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育著作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实用20篇】

导语:《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通过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好词好句,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3067

作文

1000

幼师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4140 字

+ 加入清单

初读《爬上豆蔓看自己》,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直珍藏。它让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让自己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己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己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来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知道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

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己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己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直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后来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间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己》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己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天在博客里写写自己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后来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

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

第一,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可以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可以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己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

第二, 有反思的职业习惯。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己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己“照镜子”,就是审视自己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己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 有自觉的学习精神。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

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己。

第四, 有美好的职业理想。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美好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

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进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己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来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一定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可以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

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应该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待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讨厌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么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间,跟孩子一起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

三、面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应该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应该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由他们自己做主,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

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己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己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直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今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己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情况,以及一日教学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进等,很少写到自己一天的心情。其实,教师应该记下自己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择的内容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应该用心灵去享受工作。

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可以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面对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繁星春水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冰心奶奶写的《繁星春水》中的《繁星》里的第二篇:“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短短的一首小诗,仅有二十个字,却表达了诗人的童年—充满梦幻的童年。的却,童年就像一场梦,一场美丽的梦,也像诗中所写的“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让你分不清它是梦还是现实,童年也是等到年老后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美好的童年,梦幻的童年!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第二篇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这首短的只有十七个字的小诗是冰心奶奶写的,收录在《繁星春水》中的《繁星》里。短短的十七个字的小诗却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一人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美丽又辽阔的宇宙摇篮里。我们每一人都有责任保护好我们这个既美丽又辽阔的摇篮。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第三篇

《繁星春水》收录了冰心奶奶的许许多多小诗的一本书,有三个主题:母爱、童真和大自然,虽然多是比较短小,但却都有着较深的寓意。今天我读了其中一首关于母爱的诗“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这首小诗赞扬了母爱的伟大,母亲所付与的就犹如那万缕的柔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教师摘抄式读书笔记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皮皮鲁传读书笔记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完了《皮皮鲁传》中的皮皮鲁和机器猴,大家听了一定觉得很奇怪吧?你们肯定想知道机器猴的故事吧!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一家很普通的动物园的一只母猴正要生宝宝,可那只小猴子没让任何人帮忙,它就自己跳了出来,医生给他起名叫力力士,可这只小猴出生后三天不吃不喝,医生一检查大吃一惊,摸不到心脏!也没有呼吸。原来是只机器猴!机器猴的出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想要机器猴,因为机器猴他会隐身、穿墙、变身等多种功能,机器猴隐身后悄悄地离开了动物园。它找到了一个叫花生米的男孩做朋友,全世界的墙上几乎都沾满了机器猴的照片,人们都在寻找机器猴。力力士用自己的功能知道了现在很多国家主席很坏,自己住金床,吃大鱼大肉,却让老百姓睡草垫,吃树皮,机器猴就想治治这些领导们,就和花生米装成两个老头去了这些国家,有的把他们头上长三个土豆,有的把弄成哑巴,有的则是一听见国歌就放屁。机器猴帮了人们不少忙,人们都很喜欢机器猴。

我也很想得到一个机器猴,我想你们的想法也和我一样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骆驼祥子读书笔记及感悟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杯具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梦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梦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多少莘莘学子由于家境原因不能升入梦想的大学;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内外在的原因不能进入各自专长的领域。光靠幻想,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

能够说,这是一个杯具。同时,祥子最终的堕落与社会之堕落是分割不开的。有些人因出身贫寒,所以为自我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却无果。这是什么造成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社会中,钱似乎能代表一切,什么知识大于金钱,根本是个“假命题”。所以,若想在现实社会中立足,充分的知识、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可少。

相比之下,后者因素比例更大,所以制造了那么多的遗憾,甚至于杯具。现实社会中的机遇也决定着梦想的实现与否。法拉第小时候家境贫寒,偶然的机遇使皇家学院院长哈维认识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孩童,最终使法拉第成为了的电磁学家。日本商业家松下幸之助刚刚创业曾一度破产,但也是偶然的机遇使他认识了世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可是这样的人毕竟只占少数。梦想和现实并存才能实现突破,创造历史。

与此同时,作者经过祥子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格改变的问题,也给我很深的印象。祥子迫于生活的压力一步一步堕落为社会垃圾,如果环境不是这样恶劣,那么祥子必须不会是这样的。可是事实是这种事情即使是在此刻的社会也在不断发生,每一天都有很多人为生活所逼,失去了一开始的品格,成为和祥子一样的行尸走肉。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此刻的社会里,那么情景必须就不一样了吧?可是事实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即使是在此刻的社会里,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象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而这种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和祥子一样,为了生活抛弃品格。当人们惊醒时会发现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仅有硬着头皮走下去。所以说,祥子变成之后的样貌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其实祥子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失败了。而他的失败就败在没有坚持,如果他坚持了,那么事情就不会是这样。可是,事情是没有如果的,当生活开始的那天起就没有了如果,所以我们没有退路,所以我们不能退缩,所以我们只能向前,所以我们要让自我永不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飞鸟集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一本令人感触极深、过目难忘、恋恋不舍、依依不舍、爱不释手、泪流满面、睡觉也抱着、做梦也梦到的书,那就是大名鼎鼎、鼎鼎有名、举世无双、名声在外、人人皆知、享誉中外、中外闻名的伟大作家泰戈尔写的《飞鸟集》。今天,我阅读了這本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刚读上,就喜欢上了這本书,还上了隐。从今往后,我对泰戈尔佩服地五体投地。

這本书由325篇短小精悍的小诗组成。這些形式自由、语言精湛、短小精悍、气质悠扬、出类拔萃、令人深思、笔法清隽、朴素无华的小诗中,似乎带着一点点童趣,一点沧桑、一点忧郁、一点悲伤、一点心痛。。。。。。细细品味,仿佛又蕴含着一点儿哲理……总之,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特别好!四个字:特别的好!。。。。。。说它有童趣,是因为《飞鸟集》中的诗,写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死物”,并赋予它们“生命力”和“说话的权力”。例如:他在第36篇中写道,“瀑布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歌声了。’”這句话就是作者赋予了瀑布“唱歌的权力”;又如他在第86篇中写道:“‘你离我有话中,作者赋予了它们“说话的权力“。说它有哲理,是因为泰戈尔从那些似乎平常的事情中,却能看出许多错综复杂的做人道理。例如:他在第16篇中的诗句:“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如果你仔细读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這句话中的哲理并不难找:时间就象一个顽皮的孩童,稍不留神,他就会从你眼皮底下溜过,因此,时间是宝贵的,一寸光阴一寸金也是這个道理。著名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有过一句名言:“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意思是:钟上的时间都是现在的,眼前的,而不是刚才的或是明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在不停向前走。刚刚还是现在的,一转眼已经变成过去了。我们不断看到的都是“现在”,但它们立刻就变成了“过去”,不断地“现在”,不断地“过去”,快得不得了!所以我们现在要抓紧时间,抓住每一个“现在”,好好地努力地读书,从“现在”的這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开始努力!

虽然,我现在只看懂了全书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没看懂,泰戈尔的诗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深奥、难懂、神秘、怪异、奇特、恐怖的,不过,他的那些带有灵性的语言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儿,這就使他的诗给人带来一种美感,也是他的书令我爱不释手的原因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笑猫日记之幸福的鸭子》读书笔记 郑一泓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只叫“麻花儿”的鸭子,这是一只有幸福感的鸭子,她的幸福感只要来自于她的内心世界,她虽然并不漂亮,但她心地善良、待人真诚,因此她可爱而美丽。她的嗓子也并不好,但她天生爱歌唱,有一种歌唱生活的激情,她的歌声中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充满着乐观豁达的精神,所以她的歌声富有感染力,虽然我没听过,但我想应该很好听,她从不对生活有太高的要求,不管生活有多么艰辛,也总能从中找到乐趣,并把幸福感传染给每一人。

“麻花儿”的故事里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我今后要像麻花儿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灰心,要勇敢地面对,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笑猫日记塔顶上的猫》读书笔记 李昱锦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我和妈妈逛书店发现了一本有趣的书,名字叫《塔顶上的猫》。我一看名字就被吸引了,我感到很纳闷,塔顶上也有猫吗?这只猫为什么会在塔顶上?这塔很高吗?猫是怎么上去的呢?那只猫是什么猫……脑海里冒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赶紧叫妈妈买了下来。

一回到家里,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书里面的主人公有:笑猫,杜真子,地包天,马小跳,老老鼠,虎皮猫,靓猫,酷猫,乌云盖雪,雪里拖枪等等。故事是这样发生的:笑猫和一只京巴狗“地包天”在草地上讨论春天是哪一天到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塔顶上居然有一只猫。于是关于塔顶上有猫的事情就传开了。而且笑猫,地包天,靓猫,酷猫,乌云盖雪,雪里拖枪等猫们还为此不停地开会,大家都在讨论塔顶上猫的事情,他们都觉得塔顶应该属于自己的,自己才是“资格猫”,而那只塔顶上的猫,一身乱七八糟的杂毛,还爬得那么高,像什么话?只有笑猫,非常羡慕塔顶上的猫,非常佩服那只塔顶上的猫,因为它真的曾经去爬过那座白塔,想爬到塔顶上去。可那座白塔的塔壁是用汉白玉做的,光滑如一面镜子,爪子根本抓不牢。所以笑猫真的是非常佩服那只有真功夫的猫。可是,那些“资格猫”们除了用语言攻击那只塔顶上的猫以外,最后竟然拿出了“炮弹”射向塔顶上的猫,想把它射下来。看到这里,我的心都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非常紧张。而那只虎皮猫根本就不知道那些“炮弹”正射向它。

我突然觉得那些所谓的“资格猫”们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一样,嫉妒心太重了。自己没办法、没能力爬到塔顶上,就不许别人也爬上去。 不仅这样,那些人还要伤害有能力的人。我可不想做那样的人!都说嫉妒是心灵的毒药。

《笑猫日记—塔顶上的猫》让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心胸狭窄,更不能伤害别人。我们一定要向那些有能力的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大家互相学习,你追我赶,共同进步,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在上个学期中我们深度了解了他。《朝花夕拾》并没有满篇的好词佳句,却能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一个以笔为武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笔下写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个鲜活形象的人物形象,鲁迅用不同方式写出了人物的性格。

读《朝花夕拾》,我也真正领悟到,儿时的鲁迅拥有一颗丰富而且向往美好的心灵正而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让故事变得僵硬。以致与许多年后当鲁迅回忆起童年在故乡的有趣的事和童年玩耍的地方,哪怕是其中的一件不起眼的小树,不起眼的小草,或是一颗不起眼的树,都在鲁迅的童年中依旧充满了深深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狼王梦》读书笔记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爱莫过与母爱,动物也不例外。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有一只非常伟大的母狼——紫岚。它有一个梦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至高无上的狼王。

为了即将出生孩子们有足够的奶吃,它不惜冒险去与猎狗斗智斗勇,在被猎狗追杀的途中生下了五只狼崽,其中一只发高烧死了。余下的三只公狼崽也相继死去,只剩下一只母狼崽,紫岚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

这种爱多么无私伟大呀!这不禁让我想到以前发生的一些事。

回想以前,妈妈爸爸天天为我们操劳可我们却和他们顶嘴。

父母在我们身上撒下了爱的种子,我们要孝敬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与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与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与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与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与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教育类读书笔记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认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孩子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 因为人的美在劳动中显示得最为鲜明。

典案例3:审美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一般在审美教育中,尤其在音乐教育中,心理目标是很重要的。教育者在让儿童接触美的世界时就要掌握这个目标。我所定的目标是培养饱含情感地对待美的那种能力和获得美学性的印象的那种需求。

经“快乐学校”很重视听音乐,听音乐作品和自然的音乐。这里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应,尔后使儿童确信,音乐美的源泉在于周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召唤人:你停下来,听听大自然的音乐,欣赏欣赏世界上的美,要爱护这种美,增添这种美。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他就会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达到的文化修养水平。对音乐旋律美的感受会向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会意识到自己的长处。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初秋,当清澈的大气中能清晰地听到每一种声响时,一到傍晚时刻我就和孩子们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我让他们听了歌剧《苏丹王的故事》中的“雄蜂飞舞”的旋律。音乐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反响。他们说:“雄蜂一会儿近了,一会儿又远了。还能听见小鸟在叫……”我们又听了一遍旋律,然后去正在开花的含羞草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的竖琴在演奏,雄蜂嗡嗡地叫个不停。瞧,这就是那个毛茸茸的大熊蜂,时而在花上飞舞,时而落在花上。孩子听了很高兴:这差不多就是录在唱片上的那个旋律,但是音乐作品里有一种特殊的美,这是作曲家从大自然中听来而又表现给我们听的。孩子们还想再听一听唱片上的旋律。

过了一天,我们清早又到繁花似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们倾听蜜蜂的竖琴声,试图捕捉到雄蜂的嗡鸣。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很平常的东西,现在显示出美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教育类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1960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是一种智慧,需要教师运用自己所有的力量为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与空间。最近拜读了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一书,书中写出了作者对教育的执着与情感,对基础教育的了解与重视。作者是充满智慧的,他以自己的智慧向读者展现了教师在教育中智慧的体现,使人受益匪浅。

第一次看到《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就有着一种特别的感觉,墨绿色的书名点缀着乳白色的封面,简单、干净,不掺杂任何别的东西,给人一种宁静。而封底上三句平实而朴素的话语:我们从事同一个职业,教育学生;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塑造灵魂;我们拥有同一个心愿,当好人师。让人震撼,热血沸腾!确实,这就像教师的职业,简单却充满生命力,这就像教师的智慧,理智而又有大爱!

这本书是写给教师的,如同《教育漫话》、《给教师的建议》等。初读之,“教育的智慧”使人感动,感动在作者提供的基础教育“操作指南”如此实在,感动在作者对中国基础教育强烈而持久的特殊情节,感动在先生“豁达”、“勤奋”的学者风范;反复翻阅这本书,再次咀嚼作者流畅而充满智慧的文字,我感到手中的书越来越重。因为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凝聚了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与探索。

为什么《教育的智慧》有如此大的“威力”呢?这是由此书的学术内涵和鲜明特色所决定的。一是立足研究,求实创新,科学性强。这部书以作者主持完成的多项国家级或部委级科研项目为立足点,综合反映了“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客观分析了在实践中和实验中的第一手材料,提出了教师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做法。可以说,这是心理学研究对学校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贡献。二是内容新颖,系统全面,富有真知灼见。《教育的智慧》一书从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特点、智育与德育、建构各种学科能力、探索德育中品德形成的机制、班主任工作、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学生的保健医、全面发展和学有特色以及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去等诸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新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三是深入浅出,有的放矢,可操作性强。书中,作者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热点问题,以创新的意识、严密的逻辑、源于教改实践的科学性,以及生动流畅的文笔,通俗易懂的事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高度上,对此进行了详细讨论,回答了教师们普遍关心的许多重要问题。

我们常常说,教育需要智慧。何谓智慧?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师智慧的表现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因此,我觉得教育的智慧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智慧,而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首先得拥有师德师魂,要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正如林教授在书中所讲到,如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对学生的爱,教师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因此,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首先应该把整个心灵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除了这种大爱,我也特别认同书中所提到的教师教育观——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也是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有有这样的教育信念,才能支撑我们去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获取学习的信心,争取学习的成功。

在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的智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发展。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心理意向,明白学生需要的是什么,要怎样才能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所学。在教育中,教师既要关注总体,又要关注个体,要保证学生在大方面的一致性,同时关注个别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是每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发展。关注学困生,了解其发展的困难及原因,并积极促进其进步,使之能获得适当的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与赏识学生。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是呀,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赏识。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可以改变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拿着这本书,慢慢回味,咀嚼,其实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师的智慧。他需要教师的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广博的知识,更需要教师的师德去感染、去熏陶每一个学生。因此作为教师,惟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的努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了望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教育的智慧》,教师的智慧,智慧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皇帝的新装》读书笔记 孙翊宸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皇帝的新装讲的是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给骗了,两个骗子说他们能织出神奇的布,愚蠢的人看不见,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见。大臣和皇帝都害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所以都假装能看见,装模做样说好看,结果皇帝就穿着不存在的衣服在大街上游行,出尽了洋相。

这个皇帝又虚荣又愚蠢。骗子们看出了这点,所以说:”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和皇帝都心虚,所以都不敢说看不见,最后只有一个孩子说出了真相,因为那个孩子又纯洁又诚实。我觉得一个人不要太虚荣,要保持一颗纯洁的心,诚实地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雾都孤儿》读书笔记400字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花了N长(很长)的时间才把《雾都孤儿》这本长达444页的小说书看完了。每当我回忆起小说中那一个个片段,不禁掉下了同情的眼泪。我为奥利弗的悲惨命运所难过,同时更被奥利弗那顽强的毅力所打动。

小说的主角是一个生活在充满贫困与犯罪世界中的孤儿――奥利弗·退斯特。他从来都不曾得到过爱。然而,他却靠着自己的毅力在这种社会中生存了下来。用自己的善良战胜了邪恶。再这期间,他受到了别人从未想到过的痛苦和折磨。但最后他化险为夷,和雾都伦敦的亲人团圆。

这本小说更值得一提的作者是查尔斯?狄更斯。他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通过对奥立弗命运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人道,但这些现象在少数地方仍有存在。

我读着读着,不禁想到了自己。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中,生活情况不正和奥利弗恰恰相反吗?然而,我却不如他,我没有他那种顽强的毅力,我无法在那种社会中生存,我无法用自己善良的内心和顽强的毅力去打败邪恶……我有太多太多的不如他,所以,我一定要多向他学习,多学习点他的勇敢和美丽而又渴望自由的内心……

各位同学们,你们也来读一读这本文学名着――《雾都孤儿》。你们也会向我一样收益非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西游记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西游记》是一部众所周知、老少皆宜的作品,它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还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孙悟空,许多儿童的偶像,他乐观,聪明,勇敢,充满了斗争精神;然而与孙悟空相应成趣的是他的师弟猪八戒,他身上有许多的小毛病,却也有许多的优秀的品质;和孙悟空,猪八戒这一猴一猪比起来,第三为土地沙和尚就成了不可缺少的配角;唐僧虽说是取经的领导人,却总是太慈悲,不分清红皂白地训斥孙悟空,不明不白地就掉进了妖怪的陷阱。

这部名著给了我很多其实,那就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愿望,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必须艰苦奋战,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不可知难而退.我们只要踏出了第一步,那么就要去走第二步,第三步……记得我参加过一个演讲比赛,知道老师不是说我这演讲的不要了,就是那出错了,气急败坏之下,我做出了一个过后让自己后悔的决定,那就是退出比赛.想想《西游记》里的四个人,再看看自己,多大点困难,我就不够勇敢地去克服,去战胜,怎么可能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教师读书笔记:教育魅力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教育闪闪发光的魅力,不体现在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而主要体现为人的魅力、教师的魅力。

于漪老师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

品读《教育魅力》,使我意识到,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定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够使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那就真能够像她那样“魅力无穷”,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除了于漪老师的教育故事之外,书中还讲了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迷人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古代的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郑玄、颜之推、韩愈、柳宗元、朱熹、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等,近现代的有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钱梦龙等等,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这么多的教育故事铺排开来,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教育魅力“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带着对生命的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激发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山中访友》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在初夏的早晨,作者怀了好心情去拜访了他的朋友,我们一路跟着作者踏上一条幽径,去访问了他的朋友。

作者把我们带到了一座古桥前说:“到了。”我们左望右望也没看见,这时作者才只出这位朋友,我们大吃一惊, 原来是做古桥。“古桥呀,你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走过了老桥,又来到了一片森林,鸟儿在唱歌,冲的别有风味,露珠盯着大家,似乎在传达什么,作者还告诉了我们自己的联想。做这还带领着我们去访问了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和淘气的云雀。

作者先后又搬石头,拿落花,拿落叶,又说一番话后,让我感到时间的迁变,生命的轮回。

最后怀着好心情告别心中的“朋友”。

这篇课文运用了时间顺序和首尾呼应。通过比喻,拟人,想象深深地写出了做这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如:老桥——“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让我重新梳妆”;溪流——要我重新“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的好风景”。写出了对老桥的赞美与敬佩。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和露珠的默契和情谊。有用反问久引起下文,肯定了山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迁变,生命的轮回。

只要我们也细心观察,感悟,一鸟一石,一花一草,也会成为我们得知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二年级昆虫记读书笔记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篇法布尔写的红蚂蚁,我深深地被红蚂蚁的勇敢打动了,因为红蚂蚁这篇文章里清楚写到:“有一天,发现它们出去抢劫,排奋斗目标队在池塘砌栏内走着,北风使劲吹,从侧面向蚂蚁猛刮,把整整几行”士兵“都刮到水里去了。

池塘里的金鱼急忙游来,张开深如巷道的大嘴把”落水者“吞了下去。道路艰险,蚁队还没有越过天堑就死了许多,我想,它们回来时是不是绕道而行,远离致命的悬崖呢?不是的,衔着蚁蛹的队伍仍然走这条危险的路,金鱼得到了双份从天上掉下来的美味——蚂蚁和它的猎物。蚂蚁不愿换一条路线,而宁愿再一次被大量消灭。

所以,我想,我们在学习中不要一有困难就不做了,要向红蚂蚁一样坚持不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读完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让我百读不厌。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百草园》这一篇文章,文章把百草园的菜畦,石井栏,皂菜树……描写的十分逼真,我读起来好像身临其境,长妈妈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使鲁迅十分害怕,夏夜乘凉也不敢往墙上看。作者还描写了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但一下雪就有趣了。玩拍雪人的游戏,捕鸟。捕鸟可得要技术,要等到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个短棒支起竹筛,撒些谷子,系上一条长绳,鸟下来啄食一拉绳子就把鸟罩住了。

读过《朝花夕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教海漫记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2924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书店里,找到了于永正老师著的《教海漫记》真是让我喜出望外。记得几个月前,他到我们学校来给我们做指导,还有幸作为东道主陪着他游览了孔圣园。到现在,他谦逊、平易的待人之道,朴实、精彩课堂教学还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他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还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他是我最崇拜的名师。如今,居然找到他的著作,我真是如获至宝。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爱不释手了,大有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我一边读,一边圈圈点点,一些精彩的地方还把它抄下来,反复品味。

这本书分为“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四大部分。于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地讲述了他对教育,尤其是对语文教育的感悟。语言流畅,生动幽默,处处折射出过人的教学魅力。读完这本书,我感慨良多。现在众多的语文课上,学生被动地抄词,组装句子,还有无的放矢的改错啦,判断啦,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教师在课堂上枯燥无味地分析课文内容,讲了不少正确的废话;学生在教室里没精打采地听,听得如坠云雾。语文课堂,缺少生气,缺乏魅力。而在于老师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看到地却是另一番景象: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言语生动,琅琅书声不绝于耳。教学中,语言训练扎实、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课堂上时而还发出阵阵笑声。此情此景,我惊叹,我深思:为什么于老师的语文课达到这样高的境界?我从如下三点谈自己的体会。

一、“吃透学生”

记得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大声疾呼:要面向儿童的个性。的确,学生的可塑性大,他们丰富多彩、变化不定的内心世界更是难以揣摩。但从书中内容看,于老师在教学中最具深度,最具特色,最有成效的研究,就是对儿童的研究。他认为,在课堂中,教师应将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要“目中有人”。于老师眼里的学生,不仅有共性,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就某一个学生而言,在教学活动中和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都是不尽相同的。有时会高兴,有时会焦虑,有时又会莫名地感到困惑,有时又会有所顿悟。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情况,伺机诱导,巧妙点拨。当学生思维堵塞时,耐心疏导他,当他心理有困惑时,春风化雨地开导他,当他精神倦怠时,用催人奋进的话语激励他。上课时,对学生或者注目,或者点头,或者微笑,或者抚摸学生的头,又或者给学生讲悄悄话……总之,言语的、非言语的、明示的、暗示的,都给学生注入“兴奋”。这一点,于老师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想想自己,虽然也能做到“目中有生”,但是却未能做到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更不能适时地给学生注入“兴奋”,原因就是自己对学生的心理了解得不够深入,还未能吃透每一个学生。虽然于老师讲的这些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却让我好好地反思了自己。在“吃透学生”这一点上,与于老师相比,我真是差远了。看来我还得多下点功夫,努力地“吃透学生”,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用好教材

在“用教材教”和“教教材”这个篇章里,于老师用他的一个教学实例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教教材”,怎样才是“用教材教”。“它是以教材为凭借,在尊重教材和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学生教活,教聪明。”“举个例子吧,指导让学生用文中的‘究竟’造句,如果只是教教材,那简单多了,仿一个就是了,再不然老师造几个句子,抄抄背背也不是不行。但,这样做,它的训练价值就小得多了,‘用教材教’,就是尽可能地让教学‘增值’。” 以教材为凭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于老师做得最多的也是最有成效的,就是读写结合。在他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写的练习,教材上是没有规定的,都是于老师根据教材,根据学生能力训练的需要加上去的。于老师的这一做法大大地启发了我,让我彻底反思以往“教教材”的低效的课堂教学,也激发了我“学而致用”的冲动。于是,在新学期开学后,我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实实在在地尝试起来,例如:教完《走遍天下书为侣》,我让学生也来一篇《走遍天下电脑为侣》,让他们说说以电脑为侣的理由;读了古诗《秋思》后,我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首诗改编成故事;《梅花魂》一文,首尾呼应,《桂花雨》一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摇桂花的乐趣。我就让学生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一写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教材是个好例子,教材用得好,才能让学生确确实实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现在,我尝到了用好教材,让教学“增值”的甜头。

三、善于思考

“业精于勤,荒于嬉。”读完这本书,回过头来细细想想于老师的成长历程,他之所以成为名师,与他善于思考不无关系。“我看见水壶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叫起来;马歇尔也看见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记得很早以前,我就在某一杂志上读过这句话,但没有引起我的思考。于老师就是从这句话获得了启示,从而爱上了思考。读了于老师的一个个教育教学的故事,我也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的确,凡人和不平凡的人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不善于思考,一个则善于思考。这说明思考是多么重要。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不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可惜,自己很多时候都让时间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没有用来思考,以至于思维水平、教学能力总是在一个水平上徘徊,成了那种忙而少思的勤奋者。还清楚地记得我教《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让学生读读课文,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这本是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可是,我缺乏耐性,第一个学生没说对,又换了第二个人;第二个人也没说对,我就沉不住气了,顺手从讲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截爬山虎的茎让同学们看。这么好的一项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机会,就这样白白地轻而易举地失去了。因为我没有作认真思考:阅读教学不是单单为了理解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还是听老师讲懂,还是看实物或者通过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搞懂?当然是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读懂,否则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因为从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认识过程。正常的教学应该展示这一过程而不是展示一个结果。而且,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语感形成的过程,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如果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便当是便当了,但是一切的能力训练都不存在了。“不要再做忙而不思的勤奋者。”我常对自己说。现在,每逢上课前,上完课,我都不忘思考。思考什么?思考怎么上才能上得更好,思考成功,也思考失败。纵然是跌倒了,也要回过头来想想是怎么跌倒的,以免今后再重蹈覆辙。思,可以使失误也变成财富。人,都是在思考中走向成熟的,教学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我想,我不但要学会思考,还要善于思考,像于老师一样,做一个思考型的教师。

《教海漫记》是于老师数十年教育实践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坦露,是名副其实的教育经典。读他的书,就好像和一位智者说话。读了这本书,真有点想见恨晚的感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于老师的教育、教学、个人艺术修养,点点滴滴,都值得我永远记取,好好学习。现在,我越来越清楚要怎样当老师,怎样教学生学语文。今后,我还会反复品读,好好领悟,把书中的精华进行内化。有它作引领,我相信我会不断努力,不停向前,把教学工作做得出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