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北京和新北京的变化作文(通用九篇)

导语: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老北京和新北京的变化作文,欢迎借鉴!

浏览

7352

作文

9

篇1:老北京的年味作文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意味着福到了。贴春联也非常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的形状,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的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北京的年味作文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有过过春节吧?春节是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我是非常喜欢过春节。今年的春节,是在家过的。

正月二十,我们的餐桌上摆满了食物,一共摆满了四桌。红的红绿的绿。我们几个小孩子看见那么多美食,都流出了口水,准备大吃一顿。这就是所谓的年饭。当然,年饭主要不是吃,而是一种热闹的形式。我们几个孩子刚吃完年饭,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外面买小鞭炮玩。

到了正月二十一,就是拜年的时候,简单地说就是向大人问声好,然后像大人索取红包。如果你认识的亲戚非常之多,那你就发财了。

正月二十二,这天要忙起来了,第一个项目就是去山上拜祖宗,拜祖宗的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拿着几根香去,也可以直接拜,还可以烧钱作纪念。我拿着一大沓冥币,拿上打火机。一千亿一张。我拿了很多,然后烧掉了,这种感觉就是爽。

接着,我们还拿出长鞭炮出来燃放,一个大叔燃放以后,漫不经心的走出来,随后听见:啪啪啪的声响,还有一些小孩捂着耳朵,但还是流露出了笑容。从山上爬下来,这一折腾,可累了。我睡的很香。

正月二十三上午,也就是除夕这年,要贴新对联。带着一锅糯米胶(烹饪出来的那种),走遍屋子,把旧对联撕下来,然后贴上新的,我负责撕下旧的。虽然这个工作简单,但也不能乱撕,要对整齐,然后撕下来,不然的话就会撕成不规则形状,贴不上新对联。

除夕晚上。我们每家每户都要放烟花,我们也开始放了。有一位大叔叼着烟摆好烟花,不紧不慢的燃放了。我连忙把耳套带上,这才开始了节目。在持续了3秒后,一束火花直速上升,在空中爆发出一条条彩带,接着又是一束火花冲上天,在许多烟花同时上升时,天空立刻映出焕然一新的景色

直到看完春晚,我们才休息,这一天真累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北京的变化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发现我姑妈家附近的工厂有许多很大的烟囱,烟囱上面总是浓烟滚滚,从窗外看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状的烟雾弥漫在天空,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2008奥运会以来,我感到北京市区的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街道变宽敞了,马路变整洁了。我家住在鸟巢附近,我发现许多漂亮的新建筑高高耸立,爸爸说这里面肯定有许多外来民工的汗水和心血。在街头巷尾,我常常看见两三人一组的爷爷奶奶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手臂上挂着红袖章,也许他们的任务是注意观察治安动静。为了北京变得更美,我觉得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爸爸说北京的机动车已经实现每周限行一天,一些有污染的工厂也已经停产或者破产了。但是什么时候美丽的蓝天白云才能天天出现、天天见到呢?什么时候满天的烟雾和沙尘才会完全消失呢?我现在每次陪妈妈和外婆买菜时都一定会带上环保型布袋,坚决不用塑料袋。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希望从小事做起,从我自己做起!但愿将来的空气越来越清新甜润,大家的身体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北京中的“三味”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有老规矩,老规矩有老味道。

在每一个北京的家庭中,这些老规矩时时刻刻地回响在孩子们的耳畔。这规矩中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一种对立身行事的提醒。可对每个孩子而言,老规矩就是他们成长的模具,让人温润光泽;而对每个大人而言,老规矩中的字字句句都有“三味”。

一是“情味”。老北京最讲情义,也最重感情,自然在教育中要透漏出人情练达。“做人要懂礼尚往来,不能太小气”“借了别人东西要知道还,知道感谢,再借才不难”,这些耳熟能详的话总提醒着我们心中要含情,做人才不“硬”。懂得尊重别人的感情,学会建立情感的纽带,一个人才活得从容不迫。整个北京城,就是在这份“情味”的笼罩下,显得温润,显得温暖,显得温情。

二是“礼味”。北京人很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明礼。“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做客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一切都是要构建“礼”的社会。长辈是亲人,该有的礼数不能少;外人再亲近,又不能由着性子不讲礼貌。这便是北京人,纵然有情,不可少礼。如果说情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那么礼便是这桥梁的根根基柱。有礼,社会方治,立身方正。孔子云“不知礼,无以立。”正是这个道理。

三是“德味”。一个人长大总要持家行事,老规矩中自然要求“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自然告诫“俭以养德”。人人都希望孩子能顶立门户,那么这从小的教育,就是注重对德行的培养。其实,这是经邦济世的大教育。一个人有德行,家便能顺;每个人有德行,国便能兴。

情味,礼味,德味,实质是有情,明礼,养德,这寄托着每一个北京家庭对下一代的殷切期盼,也蕴藏着每一个华夏儿女对社会和谐、国家兴盛的深深祝福。

老规矩中的三味,是北京味,是人味。在此作诗一首:回望老规矩,重品北京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北京的变化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妈妈带我去了一次北京,我的心情好激动啊,就连坐在车上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到了北京之后我惊呆了,北京这几年的变化真是太快了,跟以前真是大不相同,景点都是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来到北京之后,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大都市生活的气息,高大的楼房遍布街区,有的甚至有五六十层那么高,各种各样的建筑像雨后春笋不断出现。我最常去的还是八达岭长城,那万里的长城,连绵不绝,在高大的山脊上,仿佛像一条长龙在飞翔,走上长城你会感到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登上长城,极目远望,红日渐渐升起,灿烂的阳光洒满北京城,远处的山巍然耸立,近处的树郁郁葱葱,怎能让我不为祖国而自豪呢?

第二天,妈妈带我去看鸟巢,刚一看到鸟巢,我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鸟巢的钢结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到了夜晚,华灯闪烁,美妙绝伦的鸟巢,让人惊叹不已。水立方被人称赞为水运魔方,那蓝色的外观让人想到蓝色的海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泳馆,看到它的第一眼,就像是一大堆泡泡挤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房子,进入水立方,又是另外一种景象,水池与房顶融为一体,真是美不胜收,鸟巢和水立方包含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凝结了中国人的梦想和情感,从而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奉献给全世界。

快乐的北京之旅,既丰富了我的暑假生活,也开拓了眼界,更让我深深的明白了北京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爸的变化900字作文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你总是照着镜子说:“了哇,我真是老了。”一边说还一边摸摸眼角的皱纹和头上仅有的十来根白发。我和妈妈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你回过头来对我们“怒目而视”:“怎么着?别人嫌我老,你们也嫌?”我们更加放肆地笑,你只悻悻地转身,去厨房做饭。

我记得,你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二十多年前你还是个年少轻狂的毛头小伙子,初中毕业后因成绩不好辍学在家,卖过菜,贩过鱼,为了生活每天像个机器一样高速运转,忙得头晕脑胀,腰酸背痛。你有时也会骄傲地对我说:“丫头,你可别以为你爸我以前是个不良少年,我成绩好的很咧!但是那个年代学校里有很多小混混,专挑成绩好的学生欺负。我也被他们打过好几回!我不服气哪!天天都去体育场跑步、练双杠,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回家啃个馒头再去上学。一直到初二,我的身子倒是硬朗了不少,成绩却是一落千丈!”你说这些时候脸上未起一丝波澜,轻声细语。

你也有过理想,长大了去当兵!却经不住岁月的拷打。

你18岁进了那时很流行的“化肥厂”,兴化城里的年轻人都时兴去那地方工作。你在那儿找了一个心仪的姑娘,就是我妈。你说当初厂里没有第二个女人有我妈漂亮,还请几个叔叔替你作证。你说你们一起吃火锅,看电影。直到今天,你仍然在跟我吹嘘你的这段罗曼史。

28岁,你有了孩子,你的身份又多了一个——爸爸。你帮着妻子一起带她,好玩极了!

32岁,你又进了另一家工厂,每天站着八九个小时工作,很累很累。偏偏食堂的饭简直不能吃,太难吃!你还是一口一口吃下去,为了有力气做工。

你蜕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家庭煮夫”,生活的规律很单一:上班——买菜——接我放学——做饭——睡觉。

你成了一个世俗的男子,成天唠叨个不停。别人都说你的脾气像又臭又硬的石头,这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你唯一的女儿,就是我。但是我们的性格都很好:热情、大方。

很会讲古的你给我讲起你年轻时的好嗓子、好身段。你会唱张雨生的《大海》,你会跳霹雳舞。看着我疑惑的目光,你笑着摇摇头。也确实,现在的你胖胖的,完全不像会跳舞的样子。

哦,老爸,你是不是害怕,某一天你变成了一个老头,没法保护你的妻子和女儿了吗?好,女儿告诉你,你并没有变,只不过脸上多了几道“沟”,头上多了几根白头发而已。我们又怎么会在乎呢?“变化”丢到一边去吧!只要你好好的,这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描写北京的变化的作文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Beijing is changing

Every body knows that Beijing is changing. From buildings to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everything is changing. And Beijing is becoming better and  better. Last year, Beijing has hold the 2008 Olympic Games successfully an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orld.

Beijing change is inevitable, because China is developing, and the world is  developing.

The better Beijing changes, the better china changes. Yesterday, the  president of U.S.A has come to visit Beijing, that means Beijing has is  developed better than before. If one day I have a chance, I will develop Beijing  to be the best city in the world!

[描写北京变化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北京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这种风俗早在明代就有了。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写的很详细,所谓“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等等。意思是天气冷了,一家都穿新衣了,也应该给死去的亲人寄点寒衣去。每年到十月初一,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后再焚化了。

十月初,送了寒衣之后,据说在清代,还要颁发历书,各处书局刻印出售。旧时的北京,大小胡同中,常看到有人背一个布包,手中拿一叠子历书,一边走一边叫卖:“卖皇历,卖皇历。”这也算是旧京的一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北京的变化作文400字_哲理作文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北京,这里是世界大都市之一。这里有高楼大厦、有金融街、商业步行街、酒吧街、餐饮街……城市地下有四通八达的地铁。地面上有宽阔地马路,马路山有众多各式各样的汽车。这一切体现了北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现代化的城市、现代化的生活也为环境带来了不好的地方。高楼大厦挤占了孩子们休闲、玩耍的场地,也挤占了人们正常休息的场所。虽然汽车可以载着我们满处跑,但是,汽车排出来的尾气,也给空气带来了污染。由于人们大量砍伐树木,使树木一棵一棵的减少。这无疑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听爸爸说:“他们小的时候没有这麽多的高楼大厦。马路也没有这么宽广,汽车也很少,人也很少。”孩子们有很大的空间玩耍。绿树成荫,天空湛蓝无比,河水清澈见底。可以想像,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放弃现代化的设施,还天空一片蔚蓝,还大地一片绿色。我长大了要在楼房上种满小草、树木,汽车要改成太阳能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