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舌尖上的作文【通用20篇】

新春过年,最回味的就是舌尖上的美味。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与舌尖上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145

作文

465

舌尖上的爱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三四月,火红的木棉花匝匝地开了。

回到家中,空气中浸润着朴素的甜香,那是鸡肉和可乐相结合后特有的气息。我只是出门前随意地说了句“突然想吃可乐鸡翅了”,没想到,奶奶竟然记在了心上。

餐厅方桌上,洁白无瑕的长方盘里,井然有序地放置着几块鸡肉饱满的古铜色肉翅,活像一只只可的小精灵。放入口中,细腻的鸡肉脆韧弹牙,鸡翅邂逅爽口的可乐,真是风味绝佳,让人食欲大开。看着我吃得那么欢,奶奶又夹了一块给我,操着一口湖北话:“喜欢就多吃点,慢点吃,专门为你做的,没人跟你抢。这鸡翅对视力、骨骼的发育都有好处的……”奶奶又要开始唠叨了,我不耐烦地说:“好啦好啦,知道了。”可却无意间看到了奶奶手上一处小水泡。我停下来,小声地问:“奶奶,您的手怎么了?”奶奶挥了挥手说:“哎呀,没事啦,这是做饭常有的,快点吃吧,这菜凉了可就不好吃了。”说完,走开了。我看着奶奶的背影,觉得嘴里的鸡翅好像没有那么美味了……

晚上,正在写作业的我突然在空气中闻到药膏的特殊气味,我突然意识到是奶奶在擦药。我把自己藏匿在房门的阴影处,奶奶的头发梳得十分整齐,没有一丝凌乱,可那根根银丝还是在灯光下隐约可见。她的脸上布满皱纹,那皱纹使她的脸像树皮一样粗糙,暗淡无光。微微下陷的眼窝里,是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其实,我的奶奶年轻时是个美人,即使是现在,外人第一眼看到奶奶都会夸到“老人家好有气质”!

奶奶是地地道道的湖北人。因为我的出生,奶奶不得不来到汕头,来到一个她完完全全不熟悉,没有任何情感的地方。再后来,弟弟出生了,奶奶更离不开汕头了。我和弟弟不吃辣,她得每天为了我们煮不辣的东西,而原本爱吃辣的她,为了我们,似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口味,我好像很久很久没看到奶奶吃辣了。这是什么?一种奇妙的滋味在心底里蔓延。

窗外的木棉花,开得正是灿烂。听说,木棉花与其他花不同,其它花是在凋零后从树上掉落,可木棉是在花开得正红艳时从树上掉落,为的是让下一代有更充分的养分。我好像在木棉的身上看到了奶奶的影子。为了自己的子孙,背井离乡,来到这个不熟悉的地方。有时候,我会在阳台上看到望着远方的奶奶,顺着她的目光,我好像知道她在想着什么。可能是回忆之前在老家时的趣事,想着她仅有的老朋友,想着她的魂牵梦萦的故乡吧。

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老人,我好像慢慢理解了她的孤独。爱,令她如此坚强。“奶奶,我来帮您擦吧!”我轻轻地说。奶奶抬起头,眼眸瞬间点燃,像极了窗外明媚的木棉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舌尖上的家作文700字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是母亲亲手包的猪肉饺子,家是父亲挥汗擀成的驴蹄子面,家是爷爷辛苦制成的凉皮、南瓜粥,有爱的地方便有家。

在湖面结冰的季节,母亲总会为我们包一顿饺子,因为我很爱吃肉,所以通常是肉馅的,父亲先会在冰箱里拿出一块印着冰花的猪肉,晾在案上。这时,母亲便接过爷爷磨得锋利的菜刀,细细地切着芹菜和莲藕,取出备好的葱花和蒜与猪肉绞在一起,再点上两滴香油,擀面成皮,包饺下锅,只见一只只白色的天鹅伸长了脖子,极力地长开了翅膀,从锅沿向下滑落,飞进湖底。活蹦乱跳的妹妹总会偷偷趁着母亲不注意,偷上那么一两块饺子皮,然后撒腿就跑,弄得满手满脸都是面粉,真成了一只大花猫。大家看见了总会哈哈地笑。那笑声与夹入嘴中的鲜嫩交汇在一起,刺激着我的味蕾,填得心房满满的,这就是家的味道。

在春寒料峭,寒梅展颜的季节,一盆香嫩油辣的驴蹄子面光看着就是一种享受。蒸腾的雾气挡不住我和妹妹发绿的眼睛,一根根面条纹理分明,四四方方,被父亲扯得好长,捞起一筷子,“吸溜吸溜”地引入嘴中,刚入口,不说面的滑溜,就这面的弹劲绝对是村里响当当的一绝。父亲这时总会微笑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眼角的皱纹也更深了“慢点吃,又没人抢,这一顿可不好消化呢,哎呀,做这饭把我累的呀,像打了仗的。”爷爷总是摸摸孙女的头,在母亲转身为妹妹擦脸时,偷偷地给我夹上几块肉,妹妹一下子会像弹簧一样蹦地三尺高,嗔道“爷爷!”大家狂笑了起来,当家人们便聊着度过了温馨的午日时光。

而在艳阳高照,光芒刺眼的季节,爷爷会特意为上学的孙子孙女亲自下厨蒸上几张凉皮,再熬上南瓜稀饭,步步煎熬的夏便被抹油的凉皮驱赶走了,那一天,一定是最热闹的一天,姑妈伯伯们总会如期而至,并大加赞扬一下。我知道是为什么,爷爷的腿总是不好,每当吃凉皮,我燥热的心便会沉静下来,股股的暖流涌入我的心房。

入口,是汗水的味道,是爱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这便是我的家,舌尖上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舌尖上的记忆优秀作文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段时光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即使有些事,已经好久不曾重演,我却依旧记得那舌尖上的味道,那种记忆

“啊嚏,啊嚏”又是一个冬天,一场大雪把这个小小的地方包裹了起来,显得虚幻而缥缈。而我又毫不例外的感冒了!当我盖着厚厚的棉被,身体冰冷,头脑发热时。我想起每次我发烧妈妈必会给我熬一碗——姜汤。

每当我睡眼朦胧,拖着疲倦的身子从那充满温暖的小床上下来时,总会看见妈妈那忙碌的身影,满屋子都充满着姜那独有的味道——热气腾腾的水翻滚着,翻滚着,像打翻的五味瓶。每当这时,妈妈总会和蔼地对我说:“赶紧去休息!姜汤还没好呢”而我总是一脸无所谓地看着她:“没关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这时,她总会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推进卧室,给我掖好被窝,然后嘱咐几句就离开了。几分钟后,便会有一碗姜汤出现在我眼前。妈妈总会逼我喝,原因就是因为我讨厌姜!一勺一勺的姜汤顺着我的舌尖往下流,只是瞬间我就被温暖了。那种味道带着点微辣,还有点涩涩的,当然也有点甜,我知道那甜的是妈妈对我的爱,那种爱简单,没有华丽的修饰,只有一颗纯朴的心,却包含很多。那种在舌尖上的感觉渐渐流传到了我的心里,染上一层美丽的颜色!

舌尖上的感觉芬芳了岁月,璀璨了年华,留住了时光,将点点的味觉融化在我们的心间,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舌尖上的故乡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故乡——东北吉林,一个寒冷的地方,一个我熟悉的地方,一个我喜欢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我的怀念,这里都是熟悉的味道,小鸡炖蘑菇、白肉血肠,不过对我来说,学校附近的烤冷面是我我最怀念的味道。

烤冷面是一种有意思的食物,叫面,但其实更像是饼,近几年才出现。在长春街头,常常能看到围着白围裙的师傅推着小三轮车在街上慢行。车上牌匾红底黄字——烤冷面,再加上一句“韩国正宗”。大家不要被蒙蔽,其实据业内人士考证,烤冷面这东西,韩国没有,朝鲜亦无,只有长春才有。

三四年以前,这东西还只出现在红旗街一带,不出三年,竟已风靡长春——尤其是在各中学门口。每天放学,就有学生“呼啦”一下围到烤冷面车旁。接着,便是一阵乱哄哄的叫喊:“来份四块的,”“我要五块,”“我那份多加一块鱼排”……

烤冷面师傅手忙脚乱如一只八爪章鱼:往热铁板上浇点油,揭一片冷面放上,再打个鸡蛋,说时迟那时快,手中锅铲一伸一撤,鸡蛋“刷”的一声翻到冷面下边,散出一股浓浓的煎鸡蛋香。最后再加上香肠或鱼排,天女散花般撒上调料,再放上一把香菜。用锅铲卷上一卷,剁作八块,往塑料碗里一装——齐活。吃在口中,光是冷面的筋道加上调料的浓香就足以让人不能自已……

初三有段时间,晚自习结束得晚,常饿得头昏眼花,于是我就伙同几个同是饕客的朋友,趁低年级小朋友放学时混出校门,买上一小碗烤冷面,回教室慢慢享用。记得有一天,我不知怎么的,貌似饿疯了,竟掏出30元巨款,全买了烤冷面。卖面师傅愕然10秒,然后埋头烤面。不一会,我拎着一塑料袋的烤冷面,在旁人诧异的目光中走回学校。

那天剩下的课上,一觑得老师讲课忘情之时,我便偷吃上两口烤冷面,霎时心满意足。

舌尖上的故乡,烤冷面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舌尖上的享受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大姚,享有“中国文明园林县城”的称号,它还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这里的美食也数不胜数,令人应接不暇。有甜酥的小土饼,有鲜美的臭豆腐米线,还有……但我最爱的还是那令人垂涎三尺的凉鸡。

凉鸡的制作工序很简单,首先,挑选一只幼小的“鸡兄台”,把它剃毛去脏后,放入清水中,打开小火慢慢熬制,切忌,人不要走开,要定时往它头上“泼”冷水,如果水“烫”到了“鸡兄台”,它生气的话肉质就不好了,把它煮熟后,拎出来让它“冷静”一下,悄悄把它切成肉块。

可这道菜的精华在于特制的佐料,制作蘸水时,放入小米辣末,蒜泥,香菜、大葱、姜,爱吃辣的可以加入红油,再浇上美味的梨醋,一道美味的凉鸡蘸水就做好了。

开始品尝这道美味佳肴了,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鸡兄台”的肉,放入蘸水碗里来回翻滚,轻轻放入口中,丝丝凉气伴着那酸甜可口的汁水,马上占据了味蕾,令人回味无穷,那Q弹的鸡皮富有嚼劲,是凉鸡中不可阻挡的美味,鸡皮内包裹着鲜嫩的鸡肉,那也是凉鸡的精华。鸡肉无比香醇,加上蘸水的香味,让人提起筷子后,吃完之前都放不下。

凉鸡,是一道男女老少皆宜的美味,是一道经常在餐桌上出现的美味佳肴,如果到我的家乡来,一定要去尝尝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今年也不例外。往年我们总买超市的月饼,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也过甜过腻。今年暑假中,妈妈从朋友那学会了做月饼,于是我打算在今年的中秋节中与妈妈共做月饼,尝尝自己的劳动果实。

首先,月饼的馅皮与其中的馅是决定味道的重点之一,于是,我和妈妈来到了超市挑选面粉及我喜欢的豆沙馅,还买了做月饼的工具及其它材料等。一切准备就绪后,终于到了最为紧张也最为有趣的环节——做月饼。

第一步,做面皮。面皮由牛奶、黄油、糯米粉和澄粉和在一起制成。我与妈妈一起将它和好后,便放入了蒸锅中,蒸20分钟。过了一会儿,妈妈打开了锅盖,取出其中东西,只见它们已凝固,我尝了一口,如年糕一般,软软的,很有弹性,我期待着尝到自己做的月饼。

接下来,这面皮还要在冰箱中冰冻2小时,制成“冰皮月饼”。时钟似乎和我过不去似的,走得很慢很慢,我感觉过了好长时间,可一看时钟,只过了半小时,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月饼。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打开冰箱,摸了一下面皮,凉凉的,果真是“冰皮月饼”。

面皮调好后,下面就是最后一步——揉面、裹馅了。我边看妈妈做,自己边揉着。可似乎不是我想的那样,我的面团黏乎乎的,还油油的,没韧性,这能好吃吗?当我将豆沙裹进去后,咬了一口,“呸,呸,什么味儿呀,怎么这么难吃?”我的月饼不但没有甜味和嚼劲儿,还有些苦涩,我疑惑不解。妈妈见我一脸愁眉,拿起我手中的面团揉了揉:“嗯,这面团要想口感好,就得变得有韧性,不黏,这就需要用力均匀地揉,还要有耐心……”我认真地听着妈妈讲话。在妈妈的指导下,我重新拿起一块面团,用力地揉着,直到它变得有韧性,不黏了。然后,我又裹进豆沙,最后一合,在压个美丽图案,一个美味又美丽的月饼就正式完工啦!

做好后,我立刻拿起月饼,大咬了一口,顿时浓香四溢,豆沙的细腻和面皮的柔韧融合在一起,甜而不腻,美味可口!吃后,我舔了舔嘴,回味无穷……

这次DIY冰皮月饼虽然是我的手酸酸的,还黏乎乎,脏兮兮的,但这是一次亲身体验,我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甜蜜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舌尖上的年味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已然岁末,大街小巷随处都是置办年货的人们,突然有种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觉。春节,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上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而每每到这个时节,就是家家户户就开始做年货的时候。说到做年货,最具代表的当属是年糕,俗语讲“吃年糕,步步高!”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节高升。

年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舌尖上的饮食作文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代。古人有云:“生饕餮心者,吃客也。”从《红楼梦》可以看出他所体现的大户气概,小资情调的饮食格局。要享有大观园里的美食美器,要花大把银子,要花大把时间,要花大把心思,否则就连一壶茶也喝不到。做一碗茄子,要用几十只鸡做辅料,恐怕连曹雪芹也只是想出来的,这是大户气概。但贾府里的姐姐妹妹胃口都不大,吃药的兴趣远大于吃饭,这是小资情趣。当然,这种大户人家的生活并不是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可以享受到的。在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不过是饭桌上的”常客”——鸡。

鸡肉既细腻又便宜,鸡脖子肉味婉约,鸡翅肉修长柔软,鸡胸背肉厚实好味,鸡骨软脆,鸡腿健美,鸡爪耐嚼,鸡的五脏六腑都能下酒。鸡的全身上下,一丝不落,都是美味。由于鸡的做法颇多,所以一年有大半的时间都在吃鸡,但最为朴实美味的就莫过于堪称人类文化遗产的鸡汤了。且说我家惯例,鸡是用瓦罐炖,早晨起火,晚上起锅,鸡油全被熬出,汤面一片金黄浓郁,热气不起,油重之故也,类似于过桥米线。鸡肉酥烂,取根骨头都可划开,一缕缕浓香入口。鸡汤是百搭神器,既不喧宾夺主,又有默默奉献鲜甜之味,所以士大夫们大爱之,觉得有君子风度,比猪牛羊都多了点儿斯文劲。如果你认为鸡的制作方法如此单一,就大错特错了。不但可以炒,烤,卤,炸,还可以白切甚至酱油鸡等等。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都合适。所以被称赞道:鸡功最巨,诸菜赖之。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古代美食的根深蒂固,现代美食的创新涌现,社会上诞生了一批批以“吃货”为标签的人们。他们对待美食有着一颗好奇心和一种热爱,口舌之欢,想满足内心需求还是非常容易的。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人的生活状态,和食物带给人民生活的仪式,乐趣,伦理,文化等。通过对饮食文化的传播,发扬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向世界宣扬我们的饮食之美。

我作为“吃货大军”中的一员,一向以食不厌腻,脍不厌肥而著称。一日不吃肉变觉得没有精神力气。反正在饮食上,我真是奉行蔡元培先生的主张:兼收并蓄。每次遇到好吃的,我就不顾性命一通猛吃,一直满到嗓子眼儿才罢休。每次吃饭过后,都如同一头犀牛横亘在肠胃之间,抑或是在吃了太多螃蟹之后的头晕目眩。其实我也明白太饱太腻的饭菜吃多了并无好处,但就是无法停住进食的脚步。通过我的事例可以引出一个令人沉思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的腰围腰围越来越大?

据《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一书计算,体重超标的人应当已经超过了两亿,相当于美国胖子的总和,而且将在二十年左右达到美国人的肥胖比例。中国的肥胖症,一部分是因为食物的富足,另一部分是因为纵欲——对食物有种穷凶极恶的热情,这种热情像是对饥饿记忆的一种报复。

如前文所说,中国自古以来也有“饕餮”的说法,而现在的人却误以为这是对食物的赞美,甚至自称“饕民”来表示自己爱吃,会吃,而忽略了这词本身的惩戒和训诫意味,这也是中国人腰围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时候,不仅要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更应该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只有懂得中国文化特点,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饮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舌尖上的新年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而除夕夜的年夜饭是春节里最重要的节目。吃—— —是过年的一大特色,它和喜庆的鞭炮、吉祥的春联、祝福的拜年、幸运的红包一样,闪耀着浓郁的年味儿。

在蛇年春节里,我家除夕夜的年夜饭和别人家一样富足丰盛,有大富大贵的白切鸡、吉祥如意的扣肉、富足有余的五柳鱼、团团圆圆的酿豆腐等家庭传统菜肴,这些老花样是镇桌之宝,哪怕不吃也要做好摆上桌。硕大的餐桌中央的火锅热气腾腾,散发出鸡汤味、蘑菇味、海鲜味。人们下筷最多的还是爽口的芙蓉酥、时令的春卷、绿油油的青菜……大家都认为菜越多越好,最好是几天都吃不完,这才叫过年。传统习俗讲的是年味,年年有余才会兴旺,剩了表示来年有得吃,所以年夜饭家家户户都是预多不预少。可是要是天气不好,翻南风,吃不完的食物就容易变质,造成浪费。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时每天吃的都像过年一样,大鱼大肉,在人们的舌尖上几乎没有了诱惑。吃,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人们还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从舌尖上开始自我约束,以清淡、低脂为主,形成从舌尖向足尖上的转移,迈开自己的足尖向锻炼要健康。国家政府也号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形成环保节约的新风尚。我们知道,实际上在全世界很多国家,节约食物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澳大利亚人自助食物在手中,吃完才上新食物;墨西哥人不爱面子爱打包。而我国自古对食物就有节约的习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我们为何不借鉴呢?不浪费食物,最好就是从我们家庭的餐桌做起,做到不剩饭、不剩菜,不浪费食物,吃多少做多少,养成不浪费粮食的良好习惯。

蛇年初三,我们家族聚会的餐桌上,就比以往有所改变—— —鸡鸭鱼肉的盘子比往年小了,量也少了,而青菜多了。大家都认为重在感情交流,吃是次要的。以往认为吃剩了打包没有面子,如今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大家都乐意把吃剩的菜打包带走,共同享受节日聚会带来的快乐。

舌尖上的春节,给了我们美满幸福的感受,让我们有时间和家人、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忘掉压力,忘掉烦恼,开开心心享受舌尖上带来的欢乐。而同时,环保节约正成为大家的共识,节俭成为时尚,健康成为生活的新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舌尖上的记忆作文700字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人很多的记忆都和味觉联系在一起,而味觉的记忆会是内在的感受,因而也会更长久些。从小到大,舌尖上也积累了些许细碎的滋味,驻扎在记忆中。每当到了某个时候就会跳出来,勾起你记忆深处的记忆,勾着你去回味、去寻找、去想念。

孩提记忆里,那时天天想着的就是糖果了。那味儿酸酸甜甜的,吃上甚是甜蜜。还有那糖纸,五颜六色的,那时好像还当收藏来着,但现在已没有了,想必是物是人非……

还记得,小时候想吃糖想得要命,一天到晚都想着,什么水果糖、奶糖、棒棒糖、巧克力等等都尝了个遍。正因如此,惹来爸妈不少责骂,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少吃点糖,小心蛀牙。”那时的我不太懂什么蛀牙,只见父母严肃认真的神态便觉得蛀牙一定是什么坏东西,我一听这话便觉得浑身发冷,可吓了跳,要是蛀牙了,以后可怎么吃糖呀。所以我不再吃糖成痴,学会克制,以至于现在的我几乎不怎么碰糖,只是在妹妹买糖回来时吃上一颗,原因么,也许是渐渐地长大,会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比如纯真……

糖果的味道已驻扎在记忆中,每当再次品尝时,童年的味道也随之出现,然后勾起童年往事。回味着,留恋着……

如果你从不曾尝过糖果的美味,那你也就不会惦记它的味道。

可是正因为已经知道它有多好,所以才会更舍不得忘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舌尖上的鱼作文800字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我幼年的时光是在湖南常德的乡里度过的。常德乡里的青山与水田之间分布着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乡里人称之为堰塘,没有湖泊那样广大,却也足够清深可供吃用或浇灌。自然,那里也有鱼,不过那些鱼却并不是放养的,那年头似乎还没有专业养殖的概念,它们是天然就生在那里的,不归任何人也归任何人……想弄鱼是很简单的事,连小孩子都可以“伺鱼”:由大人把旧的蚊账布或白纱布缝成一个敞开的有四方底的口袋(口子要比底子小的),用两根棍子撑起,再拿一条绳子系在两根棍子交叉处,绳子另一头挑住一杆长竹竿,伺鱼的工具就做成了;使用的时候,往口袋中间放些饭粒拌鸡杂碎之类,再放一块砖瓦渣,让口袋沉入水中,傻鱼儿们便会受诱纷纷前来入袋,这就叫“伺鱼”——我想应该是这个字:“伺”,伺机等待的意思。

那些年我长住外公外婆家“作客”,伺鱼也差不多是我惟一的“贡献”——虽然伺来的大部分鱼都是我自己吃了。我扛着竹杆,从一个堰塘到另一个堰塘,将口袋沉下,在旁边尽情玩上一阵子,等想起时——当然不能太迟——提起竹杆,口袋出水,鱼儿便在袋中了,那真是有趣的游戏!虽然伺到的多是些小鱼(还有小虾),小鱼煎炒起来那味道才好呢!这些鱼一时是吃不了的,尤其是暑假里,我几乎天天要去伺鱼的——外婆便帮我把鱼拿到太阳底下晒成鱼干,如果连着几天都没好太阳,那就只能放到锅里烧柴禾焙干了:开学后要每天包(午)饭到学堂,火焙鱼是最好的下饭菜。

有时候外公也帮我伺鱼,不过他的工具和方法都比我高级,他把竹子片得薄薄的,织成一种带空洞洞的篓子:篓子开口向内呈喇叭状,鱼儿好进,却不好出;头天晚上把篓子扔进堰塘里,第二天早上去收蒌子就行了。这样可以伺到稍大的鱼——也不会太大,野生的鱼都长的很慢,且不会长大太。这些鱼一般是现蒸了给我吃——将鱼剖洗干净,放在碗里,滴几滴茶油,撒几粒盐,什么葱姜蒜都不用——蒸饭时将鱼碗放入,稍后,鱼与饭的香气便一起飘起来。

这些鱼都是很有营养的——至少,不用担心它们是不是有毒饲料喂养出来的问题——长大后我的头发一直很好,乌黑乌黑的,我总以为是它们的功劳;另外我对我的健康状况也还满意,我也相信这是幼年打下较好的底子——在外公外婆的照顾下——的缘故。……我的这些记忆,是不是也可以成为第九频道《舌尖上的中国》:一部描述中国各地美食、间中展示风光人情的电视纪录片——的素材呢?不过,虽然我也喜欢这个节目(事实上,几乎在纪录频道一开播我便是它的忠实观众),但是我觉得这个节目对那些穷乡僻壤的生活未免有些美化,使得它多少显出一点矫情和做作来。湖南的乡里有我幸福的回忆,即使如此,我也知道,至少在那些年,乡里人过的都是很辛苦的。宁静的田园也常有危机四伏……不过,食物的美味是真实的。那甚至是可以深入灵魂,令人铭记终生的——以上种种感受,均产生于我重又吃到来自湖南的正宗火焙鱼之后——那肉质真是细实,那真是湖南乡里的风味——便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舌尖上的衢州常山索面作文350字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正月初一的清早,在爸爸的故乡,家家户户每人都要吃上一碗当地的传统名吃——索面。

索面是一种用手工拉成晾干的素面,俗称“长寿面”,它洁白似银,细如麻线,略带咸味。在沸水中翻腾片刻,便可起锅,放入白花花的猪油,再撒上些葱、姜、蒜末和辣椒酱,舀上一小勺酱油和醋,瞬间“色、形、香、味”俱全。正如诗句“洁白似银美亦香,纤细如丝意悠长”所描写的那样,风味独特,意义悠长。

索面又名银丝贡面,在明朝时是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家食用的。相传这与明朝宰相严嵩有关,当年皇帝御驾亲临相府,严嵩以上京赶考时他人赠予的索面招待皇上,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当即下旨列为贡品,赐名“银丝贡面”。从此,“银丝贡面”名声大噪,美名远扬。

如果有机会来常山,一定要品尝下这流传千年的手工索面,保证味道鲜美无比,香浓顺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舌尖上的家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在老的那段日子,每当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时,总能看见奶奶放在我床边的一个热蒸蒸的鸡蛋,那是我怀念的味道。

像浓蛋香深深爱。

经常能望见捧着几斤鸡蛋的奶奶从村头走来。在老家的日子里每天一个鸡蛋基本都没间断过,当然有时候会吃腻了不想吃,但奶奶总想让我营养上去而变着花样的给我在鸡蛋上大费功夫,每次的奶奶做给我的鸡蛋都能使我的口味焕然一新。于是,我幼年的生活就伴着奶奶那浓蛋香深深爱走过了。

像浓蛋香深深爱。

后来因为爸爸妈妈觉得乡村的教育不如城市就把我接到城市里,由于城市里的物价不断上涨,也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我也从此断了我那每早一个鸡蛋的生活,有时节假日,爸妈不上班时,他们都会在厨房大显身手,当然有几道菜里都少不了鸡蛋的出现啊!因为爸爸之前也做过厨师,所以那些饭菜的口味也相当不错,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做的一切都好,可就是没有把鸡蛋做出个味来,总觉得味道怪怪的。于是,在老家时那鸡蛋便成为我怀念的了。

像浓蛋香深深爱。

在城市的一年多里总是那么漫长,漫长。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爸爸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使他脸色大变,爸爸那阴青古板的脸,显得那么可怕。“奶奶死了”!顿时眼泪从我双眼里漫溢开来,我不敢接受这个事实,真的不敢接受。我不相信我那身体还硬朗的奶奶会这么快逝去,那段像浓蛋香深深爱的生活啊!

像浓蛋香深深爱。

等我们在回老家时,只剩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空院子,我步履蹒跚的走进去,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对!少了那往日喜欢在厨房忙碌的奶奶,少了床头前那浓蛋香!这还是家吗?还是往日那温馨的家吗?

一缕阳光透进小屋,恍忽间我看到了奶奶的身影,那么近又那么远,那浓蛋香深深爱的生活啊!那充满爱的家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舌尖上的美味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黄山毛豆腐

我吃过寺街的臭豆腐、湖南的臭豆腐、台湾的臭豆腐……,但我却独爱那黄山的毛豆腐。

十一长假期间,我特地来到黄山,尝了黄山独有的毛豆腐。

清早,来到豆腐铺。还没有到臭豆腐店,我却已闻到了臭豆腐浓郁的臭味,让我禁不住咂了咂嘴,咽了咽口水。那臭味仿佛被施了魔法似的,它牵着我的鼻子,快步走到臭豆腐店。

买到了臭豆腐,我便迫不及待想要开吃了,此时的我早已“口水直流三千尺”。只见毛豆腐的外皮已被炸成了古铜色,咬了一口外皮酥酥脆脆,里面便是毛茸茸的臭豆腐。白白嫩嫩的豆腐外面是一根一根细长的白毛,这些是毛豆腐的毛——菌丝了!它们可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生命呢!是它们赋予豆腐新的“使命”,让豆腐变得更加独特、美味。一口吃光,毛豆腐黏黏的、软软的、嫩嫩的,它的味道不像湖南臭豆腐,只是单纯的臭和辣,毛豆腐的味道是臭中带辣,辣中带咸,咸中带甜的,十分有层次感。难怪会被央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选中。

毛豆腐制作起来也十分不易,光是制作豆腐就够烦的了。关键是制作毛豆腐还需要特定的时间让它发酵,发酵还需要十分苛刻的湿度,这种特殊的气候只有安徽黄山才有,怪不得在别的地方见不到毛豆腐。经过呕心沥血地制作在加上特调的酱料,才成就了舌尖上美味——毛豆腐。

黄山毛豆腐吃起来津津有味,令人回味无穷。难忘黄山独有的毛豆腐,难忘舌尖上的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饮食文明与其它文明共同在历史中轮回。在东方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那里有令人垂涎的山珍,那里有令人回肠的美味,无时不刻的触动着亿万人的神经和味蕾。

在观看《舌尖上的中国》过程中,弹幕时不时飘过远在大洋彼岸正在留学他国的学生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食物最能代表故乡,也最寄托了游子的思念。介绍一些菜系时,也总有“这是我家乡菜”之类的话,盛满了对故乡的骄傲与自豪。几千年来,中国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辽阔的地域也带来了各地饮食的差异。但即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我想,很多人看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因为它激起的口水使我们兴奋,也因为从各地的饮食中我们“看”到了家里的味道。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无奇,从来也是如此。极致的美食只留给最勤劳的人们,只要对自然怀着不变的信任和尊重,每一家人,都会获得甘甜的回报。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中国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从深山到闹市。厨房里没有秘密,注满了爱的就是珍贵佳肴。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舌尖上的中国》也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中的故乡,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体现了该片的独特性——“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舌尖上的伦理

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吃东西是为了填报肚子而不是为了破坏环境来满足自己的一己之欲。紧紧是为了享受美食而让动物之间分离,这何不失为一种残忍。

美国社会也有一些“隐规则”,比如说鱼子酱配香槟,是土豪告白的用品之一,就好比我国土豪装一车子玫瑰送人。约翰·契弗笔下一女子,被镇上一人邀到家里:“她吃了个鱼子酱三明治,喝了一杯葡萄酒,他开始告诉她,遇到她之前,他的生活多么贫瘠。他还没有凑过来,突然间那鱼子酱三明治还是她早上吃的什么别的东西,让她肚子里如火山爆发一样闹腾起来。她问洗手间在哪里,接下来的15分钟,她被痉挛弄得疲惫不堪。”也不知是不是鲟鱼报复子孙遭到灭绝,小说中鱼子酱导致女主人公拉肚子,男子的告白未遂。

在某种象征意义上,我们对自然巧取豪夺,破坏生态平衡,最终会让我们自己遭殃。这几天,到处看到有人转发:“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劝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也让人对国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文化产生了反感。年轻人更注重环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像前辈那样为了吃而无所不用其极,这是社会进步。

我觉得如果做一个饮食的伦理选择的专题,或许更有意思。这里的话题相当复杂,在纯粹吃素和除了人什么都吃之间,其实有很多选择,在刚刚过去的“地球日”,《赫芬顿邮报》载文呼吁更多的人吃素,变成vegan。与不拒绝鸡蛋、牛奶的素食主义者(vegetarian)比较起来,vegan是纯素食主义者,拒绝任何动物制品。此外,他们也不穿丝绸(因为蚕的原因)和皮革。《赫芬顿邮报》称,为了养活70亿人,地球需要养殖1500亿食用动物。如果鸡鸭鱼肉乳鸽大闸蟹全部算起来,我估计还不止这个数字。工业化养殖造成的甲烷排放量,为地球甲烷排放量的37%。

除了“上天”之外,还有“入地”问题。大量养殖食用动物造成的粪便,都跑到哪里了?假如进入了饮用水呢?黄浦江上漂死猪,就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而很多动物的粪便,则在我们的视线之外,污染了地下水。如果我们的素食多过荤食,蔬菜水果种植多一些,就能抵消不少动物养殖带来的破坏,甚至形成良性循环。

因为这些原因,不少美国人成了“纯素主义者”,其中不乏社会名流,如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拳王迈克·泰森、奥斯卡主持人艾伦·迪格瑞丝、田径名将卡尔·刘易斯等。美国已经有了一些民间组织,宣扬平衡、环保、人道的饮食观念,争取让人们在农场的生计和动物的人道对待上有所平衡。

我敬佩有着这样信念的人和组织。没有坚强的信念和强大的关爱,拒绝肉食的诱惑谈何容易。我估计我吃素很难,大部分人也一样。但有所折衷是可能的,比如多吃素食少吃荤腥,比如少吃生产期的动物。春天万物生长,吃母鸟、春蛙之类,减少了很多青蛙、小鸟出生的机会,对环境大有破坏。多一些青蛙和鸟雀,人类的食物里就可以少一些农药。

这些年在美国,吃的东西,再复杂不过是牛排和汉堡,想想故土的饮食文化,感情很是复杂。我怀念中国饮食的气象万千,这是斩不断的文化记忆。但是我反感为了口腹之快而残忍地对待动物。记得有一次看水族馆鲨鱼展览,边上说明提到中国人吃鱼翅,致使鲨鱼遭殃。我想幸亏他们还不知道我们吃驴肉、吃猴脑呢。我希望,温饱之后的国人,关注的不仅仅是舌尖,对于动物也多一些悲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舌尖上的美味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擅长于各种美食,它们的卖相五彩纷呈,味道也各不相同。其中,我最最喜欢吃的是那让人垂涎三尺的红烧排骨。

红烧排骨可诱人啦!瞧,晶莹剔透的青花瓷盘子里,浓稠发亮的酱汁,一身棕红外衣的排骨,再配上点点黄色的芝麻和翠绿的葱花,且不说那扑鼻而来的香气,但这外观,就足以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你一定想知道这么诱人的红烧排骨怎么做的吧?听好了,我把从妈妈那儿偷学来的悄悄告诉你。先把排骨放在清水里泡一泡,去除腥味,再焯水,重复以后,进行控水。接着,切适量生姜,放入葱花、大蒜、油、花椒腌制几分钟。然后,架锅开火,放入排骨,翻炒均匀,再放黄油盖掉腥味,倒入生抽、老抽,再加入开水,盖上锅盖,大火烧开改小火。40分钟以后,香喷喷的红烧排骨就熟了。这时候,撒上葱花、芝麻就可以装盘了。

红烧排骨不仅看起来好看,吃起来更是“打嘴巴都不丢”。小心夹起一大块排骨,放入嘴中,哇,香浓的酱汁不仅流进了我的嘴里,更流进了我的心里。那肉呢,肥而不腻,精而不硬,酸酸甜甜,松软可口,吃了一块忍不住又夹一块。不一会儿,一盘红烧排骨就给我消灭了一大半。不好意思再吃排骨了(我得给妈妈留点),我便把目光投向盘里的酱汁,这酱汁蘸上一点点在油炸豆腐上,可是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再撒上一点芝麻和椒盐,这道菜又会增添几分美味。吃起来,各种口感都有,真是地地道道的人间美味!

怎么样,你是否已经在吞咽口水了?那就赶紧尝一尝这道舌尖上的美味——红烧排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舌尖上的旅行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旅行总是可以让我们带来惊喜,旅行中的美景也让我们大饱眼福,而这一次,“美食的俘虏”主题活动也让我的舌尖来了次旅行,让我大饱“口”福。

“现在讲几点注意事项:一、安全,要注意不……”随着老师缓缓道完的声音,活动开始了!炸鸡翅、凤尾虾、土豆泥、牛肉串……一盘盘精美的食物就目不暇接地端了上来,摆在桌面上。当然我也不例外,打开准备好的食物的盖子,黄澄澄的、香甜可口的芒果西米露和五颜六色的寿司,在等待着它们忠实的“粉丝”。

这时,一群在门外等待已久的小吃货们如蜜蜂般叽叽喳喳地涌了进来。“哇!有喝的耶!我要那个黄的!”一个同学的尖叫迅速引来了一群人。应声、抽杯、倒水、递杯,我虽然动作熟练快速,但对应声而来的同学还是应接不暇,看着同学们脸上期待、满足的表情和杯中一点点减少的西米露,我不禁想到了制作的过程。

“呀!呀!啊!”我一手拿着刀,一手握着芒果,一下一下地艰难切着,我皱着眉头,龇着嘴,头一点点地往后缩,都挤出双下巴了!对于从来没用过刀的我,这把刀于我来说有千斤重,我的手瑟瑟发抖。“妈妈——”还好,我还有杀手锏!妈妈犹如雪中送炭,迅速赶来帮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给你一个贴纸!”一声叫唤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接了贴纸,道了感谢,正要自己喝点,忽然发现芒果西米露竟“销售”光了,我不禁有点愤愤不平,自己都还没品尝呢,现在都没了!可转念一想,同学们喝到我的西米露时快乐和赞赏的表情,我突然觉得自己没喝到也没关系,因为分享是一种快乐嘛!

我去品尝了其它同学的美食,吃饱喝足后,便退出了吃货的天堂,到一边观看着。大家有说有笑,有的塞了满嘴食物还不停嘟囔着;而有的却选择一枚安静的吃货,在一旁默默地咀嚼着;而又有的却充当“打赏人”,把自己少数的贴纸大方地贴了出去。大家都在做着不同的事,而相同的是当别人吃了自己的东西时便会十分快乐,分享真的是会给人带来快乐呀!

舌尖上的旅行带给我味觉上的快乐,同时又带给我精神上的启发。分享是一种快乐,让我在自私中解脱出来,让我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舌尖上的美味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有什么好吃的食物让大多数同学在每天下了第四节课后都三步并作两步赶到食堂,只是为了能尽快尝到它,我想这种食物的真面目应该就是“面食界”的芝士意大利面了吧。就算没有品尝过的人,也一定能从那狭小空间中摩肩接踵的同学们脸上兴奋的表情看出来,这位“意面高僧”的味道一定不是盖的。

这一天,我早早来到食堂,放下书包后马不停蹄的去买面,只想赶紧见到那位“脸红害羞的少女”。在度日如年的等待中,我终于等到了她。望向她的脸,上面浮着一层发光金光的芝士,它们极富柔性,就像女孩的头发。在这其中夹杂着一些圆圆的肉粒,像极了阳光少年脸上的代表阳光的小小雀斑。她的脸是粉红的,这其中一定饱含了生命的活力,还有一丝丝的羞涩。

如果你凑近鼻子嗅嗅,你会发现她除了酱汁的香气外,还参合着属于芝士的那份甜,用筷子碰一碰,她就会赖叽叽的缠着你不走了。将芝士与意面混合成那种红里透黄、黄里透白的样子,会让你控制不住自己的口水,想尽快接触到她。这时候你终于忍不了了,决定让嘴巴来欣赏“她的美”,你能清晰的感觉到她在挑逗你的味蕾,接着抚摸你的喉咙,顺着你的脖子,最后进入胃,那感觉比在酷夏中喝杯冰水还要舒服。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形形色色的食物,但很少有人能注意到那种简易但却能真正让你感到惬意的美食。学校能将意面做到这般极致,双膝都要跪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舌尖上的安岳作文900字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名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文化,生活文化,饮食文化……引无数人驻足观看。俗话说“名以食为天”,中华名族的饮食文化更是硕果累累、枝繁叶茂。

远看中华饮食,多姿多彩、丰富无比。其中分为八大菜系:川、粤、苏、湘、闽、徽、浙,它们各有特色,各有风味。其中排名第一的便是响当当的川菜,川菜在中华饮食中历史十分悠久,具有鲜、香、辣等特点。其中代表菜有麻婆豆腐、回锅肉、水煮鱼等,而我的家乡安岳则对这些味道十分熟悉。

安岳处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丘陵地带,周围环境较为潮湿,所以我们安岳人对麻辣情有独钟。安岳主要出产三种特色食品:粉条、通贤柚和安岳柠檬,代表小吃有周礼伤心凉粉和安岳米卷。其中周礼伤心凉粉尤其出名,其特点是麻辣鲜香、口感嫩滑。其名字来源也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太过麻辣而辣得伤心,二是由于太麻辣而不能够多吃而伤心。安岳米卷也十分有特色,因为这种米卷做法独特,只有取上等的安岳水才能制作而成。将米浆按水一定比例混合,用特定的工具按压而成,再用蒸过蒸煮而成,卷成一条一条,形状犹如鱼儿,刺激着你的味蕾,最后放上由小米辣、陈醋、酱油等调料,一碗香辣无比的安岳米卷就制作而成了。

安岳最出名的还是安岳柠檬,安岳有“中国柠檬之香”的美誉,安岳柠檬品质好,味道甜,水分多,富含大量柠檬素,更是远销国外,并且国内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柠檬都是来自与安岳。其产品更是被不断开发,由原先的美容化妆品逐渐发展为一大特色——柠檬宴,柠檬菜以味道清淡、爽脆而出名,菜品周围也用鲜柠檬枝、叶装饰。透露出一股清新、自然之感,出人味蕾,让人久久不能忘却。

在安岳,还有一项美味——安岳火锅,纵观全城,到处都是各种类型的火锅店。虽然火锅起源与重庆,但是其精髓却在安岳发扬光大。其中我认为最有特色的要属鸭肠火锅,鸭肠火锅顾名思义就是以鸭肠为原料,锅底以红油、辣椒、花椒等为原料,大火熬制而成,味道鲜香麻辣。鲜红的锅底不断翻腾,各种菜肴最终会浮在红油之上。其中鸭肠久煮不烂,脆而爽,犹如面条一般雪白,最终再配上专门的调料包,那味道真的是“不摆了”。我相信,中华名族的几千年的灿烂饮食文化在安岳将会得到发扬光大,会创造更多的美食奇迹,这就是舌尖的上的安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萦绕舌尖的那抹香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行走在矇眬诗意的丛林中,许多树木枝繁叶茂地生长着,阻挡着我追逐那双深沉的眼眸,不断探索之后,我才明白,原来读北岛的诗是得用品的,像喝葡萄酒那样,看其色,嗅其味,咂一口,用舌尖触之,那萦绕在味蕾的香味,便是诗的真谛了。

初读北岛的诗时,我像一个饥饿的人,满眼放光地扑在那些优美的诗词上,把什么“镶着金边的裙带”“暮色的鼓”“血的潮汐”“蓝灰色的湖泊”全都狼吞虎咽地吞下去。只是当我提起笔想要用时,却发现自己的肚子里空空如也。

这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静下心来细读这些诗时,才发现这些诗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厚重的情感。我大量翻阅书籍,阅读北岛的自传,终于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沼泽的尽头与那场从1966年烧至今日的大火相遇。我闭上双眼,舌尖的点点苦涩与冰凉令我迷恋。“嘎吱”一声,一扇斑驳的红木门打开了,门后是一座座庙宇,他们安静地端坐着,紧抿着嘴,等着我上前弯下腰,屈下膝,虔诚地跪在庙宇前,让那些美丽的诗句,流淌过我的每一个细胞,萦绕在我的每一寸味蕾中。

然而我尝不完,品不尽那些如陈年佳酿般的优美诗句,于是我停下脚步,把我在诗句中品出的所有愤怒,迷惘,痛苦,绝望加到北岛的自传中,于是,我和他相遇了。我看见这位瘦弱的诗人用纤瘦的手臂撕裂整个世界;我看见他挥舞着生锈的铁剑与举着红宝书的千军万马作斗争;我看见他在法庭上为了法治为了人权声嘶力竭地辩论,他的声音振聋发聩,然而他的面前,空无一人。我的舌尖微微发烫,一股鲜辣萦绕舌尖久久无法散去。我想问问那个人,那个瘦弱的建筑工人,值得吗?被驱逐出境,十几年远离故土,值吗?流落他乡,靠写散文糊口,值吗?那舌尖品到的酸甜告诉我,值。十几年漂泊,北岛在浮沉中找到自身价值,十几年漂泊,还世界一个更果敢的北岛。舌尖的酸愈发的甜,我与诗人的深沉双眼对视,我说:“我知道了。”

我追不上,追不上从诗人笔中流淌出来的诗句,追不上诗人坚定,果敢,不甘沉沦的足音。但我能追得上,追得上那个在家偷听帕瓦罗蒂的少年,品味那乱世中的一抹甘甜;追得上那个窝在家中编写“反动杂志”的青年,品味那沁人心脾的逐梦滋味;追得上那个流落他乡的男子,品味一份思乡的苦与痛。对于那双隐藏深林的深邃向往,对于那越来越复杂的浓郁的诗之美的渴望,促使我继续品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无人的夜里,翻开我珍藏的北岛诗集,浅浅地尝,慢慢地品,待那诗句慢慢地浸润我的味蕾,再张开双眼,总能发现那如水的夜不再深似墨,点点星光爬上冰冷的窗台,照亮我的梦,那抹萦绕在舌尖的香在梦中愈发浓郁,在那无人的夜,“铁马冰河入梦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