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汉族的民风民俗作文(热门20篇)

家乡的春节,是微风拂过的日子,是餐桌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是一副红底金色的春联,是燃放鞭炮时一张张洋溢幸福的笑脸。那么怎么写作文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3027

作文

1000

《广西民俗作文》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描写壮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265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

春节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有的地方把大门洞开,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朝东方拜揖,祝福道:“东方大利,一年万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这一天,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几十里清楚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这天也不得杀生,猪、鸡、鸭都必须在年前几天收拾干净,以备祭奠和食用。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亲朋开始来往拜年。非凡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按通常观念,整个正月都属于节日。故云南文山的壮人要打一月铜鼓,跳一个月舞。另一些则在风景秀丽的河边、山谷,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蚂拐节

这是流传在红水河畔东兰、凤山一带的古老节日。每年从正月初一起,经过找蚂拐、孝蚂拐及陪蚂拐、葬蚂拐三个阶段,历时一个月之久。蚂拐节有两个故事,其中一个说,很久以前儿子吃老子,杀老母过年。后来出了个孝敬父母的东林,别人要来杀他的父母,他夺刀不让。他也不去吃别人父母的肉。后来母亲死了。他用棺装殓守灵。屋外蚂拐不理会东林悲伤,哇哇叫得人心烦。东林一气之下,用开水浇了蚂拐,谁知惹了大祸。大地断蛙声,日头红似火,天旱得大地干裂。后来布洛陀和姆洛甲说蚂拐不是凡间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须给她陪罪,请蚂拐回村过年,这就是蚂拐节日的来历。另一个故事说,蚂拐是雷王之子,被当作天使派到人间,他一叫雷王就给人间雨水,所以人们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考妣。这些传说,都和蚂拐是壮族图腾有关。

三月三

三月三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壮族的歌节。作为清明节是受汉族的影响。但也有的壮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过清明节扫墓的,与汉族大不相同。壮人对祭扫十分看重,届时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山野间不时传来鞭炮声,久久不绝于耳,山岗上,林篁间,白色的魂幡在坟顶的竹竿上飘动,造成了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壮族风俗,供品必须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迷信认为,带回家会招鬼进门。

不少地方的祭扫的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歌圩,是为三月三歌节。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把这一天定为壮族的节日。1984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歌节,700多名来自各县的歌手登台献艺,使三月的邕城成了歌舞的海洋。连外国友人也远渡重洋与壮人同享节日的欢乐。这期间,常伴有祭神、打醮等迷信活动,然而更吸引人的则是抢花炮、演戏、杂技、武术表演、舞彩龙、舞彩凤、唱采茶擂台赛诗等多彩丰富的文娱活动,近年还添加了演新戏、放电影、球赛等。不过青年男女们的注重力大多不在这方面,而是在如何通过歌圩找到中意的伴侣。

牛魂节

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在壮人的意识里牛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凡间的一般牲口。有一个故事说它四月初八诞生于天上,所以这天是牛王诞日,当初因为陆地岩石裸露,黄土望不到边,尘沙弥漫,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牛王奉命从天上来到人间,播种百草,原定是三步撒把草种,谁知它弄湖涂了,竟一步撒三把,使得野草丛生,侵凌田禾。因此被罚留在人间吃草。但天上并没有忘记它,每年四月初八,牛魔王便从天上下到凡间,保佑牛不瘟死因为是给牛过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劳动。主人用枫叶水泡糯米蒸饭,然后先捏一团给牛吃。牛栏外安个小矮桌,摆上供品,点香烛,祭奠牛魔王,人们还要唱山歌,唱彩调,欢庆牛的生日。

莫一大王节

每年六月初二为莫大一王节,是为纪念敢于反抗封建皇帝的壮族英雄莫一的。柳江、龙江两岸的壮族群众把他奉为祖先,在神龛上有写有他的神位。每年六月二日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是各家宰鸡杀鸭,焚香供祭,求他佑护壮家人安宁。大祭十分隆重,要在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的仪式。供品用两牲,即一头猪,一头牛。祭奠的也很非凡,要用猪和牛的肉、骨头、肝、肠等不同部位做十二道菜,少一道也不行。十二道菜也不能同时做,同时摆上神台,而是隔一会送一道,十二道齐全,即可焚纸行礼,祭毕,将每道菜按全村户数分份,每户一人参加聚餐,礼成。

中元节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族受汉族的影响,也很同情这对难得相会的夫妻。但壮人还另有说法,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所以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

初七过后,人们便为中元节办货,忙着赶圩采购香烛和鬼衣纸。节日到,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杀猪,一派节日气氛。有的地方从初七开始就用鲜笋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开始大祭,供桌上摆满了猪肉、整鸡、整鸭、米粉、发糕、糍粑、糯饭,一直摆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这前,得先把供品热一下,祭过祖,才能进餐,供桌下撂着一个很大的纸包袱,里面塞满了蓝、白、紫色纸剪成的鬼衣和纸钱。每次祭奠都烧一些,烧过之后,用芭蕉叶、海芋或荷叶包好灰烬,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烧完,一起包成两大包,由一位老人头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边,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还烧纸船、纸马和纸屋,让祖先满载而归。

霜降节

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节日,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这个节日流行在大新县的下雷、雷平及宝圩一带,但影响扩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县。正降日凌晨人们便带糍粑、年米、肉、香烛等聚集玉音庙宇供祭。在清代,不但百姓祭奠,州官也必身着官服,率众顶礼拜祭。1949年以后虽不举行供祭。但纪念活动依然十分热烈,有演戏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狮的,等等。

[关于描写壮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这天,是传统的小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各色的年画。人们到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是要吃元宵的。

过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中华民俗文化读后感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想到中国,我心中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什么尊老爱幼,什么执著追求,都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代名词。风流人物、九州风景、民间故事、艺术符号、八方习俗、文学瑰宝。都反映了我国的传统与改革。我沉浸在这一则则故事里,犹如置身于广大的海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记载了许许多多,有神话、有历史、有艺术、有瑰宝。其间我最喜爱那美轮美奂的民间故事。那牛郎不顾那汹涌奔流的银河,同儿女拿起粪瓢去舀那天河的水。皇天不负苦心人,他们那坚强而执着的爱情,感动了皇母娘娘,终于允许他们相见一次。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把爱情去掉一个字,那就是爱。是啊,这就是纯真而坚韧的爱啊!梁山伯与祝英台到死都要相见,在坟墓里化作一对鸳鸯鸟,飞到高高的树上去了。那扯下的裙角,化作蝴蝶,也化作心里沉淀的爱意了。

如此美丽的爱情,如此纯真的爱,也值得我为之感动。但还是文学瑰宝更对我的胃口。我同书本一起探讨谁才是《三国演义》的“一号人物”。《三国演义》我看过,但不过草草翻了一下而已,根本不记得什么“计”。这个故事里却贬低诸葛亮,抬高反派曹操的身价。其实也不算是贬低抬高,事实证明就是这样。诸葛亮表面谦虚内心却十分狂傲,不但编造歌谣搞当地个人崇拜,还广告扬名,即使属下是个能人。反而曹操却真实得多,他是一个生来就有领袖能力的人,也是个浪漫主义者,他干的那些坏事,也多半是“不得不”的。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周瑜气量小,心胸狭窄,恨不得杀死处处都胜过他的诸葛亮,就是教科书也是这样说。其实并非如此。杀诸葛亮是为了护国家的安全,是替大众着想。这样一分析,我想你也改变了传统的看法吧。

九州风景也是美丽的很。天空灰蒙蒙的一片,连火红的果实也沾染上了一丝素白,草尖上几滴雾气凝成的水珠,映出远处朦胧的山峰。走在这样的雾里,连衣服都会湿淋淋的。这样轻幽淡雅的风景,无不显露出中华秀丽的自然风光。

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是令人兴奋难以忘怀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壮族身边的民风民族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都不同,各有各的民俗特点。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五十六个民族的一个成员——壮族

壮族是勤劳善良,豁达乐观的一个民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壮族人民的建筑,服饰,节日,山歌都很有特点。

壮族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民族。他们的房屋都是木头建的,一楼养生,二楼以上住人,因为木头搭建的房屋没有污染,在农村更是空气清新。

壮族的男女服饰不同。壮族男子的服饰与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而壮族女子的服饰与汉族女子的服饰那是天壤之别。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面绣有鸟兽,鲜花,自然风光等等。壮族的刺绣很精致,她们服饰上的刺绣绝大部分都是手工刺做,拿在手上非常好。

壮族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都有一个“歌虚节”,“歌虚节”是壮族人民最欢乐,也是最热闹的一天。本村人在村口迎接村外人,用各村的歌来挑战,在山顶对唱的人,如果唱不下来了,还有山下本村的人助威。两村的人可以用他们那嘹亮的歌声来促进两村之间的和谐友谊。真是应了那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了。

壮族山歌的特点就在山上对唱,任何人都可以接唱。在山上干活,在山那边有人在唱歌找人对唱的时候,山那边可以接唱,这样,干活多累也是开心的了。壮族的美在于人之美,人之美在于人之智慧,他们用那响亮的歌喉唱出了壮乡之美。

壮乡之美,源于壮乡之特点。壮乡的特点多么独特啊!壮乡之族的人民是多么的勤劳善良,多么的豁达乐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的民俗作文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规矩”太多!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结尾:今天我的收获太大,知道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风民俗的好词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齐鸣 灯饰 仪式 礼花 隆重 供奉 图腾 浓郁 拜年 宗教 供品

信奉 参拜 庄严 欢聚 陋习 陋俗 吉庆 喜庆 洋溢 狂喜 舒杨

吉祥 喝彩 恭喜 陶醉 盛况 沉浸 风采 喧闹 打扮 新颖 美好

民俗流传 庆典 风俗 习惯 浓厚 庄重 庆祝 真挚 肃穆 乡俗

村俗 祈祷 欢腾 沸腾 盛装 爆竹 焰火 场面 装点 彩灯 奏乐

欢声雷动 震耳欲聋 民俗民风良辰吉日 张灯结彩 彩灯高悬 蜂拥而至

接嫂而至 琳琅满目 光怪陆离 斑驳陆离 鼓乐齐鸣 爆竹声声 万众欢腾

欢呼雀跃 锣鼓喧天 盛况空前 经久不息 穿花拂柳 流光溢彩 开怀杨饮

响彻云霄 顶礼膜拜 摩肩接踐 人头攒动 人山人海 熙熙攘攘 座无虚席

纵情欢唱 喜形于色 扶老携幼 络绎不绝 彩灯高桂 栽歌栽舞 鞭炮齐鸣

彻夜狂欢 妙趣横生 灯火辉煌 欢声笑语 三五成群 火树银花 万家灯火

光焰万丈 花团锦簇 翻翻起舞 亮如白昼 披红挂绿 高朋满座 手舞足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彝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又称“东方的狂欢节”,是彝族的节日,过火把节的还有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

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将会进行“三天三夜的狂欢活动”。

第一天:祭火。

一般由寨子里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人在山上进行祈求,祭祀,杀鸡宰牛羊,然后用最原始的方法获取火种,进行保存,等到第二天。

第二天:传火。

白天会赶集,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选美比赛,歌舞表演等。晚上,由当地地位高的人一起用取来的火种点燃事先准备好的主火把,然后每家人在主火把处取火,进行游街仪式,随后就是火把狂欢,一起撒火把,跳左脚舞。

第三天:送火

期盼来年会带来好运,丰收。下午回召集所有男人,不管老少,聚集在一起吃饭,代表火把节的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元宵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可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边吃着香甜的汤圆,一边了解元宵的知识。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由来已久。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风味各异。元宵,象征团圆,寓意吉祥,有民歌唱到:“喜吃元宵丸,家家庆团圆。”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节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加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燃放烟花助兴。

元宵节除了要赏灯,还要猜灯谜。猜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语,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化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年年岁岁闹元宵,岁岁年年庆团圆。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个文化盛典,是个团圆佳节......

[元宵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民风民俗小学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清早,一声声吆喝声便传遍了整个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这么多人,虽然有些嘈杂,但也十分的热闹。每个人从身边路

过,伴随着一阵阵香气,伴随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什么东西令他们如此幸福?早点。

孝感早点并没有上海那样食物美味,又不如重庆那边辣得有特色,也没有国外那边满街的芝士味。我们孝感的早点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朴的。

孝感米酒,应当属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选才考究,制法独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沾,稀而不流,又闻着有种隐隐的酒香,却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品种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樱桃米酒,银耳米酒......,种类繁多,但样样都十分美味。

老人带着小孩去吃热干面,老人呢,在旁边点壶龙井品茶,小孩就在旁边吃着,吃完抬起头来,满嘴都是芝麻酱,用小手一擦,却越擦越脏,热干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葱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来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有种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点的人们都散了,但卖早点的人们又忙了起来,准备着第二天要卖的早点。

[家乡民风民俗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风民俗的好句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1.马奶酒是琥珀色的,盛在银制的酒器中,它基本上没有度数,有股马奶的味道,初 喝到嘴甩时有些酸涩,难以下咽,但是在主人热切期待着的目光中,我们不由得喝了一杯 又一杯,等到逐渐习惯了以后,便能品出它特有的芳香和浓郁了。

2.“亚克西!”阿不都沙依提叔叔一边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一边拉着爸爸的手说, “这边坐。”

3.—盆盆水像一朵朵闪闪的银花,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他们来看一看傣家的风俗。

4.看到新娘遭“袭击”,陪嫁的姑娘们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勇敢地把小伙子们拨开,将 新娘团团护住。

5.—位娇艳可爱的姑娘被一位“强行"换花的先生追得摔了一个大跟头,坐在地上还 止不住地笑,她可真开心啊!

6.如果将茶杯筛得满满的,那就是暗示你,主人不想再泡茶了,或是主人下了 “逐客令

7.“七咚铿,七吟银,七个弄终键!”随着这欢快的锣鼓声,秧歌队在“头儿”的指挥 下,踏丁步,迈10步,飞舞彩绸,穿花打场。

8.深蓝的夜幕下,喝足包谷酒的人们举着火把,纷纷拥向晒谷场,围着几堆篝火,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开始了庆祝毕兹卡节日的狂欢。

9.7月是举办那达苺的黄金季节,整个绿色的海洋随者草原盛会的到来沸腾了。

10.终于,“肓歌会”正式开始了。没有什么开场白,盲姑娘高亢悠扬的歌声随若欢快的鼓声响了起来。

11.“火把节”是撒尼人欢快的节日,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情,表姐曾绘声绘色地给我 讲过撒尼人欢庆“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我渴望去参加撖尼人的“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湖南民风民俗作文500字左右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都喜欢过年,其原因当然在于美食与热闹的习俗呀!

湖南人过春节,家家户户都得吃腊肉,其腊肉的制作也是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做,味道才会地道、肥而不腻。做腊肉也不简单呐,首先要准备好肉,再用盐腌一段时间,直到色泽达标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下一道工序要将腊肉挂在柴火上面,把它烤成乌黑就完成了。

话说年年有“鱼”,在湖南春节的时候,这道菜是少不了的,在过节的前几日,家里的大人都会去集市采购肉质鲜美的鱼来做成各种佳肴。因此吃上这些美味,才有过年的味道。

孩子们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就是缠着父母买新衣,家长也都不会拒绝,新年嘛!当然要辞旧迎新啊!之后才是采购各种各样的爆竹,等着在除夕夜晚大肆的开心一把。

孩子们都在开心迎新年,大人们自然也不会闲着。他们要买各种干果,等着春节的时候招待客人,还要买好烟花爆竹在除夕夜迎财神,据说这样才能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都在赶着做年菜来犒赏在外辛苦装钱的“功臣”,因此,家家户户都是酒肉飘香,喜气洋洋的气氛笼罩整个湖南。在除夕夜里,家家大门敞开,赏烟花。美丽的烟花点缀了黯然的夜空,就像绽放在夜空中的花朵,叫人连连称赞,整个除夕夜灯火通明。

正月初一是拜年的日子,家家都在这孩子到亲戚家拜年,孩子们更是乐不开支,因为在这一天,他们能得到丰厚的压岁钱。

湖南的每个春节都过得分外热闹,一点也不比别的城市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经典的民俗类的谚语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一亩园,十亩田。

九月不刨葱,十月落场空。

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朋友满天下,知己一二人。

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老婆枕头底的风,不听也得听。

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让人不算痴,日后得便宜。

有钱难买早知道。

光棍回头饿煞狗。

有枣没枣打一杆。

刮不下春风,下不了秋雨。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端谁家碗,受谁家管。

吃饭先喝汤,老来不受伤。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就那几样,吃粽子,插艾草,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饭罢了。唯一让我觉得有些特别的就是在端午那一天每个小孩子手上都要系个丝线——五色缕。

五色缕,说白了就是五种颜色明艳、鲜亮的丝线放在一起编成的五彩的首饰绳,然后系在手腕上,有辟灾免难的意思。这都是老一辈儿传下来的,深究也不知晓到底是从那一辈儿来的,仿佛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自然而然就有的。

而且这五色缕还有一个讲究,解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在雨天,而且不能随意的丢弃,一定要扔在活水河里。记得,有一次,我把端午时系的五色缕提前解了下来,原因不过是把丝线质量太差,一出汗就红一道、绿一道的印在了手腕上,花花绿绿的,活像个调色盘。我等到没人时,就趁机将其解了下来,随手扔在了垃圾桶里。

不幸的是,正当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的时候,我的外婆发现了,将我带到客厅里狠狠的斥责。那神态仿佛是我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错,令天地都无法原谅似的。最后,她又仔仔细细的挑选了五种颜色明亮的丝线,编在一起系在了我的手上并且一遍又一遍的叮嘱我,千万不要解开,一定要等到下雨时才可以。

后来,我才知道,据说在下雨天将五色缕解开扔到活水河里,有将在并从身上驱走,让灾难病痛随波而逝,这一年就会过得平安顺利。

现在,我的外婆和我已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节时妈妈也会仔细的挑五条丝线编成五色缕系在我的手腕上,只是她早已不记得当年那种繁复的编发了,就撮一撮应付一下,在过节的时候应应景,讨一个好兆头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俗民风作文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民俗民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介绍瑶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少数民族中,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比如瑶族,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一讲关于它的一些民风民俗。

瑶族的婚礼是这样的:瑶家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由选择对象,父母不加干涉。“赶歌圩”“坐歌坛”是瑶家姑娘、小伙恋爱的独特方式,男女双方通过对歌,把爱慕之情都流露于歌声之中。“拿篮子”是瑶族青年选择对象的又一重要方式,双方在“拿篮子”“送篮子”中互相接触、了解,确定双方的爱情关系,再通过双方父母同意,正式订亲。瑶家最主要的婚姻形式有“招郎”“两不辟宗”“男从女姓”三种。瑶族女子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她们主要是招本民族的男子,有的也招汉族或其他民族的男子为“郎”。“两不辟宗”俗称“两边走”,即婚后男方仍用原来姓名,夫妻共同照顾双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随父姓,依此类推。“男从女姓”即男子到女家后改从女家姓。

而瑶族的礼服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喜有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和长衫之分。

瑶族的节庆活动也很有意思比如每年农历的十月十六是瑶族隆重的“盘王节”。节日里最热烈的场面要数跳黄泥鼓舞,据说这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瑶王。一只母鼓相配四只公鼓组成舞群。母鼓斜挎胸前,用双手拍击,公鼓则是竖着拿在手中,用左手敲击,动作随着音乐的变化,舞姿雄健洒脱。跳黄泥舞母鼓的鼓点最重要,它指挥和掌握着整个舞蹈的节奏,公鼓是合着母鼓的鼓点变化的。因此担负打母鼓的常常是寨子里的老鼓手。黄泥鼓敲响之后,几位装扮漂亮的姑娘,手持花巾,踩着鼓点穿插其中,边歌边舞,高潮时,围观的群众情不自禁地加入歌舞的行列。公鼓和歌队把母鼓紧紧围在当中,犹如群星拱月,母鼓又不时和公鼓对应敲打,整个舞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你们看瑶族的民风民俗有意思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1619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这个巨大的家庭是由56族兄弟姐妹们组成的,而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广东,下面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首先先绍的是我们广东人最爱的饮料——凉茶,我们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因为它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在广东,如果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很多人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人每年春节或开耕时节,从粤北到粤西山区广大农村,流行着一种乡土气息浓郁的春牛舞。人们满怀深情地赞颂和他们一起幸勤劳作的耕牛,充分表现了人们对这一农家宝贝的爱怜,对未来生活的祈求和期望。表演时,演员和观众同声欢呼,互相逗乐,气氛浓烈、融洽,充满着农家特殊的欢乐情趣。“春牛”一般由两个演员扮舞,一人舞牛头,一人操牛尾,牛头用木头或竹蔑扎制,外形比真的牛头大一倍,弯弯的猗角,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皮毛,牛鼻被穿着,和真的一样。牛身用布做成,遮住里边的演员,牛身和牛尾由一人操舞。表演前,“牛”先躺在一边,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由一住老农打扮的角色,把“牛”牵起,绕场走几周,并对“牛”说几句打诨的话,逗引观众发笑。

有时观众也挑逗演员,唱道:“手拿红花红彤彤,红花挂在牛角中、你堂春牛唱得好,不过你牛背有只窿。”机灵的演员立即唱答:“锣鼓一打闹喳喳,老兄讲得也唔差;谁个牛仔纸扎介,背脊有窿正好拿。”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然后开始正式表演。表演时,“牛”的舞蹈动作很简单,只有随着牵牛人的唱颂,摇头摆尾,作欣喜之状,接受人们的称赞。牵牛人的动作则比较多,一边唱,一边抚摸春牛,从牛头摸到牛尾,每摸一处,都有唱词,一边还要做骑牛、驶牛、犁田耙地等动作,有的手持犁耙等农具,有的徒手,但动作都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绽,观众就要唱歌来讥讽:“手拿金花金黄黄,犁田大伯唔在行。丁丁园园犁紧转,样般中间唔开行?”表演者即顺便接过话头,逗趣作答:“锣鼓打来闹洋洋,老兄讲得也在行。连州学到连山样,留出中间做鱼塘。”

为使得气氛更加热烈。有的地方还有一生一旦,打扮成新郎新娘,手持洋伞,肩挑花蓝,边舞边唱相随,唱一阵,扭一阵,又敲一阵锣鼓。最能表现这种舞蹈特点的是它那纯真、深情的唱词。牵牛的演员把牛牵到场中,便开始唱道:“我条件仔好耕田,生得头大角又尖,耙田唔使用鞭打,犁田唔使用索牵。”然后充满爱怜地抚摸耕牛,从牛头摸到牛尾,一边摸,一边唱:“摸摸牛头摸牛尾,农家耕作全靠你;摸摸牛头摸牛眼,茨粟豆麦粮增产;摸摸牛头摸牛耳,发展生产走富裕;摸摸牛头摸牛嘴,耕夫步步紧相随;摸摸牛头摸牛身,风调雨顺好耕耘;摸摸牛头摸牛肚,生活改善有出路;摸摸牛头摸牛脚,唔愁吃来唔愁着。牛儿是个农家宝,爱牛如同爱父母,相依为命勤耕作,共同走向金光道。”

内容朴实,感情真挚,教育大家要爱护耕牛,勤耕勤种;曲调深沉,缠绵。由于在民间长期传唱的结果,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曲调,俗称“春牛调”。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是非常受人瞩目的;舞狮;种四方竹……

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它有它的独特风韵;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广东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希望大家也能多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甚至了解其他民族地方的特色,让我们好好的感受中国的多姿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传统民俗作文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清明节,这不,今年的清明节又到了。

清明节那天早上,爸爸妈妈带我去给我爷爷的哥哥扫墓,我坐在车上感觉无聊,就让妈妈告诉我清明节的来历。妈妈告诉我古时候有一个晋文公,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就让一个名叫介子推的人去帮自己治理国家。果然不久自己的国家就灭了一个小国。介子推帮助国王国家强盛后就回山了。国王还想让介子推继续帮自己,可是介子推不愿意,带着老母亲到山上隐居,于是国王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结果介子推还是不肯出来,被活活烧死了。国王很难过,说:“以后在这一天不可以放火,吃东西只能吃生的。”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因此,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成了一种传统节日。

妈妈讲完这个传说,车也到了墓地。我们下了车,我发现了有很多坟墓。妈妈带我来到了大爷爷坟前,爸爸用打火机烧了一些冥纸,又点燃了鞭炮,不一会儿,纸烧完了,妈妈让我跪下来磕头祭拜先人。爸爸跪下来拜了几拜,当时我发现在场的人都哭了,我们跪拜后,便一人拿一朵花,一朵一朵地给大爷爷墓上放上花。不一会坟墓上就插满了花。当时我没事干,于是我到大路上走走,看着一座座坟墓,我不禁低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扫墓回来的路上,妈妈说:“鸟语花香的季节,我们在此踏青吧。”于是我们又去了公园玩。我们在那里放风筝、打羽毛球,玩得很开心。妈妈又在河边折了几根柳枝。妈妈说:“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把柳条插在门上,寓意着驱邪避邪。”

我爱清明节,更爱传统节日。我一定要把这些传统节日习俗记在心间,永远继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瑶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瑶 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 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写民风民俗小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节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春节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馅儿足、饱满的“耳朵”了,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了,还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这个“耳朵”就是驰名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了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习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了,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春节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因为这个意思是福“到”了。

现在春节又多了一项活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了看这项节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过很值,因为春节联欢晚会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春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观民俗文化艺术节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来参观民俗文化艺术节的人真不少,到处是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大家都兴奋地观看着各种各样的民俗艺术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植物编织成的各种动物和植物,有仙鹤、蝈蝈、青蛙、龙、凤凰、玫瑰花……真是栩栩若生,让人爱不释手。

来到广场西边,有人在抬花轿,轿子里坐着一位游人,前后共有4个人抬轿,旁边还有人吹笛子、唢呐、笙……轿子也很漂亮,是大红色的,金色的顶,每个边框处都贴满彩条,四个角上还挂着彩色的流苏。坐在轿子里的人满面笑容,真是过了一把瘾。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那个卖葫芦的摊位了。只见桌子上摆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葫芦,大的有一米多高,小的却只有几厘米。有的像一个大南瓜,有的像一根黄瓜,有好几个葫芦的杆在中间打了一个结缠住了,还有的葫芦形状像一个鸡蛋,有的则像一个长满珍珠的冬瓜……葫芦们还被制成精美的工艺品:有的被制成笛子、花瓶、毛笔、手链……还有的在葫芦上雕刻了各种图案、画上了美丽的花卉。真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我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

此外,还有卖风车的、卖泥塑的、卖民族布偶的以及各色小吃等等,都各具特色,充分表现了我国的民间艺术特色、以及各族人民的博大智慧。

这就是让人目不暇接而又流连忘返的民俗文化艺术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