风向来操纵船舵,比喻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方向或态度。也可以说是人处事圆滑。现在多含贬义。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注意一2.朱自清《论且顾眼前》:“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
3.文长宗《张勋丑员》:“曾经极力支持张勋复辟的各省督军,这时也~纷纷改变腔调。”
4.徐铸成《怀念沈志远》:“他参加政治活动多年……始终保持书生本色,不趋时,不媚时,不~”
三、成语故事
清朝时期,浙江刘中丞被御史告状,朝廷派钦差大臣去查办,该大臣到了浙江后采取“只拉弓,不放箭”的办法,想叫刘中丞贿赂他,于是让学生拉达对过道台说要二百万两银子就能过关,过道台写了字据给拉达,禀告刘中丞,刘中丞叫他见风使舵。
篇10:摇头晃脑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词语】: 摇头晃脑
【解释】: 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成语典故】: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怎奈他不来理论这话,倒瞪着两只眼睛,摇头晃脑,指手画脚。”
【例 子】: 摇头晃脑的读起来,真是音调铿锵,使人不自觉其头晕。(鲁迅《二心集·善于翻译的通信》)
【近义词】: 摇头摆尾、得意忘形、沾沾自喜
【反义词】: 正襟危坐、一本正经、道貌岸然
【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篇11:习以为常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一、成语释义
【成语】: 习以为常
【拼音】: xí yǐ wéi cháng
【解释】: 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出处】: 《魏书·太武五王传》:“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举例造句】: 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习以为常。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近义词】: 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反义词】: 千载难逢、少见多怪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辨形】:常,不能写作“长”。
二、典故
清·李汝珍《镜花缘》:“三十余年,习以为常,朕待此花,可谓深仁厚泽。”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习以为常。”
三、辨析
成语辨析:习以为常和“司空见惯”;都有“看作平常事;不感到奇怪”的意思。但“司空见惯”偏重指经常看到的事情;习以为常不仅指看到的事;还指自身的言行和故事;适用范围比较广。
篇12:鼠目寸光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鼠目寸光,是一个贬义词,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一、基本解释
【成语】: 鼠目寸光
【拼音】: shǔ mù cùn guāng
【解释】: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米远。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近义词】: 目光如豆、目光短浅
【反义词】: 神通广大、高瞻远瞩
【歇后语】: 耗子戴眼镜
【灯谜】: 最差的视力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没有远见
【英文】: shortsighted
二、成语典故
【出处】: 清·蒋士铨《临川梦·隐奸》:“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倒辕门,盲称瞎赞。”
【举例造句】: 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篇13:情不自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情不自禁,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出自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一、情不自禁的意思:
【成语】: 情不自禁
【拼音】: qíng bù zì jīn
【解释】: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出处】: 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举例造句】: 她又情不自禁地放声哭了。 ★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近义词】: 不由自主、身不由己
【反义词】: 不露声色、无动于衷
【灯谜】: 春心底事难关索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描写人的感情
【英文】: let oneself go
二、例句
她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
她又情不自禁地放声哭了。
林小茹过来,轻声安慰,苏羽终于情不自禁地放声大哭起来。
西湖的美景让游客情不自禁地驻足观看。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他站在领奖台上,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篇14:死心塌地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死心塌地,贬义词,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一、死心塌地的意思
【成语】: 死心塌地
【拼音】: sǐ xīn tā dì
【解释】: 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出处】: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
【举例造句】: 那呆子纵身跳起,口里絮絮叨叨的,挑着担子,只得死心塌地,跟着前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
【近义词】: 至死不渝、执迷不悟
【反义词】: 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歇后语】: 隔墙扔五脏;不见棺材不下泪
【灯谜】: 忘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态度顽固
【英文】: whole heartedly
【故事】:
河南府尹李彦实与女儿玉英相依为命,由于被人诬陷,他向刘员外借十两银子前去受审。刘员外借此逼玉英嫁给他。玉英在尼姑庵与进京赶考的张晋卿私订终身,张生考中归来任洛阳县令,玉英让他还掉刘员外的债才能死心塌地地生活。
二、关于死心塌地的成语及解释
【死心搭地】: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同“死心塌地”。
【死心落地】:犹死心塌地。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死心踏地】: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同“死心塌地”。
篇15:骄傲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1722 字
+ 加入清单骄傲是对自我认识的一种表现。自责、自卑、自傲都是骄傲的特征,这是来自于比较的结果。那么,骄傲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骄傲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这个要看语境,词性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一般情况都是褒义;相反,句里含有的不赞成或坏的意思的,比如: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一般都是贬义。
骄傲造句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他犯错误的根本原因是骄傲自满。
3、看他神气活现的样子,打了满分就骄傲了。
4、即使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不能够骄傲自满。
5、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得了个“双百”就骄傲了。
6、在成绩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骄傲自满。
7、工作取得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骄傲。
8、取得了好成绩,要防止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
9、如果你因为学习成绩好而骄傲自大,成绩就会一落千丈。
10、我以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11、我不时提醒自己:要谦虚,不要骄傲。
12、不要把荣誉称号当成骄傲的资本,而要当成前进的动力。
13、她在奥运赛场上的出色表现,使我们感到无比骄傲。
14、祖国的突飞猛进使我们骄傲极了。
15、你看他左顾右盼、洋洋自得的样子,也太骄傲了。
16、五星红旗在奥运会场高高飘扬,中国人都很骄傲。
17、我是一个值得父母骄傲的好孩子。
18、小明虽然考了第一,但他一点也不骄傲。
19、骄傲的是,他竟会一本同情之心,崇尚义气,委曲求全。
20、运动会赢得了第一名,他骄傲地不得了。
21、一株花朵,可以骄傲地在花瓶中供人玩赏,也可以化作春泥以护花。
22、你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切记不可骄傲。
23、他这个人特别骄傲,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24、一个人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就不可避免地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25、即使我们在学习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不应该骄傲。
26、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够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27、公主般的莉莉总是那么骄傲,从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28、这些兴趣和爱好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有不少人曾为我竖起大拇指,说我是老师和家长的骄傲,我当之无愧!
29、他从小就才华出众,一直是我们学校的文艺骨干,我们班的骄傲。
30、长城这个伟大的建筑,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1、他原来就有点儿骄傲,就别过于抬举他了。
32、爸爸骄傲的说,儿子像我一样的那么帅那么牛。
33、小明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父母感到特别骄傲。
34、能够为祖国争光,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35、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36、一株鲜花,可以骄傲地在花瓶中供人玩赏,也可以默默化作护花的春泥。
37、人不能骄傲自满,骄傲自满就会停滞不前。
38、世博会圆满成功,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39、骄傲严谨、充满自信、不露声色,这就是我了解的母亲。
40、长城不但是中国的骄傲,还是世界的奇迹。
41、即使成绩再突然出,也不能够骄傲自满。
42、他这次虽然表现得很好,但他太骄傲了。
43、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44、这并不是鼠目寸光的尝试,也不是值得骄傲的东西。
45、骄傲的兔子输掉了比赛,它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赛场。
46、神舟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47、他骄傲自满,刚愎自用,遭到了很大的失败。
48、我为我们班取得体育的好成绩而骄傲。
49、虽然人人都夸她闭月羞花,她却没有因此而骄傲。
50、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骄傲的人最终总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
51、她骄傲的听不进去任何人的意见!
52、虽然这次考试你取得了好成绩,但一定要再接再历,千万不要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53、我径直走过你的置之不理,骄傲的足以留下一堆白眼。
54、他的为人一向虚怀若谷,从来不曾骄傲自满。
55、我们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决不能够骄傲自大,盛气凌人。
56、她虽然是全班第一,可是一点儿也不骄傲。
57、胜利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只要努力奋斗,是会有出路的。
58、他的卷子得了100分,他很骄傲。
59、当我骄傲时,我都会自言自语地对自己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还是别骄傲吧!”。
60、有什么好骄傲的?你不就是得了个第一吗?有本事你再考个第一试试。
篇16:攻无不克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攻无不克,褒义词,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一、成语解释
【成语】: 攻无不克
【拼音】: gōng wú bù kè
【解释】: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举例造句】: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把这支部队说成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天将神兵。 ★吴强《红日》
二、连用词解释
【成语】: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拼音】: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kè
【解释】: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举例造句】: 高皇帝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陈白尘《大风歌》第四幕
篇17:廉洁奉公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廉洁奉公,褒义词,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一、详细解释
廉,就是不贪污,称有节操,不苟取的人品行正直、刚直方正、清白高洁;廉洁就是廉正、廉明,比喻品行端正,有气节。奉,比喻恭敬地用手捧着,有尊重、遵守之意;公是指正直无私,为大家的利益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就是品行端正,为人贞洁,清廉守正。只有保证廉洁行政,才能做到奉公守法。
二、廉洁奉公的意思
【成语】: 廉洁奉公
【拼音】: lián jié fèng gōng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近义词】: 克己奉公、奉公守法
【反义词】: 贪赃枉法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贪
【英文】: be a man of integrity and always work in the public interest
【举例造句】: 国家公务员应该廉洁奉公。
篇18:掩耳盗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含贬义。
一、成语释义
【成语】: 掩耳盗铃
【拼音】: 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举例造句】: 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 ★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拼音代码】: yedl
【近义词】: 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 开诚布公
二、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篇19:抑扬顿挫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含褒义。
一、成语解释
【成语】: 抑扬顿挫
【拼音】: yì yáng dùn cuò
【解释】: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出处】: 晋·陆机《遂志赋·序》:“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
【举例造句】: 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时弹似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近义词】: 轻重缓急
【反义词】: 平铺直叙
【灯谜】: 十只羊九只蹲羊圈一只蹲猪圈
【用法】: 作定语、状语、补语;形容声音
二、成语典故
西晋·陆机《遂志赋·序》:“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
鲁迅《藤野先生》:“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篇20:心不在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一、成语解释
【成语】: 心不在焉
【拼音】: xīn bù zài yān
【解释】: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处】: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举例造句】: 讲话时做腔做势,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绔子弟的特征,普遍而一律的。 ★柔石《二月》六
【近义词】: 漫不经心、魂不守舍、心猿意马
【反义词】: 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歇后语】: 骑驴找驴;戏园里看《论语》
【灯谜】: 怯;愣;愿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思想不集中
【英文】: be wool-gathering
二、成语典故
客有见淳于髡于梁惠王者,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生,言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寡人未足为言邪?”客谓髡,髡曰:“固然也!吾前见王,志在马:后见王,志在音,吾是以默然。”客具报王,王大骇,曰:“淳于生诚圣人也!前淳于生之来,人有献龙马者,寡人未及视,会生至。后来,人有献讴者,寡人未及试,亦会生至,寡人虽屏左右,私心在彼。”
——选自《论衡》
注释
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惠王喝退身边的侍从,单独坐着两次接见他,可是他始终一言不发。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责备那个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赶不上他,等到他见了我,我是一点收获也没得到啊。难道是我不配跟他谈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说:“本来么。我前一次见大王时,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大王,大王的心思却用在了声色上:因此我沉默不语。”那个宾客把淳于髡的话全部报告了惠王,惠王大为惊讶,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个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个人献上一匹好马,我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恰巧淳于先生来了。后一次来的时候,又有个人献来歌伎,我还没来得及试一试,也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我接见淳于先生时虽然喝退了身边侍从,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曲,是有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