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汉族的民风民俗作文热门20篇

家乡的春节,是微风拂过的日子,是餐桌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是一副红底金色的春联,是燃放鞭炮时一张张洋溢幸福的笑脸。那么怎么写作文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3010

作文

1000

大同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对于大同人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奶奶家来说更是认真对待的,大姑二姑三姑统统都不能来,该回婆家的回婆家,该在自己家的就在自己家。晚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爷爷把阳台的灯打亮了。拿了个大托盘,里面放着月饼,葡萄,梨,桃,香蕉,西瓜,苹果等等,果爸给搬到阳台上,放好,问爷爷:“放这儿月亮看的到吧”,爷爷满意的点点头。奶奶负责给包饺子,爷爷非要给包个硬币,还非要在桌子上摆上五副碗筷,说是有大孙子的。饺子熟了每个碗里放三个饺子,果爸把果果碗里的饺子夹开,嘎嘎,果然看到硬币啦,嘿嘿,都说这小子有福,嘎嘎,妈妈真高兴,比自己吃到硬币还高兴。

果果出生,爷爷就托人给算命了,据说很不错,出生的时辰真是不错,妈妈也在网上用称骨算法帮果果算过命,很好,比妈妈的命还好,嘿嘿,这些都是大家的一种心情,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宝贝儿幸福,妈妈比起你瓜子仁儿阿姨,可差远了,你澎澎哥哥的名字,可是他们冒雨跑到雍和宫找人起的,嘿嘿。

话说远了,改天,妈妈好好把给你起名字的前前后后都记录一下,将来你上学了,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老师肯定会让大家讲讲自己名字的来历,到时候你就按妈妈给你写的说,嘿嘿,虽然有点儿迷信,但不乏智慧阿。

大同中秋节,还有很多放鞭炮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亮着阳台的灯,很有家的温馨。

[大同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的民俗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马上就要来到了。在我的记忆当中,每当端午节这天,心灵手巧的妈妈就会按照流传下来的民俗,给我的手腕上戴上花花绳子、做香包包,最主要的要算得上是给我们全家包粽子吃 了!

早上一起床,妈妈就会先给我戴上用五色线搓好的花花绳子,再把我的书包里装上一个包上香草和朱砂的香包包,说是又避邪,又一年都不会被五毒虫子咬到。吃完早饭,妈妈就到市场上买来 新鲜的粽叶、香香的糯米、甜甜的蜜枣,再买点儿花生豆,到家就开始忙活了。妈妈先把粽叶洗干净,把糯米和花生豆泡上半个小时,再把包粽子的绳子、剪刀准备好,就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包好的粽 子小巧玲珑,很是个好看。粽子包好后,妈妈就把它们全部装在高压锅里,打开火开始煮了。水一开,马上就听到“吱吱、吱吱……”热气往外喷的声音,这时粽子的香味就会飘满整个屋子,我就馋 的直想流口水。煮好的粽子一出锅,我马上就想吃,吹着、剥着、烫着、忙着、粽子终于吃到了嘴里,香香的、黏黏的,那种感觉好美呀!爸爸也赞不绝口。

过端午节真是太有意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秋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起源于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吃月饼有很大的意义,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传统民俗作文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很多个传统节日,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说起端午粽子,每年我们家都会围在一起包粽子。妈妈告诉我:在包粽子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先煮一锅水,再把新鲜采摘芦苇叶放在水里煮一下。接着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洗干净,这样准备工作就做好啦!等芦苇的叶子晾干后,我们就开始包粽子,先取三片芦苇叶,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状,再把糯米放进去,中间夹一两个枣,最后用线捆好,这样粽子就包好啦。

虽然我是第一次包粽子,但我包得还是很不错的。我包的粽子又肥又大,就像一个正在睡觉的老佛爷。等我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进一口大锅里蒸一个多小时,这样香甜美味的粽子就做好啦!粽子的原料虽然简单,但味道却极佳,只要闻到粽香味,就能让人垂涎三尺。

除了吃粽子,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活动——划龙舟。每一年端午节,我们就能在宽广的江河上看到那神采奕奕的龙舟,每一条龙舟都有二十多人人奋力划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还有一人在船尾摆舵。划龙舟的过程中,众人还会齐喊“一、二”“一、二”,场面热闹非凡。

即使端午节的时候阳光猛烈,却无法抵挡观众们的热情,岸边群众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为自己喜爱的龙舟队呐喊助威。听到观众的加油声,龙舟队员们就更加有干劲了,一条条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阵势相当激烈。围观的群众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个壮观画面。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闹非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明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那一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姑姑、堂哥一起回老家给爷爷扫墓。路上,我们看见一丛丛紫色的野花铺满田野。妈妈说:“这真是一座天然的花园!”快到老家了,我忽然想起了杜牧写的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踏着泥泞的山路,我们来到了爷爷的墓地。我急着冲上前,没想到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满身都是泥。姑姑笑着说:“你呀,正好给爷爷拜上一拜。”我们开始祭扫。爸爸把一张张纸用小石子压在墓碑上,接着清理杂草。我和妈妈、堂哥去捡干树枝,然后把捡来的干树枝分成两堆,放上纸钱。姑姑忙着把一道道贡品摆上。一切准备就绪,姑姑点燃了纸钱,又点了几支香,分给我们。我们先拜天地,再拜土地公公,最后给爷爷鞠躬。拜完了,姑姑还站在爷爷的墓前,嘴里念念有词。最后,爸爸点燃了一串鞭炮,红色的碎纸屑漫天飞舞,好像仙女散花。

扫完墓,我们收拾好贡品,等纸钱完全烧成灰烬,才离开了爷爷的墓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我继续为大家介绍傣族。

在西双版纳有很多民族,傣族是版纳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着自己的文字。傣族不像我们汉族有 百家姓,他们那里女的姓玉,男的姓岩(ai)。如果生在地位比较高的就姓刀,比如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州长刀琅 英女士就姓刀,因为他们没有百家姓,所以他们的名字经常重复。

接下来我来介绍傣族的智慧,大家一定听说过吊脚楼吧。什么叫吊脚楼呢?吊脚楼就是第一层不住人当仓 库,第二楼才住人。进到吊脚楼里讲究“一脱二摸三不看”。就是进客厅要先脱鞋,然后要摸一摸吉祥如意柱 ,傣族都信仰小乘佛教,所以如果你看了人家的卧室就把他们的灵魂带走了。傣族人非常聪明,他们为了防止 毒蛇进入,就把柱子弄成四四方方的,可见傣族非常聪明。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韶关,那里有别具一格的客家习俗,其中,春节最为热闹。

除夕的前一天,村名们都蜂拥而至的来到集市上,买鸡、鸭、鹅,买黄酒、白酒……留在家里的人则要将全部的物品更换,俗话说“干干净净迎新春。”扫完后,贴上年画与对联,整个屋子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除夕那晚,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从下午,人们就开始准备着这一年一度最为丰富、最为开心、终于有意义的团圆饭了。吃完了饭,全家人都会在自家的屋顶上放鞭炮,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啪啪啪”飞上天空的烟花,好似一盏独灯,照亮了天空中的一角。十二点钟的钟声敲响,从村头到村尾,挨家挨户都要放很大很大的爆竹,“隆隆”的声响伴着新春的到来。当晚,每个人都要守岁,如果要睡觉,就要开着灯睡觉,因为长辈说那样年兽就不会来找我们。

大年初一虽然没有除夕那样的热闹,喜气洋洋,但还是很开心,欢乐的。早晨,六点多,每家每户都要去庙里拜祖宗。给祖先敬完酒,还要按大小辈分站一列,朝祖先拜六下,六六大顺,祈祷来年平安,吉祥,富贵。回到家以后,晚辈要收取长辈给的红包,并且要说:“祝某某某,新年快乐,吉祥平安来年如意。”

初二那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家探访,回家那天,她们都会带一些糖果,水果,贺礼……

正月十五的那天晚上,家里人要开始做汤圆。糯米用大大的缸子装着,用木锤把它打均匀之后再包馅儿,晚上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山西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2540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从北往南,地杰人灵,民风古朴,民俗各异,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怎可一语而概之?只是择段讲来,大家开心一笑吧。

讲故事一: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在历山上种地的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高兴的不得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尧这个老头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虽然让他白捡了两个美女,却不给女儿一点陪嫁,就打发女儿去了他家,更不用说给他个一官半职了;而是让他继续在历山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舜心里并没有什么不乐意,还是带着两个漂亮的妻子在历山继续过种地的苦日子。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娥皇、女英两位妻子,虽然出生于皇家,高贵无比,却并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争过大、小外,还是贤慧的很,两人一过门,就脱掉皇家冠服、换上农家布衣,二话没说,就和他一道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了,更了不起的是,她们还关心民间疾苦,平时平易近人,急时扶危济困,几年过去后,两人脸晒黑了、手变粗了,和一般农家妇女没什么两样了,此时的舜,在两位妻子的帮助下,把他“承包”的历山治理的井井有条,已成了河西当地冒尖的富裕户、模范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舜和两位妻子致富后不忘乡亲,经常帮助周围百姓,就连当时死活看不上舜的家里人也和他们搞好了关系,使舜的声望直线上升,河东的人都愿意迁移到河西居住,这时候尧看时机到了,于是就名正言顺地提拔舜为接班人,还把他扶上马,又送了一程……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讲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谈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乱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乱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 zhun 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习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有关描写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好玩的春节民俗作文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春节。我们一家到紫荆山公园旁边的人民大会堂广场去看万人大巡游。

一进广场,只见广场四周挂着许多大红灯笼。正前方有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盛世闹春”几个大字,到处洋溢着春节的气息。广场上人山人海,他们是来自郑州市各个市,区的表演队伍。有高跷、旱船、盘鼓、舞龙、舞狮、秧歌、武术表演……看的我眼花缭乱。表演开始了了,只听“咚”的一声,五彩的烟花在太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气球飞上蓝天,彩带随风飘舞。这时,各个表演队开始通过主席台表演,那场面真是壮观。

最使我难忘的是舞龙。只见两条神气活现的龙在抢一个珠子,真是“双龙戏珠”啊!它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快、时慢,我的眼睛看的真是应接不暇。

还有非常可爱的大头娃娃。有西天取经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还有可爱的猪八戒背媳妇。他们一摇一摆地走着,胖胖的大脸,看上去真可爱。我都想试一试呢。

随着“咚咚咚”的鼓声,几头活泼可爱的狮子闪亮登场了。他们摇头摆尾的,最后还吐出了贺岁的对联。

春节的民俗表演真好玩呀!

[好玩的春节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民风民俗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煮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洗秽气,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看,这就是我国过春节时的习俗,很有趣吧!

那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民间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个叫“年”的怪物,头长尖角、凶猛异常,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会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己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可以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人不再相信春节的习俗和传说了,但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习俗,要继续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北京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一个多名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每一个地区都各自具有特色的风俗。提到风俗,我想起了我们的首都—北京。逛庙会、熬腊八粥已经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还想知道吗?那就让我来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风俗。

在每年的农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旧时北京的三大节日,尤其是春节最为隆重热闹。在众多大小节日中,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如农历腊月三十晚,全家人欢聚一堂,吃“更岁饺子”,“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新年伊始燃放鞭炮“辞旧迎新”“百年祝福”“祈求吉祥”。初二接财神。初一至初四,不用刀,剪,不准扫地,不新做食物,以示“年年有余”。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逛庙会。正月十九,为白云道教祖师邱处机逝世纪念日的“燕九节”接着是清明节的扫墓、踏青。

四月初八“浴佛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以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这天要祭神、上坟、放荷花灯、船灯以起渡鬼神。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喜爱当晚赏月、吃月饼、又有团圆节之称。

这一些民风民俗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即添加了节日浓郁的欢乐气氛,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风民俗是多么好玩呀!让我们继续去探索、去发现这一个有趣的民俗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年的寒假,我与爸爸妈妈参加了牛通社组织的到嘉善碧云山庄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动。

在城市里,过年时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交换红包……可是,在农村里,过年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腌猪肉、做喜饼等年俗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

只见阿姨先从蒸房把被湿布包裹着的熟糯米与熟梗米拿了出来,再端来一盆热水,把水撒在石臼上。

然后,将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对着我们说﹕“做年糕需要两种米,分别是糯米和梗米。

人们常常把糯米与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制作年糕。

”紧接着,她教我们打年糕的步骤和要领。

我与其他两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把沉甸甸的木锤高举到头顶,跨弓字步,整个人略向后倾,将木槌用力打到饭团上,只听“砰”一声,锤子击向饭团,米粒黏在了一起。

接着,我们又使劲击打,还时不时把饭团翻一个身,将水撒到饭团上防止木槌与饭团黏在一起。

我们四个小队友一人翻饭团,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还是未俱成形。

此时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手脚酸痛了,看来这打年糕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妈妈告诉我,相传在唐朝时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如何将多余的粮食更好地储存起来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酿米酒等方法制作风味不同的食物,渐渐地就沿袭成为了年俗文化。

从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民风民俗优秀作文300字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春节好玩的有很多。小编整理了春节风俗作文300字,供大家学习借鉴。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二月二龙抬头民俗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梧州市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梧州。它座落在西江边上,是西江上的一颗闪亮的绿色明珠。它的山是绿色的,它的水是绿色,连它的特产也是绿色的。

梧州的山苍翠欲滴。它有着这三座远近闻名的山,它们是珠山、北山和白云山。其中最美要数白云山了。它是梧州市最高山峰,山上树木参天,晨雾迷漫,属于一座森林公园,它被由松树、桉树和榕树等绿色植物覆盖,从远处看它是绿色的海洋,从近处看,它像绿色的城堡。最奇特的是它在下雨后会出现“云岭晴岚“奇观。在白云山脚下你还可以观赏到世界E级濒危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它们非常可爱。

梧州的水是碧绿碧绿的。梧州有一条江叫桂江,它在“山水甲天下”桂林漓江的下游。它的水总是那么青,就像一条碧绿的丝带围绕着梧州;它的水总是那么绿,就像一块碧绿的宝石。夏天的时候,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运动就是到桂江去游泳。投入到桂江的怀抱,你会觉得柔柔的凉凉的桂江水在轻轻抚摸着你,让你觉得非常舒服,忘记了这是炎热的夏天。

梧州的特产食品也是绿色的,有龟菱膏、冰泉豆浆和蜜枣。为什么说它们是绿色的食品呢?是因为它们的制作原料取自大自然不受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我主要介绍一下龟菱膏吧,因为它最出名了。它主要以龟和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蒲公英等药物精制而成。老人吃了滋阴补肾,小孩吃了清热去湿,年轻人吃了去暗疮、养颜提神。在梧州它可是最受欢迎的小吃,因为它药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倍受人们喜爱,并畅销海外。它的味道的点苦,所以最常见的是吃法是加点蜂蜜,这是原味龟苓膏。龟苓膏有很多种吃法,可以吃原味的,也可以加冰萁淋、西米、红豆或者水果等,如果把龟苓膏冰冻后再吃口味更好。小朋友是不是有点流口水了?那赶快来梧州尝尝吧。

梧州真是一个好地方,有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食物,欢迎五洲四海的朋友来梧州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广东民风民俗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等症。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

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

比如: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台州春节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各地过年的风俗各式各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年俗。我的外婆家台州春节风俗非常隆重和有趣。

在腊月二十三那天,大家就开始忙碌了,家家户户要进行大扫除,连最角落里的一小颗灰尘都不放过。搞好卫生后,接下来的几天大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吃的东西,杀鸡买肉,做冻米糖、做年糕、磨豆腐到了二十九,就算是正式过年了,在那一天,每人都要吃大圆子,表示团团圆圆。大圆子和包子很像,不过外皮是糯米粉做的,上面还开了一个口子,便于蒸熟得快一点。除夕那天,一吃过中饭,各家各户就忙着祭祀了,先摆好台子,放上猪头、整只的褪好毛的公鸡、年糕、碗筷,酒倒得满满的,两边还点上红蜡烛。首先谢年、祭天,感恩能平安健康地过完一年。再烧一大桌菜,祭祀祖先,对他们表示怀念和感谢。吃过晚饭以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零食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还可以拿到压岁钱。

第二天,就是新的一年了,天还没亮,鞭炮声就响得让人睡不着觉。大家先放开门炮,又摆起台子,摆放上清水、米饭、水果,点上香和蜡烛,进行新年祝福、祈祷。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跑来跑去互相串门,热闹极了。

台州的年俗真是隆重有趣!同学们,大家都来说说,你们老家的春节风俗是怎么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桂林民风民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新年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不使人间遭殃。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风民俗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哈哈!”五(7)班里传出的爽朗的笑声,大家多感到疑惑吧,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那还是从上个星期说起吧。

上个星期,李老师告诉我们下周要开展“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听了这个消息,我很快与几名同学结组,起名为“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研究”,我们还做了精心的准备。

接下来,就让我向大家介绍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吧!

“节日风俗知多少”小组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其中,由黄子畅、王子骞、刘子豪表演的双簧最为精彩。

首先,他们三位同学相继上场。不一会,表演就进入到了最精彩的片段。蹲在椅子后面的王子骞多次捣乱,让坐在椅子上的黄子畅被烫伤、被炮炸……看到台上精彩的演出,许多同学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演出最终在同学们的一阵阵的笑声中结束了。

说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接下来,就让我大家介绍介绍我们小组的展示吧!

首先,是由我们组的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简介与风俗习惯。接着,就该我出场了。我的任务是为大家读灯谜,让大家猜一猜。我开始读了,我刚开始读的时候,心里有些紧张,但是由于我的一字不错,我紧张的心终于慢慢的放了下来,我马上就顺利的读完了。我展示后,我们组的其它同学也开始了他们的展示,他们展示的也十分精彩。不一会儿,我们

组的展示就圆满结束了。

观看了每个小组的展示,我们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我们组得了二等奖,虽然我们没有拿到一等奖,但我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与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老家的婚礼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大柘镇塘根村,那里的婚礼风俗习惯非常传统,近似于影视中的古代婚礼。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里啪啦”燃起鞭炮.“呜里哇啦”吹响唢呐,热闹极了。吹唢呐的有七八个人,节奏欢快,铿锵有力,高亢明亮,那场面用语占真是无法形容。你瞧,从花轿里走下来一位大姐姐,接着一位老婆婆马上扶她走进大厅,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时啦。那老婆婆拿来一根红绸带,让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仪大喊一声“肃静”,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司仪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旁人立刻端上来一盘食盐和一盆山石,寓意他们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这时大家的目光怎么都投向一个小男孩身上?原来那个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献I二两个红彤彤的鸡蛋,鸡蛋寓意早生贵子,这两个鸡蛋寄托了亲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该是敬茶的时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盘中香味浓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给他们。父母高高兴兴地接过茶,一面细细地品味着,…面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新人,这又是长辈对他们和和睦睦、白头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仪大喊一声。顿时整个大厅人声鼎沸,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笑声中走向自己的快乐天地。房门前,摆放着两盆生机勃勃的石竹,寓这对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户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头焕然一新,希望这对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丽的画卷。

老家的婚礼习俗可真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风民俗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而这些传统节日中总会有许多的习俗令我们记忆犹新,比如二月二的“龙抬头理发”、清明节为亲人上坟、端午节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等,而最令我难忘的要数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刚刚过去的2014年2月6日,便是今年的元宵佳节,在这一天,我们武陟县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民间文艺节目汇演,吃过早饭后,爷爷便领着我来到了县城的人民广场,那儿真是人山人海,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爷爷抱着我,我才看见了里边的文艺表演,有东北大秧歌、划旱船、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今年是龙年,也是我的本命年,因此,我最喜欢的便是舞龙表演了,一条条金黄色的龙在十几位小伙子的手中上下翻飞,忽而腾云驾雾,忽而蛟龙入海,忽而舒展身体,忽而盘旋翻身,看得我目瞪口呆,身边的观众也不时叫好。

回到家里,早已经夕阳西下了,奶奶早已经为我们包好了饺子,吃过饺子之后,还要喝油茶,据说这是让祖辈们吃饱喝足之后,早一点上路回家,保佑后辈的子孙们来年五谷丰登,平安健康。

天逐渐黑了下来,我和爷爷、爸爸要到坟地去为逝去的仙人们上坟,欢送他们的灵魂回到坟地。到了那里,爷爷负责点纸,爸爸负责烧香,而我负责把一支支小小的蜡烛点燃,然后插进坟前的土地上,为他们“送灯”,照亮他们回家的路程。然后,爸爸又在坟前燃放鞭炮,欢庆元宵节的到来。

回家的路上,处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的门前挂起了大红的灯笼,灯笼里蜡烛的火苗一闪一闪的,像调皮的孩子们眨着眼睛。大街上人来人往,像白天一样热闹。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一起烤火、说话,或是谈论着新年的打算,或是商量着准备去什么地方打工干活,或是探讨着发家致富的门路。

回到家里,奶奶早已经将元宵煮好了。我们都说不饿,可奶奶说,元宵节不吃元宵怎么成呢?吃了元宵,新年就算过去了,自己的身体才会在新的一年像元宵一样又白又胖,早日长大成人。无奈之下,我又吃了几个元宵充饥。

吃过元宵之后,爸爸便领着我和弟弟来到院子里放烟花,我和爸爸负责点烟花,而年幼的弟弟则在旁边观看。随着烟花的点燃,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发出万道光芒。有的如黄色的菊花,在天空中吐出美丽的花蕊;有的如银河瀑布,从夜空中倾泻而下;还有的如奥运五环图案,在天空中闪闪发光。最有趣的要数闪光雷,随着导火索的点燃,砰的一声,犹如一颗炸雷升到空中,随着嗵的一声巨响,又开出了一朵银色的消化,弟弟赶紧放下捂耳朵的双手,与我一起欢呼起来。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的元宵节虽然没有下雪,但月亮却像一个害羞的大姑娘躲藏在云层中,一会儿露出了真面目,一会儿又躲进云中。望着天上的明月和星星,躺在床上的我不禁想:好难忘的一天!好有趣的元宵节啊!这一天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开始盼望着明年的元宵节早日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