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豆腐作文汇编三篇 作文(汇编13篇)

提到元宵节,即会想到迎神游行、张灯结彩、闹元宵、猜灯谜、赶庙会、请财灯等有趣的、有意义的盛大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乡的元宵节四年级作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浏览

372

作文

13

篇1:家乡风味小吃——酿豆腐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不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这里食物不及城市丰富,而我却钟爱家乡的风味食品——酿豆腐

酿豆腐的制作材料很简单,只是炸豆腐皮、青菜、炸肉和一些调味料。制作酿豆腐的第一步是制作馅料。首先把洗净的青菜和炸肉一起放到一个大盆里,剁成七分碎,之后撒上适量的玉米粉,加上水,把三者揉成团,再配上一些你喜欢的调味料,馅料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步是把馅料装进豆腐皮里,使其成型。我们通常先把豆腐皮的一边用小刀划开一个口子,把豆腐皮弄得跟个口袋似的,再把馅料装进“口袋”里,这样一个挺着“大肚子”,头长翠绿的“胖将军”就诞生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如果馅料太多,把口袋撑破或划口子的时候把豆腐皮划破就会影响它的美观。

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蒸。蒸酿豆腐的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刚开始的时候用较大的火,然后用适中的火,最后用小火,直到出锅。当酿豆腐出锅时,一口咬上豆腐里面的馅和汁,热乎乎的,从喉咙流到你的胃里那叫一个暖呀!再告诉你一个蒸的小秘密,蒸的时候削几块苹果放在豆腐里,削几片放在水里。这样蒸出来的酿豆腐还有一股淡淡的苹果香和甜味儿呢!

酿豆腐还有几种吃法,一般时候会有三种,第一种是醮着辣椒酱吃。第二种是醮着酱油吃,第三种是伴着蒜蓉吃,逢年过节时还会有番茄酱,酸辣青瓜一起吃,很合人的口味,更令人喜欢的是,我们吃着豆腐时还能听酿豆腐的来历呢!

清代时期,客家人还是居住在北京,华北一带的。后来成吉思汗入侵中原,将客家人逐出北京,客家人只好移居南方。因为客家人还带着吃饺的习惯,而当时南方还不生产小麦,客家人弄不到麦粉。于是有人根据包饺子的方法变通一下,以豆腐做面皮,把馅料塞进豆腐皮里,做成形似饺子的酿豆腐,后来便在民间传开。家乡酿豆腐和北方的饺子一样是节日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过年过节全家围着桌子吃豆腐,一片欢声笑语,它变成了南方团圆的象征。

我爱家乡的酿豆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文家乡的豆腐鱼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故乡是淮南,这里气候宜人,特产丰富,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我们这里的豆腐

豆腐白嫩嫩的,看上去像宝宝的肌肤一样水嫩。摸上去细腻柔滑,只要轻轻碰一下就会支离破碎。豆腐很香,清腥的豆味,只要吃上一口就会让你回味无穷。豆腐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凉拌、可以红烧、还可以油炸。餐桌上常常可以看到各种豆腐制成的美味佳肴,有花生碎豆腐;有脆皮豆腐;还要红烧豆腐;麻婆豆腐……据说我们淮南每年的豆腐文化节仅用豆腐制成的豆腐宴就有上千种菜品呢!许多品尝过豆腐宴的人都连连夸赞我们的豆腐真是名不虚传。

我爱家乡,我更爱家乡的豆腐。

[作文家乡的豆腐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酿豆腐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涯系客家人,涯爱客家菜……”这首歌说出了很多客家人的心声。没错,我是一个地道的客家女孩。说起客家美食那可是让人数不胜数啊,但一想起就让我流口水的还是这道菜——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是客家酿“三宝”之一,久负盛名,鲜嫩滑香、营养丰富,是我们客家人过年时的必备菜式。

酿豆腐前我们要先把肉剁成馅,并加上剁好的配菜。接着,将豆腐对角切成两半,用小勺在豆腐中间挖一个小坑,注意哦,不能太用力去挖,不然会把脆弱的豆腐弄烂;力度太轻也不行,挖的坑太小,放进去的料自然不会太多,应该适当地挖,放的馅适量也就好吃了。把馅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放入豆腐的中心,这项技术我跟妈妈学了几年也没学会。把肉放在挖好的坑后,就可以放到煎锅里煎了,煎的过程需要轻轻地翻炒,掌握好火候,大概15分钟就可以出锅了。以我们家的口味,这个过程中会习惯性的在汤汁中勾芡。这样就会使豆腐更入味、更好吃。

看!煲好的酿豆腐看上去金灿灿的,闻起来香喷喷的,令人垂涎三尺。咬上一口,豆腐与馅的香味融合在一起,让你回味无穷。

关于酿豆腐还有一个传说呢!以前有一对兄弟到一家饭馆吃饭,哥哥想吃肉,弟弟却想吃豆腐,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饭店老板想出了办法,建议将豆腐和肉合二为一,客家酿豆腐因此诞生。

听完我对酿豆腐的一番介绍,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了?那就赶紧来一饱口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豆腐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不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这里食物不及城市丰富,而我却钟爱家乡的风味食品——酿豆腐

酿豆腐的制作材料很简单,只是炸豆腐皮、青菜、炸肉和一些调味料。制作酿豆腐的第一步是制作馅料。首先把洗净的青菜和炸肉一起放到一个大盆里,剁成七分碎,之后撒上适量的玉米粉,加上水,把三者揉成团,再配上一些你喜欢的调味料,馅料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步是把馅料装进豆腐皮里,使其成型。我们通常先把豆腐皮的一边用小刀划开一个口子,把豆腐皮弄得跟个口袋似的,再把馅料装进“口袋”里,这样一个挺着“大肚子”,头长翠绿的“胖将军”就诞生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如果馅料太多,把口袋撑破或划口子的时候把豆腐皮划破就会影响它的美观。

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一步——蒸。蒸酿豆腐的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刚开始的时候用较大的火,然后用适中的火,最后用小火,直到出锅。当酿豆腐出锅时,一口咬上豆腐里面的馅和汁,热乎乎的,从喉咙流到你的胃里那叫一个暖呀!再告诉你一个蒸的小秘密,蒸的时候削几块苹果放在豆腐里,削几片放在水里。这样蒸出来的酿豆腐还有一股淡淡的苹果香和甜味儿呢!

酿豆腐还有几种吃法,一般时候会有三种,第一种是醮着辣椒酱吃。第二种是醮着酱油吃,第三种是伴着蒜蓉吃,逢年过节时还会有番茄酱,酸辣青瓜一起吃,很合人的口味,更令人喜欢的是,我们吃着豆腐时还能听酿豆腐的来历呢!

清代时期,客家人还是居住在北京,华北一带的。后来成吉思汗入侵中原,将客家人逐出北京,客家人只好移居南方。因为客家人还带着吃饺的习惯,而当时南方还不生产小麦,客家人弄不到麦粉。于是有人根据包饺子的方法变通一下,以豆腐做面皮,把馅料塞进豆腐皮里,做成形似饺子的酿豆腐,后来便在民间传开。家乡酿豆腐和北方的饺子一样是节日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过年过节全家围着桌子吃豆腐,一片欢声笑语,它变成了南方团圆的象征。

我爱家乡的酿豆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豆腐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到大,我吃过不少风味小吃,有肥而不腻的腊肠、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板鸭······但我最爱吃的是家乡的臭豆腐

在南雄的街头巷尾,有许多卖小吃的。这其中,就有我喜欢吃的臭豆腐。每逢周末,父亲都会带我去吃一顿。

这不,今天父亲又带我去吃了。来到卖臭豆腐的小摊,闻到那股香味,我已是口水直流了。我和父亲要一盘,就坐在桌旁等。

不一会儿,摊主把热乎乎的臭豆腐端了上来。“啊!真香呀!”我情不自禁地叫道。一块块豆腐正“滋滋”冒着热气,在阳光下泛着一层金灿灿的光,仿佛是穿了一件金色的衣裳。它们的“背上”还“躺着”许多绿油油的葱花和杂碎的配料。盘子里,热乎乎的麻油也闪着金光。太美了,太诱人了!

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拿起筷子,夹起一块就往口里送,一股香味立刻弥漫了我的口腔。臭豆腐一进嘴时你感觉不到它的辣,等你吃多了,就会发觉舌头都被它辣麻了。

有的人一闻到臭豆腐的味道就掩着口鼻,其实臭豆腐是闻着臭,吃起来香。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给它取一个那么难听的名字,依我看,应该叫它“香豆腐”才对。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消除了对臭豆腐的顾忌呢?来吧,吃一块吧,不吃不知道,吃了你会忘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作文家乡的豆腐鱼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哪儿的豆腐最好吃呢?那当然是宁溪豆腐了!你也许会半信半疑地问:“宁溪豆腐真有那么可口吗?”别急别急,听了我对宁溪豆腐的介绍,保你会翘起大拇指,对这宁溪豆腐啧啧称赞:“啊,果然名不虚传呀!”做宁溪豆腐的主料呢就是大豆,大豆曾在欧美等地方被称为“东方神豆”。大豆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其它成分,十分有益人体健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一块豆腐,颜色是乳白色的,给人一种清纯的感觉。在豆腐的表面轻轻抚摸,柔柔的,嫩嫩的,滑滑的,这种舒服的感觉好似摸着满月小宝宝的皮肤一样,让你摸了还想摸。那你会问:“那宁溪豆腐的味道怎样呢?”

这豆腐可以烧成很多种:麻辣豆腐、花生豆腐、芝麻豆腐、鸡蛋豆腐、清蒸豆腐,还有皮蛋凉拌豆腐,真是五花八门呀!在锅里倒上油,把豆腐切成一块一块放入锅中,然后弄一根红肠或香肠切成丁放入锅,接着拿来几根碧绿的葱切成一小段撒在豆腐上点缀一番,再放上一根根嫩黄色的姜丝和倒入几粒亮晶晶的味精,盖上锅盖再焖煮几分钟,这时把锅盖揭开,哇,太香了!一股香味直钻进你的鼻孔,让你迫不及待地尝上一口,那就来吧,用筷子夹上一块放入嘴里,慢慢嚼着,又鲜又嫩,可谓极品呀!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了?那就快来尝尝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酿豆腐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我吃过一些地方的豆腐酿,然而,在我的印象中,还是觉得家乡的最特别,母亲做的酿豆腐是最美味。

在我的家乡,豆腐酿是用来当主食的,所以最特别的是里面放糯米。一个小小的豆腐酿,除了放糯米,还可以放各种你想放的食材,如鲜肉、韭菜、芋头等。我曾好奇地问过为何要放糯米,母亲说她们那个年代,缺衣少食的,一年只能吃到一次,没什么东西放进去,只有点米,糯米是最顶饿的。我不禁感慨,当年用来抗饿的食物,现在成为了家家户户传统的美食。

做豆腐酿,是我儿时觉得最有趣、最期待的事情。每做一次豆腐酿,都是一项极大的“工程”,而母亲是完成这项“工程”的主力。要买多少豆腐泡(也有叫油豆腐的),糯米要泡多久,准备多少馅料等,母亲早已了然于心,而我则是母亲的助手。说是助手,其实也帮不上什么忙,母亲基本上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是亲力亲为的。

所有的食材都准备好了之后,就开始炒馅了。油热了先把肉沫、芋头等炒一下,再放糯米、韭菜等混合炒,最后一边撒水一边闷着,直到有五六分熟,就可以出锅了。虽然还没有熟透,但浓浓的香味,也足以让人馋得流口水。

等馅凉了,就可以酿了。拿起豆腐泡,用手撕一个口子,但口子不能开得太大,否则会裹不住馅;然后,用手或勺子把馅塞到像口袋一样的豆腐泡里,慢慢地塞满,不要把皮撑破。我时常会不小心弄破一两处,母亲就笑我,这时,我就趁机不干了,和弟弟妹妹在一旁,玩得不亦乐乎。

因为做豆腐酿的工序比较繁琐,有些家庭人少不方便做却又想吃,这时就可以和邻居、姑婆叔婶们一起做。大人们说笑着聊八卦,小孩子们在旁边嬉闹着,不一会儿,就做好了。当香喷喷的糯米味飘出屋外,引得路过的乡邻也来蹭吃。

随着时间流逝,所有这些,都已渐渐成为记忆了。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加之快节奏的生活里,谁还会花一上午,甚至一整天,来做几斤豆腐酿呢?只要想吃,随时可以去市场买,方便又快捷。可对于我来说,市场上的再好,也不再是儿时的那种味道。

家乡的豆腐酿,那魂牵梦萦的味道,是我童年的爱和记忆,以及暖暖的乡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豆腐作文300字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淮南有许多特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八公山的豆腐

关于家乡的豆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想长生不老,就请八位仙人炼丹药。最后那八位仙人没有炼出丹药,反而炼出来一盘白白嫩嫩的豆腐。从此豆腐便成了淮南特有的一种食品。

豆腐是方方正正的,颜色是白色,看起来就像一块上好的“和田白玉”。用鼻子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豆子香味。用手摸一摸,软软的、细腻光滑,就像小孩子的皮肤一样。拿一块放在嘴里尝一尝,豆香中还有一点酸甜的味道,非常好吃。

豆腐有许多种吃法,可以凉拌、红烧、煎炸。豆腐还可以做成不同的豆制品,如卤豆腐、臭豆腐……味道各不相同。豆腐营养价值非常高,我们淮南人都喜欢吃。

现在,淮南每年9月15日都举办一次豆腐文化节。以豆腐为媒介,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来旅游投资,豆腐成了沟通淮南与外面世界的一座桥梁。

我喜欢吃家乡的豆腐,我更爱我美丽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作文家乡的豆腐鱼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淮南,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城市,但那里的特产可不少。像什么淮南牛肉汤,虽然辣且不伤身体,味道也不错,就别的地方就是做不出哪个独特的味道。还有淮南的豆制品,那是个不可不提的话题。但在众多的豆制品中我最喜欢那白白嫩嫩的“八公山豆腐”。淮南的豆腐现在是驰名中外,话起这个豆腐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淮南王刘安招集八位仙公在八公山炼长生不老的丹药,可是炼到最后却成了一炉白白嫩嫩的豆腐。”因此豆腐便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美食。

虽然这个传说不一定是真的,但有那些勤劳的人民还有什么不行呢?古代八公山勤劳的人们选用优质的大豆和珍珠泉中的泉水用特制的石磨,把大豆磨成豆浆,然后经过煮沸,点卤等工序就制作成了色鲜味美的豆腐。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现已用机器来制作豆腐,既省事又省力还快捷方便。

家乡的豆腐白嫩如玉,润滑爽口,一吃到嘴里就化了,豆香怡人。豆腐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也有很高的蛋白质,因此人们用这个豆腐做出了许多美味佳肴。传统的制作方法有,小葱拌豆腐,麻辣豆腐,青菜炒豆腐。而现在人们制作方法越来越多,

有珍珠豆腐,清汤白玉娇,口袋豆腐,葡萄豆腐人们拿豆腐来做豆腐宴,用来招待八方宾客。吃了豆腐的人都赞不绝口。

还有豆腐可以做工艺品,这里汇集了许多能人巧手,他们将一块柔软如棉的豆腐雕刻成各种形状。每当我走到那些工艺品前时,发现它们是徐徐如升、惟妙惟肖,使我产生对那些雕刻师傅由衷的敬佩,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国粹,让世人认识我们中华大地的精髓所在。记得有这么一部电影叫《满汉全席》中就运用了豆腐的雕刻,而赢得了一局比赛。

人们吃豆腐可以易消化易吸收,延年益寿。听说有一个村子的老人都活到了九十多岁。一位记者问一位老奶奶她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她说了很多,但说得最肯定的是她经常吃豆腐。淮南的豆腐给淮南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淮南每年都举办“豆腐文化节”。很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宾客来品尝八公山的豆腐,订购豆腐,还有很多外省企业家见淮南是个风水宝地都纷纷来投资建厂。那小小的豆腐成了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

我爱家乡的豆腐,打开我们的胸怀迎接每一位四方游客,淮南的“豆腐”也越做越精细,越做越可口,给淮南市民的生活锦上添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爱家乡的豆腐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豆腐包——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早餐了,没有“之一”。别看它名字叫的有点低调,它可是我的家乡嵊州的名小吃之一哦!

豆腐包一般只有兵乒球大小。刚包好的豆腐包就像百褶裙上未展开的褶皱,继续保持着它一贯的低调作风,不仅不好看,甚至还有点丑。倘若你从上往下看,就像老奶奶的脸,又干又皱,不认识的人顶多以为只是普通的小笼包。可它却不争也不辩,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仿佛在等待着伯乐的到来。

豆腐包是隔水蒸的。随着温度的升高,你会发现未展开的百褶裙上的褶子正在慢慢展开。豆腐包终于舒展开自己的身子,然后再慢慢变鼓变鼓,直到鼓成一个蒙古包,豆腐包便熟了,阵阵香气随之迎面扑来。

吃豆腐包也是有讲究的:先用嘴唇轻轻地碰一碰,感受一下温度;再小小地咬上一口,吮一吮这豆腐包的鲜味;然后就可以将冒着热气的豆腐包全部塞进嘴里,体会那种嘴巴被美食塞满的满足感——豆腐包必须热的吃才好吃。刹时,一股微辣的味道在舌尖跳舞,但很快,舌尖上又会被另一种感觉所占据——热。也许正因为热气腾腾,才让吃豆腐包变得过瘾至极,吃完了还想再吃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我爱外表低调内心火热的豆腐包,那是家乡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豆腐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醴陵,说起醴陵的有名的小吃,当首推闻名遐迩的臭豆腐

臭豆腐非常臭,而且有一层黑黑表皮,让人看了都不想吃。但吃起却很香。在醴陵无处不见臭豆腐摊子,无处不闻臭豆腐味。

在醴陵吃臭豆腐不分时节。一年四季那臭豆腐始终出现在大街小巷上。记的有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街,突然,看见一个臭豆腐摊子前挤满了人。我凑过去,心想‘臭豆腐这么臭,怎么这么受欢迎呢,这臭豆腐一定很好吃。我尝试着挤进人群,看见那黑黑的臭豆腐,但是我还是花了两元钱买了一串。我咬了一小口,嚼了嚼,味道不怎么样,又吃了几口,呀,香味出来了,还有哪可口的汁液布满了舌头,沁人心脾。一串吃完了,我又买了几串,没过多久,又全都吃完了,真是越吃越有味。最后,我被妈妈强行带回了家。

之后,我每个星期都要吃一次臭豆腐过把瘾,要是不吃,我总觉得少做了一件重要的事。

醴陵的臭豆腐实在是太有魅力了,它让人吃了还想吃,如果外地人来到醴陵,不品尝一下臭豆腐的味道,那将遗憾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特产——大宁豆腐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许多富有特色的特产,有清甜爽口的芳林马蹄;有鲜嫩多汁的富川脐橙;有肉厚味香的信都红瓜子……然而,我最爱吃的,还得数外酥里嫩的大宁豆腐了。

大宁豆腐可煮、可炒、可焖,可加酱油、可撒辣椒,百吃不腻,美味无穷!传说,这香喷喷的大宁豆腐,还是封建社会时朝廷的贡品呢!其他地方做出来的大宁豆腐,味道感觉总是没有当地做出来的纯正,那是因为大宁豆腐必须使用大宁当地的宁江水制作而成,才会别具风味。

大宁豆腐的美味享誉中国,每天都会不断地有厂家购买大宁豆腐,每年卖了上千万箱大宁豆腐,每个做大宁豆腐的人利润都上万!大宁豆腐使家乡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是他们的大福星呢!有人还从大宁豆腐中吃出了大道理:“焦赤皮肤白玉身,神仙施惠济山民。他乡兄弟多空洞,我以实心待众人。”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快来我的家乡品尝这美味的大宁豆腐吧,保准让你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酿豆腐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不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只是个普通而平凡的农村,这里食物不及城市丰富,而我却钟爱家乡的风味食品——酿豆腐

酿豆腐的制作材料很简单,只是炸豆腐皮、青菜、炸肉、和一些调味料。制作酿豆腐的第一步是制作馅料。首先把洗净的青菜和炸肉一起放到一个大盆里,剁成七分碎,之后撒上适量的玉米粉,加上水,把三者揉成团,再配上一些你喜欢的调味料,馅料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步是把馅料装进豆腐皮里,使其成型。我们通常先把豆腐皮的一边用小刀划开一个口子,把豆腐皮弄得跟个口袋似的,再把馅料装进“口袋”里,这样一个挺着“大肚子”,头长翠绿的“胖将军”就诞生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如果馅料太多,把口袋撑破或划口子的时候把豆腐皮划破就会影响它的美观。

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蒸。蒸酿豆腐的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刚开始的时候用较大的火,然后用适中的火,最后用小火,直到出锅。当酿豆腐出锅时一口咬上豆腐里面的陷和汁溢满不的嘴,热乎乎的,从喉咙流到你的胃里那叫一个暖呀!再告诉你一个蒸的小秘密,蒸的时候削几块苹果放在豆腐里,削几片放在水里。这样蒸出来的酿豆腐还有一股淡淡的苹果香和甜味儿呢!

酿豆腐还有几种吃法,一般时候会有三种,第一种是醮着辣椒酱吃。第二种是醮着酱油吃,第三种是伴着蒜蓉吃,逢年过节时还会有番茄酱,酸辣青瓜一起吃,很合人的口味,更令人喜欢的是,我们吃着豆腐时还能听酿豆腐的来历呢!

清代时期,客家人还是居住在北京,华北一带的。后来呈继续、成吉思汗入侵中原,将客家人逐出北京,客家人只好移居南方。因为客家人还带着吃饺的习惯,而当时南方还不生产小麦,客家人弄不到麦粉。于是有人根据包饺子的方法变通一下,以豆腐做面皮,把馅料塞进豆腐皮里,做成形似饺子的酿豆腐,后来便在民间传开。家乡酿豆腐和北方的饺子一样是节日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过年过节全家围着桌子吃豆腐,一片欢声笑语,它变成了南方团圆的象征。

我爱家乡,更爱着美味的酿豆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