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启迪人生的智慧故事(精选20篇)

浏览

1546

作文

522

人生哲理故事6:从遗憾中领略圆满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常常安慰别人说:“人生是没有圆满的。”

你不能得到一切。你永远不会是最幸福的人。然而,谁说人生是没有圆满的呢?我们所拥有的,是另一种圆满。

我们从遗憾领略圆满。

没有分离的思念,怎能领略相聚的幸福?

没有经历过被出卖的痛苦,怎会领略忠诚的可贵?

没有尝过苦恋的滋味,又怎会体会长相厮守的深情?

在纷纷扰扰的人世间,能够相聚,彼此忠诚,长相厮守,不正是一种圆满吗?

圆满的人生,不是拥有一切,而是学会了珍惜和付出。

在一个小宇宙里,你是圆满的。

当你不再贪婪,你是圆满的,当你了解了爱情,那是自身的圆满。

月圆月缺,但是,你不会说月亮是不圆满的。

你爱的那个人,也许是不完美的,也许是有许多缺点的。你自己又何尝不是?然而,你们的关系是可以圆满的。

那个圆满,超脱了现实,是一种领略和追求,也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宽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人生哲理小故事:拒绝怨恨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吕蒙正是北宋名臣,他从小父母双亡,被迫沦为乞丐,处境悲惨,所以,后人常常用“穷过吕蒙正”来比喻一个人穷困潦倒。吕蒙正在困境中发奋读书,后来做了北宋的中央高层干部。

吕蒙正在京城开封刚做副宰相时,有个家里有点钱的公务员在背后指着他说:“这小子是乞丐出身,竟然也能在中央政府部门当官,真是搞笑!”吕蒙正听到了这句话,却假装没听到。

当时,吕蒙正的一个下属就气愤地对吕蒙正说:“一定要追查此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在背后说你的坏话。”然后,就要去调查那个公务员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阻止了。

吕蒙正笑了笑,说:“若是追查此人,知道了他的姓名,一定终生不会忘记,恐怕就会成为彼此一生的怨恨,倒不如不知道来得干净。再说,他说说,对我又没有什么损害,还是不追查为好。”听了吕蒙正的这番话,下属都很佩服他的胸怀和大度。

俗话说:“恩情易忘,怨恨难消。”吕蒙正这样做,目的是把怨恨拒绝在心灵之外。记恩不记怨,需要宽容和雅量,这是一种大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人生3个三人生哲理故事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有重要的三个“三”,即:把握好三天、谨记三句话、做好三件事。

把握好三天

关闭昨天:昨天不论有多少成功和辉煌、痛楚与悲伤,终归不可再及,那么就关闭它,把精力用在今天。

把牢今天:把握住今天,做事要三思。有时做了不该做的会遗恨终生。

憧憬明天:憧憬美好的明天,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

谨记三句话

健康至上:失去健康意味生命终结,失去了生命,拥有就会瞬间归零。

乐观面对:成功者最大优点就是在绝望中不放弃,永远以胜利者的姿态乐观面对。

遏制贪欲:欲望人皆有之,但不自遏便可“贪如火不遏燎原,欲如水不遏滔天”。放纵贪欲,可以把人送进地狱。

做好三件事

善于忘记:牢记利禄得失、恩怨是非、伤心烦恼,无疑是背上沉重的包袱,生命之舟会迷航,甚至倾覆。

宽容处世:宽容能使自己洞明练达、远思熟虑,能给自己留下广阔空间。

学会舍弃:舍弃是智者的境界。学会舍弃一时,才会得到久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人生哲理故事:天鹅与鸭子的故事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美丽的天鹅爱上了一只鸭子

受宠若惊的鸭子立刻接受了这份爱。从此,天鹅与鸭子在土地上生活着,在泥塘边厮混着。天鹅那高贵而雪白的羽毛…天天被污脏了,以前不会长期行走的美丽小脚也红肿了。

天鹅说,鸭子,你跟我学习飞翔吧,那样我们就可以在高空中比翼双飞了。鸭子愿意为了天鹅而努力学习飞翔,可惜鸭子想要飞到和天鹅一样的高度实在是太难了,于是他放弃了。

鸭子说,天鹅,不如你抓住我,带我去飞吧。于是天鹅抓住鸭子,扇动翅膀,非常非常吃力地飞上了蓝天。鸭子很高兴,鸭子觉得天上的风景真是太美了,鸭子感到爱上天鹅真是好极了。

以后,鸭子每天都要求天鹅带他飞上天,而且要求飞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果天鹅不能达到他的要求,他就会生气。疲惫的天鹅因为爱着鸭子,虽然身心俱疲,天鹅依然会答应鸭子的要求。

一天,鸭子又让天鹅带他飞上蓝天。天鹅勉强抓住鸭子飞上了蓝天,突然天鹅低下头深深地吻了吻鸭子,就在鸭子感觉诧异的时候,天鹅松开了抓住鸭子的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潜龙司马懿的人生故事

全文共 12174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在历史上的地位,比起曹操要低得多。

曹操虽则是目无君上,自封魏公,自封魏王,迫害了伏皇后,造成了儿子曹丕可以顺利篡汉的环境,使得当时与后世的人都认为他与王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是篡位者,是奸臣。然而他毕竟与王莽不同,与司马懿也不同。

王莽所篡的天下,是汉高帝刘邦所留下来的。曹操叫儿子所篡的天下,却不是汉光武帝刘秀所留下来的,而是汉灵帝以后被董卓与袁绍等人弄得分崩离析,经过曹操自己的“力征经营”才又像个样子的天下。换句话说,曹丕所篡的天下,是曹操本人打出来的。

曹操不仅把中国的极大部分,东汉十三州部之中的九个州一个部,与荆州的一半,都统一于设在许县的中央政府之下,并且把这些地方的行政与司法都办得很好。他清除了贪官污吏和盗匪,也根绝了东汉的宦官外戚的老毛病。

曹操并不曾“挟天于以令诸侯”,他只是借重天子的名义,讨伐诸州诸郡的割据之雄,加以削平。他欠汉朝的,正是这“天子的名义”,他自己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一直到死,不肯篡位,让儿子去篡。

司马懿也是自己不肯篡,而让儿子孙子去篡的。可见,司马懿的“小聪明”不在曹操之下。然而,司马懿不曾“力征经营”,打下这个天下。这个天下,是曹操留下来给曹丕、曹叡、曹芳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所犯的罪只是一个“篡”字。司马懿父子祖孙,所犯的不仅是“篡”,还加上一个“窃”字。

姓曹的,最多可被姓刘的骂为强盗。姓司马的,却实实在在是“小偷”(我很抱歉,敬请今日许多姓司马的朋友原谅。你们并不是司马懿的苗裔;你们是司马迁、司马光等等好人的苗裔)。

司马懿不是没有打过仗。他对诸葛亮打过两次,对孟达打过一次,对公孙渊打过一次,对孙权也打过半次。这些战事,都不过是边疆上的小接触,与奠定中原无关。

司马懿对中原的“法律与秩序”也谈不上有什么贡献。荀彧、崔琰、毛玠、陈群、钟繇,那些人,才是造成了“安定”与“清廉”的功臣。

司马懿被后世的历史家批评为“以狐媚取天下”。这狐媚二字很恰当,一点儿也不冤枉。他会“媚”,会骗,先骗了曹操,后骗了曹丕,最后又骗了曹叡。他骗这三人,所用的手段都是一个“媚”字。骗过这三人以后,他又骗曹爽,把曹爽骗进了鬼门关。这一次。他所用的不再是“媚”,而是“哄”。

叙过司马懿的一生,便是叙述他如何媚了三个人,哄了一个人。

在他所骗所媚的三个人之中,最难骗、最难媚的当然是曹操了。曹操自己是骗人专家;对司马懿来说,他是前辈,他是大巫,怎么反而“败”在司马懿之手呢?

原因相当简单。曹操只知骗而不知媚。曹操一生没有媚别人的需要,自然也没有练习媚的机会。换句话说,曹操对于媚与被媚,十足外行。于是,他终于被司马懿媚得不知道这是司马懿在对他媚!

曹操从崔琰等人的口中,听到了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的一个人才。司马懿的胞兄司马朗,在曹操面前当过“主簿”(秘书),其后外放,做“兖州刺史”,做到了“政化大行”而本人“粗衣恶食”,给了曹操以相当好的印象。司马朗在建安二十二年,在讨伐孙权时,死在前线(染了瘟疫)。曹操这时候已经用了司马懿做魏国的“太子中庶子”了。

曹操并不曾一下子就让司马懿当“太子中庶子”;司马懿也没有一下子,就乖乖地走到曹操的面前,请曹操给工作,听曹操摆布。

司马懿也并不是骨头硬:弯不了腰,或不愿意弯腰。他是早就看清楚了曹操的作风,以匡扶汉朝为号召,而心里所想的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司马懿觉得,犯不着和这样的一个曹操混在一起,弄得将来成功失败难以预料,是流芳百世,还是遣臭万年,也毫无把握。因此,在曹操以“司空”的身份,派人来“辟召”他的时候,他假装风瘫,躺在床上不动。这是他生平第一次“骗”。曹操所派的人,被他骗过;曹操是否也相信他真的风瘫了,无考。至少是在当时,曹操就不再派人去辟召他了。

不久,曹操在建安十三年由“自为司空”而“自为丞相”,想起了这位架子大的司马懿,于是又派人去。这时候,曹操已经知道了他上次并非真有风瘫;所以,就吩咐这一次被派去的人:“倘若他再不肯来,就抓了他来。”

于是,司马懿也就不敢再装风瘫,而“敬酒不吃吃罚酒”了。他跟随曹操的“行者”来到了许县,曹操却也暂时不给他官职,而把他当作一个晚辈(世交的子弟)看待,叫他与儿子曹丕在一块儿住、一块儿玩。

司马懿很有办法,花不了多少时间便把曹丕侍候得十分舒眼。曹丕舒服了,曹操也很舒服。曹操任命司马懿作黄门侍郎,然后一升再升,作议郎、丞相东曹“掾属”。掾是处长,属是处长下面的职员。再过了一阵,司马懿就当起丞相府的“主簿”来了。

曹操在建安二十年三月。去陕西打张鲁,带了司马懿同去。

张鲁很快便投降了。司马懿劝曹操一口气由汉中向南,越过大巴山,抢刘备从刘璋之手所夺到的今日四川省。曹操不太欣赏司马懿的这种拍马屁而不切实际的建议,却不愿意向司马懿示弱,说没有把握一口气又打刘备,抢四川。曹操只是轻描淡写,向司马懿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曹操在建安十八年当魏公,二十一年称魏王。魏国等于是汉朝内部的另外一国,自己有一个小朝廷,设了丞相以下的宮。“太子中庶子”是这些官之中的一个。“中”的意思,是“內”。“庶子”的意思在这里不是嫡子以外、庶出的子;而是“众多的子”,“众多的、与太子年龄相仿佛的年轻人”。换句话说,是太子的“宾客”,他们住在太子公馆之“内”,与太子生活在一起。

本来,司马懿早就在担任黄门侍郎以前,与曹丕一起生活过,而不曾有什么名义。现在,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叫他当正式的“太子中庶子”。

于是,司马懿的一套“媚”的功夫,有了更确定的对象。他常常被曹丕邀请“参与机密”。他每次参与机密,都拿得出“奇策”来。因此,他越久越被信任。

陈群是曹家的“老臣”,陈群的地位被司马懿赶上了。陈群与司马懿,加上吴质、朱铄,被人们称为“四友”。

司马懿一方面做了曹丕的亲信,同时也保持了与曹操的接触。他做了太子中庶子以后不久,曹操就把他调回,放在自己身边当“军司马”。他常常对曹操有所建议。这些建议,也颇有被曹操采取的。

他的最重要的一次建议,是在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于关羽掳了于禁之时,有意思放弃许县,迁都到黄河以北、邺县之类的地方,司马懿恳切谏阻,说千万不可迁都,一迁都人心就会动摇。曹操对司马懿的建议,欣然接受。迁都的念头,立即打消。

曹操与司马懿处得很久了,对司马懿的才干,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他也生了一种恐惧之心。曹操看出了司马懿有一种“狼顾”的特征。“顾”是回头看;“狼顾”是像狼那样能够身体不动,两肩不动,而头与颈项可以向左右转一百八十度。凡是有这种“狼顾”的特征的人,曹操知道,心术一定很坏,坏得像狼一样。曹操这个学问,是从看相的书上得来的。

曹操而且做过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同在一个马槽里吃草。这是“三马吃一曹”(预言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将要把曹家的天下吃掉)。曹操因此对司马懿更不放心。他向儿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能够给别人当臣子的人。他会干涉到你的家事。”曹丕这时候早已被司马懿迷住,像被狐狸迷住了一样。曹丕不仅不遵照父亲的意思,对司马懿疏远,反而替司马懿说了许多好话。

司马懿也觉察到曹操对自己颇不放心,就更加在办公之时特别卖力,一天到晚办公,办到深夜,应该睡觉之时,仍在处理公事。而且他大事肯做,小事也肯做,奉了命令的事,他一定去做;不曾奉到命令而似乎不妨一做的事,他也自动去做。例如喂曹操所骑的马,如此的小忠小信,使得曹操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看相术可能有问题:这样的一个忠心耿耿、办事卖力的司马懿,也许没有什么不可靠罢。

结果,曹操终于也像曹丕那样,对司马懿放了心。

孙权在关羽打胜曹军之时,派吕蒙偷袭关羽的后方,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孙权与刘备,本是反曹的战友,虽则在赤壁乌林之战以后,为了荆州南三郡的问题一度几乎翻脸。然而这关于南三郡的争执,已经获得和平解决,为什么孙权要在关羽可以长驱直捣中原之时,对关羽施展出这偷袭后方的绝招呢?原来,这是司马懿的安排。司马懿向曹操说:孙、刘二人“外亲内疏”。刘备的关羽打胜仗,不是孙权所希望的。不妨派人叫孙权偷袭关羽的后方,关羽就不得不放弃对樊城的围攻了。

曹操听到司马懿的这一番话,觉得此计甚妙,就立刻派人去说动孙权。孙权也果然依照曹操的吩咐,做出那丧心背理、出卖盟友的事。

事后,孙权把关羽的首级迭到洛阳,献给曹操。曹操接到以后,很快便旧病复发,头痛难忍,一命呜呼。于是,司马懿又得到了一个重要任务:替曹家办理丧事。他把丧事办得井井有条,“内外肃然”。

这时候,曹丕以魏国“王太子”的身份留守邺县。司马懿把棺柩运送到邺县去,交给曹丕。这分明是告诉已经来到洛阳的曹彰、曹植等等,接班人不是他们,而是曹丕。

曹丕继承了曹操所遗留下的魏国的王位与汉朝的丞相之职。司马懿被升为“丞相府长史”。“长史”相当于今日的秘书长。曹丕而且封他为侯,封为河津亭侯。在此以前,曹操所赏给司马懿的官,只不过是主簿与“军司马”而已。

曹丕上台以后,第一招的辣手是杀掉丁仪、丁真兄弟,与两家的所有男人。这两位姓丁的,是曹植的好朋友。

是谁,教了曹丕,干出这种缺德的事?

司马懿!不久,曹丕篡了汉朝的皇帝之位,不再是汉朝的丞相。司马懿也不再是汉朝丞相府的秘书长了。他改做了魏朝政府的尚书,由尚书转任为督军、御史中丞。爵位也从亭侯升为乡侯:安国乡侯。

曹丕当皇帝不到一年,就在黄初二年又升谓司马懿的官,从“督军、御史中丞”升调为“侍中、尚书右仆射”。

司马懿所已经担任过的“督军”,与民国初年的“督军”不同。司马懿所“督”的,是曹丕在延康元年七月所率领南下到谯县的、作为一种耀武扬威的姿态的象征性的军队。督的字义,只是主管军风纪而已。那时候,作为司令官的督,不称督军,而称“督汉中”、督某处。

延康元年,是汉朝的年号,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开始,到十月结束。曹丕在延康元年十月篡位,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黄初元年仅有三十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次年正月,便是黄初二年的正月了。

司马懿所担任过的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手。

侍中,很重要,是宮门以內最大的官,在皇帝的左右侍候皇帝。

尚书,在汉朝初年地位不高,只不过是宮内的书记之流而已,却也经手大小衙门向皇帝上奏的文书。霍光当了“录尚书事”。在名义上只不过是有权抄录全部尚书们所经手的文书,却成了综揽大权的“真宰相”。

尚书们之中的第一位尚书,称为尚书令。尚书令在霍光以后,有时候权大,有时候权小。倘若同时不曾有大官兼“录尚书事”,那末,尚书令的权力就要大些,倘若有大官兼“录尚书事”,这位尚书令便只是“录尚书事”下面的一位属员而已。

尚书令的副手,称为“尚书仆射”。这位仆射的重要性,也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要看当时在他的上面,有没有人担任尚书令。倘若尚书令的一职,暂时虚悬,这位仆射就等于是事实上的尚书令了。倘若当时又没有一位兼“录尚书事”的大官,这位仆射便是“有实无名”的真宰相了。

司马懿在黄初二年担任“尚书仆射”之时,在他上面有一位尚书令:陈群。

再过三年,黄初五年,他却在事实上爬到了陈群的上面,升凋为“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陈群要到了黄初七年,曹丕从广陵班师回朝,才破曹丕升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都督水军”,在名义上与司马懿共同“录尚书事”,在事实上坐镇许昌。“录尚书事”的政务,都是那回了洛阳的司马懿一个人办了就算(在陈群尚未领了水军还许昌以前,坐镇许昌的是司马懿。许昌在汉朝称为许县;到了魏朝,才改称为许昌)。

曹丕在黄初七年五月丙辰日病重,把陈群由许昌召回洛阳。与司马懿、曹休、曹真,同受托孤的顾命。这四人的名次是;曹真第一,陈群第二,曹休第三,司马懿第四。曹真,虽则是本不姓曹,而是曹操“抱来”的姓秦的儿子,地位却比曹休高。曹真是“中军大将军”;曹休只是“征东大将军”。陈群呢,是“镇军大将军”;司马懿是“抚军大将军”。在这四个所谓大将军之中,真正的大将军,相当于汉朝的大将军的,只是曹真一人。

然而,曹真自始至终,只执掌过兵权,而从来没有主管过行政,从来没有兼任过“录尚书事”。自始至终,替曹丕在名义上与事实上都担任过“录尚书事”、替曹丕“当家”的,只有这位工于孤媚的司马懿一人而已。

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叡,为人比曹丕略好,天贤也高,却也看不清司马懿的本质。他给了司马懿以相同于曹真的兵权,叫他镇守宛县(南阳)。

司马懿在镇守宛城的期间,做了一件大事:消灭了孟达。这件事,我在前文已经提到过。孟达造反,是在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十二月,也就是蜀汉后主的建兴五年的十二月。他以新城郡太守的身份宣布反魏归汉,仅仅过了八天,司马懿已经率领兵马,来到了孟达的上庸的城下(上庸城,在今日湖北竹山县东南,房县西北)。

这是司马懿有生以来第一次单独指挥作战,而所获得的是一个全胜。

魏明帝曹叡特别召见他,问他:对于东吴、西蜀,应该先征讨哪一个。司马懿回答:不妨先征讨东吴。曹叡问他,如何去征讨东吴?司马懿回答:不妨先攻皖城,引吴军去皖城,然后乘虚直捣夏口(汉口)。因为,夏口是吴国的心脏。曹叡认为很对。不过,并没有予以施行。

曹叡不叫司马懿去征讨东吴,却在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升他为“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命令他与曹真共同领兵去打西蜀。

三年以后,魏明帝青龙二年(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带了十几万人,由斜谷出兵,来到郿县城附近,屯扎在渭水南岸五丈原。

这一次,曹叡加派了两万兵来,交给司马懿调度。司马懿挨了一百多天,不敢对诸葛亮决战。在这一百多天以內,诸葛亮曾经对他多方挑战,而他一概不理。

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蜀汉的军队撤走。司马懿不知道诸葛亮已死,追到赤岸,才得到确实的情报。

魏明帝曹叡景初元年(公元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在夏天宣布独立,自称燕王,不再听命于魏。次年,曹叡拨四万兵给司马懿去讨伐公孙渊。

司马懿到达辽东,不攻公孙渊所设防的辽隧,而迂回到公孙渊的根据地襄平(辽宁省辽阳县之北)。司马懿把襄平围了,断绝粮食的供应;围了差不多三个多月,然后猛攻。

司马懿攻破襄平城,杀掉公孙渊与城里的两千多文武官吏、七千多无辜的男性人民。他这一股残忍劲儿,十足暴露了他是狼,不是人。

另有一件小事,也显出了司马懿的为人。辽东的气候极其严寒,有些兵士实在抵挡不住,便向他请求,把辽东郡仓库中储存的短袄赏给他们。司马懿竟然不肯。他打着官腔说,“接收下来的敌人物资,是公家的,我怎么可以擅作主张?”

司马懿的次一重要事迹,是在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受到魏明帝曹叡的顾命(托孤)。与他同受顾命的,是曹真的儿子曹爽。曹爽原任“武卫将军”,而此时升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司马懿的官职,只是“太尉”。

曹叡所托的孤,是他的养子、封为齐王的曹芳。曹叡这个人也够特别,自己生不出儿子,却不肯选一个侄儿或堂房侄儿,或弟弟,作为曹家帝位的继承人。偏要抱一个来路不曾交代的曹芳为养子,而且一定要把这个未必姓曹的八岁小孩子,托给曹爽与司马懿。

于是,在曹爽与司马懿二人的保护之下,曹芳顺利即位。司马懿被升为“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

是谁把他升到与曹爽几乎一样高的地位并掌握实权的?不可能是“少帝”曹芳,因为曹芳才有八岁;而事实上是曹爽,因为当时,“录尚书事”的只有曹爽一人。这是曹爽所做的一件糊涂事。

曹爽不久便后悔了。他把司马懿明升暗降,升他为“太傅”,去掉他的“录尚书事”的兼差,剥夺了他的行政实权。

少帝曹芳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孙权派遣大军,分三路伐魏:叫全琮攻芍陂,朱然、孙伦攻樊城,诸葛瑾、步骘攻祖中。

司马懿向少帝曹芳与曹爽讨得了一个差事;带兵去救樊城。他在六月间南下。朱然、孙伦在他快到樊城之时,撤军而去。

两年以后,正始四年,司马懿又有了一个机会掌兵:攻打吴方的皖城。这一次,吴军也是闻风而逃。皖城的诸葛恪,在司马懿到达舒县之时,便烧了存粮放弃皖城而去。

司马懿可算是得到了一个空城。他为了补偿未能获得敌人存粮的这一个缺憾,便加宽淮阳渠与百尺渠,用这两个渠的水灌溉更多的田,并且把颍水两岸的坡,也整修了。从此,在寿阳(安徽寿县)与洛阳之间,有不少的屯田兵士的聚居之地;也有了不少的粮食仓库,分布在这一条路上,使得魏军对东吴有所举动之时,不必忧虑粮食的接济与运输问题。

司马懿虽则是一个心狠手辣、不顾道义的人,论行政能力,他却也有过人之处。他一向很知道重视水利与屯田的工作。

倘若他永是于曹爽主持的朝廷之下,以官居太傅为满足,有时带兵出京,打打仗,散散心;有时督率文武官吏,开开水渠,办办屯田,我们就不会把他批评得一文不值。相反,我们会夸奖他是魏朝的一位“能臣”。

他不以官居太傅、打仗开渠为满足,他定要与曹爽争权,他定要打倒曹爽,取曹爽而代之。

这个,其实也不太严重。争权的事,在历史上极多。他以能臣而与一个无能之臣争权,我们可能会同情他,说他是为了想“做事”而不得不争权。

可惜,他夺得了大权以后,又不满足。他硬要杀掉曹爽三族,杀掉曹爽的几个“党羽”的三族,又借口有人告发王凌,想背叛少帝曹芳,另立楚王曹彪当皇帝,把王凌抓了,把王凌及其“余党”的三族也屠杀了;同时,强迫楚王曹彪自杀。

他也命令所有姓曹的王爷、公爷、侯爷,都搬到洛阳来住,不许互相来往,一切行动由他派人监视。

他这样做,分明是为儿子与孙儿铺下一条将来篡位的路。

因此,我们才对这样的一个司马懿深恶痛绝。他地下有知,应该后悔。对曹爽、王凌、曹家宗室,做得太绝,太缺德。

曹爽也有他的取死之道。

他应该为国求贤,进君子、退小人,增强少帝曹芳的力量。最好,把若干在事实上等于囚犯的曹操子孙,都“放”出来,分别给以文武官职。也只有这样,曹家的天下才能稳固。

也许,曹爽自己在心里有毛病。他的父亲曹真,原本姓秦,不姓曹,是曹操的养子。他曹爽不是曹家的亲骨肉,犯不着把姓曹的都“放”出来,排挤自己。

他和司马懿同受魏明帝曹叡的顾命(托孤),在地位上与司马懿相等而略高一筹。为了礼貌,为了使司马懿明升暗降,他表请少帝曹芳,把司马懿由太尉升为太傅(太尉是从秦朝沿袭下来的中央最高的三个大官之一,执掌兵权,其余的两个,丞相管文官,御史大夫管监察。太傅是从西周沿袭下来的,在名义上高于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事实上并无权力的“皇帝的师傅”。太傅的同级是太师、太保。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官合起来,称为“三太”)。

曹爽叫司马懿做太傅,把太尉的位置转送给征东将军满宠。满宠是一员老将,兖州山阳郡昌邑(山东济宁县)人,对曹家很忠心,曾经做过汝南太守、豫州刺史和“前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满宠在正始三年(公元242年)三月间去世,继任太尉的是“领军将军”蒋济。

蒋济也是魏朝的一个忠臣。他是扬州楚国平阿(安徽怀远县)人,是曹操一手提拔起来的,先后当过魏方所虚设的丹阳太守、扬州别驾、丞相府主簿、“西曹属”。魏文帝曹丕叫他做“东中郎将”、散骑常侍。东中郎将是带兵的军官,军阶决于将军,高于校尉,属于“中郎将”的一级。散骑常侍。在名义上相当于今日的“随从秘书”,而地位甚高。

魏明帝即位,调他为“中护军”。“中护军”三个字的意思,是“在朝廷内部主持军官升迁调降的人事处长”。

他在中护军的任上,敢于对魏明帝曹叡进谆,劝曹叡裁减后宮女子的人数,把一些闲着无聊的与尚未成年的,都放出宮外。

他对曹叡的又一次谏诤,是关于朝廷中的两个小人: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

汉朝本没有所谓“中书”,只有尚书。尚书在汉朝开始之时,是在宮里面侍候皇帝的小书记,职务是把各衙门送来的奏章等文件,整理出来,呈给皇帝批示。有时候,他们也替皇帝代笔,或拟办诏书文稿。过了相当时候,他们的实权越来越大;因为,皇帝每每向他们就近征询意见。对于臣下某一个请求,他们倘若说“似乎可以”,皇帝也每每不再加考虑,而决定予以批准。他们倘若说“似乎不可以”,皇帝每每就加以批驳了。

再其后,几个尚书之上,有了“尚书令”。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兼“录尚书事”,他的权力又比尚书令高出许多;而且,虽则于名义方面仍在丞相之下,在实权方面已经使得丞相位同虚设。

曹操把自己封为魏王以后,在魏王的宫中设了秘书与秘书令,以免与汉朝廷的尚书与尚书令相混淆。

曹丕篡了汉朝,把汉朝的中央政府接收下来,把魏国的“秘书”改称“中书”,于是汉朝的尚书与魏国的中书,都成为朝廷的机构,同时存在。这便是隋唐以后,何以有了“尚书省”,又有所谓“中书省”。加上以“侍中”为长官的“门下省”,形成了一种变相的三权鼎立的局面。

本来,尚书的权大;有了中书以后,中书的权更大。尚书只管例行的公文;中书管了机密。

魏明帝曹叡朝廷中的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官位虽小,而全朝的文武除了辛毗、蒋济等极少数的几个人之外,没有不向他们低头的。真正的皇帝,等于是他们两个人做(中书令之上的中书监,是曹丕所设:用意在于制衡中书令。结果,中书监有时候也会与中书令彻底勾结,狼狈为奸)。

蒋济向曹叡上表,慨乎言之地说:“大臣太重者,身危;左右太系者,身蔽。……左右忠正远虑,未必贤于大臣。至于便辟取舍,或能工之。今外所言,辄云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交;但有此名,犹惑世俗。况实握事要,日在目前,傥因疲倦之间,有所割制。众臣见其能推移于事,即亦因时而向之。……直道而上者或壅;曲附左右者,反达。”

曹叡用诏书答复蒋济,褒奖他忠义奋发,升他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那刘放、孙贤二人,仍旧当他们的中书监与中书令,曹叡并不肯免他们的官。

刘放与孙资所做的最大的坏事,是在曹叡临死之时,排挤了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骁骑将军秦朗、屯骑校尉曹肇。这几个人,都是曹叡想委托以后事的。

曹叡召见了曹宇,叫他做大将军,辅佐即将继位的少帝曹芳。曹宇谎辞(这是曹宇的错)。曹叡问刘放、孙资,曹宇为什么坚辞。刘放、孙贤说:“他自己知道能力不够。”曹叡说:“用曹爽来代替他做大将军,好不好?”刘放、孙资说:“好!”于是曹叡不再挽留曹宇,而用了曹爽。

刘放、孙资又向曹叡建议,把司马懿找来,与曹爽同受顾命。曹肇反对。结果,曹叡还是听了刘放、孙贤的话,召来了司马懿。

曹肇与夏侯献、秦朗,这三人不仅不再列名于被“顾命”的大臣以内,而且丢了他们原来的官。

曹爽做了“顾命大臣”。当然很感激刘放、孙资,听他们的摆布。然而,曹爽也竟然把反对过刘放、孙资二人的蒋济,继满宠的太尉之任。

这是曹爽糊涂呢?还是故意向刘放、孙资二人以及与他们一鼻孔出气的司马懿挑战呢?糊涂,不见得。挑战,有可能。在曹爽自己看来,这不是挑战,而是镇压。

曹爽提拔三个“自己的人”,做“尚书”,专管“选举”,分刘放、孙资的权。这三个人,是何晏、邓飏、丁谧。事实上,“选举”只是选拔新的青年才俊,管不了朝廷大官的升降。

曹爽也早就把自己的三个弟弟提拔起来。曹羲当了“中领军”,曹训又当了武卫将军。中领军与武卫将军都是统带作为皇帝的卫队的禁军的。另一位弟弟曹彦,当了“散骑常侍”。

曹爽最叫司马懿吃不消的,是叫两个亲信毕轨与李胜,分别担任司隶校尉与河南尹。司隶校尉所主管的是中央直属地区(明清两朝的所谓“直隶”)的行政,同时也有权弹劾、甚至逮捕任何一个住在这中央直属地区的大小官吏。河南尹相当于太守,然而高于任何太守,因为河南郡是首都洛阳的所在地。

司马懿一向是与曹爽共“录尚书事”,由太尉升为太傅以后仍然如此。不过,自从那何晏、邓飏与丁谧,三个人做了尚书以后,他们就很少把尚书部门的公事送到司马懿那里去请示了。毕轨与李胜当了司隶校尉与河南尹,也不常把公事送到司马懿的办公室里去。

司马懿气不过,就称病请假,不再上班。他并不辞职,仍旧在家里当他的太傅。不仅如此,他也已经在朝廷中布置了自己的人,与曹爽的人对抗。

曹爽有一个弟弟曹羲当“中领军”,司马懿也有一个儿子司马师当中领军。曹爽有一个弟弟曹彦当散骑常侍,司马懿也有一个儿子司马昭当散骑常侍。曹爽有三个自己的人:何晏、邓飏、丁谧当尚书,司马懿也有一个自己的人、而且是自己的弟弟司马孚,当尚书令。

司马懿而且有一种曹爽所没有的秘密力量。这秘密力量,是大儿子司马师所豢养的,散居在民间的三干名“死士”。

除了这些以外,司马懿又有一套曹爽所猜想不到的功夫:骗。

在正始九年(公元248年)的冬天,曹爽叫河南尹李胜改任荆州刺史。李胜到司马懿家里去辞行。司马懿躺在床上装病,叫人把李胜请进卧房。丫头送上稀饭,司马懿喝到嘴里,又从嘴角流了出来,弄脏了胸前衣服。李胜向他说话。他把“本州”听成了“并州”。在回话的时候,他又下气不继上气地勉强说出了几句。李胜以为司马懿果然病得很厉害,就去报告曹爽。曹爽听了,大为放心,便不再对司马懿有所防备。

过了不多久,正始十年正月,曹爽兄弟四人陪少帝曹芳出洛阳城,到南门外若干里去拜谒魏明帝的陵墓(称为高平陵)。

他们谒陵完毕,回洛阳来,没想到城门已闭,整个洛阳城已被司马懿父子占领。司马懿带了兵马,站在城门外的洛水浮桥之上,叫人送一张表给少帝,交曹爽转。

在这一张表里,司马懿列举曹爽的罪,说曹爽广用私人,“尽据禁兵”,又说他以黄门(宦官)张当为都监:“看察至尊,候伺神器”。

司马懿又在表里说,太尉蒋济与尚书令司马孚,均认为蕾爽与曹羲、曹训,都不宜于继续“典兵宿卫”。蒋济与司马孚已经奏请皇太后(郭氏),将曹家兄弟的官职免去,以侯爵的身份各归其在京城的寓所。皇太后已经准了他们的奏,叫臣(司马懿)执行。

臣已经通知主管人员,立即遵办,不许放任曹氏兄弟“逗留”,以致耽误了皇上回宫的时间。倘若曹氏兄弟敢逗留,便以军法从事。

曹爽一时不敢把司马懿的这一张表,送请少帝曹芳过目。他不知如何应付才好。

这时候,位居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植范,已经冒险从城里跑出来。跑到了曹爽的面前,劝曹爽赶快去许昌(许县是在曹丕篡位以后,改名为许昌的)。桓范说:“你到了许昌以后,便可以集合全国兵马,申讨司马懿。”

曹爽身边,有主张向司马懿投降的许允、陈泰。许允是侍中,陈泰是尚书。

曹爽终于派人向司马懿投降。司马懿暂时不为已甚,就让他们兄弟四人平平安安地进城,各回寓所。他们不再是宮,而仅仅是侯。

过了不久,司马懿把宦官张当抓了来,严刑拷打,叫张当不仅招供了曾经以宫内的“才人”(宫女)若干名送给曹爽;而且也“承认”了曹爽曾经和他与何晏等人同谋,准备在正始十年三月间造反。

结果,司马懿无中生有,把曹爽兄弟四人,及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恒范,一共十个人,治了谋反大逆之罪。不仅十个人都杀了头,他们的父族、母族、妻族,不分男女老少,都被屠杀得精光。

这就是司马懿辣得比狼还要凶狠之处(他曾经答应过蒋济,说只要曹爽肯交出政权,便留他性命。蒋济于曹爽一家被屠杀之后气死)。

司马懿在解决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以后,少帝叫他做魏朝的“丞相”,他假惺惶地坚辞。

司马懿把曹爽兄弟及其“党羽”一网打尽丁以后,又开始对夏侯氏一家动脑筋。用少帝曹芳的诏书把征西将军夏侯玄召回京,以雍州刺史郭淮代替夏侯玄的官职。

夏侯玄是夏侯尚的儿子,夏侯渊的从侄孙,同时也是曹爽的“外弟”(表弟)。夏侯玄的母亲是曹家的女子。

夏侯玄以征西将军的名义,驻屯在长安,一向负有防备西蜀的全责。他既是曹爽的表弟,又是曾经在正始五年(公元244年)跟随曹爽大举伐蜀一次的大将(他们由骆谷进军,被王平在兴势挡住,又被费祎威胁了后路,大败而回)。

曹爽回到洛阳,夏侯玄掌握重兵,留在长安。四年多以后,在正始十年正月,曹爽和三个兄弟与何晏等人,被司马懿消灭,夏侯玄得到消息之时,不知如何是好,魏少帝的诏书已到,叫他回京城洛阳,把所掌管的兵权交给雍州刺史郭淮。

夏侯玄乖乖地回了洛阳。司马懿却也一时没有把他怎么样。原因是:夏侯玄失掉了兵权,又住在朝夕被监视的洛阳,不能够对司马懿有所作为。而且,夏侯霸已经逃往西蜀。倘若杀了夏侯玄,那就难免有更多的夏侯氏成员向西蜀、东吴乱跑了。

夏侯霸是夏侯渊的儿子,也就是夏侯玄的堂叔父,在辈分上比夏侯玄高,在地位上却比夏侯玄低。他是夏侯玄征西将军府所统辖的“讨蜀护军”,带兵驻扎在陇西(甘肃),与雍州刺史郭淮处得不好。

夏侯玄被征召回洛阳的时候,夏侯霸顾不得西蜀与他有杀父之仇,当机立断,一口气奔往西蜀。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战死在汉中,当时传说是被刘备亲自斩杀的。近代的京剧,才把夏侯渊的死,记在黄忠的账上。

西蜀的君臣对夏侯霸很好。首先,刘后主阿斗向夏侯霸解释,说:“你的令尊大人,是不幸阵亡于乱军之手;并非先父(刘备)所杀。”

刘后主又把夏侯霸引进宫内,与皇后张氏相见,告诉夏侯霸,“她是你的堂外甥女!”原来,张皇后的母亲,是夏侯霸的堂妹,于当年兵荒马乱之时的中原,被张飞遇到,成了张飞的妻。

刘后主问夏侯霸,司马懿对西蜀有什么打算?夏侯霸说,司马懿刚刚拿到了政权,目前要忙于整顿内部,消灭更多的异己,一时来不及对西蜀有什么举动。将来,倘若有一位姓钟、号叫士季的(钟繇的儿子钟会),在魏国朝廷中主持大计,那就值得吴、蜀二国忧虑了。

司马懿这时候,正如夏侯霸所说,忙于寻找曹爽以外的异己,加以消灭,他找来找去,找到了驻扎寿春、“都督扬州诸军事”的王凌。他一口咬定,说王凌企图勾结楚王曹彪造反,起兵占领许昌,迎立楚王为皇帝,然后打到洛阳,废掉少帝曹芳。

王凌所做的,引起司马懿如此猜疑的事,只不过是因为吴国塞了涂水入江之口,认为这是吴国即将对魏用兵,下令全军戒严,同时上表给少帝(等于上呈文给司马懿),建议乘此对吴国大举讨伐。如此而巳。

司马懿不动声色,以绝对秘密的方式,带了重兵,突然由颍水航行到寿春的城下。

王凌见到司马懿来得奇怪,想抵抗也来不及,只得叫人捆了自己,押送到司马懿的水营之前。司马懿先叫人传令,松解了王凌的绑,却又不许王凌坐小船前来见面。

随后,司马端便派了六百名兵士,押解王凌去洛阳,王凌走到中途,在项城喝了毒药,自杀。

王凌死了以后,才有一个军官王式来自首,说自己是王凌的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的部下,曾经奉了令狐愚的命令到白马城勾结楚王曹彪。这时候,令狐愚早已病故,死无对证。

司马懿于是下令将王凌与令狐愚剖棺戮尸,两家的父族、母族、妻族,以及与此案相连的其他的人,一概杀光。楚王曹彪被下诏赐死(命令他自杀)。

过了不到一个月,司马懿本人也得病而死(当时有人记载,说他之所以得病,由于常常见到王凌的鬼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生启迪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是短暂的,它不像别的事物失去了还可以重新得到,毁坏了还可以重新修复,可它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宝贵的的生命呢?现在,我找到了答案。

大家还记得5月12日那场汶川大地震吗?多少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失去了生命。一位教师被埋在了废墟下,在痛苦和饥饿的情况中,他摸索到几本学生的作业本,一想到本子是用植物加工成的,可以食用,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几天后,他被武警官兵救了出来,奇迹般的存活着,我被他那种求生的欲望而震惊。

还是在这场无情的地震中,一位母亲用弯曲的身体艰难的保护着不到一岁的孩子,宁愿自己活活被压死,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受一点伤。我被这位母亲而感动,让我懂得了生命是多么宝贵。

生命有可能在一瞬间消失,但我们可以尽量的挽回,保护,他们用顽强精神换来的今天,体现了生命的价值,作为正在上学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努力读书,好好学习。要牢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我们绝不能让生命白白流失,必须对自己负责,使自己在世上活的更加光彩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点燃人生之“柴”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一生辉煌灿烂,而有的人一生却黯淡无光。”弟子问大师。

大师从地上捡起两根柴,说:“这两根柴,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柴。”

说完,大师点燃其中的一根柴,对弟子说:“你看,现在这两根柴就有质的区别了,一根柴发光发热,一根柴却没有。其实,每根柴都具备了发光发热的潜能,只不过有的柴没有点燃而已。有的柴终其一生,做着一根没有点着的柴,最后烂进了地里。”

“大师,你是在用柴比喻人生吗?”弟子问。

“确实,人生跟柴一样,刚出生时,都像是一根没有燃着的柴,其间没有多大本质的区别。”大师说。

“大师,是不是每个人都像柴一样,具备了发光发热的潜能呢?”

“是啊,有的人却白白地浪费了这宝贵的人生潜能,一生都没有去点燃它,而使自己一生黯淡无光。”大师感叹道。

“那用什么去点燃人生之柴呢?”

“用心中的热情、理想、信念和希望。”大师说。

弟子终于明白了。

有的人之所以一生活得辉煌灿烂,是因为他们始终在用心中的热情、理想、信念和希望的火花,去点燃人生之“柴”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抬头就是希望的人生哲理故事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把一只秃鹫放在一个0。5~0。8平方米的无顶围栏里,这只大鸟尽管会飞,也绝对会成为栏中之囚。因为秃鹫从地面起飞前总要先助跑3~4米的距离。这是它的习惯,如果没有了足够的助跑空间,它甚至不会尝试去飞。

蝙蝠本是一种在空中极其敏捷的动物,却无法在平地上起飞。如果被放在平坦的地面上,它就只会痛苦无助地走来走去。除非它到了稍高的位置,有了落差,才可以立刻闪电般起飞。

如果一只大黄蜂掉进了一个敞口平底玻璃杯里,除非有人把它拿出来,否则它会一直到死都呆在里边。它永远不知道可以从杯口逃出来,只想着从杯子侧面寻找出路。它一直在根本不存在出口的地方乱撞,最后断送自己的性命。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不少人也像秃鹫、蝙蝠和大黄蜂一样,使尽浑身解数试图解决问题、克服挫折,却没有意识到出口就在正上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故事大道理:一个小贩的生存智慧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前一段时间,我们小区的门口来了一个卖玉米馒头的小贩,他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车子前面挂着一个扩音器,里面传出有音韵感的叫卖声。车子后座上有一口黄皮箱子,里面放的就是馒头。每次来后,他都要在小区门口停留半来个小时。

起初他的生意不算很好,一箱馒头通常要剩下大半箱。后来,吃过他馒头的人发现,他的馒头很有特色,味道也相当不错,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整个小区的人都知道了。只要一听到那独特的“卖玉米馒头的哟——卖玉米馒头哟——”,大家就蜂拥而至,排着队买他的馒头,一箱馒头很快就销售一空,不少人空手而归,只能叹息着等到下次来再买。

奇怪的是,无论生意有多好,这个卖馒头的小贩总是一次拉一箱,从不加量。也无论时间早晚,卖完就收工,从不跑第二趟。并且他还不是天天来,通常隔两三天来一次。我很纳闷,既然他的馒头这么畅销,为何不多做一点,那样也可以赚更多的钱。

有一回,我买完馒头忍不住问他,你生意这么好,干嘛不多做点,每天多跑几趟?小贩听后,憨厚地笑笑说:“我当然希望每天能多做些,多卖些,可是那样的话,大家就很容易吃腻,以后的生意就没法做了;其实,现在这种状况挺好的,你看,每次来大家都争着抢着买,没买到的还觉得特别遗憾呢。”

听了他的回答,我不禁感慨万千,没想到一个小贩也会有这样深远的认识,这样超凡的思想境界。记得在去年,小区门口来了一个卖凉粉的,开始生意好得不得了,一盆凉粉三五几下就卖完了。见此,小贩欢喜异常,他从每天卖一盆凉粉增中到两盆,又从每天卖两盆凉粉增加到三盆......他满以为生意会一直这样好下去,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食客急剧减少,最后竟无一人光顾,他也只好关门停业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失败呢?现在我明白了,是因为他的贪心。小区内的住户是一个定量,每天的消费也有一个量。如果超过了这个量,也许短期内会带来可观的收效,但从长远的目光看,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无异于自掘后路。因为量的扩大,一则品质不能得到保证,二则不会让大家有期盼的心理,三则很容易让大家吃腻。卖馒头的小贩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从不加量,每次只卖一箱,有时还故意吊吊大家的胃口,隔过几天才来。这样,他的生意得到了延续。

不贪心,其实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被利益蒙蔽了两眼,常常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其结果,可想而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空瓶子的哲理故事篇人生的瓶子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这个例子告诉 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与你爱的人共度时光,你的信仰,教育,梦想,或是和我一样,教育指导其他人?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到。"

那么,你正在阅读这篇短文,可曾试着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今生的"大石头"是什么?然后,请把它们先放进你人生的瓶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最新人生哲理小故事:机智的牧童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山上有条大灰狼,又凶残又贪婪,经常咬死村里的绵羊,人们对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把自己家的羊圈围得很高。有两个小牧童决心除掉这条恶狼。他们在山上找到了狼窝。趁大狼外出觅食的时候,他们偷偷摸进洞里,抱出两只小狼崽子。在狼洞附近,找到两棵相隔十来步远的树,便一人抱着一头小狼爬到树上。

等了一阵,大狼觅食回来了。回到洞穴里,发现狼崽不见了,就慌慌张张地窜出洞口四处张望。这时,一个牧童狠狠扭着小狼的耳朵,小狼嗥嗥尖叫。大狼闻声仰视,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树上,立刻怒吼着,等一下它又疯狂地扑到树下,后腿站起,又爬又抓。正在它焦急的时候,只见另一个牧童也将怀里的小狼捏得嗷嗷怪叫,老狼又发疯一般朝这边奔来,在树下又扑又跳。那边的小狼又叫起来,老狼又朝那边扑去。老狼在两棵树之间凄厉地号叫着,奔来奔去,没有一刻停息。

渐渐地,老狼越跑越慢,叫声也越来越弱。它爬着,挣扎着,最后一头扎在地上就起不来了。牧童等了一阵,溜下树来一看,狼已经断气啦。

人生哲理

敌我双方的强弱有时要看是否善于斗智,只要抓住了强者的弱点,便能促使矛盾朝反面转化,变小为大,反弱为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人生哲理故事1:猴子的执着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在亚洲,有一种捉猴子的陷阱,他们把椰子挖空,然后用绳子绑起来,接在树上或固定在地上,椰子上留了一个小洞,洞里放了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让猴子空着手伸进去,而无法握着拳头伸出来,于是猴子闻香而来,将它的手伸进去抓食物,理所当然地,紧握的拳头便缩不出洞口,当猎人来时,猴子惊慌失措,更是逃不掉。

没有任何人捉住猴子不放,它是被自己的执着所俘虏,它只需将手放开就能缩回来。

心中的欲念使我们放不下,内心的欲望与执着,使我们一直受缚,我们唯一要做的,只是将我们的双手张开,放下无谓的执着,就能逍遥自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生哲理故事:蛇与乌龟的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大蟒蛇和小毒蛇在路边发现了一只大乌龟。蛇兄弟想,这么大的个儿,可是一顿美餐啊。蟒蛇说,我来对付他。于是蟒蛇施展自己的浑身绝技,用身体将大乌龟牢牢地缠住。大乌龟早已将身体缩进了龟壳里,任凭蟒蛇怎么缠绕,也无法伤害到它。

泄气的蟒蛇气喘吁吁地爬到了一边。看到大蟒蛇在喘气,大乌龟谨慎地露出脑袋来探看个究竟。就在他露出龟头的那一瞬间,小毒蛇闪电般地在乌龟脑袋上咬了一口,大乌龟急忙缩回壳中。几分钟后,大乌龟因为中毒而死。蟒蛇说,我花了那么大力气也没能伤害到乌龟,你却轻而易举地办到了啊!小毒蛇说,那是因为我了解他的要害。

可是接下来还是有一个问题,大乌龟死后依然缩在龟壳里,两条蛇都是吞食性的动物,他们无法脱下乌龟的外壳,只好怏怏地离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15个动物的人生哲理故事

全文共 1305 字

+ 加入清单

1、乌鸦学老鹰去抓羊,结果被羊毛卷住了爪子,最后被牧羊人活活的摔死了。不是每一种鸟都叫鹰,认清自己你才能在森林中活下去。

2、乌龟在地上是跑不过兔子,可乌龟在水里永远比兔子游的快,不要放错自己的位置。

3、一群动物去旅行,最后只有蜗牛回来了,因为蜗牛把家背在身上。在你眼里也许是负担,但在别人那里可能是他最大的优势与保障,所以不要轻易的让人甩掉身上的负担,你可能会害死人家。

4、有一天蚂蚁去和大象比力气,蚂蚁自豪的说自己能举起比自己重一百多倍的东西,这时大象抖抖了身上的泥,结果却把蚂蚁砸死了。永远不要找错对象,不然会死的很惨。

5、有一只狼拼命的追羊,每天陪羊吃草,小羊被感动了,答应了和他在一起,那天晚上把狼带回了羊圈,结果几百只羊都被狼咬死了也包括那只小羊。不管敌人怎么伪装,永远不要给自己相信他的机会,不然你不但会害死自己还会害死同伴。

6、马在沙漠里碰见了骆驼,马嘲笑骆驼的背说:“嘿,老兄你的背真丑!”骆驼没有理马只是继续赶路。最后骆驼走出了沙漠,马却再也没有出来,看着马的尸体骆驼笑了。不要嘲笑别人的外表,不然说不定哪天你就会成为了别人的笑话。

7、有一只兔子很懒,总是在自己的窝边吃草,最后被猎人逮住了。吃窝边草的时候想想后果,如果你觉得吃的起你就吃,吃不起千万别吃。

8、森林举行选美大赛,孔雀第一个报了名觉自己肯定能拿冠军,结果连初赛都没过。孔雀很生气,就去找山羊评委。山羊评委说:“孔雀你开屏虽然美丽,但却露着屁股!”孔雀很尴尬的离开了。照镜子的时候不要光看前面,也看看后面,不然会闹出很多笑话。

9、夏天非常热,斑马去河边喝水,正好看见河马在河里玩,斑马就想它能玩为什么我不能玩啊。斑马就跳下去玩,可没一会鳄鱼就把它咬死了。没那实力就别玩,因为你输不起。

10、一只鸭子看见大雁在天空飞的很自在,觉得自己也没差什么怎么就飞不起来。结果它跑到悬崖别上纵身一跳,没扑腾几下它就垂直掉下去了,摔了个半身不遂。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不要贸然的去未知的领域尝试。

11、一只狗在草原流浪,走了几天也没碰见个动物,第五天看见了只野狗,它觉得很高兴就跑过去打招呼,结果被野狗咬死了。不要和陌生的人打招呼,尤其在就你们两个人的时候。

12、一条鱼在水边游来游去,这时它看见一条水蛭被水冲来冲去,觉得很可怜,就游过去问水蛭有什么可以帮它的吗?水蛭说它受伤了,问鱼能不能把它背回家,鱼欣然的接受了,觉得自己做了次好事。没等到水蛭的家鱼就被它吸死了。做好事也得注意自己的安全,不然后悔就来不及了。

13、狮子邀请老虎去山谷捕猎,答应把捕到的猎物一半给它,老虎想了想就去了。到了山谷狮子就堵住了唯一的退路,把老虎吃了。和强大的竞争对手合作一定要想好退路。

14、一只乌龟在沙滩上晒太阳,这时飞来一只老鹰,乌龟觉得自己有坚硬的壳,老鹰拿它没办法就有恃无恐。结果老鹰一爪子抓起了乌龟,飞到上千米的高空,在飞过一片岩石的时候狠狠的把乌龟摔了下来,乌龟连肠子都摔出来了。不要对自己过于自信,能收拾你的人比你能想到的多的多。

15、变色龙觉得自己很厉害,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却被蛇堵住了,结果成了蛇的腹中餐。没有人能骗过所有的人,哪怕你伪装的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生启迪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生命,生命》一文后,使我深深地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一只小小的飞蛾,被捉住后用全身的力量挣扎,那种求生的欲望令人震惊。一粒小瓜子在没有阳关,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它也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

在这次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有一次证明了人类的生命是多么脆弱,一场地震,夺取了几万人的生命。身受重伤的幸存者在废墟中等待了几天几夜,那种求生的欲望支持着他,救援人员冒者生命危险,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就在大地震动的瞬间,老师们迅速组织学生撤离,有的学生没跟上队伍,老师又返回教室寻找,老师把学生推出了教室,自己却埋在了废墟里,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

我感到了生命是多么的宝贵,每个人都渴望能健康地活者,可有的人为别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死“重于泰山”,我们要向那些勇于献身的英雄学习,要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让我们的人生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哲理故事:人生是条船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停泊着一条外壳凹凸不平、船体微微变形的船。

这条船有着不可思议的经历,它原属于荷兰一家船舶公司。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来没有沉没过!

有一名叫培根的律师最早来这里参观,当时,他打输了一场官司,当事人也于不久前自杀,尽管他不是第一次辩护失败,也不是第一次遇到当事人自杀事件,然而,每当此时。他总是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他不知该怎样安慰那些在人生路上遭受不幸的人们,这些人有被骗的,有被罚的,他们或血本无归,或倾家荡产,也有的因打输官司,落得债务缠身。

看到这条船,他深深地被感动了,并产生了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那些当事人来参观这条船呢?于是,他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把它的照片挂在他的办公室里,每当有人委托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

我们也许有许多人一辈子都无法读到那艘船的沧桑,但有一点我认为我们都能理解——那就是,在大海上航行的,没有不带伤的船。你是这样的,我也是,所以,我们都要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庄子的八个经典智慧寓言故事

全文共 2711 字

+ 加入清单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下面是有趣的故事,快来看看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01与惠施论鱼

庄子与惠施在濠上观鱼。庄子说:“鱼游来游去,多么快乐呵”

惠施是逻辑论辩的专家,马上抓住一点:“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一笑,以同样的逻辑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鱼的快乐呢?”

解析:在逻辑学上,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说在逻辑上庄子有些诡辩。但实际上这说的是另一回事:庄子告诉惠施,不要把你的学说强加于人,因为你不能代替别人。惠施古称博学,出行时随带五车之书跟在后边,靠雄辩博学博取功名,所以庄子有此一说。

02 随珠弹雀——考虑不周,得不偿失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庄子·让王》)

解析: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虑成本,一定要考虑代价。否则就算做成一件事

03 鹏程万里——坚持梦想不怕冷嘲热讽

远古有一种鸟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解析: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战国时期的商鞅说,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议。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一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搜索。就像鸟雀不能理解大鹏的志向一样。

04 望洋兴叹——人切忌自满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解析: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为因伟大事物抬头叹息,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这则寓言,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那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实在要不得。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05 鲁侯养鸟——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解析: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06 触蛮之战 ——争来争去,蜗角之利

戴晋人对梁惠王说:“您知道有一种名叫蜗牛的小动物吗?”梁惠王回答:“知道。”晋人又说:“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叫触国,右角上的叫蛮国。

这两个国家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每次战争后,总是尸横遍野,死亡好几万人;取胜的国家追赶败军,常常要十多天才能回来。”

惠王说:“呀!这都是您瞎编的吧!”晋人说:“请允许我来为您证明。您的想象在无广阔的宇宙中有边界吗?”惠王说:“没有。”晋人说:“您的想象在宇宙中任意驰聘,而一回到现实中,您能够到达的地方却只限于四海九洲之内。拿现实的有限与想象的无穷相比,岂不是若有若无,微不足道吗?”惠王说:“你说的对。”

晋人说:“在我们所能够到达的领域里有一个魏国,魏国迁都大梁后才有梁国,有梁国才有梁王。梁王与蛮氏,有什么不同吗?”惠王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什么不同。”魏晋人走了以后,梁惠王情绪低落,好像丢失了什么。

解析: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我们在珍惜生命,珍惜我们这个世界。

07 呆若木鸡——深藏不露,动静以时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周宣王高兴极了,立即带着这只鸡去斗鸡了。

解析:庄子认为,真正有大智慧、有着高超技巧和真正勇敢的人应该是藏而不露的,他们的表现也许是愚钝,笨拙和胆怯的。但是,在真正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冷静、沉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

庄子通过这则寓言,阐述了道家的辩证思维,即“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

08 屠龙之技——做事脱离现实一场空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列御寇》)

解析: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智慧人生作文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人生在世,事事无常。怀着一颗兼有屈伸的心看世界,自然一片光明。

屈者,不是阿谀奉承的诌媚,不是溜须拍马的嘴脸,更不是俯首称臣的屈辱,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大智大慧。韩信受胯下之辱,不为苟且偷生,只为以后“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积蓄原始能量;司马迁受宫刑,忍辱负重,留将正气冲霄汉,终成信史照尘寰;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也罢,明朝散发弄扁舟。以其无争,故世人莫能与之争。屈,是压迫,亦是解脱。

伸者,不是飞扬跋扈的桀骜不驯,不是目空一切的自傲自大,更不是目中无人的高高在上,而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人生。小卒毛遂,敢自荐,终脱颖而出,锋芒毕露,抒写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海瑞冒死上书,直言不讳,痛陈弊端,终留芳百世,无悔其一生;屈子放逐,仍思家为国,高歌《离骚》,赤胆忠心照千古;文天祥沦为亡国奴,仍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永垂青史;谭嗣同举身赴法,我自横刀向天葵,去留肝胆两昆仑,君子之谓,恰如其分。“有心杀贼,快哉快哉“的呐喊如鼓,如钟,仍回响在历史的时空中,成为不可磨灭的风景。屈,是显露,亦是收敛。

大丈夫能屈能伸,能恰当地在屈伸之间自由驰骋。昔者蔺相如,只身持璧入虎穴,后完璧归赵,渑池赴会,与秦王斗智斗勇,何其“神”也!而面对廉颇,甘心以礼相让,以诚感人。廉将军也不愧为大丈夫,感召之下,留下负荆请罪的佳话。何其“屈”也!屈伸之间,自由取之,能屈能伸,所向无敌!

拥有屈伸这一人生智慧,怀一颗平淡的心痛看世界。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水穷云起,柳暗花明,庭前花开花落,天外云卷云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生小哲理故事:一个石头和净水器的故事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人生不应该冲满杯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下面和大家分享:

有一个净水器,被人挂在墙上了,可是他不甘寂寞,为了人生不再冲满杯具,于是净水器想到被主人一起扔掉后闯天涯。

于是它每天坚持祈祷自己坏掉,被主人一起掉后他就能随着垃圾车周游风景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净水器7岁了,可是他依然健康着,主人对它无不细心的照料,让他健康的活着,终于有一天,一个石头被它吞下了胃里,小石头在落尽去后也感到了一丝温馨,因为自己终于不用在流浪了。

可是净水器不这么认为,他想,终于来了个能够让自己坏掉的东东,于是净水器很开心的将石头保护起来,不让他被主人发现,而石头也不愿意被人发现从而被清洗掉,于是两人默契的配合着,终于有一天,净水器被石头卡住不再出水了,主人依依不舍的一起扔掉了净水器后,石头也跟着被扔出了家门。

净水器开心的大笑着,我自由了!而石头则哭泣了,我又要开始流浪了。

净水器被放进垃圾车,开始旅行了,从城市中心一直到破乱的郊外。他的心看的凉了,原来世界是这样的,肮脏的水,臭气熏天,他的主人如果喝到这样水,该怎么办?他舍不得,他不希望这样,他想回去,可是他坏掉了,回不去了。

他郁郁寡欢的死掉,石头也跟着净水器被垃圾车运送到了垃圾场。两人依旧一起呆着,一起孤单一起寂寞一起沉默……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你不愿意满足现状的时候,总会去冒险,而然冒险后的结果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充满了失望和后悔。同样,生活也是你满足了,却往往被命运的齿轮碾碎了,从而你的满足让你安逸让你忽略了危险。从而失去自我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生哲理小故事100字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本身只是一次单程的旅行,无论长短,无论沿途的风光是否美丽,我们拥有的只是唯一的一次机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生哲理故事100字,欢迎来参考!

一、让失去变得可爱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哲理:成功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二、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哲理: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三、人生的秘诀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哲理: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

四、司机考试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哲理: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五、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

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哲理: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彭妈妈的人生故事

全文共 6684 字

+ 加入清单

身为习近平的妻子彭丽媛,她于2013年4月18日,入围《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物,于2013年5月22日,入选美国《福布斯》杂志2013年度“全球最具权力女性榜”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彭妈妈人生故事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彭妈妈的人生故事

“可以拥抱你一下吗?”2001年,彭丽媛在参加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录制时,台下远道而来的观众这样请求。当时的她,凭借自己的歌唱艺术魅力,早已俘获无数观众的心。

2013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发布2013年度世界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单,彭丽媛名列偶像榜。

彭丽媛成为中国“第一夫人”,是在2013年。但成为偶像,由来已久。

有人说,就算没有“第一夫人”的身份,有着30余年艺术生涯的彭丽媛依然可以继续赢得无数掌声。但,新的使命伴随新身份已经到来。

3月,彭丽媛随同丈夫、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全国亿万电视观众观看了“第一夫人”走下飞机的首秀风采。“瞬间骄傲了”——中国人这样形容彭丽媛的优雅亮相。这位令中国人感到骄傲的中国女人,向世人传递出一股强烈的中式正能量。

“让我们家丽丽跟你学唱歌吧!”

彭丽媛很少接受采访。1996年,彭丽媛接受过时任《军营文化天地》记者王南方的一次访问,当时的她正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七一”晚会排练。在这次少见的个人专访中,彭丽媛言语坦率,且多次回忆起父亲彭龙坤,她这样说道:“在我的事业上,在走到这个道路上,我父亲真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

1962年彭丽媛出生时,父亲彭龙坤是山东郓城县文化馆馆长。彭龙坤成长自郓城县黄堆集乡彭庄村的农家,彭丽媛说:“父亲上学时学习特别好,特别想上大学,曾经有军校要他,我爷爷就是不让,就让他回家务农,但父亲不愿意。”彭龙坤最终坚持上完了高中,是村里少有的高中生。毕业后,他当过村里夜校的校长,也在县剧团搞过剧本创作。

彭丽媛的母亲早年是县剧团的主要演员,常常到乡下演出,童年的彭丽媛就跟随母亲,坐在剧团的牛车上颠簸着来去。

父亲没能上成大学,没能进入军校,但父亲对于学习的追求给彭丽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女儿的学习成长道路,彭父一开始就表现出理解和支持。父亲了解这个大女儿,声音好,形象好,3岁能唱大段歌曲,5岁就能登台演唱大段“山东梆子”。

1976年,时年14岁的彭丽媛进入郓城一中上初中。高承本是当时学校唯一的音乐老师。在彭丽媛入学前两年,彭父就曾找到高老师,请求道:“让我们家丽丽跟你学唱歌吧!”

初中一入学,彭丽媛就进了学校的宣传队。高老师从识谱开始教彭丽媛乐理知识和发声基本功。2011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高承本夫妇这样说道:“教了一辈子学,就没见过多少个像彭丽媛这样有志气又刻苦用功的孩子。”他们记得,在宣传队,丽丽是最用功的学生,不分白天晚上地练,看着有时候都让人心疼。

“让小彭到我们团来吧!”

1976年,山东省组织的学大寨工作团到郓城“驻扎”。工作团的团长是当时有着“山东民歌王子”之称的杨松山。他经常看到一个小姑娘,一有空就到演出团跳舞。随后,高承本向杨松山推荐了这位跳舞的小姑娘彭丽媛。

彭丽媛给杨松山唱了两首歌:《白毛女》选段“北风吹”和才旦卓玛的《远飞的大雁》。唱完后,杨松山说:“你以后的前途是唱歌,不要跳舞了。”14岁的彭丽媛尚有些犹豫:“杨老师,我能行吗?”杨老师回答:“太行了!”

得知彭丽媛已被县里的曲艺团招去后,杨松山建议她退出来,并亲自跟彭丽媛的母亲面谈,还准备推荐彭丽媛到山东省歌舞团工作。但彭丽媛年龄小,不符合工作条件。在省文化局一位负责人的建议下,彭丽媛被建议报考五七艺校(1978年底改为山东艺术学院)。

彭父显然非常支持这个建议。由于彭丽媛的弟弟生病,家里一时没人能陪伴女儿去考试,这位父亲还特别给拉煤的卡车司机送了烟,拜托他帮忙送女儿去济宁地区的考点,又请音乐老师高承本带着女儿前往。

回忆那次考试经历,彭丽媛后来说:“当时最满意的是住的地方能保证每天都有三壶开水喝,妈妈说只要能喝到开水就能唱出好听的歌。”虽有妈妈的鼓励,但来自农村的“黄毛丫头”,甚至被考官要求“等别人考完了再说”。她就一直靠着一棵大树等到了最后。然而,正是这个“黄毛丫头”的歌声令考官们惊喜万分。

1978年,彭丽媛从郓城来到济南,进入山东五七艺术学校中专部,成为“文革”后五七艺校招收的第一批新生之一。一位朋友送给彭丽媛一个日记本留作纪念,彭丽媛在日记本扉页上写道:“事业上的野心是至高无上的,是攀登艺术高峰的基础”。在接受王南方的那次访问中,彭丽媛回忆过这段经历,她说:“作为声乐演员,声音、乐感、智商、形象、形体都很重要,这些爹妈给我的先天条件特别好,加上我的后天努力和机遇,我出来是必定无疑的。”

徐承跃现任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他是彭丽媛当年在山东艺术学院的同班同学。他记得当时全班共21名同学,彭丽媛跟同学之间的相处很低调,生活也俭朴。跟省城同学相比,彭丽媛是农村来的孩子,但她对舞台的感觉非常好,“一上台就能感觉出来,气场很足。”

山东艺术学院时任院长王音璇是彭丽媛的声乐主课老师。在王老师看来,当时的彭丽媛“就像一块未经加工的璞玉”。根据彭丽媛的条件,王音璇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首先教育她热爱我们的民族唱法,坚定不移地走声乐民族化的道路,并为此奋斗一生。”1979年,王音璇带着学生彭丽媛到淄博参加全省民歌会演,彭丽媛一曲《赶牛山》之后,掌声雷动,多次谢幕亦不能下场。

第二年,彭丽媛又接到了代表山东队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唱法比赛的通知。时间短,压力大。为了练好参赛歌曲《微山湖荡起采莲船》的高音,王音璇让彭丽媛练习打开喉咙,尽快开启臼齿关节。“她一天到晚一张一合地活动嘴巴,以致发了炎,但毫不在意,仍然坚持,最后唱出了漂亮的高音,音域达到两个八度。”

这次比赛,令彭丽媛名动京城。《北京音乐报》当时报道称:“民族唱法,前途光明,后继有人。”18岁的她也成为各团体单位的心仪人才。大名鼎鼎的歌唱家郭兰英还亲自找人说:“让小彭到我们团来吧!”但小彭最终被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挖”走,穿上了军装。正是在前卫歌舞团期间,彭丽媛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她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被广泛传唱,其本人也开始真正成为全国观众喜爱和熟悉的歌唱家。

前卫歌舞团与前卫话剧团在2003年合并为前卫文工团,现任团长刘荣说,团里与彭丽媛共事过的战友们都一致评价她唱得精、演得精。她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为人谦和低调,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尤其是在对艺术水准的把握上十分严谨,对作品和演唱、表演反复推敲,得到大家一致的尊重。1984年,彭丽媛来到北京,进入总政歌舞团。

“最应该拥有的本领才是真正的名利”

名声鹊起之际,彭丽媛自己一直在争取的是,进入音乐学院继续学习。

2013年,彭丽媛成为“第一夫人”后,著名画家靳尚谊于1984年创作的画作《青年女歌手》在网络上被广泛流传。画中的模特就是当时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彭丽媛。画中的她扎着简单的马尾辫,形象质朴,目光沉静。作品名虽为《青年女歌手》,但看上去,其学生气质更为明朗。

在中国音乐学院,彭丽媛曾跟随金铁霖学习民族声乐。早先有记者采访金铁霖:“您培养了这么多的明星,最得意的学生是谁?”金铁霖回答:“我想是彭丽媛!”师生相随多年,彭丽媛留给老师金铁霖的印象是:刻苦,条件好又努力追求的好学生,而且非常守纪律。

在中国音乐学院,彭丽媛不仅完成了声乐本科的学业,还于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民族声乐硕士。从当时的毕业独唱音乐会的照片上看,此时的彭丽媛已梳起微卷的刘海,露出鲜明的发际线以及发际线下饱满光洁的额头。这个造型,彭丽媛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她毕业之际,著名词作家乔羽写过一篇名为《她走了一条更艰辛的路》短文对她表示祝贺,同时也提出了担忧。在乔羽看来,“我们的歌坛上,声乐技术家较多,声乐艺术家较少”,“声音好、相貌好、爱唱歌也会唱歌,锋刃初试便赢得了一片喝彩声的人大有人在,但这也隐藏着极大的危险:很容易跌入自造的陷阱中,很难再爬上来了。”彭丽媛显然没有跌入“自造的陷阱”。

三年中专、三年大专、四年大学本科、三年研究生,彭丽媛13年寒窗苦读之际,恰逢一段中国明星大走穴的时间,挣几十万、上百万的歌星不在少数。

以彭丽媛的盛名,完全可以拿到当时的最高报酬,但她依然每月领着固定的工资,抱着书本在校园里穿行。多年后,彭丽媛这样说:“什么叫名利?最应该拥有的本领才是真正的名利。我上学就是要学到东西,否则我将来没有说服力,就成不了专家,我只是个歌者、歌匠。”

2006年彭丽媛出任第十二届青歌赛评委之际,央视曾录制了一个名为《彭丽媛的传奇音乐之路》的短片。在这个短片中,彭丽媛提及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音乐老师都曾这样告诫她:“要成为一个歌唱家,必须去演歌剧。”她的歌曲被中国百姓熟知,而在业界,彭丽媛同时被认为是中国不可多得的歌剧人才。

早在1985年,彭丽媛第一次登上歌剧舞台,便出演了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白毛女》中的“喜儿”,并凭借这一角色摘取了中国戏曲界的桂冠“梅花奖”,成为“梅花奖”最年轻得主。

乔羽时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正是他当年拍板决定启用彭丽媛饰演“喜儿”一角。2001年,乔羽在《论彭丽媛》一文中回忆过此事。“40年来演过喜儿的人不可胜数……第一个是王昆,第二个是郭兰英,彭丽媛能超越时辈成为第三个。”

不过彭丽媛对自己早早就摘得“梅花奖”,另有一番心境。后来,她这样说过:“我所有奖杯奖牌都摆在对着门口的橱子上,只有梅花奖没有摆,因为我觉得当之有愧,梅花香自苦寒来,我香了,但我没苦,至少那时还没苦够、寒够。”在这段表述中,彭丽媛还表示,这种想法也正是自己多年来不愿意接受那么多记者采访的原因之一。

多年来,彭丽媛陆续出演过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江姐》,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2005年9月,由她领衔出演的大型情景歌剧《木兰诗篇》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公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在美国演出的中国歌剧,被公认为是中国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事情,作为主角的彭丽媛所顶着的压力可谓巨大。她的演出最终获得了极大成功,美国著名的乐评人、格莱美音乐奖评委Joshu彭妈妈的人生故事 Cheek在看过演出后,感慨道:“彭丽媛是中国人的瑰宝”。

瑰宝级的人物对自己的音乐事业一直保持着思考状态。对自己的唱片,彭丽媛向来谨慎。但在2004年,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的代表人物,彭丽媛在新专辑《源“媛”流长》中,居然一改风格,前所未有地将中国民歌与国际上十分流行的音乐元素相融合,圈内外人士均感意外。

在当年央视西部频道《新闻夜话》节目中,穿着白衬衣、搭着彩色丝巾的彭丽媛这样回应,早在十多年前,自己就想进行这种尝试,但“如果那个时候就去做这件事情,我会怕……因为当时我还不成熟,很可能就被抹杀了”,而现在来尝试,别人不会来评价自己的演唱功力,而是在讨论一种音乐了。

在这段节目中,彭丽媛显示出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一种包容性思考,她希冀中国民歌能得到全世界年轻人的喜爱。当主持人反问她:“原来完美的状态不好吗?”彭丽媛向来较为快节奏的语速明显有所放缓:“完美是好,但是一个完美的东西停留太久后,人们就会觉得乏味了,需要新鲜的东西。就像一个人一样,需要新鲜的血液,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加年轻。”

“我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彭丽媛说自己是个老兵,在33年军旅生涯中,她无数次到农村、工厂、铁路沿线、边境、部队、抢险救灾现场等各地进行慰问演出。

她第一次下部队演出就是去老山前线,当时恰逢1985年中秋节。2013年,彭丽媛当年在老山的一组照片广泛流传。照片上的彭丽媛,穿着军装,梳着青涩的麻花辫,正笑容可掬地给战士们签名留念,氛围看上去安详轻松,实情却并非如此。2008年,在央视《文化访谈录》节目中,彭丽媛讲述过这段经历,“当时我和阎维文几个人,坐着吉普车,确实是冒着枪林弹雨去的”。有领导特别叮嘱他们,哪怕一个烟头掉到地上都有可能引爆地雷。彭丽媛在轰鸣的炮声中一直唱到离前沿阵地只有几米的地方,战士们都感动地哭了。

彭丽媛说:“说实在的心里也挺害怕,就想:我这么年轻,还没有男朋友,万一一个流弹打过来把我打死,一生也就这么短暂地没了。”

1987年,与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结婚后,彭丽媛与丈夫长时间地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当时从北京到福建,要坐48个小时的火车。有时刚到福建,彭丽媛就接到出发执行任务的电话。“我心里非常难受,那种难受一般人是理解不了的。但是我是一个军人,军令如山倒,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那我就得回来。”

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曾在1988年出席中国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期间,与彭丽媛住在同一个房间,两人后来成为忘年交。田华回忆当时说:“有一天她当着我的面给爱人打长途,那时候她爱人在福建省一个贫困县里当副书记。打电话的时候,他爱人正发高烧,彭丽媛对她爱人说,‘我真是对不起你,等我空闲的时候一定去看望你。’她的丈夫就说,‘你放心,我不责怪你’。”

是低调,而非淡出

尽管多年来,在各种重大演出的舞台上,彭丽媛一直是压轴人物,但她在媒体面前却一直保持着特别低的出镜率。尤其是近几年,彭丽媛越来越少地出现在舞台和荧屏上。但中国观众还能在电视上看到她参与拍摄的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

2006年初,彭丽媛接受卫生部的邀请,成为一名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两个月之后,彭丽媛来到安徽阜阳,看望了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200多个孩子。阜阳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会长张颖提起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个叫高俊的艾滋病患儿,父母都因感染艾滋病去世了,此前高俊一直被叔叔婶婶圈养在猪圈里。彭丽媛第一次见到高俊,听到他的遭遇时,眼角都湿润了,还把他抱在怀里,喂饺子给他吃。自此,高俊一直管彭丽媛叫“彭妈妈”,经常念叨、想念“彭妈妈”。

低调的“彭妈妈”,并非真正“淡出”,而是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公益事业上。

2011年,彭丽媛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抗击结核病和艾滋病亲善大使”。联合国有关专家透露,选中彭丽媛出任世卫组织“亲善大使”,除了她广泛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之外,还因为她有热爱公益事业之心,其身上凝聚着一种勤奋上进、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2013年3月份随丈夫、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国访问期间,彭丽媛的行程多集中在公益和慈善组织的活动中。身兼多个公益职位的她展现出亲和、亲民的形象,也赢得了国际媒体的广泛赞誉,称她“绝对有实力打破中国历任‘第一夫人’一贯默默无闻的传统”。

中国“第一夫人”:朴实的家庭出身、扎实的专业功底、低调的为人、美丽大方的形象……因由彭丽媛,中国民间诞生了一个新的词汇:“丽媛Style”。这是一种什么样的Style ?

2013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本刊的两位记者几次见到彭丽媛,两位记者对她的共同印象是:“亲切、端庄,迎面走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大国夫人’”。

在这位“大国夫人”心目中,家庭是第一位的。2009年9月,在山东淄博参加首届国际齐文化节期间,彭丽媛说过:“我觉着在我一生中,最主要的是我的家庭。”

对于女儿,彭丽媛曾经这样说过:“作为母亲,我没能尽到责任,很多时候我感到愧对女儿……”但她的言传身教,对女儿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女儿得知妈妈抱过艾滋病患儿后,称赞妈妈“你太勇敢了”。彭丽媛则这样回应女儿:“没关系的,等有机会我带你去,跟那里的孩子交个朋友。”2008年,16岁的习明泽作为志愿者来到汶川地震灾区,这是她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对于女儿的这一选择,妈妈给予这样的评价:“当志愿者的那七天,女儿工作得很认真,没叫过苦。”

与很多中国妻子一样,彭丽媛理解并支持丈夫。“应该说我的丈夫同样为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常人有的正常家庭生活,他没有,那就是他最大的付出。”1999年,在凤凰卫视的一档节目里,彭丽媛说自己除了会做山东的面条,还会烙饼、炒各种菜。一有机会与丈夫团聚,她就要操持柴米油盐,想法子变花样给家人做可口的饭菜。

“在内地演艺界,很难找出另一个人比彭丽媛更适合代言中国妹子的形象:面如满月,明眸皓齿,性情直爽,质朴友善,唱的还是民歌,既符合官方艺术价值观,又迎合民间的审美旨趣,她的魅力横跨庙堂和江湖。”《南方人物周刊》曾在评选“中国魅力50人”中这样评价彭丽媛。

还是演艺界“中国妹子”的时候,工作繁忙的彭丽媛曾表示,希望有一个星期,可以坐在家里,看看电视、洗洗衣服,或者买棉布自己量了,用缝纫机做个床单……

但现在看来,她的这个小心愿恐怕还得继续放在一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