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人故事议论文素材精选20篇

交友的范围宜稍宽泛,各种人都有最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名人故事议论文素材,供大家阅读!

浏览

4885

作文

1000

篇1:名人哲理故事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注意力》

约翰留胡子已有多,忽然他准备把胡子剃掉,但是又有点犹豫:朋友、同事会怎样想,他们会不会取笑?我经过数天的深思熟虑,他最后下决心只留下小胡子。第二天上班时,他已有足够的的心理准备来应付最糟的状况。结果出乎意料,没有人对他的改变有任何评价,大家匆匆忙忙来到办公室,紧紧张张的做着各自的事情。

事实上,一向到中午休息时没有一个人说过一个字。最后他忍不住先问别人:“你觉的我这样貌如何?”对方一楞:“什么样貌?”“你没注意到我这天有点不一样吗?”同事这才开始从头到脚打量他,最后最后有人嚷出:“噢!你留了八字胡。”

着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也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他出生成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口人坐在大餐厅中。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

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的一个不被人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大家遍寻不到他的时候再跳出来。令英若诚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

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这才焉焉的走出来吃残溏剩菜。

哲理:永远不好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会大失所望。不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每一天对着镜子琢磨半小时决定用哪种口红,哪条领带,你的苦心也许根本没有人注意。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你也把注意力放在事上吧,不好总惦记着别人怎样评价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华成语故事》中,这个成语——“程门立雪”是一个值得大家去深刻体会的成语之一。宋朝时,有一位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学习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有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要到。午饭后,杨时为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一起去程颐家。守门人说程颐正在睡觉。他们不愿打扰,便在门口守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的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口守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他们在门完雪地里等了很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意义已经非产明显,就是要让人们知道——学习的优异,需要汗水的付出,才有回报。然而,现在的这个时代,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刻苦努力的精神,越来越少,希望通过这个成语,能让大家找会这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砥砺学习名人成长故事

全文共 1714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首儿歌,我会经常带领班上的同学吟唱,尽管他们已是初一学生,但我觉得这首歌非常有教育意义,可以激励他们脚踏实地,不断向前。

这首歌名叫《蜗牛与黄鹂鸟》,歌词内容如下: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蜗牛虽然跑得慢,但他心中有目标,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而现在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是不明确就是不坚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比比皆是,“庸庸碌碌无所事事”的情况司空见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开了一系列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走进名人,从名人身上学习优良品质,汲取精神力量,我也在授课中,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把知识还原为生活,让学生喜闻乐见,在耳濡目染中逐步积极向上,奋勇争先。

昨天,我把教材中成长故事做了一个整合,让学生探究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原因下怎样的变化,看到这样的变化,你心里感觉如何,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呢?

学生稍作思考,鲜活的人物就被从记忆中唤醒,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英子从胆小变得守时勇敢,亨特从心惊胆颤变得充满自信,这是令人欣慰的成长;在梦想的召唤下,丑小鸭从丑陋自卑变得美丽自信,这是令人感动的成长;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从一介武夫变得文武双全,让鲁肃刮目相待,这是令人惊喜的;而令人惋惜的是,方仲永,一个天资聪慧之人由于父亲的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毁了大好前程,最终成为普通人。

“同样是父亲,但不同搞得家教导致了不同的教育结果;同样是成长,但不同的变化造就了不一样的成长轨迹;同样是名人,但不同的遭遇历练了,不凡的人生。”我一个排比句,将课堂切换到了欣赏视频的环节。

“请同学们呢观看这位名人的简短事迹及一段有关他的演讲视频”,然后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你内心真实的感受。五分钟后,学生开始展示。

对人物的精神学生肃然起敬。

任维峰:他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就不屈不挠地坚持,矢志不移的奋斗,最终走向了成功。

张钟月:虽然他没有双手,但他用自己坚毅的精神完成了学业,最然他没有双腿,但他用自己执着的新年追逐生活的脚步,脚步背后是生活的艰辛,但他迈出了不止一步、两步……

刘妍延:没有催人泪下的辞藻,也没有励志的长篇大论,他只是在开玩笑,却从这笑声中,听出他的坚毅与乐观。他笑,那是发自心里,对命运傲然的笑,他要扼住命运的喉,活下去!没有四肢的生命,看似不完整,却比健全的生命更完美。

阴朝欣:他乐观、幽默,不向命运屈服,这些优点没有任何粉饰,所以,他不逊于闻一多、贝多芬等伟人,因为他也是“一个大写的人”。

宋晓燕:他做出30°大转弯的漂浪,他用仅有的两个脚趾头打高尔夫,她用自己幽默的语言为人们献上一次又一次激情的演讲。

翟海洋:弹乐器,体育活动他样样在行,可这令人吃惊的举动却是常人几倍的努力修炼出的真果。此人只应美国有,领国能得几回闻,他就是身残志坚的尼克胡哲。

任晓谦:他心里曾存在死与生的观念,但他选择了生,他要亮丽地活下去。

对生活的启迪学生众说纷纭。

郭佳鑫:我们有矫健的四肢,却连一个没有四肢的人也比不上,都说自己有梦,无能哪能追梦,不追梦又如何能成功呢?

高荣滔:世界上没有闯不过的关口,只要你肯努力,勇往直前,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只有这样你才能朝目标走去,向成功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董泰鸣: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所以我们要培养不放弃的品质,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庞师颖:梦想就在前方,穿过古老城邦,我追逐我的梦想,就算梦想会很小也不会去遗忘,执着的目光,坚毅的希望,就让梦想带领我们一直坚持到远方,坚持梦想……

赵树杰:回想以前,记忆随我的思绪倒退,看到那一幅幅画面从我脑海中浮现,我不禁为自己感到羞愧,为自己的懒散而后悔。

郭中正:我们要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将失败转化为学习得动力,崛起,将成为成功之人的王者们!

段玫如:他告诉我们自食其力,生活是甘甜的;卑躬屈膝,生活是酸苦的。生命是自己珍惜的,成长是自己经历的。

当学生的见解一一呈现时,我真正体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只有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找一个点站起来,生命就会有价值。

孝义六中刘海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以销售名人为主题的故事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做生意最大的成功之处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为他人提供多少服务。

——洛克菲勒

乔.吉拉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在15年中卖出13001辆汽车,并创下一年卖出1425辆(平均每天4辆)的记录,这个成绩被收入《吉尼斯世界大全》。那么你想知道他推销的秘密吗?

曾经有一次一位中年妇女走进乔.吉拉德的展销室,说她想在这儿看看车打发一会时间。闲谈中,她告诉乔.吉拉德她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就像她表姐开的那辆一样,但福特车行的推销员让她一小时后再去,所以她就先来这儿看看。她还说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今天是我55岁生日。”

“生日快乐!夫人。”乔.吉拉德一边说,一边请她进来随便看看,接着出去交待了一下,然后回来对她说:“夫人,您喜欢白色车,既然您现在有时间,我给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双门式轿车——也是白色的。”

他们正谈着,女秘书走了进来,递给乔.吉拉德一打玫瑰花。乔.吉拉德把花送给那位夫人:“祝您生日快乐,尊敬的夫人。”

显然她很受感动,眼眶都湿了。“已经很久没有人给我送礼物了。”她说,“刚才那位福特推销员一定是看见我开了部旧车,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我刚要看车他却说要去收一笔款,于是我就到这儿来等他。其实我只是想要一辆白色车而已,只不过表姐的车是福特,所以我也想买福特。现在想想,不买福特也可以。”

最后她在乔.吉拉德这儿买走了一辆雪佛莱,并写了一张全额支票,其实从头到尾乔.吉拉德的言语中都没有劝她放弃福特而买雪佛莱的词句。只是因为她在这里感觉受到了重视,于是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选择了乔.吉拉德的产品。

不要做任何事都以利益为前提,做生意赚钱固然重要,但是,记住做人是做生意的前提。会做人自然就会做好生意,其实这个世界是以人为本的,真正尊重你的顾客,你才能赢得顾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故事:沈从文曲折的一生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着,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早年有人劝沈从文入党,他冷笑:没兴趣。建国后一番改造,让他惶恐无地。57年反右,他竟然诬陷自己的弟子萧乾是特务。但是萧乾不敢跟老师计较,多年后去看望沈从文,发现他住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就出面替沈从文要房子,不想沈从文大怒,吼曰:我还要入党呢!从此与弟子绝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功名人的小故事“大叔控”赵薇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的赵薇绝对是一位成功女性,从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到百花奖最佳导演奖,她所向披靡。但是,当赵薇谈起自己的初恋时,她的心里都是遗憾与“挫败”。

赵薇在一次采访中说,相对于别人美好的初恋来说,她的初恋用单恋来形容更为合适。在赵薇十八九岁的时候,她遇到了她认为的一生至爱。对方是一位在赵薇的眼里成熟稳重又有才华的男人。那个时候赵薇还是无名小辈,两个人不在一座城市,为了与心仪的人对话,赵薇强迫自己读不爱读的书,听深刻的音乐,希望自己的思想可以成长,而这一切只为与“大叔”找到共同话题。

虽然经常与“大叔”打电话、通信,但是在接下来三四年的时间里,“大叔”对赵薇并无爱慕之情。对于年轻的赵薇来说:“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陷入一个病态的幻想里面,可能因为我是双鱼座。老是幻想整个恋情是多么美好。”即便两个人并没有谈恋爱,但是年少的赵薇还是会在幻想中完成自己的恋爱,“我会幻想我们曾经去过这里,我们去做了浪漫的事情,我们以后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反正就是挺有病的”。但是这段“有病”的初恋对赵薇是珍贵的。

“大叔”并没有直接拒绝赵薇,或者是出于对小女孩的爱护,他对赵薇很关心,却又保持距离,像对待小孩子一样。这让赵薇沉浸在自己的单恋里,直到自己放弃这段“恋情”。

对于赵薇来说,她非常希望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对方有没有喜欢过她,有没有爱过她。这个机会直到赵薇出演《还珠格格》之后才有。那时候的赵薇已经出了名,这似乎给了她无尽的勇气,在一次演出中,两个人相遇了,在赵薇的眼里,“大叔”依然是那么有魅力。或许少年时的单恋需要一个正式的结语,赵薇找到了“大叔”,她问:“我想问你一件事儿,你到底有没有喜欢过我,爱过我?”“大叔”回答:“对不起,小薇,我真的没有。”而对于赵薇来说,她也释然了。在得知自己只是单恋时,赵薇并没有过于伤心,因为年少时的单恋已是过往云烟,但是对赵薇来说,与其说恋上了“大叔”,不如说她恋上了那份才华。那份成熟男人散发出来的气质,那是赵薇不了解的世界,而正是这个人,为赵薇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年少时,会生起莫名的情愫,或者是因你在对方身上看到另外一个自己,或者是因你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便把爱恋寄予对方。年少时的爱恋,无论单恋、暗恋还是两情相悦,待到成长,再次想起,都会成为记忆里最隽永的一幅画。那是来自青春的印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傅嘉九岁难进士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傅嘉,清朝著名学者,广东人,出生于公元1745年。

傅嘉自幼聪明好学,在父亲的指导下,五六岁时便学会了联诗作对,到七岁去学校读书时,在文学上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可是,他只念了一年书,由于母亲去世,家中贫困,他也就退学了。在他退学之后,仍不忘读书,常在上山砍柴和干活的空间,挤时间读书。

有一天,他听说朝廷派了个叫李调元的进士到广东任学政。傅嘉早就知道李调元是个有名的才子,小时候就以“叔嫂联对”而闻名乡里。于是,他一时心血来潮,便想见识见识这位名人的才华。

几天后,傅嘉打听到李调元每日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便在路的正中央用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然后守候在那里。不一会儿,李调元坐着轿子来了。

轿夫来到“石桥”跟前,一脚便把石头踢到了路的一边。这下,傅嘉可不干了,上前拦住轿夫,指责他不该把他的“石桥”拆掉。轿夫则说傅嘉不应该在路中央摆石头玩,妨碍行走。轿夫和傅嘉各说各的理,声音越来越大,争吵起来。

李调元在轿中听了,也觉着这孩子太不讲理,于是便走下轿来,准备劝说几句,叫他让开算了。

不料,他刚一下轿,傅嘉竟一扫刚才的怒气,上前深施一礼说:“您就是新来的李大人吧!听说您从小就以联诗作对很有名气,在下很是敬慕,今以‘石桥’拦轿,就是想和大人联上一对,不知大人能否赐教?”

李调元一听,心中就乐了,天底下竟有这样求联对的!不过,他一向以联诗作对为乐趣,今又见傅嘉出语不凡,满脸稚气,很像自己当年向三嫂讨粽子时的那副神态,不由十分欢喜;于是,也想考考他是否有自己当年那种才气,便高兴地对他说:“那你就先出上联吧!”

傅嘉不假思索,顺手指着被轿夫踢倒的“石桥”,写出上联:踢倒磊桥三块石。

按说,上联中的“磊”字应该用“垒”字,可他竟写上了三个“石”字的“磊”,和后面的“三块石”相接,使得李调元难以应对,想了足有半个时辰,也未想出合适的语句来,便有些难堪地提出回去再想,明日一定答复。傅嘉同意了。

李调元回到家中,愁眉不展,他的妻子见了,便问根由。当李调元把途中一个孩子求他联对的事说出后,妻子竟笑着说:“咳,这有何难?”

于是,她拿过剪刀,把绣花用的纸剪出一个“出”字,然后从中间剪成两个“山”字说:剪开出字两重山。

李调元一听,“出”和“磊”相对,“两重山”和“三块石”相对,不由得连连称妙。

第二天一早,李调元又坐轿来到原处,见傅嘉已等在那里,便把下联说了出来。

可傅嘉听了,却微微一笑说:“这下联对得的确很妙,但我想并非出自李大人之手。”

李调元吃惊地问道:“你这是从何谈起?”

傅嘉又笑着回答说:“想大人堂堂男子,不用‘劈’字和‘砍’字,怎么想起来用个‘剪’字呢?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此联定是李夫人对的。”

李调元听后,十分钦佩傅嘉惊人的聪敏才智,不但承认了夫人对下联的事实,而且专门来到傅嘉的家中,送上俸银二百两,一再嘱咐他的父亲要好好供傅嘉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谈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244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1)精其选。

(2)解其言。

(3)知其意。

(4)明其理。

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初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五经四书一样,一字一字地高声朗诵。照这个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天也念不完。大多数的书,其实就像报纸上的新闻一样,有些可能轰动一时,但是昙花一现,不久就过去了。所以,书虽多,真正值得精读的并不多。下面所说的就指值得精读的书而言。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从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书,都是经过历来群众的推荐,经过时间的选择,流传了下来。我们看见古代流传下来的书,大部分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心里觉得奇怪,怎么古人写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他们所作的东西,也有许多没有价值的,不过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为历代群众所推荐,在时间的考验上,落了选,被刷下去了。现在我们所称谓“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书之中还要有些被刷下去。不过直到现在为止,它们都是榜上有名的,我们只能看现在的榜。

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须要精读的书。这就是要一本一本地读,所以在一个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就中国的汉语笼统地说,有现代汉语,有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统称为古文。详细地说,古文之中又有时代的不同,有先秦的古文,有两汉的古文,有魏晋的古文,有唐宋的古文。中国汉族的古书,都是用这些不同的古文写的。这些古文,都是用一般汉字写的,但是仅只认识汉字还不行。我们看不懂古人用古文写的书。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就看不见这道关里边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好在关外指手划脚,那是不行的。我所说的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这一道语言文字关。当然要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这是当然的事,这里就不多谈了。

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比写那部书的人的话少,他所说的话总比他的意思少。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简单一些,不能像他所要说的话那样罗嗦。这个缺点倒有办法可以克服。只要他不怕罗嗦就可以了。好在笔墨纸张都很便宜,文章写得罗嗦一点无非是多费一点笔墨纸张,那也不是了不起的事。可是言不尽意那种困难,就没有法子克服了。因为语言总离不了概念,概念对于具体事物来说,总不会完全合适,不过是一个大概轮廓而已。比如一个人说,他牙痛。牙是一个概念,痛是一个概念,牙痛又是一个概念。其实他不仅止于牙痛而已。那个痛,有一种特别的痛法,有一定的大小范围,有一定的深度。这都是很复杂的情况,不是仅仅牙痛两个字所能说清楚的,无论怎样罗嗦他也说不出来的,言不尽意的困难就在于此。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可再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的人的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的主观上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仅至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从前有人说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书法名人励志小故事:皇帝练字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样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务必痛下苦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外国名人故事: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欧拉(1707~1783)-欧拉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便成为着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

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据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着多部。

欧拉这个18世纪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

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名人故事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汤显祖写《牡丹亭》入了迷,饭不吃,觉不睡。有一次,汤夫人问他饿不饿?他说:“我整天都同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打交道,哪里还觉得饿!”

汤显祖泪著《牡丹亭》一天中午给他送饭,书房里竞空无一人,急忙派人四处寻找,也毫无影踪,后来忽然发现柴房里隐隐传来痛哭声,夫人进去一看,正是他掩面悲恸。 原来(《牡丹亭》写到(《忆女》一场,春香陪老夫人到后花园祭奠死去三年的杜丽娘,悲从中来,低头看见自己身上的罗裙,恰是丽娘生前穿过的,物在人亡,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他说:“我正写到,‘赏春香还你旧尼裙’一句,好像自己成了春香,睹物思人,情发于中,忍不住就哭出声来了!” 汤夫人把他从柴堆上拉起来,又是埋怨又是关切地说:‘快回去吃饭,你这个人呢,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直到这时,他才发觉肚子咕咕作响了。

由于汤显祖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活动,使《牡丹亭》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搬上舞台后更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坐在最前排名人故事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城镇。从小,玛格丽特的父亲就对她进行了严格的家庭教育,还经常对她说这样的话:“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争做第一,绝对不能落在其他人后面,即使是坐公交车,也要坐在最前排。而且绝对不允许说‘太难了’或者‘我做不到’之类的话。”

这样的要求对年幼的玛格丽特来说,实在是太严格了。不过,也正是因为父亲的严格教育,才使玛格丽特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玛格丽特做每一件事情,都抱着必胜的信念,而且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要“永远坐在最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制订了拉丁文的五年教学计划,结果她在一个学期内就全部学完了,而且考试成绩还名列前茅。玛格丽特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还积极参加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玛格丽特的大学校长曾经说过:“她是我们学校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充满自信,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

后来,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成为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被世人誉为“铁娘子”。

要“永远坐在最前排”,否则没有挑战和压力的人生,怎能过得精彩,如何获得成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源于名人故事的成语:兵贵神速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还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对女人的恭维名人故事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是很难得的气质,但恭维美丽而恭维得漂亮,就更难得了。以美丽著名的德文希尔女公爵有一次从马车上下来,附近刚好站着一个清道夫,他正在点烟斗。清道夫看见了女公爵,惊叹之余大声喊:您的眼睛可以点燃烟斗!此后再有人恭维她,女公爵都觉得索然无味了。

法国作家伏尔森的好友丰特奈尔是一位有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97岁时还谈笑自若。一日,他在社交场合遇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他对那位女子说了很多恭维话,片刻之后,他再次经过那位女子面前时却没看她一眼。于是那女子对丰特奈尔说:我该怎么看待你的殷勤呢?你连一眼也没看我。丰特奈尔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若看你一眼只怕就走不过去了。

丘吉尔的父亲曾投身于选举,他的母亲到处去为丈夫拉选票。有一天,丘吉尔夫人向一个工人拉选票,那工人却直截了当地拒绝说:不,我当然不会投票给一个到了晚餐时间才起来的懒惰家伙。夫人闻言非常着急,连忙向工人解释他听到的是错误的传说。那工人看了夫人一眼,很高兴地说:哇!夫人,您若是我的妻子,我根本就不要起床了。工人的幽默,对一位贵妇而言也许有点失礼,但英国人通常不认为这是吃豆腐,可以一笑置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哲理励志的名人故事:老舍先生

全文共 2438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汪曾祺

北京东城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他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手法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上,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与人握手时动作很轻,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构想赞叹不止。

老舍先生极其敬重齐白石,谈起来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屏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白石老人踌躇了很久,还是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北京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就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他很郑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说是毛主席送来的,让大家都喝一点。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一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菜我之前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老舍先生对文联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当时北京市文联的干部不多,老舍先生对每个人都相当清楚。他不看干部的档案,也从不找人“个别谈话”,只是从平常的谈吐中就了解一个人的水平和才气,比看档案要准确得多。老舍先生爱才,对有才华的青年,常常在各种场合称道,“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而且所用的语言在有些人听起来是有点过甚其词、不留余地的。老舍先生不是那种惯说模棱两可、温吞水一样的官话的人。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老舍先生这样“作家领导”的作风在市文联留下很好的影响,大家都平等相处,开诚布公,说话很少有顾虑,都有点书生气、书卷气。他的这种领导风格,正是我们今天很多文化单位的领导所缺少的。

老舍先生是北京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做报告(也是由别人起草的)……但是作为一个北京市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一些别人没有去想或想不到的问题。

北京过去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时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出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做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做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北京有一座智化寺,寺里的和尚做法事和别的庙里的不一样,演奏音乐。他们演奏的乐调不同凡响,很古。所用乐谱别人不能识,记谱的符号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笔道。乐器倒也和现在常见的差不多,但主要的乐器却是管。据说这是唐代的“燕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寺里的和尚多半已经各谋生计了,但还能集拢在一起。老舍先生把他们请来,演奏了一次。音乐界的同志对这活着的古乐都很感兴趣。老舍先生也感到很兴奋。

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以前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汇编是把代表提案都印出来的。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那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

老舍先生说:“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

1954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一节令人翘首以待的语文课马上要开始了,可我的心情却很复杂,既充满期待,又忐忑不安。

昨天老师说今天有个有趣的活动,要求全班同学每人查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资料,可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精心准备的华罗庚资料,偏巧这时候居然不翼而飞了。我的心开始砰砰直跳,甚至有一种大难临头的奇怪感觉。

上课铃按部就班地准时响起,老师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说:“请同学们选两名优秀选手,上台轮流演讲。”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可这时的我却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地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千万别选我哦!

过了一会儿,老师说:“推选时间到,同学们!”教室里一下又变得鸦雀无声,推选结果让我长长地透了一口气,一下子如释重负。“真是苍天有眼,没让我难堪!”我暗自庆幸自己的幸运。

演讲开始了,可谓一波三折。佘焱辉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可他的破锣嗓子一亮嗓,就让人明显地感到他底气不足,只演讲到一部分,老师就让他灰溜溜地下台了。同学们大失所望,我的心也开始莫名其妙地忧心忡忡起来,“柴晨晰可千万别这样呀?”

我的担心纯属多余,柴晨晰神态自若地登上了演讲台。他讲的是同学们都饶有趣味“狼牙山五壮士”故事,随着他的绘声绘色地讲述,我们的思想也一下子进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时英勇行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一波三折的名人事迹报告会就这样结束了。这次生动有趣名人事迹报告会,让我深受启发。今后我们要发扬狼牙山五壮士精神,认真学习,增强本领,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议论文素材名人名言

全文共 1932 字

+ 加入清单

1“偶然”不会帮助准备不周的人。—―巴斯坦

2、机会是时间之流中最好的一霎那。——贺威尔

3、只有抗拒诱惑,你才有更多的机会作出高尚的行为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4、黄金的枷锁是最重的。——巴尔扎克

5、人只有一个冤家——无知。——雨果

6、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是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西塞罗

7、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8、努力是成功之母。—―塞万提斯

9、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认为自己必将失败无疑。—―富兰克林

10、一个人可以失败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责怪旁人,变不是一个失败者。——巴拉斯

1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12、我要反复思考好几个月:有九十九次结论都是错的,可是第一百次我对了。—―爱因斯坦

13、成功之因,在于不屈不挠。 ——荷兰谚语

14、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段就难。——中国谚语

15、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又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生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鲁迅

16、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17、人只有在人们中间才能认识自己。——歌德

18、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他对社会有害,也就是对自己有害。—―马卡连柯

19、生活在社会中要离开社会而自由,这是不可能的。—―列宁

20、人如果不为自己活着,而是把自己融化到社会里,那就很难杀死他,因为要杀死他,必须杀死周围的一切,杀死整个国家,整个生活。—―奥斯特洛夫斯基

2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谚语

22、自古雄才多磨难。

23、莫向不幸屈服,应该更大胆、更积极的向不幸挑战。—―维吉尔

2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裴休

25、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伏尔泰

26、奇迹多时在厄运中出现的。—―裴根

27、真正勇敢的人,应该能够智慧的受最难堪的屈辱。—―莎士比亚

28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

29、逆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巴尔扎克

30、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持不屈,遭厄运是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雨果

31、能够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丘吉尔

32、请记住,环境越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列夫。托尔斯泰

33、逆境中的勇气是光辉的。——渥尔那尔右

34、人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造就出来的。思想上的压力、肉体上的痛苦、都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学家贝费

35、只有崎岖而未经修凿的道路才是天才的道路。—―布莱克

36、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泽东

37、在科学大道上没有平淡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的小路上攀登而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38、看似寻常最崎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

39、患难及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40、天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总在坚而不烦,劳而不避,及期于成。—―佚名

41、一个人不先了解悲哀,便不会了解喜悦。——培根

42、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事业。——伏尔泰

43、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贝多芬

44、逆境使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

45、你想成为幸福的人么?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46、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入顺境,才觉得受用,舒服。——爱迪生

47、逆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巴尔扎克

48、社会是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49、愈挫愈奋。—―孙中山

50、泛舟沧海,立马昆仑。—―周恩来

51、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莱

5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53、踏尽崎岖路自通。——邓拓

54、只要勇于探索和奋斗,一个普通的灵魂也能走得很远很远。—―袁和

55、机遇总是光顾有准备的头脑。——佚名

56、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谚语

57、空口袋难以自立。—―富兰克林

58、我的字典里只有三个词:工作、意志、等待。——巴斯德

59、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巴甫洛夫

60、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客气的选择了勤奋,他几乎是世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爱因斯坦

61、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是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华罗庚

62、如果良机不来,你就创造良机。——史迈尔

63、最能干的并不是那些等待机会的,而是运用机会、攫取机会,征服机会,以机会为奴仆的人。——卓宾

64、机会是注意力的产物。—―洛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关名人故事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胜于自信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应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终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必须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先,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景下,能否坚持自我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代名人顾炎武勤奋治学的故事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名人故事顾炎武自督读书的故事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着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着。

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着名的《日知录》一书。

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

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李斯特曾拜车尔尼为师,从那时开始他每次来回都要步行两个多钟头去上课,他每天练习4-5小时,虽然他当时的钢琴技巧已经十分娴熟,但为了取得更的的成就他仍然从基本功练起,三度、六度、八度、指法练习、震音、华彩段是他每天必须的练习,他的技巧和表现力当时无人可比,他被后人称为“钢琴之王”。

正能量人物: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20xx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