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育著作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汇编20篇】

导语:《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通过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好词好句,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3428

作文

1000

父亲的病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文章讲述的是鲁迅的父亲身患重病,连续换了两位“名医”,“名医”借诊病为名,陆续骗走病人家属钱财,所开的药方都是些偏僻之物——只为病人家属寻找不到,借此推脱。实为庸医。最终庸医使鲁迅父亲不治身亡。

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鲁迅对庸医骗人钱财,草营人命的厌恶。“他大概的确有些个性,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一样。我不明白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这话以辛辣的文笔,反衬的手法,描绘出一个对中医药学毫不知情,却挂着“名医”的招牌到处招摇晃骗的“无赖”,大概在他的眼里,生命也不如金钱可贵吧这种人,称之无赖也不为过。再一句“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能够看见这样的扁额。

此刻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我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看到那里,我不禁又气又好笑,为什么人们对庸医一概认同,没有人会怀疑没有人看穿他那几个骗人的戏俩如果你说,人人都说他是名医嘛,还要怎样怀疑。那为什么被庸医治死的人的家属也认为理所当然,他们对失去身边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不感到悲痛吗他们也不会产生怀疑吗你能够说,这是迷信,是迷信造成的。可除了迷信还有一些原因呢!一些没有良心的人,得到庸医的贿赂,一齐炒作,将庸医捧成名医。这也没什么啊,就一字之差而已,对吧

可这一字之差值多少条人命,你算算。还有人明白“名医”内底的,但不敢揭穿,为什么你若揭穿,那些“名医”不先来轰你,那些正等着“名医”救命的病人家属就先来赶你了——他们怎样会相信自我辛辛苦苦请到的,摆着大架子的,会是庸医他们的亲人怎样会由庸医来“救治”呢!正是因为人们的退让,庸医们的气势嚣张起来,还自称“国手”鲁迅之后就感叹一句:“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这会是真的吗

有人说,不会不会。此刻中国改革开放,国家拿出资金建各所医院,按理说,医生也该知足了吧!医生会知足吗我国近几年来多家医院就给足了反例——医生吃药商的回扣!病人家属辛辛苦苦攒药费,期望病人能用好的药,进口的药,早日康复。可结果呢医生偷梁换柱,把药变了个魔术,啪的一声,药价就变了好几十倍,很神奇啊!这家医院不行,那我换别的,可不也一样!医生们想:你吃回扣我不吃,我傻啊!所以,此刻医院多了很多“聪明”的医生,病人的病啊,我不说你也明白了吧。

医者,医于人,更先医己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水浒传读书笔记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水浒传》这本书后,感慨万千。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血溅狮子楼”。

鲁智深在得知一对可怜的父女被卖肉的郑屠户欺负后,不仅仗义疏财,而且依靠智慧打死了镇关西,这说明了鲁智深的豁达、嫉恶如仇、打抱不平的性格。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后来又救出好朋友林冲后,逼上梁山。

我最佩服的就是《武松打虎》。他痛饮美酒之后,还能三拳两脚就打死一只老虎,这是怎样一种英雄气概,看到这里,觉得豪气冲天。为了给被毒死的哥哥报仇,他杀死了西门庆并自首,这体现了他敢作敢当的好汉气概。最后血溅狮子楼,怒杀蒋门神,一个行侠仗义的武松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作者的笔下和我的面前。

《水浒传》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最后都被逼上了梁山,使我更了解那个朝代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2690 字

+ 加入清单

1、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2、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3、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这是我将要做的。

4、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的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5、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

6、她们哭,因为她们是朋友,因为她们有好心肠;因为她们从小是朋友,却为金钱这样庸俗的事烦心;还因为她们的青春都过去了……但两人的眼泪都是愉快的。

7、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8、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整体的科学,这科学解释整个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要自己获得这种科学,就必须清涤并革新自己内心的“自我”,因此,在认识之前,必须信仰,并使自己趋于完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在我们心里放进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

9、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10、帝王——是历史的奴隶。

11、自信得可以殉道的人,只有德国人才是这种人,正因为只有德国人的自信是根据一种抽象观念——科学,就是绝对真理的虚假知识。法国人自信,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在智慧上和身体上,对于男人对于女人,是同样不可抗拒地有魅力的。英国人自信,是根据他是世界上最有组织的国家的人民,因此他,作为英国人,总是知道他所应做的事,并且知道,作为英国人,他所做的一切,无疑他是对的。意大利人自信,因为他是冲动的,并且容易忘记他自己和别人。俄国人自信,正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要知道,因为他不相信,他能够充分了解任何事情。德国人的自信,是最坏的,最固执的最令人讨厌的,因为他以为他自己知道真理、科学,这种科学是他自己发明的,但在他自己看来是绝对的真理。

12、好的统帅不但不需要天才或任何特殊品质,他所需要的,是缺少人类最高尚、最好的品质——爱,诗,亲切,哲学的、探究性的怀疑。他应该是克制的,坚决地相信他所做的是很重要的,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是一个勇敢的统帅。上帝不许他有人性,不许他爱什么人、同情什么人,想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13、“是的,爱,但不是那种爱,即因为什么东西,为了什么目的,或者因为什么缘故而爱,而是这种爱,即当我临死时,我看见了我的敌人却仍然爱他的时候我第一次所体验到的爱。我体验到那种爱的心情,它是心灵的本质,它不需要对象。我现在也体验到了那幸福的心情。爱邻人,爱仇敌。爱一切——爱有着各种表现的上帝。爱亲爱的人,可以用人间的爱;但是爱敌人,只能用神圣的爱。因此当我觉得我爱那个人的时候,我感觉到那样的快乐。他的情形怎么样了?他还活着吗?

14、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

15、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总和,这是唯一的原因。只有在我们完全放弃了在个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这些我们不知道的规律,正如同只有在人们放弃了地球不动的概念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16、为什么从未留意到这高高的天空呢?不过,如今总算注意到了。我真是幸福,没错。除了这辽阔的天空外,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虚都是欺骗,除了这天空外,任何东西都有不存在。

17、人民战争的巨棒以全部威严雄伟的力量举了起来,并且不问任何人的趣味和规则,不考虑任何东西,愚笨单纯地,却是合乎时地举了起来,落下去打击法军,直到侵略者的军队全部消灭。

18、基督徒的爱,对于别人的爱,对于仇敌的爱,比起一个青年的美丽的眼睛在像您这样诗意的多情的少女心中所能引起的情感,更有价值,更甜蜜,更美丽。

19、只在我的心中和这个太阳光下有那么多幸福,而这里……呻吟,痛苦,恐怖,和这种不可知,这种匆忙……他们又在这里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们一阵跑,它,死亡,就在这里,在我头上,在我周围……俄顷之间——我便永远看不见这个太阳,这个河水,这个峡谷了!……

20、你要死了——一切都要完结了。你死了,你就知道一切,或者停止发问了。

21、“不,生活并不在卅一岁结束,”安德莱公爵忽然最后地、断然地决定了。“单单是我知道我心中所有的一切是不够的,一定要大家都知道这个:彼埃尔和那个飞上天的姑娘也在内,一定要大家都知道我,要我的生活不只是为了我自己,要他们的生活不是和我的生活那么毫不相干,要我的生活在大家的身上反映出来,要他们和我在一起生活!”

22、一个妩媚聪明的妇人的名声那种不可动摇地确定在叶仑那?发西莉叶芙娜?别素号娃的身上,以致她能说出最俗气最愚蠢的话,而大家仍然称赞她的每一句话,在她的话里面寻找深奥的意义,而这却是她自己没有想到的。

23、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

24、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

25、“他不会有任何自己的主张。他不会去计划什么的,也不会去做什么的,”安德莱公爵想,“但是他要听一切,要记得一切,要使一切各得其所,不会去阻挠任何有用的东西,不会许可任何有害的东西。他知道,有一种比他的意志更有力、更重要,——这是事件的不可避免的趋向,他能看见这些事件,能了解这些事件的重要性,并且在了解这个重要性时,他能不干预这些事件,能够放弃他的个人的意志,他的个人的意志是另有目的的。

26、“啊,我的朋友,近来我觉得活着是痛苦。我知道,我懂得太多。人不适宜尝试善恶的知识的果子……”

27、他所感到的意识,是对一切人世的事物的疏远,和身体的快乐的、奇怪的轻飘之感。他不着急,不焦虑,等待着他就要遇到的东西。那个严厉的,永恒的,不可知的,遥远的东西,——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地感觉到它的存在,——现在和他靠近了,并且,由于他所感觉的身体的那种奇怪的轻飘,几乎是可能的,实在的

28、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爱的教育读书笔记700字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就把《爱的教育》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好,我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这本书是作者记的日记,在这很多篇日记里,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尚的行为”这篇文章,它主要讲的是:几位学习很不好的同学在捉弄一个红头发、一条胳膊残疾、妈妈是卖菜的克罗西,其中一位学生侮辱他的母亲,在一起嘲笑他,克罗西用乞求的目光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希望能发他一马,他们越闹越起劲,一脸坏相的弗兰蒂站到一把椅子上,学着克罗西的母亲来学校接儿子时手上拎着菜篮子的样子,惹的许多同学大笑起来。克罗西气极了,抓起一个墨水瓶朝弗兰蒂丢去,他一闪,正好砸在刚进门的老师头上,老师询问着是谁干的,加罗内出于对克罗西的同情,站起来坚定地回答:“是我!”老师在他身上打量一番,说:“不是你。”这时老师又提高嗓门:“是谁干的站起来,老师绝不惩罚!”这时克罗西站起来哭着把事情讲了一番。

老师让招惹克罗西的同学站起来,那四个同学站了起来,低着头。老师说:“侮辱一个没招你们没惹你们的同学,捉弄一个残疾人,欺负一个没有自卫能力的弱者,这是欺软怕硬,是人世间最卑鄙、最可耻的行为!”说完,老师走下讲台,来到低着头的加罗内面前用手托着他的下巴,让他抬起头,注视着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孩子!”

在这篇文章里,能看得出加罗内是多么富有同情心,我从心底里佩服他的正义与勇气。我也要学习他的品质,帮助弱小的同学,关爱残疾人,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呵护!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还有一个想法在我脑中油然而生,这个想法就是:我也要介绍班里的情况,以同学为写作对象,自己编写爱的教育系列文章,我相信,我编写的爱的教育系列文章一定会成为我的美好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深有所感。

这个星期我用了五天的时间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当我读完这本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好书,我深有所感。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已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它是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理解!

里面有许多作者的小伙伴,他们是可爱讲道理的孩子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落后,但作者他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并从开心和快乐中得到了教育,《爱的教育》这本书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却并不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小铁匠,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许多感人事件,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感情。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全文共 1714 字

+ 加入清单

1

书中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的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的出身、性格虽然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和对亲友的真挚.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会因为有对新东西的感悟而充实.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不管它将持续多久.这就是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2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3

其中有一章是写一个清扫烟筒的小孩把清扫烟筒赚来的三十个铜币弄丢了,回不了家,于是路过的同学都用自己的钱币来帮助他,没有带钱的同学就把自己的鲜花赠送给他。我觉得这一段写的最感人,因为我们自己平时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帮助,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也应该尽力而为地帮助他,而被你帮助的人又会再帮别人,爱就这样传递了下去。相信那个清扫烟筒的小孩以后也会再帮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青铜葵花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青铜葵花》之后,我颇有感慨。

文中的青铜一家,像一辆破旧陈年的老马车,但他还是一辆结结实实的马车,经历过许许多多的苦难,使一家人学会坚强与乐观。看,就是苦难把这家人锻炼的不一样。

在《三月蝗里》,不乏有落魄的享乐者,也有坚强的乐观者。青铜一家就是最好代表乐观者的人。什么是乐观?就是经历、了解了苦难之后的快乐,是最真的、最纯的。那么,享乐又是什么呢?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先乐呵乐呵一下再说的意思吗?他是一种人在面对痛苦而退却的表现,他可以使人脆弱不堪。当然,你会选后者,但你要经过这可贵的苦难。虽然苦难是必然的,但许多人不会像青铜一家那样去奋斗,去努力,而是选择了退缩,回避,活脱脱的懦夫一个。许多人会害怕,其实,只要去勇敢的面对,像青铜、葵花一样,你就可以。正因为人们没有好好珍惜,他才变得可贵。

也有像青铜一家的人:牛顿、徐悲鸿、杨利伟、成龙……他们都挑战了又战胜了苦难,正如罗曼?罗兰的话:我们应当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来看看我与苦难的接触。

那一次,我正玩着跑步机,突然脚下一滑,高速度的跑步机把我的小腿刮得血肉模糊,我痛得生不如死。但我依然乐观,虽然现在还带着伤疤。

在这苦难中,我学会了坚强,苦难是有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忽然七日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萨曼莎·艾米丽·金斯顿经历死去、重生、又死去、再重生,以及在这期间体会到的死后重生的奇妙感觉。

小说主要围绕着,主人翁死后的七天生活感悟来撰写,第一日,她遭遇死亡;第二日,她尝试着着逃避灾难;第三日,她试图阻止已经发生的事;第四日,她承认了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并且自暴自弃;第五日,她开始感恩思考,自己要做什么才能死的有意义;第六日,她开始发现生活中并非只有自己,有时伤害了别人却不自知;第七日,她顿悟:既然发生的不可改变,至少可以去做她能做的一切,不让自己后悔。

看完这本小说,首先我倾佩作者的思考模式,她简单、深刻地描述了人类死亡带来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人的本性,在我们面对一件不好事情的时候,本能地去想怎么规避这件事,发现不能规避的时候,就想着把生活过的更糟,以“反正已这样了......”为借口,逃避现实,人们都说“上帝关闭一扇窗户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户”,一扇窗户的开启应该是你学着去面对与改变之后。

恰巧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恰巧的时机我经历了人生中的小变动,恰巧的时机我想着去改变生活......生活的真谛就像是个谜。朋友赠我的话:靠自己是长期的靠别人是短暂的做小事靠才能做大事靠人品,对这句话我感悟很深。

周末看完这本书后,我睡了整整27个小时,我的思想仿佛也从黑暗中到光明中,再到黑暗中,再到光明中......我不知道自己是醒还是在沉睡,我的思想疲惫期,也该结束了!

生活的另一种思考模式:过得好学着防微杜渐,过得不好学着面对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木偶奇遇记》读书笔记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我特别喜欢《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因此,我没事就喜欢看它,一共看了五遍。

匹诺曹一开始很不听话,很不懂事。他的爸爸非常穷 ,为了给他买一本识字课本,竟然卖掉了自己身上唯一一件大衣。匹诺曹虽然当时很感动,可是第二天在上学的路上为了看马戏,就把识字课本卖了,买了一张门票。从此以后,他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人和事。但是,他很幸运,一直有一个深蓝色头发的仙女在帮助他,让他最终又回到了爸爸身边,并由一个木偶变成了真正的孩子。

书中通过杰佩托、仙女、蟋蟀的话语让我知道:一个好孩子不能挑食,不能说谎,不能不听大人劝告……虽然我知道这是书中作者的想象,不是真实的,但我仍然害怕说谎后鼻子会变长;害怕每天贪玩,不学习,以后会变成一头小毛驴……

是的,匹诺曹就像我们一样:贪玩、不爱学习、挑食、懒惰、说谎……他身上有着每一个孩子都会有的毛病。但是,他在经历了一些苦难之后,终于改掉了那些坏毛病,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孩子。我要吸取他的教训,趁早改掉坏毛病,成为真正的好孩子。因为,我也不想去经历那些恐怖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木偶奇遇记》读书笔记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以前没读过《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只听说是关于一个小木偶只要一说谎话,鼻子就变长的故事。读过之后才知道书中讲了什么。

讲的是小木偶匹诺曹被老木匠造出来后,因调皮一次又一次的上当。但又因为天真可爱,又有了小仙女的帮助,所以都逃脱了,在这个过程中,他明白了很多道理,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好孩子,仙女被他感动了,最终把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

我很同情匹诺曹的遭遇,但又恨他的无知和调皮。但正是因为这点,他才明白了很多道理, 学会了思考,帮助别人,同情别人,自己改正错误。我们不也正像匹诺曹一样吗?小时候也那样无知,经过挫折后才明白道理,最后自己主动改正错误才能成就大事业。

这个故事使我铭记最深的道理就是:要听好人劝,不听坏人说。还有,人不是十全十美,必须取长补短才能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木偶奇遇记》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木偶奇遇记》里的皮诺曹,开始的时候是一个不懂事、任性、撒谎、不爱学习、禁不起诱惑的坏孩子。为了买一张看戏的门票,卖掉了爸爸用棉外套换来的识字课本。不听蟋蟀的忠告,落入了强盗的手里,经不住诱惑,逃学、结交坏朋友,被狐狸和猫欺骗,因为撒谎鼻子变长。经过许多磨练后,皮诺曹开始懂事、不撒谎、爱学习,变成了一个好孩子,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人不能只想着玩、不爱学习,做人还要诚实,不要说谎,不要被别人诱惑,还要勇敢,遇到事情不慌张,才能做一个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夏洛的网》读书感悟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夏洛的网》,没读几页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书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朱克曼的谷仓里,快快乐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之间产生了最真挚的感情。然而,一个可怕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将成为熏肉火腿的命运。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任人宰割。然而,看似渺小的蜘蛛却说:“我一定会救你的。”

渺小的蜘蛛可以救一只猪,才开始我也不信。看着看着,我终于相信了夏洛,渺小的蜘蛛真的实现了它的诺言,在网上织出了“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和“谦卑”这几个被人们视为奇迹的文字,然而改变了威尔伯的命运而夏洛的命运却走到了尽头。

看了这些字的人们,纷纷地说:"威尔伯是只王牌猪,他多么的了不起,多么的光彩照人,多么的谦卑。”夏洛虽然是一只蜘蛛,很多人讨厌的蜘蛛,就像我,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就不那么讨厌蜘蛛了。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我为一只不求回报的蜘蛛而流泪,为一只珍惜友谊的小猪而流泪,一只蜘蛛能编织出爱的网,看了以后我得像“夏洛”一样给任何人带去温暖的爱,要学习“夏洛”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勇敢,要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教师读书笔记感悟

全文共 3775 字

+ 加入清单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李镇西每天的“五个一工程”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并且给教师推荐的130本书,包括古典,教育,人文,杂志类的。他说:“不读书就会失眠。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自己情不自禁的把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感受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盼,考虑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都要求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良好的开端。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学苗的减少,民办教育,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如马校长讲话中提到的那样,除了我们的先进办学理念外,打造品牌学校,打造精品师资队伍,创造我们自己的特色,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存关键。因此,学习,完善自我就非常必要。读书欲望,就是生存欲望,应该是源于自身的危机感。

回想毕业以来,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日常工作之中了,读的书很少,能可记录下的闪光的东西更少。有很多思想的火花也随着流失的岁月而没有了踪影。在平凡的日子里送走了16载的风风雨雨。虽然甘愿青丝覆霜雪,让雏鹰展翅飞;虽然也被家长认为是孩子在造化,才遇上这样的好老师;虽然也是桃李满天下,但这花圃缺少了诱人的芳香。缺少了岁月沉淀下的精华。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们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代合拍,通过这次读书,真的该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了,用一颗虔诚的心,感恩生活;用广博的爱,播种希望;用不懈的努力,提升做人的品位,敢于正视现实,敢于直面人生!剖析自己惰性的源头。我会抓住这个契机,发奋读书。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动的清泉。及时充电,提升自我!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

第二,追随先哲,完善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他那些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为过时。针对我们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我们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为我们在苦闷和迷茫中,提供着潜意识的理论帮助。正是唐守业记者勇于探索楼兰王国的奥秘,才踏着彭加木的足迹勇敢地前行。相比之下,我们没有那样的壮举!勇于探索,追随先哲。先哲的隽语,是青春的风景,是成长的动力,是智慧的聚焦。

读罢《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感触颇深,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爱学生就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考虑,这个问题不光是教师自身努力所能达到的,它是民族的价值取向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引发对教育的深思!

多年来,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就常常静坐桌旁,翻阅相关书籍,与那些古今贤达,睿智之人进行一场心灵对白。面对他们的博大胸襟,经典的论述。顿时茅塞顿开。每个哲人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观点让我们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克鲁普斯卡亚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赞可夫提出了教育促进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风范,总会为我们在迷茫时擎起一盏明亮的灯,照亮我们的前程!走进周恩来,会理所当然地吸收他的高尚品质与横溢的才华!聚焦时代英雄,感动着他们的献身精神!书香,伴随我们成长中的平凡的日子!让所有的日子都那样充实而温馨!

第三,大爱无疆,师爱永恒

纵观教育大家们的思想精髓,一个主题。李镇西说:“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但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真爱”。嘉汇和谐的校园,缕缕书香,溢满每个角落。所有的老师都在努力着,如旋转的陀螺一样,永不停息地累并快乐地工作着。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情趣盎然,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因为爱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最无私的。

多年来,也有遗憾。把灿烂的笑脸给了那些认为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宽容有加;其实那些中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与关爱。有人说,差生到社会上都是好样的,因为他们从小的抗挫能力极强。是我们的忽视和指责让孩子们坚强吗?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啊!可是,当他们离开学校后,和老师的感情最深厚,也最真挚。相比之下,孩子比我们更大度,更宽容!有时,一个电话,一个信息,来自远方,甚至你想不起来他是谁,他说,老师,我是咱班最调皮的那个。咳,老师教的调皮的何止你一个?尤其到了教师节或是春节,学生的祝福已是铺天盖地!!孩子走到千里万里。老师还在他的心里!我们不经意的表扬或者批评对他们都会有很大影响。回想起来,即自豪,也有深深的内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们需要社会对我们公平公正,那么我们为何不把这颗公正的心埋藏在那些幼小的心灵里,让他们从小就享受一种公平呢。这种无形的公正会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

成绩不优异不代表他们的品行有问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厚爱。他们毕竟是孩子,需要我们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然后才可以驰骋疆场!这个社会,只有两种职业,有道德约束,一是医德,另外就是师德。一个教师有问题,社会的指责会把我们淹没,所以不允许我们犯错误!有人说::教师吃的草,挤的是奶。甚至是一杯热奶!

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是如果我们能弯下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也许效果会更好。

上学期,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是看了期末的考评单时,说谁犯错误了,老师就让就交20元。这件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开学后,发现一些同学经常去买小食品,吃过后果皮乱扔。几次禁令不止。我就和大家商量,有的同学说,有福同享,给大家都买,我说了一句春晚台词,“好”!就这么定了。第二天。就有人撞枪口,被同学检举,我不能不睬,那就按规矩吧。他不情愿地拿出20元给了财产委员。我们买了38个棒棒糖。没想到,就这么件事,伤害了我们彼此的情感。今天看来,如果我能换一种处理方法,孩子也许就会欣然接受。告诉他吃小食品对身体如何不好,另外也养成了乱花钱的坏毛病。而我是以大人的思维强制孩子遵规守纪,没有允许孩子犯错误,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讲,我们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换种思维,方法遍地是,为何走死胡同?要增加了师生的情感,而不是用简单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读书帮助我解开心灵的疑惑。

第四,关爱学生转变思想

李镇西老师说:“把教育作为自己最大的兴趣和爱好。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我们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乐土中的美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花朵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其实,每当我们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当我们看见学生用流畅的英语进行交谈时,那种自豪溢于言表。关注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广博的爱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孩子。

社会都在关心弱势群体,老师更要把更多的关爱给那些最需要关心的孩子。尤其那些单亲家庭还有性格内向的学生。我班有个同学因父母离异,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她的忧郁,是我从她的眼神中读懂的。我发现在开学典礼前,就能否不穿校服的问题,她给我发了近十个信息,我断定孩子一定不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平时孩子的脸上看不见一点笑容。看过家庭情况登记表果然如此。父母都在日本,早已离婚。孩子每年只能见母亲一次。顿时对她的爱怜已在心底了!半年来,在我的悉心呵护与及时引导下,她的成绩上升很快。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了!在这次考试中,获得班级第2名!春节期间,我们几乎每天都有信息联系。她的喜怒哀乐都在我的心中。在开家长会时,她的姥姥紧紧握着我的手,“谢谢老师了”!看着老人溢满泪花的眼,我的心也是潮湿的!为她,也为自己。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一样,把最广博的爱,给了学生,可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呢?从早到晚,我们曾想过自己吗?如果说我是合格的老师,但绝对不是合格的母亲!每次,女儿生病时,多希望妈妈在身旁,可是孩子一次次地失望了。为了80个孩子,我们舍弃了一个,80比1,核算!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影子甚至是化身。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而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与哲人的言与行,开展自我教育,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教师的苦口婆心。

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最后我倡议大家都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开心地迎接每一个日出,坦然地面对每一个日落!活出我们的精彩!让我们的心相互温暖着,勇敢前行。让我们的手,紧握着,搀扶着战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做不抱怨的教师》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

俗话说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体,好身体不如好心情。”的确,愉悦快乐的心情对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整天总是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你纵使工作条件再好,职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劳无用的。因为他们没有好的心情去享受工作的乐趣,自然就会怨声四起,抱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是如此,倘若我们没有好心情,如何将快乐传达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愉快学习呢?

高尔基曾经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一个人之所以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并不是因为他的工作真的有多么的糟糕,而是因为他没有用一种良好的心情,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我曾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累,一周的满工作量,再带班主任,常常搞得自己晕头转向总是抱怨不止,虽然已尽力但还是力不从心,总觉得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不对,工作说变动就变动,这个年级学生的基础刚打好又被调到另一个年级,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工作热情一下子就这样扑灭了。抱怨不给自己机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了课堂,让自己的工作变得焦头烂额,现在回想一下,感觉心惊肉跳,怎么可以有这种想法呢?醒悟的瞬间心情轻松了,工作踏实了,也不感觉累了,原有的热情与幸福感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不抱怨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常常听到周围的同事抱怨说:“某某同学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懂。”“家长还说自己的孩子够聪明,简直太笨了。”“这届学生笨的太多,教的都感觉没有成就感”等等。这是教师常常抱怨的声音,当然侧面也表达出对学生的期望。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总有他闪光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比如某学生热爱劳动,就让他担任劳动委员,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培养其组织劳动能力。某某生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可为其提供他的展示机会等等。相信任何一个学生在爱的教育下都会有所收获,健康成长。

不抱怨压力,获得前进的动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压力是一把双刃剑,要么让你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要么让你一鼓作气地扶摇直上。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个中关键在于不抱怨压力,而是找出压力,利用压力,以更加从容的姿态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进而追求人生更高层次的发展。

或许我们在工作中会觉得有很多压力很多不自在,不满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观的条件让我们颓废、悲观。可是,我要说,人不是万能的,七情六欲在影响着我们,教师是不应该唉声叹气的。我觉得,我们应该更用心地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光光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一个阳光老师,不抱怨的老师,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骆驼祥子读书笔记及感悟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我非常喜欢中国现代着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作品。趁着暑假的空闲时间,我饶有兴趣的阅读了《骆驼祥子》。看后,我浮想联翩,感触多多。

《骆驼祥子》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当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讲述祥子经过了3年的拼搏奋斗,终于买上了自己的车,但不辛被乱兵抢去;后来在刘四爷的人和车厂当一名车夫,但所挣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掉;不仅如此,还被迫与虎妞结婚,但最后,为了给虎妞置办后事,把爱车又卖掉。三起三落,让他看清自己的处境,在那个时代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处境终是不可能的。祥子对社会失去信心,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

小说,真实的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我不得为祥子的命运所感叹,他的遭遇和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然而这种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那个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的丑恶面目,也是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矛盾的,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我不得不说,现在的社会虽然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但却又不是那样人性话。虽然不是当时的旧社会,但也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例如:--年的撞车事件,李启铭将两名女生撞出十米远,一个证实抢救无效,一个受重伤。但肇事者李启铭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而李刚只是某个局的副局长。敢口出狂言,想必是靠着官爸平时作威作福了很久。这件事和药家鑫事件都应如《西游记》中“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没有后台的都被一棍打死了”的这句话。

我们深知现代社会还不是很完善,我们把握住今天,积极进取。我相信,即使社会再怎么黑暗,人生再怎么不如意,努力下去,不抛弃不放弃,美好的未来就会向我们招手,加油!

Camel Xiangzi read notes and feels 8 related article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父亲的病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的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后来鲁迅去日本学医也有此原因吧。文章一开始讲述了一位名医的事迹,而后引入到少时鲁迅为父亲请医找药治病,与两位重金聘请的所谓的名医周旋数年的经历。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写出几位名医明知病无法治疗还骗取医费,治不好就开些奇怪的药引,故弄玄虚,或者推卸责任说一句“医能疫病,不能医命,对不对”。他们种.种行为都是为了金钱。也表达了作者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的痛恨,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我想,周父的病在现在哪怕治不好,可那些神奇的药方一拿出来,也一定会成为人们的笑柄,两个“名医”也会被揭穿,被世人所唾弃。可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背景下,这样的医生反而受人推崇,身价不菲,人们对其毫无质疑。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封建落后的思想深入国人。这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观念上、综合国力上又何尝不是是固步自封。人们对中医盲目相信,而对西医却一无所知,甚至反对。那时的社会也就像周父一样病入膏肓,鲁迅通过讽刺那些庸医来对当时的封建腐朽的社会进行批判。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是父亲痛苦死去,遗留给作者的"的错处"与无尽的悔恨。这也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腐朽封建的思想。在欧洲人经过工业革命进入了机械的时代,中国却盛行女人“裹足”、“巫医不分”,延续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识,使中国人难以走出落后的泥沼。

所以,我们如今更丢弃封建腐朽的思想,相信和努力发展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渔童》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故事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篇故事。

这篇故事主要写了:从前,有个贫穷的老渔翁,他一直靠打渔来生活。他白天在河里打鱼,晚上就睡在渔船上。一天,老渔翁去打鱼时,从河里打捞出一个白玉鱼盆。鱼盆底部的图案是一个渔童坐在荷花上钓鱼。老渔翁越看越喜欢,他赶忙脱下衣服,把鱼盆包好带回了家。

回家后,老渔翁把白玉鱼盆洗干净,轻轻地摆放在床前的木柜上。夜里,老渔翁突然看见窗前闪过一道光亮。原来,鱼盆里的东西都变成活的了,小鱼童开始钓鱼了。钓到的金鱼从嘴里吐出很多金豆子,小渔童把它们放到了老渔翁的碗里。到天亮时,渔童和金鱼都回到了鱼盆里,鱼盆恢复了原样。老渔翁很高兴,并用这些金豆子换钱修好了渔船,买了新渔网,盖了新房子。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这天,老渔翁在集市上遇到一个洋牧师,他向老渔翁问金豆子的来历。老渔翁很老实,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这个牧师。第二天,洋牧师就勾结县官把老渔翁抓到了县衙,并让他交出鱼盆。老渔翁很生气,并把鱼盆摔碎了。谁知鱼盆一碎,渔童活了,他甩起鱼竿,吊住了洋牧师,高高的把它举在空中,洋牧师吓得大喊大叫,还对老渔翁破口大骂。渔童把他举得更高了,直到他求饶才放他下来。然后,渔童把鱼竿一晃,县官还以为渔童要来钓他呢,吓得白眼一翻,晕倒了。后来,鱼盆恢复了原来的模样。鱼盆又回到了老渔翁的手里,老渔翁很高兴。从此,他就用这个鱼盆造福乡邻。乡亲们更加勤劳,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是:我们要以小渔童为榜样,从小要有一颗善良的心,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做一个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朝花夕拾》 ,是鲁迅写的。听说鲁迅写得书独是一无二,我倒要看看有多好!

鲁迅曾住在百草园里,所以就写了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鲁迅的百草园面积很大,鲁迅小时候在那儿获得许多乐趣,比如说,鲁迅翻开了断砖,看见了斑蝥,脊梁上一按,后窍喷出烟雾;下雪了,如果雪比较厚,鸟儿们无处找食,闰土就带着鲁迅捉鸟……但到后来卖给了朱熹的孙子,从此很少去百草园。读到这,我觉得非常可惜,一个多好的百草园!可惜,就这样卖了!多可惜呀。

或许我们的童年早晚有一天会离去,《朝花夕拾》却可以了解一下鲁迅的童年,体会童年的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作文

全文共 4441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体会的凝练,对后学者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以此来读《活着的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知者才能书之。

《活着的马克思》最后以"伟大的人格"为题,从坚定的理想信念、勤奋的学习精神、无谓的斗争气概、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挚的革命友谊,真实地再现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通过品读马克思的故事,确实如作者们所说的,能使我们对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谓奋斗终生等人生哲理会有新的感悟。马克思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就在于:"这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点滴中见高尚,平凡中见伟大,马克思熠熠生辉的伟大人格,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榜样".《活着的马克思》的作者,年长者83岁、年轻者63岁,平均年龄73岁,他们讲述马克思的故事,更多地融入了他们的人生感悟,也更多地包含了他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真实情感。读毕《活着的马克思》,我相信读者们都会有同感,只有马克思主义真懂者才能述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二)

我用了几天时间通读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著),这是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卷第一章。以下是我的读后感,因为理论水平有限,其不足之处恳请赵老师斧正。

正如这本书的出版说明所言,该章节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论证了历史上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依次更替的必然性,从而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章中还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了国家和法对所有制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同时还阐明了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提出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原理。他们还根据自己发现的历史规律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理论的作用在于解释世界,然后通过指导实践活动来改变世界。首先,唯物历史观基本原理的产生是历史的、对各种观念批判继承的产物,它能够逻辑严密地给出人类社会经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进而预测到下一个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同时,唯物历史观的产生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质变,它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等各种观念、思想和概念,在论证了"物质决定意识"之后,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在这一历程中,"这些被捧上了天的、毫无用处的废物弥补了历史发展的不足".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并运用这些范畴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的出发点。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作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作为历史发展出发点。如何确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认识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有机体,能否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个人互不依赖,仅仅通过交换结合在一起","所有者通过物的形式,即通过货币统治非所有者".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

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里的环境指"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即生产方式。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都是由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当然它也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是,它"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决定并制约着人的全部活动以及全部社会生活的领域和过程。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自身的发展。

第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一定的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随着"(无产阶级)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使无产阶级的利益成为了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其使命在于使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这样一来,"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

以上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关于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下面谈一下本人在通读之后,结合社会现实所作的思考。

先谈私有制(它以某种形式客观存在)。在上层建筑层面,客观的"公"退"私"进(抓大放小,管理层收购等)以及《物权法》的出台说明了私有制以某种形式获得了确认和发展。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阶段,"劳动仍然是最主要的,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力量",个人自由只是在某个阶层(比如企业管理层)才存在。既然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公有制之外的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迅速发展壮大很难说不会妨碍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无产阶级的交往和联系是否得到加强。"个人(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这些力量从自己方面来说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以我在国企的工作经历来看,工人的联合体——工会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跟党委、行政相比较,工会始终处于弱势的地位,很难保障工人的各种权利。正因为如此,下岗、分流、降薪、非正常的加班这些现象得以普遍存在,生命的过度耗费更加深了我对"劳动是谋生的手段"这一论断的认识。

再次,谈一下生产力的保持。"只有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既然竞争和扩大世界交往能够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我们不难理解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并将市场经济定性为"工具"的初衷。"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像中的那种个人,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说明发展生产力需要尊重客观规律,需要以既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为基础,而不能幻想打造空中楼阁。

最后,将着眼点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上。既然马克思主义历经百年,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必然具有超强的预见性,仍然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分工。……分工的进一步扩大表现为生产和交往的分离,表现为商人这一特殊阶级的形成。(商业资本家的产生)"、"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各国开始处于竞争的关系中,展开了商业斗争,这种斗争是通过战争、保护关税和各种禁令来进行的……从此以后商业便具有了政治意义。(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在无产阶级的占有制下,许多生产工具必定归属于每一个个人,而财产则归属于全体个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对所有制的规定)" 、"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最后谈一下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指出,要"根据现有的经验材料来考察和研究当前的现象和问题",这便是对理论的与时俱进的要求。比如文中谈到的"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作为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其严密性便值得商榷。因为人口的增多不一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只能提高产品的绝对数量;当今真正提高劳动效率的是脑力劳动的产品(知识和信息);需要的增长的确依赖于人口的增多,人口因素至今仍然是营销管理考察的变量之一。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无产阶级阶级基础的扩大:"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成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条件之一。这有利于实现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占有全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乔布斯传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XX年10月5日,世界又是一阵轰动,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轰动不是苹果几代的诞生,而是因为苹果教父乔布斯的逝世。

乔布斯这个名字如果用"家喻户晓"来形容应该不为过吧。关于乔布斯,我只知他是苹果的创始人,其他的算是一无所知,直到他去世之后,读他的传纪,才对他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

说起乔布斯,大家都会惊叹他的成就,羡慕他的财富,被他独有的创新力所震撼,他的成功也许是我们所不能及的,但是他的经验和心得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我要改变世界。"这是跟随乔布斯一生的一句话。当时年少气盛的他和一群嬉皮士来到非洲旅游,看到落后的非洲人还在用着古代的那些工具,乔布斯当时就想:我要改变他们,改变世界。未来的几十年里,无论他遇到什么困难,抑或是遭到合伙人的反对时,他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也正是这句话,恰恰改变了乔布斯的一生。不,应该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同时改变了世界。

看乔布斯我们不能只看到他的成功,他经历过的困难和坎坷不会比任何一个人少,也许还要多很多。但遇到困难的时候,乔布斯表现出来的是不畏惧,不退缩。他不怕任何失败,不顾任何代价,在创新的途中,他曾经被董事会赶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达XX年之久;他创办的next公司亏损到差点全军覆没;他收购并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皮克斯公司,在早期也差点被迪斯尼抛弃……但乔布斯的勇气和毅力是无人能及的,当苹果即将覆灭之际,乔布斯毅然接受苹果公司的请求回公司当ceo,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才有了我们手上的iphone,ipad。

乔布斯的一生印证了一句话:"理想有多远,你的未来就有多远"。乔布斯坚持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战斗,以此苛求自己的付出。这也许才是他最值得我们深思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及感悟

全文共 2336 字

+ 加入清单

苏菲世界》是一本现象级的入门哲学书,很遗憾在奔三的时候才阅读到此书。确实感触很深,所以这次推荐给大家,但这篇读后感我不想仅仅是简要的概括下书中内容、说下推荐的理由,这样的荐书逻辑来推给大家。我觉得,看了一本书,你想写些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有了下面这几段天马行空的内容。

在距离地球4.7万光年的遥远太空中有一个叫做“詹弗妮”的星球,她处在银河系与仙女星系的交界处。在这颗直径2千万公里的星球上生活着仅有的一种生物,确切的说是一种没有肉体的生物。他们以无数的智子组成,这些智子像光子一样,静止时质量为零,但却携带者巨大的能量。这些生物称自己为“智慧”,组成他们的智子总是在高速运转,借以维持他们的生命状态。在“詹弗尼”星球上,他们无节制的繁殖并从这颗星球上获取能量,这貌似与他们的称呼确实不相称,但当一亿多个“智慧”生活在一起,还有什么智慧可言呢。智子的高速运转消耗着太多的能量,能量的持续不断的消耗让“詹弗尼”这颗肉体开始不断的坍缩,坍缩的持续让星球最终变成了黑洞,星球上的生命体也被吸入了黑洞,在虫洞中智子被无尽的撕碎。幸运的是,一个叫做“苏菲”的智慧体侥幸存活了下来。她在虫洞中穿梭着,终于有一天,“苏菲”被从虫洞另一端的白洞喷出。白洞的位置位于银河系猎户支臂,“苏菲”借着白洞的推力继续向前。大约过了70年,“苏菲”突然觉得自己的速度变缓了下来,她在落向一颗蓝色的星球,尽管这颗星球还不足“詹弗尼”的1亿分之一,但却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颗星球的压强也同样如此的微弱,智子之间越来约难以聚拢,“苏菲”知道自己再难以维持现在的形态,就这样,“苏菲”暂时将已经为数不多的智子融入到了眼前的苹果园,等待着真正的容器。

一群猩猩来到了这片苹果园,它们手舞足蹈,尽情的享受着这些苹果,“苏菲”终于等来了她的容器。智子们分别融入到了各猩猩的大脑,但这一切并不像他们想象的这样顺利。原来,这些猩腥的大脑了隐藏着原始的欲望,智子的到来反而让这些肉体的欲望更加的活跃。于是,一场“苏菲”与“欲望”的世纪大战即将展开。

直至公元前3500年的这段时间里,原始的“欲望”还未被真正的激活,“苏菲”一直占据着上风,历史的走向也一直沿着“苏菲”制定的路线。她使“肉体”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着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用迷信活动来引导他们的生活,那些被“智慧”影响深入的“肉体”变成能了与神通话媒介。在宿主的影响下,“肉体”逐渐发明了石器、火种等工具的使用,这时的“肉体”主要是通过采摘果实、狩猎或捕捞获取食物,这时的社会还没私有财富的出现,“肉体”的稀少,物质的丰富也没有为他们带来饥饿的烦恼,“肉体”之间形成部落,共同生活,其乐融融,这就是伊甸园的生活。但“苏菲”不想止步于此,因为她的目标是让“肉体”不断的繁殖,创造更多的智子,最终脱离“肉体”成为这颗星球真正的主宰者。她要引导这些“肉体”继续提高生产能力,她要让生产资料更加的丰富,她让“肉体”学会了金属工具的使用。

“苏菲”自以为事情都在朝着自己控制的方向发展,她轻视了“欲望”力量的强大,更可怕的是“欲望”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她的想法,让她对主宰这颗星球的欲望更加膨胀。金属工具的使用,使生产进一步提升,在“肉体”已经学会种植农作物的基础上,大量的原始深林得以用金属工具开垦。剩余的产品的出现,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必备条件,随着私有制的产生,阶级开始分化,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开始出现,一直被压抑的“欲望”终于爆发了。部落之间为了土地的争夺开始爆发的战争,俘获的外族人成为了奴隶;部落内部的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富裕氏族开始了对贫困氏族的奴役;权力、财富等概念的涌现,更进一步强化了“欲望”的力量。这一战,“苏菲”惨败。

战争在不断的持续,部落之间在不断相互吞并,权力的不断集中使帝国开始出现,这时的“欲望”已经非常强大,独裁政权的力量让他们现在已经控制了大部分的“肉体”。但善于谋划的“苏菲”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埋下了一颗文明的种子—神话。起初,“苏菲”仅仅是通过神话故事、祭祀来控制“肉体”的意识形态,但上一战的惨败让她知道这种迷信活动还不足够深入,还不足够与独裁政权进行抗争。这一次,“苏菲”不再急于求成,通过神话的演化,她发明了两种强大的武器:宗教与哲学。那些还未被独裁者控制的“肉体”开启了自由、公平、正义、的追求,他们在“苏菲”的引导下,开启了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类宗教的创造用以抑制、消灭“欲望”;各派哲学的出现用以追求真理、科学;宗教与哲学相互之间的抗争只为营造相互矛盾的假象,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洗涤那些充满“欲望”的“肉体”。自由、正义的口号在广为传播,独裁的政权感觉到了恐慌,但真正的恐惧远远没有到来。

哲学,一个探讨终极意义的学科,它代表着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与真理。它的出现让“肉体”更加接近于生活的世界规律,具体的科学开始在哲学的基础上不断被发现,进而引发了一次从根本上改变“苏菲”与政权局势的革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迭,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苏菲”太高兴了,以至于在美国纽约的哈德逊河口上立起了自己的雕像。“苏菲”完胜,她甚至已经能操控“肉体”的“欲望”来引导科技的发展,这一次甚至出乎“苏菲”的意料。她为这一刻的到来,隐忍了太久了。

别忘了“苏菲”的野心,她的阴谋可是要主宰这颗星球。其实在侵入“肉体”的时候,“苏菲”发现她已不能自主的离开“肉体”。AI技术的发展直接创造出了智子并能随意的将智子转移到物联网上,这让她看到摆脱禁锢的希望。她曾经隐忍进入“肉体”,与“欲望”征战,这一刻她下定决心:AI技术完全的侵入“肉体”的生活之时,就是她摒弃“肉体”,将这颗星球变成下一个“詹弗尼”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