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文化遗产九寨沟作文汇总20篇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欢迎阅读传承孝道文化作文吧!

浏览

3366

作文

1000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经过灵巧的双手,就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爸爸有一套十二生肖邮票,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就是剪纸作品。那胆小的老鼠、健壮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长的小蛇、矫健的枣红马、洁白的羊……真像活的一样,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现在,剪纸更多地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以为礼品作点缀之用。记得每到春节临近时,妈妈总会买一些剪纸回来,如大红的“福”字,它在一个圆中套着,象征着圆圆满满、福气安康;还有那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又好似吐露着淡淡芳香的剪纸牡丹,它象征着吉祥富贵。妈妈总是把它们贴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这些剪纸,有的地方细如春蚕吐丝,有些地方粗如大笔挥抹,我想这些剪纸艺人肯定是心灵手巧、富有聪明才智的艺术家,他们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有的作品甚至飞到了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了中国的剪纸文化。

剪纸,你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传统文化小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年的大年初一是春节,俗称“过新年”,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还有一个动听的传说呢!

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经常到村子里危害人类,吃牛和羊。所以,人们一心想除掉它。可是,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都无法赶走“年”。最终,一个小孩无意之中点燃了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年”被吓跑了。人们都很高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高兴的日子,就在每一年的这一天放鞭炮,每家每户张灯结彩。以后,又逐渐演变成了“春节”这个节日。

春节前,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打扫卫生,买菜,买礼物,买食品等,到处热闹极了!大年三十,也叫除夕。每家每户都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有的人心灵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像降落的雪花。还有的人把灯笼挂在大门上,张灯结彩,很好看。我家也不例外,老爸和爷爷在贴春联,舅舅在挂灯笼。我在贴“倒福”。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显得喜气洋洋。

除夕夜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团年饭。吃完饭后,当然不能错过那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我最爱的是风趣幽默的小品和相声,常常使我笑得前俯后仰。“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人忙着放鞭炮,响声震耳欲聋;我们小朋友忙着放花炮,把夜空打扮得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穿着新衣服开开心心地去给长辈拜年。回来时,我口袋里的红包都装不下啦!

春节真是一个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我期待下一个春节赶快来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二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题目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值得被人类尊重的。历史文化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没有历史哪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呢?

可能当我们把一位历史名人传播出去,赞扬他时,会说他给某国带来多大帮助,但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他一定是个好人吗?如果有证明,那这一定是真的文化吗?谁也不知道,因为那已经是过去的过去了。现在有许许多多的考古学家,都忙着考古,他们是怎样证明一个人的好坏呢?凭古代的文字?不行,文字不一定是真的,就算是某个历史文学家的诗中记载了诗人是个怎样的人,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所以我常常感到疑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或读到的有关历史的作品,到底是想传承历史文化,还是摧毁它们?

举个例子,历史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难道编剧不能让他与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吗?在这部剧中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差别也太大了,难道就为了追求影视剧的收视效果可以不尊重历史吗?我很想问问编剧和导演:你知道吗?如果这部剧被很多人看到的话,他们受到误导会认为曹操就是一个阴险恶毒之人。传播点正能量吧,不然这件事后人也会照做在你自己身上的,你好受吗?

最近有许多人在网上爆料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项羽所为的,而历史书上却说的是秦始皇,我应该相信哪边?这是在传承历史文化吗?不,完全不是,我们应该把握其本质,如今很多做法不见得是在普及历史。

对此,目前针对历史的看法主要有两个:一、加强对历史的管理;二、从此不再解读历史。我个人更认同第一个看法。

历史,让我们好好尊重它吧,别再犯傻了,我们要好好传承历史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踏上中国文化之旅作文900字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巍巍中华,灿烂文化五千年;壮丽河山,纵横九百六十万。让我们踏上中国文化之旅,领略她的神奇魅力吧。

轻叩中国建筑文化之门。故宫、土楼,吊脚楼等各具特色的建筑令人目不暇接。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将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苏州园林讲求亭院山水的布局,流连其中,仿佛让你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偶尔烟雨迷蒙,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向你走近,又消逝在小径的尽头。走到每一个角落,都充分让你感受到山水萦绕你左右,处处鸟语花香,更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之感。忽而听见耳边潺潺流水,忽而闻到芳香满怀,还有满目苍翠与花朵的争奇斗艳交相辉映。看那典雅的亭台楼阁,屏风仿佛还散发着那阵阵淡淡檀香。轻抚屏风上的雕花,工匠雕刻的情景便生动的跃现于眼前。每走到一个不同的空间都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因为这正是建筑要传递的,中国独有的建筑艺术。

翻开中国服饰文化之页。从古至今,如此多的王朝不断更替,几乎每一个王朝都有它们代表的服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特有的文化。唐朝有唐装、汉朝有汉服、清朝有满族服饰,民国有中山装和旗袍。这些民族服饰当中,我最喜欢旗袍,其线条华丽流畅,充分展现了东方女性之美,又保留传统的韵味。穿上旗袍的女子,娉婷秀雅,一举手一投足都那么温文尔雅、温婉贤淑。她转身,旗袍的下摆迎风而起;她回眸,粉面含羞,笑颊如花;她侧身坐下,轻抚琴弦,丹唇未启意已达,正所谓“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虽然旗袍已不再流行,可是她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永远是中国传统文化锦上添花的一笔。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之廊。中国诸多省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反映了当地的气候、作物、人文等。我是一名广东人,我最喜欢的一道小菜名为“伴塘小炒”,西芹、百合清新爽口,莲藕藕断丝连,芋头粉嫩可口,多重口感丰富了你的味蕾,唇齿留香。选用广东随处可见的材料,加上适当的调味品,这道普通的小菜,也能让人食指大动,食欲大增。民以食为天,传统菜式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开启饮食文化新篇章。

中国文化如此多种多样,中国文化底蕴如此深厚。不同的文化演绎着一个个时代的旋律,不同的文化见证着一个个时代的变迁。踏上中国文化之旅,让我们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国首次摘下了久违的桂冠。是时候让中国文学走出国门,与国际文化接轨了。最近有人提出设立"李太白文学奖"让我们的作品走向世界,从而促进文化交流,的确,对此我十分赞同。

反对者会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会是设立此奖项的巨大障碍,中国文化的现状也对此限制严重。但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形势的不清,将左右他们正确的判断而酿成大错。没有两种文化是完全相同或是截然不同的。不要忘记曾经的日耳曼人、匈奴、哥特人。这些在古罗马古希腊文明看做是野蛮人的群落,最终还是相互融合,但至今欧洲列国仍存在大大小小的差异。这就好比我们的文学作品,文化差异总能消除。至于我国文学现状,设立此奖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一顽疾,如果我们一再推脱,只会加速我们的文学陷入深渊。

当然设立"李太白文学奖",并不是像某些野心家一样,争夺文学上的话语权,再拟定一套以自己价值观为基础的判定标准,用苛刻的眼光去判定外国人的好文章。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是将自己的好文章好作品推向世界,让人们共同去欣赏去享受。而不是像殖民者,同坚船利炮打开殖民地的市场,推销商品。

因为莫言作品的获奖,我们的作品已经引起了外国人的兴趣,趁此时机,大可以乘着莫言的东风,将更多的作品与外国友人交流,这样东西方相对独立的文化氛围可以融合起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我国昔日的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不都是在相互的交流中博采众长,在讨论时,无形地推动了文化发展。试想,如果他们像现在一样封闭自守,哪还有诸子百家流传下来的众多经典之作。

在我们加强文化交流的同时,是一个西方人了解我们的过程,我们与西方人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让他们在潜意识里对我们有抵触。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消除这种隔膜。而只有在他们了解我们的思想方法之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将我们的《四书》《五经》送入西方,让他们了解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儒文化或是看看更接近天下苍生的《墨子》亦可以在修养身心时读读《老子》《易经》,潜移默化中西方人慢慢接受我们,以后就能拿公正的眼光判定我们。

当然在国际间作用巨大,在国内最广泛的群众文化,此举也算一步好棋。乘势而上,我们可以鼓励更多有才情的人投入文学,唤醒人们心中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当群众有了文学基础,提升中国文坛自然指日可待,接着中国文学的地位将稳步提高,明显这俨然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也是每一位有志之士希望看到的。

所以我认为设立"李太白文学奖"是一个有益的举动,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在国际上的地位都帮助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400字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风景秀丽的它,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皇家园林的美。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澄碧如镜的昆明湖。

微风轻轻拂过,湖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太阳照向湖面,湖面金光闪闪,五光十色,在湖面上,有几艘小船在荡漾,犹如一只只水鸟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为一望无际的昆明湖平添了几分色彩。湖岸边,争芳斗艳的荷花尽情地绽放,一朵朵的荷花仿佛在说:“快来看看,我美不?”

随着三五成群的游客们走向十七孔桥,十七孔桥的桥头上有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狮子,并且这544只狮子,神态各异,姿态不同,看上去惟妙惟肖,每个桥墩上都雕有瑰丽的图案,这些图案美观大方,十分和谐,就连桥的里面都雕刻的十分古朴。

再往里走,就来到了长廊,长廊总共有一百多间,长廊的柱子上天花板上都刻有古代画家的名画,还有些提诗提词和人物,非常的生动。如果累了,还可以在长椅上休息一下,长廊两旁,百花盛开,粉的似霞,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绚烂无比,一簇堆在另一簇上,美不胜收……

出了颐和园,我还久久沉浸在这园子的美当中,颐和园真真地让人流连忘返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世界文化遗产300字满分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国庆节,爸爸妈妈带我去有着奇林怪石的黄山游玩。

我们到了黄山,第一眼就看见了许多山峰和许多松树。我们坐着一辆世界最大,可坐108人的缆车上山。在缆车上,我们感受到了仙气,仿佛来到了天堂。下了缆车,我们闻到了一阵阵清新的空气。

向上走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瀑布,它发出“哗啦啦”的流水声,再加上树叶被风吹的“沙沙”声,仿佛一首音乐,让我们听了感到很舒服。我们走到了出名的迎客松旁,发现迎客松正在仙境之中,让我感觉自己变成了神仙。

我们继续向山洞走去,路边偶尔还有猴子出没。走进了山洞,山洞里很暗,总会有滴水的声音。“哇!”人们大叫一声,我们仿佛看到了神之光。因为这里看不见太阳,微弱的光芒从夹缝中透射进来,很梦幻。

黄山的奇林怪石真美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讲解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顿觉长安虎飞扬,俨然将士戊疆场。西行一路潼关道,仍拥当年秦始皇。”读到这首诗你们一定想到了的秦始皇兵马俑了吧,那听我来讲一讲吧。

兵马俑是庄重的,走进它们,我能感受到庄严的气氛扑面而来,走进一号坑,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秦始皇统率着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神态各异。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古铜色的皮肤,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一个久经沙场的高级将领。那乌黑的眼睛,无比深邃,谁都无法洞察他的心思。

骑兵上身着短甲,下身穿紧口裤,看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打胜这场战斗;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要为秦国统一天下而殊死拼搏;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自己的亲人……

再望望这片兵马俑,我真是感慨万千,这些兵马俑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干妈去颐和园玩。进了颐和园,我们从万寿山的后面翻到了前面,哇!我看一个好大的湖呀!湖上有桥、大船、小船。多么美丽的景色呀!颐和园真大呀!干妈告诉我颐和园是以前皇帝和皇后游玩的地方,它还是全国最大的公园。

我迫不及待的想去开船。我们过了好多景点:有四大部洲、万寿石、佛香阁、长廊、石舫、船坞,这些景点我都没见过,很古老……

到了开船的地方,我们买完了票,然后上了船开始开船了。我和干妈轮流开船,干妈开船时,我吃午餐,我开船时,干妈吃午餐。我觉得船开得越来越慢,我们要去右边,但船去了左边,我试着往左边开,看看会不会船往右边开,可是还在往左开。我看见有个割水草的叔叔,我叫他来割水草,割完了水草船恢复动力了……

开完了船,干妈带我去十七孔桥,原来十七孔桥下有十七个孔才叫十七孔桥。它是石头做的,用来连接对岸和岛的,它在湖中的倒影像画中的一样美。

天晚了,我们去了一趟北京大学就回家了,一路上听到了鸟优美的叫声。今天真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考素材:美食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美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以前电视上做菜的节目五花八门,但观众看见的仅仅是一道道美食。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美食文化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经典作品中的美食,是一道耐人寻味的存在。比如在《白鹿原》中,为什么新娘会做一手好面条,是给娘家“长脸”必需的本领?又比如《京华烟云》中,经历了那么多社会动荡和家庭变故的姚木兰,为什么还会有心思慢条斯理地花费一下午的时间,料理一道焖鸡榨菜蒸笋?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不仅是为了果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而《中国味道》试图寻找一个崭新的充满烟火气息的温暖角度,感受经典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优雅和从容,领略千百年的寻常日子里,一茶一饭的生动气韵,在日用饮食之间带给人们强有力的文化归属感。

起初,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过多把注意力放在美食上。随着对文学作品的深入了解,我们慢慢感悟出经典的韵味。一本《京华烟云》,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写出了人物对命运从无力到超然,再到宽怀、同情的境界;一本《红楼梦》,从诗词歌赋到酒令灯谜,从说书笑话到医卜星相、栽种花果、畜养禽鸟,巨细无遗,活脱脱一本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在铺天盖地的资料中,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大部分前面挂一个“胡”的食物都是来自丝绸之路,如胡萝卜、胡麻子;大部分前面挂一个“番”的食物都是来自海上丝绸之路,如番茄、番薯;而宋朝开始就有如今天这般围坐一桌的“合家欢”饭局并开始使用公筷。更让我们欣喜雀跃的是,唐朝就有了冰激凌作甜品,还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 “酥山”。制作节目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充满惊喜、赞叹与自豪的寻宝之旅,经典作品就是我们的美食地图,每个人都在这里尽情地快意江湖。

还有让我们为之骄傲的选手,倾尽全力要把经典作品里令人垂涎的美食变成现实。“火肉久者无油,有松柏之味;风鱼久者如火肉,有麋鹿之味”,出生在金陵美食世家的杨天恒,翻遍古籍资料,希望复原400年前“南都繁会图”里的金陵味道,看到成品的那一刻,他发现自己突然懂得了什么是“守护传承”。河南开封民间食肆手艺人刘建波是个钻研宋朝美味的鱼痴,最初为了店里生意好想复原“清明上河图”的姜辣羹,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他,第一次翻开历史书研究千年前的繁华汴梁,靠一次次的尝试来破解配方,也正是这样的尝试,让他被千年前充满巧思的中国味道所感动……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美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以前电视上做菜的节目五花八门,但观众看见的仅仅是一道道美食。而我们想要运用丰富多样的电视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把美食与文化相融合,将文学作品中的力量,将每一道美食中的幸福满足感传递给大众。同时,也把中国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传递出去,让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从美食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感受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生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你见过五千年前的城池吗?想了解先民们的生活吗?希望感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吗?这个国庆节我又来到了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这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曾经的农田,如今已是世界文化遗产。金秋时节,远远望去,青色的水稻田里坠着着金黄的穗子。遗址被稻田和池塘环绕着,小桥流水茅屋点缀在相互交错的小路上。“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

在大门口坐上电动观光车,你便踏入了这座中华第一城。窗外闪过一道道景点:大莫角山、池中寺粮仓、西城墙遗址……一组组先民们劳作的雕像掩映在河流溪畔中,显得栩栩如生。瞧!鸟儿们正在鹿苑旁悠闲地踱着步子呢!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山坡上开着繁盛的花,远远望过去,像一片紫雾。

登上30多米高的雉山观景台,可以看到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域。莫角山遗址是最高统治者居住的宫殿。最令人惊叹的是反山王陵。这是一处人工堆筑的长方形土台,位于莫角山宫殿的西侧。它是良渚古城区域内最高的墓地,从墓地的选址、设计、营建可看出反山墓地特殊的地位。目前已发现十几座墓葬,出土了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这些随葬品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制作之精,是其他良渚文化遗址所未见的。是迄今为止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

最厉害的文物就是玉琮王了,它重达6.5公斤,上面刻有精致的神人兽面图腾。内圆外方的形状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

从遗址可以感受到当年恢弘的王宫和依水而居的草房子。这就是江南的原样吧。这里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防洪水坝。在2019年7月6日,中国的“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之路展览。

还可以戴上眼罩,用5G技术立体感受一下五千年前先民们的生活——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良渚文明”。

几只白鹭从头顶飞过,这是秋天写给遗址公园最美的诗歌吧!听说这里还藏着很多的秘密。国庆期间,附近新发掘的瑶山遗址公园也已经开放了,怎么样大美杭州,古城良渚,是不是值得大家去探索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和妈妈来到了北京,来到了我心心念念的颐和园

走进颐和园就看到了佛香楼,我们马上来到了佛香楼,“啊!好壮观。”千手观音栩栩如生,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佛……我们走出佛香楼的大门,就看见墙壁上刻了许多个小佛,满墙都是!而且每个佛的表情都不一样喔。然后我们登上了万寿山。万寿山上树很茂密、草绿悠悠的、百发齐放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唱歌,让我心旷神怡。

我们走着走着又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上很平静,水也很清,清得像一面大镜子,昆明湖边有许多个小凉亭供游客们休息、玩耍。我感觉到累了,就坐到了凉亭的小凳子上休息,突然吹来一阵微风,让我请神清气爽,顿时一点也感觉不到累了。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很多荷花有白色的、粉红色的一朵一朵的挨在一起。花儿开得那么鲜艳,真美啊不知不觉天黑了,我们依依不舍地走出了颐和园。

你去过颐和园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的饮食文化作文900字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有那么一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在百姓的心中可以说是大若天地。中国上下五千年沉淀了中华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也造就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年糕,是我国汉族的传统食物之一,也是农历年时的应时食品。在春节,我国许多地区都会吃年糕,我的老家自然也不例外。

年糕,与“年高”谐音,有“年年高的寓意,象征着收入、职位或小孩子的知识和身一年都比一年高。虽说只是寓意,没有多大的真实性,但象征了老百姓们朴实、简单的美好祝愿。

听爷爷说,这年糕的由来,得从一个传说讲起。在远古时候,有一种怪兽称为“年”。“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起来过冬了。“年”饿得不得已时,便只好下山,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人们看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准备了。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人们为了纪念和感恩“高氏族”的首领,便把“年”与“高”字和在一起,取其谐音为“年糕”。

年糕,在我的老家是过年的必备品。拜神时,总要取一小块年糕放在贡台上,以祈求神灵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能顺顺利利,万事如意。

拜完后,便可以拿年糕来吃了!这对于我来说莫过于最好的事了。煎、炒、炸、蒸、煮,一块普通的年糕在奶奶的巧手下,运用不同的烹饪手法做成了一道道各具风味、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灿黄灿黄的,别提有多诱人了!

吃的时候,大家都围成一桌,一边吃一边聊着生活的趣事与近况,你一筷,我一筷,你一言,他一语,好不热闹!其实,我想,在那一刻,重要的已不是年糕本身了,而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欢乐与亲情。看着老人们欣慰的笑脸,皱纹里满满的都是甜蜜,我的心中也仿佛有一股暖流淌过。是啊,传统美食、风俗习惯什么的,为的不就是这一刻三代同堂的欢乐吗?

如今,在这个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都已经被放到了工业流水线上的今天,中国人,这个全世界最重视家庭观念的群体,却仍然在大年夜聚集在一起,一遍又一遍地讲诉着彼此的故事,带着美好的寓意和企盼,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优秀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I am very honor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first citizen moral public welfare lecture hall in Ninghai County."The purpose of the lecture hall is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reproduce the prosperity of China. "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

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由湖南卫视播出的《汉语

汉语

五岁的我,这时,我在家乡,说着方言。天真的我还以为世界上只有一种语言。一天,在动画片里听见一种像我们家乡的方言,却又不是我们家乡方言的对话,我便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动画片里的语言,我有点听不懂?

妈妈说:那是普通话,与我们这里的方言有点不同。

中国有多少方言?我不解的问。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种不同的方言。妈妈说。

我疑惑地点了点头

八岁的我,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我渐渐地明白一些以前不太明白的事,而且也渐渐接触了普通话。这要感谢电视,由于我迷恋电视,而电视里说的都是普通话,唱歌用的也是普通话。我喜欢唱歌,所以对普通话也就更感兴趣了。不过,家乡仍未改变。依久用方言交谈,家乡也没有几个人说普通话。除了长年在外打工偶尔回来的人用普通话。

十三岁的我,现在我已经了解普通话,也说着普通话。家乡随着发展也有人开始使用普通话来交谈,慢慢地,方言被淡忘。

这也是普通话的推广,大家都开始使用普通话,以后就不会出现听不懂方言而发生小摩擦的事。中国只有一种语言也挺好的。

汉字

说起中国文化,汉字

记得那次,妹妹跟我埋怨老师,就是因为她在考试时字没写好,答案明明是对的,却被老师扣了分。

虽然我在嘴上没说什么,但也不知不觉地想起了一些事情。汉字

但是,与之相比的是我们现在的书写态度。如今的规范字明明是楷书,却把它写成了标致极了的草书。中国的楷书又叫方块字,顾名思义,一横一竖都是极有讲究的。但现在的学生,一笔一画都是歪歪斜斜的。在《汉语

中国的文化渊远流长,而汉字

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简简单单的十个字,蕴含的却是十三亿中国人的素质。外国友人都在努力地学习中国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吗?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故宫令我难以忘怀,因为它实在是太壮观了!

在远处看它,雄伟壮观的古代宫殿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宛若一名雄壮的史诗令人心潮澎湃。好个气派的建筑!

刚进故宫气势憓弦的午门,美轮美奂的景色就映入眼帘:宽阔庄严的广场气势磅礴;洁白的玉石栏杆坚固而精美;精致的青石衬托着那光艳夺目的朱墙黄瓦。这些屋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在每间房梁上,雕梁画栋,各式各样的神兽摆着奇特的姿势:有蹲着的凶猛无比的黄虎,有站着的威风凛凛的青狮,有正在跳跃的伶俐可爱的天马,也有卧着的淑女般的凤凰……每一个都独一无二。十多米高的红墙和柱子上,刻着两条回旋盘绕、栩栩如生的龙。我仿佛看见两条龙左一爪,右一咬,还发出凶猛的吼叫声。有一条龙被咬伤了,不服气,反扑过去,把对手的头按在爪下,紧紧咬住了它的脖子,顿时流出了殷红的血……

宫殿外的花园阳光明媚。地上草如茵,天上雾如烟。一棵棵青树像碧绿的翡翠,一朵朵白花像一块块白玉;千朵万多的桃花,舞动着绮丽的朝霞,随着风飘啊飘……

这样的景色,让我回忆起了一句诗: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我认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文化遗产兵马俑中考满分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坐落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市骊山北麓。于秦朝丞相李斯修建,历时三十九年完工。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更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要说这兵马俑的建筑为何如此壮观,原因就在与它的建筑结构奇特。先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间筑起一道道土隔墙,墙的两边再排列木质立柱,上置横木,再像汉堡包叠罗汉一样铺上棚木、苇席、黄土,就构成了坑顶。坑顶高出地表约2米。坑底至坑顶内部空间有3。2米高。由此看出防范之严密,工程之浩大。陶俑放入后,封住门道,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地下建筑。

兵马俑不仅建筑结构奇特精巧,陶俑也是各具特点。兵马俑仅一号坑就有8000多个,可是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饰就有很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表情更是各有差异。只要看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你说妙不妙吧?

刚说到兵马俑的分类,我就来讲讲。兵马俑从身份上分类,可以分为士兵和军吏两类。也是你远看没有什么区别,仔细一看,可是大有分别:有的头戴双卷尾长冠,身着战袍和鱼鳞铠甲,手按宝剑的将军俑;有的头戴单卷尾长冠,披戴铠甲或胸腹甲,手做指挥状的武官俑;还有头戴圆帻,身穿窄短袍和齐腰铠甲,立于马旁边的骑士俑,还有射水俑、车兵俑……最有趣的还是神情了:一个带着中帻,外貌严肃,好像所有所思;一个左侧挽着一个发髻,左眼眯起,仿佛在观察什么;一个柳叶眉,丹凤眼,生龙活虎……我不禁感叹:“技艺精湛啊!”

几千件魁伟英武的大型陶塑,整齐排列在两万方里,其磅礴气势使人心灵震撼,体现了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卓越才能。我赞叹!我崇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向后看中国文化作文

全文共 1905 字

+ 加入清单

细细的品味,觉得很有意思。戏说完皇帝就是格格热,时下又流行起了“夫子学”。不是吗?老子的哲学、孔子的心得、庄子的道,要不就是品三国、清代十二帝、就一个张生和崔莺莺就讲了好多天,又是李白又是杜甫,反正很热闹。中国文化是璀璨的,历史是辉煌的,以史鉴今不旦中国人外国人也懂,要不孙子兵法也走不出国门,这无可厚非。但细想起来又觉得中国人怎么就这么爱“一窝蜂”呢,一个人鼻子出血仰天,过路的全围来向上看,这岂是笑谈?

“中国的文化是向后看的”,这不是我说的,而且我也并不完全赞同,这是上个世纪初(确切说是1926年)美国学者奎德诺写的《观察中国》中的一句话(有识之士不防一阅)。后面好像还有句话:“中国的文化是向后看的,总是以旧的理论和言行来规范现代意识……”这个外国老头怕是早以做古了,我的感慨是一个外国人在那么一个年代说出的一句话却似乎成了一种定律,果真言中了?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大到国家法律法规小到企事业单位的条令规定多如牛毛,可执行起来却如此之难,人们却津津乐道于几位学者关于古圣先贤的“传说”。(历史只有当时当事当人才是最真实的,我敢说这是真理,再挖空心思的佐证也有“杜撰”或说臆断的成份,而且有些偏得太远,以至于误人子弟,说传说过重所以加了引号,又何尝不是传说?)

诸子百家的言论与思想有它的优秀之处这是妇孺皆知的事,弘扬历史文化,推崇精神典范亦无可毁议,但贵在理性与长久,如此热闹景象是否会昙花一现,尚不得而之。是中国人不愿创新??一个城市复制着另一个城市(说在国内旅游就是在一个城市挣钱到另一个城市花,我看也不无道理。),一个品牌复制着一个品牌(怎么打都不灭),一个名星后面多少人模仿(而且还沾沾自喜)。中国人怎么了?中国文化怎么了??我们的学者能不能多一些有益的研究探索,少一些哗众取宠;“僧敲月下门”,贾岛骑什么色的驴就不要研究了,难道这也是学术

这里我想做三点思考:

其一:中国的文化果真向后看?

我敢说有,而且比重还不小。国人一向把“引经据典”做为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似乎道理只有古人说的才对;教育孩子也总是“我们小时候”、看人家孩子;衡量社会进步也总爱提及过去“到月拿钱,大家一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向后看不是错,但主要是如何立足现在,反思过去,开创未来,落脚点是现在而不是过去。“百姓是墙头草,那边风来那边倒”,这话不对,但百姓的思想确实需要引领,忽冷忽热,“文化的发烧”同样会引起“思想上的感冒”,于是没了主流少了前沿,“一窝蜂”,“一锅煮”,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清朝的历史张三说李四编王五演,都说是史实,可到底谁说的对却搞不清——可怜我们的孩子!!

其二:为什么向后看?向后看的成份肯定有,那么就应该问问为什么喜欢向后看。也是啊,拿仕途说,当中国的官先要能说,再次能写,最后还要能协调,这才叫人才。能说:说什么?说今天的人和事都在不好说,说明天的太远太空,那还是说过去的,过去的人肯定有,事肯定有,而且大家都知道,好说,更重要的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说多说少,说真说假,没人也没功夫拷问;能写:汉字得多认点、古诗词要懂点、好文章要会背点,要是有好文章借鉴一下就更完美了,于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协调是个大事:要会说话,要猫得下腰,说白了得能当孙子,于是这经验可就重要了,君不见狼文化与厚黑学曾大行其道,夫子学眼下正流行,国人嘲笑东施已是几千年的事了,但仍然是五十步笑百步,可叹耶,可悲耶!!

其三:能不能理性的向后看?

能!中国人向来是哲学的,那么早就知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就知道“白马非马”的诡辩,中国人重视如何做人,更重视文化,也许是太重视了才总是回头看。既然懂哲学就应该懂得一分为二。那么是让百姓自己一分为二还是由人来引领?这就是个问题了,我敢说要是没个头衔上台去讲一是没人听二也是你也上不去台,为什么?因为中国人信奉“来头”,什么领导,什么学者,什么教授,什么知名作家,我想问问有几个是他们自己的专业?是不是也有“搞导弹的买茶蛋”的嫌疑?我向来以为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精于专,种别人的地扔了自己的田(自己的田不产粮了?)。按我的学识说人家浅尝辄止有点过,但漏洞百出、疑窦丛生确实不少。依我看学术上的东西最好还是“买啥吆喝啥”,前几年看过一本吉林大学博导金景芳教授和另外两个人合著的《孔子新传》,金老师是中国孔学会的原会长,写这样的书可谓没门当户对,而且我觉得这是一本对孔子研究非常深透的好书。所以文化是不是应该向后看,关键在于如何去粗取精、一分为二,如何坚持长久。仅此而已,另外这里所说的“中国人”是一部分或说是少部分,非统计概念。

[向后看中国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解说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座黄山,竟能和五岳相媲美,它像具有魔力的大师一样,吸引着无数人前去探访。我也忍不住要走进黄山,一探究竟。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中外,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奇松”,黄山四大景观之一—迎客松。远远望去,它好像一位恭恭敬敬的老人正在向我们弯腰问好,那细长的手臂——两根细长的树枝,在风的吹动下,使劲向我们招手。它是黄山一张最有名气的标志性名片。

过了迎客松,不超过二十分钟就可以来到黄山最险峰——天都峰脚下。天都峰海拔1810米,虽然海拔排在群峰第三位,但是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天都峰有一座极其危险的桥——鲫鱼背,这是一个很窄的天生石桥,这一段石级架在几乎垂直的石壁上,两边峭壁千仞,峰顶平如掌,可真险峻!

从天都峰下来,来到黄山第—高峰——莲花峰。莲花峰海拔约1864米,“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大家请看,莲花峰中间的主峰高起,四周有许多小峰族拥着主峰,是不是很像一朵仰天怒放的莲花啊?这就是莲花峰名字的由来。

黄山第二高峰是光明顶。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中曾提到明教扎营光明顶,但是那个光明顶说的并不是黄山的光明顶。光明顶平坦而开阔,日照时间长,是黄山看日出、观日落、赏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

黄山的一景一物,都是那样美丽神奇,真让人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

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全文共 23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夜,读《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

1、君子的定义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阐释了文质彬彬的君子应该是这样的,“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彬彬有礼的君子。”

2、文化的创造过程

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相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自然属性。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它同时也改造“改造者”自身、即实践着的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举个例子,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人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完成的这件包含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均属“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简而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3、大文化及文化结构

大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其文化结构如下四个方面:

(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如社会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这一类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之说。

(4)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心态文化层又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等。

社会意识形态则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它们往往是由文化专家 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物化形态——通常是著作、艺术作品——固定下来,播之四海,传于后世。社会意识形态又可区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如政治理论、法权观念)和高层意识形态(如哲学、文学、艺术、宗教)。

4、小文化

小文化是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因此,被称为小文化。小文化主要讨论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研究人类的精神创造时,不能忽略物质创造活动的基础意义和作用;在讨论关于心态文化诸问题的同时,不能忽略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对于心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总之,不能将“小文化”与“大文化”割裂开来。

5、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上古时华夏族(汉族古称)建国于黄河流域,自认为居天下之中央,故称中国,而将周边地区称为四方。

“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中”,意谓居四方之中。“华”,本意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上编

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黄河中下游一带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的地区。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结果,夏商周的中心地区是今天河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河北省的西南部和山东省的西部。这些皆是当时自然环境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后随着战乱的频仍,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地区转移。“苏杭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即反映了唐宋以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实,“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是中国一脉相承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宗法制度的结合。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史学、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甚至科学技术等等。要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需要了解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

1、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

2、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故梁启超先生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3、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中华民族刚刚进步到文明的边沿,就形成了一个祖先,一个权力,一个核心,这无论与古代埃及,抑或两河流域、印度、古希腊,都是不同的。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