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文化传承的议论文(精彩20篇)

议论文写作立意最为关键。议论文写作立意的技巧很多,考生要想准确、深刻立意必须揣摩出题者出题的意图,借鉴其他文学艺术创作方法,逆向思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议论文的立意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5774

作文

449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去上二胡课,拉完一首《空山鸟语》后老师开始和我讲一件事情,这可能是他有感而谈,可对我的启发却远远不止随便聊天的那么简单。

老师说我拉的《空山鸟语》实在不是那么动听,这是所有二胡曲中唯一一曲拟鸟叫的曲子。鸟是大自然的歌唱家,非常活泼生动,可到了我这儿,只是非常“有规律地叫”,并称不上什么个性随意。随之,她谈起她的一位大学同学,是美术系的。现在那人的一幅画可以卖到十万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但为什么别人大笔一挥,就是那么珍贵,而我们拉二胡的或演奏别的乐器的一场演奏会下来才六七千呢?这就是艺术中几度创作的问题。谱曲者如果算一度创作,首次演奏者是二度创作,再到我们的演奏已经是三度、四度甚至更多度了,但只要我们在曲子中拉出自己的个性,那才叫本事。

后来老师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老师经常去香港听演奏会,每次去领到的节目单或宣传册都会保留下来,作为资料,它们都非常有意义。老师说着拿出一本印得精美的小册子,让我猜这是什么,我说大概是一本小书吧!老师却说不是的,这是香港一场二胡演奏会的宣传单,宣传单中不仅有本次指挥演奏者的详细介绍,还有本次演奏曲目创作背景、内容、思想的分析,更有二胡的发展历史的介绍,这本宣传册有二十多页。这本小宣传单的成本约为十五港币。主办方竟不惜代价把免费给人们阅读的宣传单印得这样精致,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将民族文化传承发扬下去吗?我也在深圳听过演奏会,我记得宣传册就是一张纸的内容,看看大陆的那些路边传单,更是印得乱七八糟,他们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赚钱。

文化需要传承的。我拉二胡也不只是为了拉得好听,其实还是想成为传播名族文化的一个传递者。我将我所知道的民族艺术知识告诉我身边的朋友,甚至今后告诉我的孩子,他们又将这个继续告诉他们的朋友和下一代,那么我们的一代代人的素质会逐渐提高。可以看看德国,德国几乎每个人都会钢琴,所以德国也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这不就是艺术可以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吗?

现代社会,西方的东西逐渐进入人们的眼球,人们的思想也书剑被西方化,课自己民族的文化却几乎丢得什么也不剩了。这不应该成为一种风尚,自己民族的东西不管怎样都不应该成为知识人们头脑中一个遥远的模糊的记忆,而是人们口中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民族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传承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拥有五千年古老的历史文化,在这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创造出了无数的历史奇迹: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北京故宫……这些奇迹让炎黄子孙感到自豪,先辈们和我们都在静静地倾听历史发出的声音。

五千年前黄帝统一了炎黄部落,他发明了:舟车、指南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打下了基础,他的部下发明了文字、乐谱……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这是最美妙的声音。

秦朝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他还统一了天下,使中国第一次得到了统一,这是最动听的歌声。

到了西汉,商业有效得到了发展,国家繁荣昌盛,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文化得到了传播,从此与各国友好往来,蔡伦发明了纸张,让中国成为了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华佗、张仲景,使中国医术得到了发展。这是中华民族最昌盛的声音。

清末时期,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烧杀抢掠,使百姓叫苦连天,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与八国联军签上了各种合约,将中国几乎让给了八国联军。十几年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八年,他们如同恶魔一般,见人就杀,无恶不做。这是最惨烈的声音。

1949年,中国共产党陆续将日本军队、国民党反动派给制服了,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几年,中国研制出了“两弹一星”这头东方雄狮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这是最辉煌的声音。

如今中国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国,中国外交、经济、科研、医疗、军事等方面大大提高,而且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这是和平的钟声。

历史的回声叩响心扉。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有着自信、自强的民族之魂!在苦难中造就伟大,在前进中铸造辉煌!充满了活力,富有朝气,生机勃勃,我听到了,听到中国的脚步在蒙迈向前,风华正茂的巨龙开始腾飞!

让我们倾听历史发出的声音,将民族的蒙迈与刚强、血性与尊严、责任与使命放在心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昂首向前,共同奋步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的长河荡起轻柔的涟漪,中华民族的光芒将河水照得越发清澈透明,我就像河边的一株小草,仰望着传统文化的参天大树。笔墨纸砚,横竖撇捺,牵着我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

那个傍晚,太阳像是被墨水晕染过了一般,脸蛋也不再那么红了。柔和的光芒像胭脂一样涂抹在墙壁上,倒影也渐渐变得修长。阳光一路相随,我轻轻踏进这间非凡的小屋。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墨水的浓郁与宣纸的暗香调和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也载着我的一段回忆。

那时,我第一次执起笔杆,将无名指轻抵在笔杆后,老师的谆谆教导化作一滴滴浓墨,沾染了泛黄的宣纸。轻轻顿笔,再小心翼翼地拉出一条水平的线条,最后一收,不知练了多少遍。就这样的一根根线条,组成了劲美的汉字。时钟滴答滴答地响着,我的耐心也在悄然褪色,我加快了速度,工整的字迹也泛起了波澜。这时老师走过来,他轻轻俯下身子,对我说:“书法是一种艺术,你要学会享受这种艺术,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放慢速度,说不定会收获更好的效果。”这句话仿佛一束光,照进我幼小的心灵。是啊,在这繁忙的世界里,人们忙于生计,稍稍放慢自己生活的节奏,也许就会找到“柳暗花明”中的那个小村庄。

传统文化的世界虽然广袤无垠,但一点一滴都滋润着我们的生活。我将会踏着脚下坚实的路,用浓墨书写传统文化的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共享文化,传承心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再一次穿上土布衣裳,一抹怀念的微笑就浮现在脸上,它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每每穿上那暖暖的土布衣裳,心中就有一种暖暖的期待。

幼年时,我身上围的围兜,穿的衣裳,睡觉时的被单都是奶奶用织布机一线一线织出来的。各式各样的花色和整齐划一的纹理就像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穿在身上暖洋洋的,留下一种质朴的香气。每个寂静的夜晚,我都在织布机啪嗒啪嗒的声音中进入梦乡。月光如镜,这匹布偶尔送来树木与河水的呼吸。

曾经每家每户都有的土布,现在已经很少很少了。常听奶奶提起,在他们那个年代,过的都是男耕女织的生活。妇女们常常会聚到一起,讨论谁织的布精致,谁搭配的色彩更美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妇女们常常以此为乐,用织布机拼凑着简单、幸福的生活。现在从父母辈口中,也很少再听到关于土布的一些事了,偶尔提起,一抹怀念的微笑就浮现在他们脸上。那份光彩,已经被岁月隐没了。

再次与土布邂逅,已是过了好些年了,在小镇上的一家布店。布店在小巷的拐弯处,很少有人问津。在大堆缤纷色彩的布里,几捆青色的土布静静躺在其间,显得格外醒目。细腻的情感向外翻涌,使我情不自禁地走向它。

朴素清新的色调,抚摸时略带粗糙的质感,带我听到织布时发出的循环往复的声音。我注视着它,就像注视着久别重逢的朋友。时而有几个外国游客来到店内,买走几匹土布,他们说,他们喜欢传统的手工艺制品,更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向店长打听,店长说这些土布都是一些收藏家喜欢买的了,已经很难再进到货了。

店内有一台织布机,仿佛是许久未曾用过的了,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我情不自禁地走向它,童年所有的记忆在此刻被唤醒。当我再一次坐上织布机,那是一种怎样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我拿起木梭,双脚轻轻放在木质的踏板上,踩动它,发出无序或有序的声韵之美。光滑的木梭,穿引着素色的丝线,在时光的长河里穿梭、往复,混着木质的清香和尘土的踏实感,我闻到了一种叫做年月的香气。我循着记忆,把时光拼凑,木质的清香,淡淡的,有着沁人心脾的安定力量。

我清晰地看到我的手迹与奶奶的手纹重合,连接起几代人的青葱岁月。青春的花纹在丝线的交错中渐变,填补着失落的时光之衣,也连接起文化的桥梁。手纹在此刻重合,我体会到了祖辈的乐观、坚强,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直到现在,我依然会把那匹承载着我童年所有回忆的土布拿出来,骄傲地向别人介绍:这就是土布!这份情愫,在此,我愿与你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六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哇,真美味啊!”吃着我们亲手包的汤圆,让我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真妙呀,令我的思绪飘回那快乐的时光。

今天下午,我们五年级集体来到食堂,猜猜我们要干什么?对,我们要来包汤圆!我们带着米粉、芝麻、豆沙等食材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

拆开装米粉的袋子,取出一小部分米粉,倒在大盆里,掺了些水。用手在盆里将水与米粉和在一起,不断地揉着。我们一小组的所有人都将手伸进来帮忙,可是人太多,不怎么好和。于是,一些人正准备抽出手,谁知米粉好像不愿让他们离开一样,紧紧地黏在他们的手上,甩也甩不掉。无奈,我们只好派一个人将所有黏在别人手上的米粉团弄下来。我们将这“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王未。不一会儿,手上的米粉团都没了。不过,王未就没那么幸运了,为了完成“使命”,他可弄得全身都是米粉呢!引得我们哄堂大笑。

拆开芝麻和豆沙的袋子,一股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张中杰受不住食物的诱惑,趁我们不注意,竟偷吃起来。我转过身,发现他正津津有味地偷吃着芝麻。我走过去用手轻轻拍了了一下他的肩头,只见他机械性地转过头,我好笑的看着他,拿起手中的豆沙,他两眼发光的看着我,一把抢过,尝了尝味道,做出一副享受的神态。我们看着他哑然失笑。

经过刚才的小闹剧,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先将米粉团分成许多小块,然后,将它们捏成帽子状,再将馅儿放入,包好。最后放在手心里揉成一个小圆球。我们娴熟地包好汤圆。将它们交给老师,下锅去煮。终于煮好了,我们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汤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明白:做任何事只有亲身经历,才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湘湖文化与传承开笔礼作文300字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湘湖有八千年的文明历史,它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记忆,值得我们世代后人传承。2月10号上午9点,我们在湘湖下孙文化村宗祠里学习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如正衣冠、拜师礼、青砖写字、映雪遗风。

首先,老师先让我们正衣冠,讲的就是衣冠更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还有让我们学躹躬,拜孔子6下,拜老师3下,除了这些之外,还交我们躹躬呢!左手对牢眉毛,右手在左手上面向前方移动,在将腰弯下就可以了。

老师还要我们读三字经,老师读一句,我们读一句,可是老师刚读一句,我们大家就自己读了起来。水晶姐姐看了哈哈大笑,然后我们去了文化展览馆,湘湖的特产有湘湖藕、湘湖杜父鱼、湘湖莼菜等等……我还知道萧山的诗人有贺知章、陆游等……

通过了开笔礼活动,我要努力学习,珍惜读书的机会,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陶艺传承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陶艺,就是陶瓷的艺术。说到它,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还有可能亲自参与过。在这个三天两夜的社会实践当中,笔者有幸感受到了这个古老文化的魅力陶艺,翻开中国陶瓷发展史,在每一个朝代的任何一个阶段,几乎都有陶艺的新品种,新工艺和新风格出现。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宝贵的制瓷工艺,到了近代却淡化甚至失传。

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西方的"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碰撞。

荣昌陶艺大师刘吉芬认为,在加强荣昌陶的传承保护的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借助现代技术、工艺和新材料,积极研发推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特点的陶艺产品。

笔者认为,传统的陶艺主要注重在实用性,而现代陶艺主要注重在美观性,可谓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论是传统亦或者是现代陶艺,都体现人们想要发展好,传承好这个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表现出一种渴望回归自然,以缓解日益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精神符合。现代陶艺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中应运而生的,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要如何保护传承陶艺非遗,就要靠国人的双手,智慧来面对这个问题。为了鼓励这方面的创造性工作,兴许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陶艺兴趣,开设陶艺班,许多国家、民族、地区、集团在有关学者专家的协作下,举办多种形式和专题展览、竞赛,以刺激器皿文化现代版式的花样翻新。

器皿文化现代版式的创作在人类文化史进程中,将为拥有它和记录它的同家、博物馆等收藏机构提供一个重要的可以通它来了解它本身和它的时代的文明的文物层,再过若干年以后,它这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将会越来越显要。(对某一个历史时期文明的记录和文物的拥有,在下一个历史时期将变成一种文化发展上良性循环后带来的经济价值的回复,现代文物的拥有将成为下一个历史时期商战中文化旅游资源的战略投资。)

传承陶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人民重视,值得国家重视,值得世界重视。大力推广陶艺文化,发扬灿烂古老文化,让人类智慧结晶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大国,博大精深。战争浴火,涅槃重生。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谈古论今,一张纸的存在,意义截然不同。放眼现在,一张纸的存在微不足道,俯拾皆是。可在东汉前期,却找不到一张纸的存在。贤士写诗,大臣上书,史官记史,皆用竹简。不仅不方便,而且花费是甚多。东汉蔡伦,能人之士,发明了造纸术,节省了开销,也为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奠定了一定基础。

中国有着“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礼仪必是一门重要的功课。我国存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记录了周代的许多礼仪。在汉朝以后的两千多年,他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的经典著作,他们被称为“礼经”。古往今来,事物貌似经过时间的洗礼,已变得大有所不同。但唯一不变永久不变的应该就是中国的的礼仪了。

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换,中国的传统节日早被现代人抛之脑后。他们现在学习着西方的浪漫完美主义的节日。清明时节,有多少去烈士墓园祭拜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端午时节,有多少人包粽子纪念当年为国殉江的屈原;中秋佳节,有谁真正做到与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心无旁贷。他们一味追求西方的节日,殊不知自己是中国人应该过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有追求固是好事,但也不能忘本!

泱泱大国,文化之国;礼仪之邦,人人文明;传统节日,铭记于心;传承文化,饮水思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六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烟雨迷蒙,天阴阴的,大家的车,行驶在一条蜿蜒的小路上,大家要去一位细纹刻纸大师家学习,这位大师胜名叫周是一,他家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山水库旁边。

一走进他家,“哇,这简直就不是人的家,分明是细纹刻纸的天堂。”墙上挂着一幅美如画的作品,有:鸳鸯溪、出类拔萃、还有雁荡山的美景。桌子上放着用细纹刻纸做的12生肖的书法,都是仿造卡通做的,真是栩栩如生。客厅里,沙发垫、杯垫、抱枕也都是用细纹刻纸的衍生品。就他家的马桶,都有细纹刻纸的图案呢!

上课了,周老师向大家介绍撕纸、烧纸、剪纸刻纸都算细纹刻纸。其中、细纹刻纸最难,它可以在一寸见方的纸面可出50条线,其纹样细如发丝,可随性地刻出各种图案。

下面,周老师就让大家来动手,体验一下用手撕纸,只见周老师三五两下就撕出了一条活波讨人喜欢的小鱼。大家见了羡慕不已,下面就要发挥我的奇思妙想,结果,大家撕出的鱼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林正邦还撕了“双鱼”呢!

我喜欢如此有意义的课余生活。下次,我还要去探索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作文600字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华灯初上,长夜未央,闪耀的是华夏千年的荟萃;丝绸之路,帆船驭风,承载的是斑斓壮阔的文明。中华文化傲然于世,有的是呼风唤雨的底气和说一不二的笃定。那风流绮丽的画面,镌刻着金戈铁马与雄姿英才,烙印着河清海晏与歌舞太平。中华文化血脉相传,精神家园携手共筑,这是华夏儿女热血的铿锵,是砥砺中永久不灭的微光。

曾几何时,绝情的时光湮没于黄尘古道,富丽的瑰宝在顷刻间万劫不复。时间的齿轮碾压着腐败无能的大清,英军的炮火惊扰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但,不屈不挠、生而顽强的华夏儿女用炙热的鲜血淘洗经受的耻辱,用坚强的灵魂与敌军殊死搏斗。

或许,我们曾远行,曾迷航;或许,我们曾焦灼,曾迷惘;或许,我们曾开怀,曾发光。而那至死不渝的民族精神沸腾在血液,聚成汹涌澎湃的力量,筑起未来成功的堡垒和高墙。

一九一一,初见民主之光。古城武昌城头打响的推翻帝制第一枪,结束了束缚中国长达两年多年的君主专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不发吾首发”,这是跨越时代的不朽壮举,是勇立潮头的不灭信念。

一九四九,传承中华信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华夏儿女骄傲站立,软弱,给我们很多借口,勇者,却绝不逃走。“九天开出一皇城,五千炎黄万象新。”

二零一六,共筑强国梦想。路途曲折漫长,步步落子无悔。那些当年热血沸腾,欢唱毕业歌的青年,坐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锣鼓喧嚣的老兵方阵时,如今的中国早已昂起头,迎来属于自己命运的伟大转折。流火时节,热烈声色,追忆往昔,不禁赞叹,“两弹一星”横空出世,辽宁航母劈波斩浪,神舟飞船加速冲向浩瀚苍穹。我们不能自已地免俗感慨,崭新强盛的中国已经满怀信心,拥抱世界。岁月骊歌,展望未来,我们唯有放下桀骜的姿态,发出最从容的叩问,自强不息,激流勇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到大,逡巡在书本、报纸、信息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词语,它们一点儿也不要冗长,有着古典的音韵——将中华浩荡灿烂的几千年文化,一一拨弄,奏响……

它叫成语,我从未重视过它。

原先我一直认为,像成语一类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晦涩难懂而不愿展卷一读的。

单拿成语而言,我自小就计不喜欢成语,总觉得那四个字四个字都读着生硬又别扭。孩提时,我常常问父母:“这些词明明可以当作一个句子来读,为啥要把它‘压缩’成四个字呢?很不好记诶!”妈妈就会告诉我,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就会沉醉其中;爸爸则陪我一起“学”成语,告诉我成语的绮丽。但幼小的我从不领情,爸爸一说成语是,我就不干了,大声哭闹着不要听不要看,任凭父母如何哄都无济于事,他们只好作罢。

然而,当我长大了,随着学习的需要而翻起《新华成语词典》时,我却对成语产生了热爱——它们,是有其魅力所在。成语在我身旁留着古韵,衣香鬓影地应和千年曲调。

特别是在2014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中国成语大会》的节目,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每到周末,节目播出前,我一定早已将笔和本子拿出,等待节目开播。在节目里,选手们比拼着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常常令我折服;听着导师们博古通今的讲解,手中的笔运动地更快了。一眨眼的功夫,本子的一页已记得密密麻麻,我越发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

蒙曼教授说过:“成语是前辈们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但它不是死文物,而是活文化,我们的生活是可以用成语来表达的。”

是的,于成语相伴很快乐。成语背后蕴含的每一个如青花瓷般盛开着清浅釉彩的故事,都在充翼着我的阅历,助我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晚上,进入梦乡,我常梦到喷薄欲出的朝阳,坐在江南的渔船上,听着游鱼的呢喃……

成语,内含的精华太多太多,它们常常为我喃着那些天籁般的纯真,吟着天籁般的曲调,诉着前辈们的经历。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对照前人来反躬自省,这样才无愧于人生旅程。

狼烟烽火里,成语开成笔墨丹青,明日黄花,酣畅淋漓地挥洒着红瓦绿墙里的一笔一画。即便这成语再美也不能“望文生义”哟!举个例子,美轮美奂。这个成语出自于《礼记?檀弓下》,我们后人用它来形容房室高大华美而众多。但是,现在却又不少人用它来形容风景,这么做可就叫人笑话了。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这种低级错误不可去犯;而我们处在豆蔻年华中,这样的青春时光不可浪费,我们可以去也应该去传承这中华传统文化。因为这是——

古老的文化,不老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特点的朱子家训,22日在朱子理学发祥地福建武夷山市,由千名莘莘学子齐声吟诵,以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传承朱子文化。

10月22日(农历九月十五),是中国儒学大师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暨第三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闭幕式”在此间举行。

9时许,在朱熹铜像落成典礼结束后,千名学子在悠扬的古筝伴奏下,齐声吟诵朱子家训:“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

“两岸一家亲,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朱子家训主要体现的是和谐,这不仅是我们朱熹后裔的家训,更是全体海内外华人应铭记的。”朱熹第30代裔孙、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朱茂男对中新社记者说,两岸共同弘扬、传承朱子文化的同时,也为两岸交流交往形成了和谐的氛围。

当天,这里还举行了朱熹诞生880周年诗词楹联展、朱子文化高峰论坛、朱氏儒商论坛等系列活动,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朱熹后裔共同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

记者从世界朱氏联合会获悉,为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海内外各朱氏联合会连日来举办了各式极具特色的活动,其中韩国朱子庙依循朱子家礼,举行传统大祭;东南亚6国近500位学子默写朱子家训,场面极为壮观,朱子家训中英文版的碑文同时揭牌;台湾新竹县、嘉义市两地政府合作创立了“新竹朱子学堂”,并随之举行一系列关于“朱子文化”的论坛。

朱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长期在武夷山生活、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武夷山成为朱子理学的发祥地,朱子理学也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在这本书中让我最羡慕的两个英雄是南宋的岳飞和文天祥。岳飞是南宋军事家、抗金英雄,我很羡慕他。.因为他从少时就开始勤奋好学,而且练就一身好武艺。我要向他学习,从小开始勤奋好学,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当金兵侵入中原时,岳飞开始了他抗击金兵保家卫国的生活。

有一年夏天,金国对南宋发起了大战争。岳飞实施了锐不可当的反击,就在这一年七月,岳飞又开始了战争。岳飞亲自率领将士攻破了敌军的金兀术,真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还有“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些诗句感染了我,他的英雄事迹也鼓舞了我。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抗元名将和爱国诗人。1271年,元兵攻打南宋,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也是国家的一份子,就应当担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1275年,他变卖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都来参加他的抗敌队伍。元兵侵略南宋时,他曾经领兵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他宁死不屈牺牲了。我想:等我长大了,也一定要为国办事,担当责任。岳飞、文天祥不仅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更是 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以后我要向岳飞学习,从小要勤奋刻苦。我还要向文天祥一样“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逃避”这些英雄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承经典文化

全文共 1824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国学,从字面上理解,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对于我来说,国学一直是以文学的形式扎根在心底,从为萌发的种子,到后来的发芽,抽枝,长叶,终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跹起舞的文学奇葩。

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文学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请留心看看,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文学的美丽容颜。

国学之根——《诗经》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中,一句烂熟于耳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爱情,算是到了某种极致,至今,甚少言语能出其右。想想在几千年前,便有如此绝妙的语句,单从这一点看,就可看出,国学一词背后,是以深厚的文化为底蕴形成的。但诗经并不会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远而不可亲近,其实它只是民歌。只不过,在我们渡河的时候,被无声地遗忘在另一个时代,当我们想起,返身去寻找时,它已经没入历史的河流之中。于是现在大家渐渐习惯于唱“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而但忘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对于诗经,我们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我们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曾一起吟诵的歌谣。

诗经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国学之茎——唐诗

汉唐,中国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在所有的古代文学体裁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老师就一字一句教予我们“床前明月,春眠不觉晓。“但当时也只是学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诗也有它的美丽与哀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独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爱,可两者都蕴含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前一句“独“,后一句“孤“,李白在尘世中活得无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单薄且虚妄。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情感也会迥然不同。而唐诗,也正因此变的瑰丽多彩。

国学之枝——宋词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仍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在秋风萧瑟时,柳永将自己的真实情感用文字表达得如此凄婉动人。而晏殊用“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慨问道对美好景物的留恋。反之,苏轼,辛弃疾的气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词无疑是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枚巨钻,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园,有傲骨伫立的梅,有娇艳依人的杜鹃,更不缺大气丰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花儿赶趟儿开,怎可能不多彩绚烂呢?

国学之叶——元曲

元曲给我的印象一直以来都是十分独特的,所以它才有资格与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马致远是我最爱的戏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优秀的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或许许多同学都熟知。一个人,仅用二十八个字,就能把秋意那样清晰地描摹出来,下笔又是那样浅淡。且“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成就了一种萧瑟,苍凉的马致远意境。当夕阳西下,马致远还是那个远在天涯的断肠人……

从马致远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艺术魅力。

国学之花——文学

我心中的国学,是古代文学这株摄人心魂的美丽花朵。从清雅的诗经。到瑰丽的唐诗宋词,缠绵的元曲,无一不诠释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大家也许都读过中国的四大名着,那就更应能深体会到古代文学的吸引力,且不言水浒红楼的忠义与酸辛,但是三国里曲折的情节,令人惊叹的韬略,就是如此引人入胜。何等华丽的辞藻,也难以形容其艺术程度之高。

因此,古代文学无疑是中国国学中犹唯突出的传统学术文化。它罩着迷离唯美的光环,溢出清淡纯粹的芬芳,却又不失历史沉香的气息,即使在世界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后,愿我心中的国学能如冲天的火焰,点燃越来越多龙之传人的瞳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她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脉动,聆听古代圣贤的谆谆教诲,他们的话语点燃我们心底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脚步。

从《诗经》里走出来,宛如在水中央的窈窕女子,荡气回肠的经典楚辞,更不用说老少莫不能诵的唐诗,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婉约思乡,更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更不乏苏轼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佳作,随手捡拾的诗词,都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阅读经典,我能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屈原峨冠博带、手执长剑,伫立在汩罗江边眺望楚都,忧叹长问,文天祥在零丁洋上悲壮的豪迈高歌,岳飞壮志未酬白发陡生的剜心之痛,情景毕现,无不拨动人们的心弦。

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领略中华民族多彩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诵读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撒播在我们心里,生长在我们的人生旅途,让我们受用一生。

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精神瑰宝,诵读国学经典,使我们情怀高尚,灵魂纯洁,使我们的人生丰满充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香,香厨房。

艾草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讲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飘香,你是否对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吃着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遥望天空,隔着笼罩着的蒙蒙工业雾气,是否还能望得见天上那颗闪耀的星星?

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大片的麦田消失了,在城市的边缘,我们已经很难看见“出门一望麦儿黄”的景象了。是啊,时空的变换,端午节是否也在这钢筋水泥的挤压中越走越远呢?喧闹的城市,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欲望,父辈们的欢乐,是否已淹没在城市的闪烁的霓虹灯中了呢?

我们已经不能理解父辈们少时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我们感兴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我们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兴趣了,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录制各类摇滚歌曲!

然而,我们没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吗?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快乐,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责任。在喧闹中,我们正在迷失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文化优秀议论文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以为这种传统礼仪文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老师在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敬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守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就寝;在夏日炎炎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就寝。黄香温席是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坐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慎飞走,使者只拔下几片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下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文化的传承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它彰显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它代表一个国家的向心力。

中华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儿时我们读唐诗,诵诗歌。不知不觉间,文化已悄然来到身边。当遇到挫折磨难时,我们会吟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和朋友分别时,我们会想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现在的我们却将这传统的文化抛之,弃之。打字代替书写,歌唱代替朗诵。且不说,熟读古文经书,就连人们日常的书法都到了提笔忘字的地步,我们是否该反思自己的行为?

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我们是荣耀的,发扬光大传统的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亦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生活,用奢侈掩盖自己丑陋的内心,在华丽的外表下,做着不合实际的行为。最近,电视台多出选秀节目,茫茫人海中,获得好评的也只会是凤毛麟角。也许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不让人才淹没,只不过方式用错了,传统的中华文化需要正气、大方。而有一些电视台却推出《汉字英雄》等节目,通过观看选手的变现,不难看出,中国人的汉字水平在降低。汉字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怎能让我们的语言丧失。这无疑是为我们敲响警钟,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去延伸,去实现它的价值,去领略文化的美。

文化的含义就是要提升品位,追求崇高,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需要延伸,历史有文化,将来也必将有文化。看苏武牧羊,告诉我们要讲诚信;品茶道,体会人生的经历;听唐玄宗与杨贵妃创作的《霓裳羽衣曲》,感受唐朝繁荣盛华。

面对文化并非照单全收,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确理解历史文化,不要被他人所述而迷惑,要亲自去考察、验证,好比黄宏演的小品《穿越》一样,不可将历史颠倒,误会他人,为了自己的祖孙后代,正确了解历史,我们应多做多查,多学习。

文化深刻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命力,是民族生存发展、国家繁荣兴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不可能强盛,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把“文化”的火炬传递下去,让“文化”之火永不熄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物浩如烟海,称得上国宝的文物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国宝大多都在各地的博物馆中,想全部欣赏这些国宝,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的。所以我便在书店买了这本《国宝档案》。这本书中收录了56件“重量级”的国宝,分为6类,分别是青铜器类、玉器类、瓷器类、石刻类、书画类和其他类。几乎每一件奇珍异宝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婉转悠扬的故事,既回味悠长,又让人流连忘返。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沉浸在这些故事里,或欣喜若狂,或扼腕长叹,与众不同的流传经历让这些无价之宝在视野中

慢慢呈现。回肠荡气之余,让你在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匪浅。

这本书中有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氛围,因为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不少国宝都“流离失所”,很多爱国主义人士都想尽一切方法来保护这些贵重的国宝,不被金钱、官职所利诱。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比如虢(音“国”)季子白盘,是刘铭传家中四代的共同守护,才使得它流传至今(现藏北京的博物馆)。虢季子白盘这个青铜器是商代一个诸侯打铸的,重达215.3公斤!刘家为了让虢季子白盘不落入坏人手中,作为一条祖训让子孙们保护好它。后面三代传人更是铭记着祖训。每次有坏人来索要盘子,都被刘家以各种方法拒绝,他们气急败坏地在刘家掘地三尺,可仍没找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家第四代传人刘肃增解开了秘密:原来刘铭传栽了一颗桂花树,将虢季子白盘埋了下去,现在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刘肃增含泪砍倒了这个“功臣”,将虢季子白盘取出毅然交给了国家。刘家四代竭力保护国宝已成了一段佳话,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国宝档案》,觉得受益匪浅,他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国宝知识,而且还领悟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他们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记载了中华的古老文明,宛如一条血脉连载着过去、今天和未来。通过这些国宝,我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了解了我国的灿烂文明。它们就像是立体的历史书!《国宝档案》带您穿越时空,进入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我从中读到人的贪婪与正义两面,有的人为国家献出一切,而还有一种人为了金钱放弃了良心。

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它们,对这些国宝进行更加有力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从曾经的没落到如今的泱泱大国……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仁人志士也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如至圣先师孔子,抗倭名将戚继光,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元名将文天祥……他们的美德,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民族英雄气节,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身为中国人,我们更应好好学习,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唯有民族文化才是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

我们要从曾经背诵过的《论语》、《朱子治家》、《弟子规》等这些优秀的、有内涵的传统文化书籍中感悟真理,生发爱国情感,凝聚民族力量,增强美德意识,弘扬时代新风;在生活中锻炼品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我们身边也不乏有很多这样的人或事。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张丽莉,在危急之下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不幸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至生命垂危。同样的人,还有最美妈妈吴菊萍。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个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这些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吗?而我们自己在努力学习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在传承传统美德。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每位同学都遵守路队制,不疯打闹;我们语言文明,遇到了老师或者长辈都主动问好;我们爱护环境,遇到一片纸屑,都要弯下腰把它捡起来;我们拾金不昧,捡到钱物,都要及时交给老师;我们爱护公物,不乱涂画、爱护花草树木,不乱采摘、践踏;每天中午在校就餐前,都要背诵一段论语,警示自己;同时,我们节水、节电、节粮与节能,洗完手及时关闭水龙头、使用完电器,及时切断电源、吃饭要光盘,不浪费点滴粮食。我们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境界。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二年级中华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微风拂面而过,捧一卷诗书,茗一杯香茶,听窗外雨声,勾起万千思绪,走进了中华文化的世界。

阅诗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短短两句,将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挥发出来,随带星星点点的忧伤,更有一种寻寻觅觅的信念。不愧孔子云:“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中的屈原,向往美德,纵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粉身碎骨也永不变心。此坚定,此志向,尤其是奸人谋害而能改变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阳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皎洁的明月之下,苏轼感慨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月皆有阴晴阳缺,好好珍惜大好时光,能与家人团圆便已足矣。

捧一卷诗书,陶醉其中,中华文化所酿之诗书,岂不香矣?

茗香茶

茶之香,不同于美酒之醇厚,不拘泥于树叶之清香,茶之味,乃世间之独一无二。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闲暇时候沏杯茶,清香溢满小屋。端起杯,轻轻吹去那漂浮的茶叶。轻啜一口,微微的苦涩,浓浓的清香,通体的疲倦荡然无存,诸多的烦恼悄然远逝,遐思也飘远了。

此时之美好,乃茗一杯香茶,置身于茶之中华文化。

听雨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自古诗人皆爱观雨。廊下听雨,隔窗望雨,皆有不同的趣味。

窗外下起了细雨,淅淅沥沥的,别有一番风味。大千世界皆为一片天空,但中华之雨,其风趣乃独一无二。

中华之雨伴随中华文化,得其精华,随诗书之朗读声,让人置身于中华文化之世界。

捧一卷诗书,茗一杯香茶,听窗外雨声,中华文化之精华于其中。走进中华文化的世界,乐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