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藏之旅有感800字(最新7篇)

路上看到很多牦牛,大惊一只“牦牛”跑的比火车都快,同伴看了看笑喷说是汽车。没错,那就是飞驰在青藏公路上的汽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藏之旅有感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浏览

4713

作文

112

篇1:纪录片西藏废奴观后感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反映了农奴的血泪史,讲述了解放前的西藏,强巴一家世代都是农奴。在他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被贵族老爷折磨致死,父母过世后随奶奶长大的小强巴,成了旺杰家的家奴,因为种种屈辱倔强的他不在说话。解放后,强巴随少爷朗杰会见进藏的解放军。他把朗杰摔下马,因为解放军的及时赶到而使他平生第一次免受惩罚。朗杰想把强巴帮在马上拖死,幸被铁匠格桑救下。强巴同兰朵去找解放军,路遇朗杰,遂纵马跳崖而逃。兰朵被解放军救起,强巴则被朗杰捉回要处死。伪善的土登活佛收了强巴当喇嘛。尔后朗杰阴谋叛乱被粉碎,又威胁强巴逃到国外,二人进行殊死搏斗。幸而强巴再次被解放军所救。强巴把土登活佛暗藏的武器交给解放军,并揭露了他的罪行。农奴获得了解放,强巴与参加了进藏工作队的兰朵相会,沉默多年的他终于开口说话。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投票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自治区人大与会的382名代表一致表决通过了《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定》。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将让包括藏族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永远牢记50年前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这一历史性事件。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权利,昔日的农奴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始终要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觉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要以认真履职的成效来体现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要当好农牧民的服务员,解决农牧民的所急所困,传送党和政府的阳光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西藏之情的高中作文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看着朋友从西藏旅游回来的相片,一种年幼时对西藏的依念之情又突增起来。跟爸妈从西藏内调回内地,一晃就是十几年了,那时坐在车里望着窗外美丽朴实的景色都想一一把它描述下来,而今灵感又回来了。

西藏不是少年孩子去的地方,也不是你觉得大家都去了,你也非去不可的地方。但你还是无法否认西藏的魅力,即使只是看天空。天空的云排列成舰队,哪怕是阴天,也各自线条分明,这朵与那朵不会混为一谈——与内地那种棉絮一样散漫于整个头的云,有天壤之别。

拉萨是路过西藏的第一站。海拔3500米,典型高原气候,干燥得吓人。到处飘着酥油的味道,不过,现在这里却被雨后春笋般的火锅西餐代替。熙熙攘攘的拉萨,陷入城市文明的保围后,让人怀念城外的风土人情,那些原汁原味的西藏——山脉下拉伸成一条线的牛羊群,几十公里不见人烟的空阔。纳木措的水草丰美,红布裹身的僧侣对着你相机露齿憨笑。

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在广袤的后藏地区保留了淳朴。尽管现代文明不断把踪迹踏入更深,把力量延及到更远的地区,都无法动摇青藏高原与与生俱来的威严:山脉和天空占据了镜头,人的出现,不过在空阔的镜头中更显自己的渺茫。空阔首先给人以震撼,然后是迷惘:人的力量到底能改变自然多少?而追逐的那些目标,又有多少值得自己如此付出?

因为渺小,所以卑微,才能内省并唤醒灵魂里“禅”的部分,让所有路过西藏的人都怀揣着哲理回到原处,并将旅途命名为“朝圣之旅”。

此之朝圣,非彼之虔诚,我们又岂知一步一扣首的辛劳?即使是年轻一代的藏民,也接受了穿牛仔裤T恤的生活,过着和内地人一样的日子。找圣、膜拜、一百零八颗菩提子、咿呀咿呀的转经筒,都凝固成“传统”,定格在某个回眸的瞬间。

有传统坚守的阵地,西藏才得以保全精神的高洁。只是,当我们来此处寻找丢失的信仰后,我们却无力还原和描述一个真实的它了。

今天,火车呼啸着打破它的平静,载着外面的人蜂拥而至。但这样匆匆十几日的停留,不过是一种“路过”的姿态。祝愿天很蓝,云很白,水很清,海子很美,人很黑,喇嘛笑的很甜的西藏永远有超越灵魂的精髓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梦回西藏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中国最受关注的是哪座城市?想必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喊出“上海”两字。没错,世博的举行吸引了无数人去观看,可我,却对那繁华的都市无多大感知。我热爱的是那无边无际的草原,是西藏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是具有佛家特色的神奇项链,还有那幻般的禅语,宁静肃穆的佛寺……

草原上,藏羚羊们在奔跑,身姿矫健如马,终于,它们跑累了停了下来,聚集在一起吃草,你可以想象得到,桔红的晚霞下,太阳慢慢地滑落,微红的阳光照射在羚羊身上,草地上隐约映出了它们那黑色的剪影。我的目光逐渐消失在夜幕中……

再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块蒲团上,起身环视四周,看见了富丽堂皇的装饰和金碧辉煌的佛像。墙壁上的装饰具有典型的西藏特色,颜色鲜明交错,图案多是佛经的图案为主,在高大檀木供台上供奉着佛祖,那看破尘世的佛祖啊,正用他那深邃的目光望向我,想向世人昭示一切的样子,不禁想起,佛祖拈花微笑的样子。四周兀地烟雾缭绕,是香客们来祈福还愿了吧,浓厚的烟雾啊,遮挡住了一切。

有一个人牵住我的手,带我离开了那有大雾的佛寺,是一个老人,她脸上有时间流逝的印痕,一道道,深深的。虽然头发花白,虽然面部苍老体态佝偻,但她眼中却放射出幸福青春洋溢的光芒。她用藏语向我诉说着,手里还拿着一条项链,即便我听不懂她的低喃,但我从她的目光中可以看出她对我的祝福。接过她手中的项链,式样平凡无奇,就是牧民身上带的那种大珠子串起来的项链,但不平凡的是项链中那最大的橘红色的珠子,是晶莹剔透从未见过的佛珠。这,就是神奇魔链,给人幸福的信物。未等我开口道谢,来不及拿钱,那老人已飘然远去。

我只有拼命追赶她的身影,大声呼喊着让她留步,一阵悦耳的梵语音乐突然想起,好熟悉,这不是妈妈的手机铃声吗?至此,我醒过来了,原来,梦也如此真实。

只是,想起一句话:“一切,都只是梵天(印度信仰的神)的一场梦!”我不是梵天,所以,我没有梦回印度,而是,梦回西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西藏废奴观后感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高清纪录片《废奴》从2015年4月9日中央新影集团参加中宣部人权局组织的关于筹拍“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录片会议,至纪录片制作完成,历时十一个月。

创作团队接到这一选题后,立即着手展开资料疏理、专家研讨等工作,分别同外交部、统战部、广电总局、社科院、藏研所、清华大学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中央新影影视专家等各方面专家进行研讨。

摄制组2015年9月14日进藏,拍摄周期43天,摄制组成员8人;涉及拍摄地点: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林芝等五个区县及所属十余个乡镇。先后采访拍摄了农奴、僧人、贵族、商人、藏学专家近二十位亲历者及其后代及部分专家学者;拍摄了博物馆、档案馆、历史遗迹、遗物等以及个人珍藏的遗物、档案资料;拍摄西藏风土人情、风光、当今西藏的风貌等等。在北京拍摄了藏研所专家,十八军战士王贵汉族,摄影师陈宗烈等等,另外还搜集到一些国外图片资料,有一些是刚刚从德国带回来的资料。

本片在立足真实的基础上,力图找到不同于以往类似题材的新视角,更加生动、平实、客观地表达主题。基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自1950年开始拍摄的上百分钟的真实影像资料和国内拍摄西藏历史图片权威专家的大量图片,该片还披露了上世纪初外国人拍摄西藏的图片资料,这些大部分都是来自德国、英国等国家最新的图片、文字资料,这些珍贵的视频及图片资料成为真实表达主题最直观的素材。同时,为了叙述视角更加客观、全面,该片引入了大量上世纪初国外旅行家、学者、记者的手记和原文书籍,并且采访了当下国际上著名的藏学家、引用当下权威国外藏学家的论文、书籍,大大增加了该片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为了更加生动、平实地表达主题,在创作思路上,该片将人物故事的讲述作为前景和线索,采访、拍摄了20位亲历者、学者,深入挖掘他们的命运故事,这其中包含西藏社会不同层次、方方面面的人物,“以小人物还原大历史”,在平实的故事讲述中带出波澜壮阔的西藏废奴历史。最终,还原真实历史、梳理废除封建农奴制的必要性、思考废奴对于人性解放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西藏游记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西藏是个神奇的地方。

那年夏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到西藏去旅游,正值最炎热的季节,但地处高原的西藏,却挺冷的,我们用最厚的衣服裹着自己,走进从雪山上翻滚而来的风中。

我们是坐火车到拉萨的,火车上人不是很多,很安静,静得连窗外冷峻的风划过窗子的声音都听得见。窗外是一望无际的平地,视线里偶尔还闪过一两只正在吃草的牛羊和几根孤零零立着的电线杆,像电影里的快镜头。草是绿的,牛是黑的,羊是白的,电线杆是灰的,给这无声寂寥的土地增添了几分颜色。

因为我是好几年前去的,看到什么景色,细致的,大多早已忘了。但记得我们来到喜马拉雅山脚下,有一大片一大片正盛开的油菜花田,其间有一条条纵横的小路,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

在好多地方看到过油菜花田,但没有一处如此壮观。油菜花田不加任何修饰,金灿灿的一大片,我也不知道它是怎样震撼到我了,可能是因为它顽强的生命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这些油菜花仍迎风傲然开放,而风中的我却瑟瑟发抖。

油菜花田中,突然有一条小路出现在眼前,它是由木板拼接而成的,通向山上一个小平台。沿着这条小路走上去,木板嘎吱嘎吱地响,像是给我们的步子和着节拍,很快就到了观景平台上,俯看周围的景色,满眼是金黄的花、翠绿的叶,还有远处圣洁的雪山若隐若现,只觉广阔的世界,在心头荡漾。

在西藏,无论是江畔道旁还是寺庙建筑等,随处可见系着的各种颜色的布条,随风飘舞,正当你看呆了的时候,旁边飘来导游的声音:“这是五彩经幡。之所以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上苍诸佛保护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善良吉祥。”

风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小小的我什么都不懂,但那时的我却能明确地感觉到,一阵神圣感袭来,就像一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里,湖面上产生久久不退的波纹。

我终于还是离开了西藏,但西藏是神奇的,西藏的风是神奇的,它把喧嚣吹散了,留下那神圣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西藏的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西藏歌曲唱响大江南北,引起了海内外游人对西藏的无限向往。

带着这无限的向往,我到了西藏,无论走到何处,都让我感受到那气势磅礴,壮丽辉煌的藏民族古建筑的独特性。从特有的藏族传统建筑群,到壮丽辉煌的灵塔、丰富多彩的壁画和唐卡,精美绝伦的佛像,无处不在彰显它的文化魅力。就说布达拉宫吧!走进布达拉宫,立刻让我感觉十分神圣!几百尊佛像立在每一个金殿堂,有的威信十足,有的面容和善有趣。当我走进第一尊高大威严的守门神,那眉头紧锁在一起,两颗似虎非虎的牙齿露在外面,眼睛瞪的圆溜溜的可怕极了,以至我看了一眼便不再瞧它。走过门神堂后,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绿度母佛像了,她便是我们常说的文成公主,只见她双手放置于袖内,身套蓝色绣花披肩,内套咖啡色绣花长裙,表情清秀淑美,这让我想起了《文成公主进藏》这篇故事,文成公主被藏民尊为度母的化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被藏族人民歌诵流传影响深远。

走出布达拉宫,一眼瞧见小商店里人山人海,都在买一种“达雷”的东西。几经询问后才知道是当地人用毛牛奶发酵而成的酸奶。我迫不及待地尝上一口,那厚重的层次感、纯正干净的口感,就像那里湛蓝纯净的天空点缀着洁白的浮云。坐在回宾馆的车上,放眼望去,布达拉宫耸立在土地上,一层层的坛梯有序而上,几百个窗口,几百个房间,这是什么?这是古代人们呕心沥血的劳动结晶啊!他们经历了多少个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个烈日炙烤,才成了这威严的布达拉宫啊,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侵蚀,它仍然坚固不倒,威严不侵,这归功于谁?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啊!我为它感到惊叹!

布达拉宫啊!神圣的地方,没人知道你隐藏多少故事,这里的每一块尘砖瓦土都是一个个历史,每一处刮痕都是一个个沧桑的故事。西藏啊,神圣美丽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在西藏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绿水、蓝天、湖水、人民,都那么美。我西藏。——题记

梦寐以求的地方,碧绿的草原,湛蓝的天空,纯净的湖水,坚定信仰的人民,是我迷恋起那片土地——西藏。

草原,广阔无垠的草原。淡淡的青草的味道,混着泥土的香气,钻入鼻孔。一棵棵小草舒展他们的叶片,有些草叶上沾着星星露珠,小巧的、可爱的,在阳光下折射出七种光芒,略有耀眼。抬头望去,远处一些牛羊低头吃着草,还有一些在草原上悠闲的散着步,格外自在,其中也不缺乏牦牛这样的动物存在。长长的毛低垂下来,盖住肚皮,几乎看不到皮肤,只看到牛毛。脚下几株小小的蒲公英轻轻摇摆:白色小绒球,几片参差不齐的叶片。我忍不住伸手触摸,吹口气,白色小伞飞起,乘风飞向远方。远处几个蒙古包的颜色五彩纷呈,鲜艳的色彩让人铭刻心中。我爱西藏的草原。

湖水,干净透彻的湖水。整个湖面平静的不起一丝波澜。探头往水里瞧,照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头顶上的蓝天白云静静倒映水中,天是那么蓝,有时懒懒的飘过一两丝云彩,有时万里无云。抬眼,远处青山依旧,连绵不绝。青山、白云、蓝天、湖水,宁静安祥。回首,微风拂过,看格桑花开,芨芨草在风中摇摆。从远处看来,像一块翡翠。小小的水波轻轻拍在沿岸的石头上,一波又一波的冲刷着。蹲下身来,手穿过湖面摸摸石头,有些有棱角,有些光滑平整。我爱西藏的湖水。

藏民,坚持信仰的藏民。还未到布达拉宫,便看到有藏民穿着简陋的衣服匍匐跪地前行,几步一拜,眼神中带着无法动摇的坚定。他们是那么的虔诚,选择以这样艰苦的方式。这一幕,看得我心中一阵感动。而他们,都是为了去布达拉宫朝拜,接受最圣洁的洗礼。布达拉宫前,更多的藏民,有大人,有小孩,有老人。他们跪在地上,一遍又一遍的叩首。布达拉宫上空,彩色的经幡飘摇,昭示着朝代的更迭,布达拉宫历代王者的更迭。我爱藏民。

对草原的爱、湖水的爱和人民的爱早已刻入心中,汇成对西藏这个离天很近的土地的爱。我爱西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