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九月九登山文案【优秀六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开学吧小编整理了诗歌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4177

作文

6

篇1:重阳节作文:九月九登山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逢重阳,登高赏菊,这个重阳节登山了吗?为了欢度重阳节,我和妈妈还有姥姥参加了阳光喔作文班的登山活动。

来到山下,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直通到山顶。沿着水泥路往上走,漫山遍野都是树木。树叶变黄了,落到地上,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的的衣服。脚步踏在落叶上,树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像小老鼠偷吃薯片一样,有趣极了。

我们继续往上爬,忽然听到有潺潺的流水声,大家欢呼着跑过去一看,哇——是山泉水。山泉水唱着欢快的歌儿,从山上的石缝里流下来,捧起一捧,轻轻啜一口,沁人心脾;再捧一捧,洗洗脸,凉凉的,好舒服啊!

大树下我们围坐休憩一下,继续向山顶进发。山坡越来越陡,汗珠不停地往下滴,鼻子不住的“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我们必须把身体前倾,后退用力,才能更好的前进,这还是我发现的办法呢。老师在前面不断的给我们加油,终于爬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享受诗人般“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好!

蹬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的美妙,充满奥秘的,只要我们打开眼睛,叫醒耳朵,用心感受,便会得到大自然的无限馈赠。同时和最亲爱的姥姥一起重阳登山,变得更加有了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九月九登山作文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我们一家一起去爬山。

我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只见南山高耸入云。老师说爬上顶峰,可以领略到无限风光。我想:今天,我能看见什么呢?想得入神时,突然有人拍了我一下,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唐康!

我喜出望外地同他打招呼,问:“你以前到过山顶吗?”

“是的。”唐康自豪地说,“在上面感觉可真好,整个蛇口都在你眼里。无边无际的海,鳞次栉比的房子,可好看啦!”

听了他的话,我恨不得马上飞到山顶上。

我奋力地向上爬着。没爬多久,就听见妈妈说:“累死了,我不行了。”我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边走边和唐康聊天。

“你看,那不是张锦吗?”唐康兴奋地指着前面的一个背影说。

“张锦!”我和他一起大声叫起来。

张锦回头一看,连忙招手:“快上来!”

我们三个说着,笑着,不一会儿就爬上了山顶。

到了山顶我还没休息,爸爸就说:“走吧。”我带着一百个不情愿不回家了。

下山可比上山难,腿像没了骨头似的,一软一软的。不知不觉中,天已经黑了。我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一块大石头休息。我眺望四周,好美呀!蛇口灯光闪烁,就如天上仙境。道路两旁的灯,把道路照得像一条金碧辉煌的长龙。我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蛇口的夜景,这可是与白天截然不同的美丽呀!

晚上,在我的梦里,似乎还闪现着这辉煌的一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重阳节作文:九月九登山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九重阳是个登高望远的节日,也是老年人的节日。周末,爸爸、妈妈和我一同去了姥姥家。

次日清晨,我们一家就开始爬云龙山。刚到一半,姥姥姥爷就累得直喘气,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我是不安分的,听着耳畔松涛阵阵,看漫山红叶缤纷,还不忘在林中搜寻一闪而过的小松鼠。最吸引我的是路边的野花。话说“路边的野花你别采”,怎么能不采呢?山花烂漫,鲜艳夺目,点缀在绿草丛中,那么招人喜爱。我像鸟儿一样,追着蝴蝶雀跃,一不留神,就采了一大把。分了送给姥姥和妈妈,她们都很高兴,抱在怀里爱不释手。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途中遇到不少登山的人。我突然记起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些风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体现。

“哇!好美的山哦!”从小我就随家人爬了无数次,但每次爬山都是姥姥姥爷背我爬的。现在姥姥姥爷腿脚不利落了,不再是可以背着我上山的体魄了,妈妈爸爸的额头也爬上了皱纹。我的成长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在爱的氛围中成长,我好幸福。成长是个过程,我愿我的成长如爬山一样,有时可以停下脚步,陪伴家人歇息片刻,欣赏路边无限风景,采撷鲜花装点他们的容颜,他们的梦。

山景无限,秋景旖旎,九月九日重阳节去登山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九月九重阳登山作文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重阳节,妈妈说:今天要晚上要登山,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晚上去,妈妈说::因为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现在要干活。我问妈妈:我能不能不去?妈妈说;只要你说出重阳节的来历,你就可以不去。可是我不知到啊,我就上网查了一下。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到了晚上,我们约了别人一家来白云山高登,我们来到白云山的山脚下,一看那门票贵的要命,半票5元,全票10元,简直是抢嘛。

来到山顶,人山人海,乱七八糟的,我们望高爬人就越来越多,后来我们找到一块地,我们就作下来打牌,老爸坐在那发抖,不知什么时候他身边多了(感恩作文)两个美女和他挤在一条石凳上,再后来,居然又增加了四个美女,我晕。我们打牌打到11点多才下山,那时候上山的人比下山的人更多了。

真是快乐的一个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九月九登山作文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也叫老人节,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我们一家人去爬山。

我们今天去爬的是我爷爷奶奶家布吉的求水山公园,求水山公园有一条缩小版的长城,跟北京的长城相似,我一进去公园就看到了小长城,我一步一步往上爬,我想如果跑得太快的话就一下没有力气了,我感觉一点也不累,因为我有信心爬到山顶,这是一个小长城,跟我放暑假去北京爬长城不一样,北京长城是很长,很长,石头好大一块,是以前秦始皇修建你的,为了抵御匈奴入侵中原而修建的,并且很难爬,我和爸爸,妈妈都没有爬到好汉坡就坐着滑车下来了。求水山公园长城却很容易爬上去,求水山公园的长城是以前当地的村民因为好久不下雨。上去求雨修建的。

我没有费多大劲就爬上去了,而且我觉得才过20分钟呢。我爬上去一点也不累,还觉得挺好玩。我在山顶还看到整个南岭村的房子,还可以看到整个东湖水库,我还以为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我爷爷奶奶家,结果看不到。我们下山就没有走长城了,走的大马路。在下山的路上还看到了一下英雄的介绍,有刘胡兰,黄继光,雷锋,董重瑞,等等。看完了就去游乐场玩了旋转摇摆伞。玩完就吃中饭去了,去吃了考乳鸽,乳鸽真好吃,很适合我的口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九月骑马登山优秀作文散文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九月的涞源,颇有凉城的味道,一早一晚要穿厚点的长袖衣服。许多外来的夏装客,恐怕多少受些冷遇煎熬,幸亏待不几天。据当地人讲,七八月的涞源县城,不冷不热气候宜人,这个时段最怕出远门,即使去趟保定市里,回家后如同中暑般难受,需要歇息半天,才能缓过劲儿来。

对涞源的知情,是近两年的事,在一次偶然的场合,听朋友讲起并盛意相邀。想去时没功夫,等休闲时又错过最佳时节,朋友说千万别冬天去。这次终于定下行程,到涞源避暑三两天。临行前对照三个版本的地图,专门研究涞源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路线。多年来养成习惯,对哪里感兴趣准备出行前,先从地图上扫描位置,虚绘成大概的轮廓后,顺便下载到脑海,行路寻道特别方便。

沿着盘节弯转的山道,向山的深处延伸,景色多变,气温渐低。涞源县城坐落在四面环山里,几个时辰前暖流扑面,此时凉风习习。下塌处清爽醒目,却发现并未装空调,自然温度比空调制造出来的倍加舒服。餐桌上透过朴素、绿色的土野味,品尝出原生态的食物美,领略到涞源人的热情好客。

登白云山是到涞源的必修课。白云山隐居在太行山一角,也有花香,也有树涛,也有草飘,更有嶙峋多维、质地百变的怪石奇峰,只是地处偏僻,不事张扬,而落魄无闻。它默默承纳有缘寻趣的造访者,用奇妙的构图造型,证明自身的非凡实力。

从东山门登石径,转山道,攀崖越涧,直入云霄间。峰顶龟缩在浓雾笼罩下,若有若无,犹如隐含的仙境。西山口专设上山索道,穿山梁滑峰边,三起三落直插飞风口。脚下千尺深渊,万顷植被,心如坠石,恍惚刺激。远处苍翠无际,形如波浪,勾走入迷的眼神。白云山是座浓缩的山,是座休闲的山,它和凉城的格调特别搭配。

涞源县城西北濒临恒山山脉,山顶长出一片草地,当地人称为“空中草原”。骑马登山逛草原,成为引人入胜的特色游。骑马结队上行,几个马倌随队牵引,马经过专门驯化,非常温顺听话。第一次骑马况且又是登山,注意力聚焦马鬃,手脚僵硬,身体别扭难受,仿佛支撑不住,随时可能摔下来。于是才骑几步,便心存怯意,急迫地失语叫喊马倌停下马,自己不想骑了。

马倌看上去五十多岁,举止动作显现的沉练周到,像个老江湖。他笑劝说骑马贵在坚持,男子汉怕什么。自己反而不好意思下马了,咬紧牙关随队登山。沿着马蹄踩出的辙道,凸石凹坑,随沟起伏,人伏在马背上,前仰后合,大气不敢喘,有心说笑无力送出。急转处身形扭曲,欲甩欲倒,唯恐马失前后蹄,坠落山崖。马倌在旁的讲解趣谈,难以入耳,连山坡林间的幽景绝胜,随风而逝,摄不进丝丝影像。可谓:耳眼不入山上事,一心只在马蹄中。

山腰过半,心态渐渐平复,偶尔同马倌聊上几句,随同伴们吆喝两声,趁机给自己壮胆壮行。漫长期待的几十分钟里,心系马背,挑战自我,宛若梦境般地走过,劫后余生的感觉特别轻松痛快。以至于登上山顶时,摆脱心理的负担,努力模仿骑手的姿式,松缰夹马向前驰,留下一片别有洞天、豪情万丈的纵歌声。

下山路依然崎岖难行,精神解脱后情绪舒展,可以随马的节奏任意地调整身姿,人与马达成和谐互动,似乎马也轻松减负了。跨下马背,将缰绳交回马倌时,竟生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