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伦理

伦理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伦理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伦理问题。

分享

浏览

7000

作文

14

伦理与科学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出于共和党的基督教伦理信念,下令禁止联邦政府资助干细胞的研究,这一举措让有关的美国科学家和商家相当沮丧。印度却把美国的这一举动视为在科技上赶超美国的“大好机会”。

印度也的确抓紧了这个机会,据2004年的一个报告,印度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未来5年预计增长10倍,创造100多万个工作机会,拥有1万名以上的高素质科学家,成为领先的生物科技强国之一。一家印度生物科技公司正在研究治疗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征的新方法、研究制造可供特定移植的人的器官、皮肤和血液。印度科学家还准备克隆濒危的印度狮和猎豹。

美国对干细胞研究的限制,大体出自一种基督教的伦理价值观念,即上帝创造生命的神圣性,而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却在冲击着这种神圣性。在印度社会中,也存在着若干制约生物科技的伦理价值观念。例如,印度的国父甘地对西方药品、对许多当代的科学技术持批评态度,认为这是对人类天性的外加暴力。

在伦理和科技之间做两难选择,未来的人们将越来越多地面临此类问题。这个问题恐怕也不会有简单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学史学诗学伦理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析读】: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学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时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还就学习历史、诗歌、伦理等传统文化知识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判断做了上述精辟论述。

“史也者,记事者也”。历史是“前车之鉴”,“不知来,观诸往”。前人所做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断言:“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足见学史的重要。

作为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也是一个创造诗歌的泱泱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汉赋、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从传统格律诗到现代新诗,作品浩如烟海。“诗言志”,早已成为历代作诗论诗者的坚守。《史记·滑稽传》引孔子语:“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所谓“志”与“意”就是情感。从心理学角度看,意志与情感原本不易分开。这里的“言”与“达”,其实就是“表现”。正如《诗·大序》所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我国又是一个礼仪之邦。“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礼乐文明的深厚土壤中孕育出来的儒家思想,最讲究伦理、道德和秩序。《论语》者,伦语也。长幼尊卑、贵贱贫富,皆有序。“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若民众具有恻隐、羞恶、辞让和是非之心,则从中可见仁、义、礼、智的端倪。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座博大精深的思想艺术宝库,蕴含着无穷的政治智慧。在全党上下大力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今天,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还可从中汲取人生经验,领悟为政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舌尖上的伦理

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吃东西是为了填报肚子而不是为了破坏环境来满足自己的一己之欲。紧紧是为了享受美食而让动物之间分离,这何不失为一种残忍。

美国社会也有一些“隐规则”,比如说鱼子酱配香槟,是土豪告白的用品之一,就好比我国土豪装一车子玫瑰送人。约翰·契弗笔下一女子,被镇上一人邀到家里:“她吃了个鱼子酱三明治,喝了一杯葡萄酒,他开始告诉她,遇到她之前,他的生活多么贫瘠。他还没有凑过来,突然间那鱼子酱三明治还是她早上吃的什么别的东西,让她肚子里如火山爆发一样闹腾起来。她问洗手间在哪里,接下来的15分钟,她被痉挛弄得疲惫不堪。”也不知是不是鲟鱼报复子孙遭到灭绝,小说中鱼子酱导致女主人公拉肚子,男子的告白未遂。

在某种象征意义上,我们对自然巧取豪夺,破坏生态平衡,最终会让我们自己遭殃。这几天,到处看到有人转发:“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劝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也让人对国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文化产生了反感。年轻人更注重环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像前辈那样为了吃而无所不用其极,这是社会进步。

我觉得如果做一个饮食的伦理选择的专题,或许更有意思。这里的话题相当复杂,在纯粹吃素和除了人什么都吃之间,其实有很多选择,在刚刚过去的“地球日”,《赫芬顿邮报》载文呼吁更多的人吃素,变成vegan。与不拒绝鸡蛋、牛奶的素食主义者(vegetarian)比较起来,vegan是纯素食主义者,拒绝任何动物制品。此外,他们也不穿丝绸(因为蚕的原因)和皮革。《赫芬顿邮报》称,为了养活70亿人,地球需要养殖1500亿食用动物。如果鸡鸭鱼肉乳鸽大闸蟹全部算起来,我估计还不止这个数字。工业化养殖造成的甲烷排放量,为地球甲烷排放量的37%。

除了“上天”之外,还有“入地”问题。大量养殖食用动物造成的粪便,都跑到哪里了?假如进入了饮用水呢?黄浦江上漂死猪,就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而很多动物的粪便,则在我们的视线之外,污染了地下水。如果我们的素食多过荤食,蔬菜水果种植多一些,就能抵消不少动物养殖带来的破坏,甚至形成良性循环。

因为这些原因,不少美国人成了“纯素主义者”,其中不乏社会名流,如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拳王迈克·泰森、奥斯卡主持人艾伦·迪格瑞丝、田径名将卡尔·刘易斯等。美国已经有了一些民间组织,宣扬平衡、环保、人道的饮食观念,争取让人们在农场的生计和动物的人道对待上有所平衡。

我敬佩有着这样信念的人和组织。没有坚强的信念和强大的关爱,拒绝肉食的诱惑谈何容易。我估计我吃素很难,大部分人也一样。但有所折衷是可能的,比如多吃素食少吃荤腥,比如少吃生产期的动物。春天万物生长,吃母鸟、春蛙之类,减少了很多青蛙、小鸟出生的机会,对环境大有破坏。多一些青蛙和鸟雀,人类的食物里就可以少一些农药。

这些年在美国,吃的东西,再复杂不过是牛排和汉堡,想想故土的饮食文化,感情很是复杂。我怀念中国饮食的气象万千,这是斩不断的文化记忆。但是我反感为了口腹之快而残忍地对待动物。记得有一次看水族馆鲨鱼展览,边上说明提到中国人吃鱼翅,致使鲨鱼遭殃。我想幸亏他们还不知道我们吃驴肉、吃猴脑呢。我希望,温饱之后的国人,关注的不仅仅是舌尖,对于动物也多一些悲悯。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伦理喜剧《外公芳龄38》观后感

全文共 1768 字

+ 加入清单

外公芳龄38》这个片名还是挺不错的,简单直接,一看就知道是喜剧,甚至剧情也能猜到一多半,又恰到好处地留了个悬念,吸引人去看,好的片名真的挺重要的。

一个成功的电台主播,某天家里突然来了一对“不速之客”,小姑娘20出头,小朋友5岁左右,一个管自己叫爸爸,一个管自己叫外公,不仅是“喜当爹”,更直接升级为“喜当爷”,他风流潇洒的生活就此被彻底打乱,一系列诙谐逗趣的故事就此展开…看故事设定,这种事情在现实中发生的几率应该不大,好在不过是电影,夸张一些也能接受。我们经常在聊天时会用上“一脸懵逼”这个词,尤其是层出不穷的表情包里更是常见,其实《外公芳龄38》的故事就是从“一脸懵逼”开始的,后面也是各种搞笑的“懵逼”糗事,比如和女儿醉酒后同睡一床,早上醒来后的反应;借助各种阴差阳错的巧合误会展开剧情,这种错位式喜剧,一向是最容易逗乐观众的,这部影片可谓做到了极致。

华丽富足的生活场景,看似有些不接地气,其实也是这类喜剧的一个标配,剧情夸张,自然故事不能发生在胡同窄巷,有时候远离人间烟火也是为故事营造一个合理的氛围,这个是完全必要的。喜剧的表皮里面,包裹的还是走心的亲情,三个本不相干的人,突然身处同一屋檐下,单身主播的私人空间也彻底被侵略占领,沟女约会泡汤,从不开火的厨房被搞得满屋油烟,从一开始的互相嫌弃到后来的一同吃早餐一同看电视,亲情慢慢在三人之间蔓延开来,直到欢乐满屋,爆笑之余,会逐渐被亲情打动。三代人的相处是一种明快轻松的基调,彼此也都从一件件小事中潜移默化相互影响,直到认同各自的身份,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加上演员鲜活生动的表演,观影过程当然是充满愉悦的,现实生活紧张忙碌,其实这种能够减压的喜剧还是多多益善的。

除去亲情,当然还有励志。小女儿是天生唱将,老爸刚好有主持了一档选秀节目,这个衍生出来的剧情分枝,自然而不突兀,尤其是听到一首首熟悉的流行歌曲,比如《后来》,比如《Linda》,穿插其中,能引发很多的回忆,视听上非常加分。细节上的丰富性还表现在,主播先生怎样面对自己的“女婿”,以及和小外孙串通一气,追求幼儿园漂亮女老师的桥段,都给予故事更多的色彩,既生动有趣,又合情合理,让人忍俊不禁。故事的高潮部分,是选秀现场直播外孙失踪的消息,被舞台上掉落的聚光灯砸中头部,血流满面的外公主播,坚持播完了寻人启事,私生活当众曝光的尴尬,在亲情面前,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此刻男主人公的形象也被进一步拔高,从装逼虚荣到亲情满怀,直到担负起父亲和外公的责任,直面现实,一步一步的转变都很自然,最后也让观众看到一个38岁的外公有多么可爱,多么值得依赖。

喜剧不好演,所以演员左右成败。不得不说,《外公芳龄38》在演员的选择上很成功。佟大为很适合扮演那种倒霉蛋的角色,外表斯文干净,内心十足暖男,但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的备胎,小眼睛,善良中略带狡黠,遇事容易懵逼,又手忙脚乱、气急败坏,都很逗趣,非常容易博得观众的好感。他扮演的男主人公,尽管有很多让人嫌弃的小毛病,但心底下善良细心,对家人百般呵护,有情有爱,说到底还是一个标准的暖男形象,十分讨喜。更难得的是,佟大为的年龄刚好也是虚岁38,选他来演这个外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台湾妹子陈妍希的古怪精灵,也通过女儿这个角色体现得淋漓尽致,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单身妈妈,自身稚气未脱,却要拉扯一个五岁的小孩,她把这种年龄反差拿捏得很是到位,尤其可贵的是,片中还不时调侃自嘲,对于用“小笼包”的梗也是毫不介意,一口台湾腔,被编剧写成了福建乡下妹,口音上既不违和,又再带娇嗲,真是越看越可爱。小外孙的扮演者,是出演过《陆垚知马俐》里的小演员吕云骢,戏份不多,但卷毛头造型很抢眼,一脸淡定,人小鬼大,不仅小小年纪就懂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还处心积虑讨好外公,帮他泡自己老师,尤其是从“邋遢”小伙变成西装“型男”那一段,实在是太好笑了。此外,《欢乐喜剧人》里红起来的大潘潘斌龙,出演了一个势利眼的助理,也为影片添色不少。总之,选对了演员就成功了一大半,加上优质的剧情,已经是基本无可挑剔。

立冬了,今年也进入了年终岁末,天气也越来越冷,取暖的方式挺多的,找朋友交交心、吃火锅都是好办法,有时候,看到一部好玩的喜剧电影,无疑也是很好地选择,比如这部能够笑中减压的《外公芳龄38》,不妨一试。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伦理喜剧《外公芳龄38》观后感

全文共 1828 字

+ 加入清单

知名电台主播何志武面临事业低谷期,急需奋发挽救。偏偏在这时,节目中播过的单亲妈妈找上门来,自称是他女儿。年仅38岁的单身汉瞬间当上了外公,这消息要是传出去,对事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不惜一切隐瞒两人的关系,成了何主播的当务之急。

巧的是,女儿又报名参加了电台选秀,一路过关斩将,人气直升。这段奇怪的邂逅,注定要引发一连串的误会和麻烦,让何主播焦头烂额,也逼得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在男女爱爱行为低龄化的今天,喜当爹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像电影里这样喜当爷的,也不过是两代人恰好都小小年纪就把孩子生了下来,从概率上来讲也不是少数。

看我身边一些熟人今朝有炮今朝约的生活态度,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38岁当外公的至少也能填满好几列高铁呢。

只不过生活中的38岁外公,多半过得不那么惬意,三代人年龄差距太小,长辈的威信很难竖立起来。而且如今大都市里,很多人38岁还没玩够呢,心理年龄不成熟,哪来的性情和资格教育两代晚辈,这些年轻的外公爷爷们,压力和挑战一定挺大的。

但电影用这个前提,编了一个轻松俏皮的减压故事,既从东方式的人情世故和娱乐圈规范,铺陈出许多轻喜剧笑料,也带点美式中产阶级励志片的套路,给那些生活洒脱的成功人士提点人生建议,传达些大繁若简的道理。

至于为什么是38岁(佟大为本人恰巧今年虚岁38),考虑到外孙上幼儿园这条线的话,真的不能再小了,要是女儿未满15岁生了孩子,在文明国家可都是犯法滴呀。

电影总要对生活做出修饰和夸张。很多时候这是为了提高娱乐性,比如片中何志武的名人光环和女儿的一副好歌喉,都是促成他们幸福终点的重要筹码。他们身边的同事朋友也个个善良而真诚,于是顺理成章上演一个完满结局,让人泪光闪闪。

但电影并非没有现实意义,夸张的艺术处理,也是为了强调一些我们平常意识不到的事。何志武那样的知名红人,工作忙碌,应酬巨多,势必要在事业和亲情之间做出平衡。

事业总是需要争分夺秒去奋斗的,需要趁年轻抓紧争取的,而亲人,似乎永远都在身边,对他们的亏欠,似乎永远都有机会可以弥补。许多人正是在这样一点点的妥协中,永远失去了跟亲人共度的宝贵时光,和最可贵的亲情。

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吗,很多取得了大成就的人物,上节目做访谈时哀叹,事业有成,是以忽略家人需要、牺牲共享天伦的时光换来的。他们都是聪明人,不可能认识不到亲情至上这样的简单道理。

电影将这种平衡的困境放大了。如果何志武跟别人一样找个女友恋爱结婚的话,恐怕也会成为后悔族中的一员,尤其是考虑到他对事业的渴求欲和自尊心很强,坚持不承认自己过气。

难以想象没有经历这一切的他,会去寻找一个挚爱,会在亲人身上投注多少时间和精力。就像电影一开头表现的,他顶多只会跟那些根本不爱的异性逢场作戏(连瓶好酒都舍不得上桌),换取若干个夜晚的销魂罢了。

他是一个被名利麻醉的人,能拯救他的,也只有一对奇迹般从天儿降的女儿与孙子了。他们强烈打破了他的生活秩序(做早餐、做运动、跟幼儿园老师擦出火花),才能让他在感情神经还没有被功利完全麻痹之前,及时认清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去拥抱至亲,去追求真爱。

38岁,还不算太晚。很多人,是等到48岁,58岁,突然从繁忙的事务中觉醒,后悔莫及地想要修补跟儿女的关系,那将有多难。

片中让人动容的情节,是何志武头破血流之际,坚持播送寻人启事。这段催泪的高潮戏里,他使出了《太平轮》中生死一搏、血战到底的演技,悲壮又有些呆萌。

那是他不得不做决定的一刻,是任由保安把女儿拉下去,拯救场面把节目主持到底,保住自己的声名和前程?还是抓紧时间安抚女儿,寻找失踪的外孙,尽到一个外公的责任?

这样的戏剧效应,不但给人娱乐和满足感,也是非常符合人类思维的。以前看美国喜剧片《特工争风》,女主举棋不定,在两个男特工之间选谁当爱人,最后促使她做出决定的,是一辆失控翻滚而来的汽车,她在情急中投入了自己所爱的那个人的怀抱。

在本片中,催化何志武认清自己的,是一盏轰然坠落的大灯,两部影片的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实就像网上流传的那个帮人做决定的方法,抛硬币,假如看到结果时你还想再抛一次,已经有了答案。

在没有被逼到一个必须抉择的处境之前,人其实很难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踌躇不决的时候,逼自己一把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这是一个人跟自己的内心开诚布公的交流仪式,仪式的结果,是他将认清并守护自己真正珍视的东西。

所以,虽然做不了爱拽又多金的大主播,也没有年纪轻轻就当爹当妈,我们还是能从这电影里学到一些东西的,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全文共 3621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马克思、韦伯、涂尔干三位社会学的奠基者都是对基本上同一时期(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初)“现代性”作出诊断,但他们思想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这位历史唯物主义者十分重视经济层面的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组织和形式等的影响,于是“资本主义”浮现在马克思的分析中;涂尔干则从劳动分工的角度出发,将分析的焦点放在了工业主义上;韦伯也讲“资本主义”,“然而在韦伯的意义上,‘资本主义’与马克思笔下的同一个概念有明显的区别”(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第10页),韦伯更为关注“理性化”(rational),“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寻并从发生学上说明西方理性主义的独特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找寻并说明西方形态的独特性”(《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论第11页,陕西人民出版社)。与马克思一样,韦伯也承认经济因素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但是与此同时,韦伯却认为,“与此相反的关联作用也不可不加考虑。因为,虽然经济理性主义的发展部分的依赖于理性的技术和理性的法律,但与此同时,采取某些类型的实际的理性行为却要取决于人的能力和气质。如果这些理性行为的类型受到精神障碍的妨害,那么,理性的经济行为的发展势必会遭到严重的、内在的阻滞。各种神秘的和宗教的力量,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关于责任的伦理观念,在以往一直都对行为发生着至关重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论第11页,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斯·韦伯所做的工作是进行如布迪厄所说的“心理—表象”式的分析(皮埃尔·布迪厄《再生产》,13页),也就是说,韦伯的社会学研究是受这个问题支配的:宗教观念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着各种社会的经济行为(《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357页)。为这个问题,韦伯必须论证资本主义精神与西方宗教伦理在影响经济行为(无论是个人的活是社会性的)的一致性。事实上,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的论述中心就在于此。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一开始,通过宗教归属与职业群体之间的关系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在拥有和领导资本主义企业方面……都有新教徒在数量上超过天主教徒的倾向”(《社会行动的结构》塔尔科塔·帕森斯,570,译林出版社),这个至少为韦伯指出了它所研究的问题的方向。我们在后面就可以看到,韦伯在对加尔文宗派(新教派代表)等诸禁欲伦理派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论证方面作了极为大量的工作。

他认为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以表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为支柱,这种精神是西方理性主义长期发展的结果;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新教伦理有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关系。但是为“资本主义精神”下定义是件困难的事,因为这个概念所代表是在历史中联结起来的诸要素的复合体,因此,这个概念的最后的完善形式就不能是在这种考察的开端,而必须是在考察之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上篇第11页,陕西人民出版社)。所以,韦伯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对富兰克林、雅各布·福格观念的对比,标明富兰克林“具有伦理色彩的劝世格言”是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表现(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不在这里引用富兰克林和雅各布"福格的观点,具体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章,12页)。

韦伯认为,“事实上,这种伦理(指富兰克林的观点)所宣扬的至善 ——尽可能地多挣钱,是和那种严格避免任凭本能冲动享受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因而首先就是完全没有幸福主义的(更不必说享乐主义的)成分搀在其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章,12页)在这里其实包含着几方面的含义。首先,用韦伯的话来说,“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人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了。这种对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关系的颠倒,从一种素朴的观点来看是极其非理性的,但它却显然是资本主义的一条首要原则”,显然,这种把获利作为人生的目标作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或基础原则,在其他社会(未受资本主义影响)是不会存在的。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是具“资本主义精神”的商人行为或观念的“矛盾律”(这里的“矛盾律”只是作为表现一种状态两种相反的现象,并无逻辑上那种必然的“非A即B”)。在这方面,随着研究的推进,韦伯把他研究的观念伦理及资本主义精神同新教的诸禁欲派别的伦理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矛盾律”,主要和韦伯所提到的“天职观”(Beruf)有很紧密地联系。

那么,在这里就必须对新教派(本文以加尔文宗为代表)的宗教伦理做一些交待。加尔文宗是宗教改革中影响比较大的新教教派。加尔文宗曾经在宗教改革中提出了有广泛影响的“预定论”。这样的一个宗教教义的意义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⑴一个决对超验的上帝存在,作为世界的统治者和创造者,而且其是唯一的;

⑵不在任何人的理解范围之内,所有的灵魂是否得救、死后是否进入天堂,完全由绝对的上帝预先决定,任何人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得知自己是否得救;“按照上帝的旨意,为了体现上帝的荣耀,一部分人与天使被预先赐予永恒的生命,另一部分则预先注定了永恒的死亡。”(1647年“威斯特敏斯特信纲”,下篇,第四章)

⑶一个人在尘世上存在,“其全部意义在于上帝,而不在于人;上帝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相反,人类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上帝。一切造物(当然包括加尔文所深信不疑的事实,即,只有一小部分人被选召而获得永恒的恩宠),只有一个生存意义,即服务于上帝的荣耀与最高权威。”

⑷个人尽管预先并不能知道自己是否得救,只有自己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也就是说,自己要博得上帝的青睐。尽管已经预定了“选民”,但个人应使自己配得上“选民”,达到选民的标准。

韦伯在谈到禁欲主义是认为,清教徒就像所有理性类型的禁欲主义一样,力求使人能够坚持并按照他的经常性动机行事,特别是按照清教教给他的动机行事,而不依赖感情冲动(下篇,第四章)。所以,韦伯在解释禁欲主义对资本主义精神作用的历史性起源是指出,“上帝的绝对超验性及 ‘一切和肉体有关的都是堕落’等严酷教义与个人内在的孤独感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清教徒对文化、宗教中一切诉诸感官和情感的成分都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因为这些东西无助于得救,而只能平添些感伤的幻想和偶象崇拜式的迷信”(下篇第四章)。另一方面,加尔文教禁欲主义与中世纪禁欲主义(详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下篇,第四章)的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表现在从禁欲向世俗活动的转变。

由此,这里可以将上面提到的“矛盾律”简略的概述一下:狂热的工作与拼命地赚钱积累资本与禁欲主义行为。狂热的工作与拼命地赚钱积累资本表现为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商人们以合理的手段不断获取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商人们赚钱的目的并不在于享乐,而是在于为“神召”的“天职”,即为上帝添加荣光。在德语的 Beruf(职业、天职)一词中,以及或许更明确地在英语的calling(职业、神召)一词中,至少含有一个宗教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三章)。就这样,在商人们同一状态或行为的两个方面,构成了积累财富与禁欲进而成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动力。在另一层意义上,这也构成了现世与上帝之彼岸的某种衔接。这种衔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矛盾律”的。韦伯指出,“这种世俗的新教禁欲主义与自发的财产享受强烈地对抗着;它束缚着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而另一方面它又有着把获取财产从传统伦理的禁锢中解脱出来的心理效果,它不仅使获利冲动合法化,而且(在我们所讨论的意义上)把它看作上帝的直接意愿。”(第五章)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新教的伦理观念至少在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对于资本的积累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商人们在世俗的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获利的欲望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样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的论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得以完成。

从个人行动的意义、文化和价值等方面研究社会现象,被称为“方法论的个体主义”。韦伯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除了应对社会现象作合乎规律的因果分析外,还必须深入地探寻导致特定社会现象出现的个人行动动机,理解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属人的“意义”。从韦伯这种方法论立场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韦伯为什么在“心理-表象”和精神动力方面对资本主义精神作出分析。也就是说,韦伯为什么从宗教伦理的角度来论述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是他关于“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系列研究的最先的著作。关于西方宗教与资本主义的研究之后,他对比研究了其他的有世界性影响的几种宗教(未全部完成),建立起宗教社会学思想体系。他进一步把新教伦理相联系的经济合理性思想引入对国家、法、政治的研究中,既论证了现代资本主义及其形式主义法律和官僚制行政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存在实质非理性。

韦伯的这本具有广泛世界影响的著作,引起了诸多的回应。实际上,评价韦伯的这本著作仅从其本身出发是不够的,而在于这本著作所提出的问题,所采取的视角和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全文共 1490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我读了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翻看书的扉页,开篇是导论,通常的作品往往采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直接切入正题。然而这大师终归是大师,谈天说地起来也是信手拈来!科学、史学、人文学、法学、建筑学逐一向读者娓娓道来,而刚进入状态的我却已经有些雾里看花起来。已而没有耐心读下去了,在进行了几次阅读后,我终于坚持看下去了,在看完导论前部分“新教伦理”后,终于进入了主题——“资本主义精神”,作者对资本主义精神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他否定了财富的贪欲就是资本主义,或就是资本主义的精神的错误观点。提出资本主义更多地是对这种非理性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在旧日的新教精神和现代的资本主义文化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的话,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应在所谓多少带点唯物主义色彩或至少反禁欲色彩的声色享乐中寻找,而应在其纯粹的宗教品性中寻找。”

在第一章中,韦伯引用了“新教徒在近代经济生活中拥有较多的所有权和管理地位”的现状,论述了新教徒不管是作为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不管是作为多数还是作为少数,都表现出一种特别善于发扬经济理性主义的倾向。

在第二章中,顾名思义韦伯探讨的就是“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引用了大家所熟知的美国前总统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诸多名言,得出最后的结论就是“富兰克林所有的道德观念都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即把赚钱纯粹当作目的本身。作者又谈及个人的职业精神——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可以从理性主义对于生活基本问题的根本立场中演绎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新教本来只能在这样一个范围内加以考虑,即:新教形成了一个先于纯粹理性哲学发展的阶段。

第三章中,作者通过路德所信奉的“履行神意安排给人的特定义务是上帝的专门旨意”得出了路德的职业观念依旧是传统主义的。他所谓的职业是指人不得不接受的、必须使自己适从的、神所注定的事。同时作者对宗教改革作用进而产生资本主义精神的荒谬教条主义的论点予以了驳斥。提出了本书研究任务是要弄清楚宗教力量是否和在什么程度上影响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质的形成及其在全世界的量的传播。

第四章韦伯逐一介绍了历史上禁欲主义新教的四种主要形式:1.加尔文宗;2.虔信派;3.循道派;4.从浸礼运动中分裂出来的一些宗派。受限于本人宗教知识的浅薄,在读到这一章节后,我感到了明显的力不从心,错繁交织的宗教间关系弄得我是云里雾里,一头雾水。印象中只是对加尔文宗还有些许感触,即人死后只有一部分能够得救,其余则被罚入地狱。但这是上帝已经预定好了的,上帝已经选定了哪些人可以得救,哪些人不能得救,而这上帝的选择又是完全自由的,不受任何世俗的善与恶支配。就这一点而言,显然与佛家的“种善因得善果”有所区别。而其他一些虔信派,循道派之类的,我不否认我是通过一些网络媒介进行了学习和了解。

第五章韦伯论述了禁欲主义新教的基本宗教观念与它为日常经济活动所设立的准则之间的联系。韦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资本主义精神态度的基本要素与清教世俗禁欲主义的内容是相同的。

这本书分析到这里也差不多了,可是个人的知识相对有限,很多书中谈到宗教问题和艰深理论也欠缺相关的背景知识,所以我读起来也感到好吃力。幸而当今的网络如此发达,可以借助它的力量增进自己对该书的理解。比如后来我也了解到韦伯是以精神、思想的因素来解释历史进程的方法,视角新颖而富于启发性,但在根本上却是一种唯心史观。

展开阅读全文

伦理与现实的纠结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减少孩子对外界造成的伤害,出此下策管控起来,虽然从社会伦理角度上看不太合适,但是家属实在是无奈。” 在郑州知名公益人士、豫残联盟助残志愿服务中心发起人袁海军看来,尽快把军涛送到大医院,对症下药,让他的精神安定下来,再逐步改善脑部神经的症状,是唯一的办法。

可为了给孩子治病,宋玉红变卖了家里最值钱的电视机、三轮车,打的粮食也都卖了,地里种点红薯、橡子、蒜苗拿出去卖,也只能挣个柴米油盐钱。

此前,46岁的刘建然下矿井挖煤,一天干12个小时挣170多元钱,但为了照应俩儿子,他三天两头回家,一个月也剩不了多少钱。家庭生计尚且发愁,给儿子看病的钱,真是没有。

在小裴看来,如果不遭变故,凭军涛的学习劲头,考上二本不成问题,此时应该念大三。

在河南商报记者离开张楼村时,军涛仍被关在小屋里,屋外是乡村冬夜无尽的黑。

展开阅读全文

主敬穷理的工作伦理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朱子学的学问宗旨,还常常被概括为“主敬穷理”,所谓“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进其知”。前面谈的是有关穷理格物的一面,我们再来看主敬的一面。什么是主敬?主敬是一种内心的状态,也是一种行为的状态,朱子说敬是“教人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其实专一、谨畏。不放逸,不仅是随事而行,也应当是随处而行,不管做事时与不做事时,都要主敬。分别来说,不做事时是主敬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态度,即内心总是处于一种警觉、警省、敬畏的状态;做事时的主敬则表现了一种做事的态度和伦理,一种专一、敬业的态度,它的反面是“怠惰放肆”。从从业做事的角度来说,朱子学的现代意义之一,是可以为东亚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一种“工作伦理”,朱子学的主敬精神为传统到现代的工作伦理提供了一种现成的资源、现成的伦理概念。近代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特别重视工作伦理对现代资本主义大生产产生的作用,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借助了新教伦理作为精神动力,他曾指出“资本主义无法利用那些信奉无纪律的自由自在的信条的人的劳动”,主敬所代表的正是有自我约束、严肃认真、勤勉专一的工作态度,保持东亚社会积极的工作伦理,朱子学仍能提供重要的资源。

从广义的内心生活态度来说,敬畏感是一种带有宗教性的内心态度和感受,其根本必归结到对康德所说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头上的星空代表宇宙法则,宇宙法则加上心中的道德,这就是朱子讲的天理。主敬包含的敬畏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心灵境界和道德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辱母杀人案:法律如何回应伦理困局》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多人看来,于欢的行为不仅仅是一个法律上的行为,更是一个伦理行为。而对于判决是否合理的检视,也正显示出在法律调节之下的行为和在伦理要求之下行为或许会存在的冲突,显示出法的道理与人心常情之间可能会出现的罅隙。也正是在这个角度上看,回应好人心的诉求,审视案件中的伦理情境、正视法治中的伦理命题,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也正是因此,转型期中国的法治建设,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需要更多地正视这些人心经验,正视转型时代保护伦理价值的重要性,从而把握好逻辑与经验的关系、条文与人情的关系、法律与伦理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适用话题:人心所向、伦理人情、道德、天理人情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4月14日,一位22岁的男子于欢,在母亲苏银霞和自己被11名催债人长达一小时的侮辱后,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刺伤了4人。其中,被刺中的杜志浩自行驾车就医,却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

杜志浩,是11名催债人的领头者。除了辱骂,他还脱下于欢的鞋子,捂在苏银霞的脸上。他还脱下裤子,当着于欢的面,把自己的生殖器往苏银霞脸上蹭……

路过的工人看到了这一幕,选择报警,警察来到后说“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随即离开。看到警察离开,情绪激动的于欢站起来往外冲,被杜志浩等人拦下。暴力上演,一死三伤。

展开阅读全文

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35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蒋介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胡适先生著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2010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观察。

多维解读

1.宽容的价值

胡适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且带有一点儿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见在思想世界中,自由、人权、民主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性的领域中,宽容和尊重这些价值也是穿越时空的,它们共同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帮助和感念,从而设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道德规范。

2.有人味的社会

“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会”是胡适一生的民主诉求,也是“美丽中国”应有的人文内涵。法国哲人伏尔泰说得最好,“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权利。”这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容忍,既是个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是有人味的体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宽容,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胡适的时代已远,胡适的墓木已拱,但自由、民主与科学这些理想的内涵意义与落实途径,始终有待思索实践。

【适用话题】

宽容、自由、回归、别样的辉煌、有人味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谈伦理道德初中作文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报纸,怵目惊心的新闻映入眼帘:女儿向母亲要钱不成,愤而将母亲推倒,高中生组织帮派联合欺负中小学生,行人被车撞受伤倒地,过路人视而不见......这让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何人与人之间变得这么疏离?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那么恶劣,疏离,就是因为没有守好“伦理道德”的缘故,伦理道德到底是什么呢?伦理就是指存在人们心中的一套行为标准,强调在团体里和他人互动时该遵守的规范,而道德是指衡量个人行为是否正当的观念标准,较强调个人为何出现这种行为的动机。

近年来,教育单位意识到这种人与人之间很疏离的情形,所以开始大量的推广弟子规,百孝经等,从中学到伦理道德;有些学校也有故事妈妈,以说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伦理道德,更设立了品德教育的网站,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从自己做起,落实伦理道德,例如:看到年长者或身体不便者,应优先把位子礼让给这些需要的人,不要随便乱丢垃圾,看见人跌倒应上前将他扶起来......等,这些都是落实伦理道德的例子,期待我们能恢复到以往热心,善良的社会。

[谈伦理道德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传统家庭伦理的困境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464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上永不过时的类型 ,家庭伦理剧早就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套路和价值体系,总而言之,代沟和利益造成了冲突,而亲情最终让矛盾和解――这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所带来的叙事倾向。《有你才幸福》也没有跳脱出这个框架:孤寡老头祺瑞年谈了一段黄昏恋,遭到子女反对,全剧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显然,这并不是市面上第一部以黄昏恋为噱头的电视剧,今年年初斯琴高娃演过一部《我的极品老妈》,同样是以令全家鸡飞狗跳的黄昏恋作为切入点,“极品老妈”代表了一种流行的电视叙事策略,编导将各种社会话题、网络段子改写成的俏皮话糅入剧中,将人物贴上“极品”的标签加以塑造,以期待观众的反馈。这实际上与这两年风靡的抗日武侠剧一样,代表了电视剧的泛娱乐化潮流。

所有的家庭伦理剧都以家庭矛盾,也就是别人家的痛苦,作为看点,有所不同的是,娱乐化的电视剧,会有意无意地制造出蹩脚的、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雷倒众生的情节,从而进行二次消费。比如说,极品老妈和她女儿签了协议,要女儿保证不和她丈夫离婚,自己就不结婚。这样,观众在品评他人不幸生活的同时,也获得了另一种吐槽的快意。

与这类娱乐化的家庭剧相比,《有你才幸福》采取了另一种叙事策略,该剧没有刻意设置冲突,无论是强势的媳妇还是夹在当中两头受气的儿子,都是平凡的,不带任何标签和特征的,他们一点也不极品,他们就像契诃夫笔下小公务员那样的everyman,生活在中国的各个角落。然而,这种平凡和琐碎却也正困扰着该剧的观众们,他们看着电视,窥视欲和代入欲得到了满足,他们想起自家那本难念的经,然后,继续过日子。

观众从来没有指望在电视剧里获得对真实生活的指引,电视里祝福再多的夕阳恋情,老人再婚仍然会在大多数中国家庭里投入一块巨石,真心高兴的大概只有八卦的邻居。无论是在传统的《有你才幸福》,还是在娱乐化的《极品老妈》里,晚辈们之所以最终愿意妥协,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生活也遭遇了各种风波。在《有》剧中,祺瑞年的儿子和媳妇闹起了离婚,在这段时间里,祺瑞年的有钱女朋友替焦头烂额的他们照顾了孙子,从而让子女改变了态度,与此同时祺瑞年也生病住院。雷同的转折也发生在《极品老妈》里,极品老妈的极品女儿和儿子各自被妈妈抓了把柄,而且极品老妈恰好也生病住院了,于是,还能怎么样呢?老人为尊嘛。

某些事情只有发生在电视里才说得通,除了老人再婚时小辈态度的转折,还有许多家庭伦理剧的转折,其实都说不大过去,例如“小三”在传统文化里是一定要退散的,而在大多数国产剧里,“小三”的离去显得极其不自然,她们要么就是良心发现,要么就是坏得太彻底最终阴谋暴露。

在左右家庭伦理剧发展的两股势力――传统伦理和市场之间,《有你才幸福》选择了前者而《极品老妈》选择了后者,这使得前者的风评更好一些 。然而有一个问题是传统伦理无法解释的,传统伦理既创造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样的句子,但传统伦理也将“孝”和长者拔高到无与伦比的高度,即使剧中的祺瑞年再怎么老好人,他在家庭中的权威仍然是不可动摇的,文化传统决定了小辈必须迁就长辈。这两者的矛盾为家庭伦理剧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素材,同时,也令我们的明天永远不会像突兀的电视大结局一样美好。 注解:

据说《妈妈,再爱我一次》是八九十年代之交票房最成功的片子,而1949年以前中国票房最高者《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一个家庭故事。

央视电视剧管理中心项目部主任周亚平对该剧播出效果做出的总结是“零差评”。

中国电视剧必须以大团圆为结局,似乎是约定俗成的惯例,朱光潜说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

[传统家庭伦理的困境作文1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