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杜甫卖药的故事(两篇)

浏览

2406

作文

2

篇1:杜甫买药的故事

全文共 1823 字

+ 加入清单

沙市中山路中段,有一条石板路的古老狭巷,相传唐代着名诗人杜甫曾在这里住过。沙市在唐代叫沙头镇。

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的早春,杨柳泛绿,新竹吐翠。沙头镇大街上新近开设了一个“百草堂”中药店。门首贴着一副独出心裁的对联:“独活灵芝草,当归何首乌”。店主就是年已五十多岁的诗圣杜甫。他刚从四川夔州东下,来到沙头镇定居下来,就和荆沙一带的老友李之芳、郑审相会,他弟弟杜观也将家眷接来,兄弟团聚,甚为欢洽。当时,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在楚国宋玉的故宅旁边新盖一座住宅,杜甫特地致诗述怀: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本想借题发挥,希望卫伯玉象严武一样地把他荐用于朝廷。岂知卫伯玉不学无术,更不懂爱惜人才;加以他的门客从中挑拨,说杜甫自比宋玉,怀才不遇;把你比做楚王,不识人才,最终将和楚宫一样泯灭。从此,卫伯玉对杜甫怀恨在心。

杜甫刚来时由于生活穷困,虽有杜观等亲友接济,毕竟是“寄人衣食”,非长久之计。于是,就以卖药为业,聊度岁月。

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甚至实在无钱付还药费的,也就免费赠送。因此百姓称赞,生意兴隆。

常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杜甫的药铺生意一好,其它几家药店的生意自然冷落下来。这几家老板暗恨杜甫这个“外来户”抢了他们的生意。于是串通起来,用金钱收买了卫伯玉衙门里一个书吏。这家伙近来在赌场输得精光,正好有人送财上门,自然满口应承。一天他乘机在卫伯玉面前挑拨道:“老爷啊!你晓得有个杜老倌在镇上开药铺的事吗?”

“嗯!晓得。”

“哎呀!这个杜老倌可神气啦!他在药铺门口招揽顾客,夸下海口,说‘百草堂’里天下药材无所不有,其实,他是想把人家都压垮哩!”

卫伯玉疑惑地问道:“真有这等事吗?”

书吏故弄玄虚地说:“还有一句话,小人不敢讲。”

“啊!”卫伯玉更加奇怪,“什么话?快快讲来!”

书吏凑上前去:“杜老倌自以为才高学深,连老爷你也瞧不起啦!”

卫伯玉终于被激怒,又勾起他对杜甫那首诗的不满,决心报复。于是开了一副药单,对书吏交代:“你将这药单拿给杜老倌,要他照单发药,如有则罢,没有你就砸掉他的招牌,要他滚蛋!”

书吏连忙来到“百草堂”,将药单往柜台上一甩,大声说:“这是卫大人急需的药,赶快照单发药。”

伙计接过药单一看都愣住了,原来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四味药名:

行运早,行运迟,

正行运,不行运。

有个老伙计对书吏陪笑问道:“你老哥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都没有见过?……”

书吏不等别个说完,开口就骂:“他娘的!你们开的是什么中药铺?快给我把杜老倌叫出来,要是配不齐卫大人要的药,我就砸掉你们的招牌!”

伙计们不敢怠慢,忙把此事告知杜甫。杜甫心里明白,这是卫伯玉故意对他刁难;及至看了药单,不禁付之一笑,区区雕虫小技,也来班门弄斧,未免太不自量了!随即顺手办好四味草药,来到柜台里。见了书吏,仍然以礼相待,拱手问道:“这位大哥请了,不知你家大人有何见教?”

书吏目中无人,仍旧傲慢地答道:“杜老倌听了,我们老爷要你照单发药,否则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滚蛋!”

“哦!原来如此。”杜甫胸有成竹地说,“卫大人需要的药,小店应有尽有。”

“什么?”书吏大吃一惊,口气也缓和下来:“你先拿给我看看。”

杜甫不慌不忙地拿出四味药草,原来是:一片罗卜干,一块生姜芽,一粒鲜李子,一颗干桃僵。

书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这可不是跑江湖!这算什么药?”

杜甫道:“罗卜干是‘甘罗’之意,甘罗十二岁就当了丞相,你说他是否‘行运早’呢?”

“是。”

“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岁遇文王,是否‘行运迟’呢?”

“是,是。”

“你看这红皮李子,虽说酸不溜儿的,却正是目前市场上的俏货,可说是‘正行运’吧!”

“啊!”

“这是隔年的桃子,经过雪冻霜打的算不得鲜果,只能入药,所以说‘不行运’了。”

书吏连连点头,无话可驳。杜甫接着说道:“这红皮李子,好比你家老爷‘正行运’;这桃僵,好比我己‘不行运’了。当今朝廷重用奸臣,嫉贤妒能,正如俗话所说‘李代桃僵’,难道不是真的吗?”

经杜甫这么一点破,书吏才恍然大悟,马上跳起来说:“好哇!杜老倌莫非吃了豹子胆,竞敢辱骂我们老爷!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杜甫淡然一笑说:“随便!”说罢拂袖而去,理都不理。

书吏气冲冲地回到卫府,将杜甫给的四味药草和一席话当面禀明。卫伯玉自知理亏,只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干着急,可就是想不出一点办法来对付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杜甫的故事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一生盼望为国效力,而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杜甫,学习过他的《登高》《蜀相》《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阁夜》《登岳阳楼》《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原文再现】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素材评析】

此诗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诗中写到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着,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适用话题】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还依然怀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适用话题“忧思与抱负”、“肩膀”、“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