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精彩20篇】

浏览

2345

作文

1000

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传统节日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更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我每年都是会回爷爷奶奶家陪他们一起过年,妈妈和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听着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让爷爷陪我放鞭炮,那心情别提有多美!到了晚会开始时,妈妈他们在包饺子,妈妈说过年就要守岁不许睡觉,我则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还有团圆,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1000字

全文共 146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守住“根和魂”,让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绽放出“盎然春意”,是当代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以“留史”,保护文化的源流根基。与文相会,与史为友。唐诗宋词的不同风韵映射出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文房四宝的雅致意趣蕴含着文人匠心。可以说,文化是与过去的“对话框”,既刻录着历史,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一羽之轻无以飞,一足之力无以至,五千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妥帖地“收藏”好这些“家珍”,把文化的源流根基保护好。保护在心更在行,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保护传统文化成为自身的生命自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重要使命。惟其如此,才能让延展文化根系脉络的土壤更加坚实,让文所留史,永绽光芒。

文以“接力”,传承文化的民族基因。文化是精神的宝库,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也是民族自信与自豪感的源流。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足音接续着文化的民族基因,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民族基因是团结精神的构成部分,一脉相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硝烟远去,精神永存。中华文化里的民族基因是接力“火炬”,而中华儿女是民族精神的“接力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向世界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民族凝聚力和“了不起的中国精神”,英雄故事不绝于耳,民族风采举世瞩目。我们的民族文化“可敬、可亲、可学、可用”,把民族精神的“活教材”学好,才能把文化的民族基因传承好,借文化之力铸精神之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文以“聚能”,发挥文化的资源优势。文化的多样性放射出巨大的魅力与能量。文化包括服饰、习俗、饮食等多个方面,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比如蒙古人擅长骑马射箭,新疆人擅长载歌载舞,福建人擅长饮茶之道,不同节日里更有迥然不同的纪念方式。利用好各地区鲜明的文化资源优势,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文化旅游业已然成为社会经济活力的重要风向标。将文化资源与当地旅游业深度融合,能够充分拓展旅游发展空间,让文化成为拉动地区发展的强动能,迸发出更大的辐射能量,发展更多“小木耳”“小黄花”等特色产业,成为挑起“金扁担”、满载“幸福粮”的重要力量。同时,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也是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是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方式,聚合的也是自身的发展之能。

文以“载道”,丰富文化的实践形式。实践形式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打造的是文化的亮丽“名片”。无论是展现中国美食文化的李子柒,还是《经典咏流传》里的歌咏诗篇,亦或是以唱演秀来弘扬传统文化的《国风美少年》,活泼有趣又多姿多彩的文化实践形式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视觉与听觉的声色交织,让传统文化更“火”的同时,也让其更“活”。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意蕴深远,要以兼收并蓄的丰富实践形式,把中国故事讲得生动、说得细致,“老生常谈”而新意常在,声动华夏、道传四海,老树抽新枝,枝上结新花,让中国的文化之“道”与时代活力并肩,走出“家门”,走得更远。

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当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扬好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让文化的“盎然春意”舞动四海,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弘扬朱熹文化书信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经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都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创新。朱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与朱子结交的朋友也是文学艺术修养很高的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人。朱熹的诗文受到后人喜爱和追捧。朱熹认为,文皆从道流出。文从心里流出,强调文道合一,文道同源。他提倡文艺创作宜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形象称之为“通身下水”他一生创作各类散文游记等2777篇,创作诗词1167首。

朱熹不仅实现了理论的时代化,还致力于理论的大众化普及化。他注重理论普及化读本的编写,重视民俗改造和社会礼仪的重建。著名的《朱子家训》字字珠玑,提出为人处事一系列规则。如:“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手书了“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

晚年,早已名满天下的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耿直清廉的他对朝政多有批评,使平庸的宁宗不满。宁宗以干预朝政的罪名,把他逐出朝廷。朝廷一些守旧平庸的官员容不得朱熹的清廉正直,容不得朱熹的创新理论。他们恶意编造种种谎言,攻击朱熹的学说为“伪学”。他和他的学生弟子受到残酷迫害。这在历史上称“庆元党禁”。1200年,朱熹在建阳考亭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作为治学极为严谨的学者,朱熹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创新理论、真理的光辉总是抵挡不住的。作为民间学者的朱熹,他的思想逐渐被社会接受。1209年,这场历时十年学术迫害的“党禁”终于平反。宋朝廷赐诣朱熹曰“文”尊为朱文公。理宗肯定朱熹思想“有补于治道”,“历万世而无弊”。1212年,朱熹《四书集注》被朝廷列为国学。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颁发太学遵行。明朝以《四书》为科举取士之书。1455年、1523年,先后赐建安(今福建建瓯)、婺源的朱熹后裔为世袭的翰林院五经博士,同时推行祭朱制度,同祭孔一样,每年春秋两季。1712年,康熙下诏朱熹配祀孔庙“十哲”之列,朱熹牌位进入大成殿。康熙称朱熹为“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亲书“学达性天”匾额赐予武夷山紫阳书院。

孔庙是中华民族文化圣殿,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教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功能。进入孔庙的,都是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自春秋以来,从祀孔庙者152人。其中孔子弟子77人;生于宋朝之前者31人,之后者44人。在宋朝之后44人中,福建13人。他们是:游酢、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黄干、蔡沈、陈淳、真德秀、蔡清、黄道周、李纲、胡安国,如果加上朱熹父亲朱松、蔡沈父亲蔡元定,则有15位福建学者进入孔庙。同时朱熹是春秋以来,唯一列入十哲,进入大成殿的圣人,显示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的独特的崇高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弘扬长征精神,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征文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他又在国内外很多重要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

中国梦凝聚了全民族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从这个表述可以看出,中国梦既包括“宏大叙事”的家国梦,也包含“具体而微”的个人梦,并且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认识,明确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个体的价值目标,真正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国家梦、民族梦实现的过程中,也为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三个必须”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指明了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也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发展中国和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复兴梦想的不二选择。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爱国主义是使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之成为追梦路上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有凝心聚力,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才能用13亿人的智慧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实干兴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根本保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实干,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一要求真务实,认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一切从实际出发,杜绝表面文章,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二要攻坚克难,在追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要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态度解决前进路上的问题和困难。三要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依靠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开创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文明礼仪征文1500字

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服务是无限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文明礼仪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斗争,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雷锋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这个平凡而深刻的道理。他让“雷锋出行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跟随着他的事迹流传千古;他让我们后人明白了“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的真正道理;他教会我们“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的深刻含义。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雷锋的真情感召下,社会涌现出众多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模范,其中家喻户晓的是郭明义。郭明义是辽宁鞍山人,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促进和谐,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先后获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他的工友说:“他永远想着,能给别人什么。他永远问自己:我还能献出什么!”他的女儿说:“爸爸是我人生的教科书,我会永远珍藏着,一直读下去。”郭明义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名副其实的“雷锋传人”。

在生活中,也有更多的人跟着雷锋与郭明义的脚步逐渐成为一个助人的爱心团体,他们就在身边,他们或许是一个人或许是一个团队,他们都为公益事业献出了他们自己的一份力。其实,雷锋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做着细微的“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让社会充满温馨,感动与和谐。

调兵山市药房总经理高玉贤,在仅仅六年时间里开办了3家药房分店。事业可谓是一帆风顺,蒸蒸日上。然而,就在他事业有成的时候,生性喜欢助人的她开始把事业转移到公益事业上。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高玉贤立即赶赴灾区,帮助消防部队护送和护理伤员;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高玉贤又飞往西宁,几经周折赶赴玉树灾区。在高原反应下,她坚持为受伤同胞包扎伤口、发放药品。回到家乡后,她整整瘦了14斤。高玉贤说,她看不得别人受苦,看见比自己苦的人就总想伸手帮一把,帮助的人越多,他就越快乐。

最美司机吴斌,当异物像炮弹一样横空飞来,砸碎车窗前挡风玻璃,击穿司机腹部,他本能地捂了一下肚子,然后握紧方向盘,强忍剧痛,将车停好,面向乘客,留下了最后的话。最美司机吴斌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用自己76秒的坚守和生命完成了保证乘客安全的神圣使命和英雄壮举。细细地想一想,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把责任看得高于一切,甚至高于自己生命。

雷锋,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他因不朽的精神融入几代人的共同回忆,。他的身高只有1。54米,却成了几百万人民解放军的排头兵;体重不足50千克,激起中国人民心灵深处的层层浪花。他的精神永生不灭。

有人说:“雷锋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真的离开了吗?不,没有!虽然他的肉体离开了,可他的崇高灵魂却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平凡,但并非琐碎;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看!这是一朵烟花,这或许是天地间最灿烂的烟花了,这朵烟花的名字叫“雷锋”。雷锋一声虽然像烟花一样短暂,但是他也像烟花般灿烂。可是雷锋又不是不朽的,因为他的生命虽然消失了,但是他的精神却一直留在人们心田,将在神舟大地绵延。这烟花留下的光影给人无穷的回味,因为拥有了做人做个中国人基本素质和准则,拥有钉子精神,让这朵烟花在我们的土地上一代代绽放光彩。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继承雷锋以及先辈们的优秀传统。我们将把雷锋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养育了十三亿的炎黄子孙,经历了百余年的磨难,用五下余年的奋斗为基石,受尽耻辱,受尽嘲笑……今天终于成就了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中华文化不计其数,有古色古香的陶瓷,有号称“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还有远近闻名的四大发明……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传承了许许多多的传统民俗。而到现在,那些让人期盼的传统节日却平淡得像白开水一样,平淡乏味。

听爸爸说,他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那一天,村子里便热闹起来,一眨眼的功夫,村子中间的小泥路上便济满了人,有的舞狮子,有的扭秧歌,而有一些农民摆个小摊在街头叫卖。小孩子们都穿着新花袄,在人群中窜来窜去,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老人们聚在大树下的石桌子上,议论着天南地北。

不仅是大年三十,在中秋节,爸爸会和家人一起围坐在院里的小桌上,吃着那香甜可口的月饼,赏着天空上那轮皎皎圆月,其乐融融。

但是,现如今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渐渐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开开心心地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是随着潮流,热衷于西方节日,中国代代相传的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作为一名中国人,难道能袖手旁观吗?

现在,每当过春节,人们总是去饭店大吃一顿,吃饱喝足后,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唉,现在怎么一点儿年味都没有了。”

中华文化是无数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我们祖先创造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孙子、墨子等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作为一名小学生,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贡献一份力。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86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华美德和优秀文化的小学作文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具有五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其中,始终贯穿着中华儿秀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道德品质,这些可以被统称为中华美德

谈起中华美德,大家多多少少都能说出一些,比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明礼诚信、自尊自强……其实,关于中华美德的不止这些。

春华秋实,岁月无痕。时光的飞逝,为我们的人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感情,使我们始终无法释怀;太多的感动、太多的追求,使我们久久不能遗忘。人生的旅途漫长遥远,在我们饥渴时,都想要一碗心灵鸡汤;在我们疲惫时,都想找一个灵魂的港湾来休息。这时,身边处处都有中华美德。

有一位伟大的人曾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有人就十分诚实,她就是宋庆龄。宋庆龄小时候就学会了诚实守信。在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日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一个小孩子都可以诚实守信,作为现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会诚实守信呢?这样的事例很多。这些都是一个个故事,细细品读每一则故事,就像品尝一杯陈年老酒,需要慢慢啜饮,渐渐懂得每一个故事所蕴涵的生活意义。它们或许会使你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或许会使你以新的视野和方式去观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那些飞扬的青春、动人的情感、奋进的力量,以及令人震撼的生命本性的跃动,如清风拂过心田,如春雨滋润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净化自己、感动自己,使你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感动别人的人。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品德、精神和气质的基础。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民族为全人类做出了许多独特的贡献,中华巨龙在历经风霜后还能重新腾飞。

这之中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具有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中华美德。对我们的民族而言,中华美德就像源泉,滋润人们心灵的生长;中华美德就像脊梁,支撑人们挺起的胸膛;中华美德就像号角,鼓舞人们前行的脚步。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中华美德是做人之本。我们都应该学会做人之本,从小做起。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不分大小,我们都应该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让中华美德得以延续。

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不论从什么年龄开始都是可以的。现在,中华的传统美德将由我们继承,美丽的文化要靠我们相传,我们要将中华美德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如国家将中秋、端午等节日列为法定节日。可尽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为什么传统节日渐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青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而传统节日则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光大传统节日内容,传承传统节日精神,是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传统节日之精髓、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承国学作文: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 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 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让中华文化自信重建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经历历史长河的洗涤、冲刷、激荡,酝酿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你我何其幸运,生在这样一个国度,同时拥有儒家、法家、道家等文化可以学习,有五十六个民族多姿多彩的传统可以继承。

然而,我们是否知道自己正与中华文化渐行渐远呢?会写汉字就行,为了学好英语放弃汉语的思想在中小学生中滋长,中华文化何在?中国成语、诗词被肆意篡改,错别字现象普遍,中华文化何在?英文歌曲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回荡,旋律冲击着中国人的耳膜,中华文化何在?《诗经》《论语》《大学》等经典国学被国人忽视,手机网络小说充斥国人的生活,中华文化何在?

明清以前,中国一直以一个大国的形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瓷器、茶叶等珍品经丝绸之路远销世界,中国的文化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国家。正是因为这些成就,中国统治者盲目自大,刚愎自用,开始闭关锁国,与世界脱轨,直至西方的洋枪、洋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中国才开始被迫接受西方殖民文化。曾经为了文明、科学,我们舍弃了国学,拥抱了洋文,国学地位每况愈下,中文式微的背景下,我们的精神产品还剩多少?连唱歌娱乐节目都靠引进,我们的文化还剩多少?这是一个非正统教育培养起来的作家获得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央视办一个汉字听写大赛就能扭转的吗?携卷沉思,我们该如何让中华文化自信重建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高考改革方案陆续出台,英语科目成了最大的输家。英语听力将被取消;尝试“一年两考”,只以等级形式呈现;语文卷增至180分,英语试卷减至100分……英语高考改革并非空穴来风,语文升、英语降的背后是中华文化的自信重建。语文乃思想文化的载体,先在语言上自信,这样文化才能坚挺,创新上才能勃发。文化自信源于中国经济的崛起,文化自信是必需的,可文化自信的路线图在哪里?从塑造社会人的基础教育入手应该是一个好入口。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使命,中华文化自信重建更是每个国人沉甸甸的责任。首先,我们摒弃殖民心态,以史为鉴,树立自信。曾经的文化不自信不是自卑,而是承认差距,带着谦卑的心态追赶学习;可是,一味学习就无法超越别人。其次,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文化是悠悠神州大地酝酿千载的结晶,是唱不尽笑看千年的精华,是每个华夏子女的自豪。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最后,要勇于创新。只有怀着积极进取的心,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创造出时代鲜明的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的源泉充满活力,不断永流。

中华文化,不是躺在博物馆的欣赏文化,不是冰冷石头砌成的长城,它就在我们身边。中华文化自信重建,需要每个国人的共同努力,闲暇之余,让我们煮上一壶月光,几两荷花,领略中华文化的风景,让中华文化自信重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华传统文化之秦兵马俑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在西安,是“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兵马俑里的战马可威武了!马背上挂着红色的毯子,好像马背上撒了红红的花瓣,披着那厚厚的盔甲,它那盔甲真是刀枪不入啊!

兵马俑里的跪射俑也很威武,他手持长箭,跪在地上,如果那箭射出去了,那该飞多远啊!

站立俑,手上拿着锋利的剑,站得笔直,表情也很严肃,在战场上站立俑一定挥一挥刀就把敌人消灭了吧!

文官俑也很严肃,他的盔甲很薄,背后根本没有盔甲,他一定很聪明,头上戴着冠,我想如果想打胜仗,就一定要文官聪明啊!

将军俑手里拿着茶,在慢慢地品着茶,心里一定想着:“怎么才能打胜仗呢?”我想将军一定有个将军肚吧!头上一定有冠吧!样子一定很威武。

秦兵马俑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承中华文明营造美德家庭征文

全文共 2798 字

+ 加入清单

天下谁人无母亲?天下谁人不受母爱?天下谁人不爱母?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人生的最初阶段完全浸润在母爱、爱母的情感之中,这种爱已经深植在人体每个细胞的分子、原子中,成为与生俱来的最天然、最内在的爱,成为人类最美好的天性,成为一切爱的起点和基石。人人都经历的这种原发性的爱的内心体验,蕴蓄着巨大的心理能量、情感能量、精神能量,把这种蕴蓄在人心人性深处的恩义、情义、道义的潜在能量激发出来,提升起来,就会释放出彰显人性光辉、推进社会文明的巨大威力。因此,设置母亲节,使天下母亲的爱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能够深切体认的节日,使天下子女的孝心有一个得以唤醒、能够深切表达的节日,乃是全人类的共同需要。

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无不流淌着民族的血脉,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寄寓着民族的理想,凝聚着民族的情感,节日的群众性、广泛性、周期性、欢娱性、情感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传承民族文化、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家庭伦理的民族,中华母亲素有生民、相夫、教子的传统美德,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在母亲的教育下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许多教子励学、教子修德、教子廉政、教子忠信、母懿垂范的故事历代传颂。中华母亲的伟大风范与日月同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最令人敬佩的就是教育子女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胸怀大境界。孟子的母亲仉氏就是中华母亲最杰出的代表,她不但十分重视胎教,而且形成了择邻而居、择师而学、择言而教的系统教子思想和方法,终于教育孟子成为亚圣,择邻三迁、断机喻学、买肉示信、教子明礼、教子行道的故事历代传颂,两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母亲育子成才。因此,以孟母的形象创设中华母亲节,即将农历四月初二孟母生孟子成为母亲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乃是人心所向,历史的必然。

在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和众多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热情推进下,自2007年在孟子故里曲阜凫村隆重举行首届中华母亲节庆典以来,不但有数十座越来越多的城市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中华母亲节纪念活动,使其成为向全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载体,就连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也举办孟母节,中华母亲节犹如一轮东升的旭日,必将普照神州大地,温暖全球!

纪念中华母亲节,就是昭示天下的母亲,要彰显母爱的天性,发扬母教的懿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母亲象大地,朴实、宽厚、温柔、包容、坚韧,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纯真、最伟大、最神圣、最永恒的爱。爱子必然教子,母爱必然提升为母教,落实在母教上,将孩子培养成人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家庭是培育爱心和德性的全天候学校,人的人格、道德和做人做事能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的教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母教是每个人必经的最基础的教育,是塑造人生的最基本的工序。好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好母亲则是孩子的天堂。母教是民族素质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原始性的、长久性的基础,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和人类的未来。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圣的工作,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要呼唤天下所有的母亲,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营造文明进步、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建立相互尊重、和睦包容的人际关系,实现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和谐兴家,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母懿风范,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要象孟母那样树立以德育子、为国育才的育子观,其中最简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汲取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丰富营养,使孩子从小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在古圣先贤智慧的沐浴下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各级妇联组织,每年都要以纪念中华母亲节为主要载体,广泛开展争当育子成才的“当代孟母”评选活动,把中华母亲节办成强化母亲责任、提升母亲素质的节日,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纪念中华母亲节,就是昭示天下的子女,要彰显爱母的天性,弘扬中华民族敬母、爱母、孝亲、感恩、上进、成才的传统美德,营造孝敬母亲、感恩母亲、关爱母亲的良好社会风尚,让每位母亲都幸福安康,让每个家庭都和谐美满。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哺育了新的生命,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倾尽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这是子女无法报答的最深重的恩情。敬母、爱母,这种血统所系、命根所出的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和品行就是“孝”。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的链条,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连动物都知道感恩,孝更是人类最美好的天性。“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爱母、孝亲是一切爱的基础和源头。很难想象,一个不知爱母、孝亲、感恩的人,能够爱他人、爱祖国、爱人民,能够服务于社会。“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爱母、孝亲、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弘扬中华文化,从小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向孟子那样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只有无私地奉献于社会,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才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各级共青团组织,每年都要以纪念中华母亲节为主要载体,广泛开展争当孝亲报国的“小孝星”评选活动,以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各级教育部门,每年都要以纪念中华母亲节为主要载体,在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寸草春晖报母恩活动月”活动,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本的感恩教育,促进文明和谐校园建设。

人人都是母亲所生。没有母爱,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人伦。要把中华母亲节办成向全民进行感恩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提升道德素质的节日。感恩是崇高的道德境界。要唤起天下所有的人,都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世人,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让世界充满爱。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家庭和谐,家庭和谐的核心是弘扬母爱、爱母的中华传统美德。要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孟母生孟子日做为全民统一的中华母亲节,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把中华母亲节办成爱母节、孝亲节、感恩节。与此同时,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生日办成自己的母亲节。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正是这一天,母亲在痛苦和喜悦中将新的生命迎进了这个世界,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每个人在过生日的时候,都要感念母恩,颂扬母德,把自己的生日办成敬母日、孝亲日、感恩日。母亲在孩子给自己过节的时候,更要增强自己教子修德、育子成才的社会责任。这样,中华母亲节就真正成为一个既具有普世性和民族性、又具有个体性和日常性的全天候的全民的节日,成为对全民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最好形式,这是最现实、最生动、最广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我们人人都从自身做起,以母爱、爱母为核心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以此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彰显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时代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太平洋西岸这块土地上,我们家中国话,写中国字,做中国事,讲中国人做人的道理。

我们有工作的文明史,这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了的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根,是我们的血脉,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应对各种挑战、天灾人祸以及外来侵略。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都是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侍,需多措并举。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华要创新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拆除制约文化发展的各种藩篱,解开捆住文化发展的手脚,文化自由地在市场遨游、自主地呼吸新鲜空气。

中华文明为何能屹立在世界的前沿时隔几千年仍然璀璨夺目而光辉不朽?就是因为中华民族独具的领先世界的道德文明和生命文化!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宇宙自然规律!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是圆融和谐的文化!投射到个人身上,就是有内涵,学识渊博、通晓古今、具有洞察力;就是上善若水,把握大道,能圆融和谐一切;就是极其闪光的人格魅力,一身正气,具有凝聚力。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承中华文化,从我做起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当中有许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当妈妈,第一次当小警察,第一次去横店,第一次去牛头山……其中,让我最难忘的就是那一次在课堂上当小老师。

为了让同学们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也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理解《弟子规》,我决定给大家上一堂《弟子规》的课

“上课。”我学着老师平时上课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喊,“同学们好!”“老师您好!”同学们也严肃地回答,我好不容易忍住不让自己笑出声,就一股脑儿把她憋进了肚子里。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应该多学习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同学们认真地听着,大家都陶醉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句《弟子规》中的名言让我感受颇深。记得有一次,我剥开香蕉,发现香蕉上有一点点芝麻大小的黑色的东西,以为这根香蕉已经烂了,随手就把它丢进了垃圾桶。正巧,妈妈看到了,就生气地对我说:“睿睿,你怎么这么不爱惜粮食呀。”我觉得十分委屈,反驳道:“这香蕉不是有黑掉的地方吗,她不是烂掉了吗?”妈妈严肃又语重心长地说:“事虽小,勿擅为!这根香蕉虽然黑掉了,但它并没有烂,只是在运送地过程中撞到了,才会这样,你以后遇到不会或不懂的事情时,不管它是多小的一件事,都不要自作主张地去做事!”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而这句《弟子规》中的名言成为了我的座右铭,让我受用不尽。

诵读并理解了这些弟子规的意思后,我们玩了一个轻松的小游戏,看意思猜弟子规名言。看着树林般的手举了起来,我都有点儿不知所措了。我点了几个同学的名字,他们都回答地非常流利。看来,他们对《弟子规》都有了非常好地理解和感受,我的目的达到了,这节课也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尾声。这是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口干舌燥,背后都有汗了呢。

第一次当小老师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更深刻地理解了弟子规,也让我亲近了中华文化,明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坚定了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承中华文明,争做美德少年征文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前,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个网站——首届“山东美德少年”推荐评选活动-中国评选网。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的小伙伴,他们中间有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小雷锋,有小小年纪扛起家庭重担、自强自立的坚强娃,也有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有为集体尽责奉献的少先队小干部,还有尊老爱亲、对患病亲人守望相助的小孝子……他们的事迹无一不让我感到震撼。

同样是一名小学生,我像一个小天使一样,被家人温馨的爱团团包围。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划破即将破晓的夜空,我睁开朦胧的双眼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快乐时光。家庭,幸福,欢乐——我享受着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和美好。可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么多在贫困生活压力中苦苦挣扎的孩子。他们没能享受来自父母长辈和亲人的关爱,却背负着对他人的关爱。

陈玉波,一个13岁的烟台女孩。当她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娃娃时,母亲就因为长时间劳作患上了高血压,这让母亲行走不便,说话也不利落。父亲是个工人,终日的操劳让他积劳成疾,于2004年因肝癌撒手人寰。小小年纪的她,饱尝人世艰辛。她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因为丈夫去世的打击,病情更加严重,基本的生活都很难自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几乎失去,看着病中的母亲,懂事的陈玉波她收起所有的伤心,跟一个小大人似的开导母亲说:“父亲走了可日子还得过下去,以后就由我照顾你。”从此,她就成了妈妈心里的一根顶梁柱。每天做好早饭,把家里收拾一遍,给妈妈洗脸、梳头,喂妈妈吃过早饭,然后再去上学。生活在亲友和社会关爱之中,她学会了自立、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乐观的面对苦难的生活。虽然,命运让这个只有13岁的女孩过早的承担了家庭的重任,但她这种尊老爱亲、对患病亲人守望相助的孝心却打动了上苍,也打动了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她的执着、她的坚持和她的乐观与勇敢,都给我树立了典范。

年仅八岁的莱芜女孩李兴荣,虽然家境困难,但品学兼优,当学校为她申请困难补助时,她却把补助名额让给了别人。

姚晓辉,一个长到七岁没见过香蕉什么样的孩子,一边照顾车祸中失去双腿的父亲,一边照顾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不离不弃,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他还坚持自学,让我不禁感到汗颜。作为同龄人,我没有他们那样沉重的家庭负担,没有他们那样艰苦的生活环境,可我却不懂得珍惜。在家里,稍有不满意便耍小脾气,跟父母较劲;在学校,不仅做不到品学兼优,还处处惹是生非,更别说勤奋刻苦、自学成才了,这真是天壤之别。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百事孝为先”。做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有责任做中华文明传承者,宏扬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他人的心。发扬助人为乐、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团结同学、感恩父母、奉献社会,传承中华美德,争做文明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品德与社会》课上,老师让我们讲“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同学都讲了,其中我记得最牢的故事是“压岁钱的来历”。故事讲的是:

在很久很久以前,民间有一种可怕的怪物叫“岁”,“岁”每年的大年三十夜晚都回来和小孩玩,如果“岁”高兴的话只会让小孩生一场病,如果“岁”不高兴的话就会让小孩死亡。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所以非常爱护这个孩子,大年三十这天夜晚,这对夫妇怕“岁”来伤害孩子,就一直守在孩子身边,到了深夜,夫妇也累了,就拿着几枚铜钱给孩子玩,夫妇就睡着了。第二天早晨,夫妇醒来一看,孩子安然无恙,以为“岁”没来。后来才知道,在当天晚上,夫妇睡着后,“岁”就来了,“岁”看到小孩手中的铜钱后,便见钱眼开,不再逗小孩玩,拿着钱就走了。到了以后,发压岁钱就成了民间习俗。

听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压岁钱的来历。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传统文化的故事,可以上网查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质量月征文:弘扬工匠精神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中国人面对世界,最引以为傲的是“中国制造”四个字。确实,made in 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又是每个国人心中的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缺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和超前创意,更多的是一种兢兢业业的传统,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一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到了最后阶段,并产生了最终三名候选人。更多人关注的是伟大的科学家和著名的摄影师,但是我将会把手中的选票留给那位从未踏足大学之路的焊接大师王师傅,因为他代表的是我们当前缺失的大国工匠精神,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金钥匙。

当前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实力迅速崛起于世界。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几乎我们都能每天在电视上、网络上都能看到造假成风、贪污腐败的新闻。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上不敬业爱岗、专研技术,只想着买彩票一夜暴富;部分实业公司不专注于产品升级和服务提高,却放弃主业去搞房地产开发;甚至很多校园莘莘学子不好好学习而炒股。。。。。。虽然这些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当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现象,但是也反映出这个社会浮夸与鼓噪之风过重,亟需王师傅为代表的大国工匠精神来改变这种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也包含在我们提倡的中国梦内容中,但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要实现“中国创造”这个伟大梦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应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大国工匠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其次,国家注重、鼓励技术的创新、实业的发展,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再次,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像王师傅这样的大师级技能人才,做到广积薄发,实现量到质的变化。

我们高中生在面对高考这个人生第一道门槛时,也是踏出实现我们青春梦想的第一步。我们有人在努力成为科学工作者、著名摄影家或是艺术家,但更多的人最终将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每个人成功之路不是在于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每个行业中的状元,成为一名伟大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为中华文化而骄傲作文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奥运的开幕式如人们所料:宏大而精彩!当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一幕幕的展示在世人面前时,相信不少人只能用“目瞪口呆”来形容了。但有些朋友挑剔说主题曲不怎样,当年亚运会时的《亚洲雄风》才有气势。刚开始我也有那么一点感觉,但后来回味一下,倒觉得《亚洲雄风》的气势不怎么适合奥运的开幕式,为什么呢?时代及时势完全不同的缘故啊。

八十年代是一个后红色的年代,当年的中国的要求是快,快发展,因为已落后太多,而且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没有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现在的中国呢?是要和谐,是要包容。在开幕式中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画甚至是太极,无一不凸显一个字“和”,那音乐当然不能例外。

如果说八十年代的中国是血气方刚,激情奔放,那么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就是而立之年的成熟、稳健,已有收放自如之感。相比之下,我当然更喜欢现在的中国。

说完开幕式,不得不说昨天的首金。首日两金,而且首金就在早上就拿到,可以说是开局不错。拿到首金的是广东番禺的陈燮霞------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子,以打破世界记录的212KG取得48KG级举重金牌。我的一位同事曾经下过结论:中国的体育项目如无法普及到农村,注定无法取得成功,因为现代中国城市的孩子缺少吃苦精神和体育比赛所要求的意志力。对比一下这枚金牌和前几天男女足的表现,你不得不认同这一结论!

中国现代城市中的教育确实往往匪夷所思:明明是垃圾食品,却逢什么就是可乐、麦当劳、肯德基。几乎凡是洋的就是好的。希望奥运的开幕式能让国人对自己的文明多一点点自信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山东省第二届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征文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而这正是这个节目的口号与宗旨,我以为这是一个十分普通的节目,无非就是背诗而已,直到看完这个节目,我不禁为小名士们鼓掌,因为他们的才华与道德让我十分敬佩。

在比赛中,各种没听过的诗词层出不穷,并且他们的心态却是那么的从容不迫,这就让我更加敬佩了,如果要是我,纵使我把所有的诗词都记住,但一紧张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在这场比赛中,没学过的诗词,学过的诗词在他们口中对答如流,我很困惑,为什么他们记得那么清楚?要是我,早就忘了,清楚也就算了,但更让我困惑的是他们的诗词量怎么那么大?心中充满了为什么,我不禁想到了阮元写的“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我想,这就是所有的“为什么”的答案了吧。

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几个词怎么来的呢?通过看节目我知道了,这个节目也会考验他们的美德,他们在马路上时,捡起垃圾,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件小事,通常默默的走过去,这正是说明了他们的高尚品德,把书上的道理与生活中的行为结和到一起,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而这,不就是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灿烂中华文化,悠悠华夏文明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雄踞于世界东方的四大文明古国。它历史悠久,一条黄河,一条长江,从上至下穿越了悠悠的五千年。他民族情感丰富,抗金,抗日,各种各样的战役,塑造了一个不屈于失败,不甘于放弃的热血中国!但是中国的汉字文化,却在历史以及现实中,都有着别具一格的不同风格和魅力。

中国的汉字,可谓是独具一份!有一个中国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份长达三千个英文单词的演讲稿,用中文翻译了出来。令他非常惊奇的是,翻译出来的中文字数仅仅有一千五百多个。他马上深深地感受到了汉字的文化价值和魅力,感受到了华夏文明的美好感觉。其实汉字,在我们中国的国度里,是人人都必掌握的,也是都使用最广的。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谁又能感悟到汉字的魅力呢?

其实在汉字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一个人的感情。可以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做事行为都比较麻利,什么也不拖沓,一有什么活动立即积极的参加。你用汉字表达时,若你不喜欢这个人,你就会说他“做事毛毛躁躁,一点也不知道稳重”,但是当你喜欢他的时候,你就会说他“做事真爽快,真果敢,真是快刀斩乱麻”。所以汉字,其实代表的是不同人物的感情,也从小小的汉字方块中反映出来,每个人,每个国家不同的精神内涵和精神世界。

汉字的演变,也隐隐约约透露出我们国家的强盛和国家的发展!从远古时期,中国的文化和汉字都并不发达,所以,这时候的孩子都比较复杂,都比较难写,读写汉字,传了一部分少数人的权利。而到了封建时代,文言文占据了汉字书写的绝大部分领域,只有那些读书人,学子学者才有机会来品味汉字。而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知识也普遍的不断上升,汉子也有繁到简,形成了一种人人学汉字,仍然懂汉字的社会文化氛围。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资格去去品味汉字,去感受汉字那一份独特的美好与静谧。

汉字的文化,不能言语之上,只能存于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