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成语战争有关500字【通用五篇】

导语:有些人不管变得多么衰老,却从不失去他们的美丽他们知识将它从脸上移到了心里。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成语战争有关500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4207

作文

25

篇1: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1、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2、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3、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4、粮尽援绝: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5、弹雨枪林: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6、持枪实弹: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7、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8、不战而溃:溃:溃败。没有开战就自行崩溃。形容毫无战斗力。

9、肝髓流野: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10、飞箭如蝗:飞:飞快,迅速;蝗:蝗虫。飞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虫一样多。形容激烈的战斗。

11、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12、擦拳抹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13、刀折矢尽:折:断;矢:箭。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14、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15、炮火连天: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战争成语故事--远交近攻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敢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功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战争成语故事--借刀杀人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借刀杀人

【拼音】: jiè dāo shā rén

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权臣陈恒当道,派兵出征鲁国,只是为铲异并扩充自己势力,当时吴国鲁国有着共同的伐齐联盟,齐国无论攻打哪个国家,对方都给予支援。而吴国的后面偏偏有个越往勾践虎视眈眈,想随时灭掉吴国,吴王却没意识到这点,想和强大的晋国争霸。几个国家的矛盾错综复杂,给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子贡提供的可乘之机。最后,子贡不负孔子厚望,终于存鲁,乱齐,破吴,霸越而强晋。

【解释】: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出处】: 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无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举例造句】: 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之法。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近义词】: 以夷制夷、暗箭伤人

【反义词】: 亲历亲为

【歇后语】: 孔明斩魏延

【灯谜】: 除董卓有何良策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英文】: make use of other person to get rid of an enemy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生灵涂炭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生灵涂炭,用来指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使用在指自然灾难方面。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词目】生灵涂炭

【读 音】shēng líng tú tàn

【释 义】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 涂炭:烂泥和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也指生物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使用在指自然灾难方面。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反义词】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成语故事】

后燕、后秦联合攻打前秦,于是前秦的国都长安被人包围,苻坚因此退到五将山,等待有适当的机会能重新再来。后来苻坚被后秦活捉处死,苻坚的儿子苻丕就一直驻在邺城。不过,前秦的幽州刺史王永听说苻坚已经死了,就请苻丕到晋阳,在王永等人的拥护下,当了皇帝。苻丕当上皇帝以后,加封王永为左丞相。王永写了一篇召告,想号召前秦的部队去讨伐后秦和后燕。公告中说:“自从苻坚被害,国都长安沦陷后,国家就开始一蹶不振哪!老百姓好像生活在泥沼和炭火之中,十分痛苦。各地官员接到这份召告以后,就要派出兵马到临晋会师,准备作战。”可惜后秦的军队实在太强大了,王永无法获得胜利,前秦也逐渐衰落,不久后就被后秦消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纸上谈兵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赵国将军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

他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也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战争是以命相搏的地方,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秦国和赵国开战后,赵孝成王忌惮廉颇,决意用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赵括母向赵王请辞,赵王不允。

赵括上任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

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白起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了。长平之战后,赵国青壮尽失,国力大败,从战国七雄中的一线地位退下来了。

但事实上,秦国损失也相当惨重,秦将白起评论这场战役认为秦国仅仅是惨胜,甚至可以说秦国之所以说胜利,只是因为主将没有死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