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924

作文

6

篇1: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和欣赏方法

全文共 228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现在看见很多人喜欢和读散文诗,但是有的人对散文诗的基本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所以造成了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现就仅仅个人来谈谈散文诗的写作欣赏方法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诗是一种近代文体,是适应近、现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汤,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1915年2卷7期的中华小说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当时列入小说栏,译者刘半农),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1918年4卷5期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译文,文末所附的说明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出现。对於这一文体的性质和特点,文学旬刊在1922年曾有过理论探讨,西谛(郑振铎)、滕固、王平陵等人都发表了意见。

关于散文诗的定义

一、散文诗,必须有两个特点:

其一,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没有疑问的。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其二,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最初创造者之一。他说过:当我们人类野心滋长的时候,谁没有梦想到那散文诗的神秘,--声律和谐,而没有节奏,那立意的精辟辞章的跌宕,足以应付那心灵的情绪、思想的起伏和知觉的变幻。。他还说:散文诗这种形式,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动荡、波动、惊跳,这说出了散文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要说明上述两点,必须进一步区别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不同之处。

二、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区别。比如结构、语体、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诗与抒情诗的区别。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但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不过这印象很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在结构上,有人说,诗是以线抒写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诗是以点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时空长度,都有线索;散文诗无需线索,篇幅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烧的那一点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形成环环相扣的情感冲击波,冲动读者的心弦,进入诗的境界。

在语体上,散文诗的语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叙事性的现实的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具有散文语言无法比拟的弹性美、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较大。散文为文,语言要求简洁洒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谈,写清作者情之所系的来龙去脉,抒情也更细腻,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较紧密。散文诗为诗,语言要求浓缩、跳跃,一般是跳跃式地联结意象,句与句之间,尤其是段与段之间,往往是似断实连的关系,这就留下较多的可供读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诗既不是散文的诗,也不是诗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独立性的文体形式。

关于散文诗的结构

散文诗结构的基本方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

1、纪实性(直抒式),即意在象表,比较外露。比如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或者说是心灵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么就在心灵投影什么,很少变化。直抒胸臆的散文诗通常用此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小升初作文写作素材:名句欣赏

全文共 2543 字

+ 加入清单

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荷马史诗》)

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

3、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4、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随笔集》)

5、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简?爱》)

6、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童年》)

7.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高老头》)

8、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罪与罚》)

9、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堂.吉诃德》)

10、我并不愿意你受的苦比我受的还大,希斯克利夫。我只愿我们永远不分离:如果我有一句话使你今后难过,想想我在地下也感到一样的难过,看在我自己的份上,饶恕我吧!(《呼啸山庄》)

11、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安娜.卡列尼娜》)

12、唉,奴隶般的意大利,你哀痛之逆旅,你这暴风雨中没有舵手的孤舟,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妓院!(《神曲》)

13、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傲慢与偏见》)

14、钟声又鸣响了……一声又一声,静谧而安详,即使在女人做新娘的那个好月份里,钟声里也总带有秋天的味道。(《喧嚣与骚动》)

15、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16、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套中人》)

17、面包!面包!我们要面包!(《萌芽》)

18、我从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拜伦诗选》)

19、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儿子与情人》)

20、暴风雨将要在那一天,甚至把一些槲树吹倒,一些教堂的高塔要倒塌,一些宫殿也将要动摇!(《海涅诗选》)

21、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伪君子》)

22、这时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认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23、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神秘岛》)

24、整个下半天,人都听凭羊脂球去思索。不过本来一直称呼她作“夫人”,现在却简单地称呼她作“小姐”了,谁也不很知道这是为着什么,仿佛她从前在评价当中爬到了某种地位,现在呢,人都想把她从那种地位拉下一级似的,使她明白自己的地位是可羞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25、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诗选》)

26、我明白了,我已经找到了存在的答案,我恶心的答案,我整个生命的答案。其实,我所理解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荒诞这个根本的东西。(《恶心》)

27、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长出鲜花和香膏,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治创伤。(《汤姆叔叔的小屋》)

28、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变形记》)

29、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追忆似水年华》)

30、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巨人传》)

31、现在我说的您要特别注意听: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日瓦戈医生》)

32、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培根论说文集》)

33、亲爱的艾妮斯,我出国,为了爱你,我留在国外,为了爱你,我回国,也是为了爱你!(《大卫.科波菲尔》)

34、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阴谋与爱情》)

35、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十日谈》)

36、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也没什么关系。《安徒生童话》

37、就投机钻营来说,世故的价值永远是无法比拟的。《死魂灵》

38、誰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好兵帅克历险记》

39、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的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40、他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自己还不知道------那就是,为了要使一个大人或小孩极想干某样事情,只需要设法把那件事情弄得不易到手就行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41、对于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失乐园》

42、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荆棘鸟》

43、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尤利西斯》

44、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第二十二条军规》

45、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基度山伯爵》

46、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47、悲伤使人格外敏锐。《约翰.克里斯朵夫》

48、我在女人跟前经常失败,就是由于我太爱她们了。《忏悔录》

49、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草叶集》)

50、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包法利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欣赏;写作能力

全文共 2242 字

+ 加入清单

文本教材为基础,指导学生进行文本欣赏写作,是写作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教材选入的文本多是优秀作品,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智慧蕴含其中,仅仅对文本进行单纯的解读,不带动学生进行文本资源的理解和欣赏,会造成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本文就如何通过文本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展开探讨。

一、利用文本渗透写作技巧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仅仅在写作课上讲授写作方法是行不通的,会使教学效率较为低下。教师需要灵活教学,采用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文本的教授过程中,可以发挥文本的隐性作用,利用文本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例如在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作者描写了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林木,描写得绘声绘色,赞美了园林设计的独具匠心。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文章,作者运用了很多的写作手法,典型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手法,例如从对景物的描写,四个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和远景的层次,这些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总写,后面的几个段落是对这些内容的分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也要善于运用这些写作的方法,作者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的描写来赞扬我国园林建筑的美丽,人们的伟大智慧。这也是文章要突出的一个中心思想,所以在这些文本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作者如何进行事物的描写,情节的展示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教师在文本的讲授过程中就要渗透这些写作技巧。

二、学习文本的写作特点

语文教材文本多是些经典作品,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的细细欣赏,让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语言的品读,学习文本的写作特点,文章的语言风格,结构布局。通过文本学习,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学生多了一种学习的资源,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教师要让学生细细地品读,作者老舍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济南的山山水水的喜爱之情的,他所描写的济南的冬天是非常美丽和可爱的,称济南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作者不是随意地来描述,全篇都进行了合理的谋划,并且还用了很多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如:“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写出来的这些句子精彩、生动,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引导学生们进行这些修辞方法的学习,作者描写了冬天的美丽,写出了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学生在同一个作文题目下能不能写出自己作文的特色呢,需要学生认真地学习这些文本独特的写作特点,不断地学习这些写作方法,语言的表达风格,不断进行总结并消化吸收。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想写出好的作文,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可以以文本学习为突破口,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没有什么话可说,没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原因是学生没有进行积极的思维,没有处在思考之中。在文本教学时,要让学生赏析文本,深入到文本当中,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的氛围当中,让学生逐渐地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写作的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文中描述了作者的母亲陪伴自己成长的历程,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母亲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特别的地方?让学生不断地去思索,天下的父母都是不同的,但天下父母的爱有没有区别?这都是通过文本引申出来的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从文本中得到的启迪,就是要不断地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处于作者所在的背景和心境,自己有何感想,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发挥,进行创造思维的锻炼,通过这种不断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不断地增强,写作时也能够打开思路,能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

四、文本学习与写作锻炼相结合

通过对大量文本内容的阅读和欣赏,知识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在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增强学生读和写的能力,学生要正确地读懂教材文本,并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写作。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需要不断地锻炼。学生学习了教材文本如何表达文本中心思想的,如何布局谋篇的。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写作方法的传授,通过读来学习文章的写作结构、写作特点、文字表达。新课标也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一定的规定,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眼界,学习到更多的新的综合知识,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和阅读材料,学生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了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需要加强写作练习,通过写来锻炼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如何进行遣词造句,文字表达。这种读写练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断进行写作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运用、进行实际的锻炼,才能使外在知识变成学生自身的真正知识,通过文本学习和写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会不断增强,写作水平会不断提高。

通过不断地文本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欣赏,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字欣赏的天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层面,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当中,进行思维方式的锻炼,学生仔细地揣摩文章的语言风格、写作意图,进行思维空间的拓展,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在进行文学鉴赏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增加了阅读量。通过这种对文本的学习和思维锻炼,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写作素材,有了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然而,如何将文本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真正完美地结合,还需要教师们不断实践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中考写作素材积累:欣赏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欣赏的名人名言

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后用一忘字,便是调和气汤。——陶觉

3。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4。慷慨,尤其是还有谦虚,就会使人赢得好感。——歌德

5。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马南

6。没有经过琢磨的钻石是没有人喜欢的,这种钻石戴了也没有好处。但是一旦经过琢磨,加以镶嵌之后,他们便生出光彩来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他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洛克

7。在风度上和在各种事情上一样,唯一不衰老的东西,是心地。心地善良的人单纯朴实。——巴尔扎克

8。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对于他们已经做了坏事,不防宽大为怀,如果你愿意。对于他们将做未做的坏事可决不能放松。

——罗曼?罗兰

9。谦逊是美德的色彩。——提奥格尼斯

10。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说话的时候,有了机会,方才可以谦逊地把问题提出,向人学习。——约翰?洛克

11。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爱默生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5。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

——冯雪峰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7。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德谟克里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考写作素材之《绿化树》片段欣赏

全文共 321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绿化树》是张贤亮的《感情的历程――唯物论者启示录》系列小说中的第二部,它是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第二部《一九一八年》的题记中,曾用这样的话,形象地说明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艰巨性。当然,他指的是从沙俄时代过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然而,这话对于曾经生吞活剥地接受过封建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的我和我的同辈人来说,应该承认也是有启迪的。于是,我萌生出一个念头:我要写一部书。这“一部书”将描写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甚至曾经有过朦胧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经过“苦难的历程”,最终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这“一部书”,总标题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确切地说,它不是“一部”,而是在这总标题下的九部“系列中篇”。现在呈献给读者的这部《绿化树》,就是其中的一部。

大车艰难地翻过嘎嘎作响的拱形木桥,就到了我们前来就业的农场了。木桥下是一条冬日干涸了的渠道。渠坝两旁挺立着枯黄的冰草,纹丝不动,有几只被大车惊起的蜥蜴在草丛中簌簌地乱爬。木桥简陋不堪,桥面铺的黄土,已经被来往的车辆碾成了细细的粉末。黄土下,作为衬底的芦苇把子,龇出的两端参差不齐,几乎耷拉到结着一层泥皮的渠底,以致看起来桥面要比实际的宽度宽得多。然而,车把式仍不下车,尽管三匹马呼哧呼哧地东倒西歪,翻着乞怜的白眼,粗大的鼻孔里喷出一团团混浊的白气,他还是端端正正地坐在车辕上,用磕膝弯紧夹着车底盘,熟练地、稳稳当当地把车赶过像陷阱似的桥面。牲口并不比我强壮。我已经瘦得够瞧的了,一米七八的个子,只有四十四公斤重,可以说是皮包骨头。劳改队的医生在我走下磅秤时咂咂嘴,这样夸奖我:“不错!你还是活过来了。”他认为我能够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他有权分享我的骄傲。可是这几匹牲口却没人关心它们。瘦骨嶙峋的大脑袋安在木棍一般的脖子上,眼睛上面都有深窝。它们使劲时,从咧着的嘴里都可以看到被磨损得残缺不全的黄色牙齿。有一匹枣红马的嘴唇还被笼头勒出了裂口,一缕鲜红的血从伤口涔涔流下,滴在车路的沿途,在一片黄色的尘土上分外显眼。

但车把式还是端坐在车辕上,用一种冷漠而略带悒郁的目光望着看不见尽头的远方。有时,有机械地晃动一下手中的鞭子。他每晃动一下,那几匹瘦马就要紧张地抖动抖动耳朵。尤其是那匹嘴唇破裂了的枣红马更为神经质,尽管车把式并不想抽打它。我理解车把式的冷漠与无动于衷:你饿吗?饿着哩!饿死了没有?嗯,那还没有。没有,好,那你就得干活!饥饿,远远比他手中的鞭子厉害,早已把怜悯与同情从人们心中驱赶得一干二净。可是,我终于忍不住了,一边瞧着几匹比我还瘦的牲口,一边用饥荒年代的人能表现出来的最大的和善语气问他:

“海师傅,场部还远么?”

他分明听见了,却不答理我,甚至脸上连一点轻蔑的表情也没有,而这又表示了最大的轻蔑。他穿着半新的黑布棉裤褂,衣裳的袢纽很密,大约有十几个,从上到下齐整的一排,很像十八世纪欧洲贵族服装上的胸饰。虽然拉着他的不过是三匹可怜的瘦马,但他还是有一种雄豪的、威武的神气。

我当然自惭形秽了。轻蔑,我也忍受惯了,已经感觉不到人对我的轻蔑了。我仍然兴致勃勃。今天,是我出劳改队走上新的生活的第一天,按管教干部的说法是,我已经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了。没有什么能使我扫兴的!

确切地说,这只是到了我们前来就业的农场的地界,离有人烟的居民点还远得很。至少现在极目望去还看不见一幢房子。这个农场和劳改农场仅有一渠之隔,但马车从早晨九点钟出发,才走到这里。看看南边的太阳,时光大概已经过中午了吧。这里的田地和渠那边一样,这里的天更和渠那边相同,然而那条渠却是自由与不自由的界线。

车路两边是稻田。稻茬子留得很高。茬口毛茸茸的,一看就知道是钝口的镰刀收割的。难道农场的工人也和我们一样懒,连镰刀也不磨利点?不过我遗憾的不是这个,遗憾的是路两边没有玉米田。如果是玉米田,说不定田里还能找出几个丢失下来的小玉米。遗憾!这里没有玉米田。

太阳暖融融的。西山脚下又像往日好天气时一样,升腾起一片雾霭,把锯齿形的山峦涂抹上异常柔和的乳白色。天上没有云,蓝色的穹窿覆盖着一望无际的田野。而天的蓝色又极有层次,从头顶开始,逐渐淡下来,淡下来,到天边与地平线接壤的部分,就成了一片淡淡的青烟。在天底下,裸露的田野黄得耀眼。这时,我身上酥酥地痒起来了。虱子感觉到了热气,开始从衣缝里欢快地爬出来。虱子在不咬人的时候,倒不失为一种可爱的动物,它使我不感到那么孤独与贫穷——还有种活生生的东西在抚摸我!我身上还养着点什么!大车在丁字路口拐了弯,走上另一条南北向的布满车辙的土路。我这才发现其他几个人并不像我一样呆呆地跟着大车,都不见了。回头望去,他们在水稻田后面的一档田里低着头寻找什么,那模样仿佛在苦苦地默记一篇难懂的古文。糟糕!我的近视眼总使我的行动非常迟缓。他们一定发现了可以吃的东西。我分开枯败的芦苇,越过一条渠,一条沟,尽我最大的力气急走过去时,“营业部主任”正拿着一个黄萝卜,一面用随身带的小刀刮着泥,一面斜睨着我,自满自得地哼哼唧唧:

“祖宗有灵啊——”“祖宗有灵”是劳改农场里遇到好运道时的惯用语。譬如,打的一份饭里有一块没有溶化的面疙瘩;领的稗子面馍馍比别人的稍大;分配到一个比较轻松而又能捞点野食的工作;或是碰着医生的情绪好,开了一张全休或半休的假条……人们都会摇头晃脑地哼唧:“祖宗有灵啊——”这个“啊”字必须拖得很长,带有无尽的韵味,类似俄国人的“乌拉”。

我瞟了一眼:他手中的黄萝卜不小!这家伙总交好运道。“营业部主任”也是“右派”,但听他诉说自己的案情,我却觉得他不应属于“右派”之列,似乎应归于“腐化分子”或“蜕化变质分子”一类才恰当。他自己也感到冤枉,私下里说是百货公司为了完成“反右”任务,把他拿来凑数的。当在“生活检讨会”上,他知道我的高祖、曾祖、祖父、外祖父都是近代和现代的稗官野史上挂了名的人,父亲又是开过工厂的资本家时,会后曾悄悄地带着羡慕的口气对我说:

“像你,才是真正的‘资产阶级右派’哩!浪过世面,吃过香的喝过辣的!像我,从小要饭,后来当了兵,他妈的也成了‘资产阶级右派’!熊!哪怕让我过一天资产阶级的日子,再叫我当‘右派’也不冤哩……”

可是,他并没有从此对我态度好一点,相反,还时时刻刻带着一种刻骨的忌恨嘲讽我,以示他毕竟有个什么地方比我优越。他年龄比我大得多,比我更为衰弱,一脸稀疏肮脏的黄胡须,鼻孔常常挂着两条清鼻涕。他不敢跟我斗力,却把他的外援和好运道在我面前炫耀,以逗引出我的食欲和馋涎。他知道这才是最有效的折磨。我对他也有一种直觉的反感,老想摆脱他却摆脱不了。因为都是“右派”,分组总分在一起。这次释放出来,他也由于家在城市,被开除了公职,又和我一同分到这个农场就业。

这是一块黄萝卜田。和青萝卜田不一样,黄萝卜田里是没有畦垅的,播种时就和撒草籽似的撒得满田都是。撒得密的地方黄萝卜长得细小,挖掘的时候难免有遗漏下的。但这块田已不知被人翻找了多少遍,再加上地冻得梆梆硬,我蹲在地上用手指头抠了许多有苗苗的地方也没找到一个。

“营业部主任”刮完了泥,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和嚼冰糖一样把萝卜嚼得嘎巴嘎巴响,有意把萝卜的清脆、多汁、香甜用响亮的声音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萝卜好!还不糠……”他趁咽下一口时,这样赞扬。

这种萝卜只有在田被冻得裂了口的裂缝中才能抠得出来。我是有经验的。我又顺着裂缝细细地寻找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那必须是裂缝中恰恰有个黄萝卜,也就是说恰恰有个遗漏下的萝卜长在裂缝中,可想而知,这样的概率非常非常之小。“营业部主任”的好运道就表现在这里!

然而我今天却毫不气恼。我站直腰,宽怀大度地带着勉强的微笑从他面前走过去,斜斜地抄条近路去追赶那辆装着我们行李的大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SAT写作的满分作文欣赏

全文共 1719 字

+ 加入清单

Is the opinion of the majority-in government or in any other circumstances-a poor guide?

The entire idea of democracy centers around majority rule, where laws and standards are put into effect if most of the citizens support it. However, if people concentrate on only the majority in each circumstance, they often forget the voices and rights of the minorities. Simply because a person is in the minority of an opinion does not mean he can be ignored, for in a true democracy all the citizens are guaranteed the same rights. Thus in some circumstances strictly following the opinions of the majority is a poor guide to determining what actions to take.

The days before Americas Civil War, when slavery was prevalent, demonstrate that following majority rule often fails to respect peoples moral rights and liberty. The majority of white people in the early 1800s supported slavery because of the benefits they received from the suppressed blacks. Thus, the government reluctantly allowed slavery to be legal in America, despite the terrible sufferings of the slaves. The degraded slaves underwent uncountable terrifying experiences-they were beaten, separated from their families, and forced to toil laboriously in fields their entire lives. And because the government believed majority ruled,the slaves lived in such conditions until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was written during the bloody Civil War. Had the government not followed the opinions of the clamoring whites, slavery could have been abolished much sooner, and much suffering could have been avoided. Thus, in this circumstance of freedom vs. suppression, the opinion of the majority served as a poor guide to follow by the U.S. government.

[关于SAT写作满分作文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