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信仰为话题作文以上通用4篇

浏览

3321

作文

4

篇1:以信仰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信仰”二字,在不同的时代一如既往地存在于人们的观念里。当然,在不同的年代里,信仰的意义有所不同。不同的人,对信仰的理解和诠释也不尽相同。那么,究竟何为信仰?我想,这两个字是没有确切的、能让大众都深有体会的释义的。但我能确定的是:什么不是信仰。

“公务员是我的信仰。”在面对记者采访时,8年考了62次试,最后在通过浙北某法检部门笔试时,撕碎原本计划的第二场应试准考证的事件主人公小孙对着镜头坦然地说出了这句让人啼笑皆非的话。如果因不满薪酬待遇而毅然决然地辞去原本的公务员工作选择再去报考高级的公务员能被称作是“执着于信仰”的表现,如果将8年大好青春用于奔波于各种考试并在本该赚钱养家的年纪给家庭带来负担仍能以“坚持信仰”而继续任性,如果这些都能被称为“信仰”,那么,试问还有什么不是“信仰”?

显然,“公务员是我的信仰”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在这句话的背后,有的只是自私和被世俗桎梏的,借信仰之名来实现个人欲求、追求一己私利的愚昧,这是对信仰的玷污,也是对当今社会的极大讽刺。我想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真正意义上的“信仰”在小孙身上已荡然无存了。

在这个愈发浮躁的社会,多少人为了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而立下“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勇往直前”的豪言壮语,多少人本满怀壮志、带着高洁情操最终却不免落于世俗化。如果社会上能多一些三十年风雨兼程执着守护大山15名学生未来的最美教师林远芝这样真正坚持信仰的人,如果那些被世俗蒙蔽了双眼的人能够懂得被称为“103个孩子的爸爸”的普通人石清华的不平凡之处,那么那些一开始怀抱信仰的人,也终不会穿上世俗的衣裳吧。

其实,很多人都不缺少真正的“信仰”,却很少能够善始善终,终究沦为“世俗”者。而对于那些时常挂于嘴边的所谓“信仰”,或许就是最难诠释也最难坚持的东西吧。对于那些真正将“信仰”二字表现得淋漓尽致的高洁者,也终会比那些披着“信仰”之名牟取一己私利的世俗者更值得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以信仰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一切仿佛光影流连,一切仿佛刹那成永远。——海子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

藏人把高原上的海称之为“海子”,因为他们并未真正见到过海,而这些被称之为“海子”的海被认为是“大海的儿子”,海子是牦牛的物质家园,藏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从前会是一片真正的大海,不会想象到几千年前的海枯石烂,它们风华千年,如今虽经过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但仍正茂,这些海子让藏人享受到了内心深处的精神生活。少男少女在海子两头对唱,述说着心内的情愫;牧牛少年牵着牦牛在海子周围徘徊,丰富了牦牛,也丰富了自己。

海子给了藏人精神上的慰藉,但是真正的精神归宿在于他们不变的信仰

我一直觉得还未出生就被赋予信仰的人是幸运且幸福的。藏人就是这样,还未出生就被赋予了信仰,直到去世,尽管肉体腐烂,但是他们的灵魂仍追随着信仰,信仰,于他们,是遥不可及,神圣而圣洁的,他们一生都追随着信仰,听着寺里的钟声,两手相合,虔诚地走过每一座佛像,这藏传佛教是他们藏人终身的追逐。没有文化,没有学问,唯有这个信仰是他们唯一的精神支柱。

藏人是善良的,他们本着做最后一件善事的目的,将自己死去的尸体进行天葬,让其他有生命的生灵吃着他们的肉体能够不饥饿。

走进理塘寺,便可感受到浓重的宗教氛围,幽暗的光线,精致的壁画雕顶,庞大的佛像以及它周身散发着的金色光芒,都让人心生敬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不融入其中。捧着一颗虔诚的心,想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精神归宿,用心学佛敬佛,感受佛学的魅力和心中的极乐世界。

信仰,是圣洁的,藏人终身带着信仰,为追求心中的信仰之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话题:“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人工智能话题——信仰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回想我们已逝去的人生中,你是否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份闲情逸致?亦或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还是……想必这仿佛近在咫尺的景观和思想,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被渲染上一层迷雾。

互联网和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仿佛被碎片化:清晨起来,打开手机,刷刷微信朋友圈,已达到内心似是“博览天下事,唯我独尊”的心理;工作间,有什么难以理解的知识技能或仅是想丰富内涵,打开手机,进行快捷搜索或仅是看看推送消失。包括购物、社交……生活中的一切好似被我们刻意的“化整为零”,像计算机一样按照程序代码的步骤按部就班的碎片化处理问题和工作。甚至我们还不能达到计算机这样的高效,我们自以为很充实,但一切的辛苦变成徒劳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个人活着极为重要的因素——信仰

信仰,总会被人们认为是哲学家和思想家挂在嘴边的一个抽象概念,这不只是空想吗?并不只是这样。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为死刑。临死前,他仍在向弟子教导,传播自己的信仰,接过毒药杯后也坦然喝下去而逝去。这是因为他是个疯子吧?但,他视寻找生存的意义大于自己的生命,这是他的信仰,他不会因为什么人嘲笑他,阻止他和批判他而违背信仰。这才是信仰,它引领你在阻碍和困难中坚定往一个方向前行着。它,不只是空想,却是很难达到的境界。

那信仰真的要如此“高大上”吗?这或许是个亦对亦错的说法。它不一定要在所有人眼中看起来值得崇敬或放在首位,或许被理解为特别低俗,但其实他在你心中一直是最“高大上”的。你的信仰可以是一种品质,例如诚信、忠诚或是永不畏惧,也可以是你自己的一个理论,甚至也可以是一个你爱的人或物。只要它是那个触发你心灵的。

不妨会有人疑问:信仰是这样坚定的一种信念,而且却又是各不相同,甚至又可能是一时兴起,他可能值得作为我们一直坚信且不断前进努力的吗?不,信仰,不会妨碍我们成长和进步!正因为坚信和热爱,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认清他,不断给它重新定义,每次给你的信仰“道个歉”,然后和它依然一起踏上人生征途,这就让我们处理问题不再迷茫,笼统地说就是有了大体思想,随之千方百计地达到它。

当然,在追寻信仰中的喜怒哀乐,也是你作为人生存的标志。“阿尔法狗”和国字号围棋大师比赛时,让人类大师败得五体投地,而人类会沮丧和哭泣,并坚信一定会战胜它,或再对它有一番认识后检索自己。“阿尔法狗”作为机器人,没有喜怒哀乐和随机应变。我也坚信下次败的一定是它,他丧失智力运动的竞技意义。

所以尝试变得有信仰吧,这样你的生活会有意义,也不会在困难中被轻如草芥的一块碎片打倒。生活有所追求,也会因追寻它而有不同的情感,这样的人不是很有魅力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