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文化类作文素材(汇编20篇)

一段历史,一种文明,总可以追寻出一些起源,一个发源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三国文化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2484

作文

148

有关学术文化的中考素材:低调的大师

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现如今有很多大师,可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呢?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2012年3月10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先生在与病魔搏斗了一年后,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6岁。

朱维铮是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的再传弟子,也是章太炎、梁启超、陈寅恪的学术传人。学源正宗与优势杂交铸就了朱维铮的学问世界,可以说,他是“中国史学研究的开拓者”。

火气大、讲话不讲情面是朱维铮给外界的一个主要印象,在学术上他更加不会人云亦云,也因此得罪很多人,常遭人骂。比如他说孔子是私生子,就一度遭到很大非议。但朱维铮说:“历代中国尊孔,要搞清楚尊的是什么孔,提倡读经,读的是什么经。我治中国经学史,当然仔细研究过。

许多人不懂历史,疯狂骂我,真的很悲哀。”

朱维铮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异数”,但也并非是那种古板的老学究,他曾是复旦大学话剧团的台柱子,还曾是复旦大学100米短跑纪录的保持者。学生们最难忘的是朱先生在教学上的风度和犀利,引经据典的博大,警句名言式的精深。当然,还有他对现实始终如一的关切和大胆表达。

2011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已经病重的朱维铮来到拥挤的上海展览中心为系列影碟做宣传,那个时候的他已经需要搀扶才能走上台,尽管如此,朱维铮依然做了简短发言,他说:

“现在我们的报纸上,大师满天飞,阿猫阿狗都可以是大师……”而对于大师的定义,朱维铮说:

“大师就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德才学识兼备,非但于本门学科为不世出的专家,并以卓特识见、新颖方法或指明未来取向,而受众多学者景仰,这里的裁判官,仅有一个,就是由时间体现的历史。”

2006年7月14日暨朱维铮七十华诞之际,德国汉堡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头衔。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典礼向朱维铮的学术贡献致敬,并赞扬他为“低调的大师”。而朱维铮先生则始终谦称自己为“一名中国历史研究的从业者”。(石剑峰)素材运用正如朱维铮先生所说,真正的大师,由时间体现的历史来裁定。然而在这个大师和偶像泛滥的时代,学术开始贬值、文化开始缺失。大师与否,虚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在何时何处,都不能忘记思考和自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考写作素材:历史上的芈月

全文共 1796 字

+ 加入清单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中文名:芈(mǐ)八子

别名:宣太后

国籍:楚国→秦国

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楚国

逝世日期:前265年

职业:王妃→王太后

主要成就:在秦国掌权当政、计杀义渠王,灭义渠国

葬处:芷阳郦山

谥号:宣

丈夫:秦惠文王嬴驷

儿子:秦昭襄王嬴稷

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悼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

主掌朝政

前307年,楚怀王派兵包围韩国的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长达五个月不能攻克。韩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国求援,但秦国军队一直不出崤山,按兵不动。韩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国,尚靳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秦国尽快派兵救援。而宣太后因为自己的故乡是楚国,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见尚靳对他说:“当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时,大王把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体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感觉到重,这是因为这样对我比较舒服。秦国要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就无法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财物,这对我和秦国又有什么好处?”韩襄王于是又派张翠出使秦国。甘茂认为韩国一旦投靠楚国,楚、韩两国就会挟持魏国来危害秦国,他主张秦昭襄王立即出兵救援韩国。秦昭襄王于是下令出兵,楚国闻讯后撤军。

前287年,齐、赵、韩、魏、楚五国合纵攻秦未能成功,诸侯在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停战。秦昭襄王想让韩国公子成阳君兼任韩、魏两国的国相,韩、魏两国不同意。宣太后通过穰侯魏冉对秦昭襄王建议不要任用成阳君。因为成阳君曾因秦昭襄王的缘故困居于齐国,在他穷困的时候,秦昭襄王没有任用他,而成阳君受宠,秦昭襄王又要任用他,不会使他满意;秦昭襄王任用成阳君而韩、魏两国不同意,会有损于秦国与这两国的关系。秦昭襄王听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历史上的芈月介绍,历史上的宣太后介绍

诱灭义渠

义渠是东周时期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古代民族,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前331年,义渠国内发生内乱,秦惠文王派庶长操平定内乱。前327年,秦惠文王在义渠设县,义渠王向秦国称臣。前319年,秦国攻打义渠,夺取了郁郅(今甘肃省庆阳市东)。[7]作为报复,次年义渠参与了公孙衍合纵楚、韩、赵、魏、燕的五国攻秦之战。义渠趁秦军主力与五国交战之机,大败秦军于李帛(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义渠,攻取了徒泾(位于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境内)等二十五座城池,义渠国力大损,但仍保留一定实力。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后秦昭襄王与宣太后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失去权势

宣太后主政时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主政。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魏国人范雎逃亡至秦国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议收回五人的权力,以免造成淖齿、李兑那样弑君篡国的祸乱。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驱逐出秦国。

去世

宣太后十分宠爱情夫魏丑夫,宣太后生病即将去世时,传令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魏丑夫得知后十分害怕,于是请庸芮游说宣太后。庸芮先问宣太后人死后是否能够感知到人世间的事情,宣太后回答说不能。庸芮继而说既然人死后不会有什么知觉,那您又为何要将自己心爱的人置于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觉,那么先王早就因出轨之事对太后您恨之入骨。太后您弥补过失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后认为庸芮所说有理,于是撤销了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旨令。

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三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理想和真实生活样态,无不活生生地体现在他们的传统节日里。对中国人来说,尤以春节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节日会像春节那样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对于没有西方民族那样的圣诞节的中华民族来说,每年农历的初一甚至绵延整个正月的春节,就是我们的“圣诞节”。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生日”——这从传统中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不以自己的生日而以春节为标志清晰可见。

春节的真实意义在于它以非常世俗的形式,如之前的过分操劳和精心筹备等,昭示我们一种非世俗的生活样态,如沉浸在没有实际功利的纯粹民俗仪式的,纯粹是资源消费的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吃喝玩乐之类。“欢度春节”就是具有人性光芒的样态。这种生活样态是审美的、情感性的、狂欢性的、超功利的,它是让平淡生活有味道的盐和漫漫长夜中的光。这是生活的一种升华和超越:一种神圣对世俗的超越。春节,是被日常世俗日子所压抑、贬斥、淹没的人性的复活。

自古以来人们无不艳羡:要是日子天天像过年那样该有多好啊!——那是一种怎样的包含着无限幸福、成长和收获的憧憬与渴望啊!

遗憾的是,如今的春节,正在无情地失落。

一方面,强势的西方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让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西方民族的节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扩展。另一方面,彻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将春节的神秘性、神圣性淡化甚至绞杀。人们无不慨叹:现在过年没有意思了!丧失了神圣性的节日,无不充斥着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彻底混同于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于应酬而甚于平日。人们无不感到忧伤:过年太累了!本来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贫乏的节日狂欢性质的春节,几乎同质为13亿人的“新年团拜”。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春节,这一标志着中华民族特有样态的事件一旦堕落为纯世俗,它就表征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个体人生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就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过严冬的人,更懂得春天的温暖。这一点,我们从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所谓“国学热”,从有些城市如北京由前些年的禁放鞭炮到今年的“禁”改“限”可窥一斑。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我曾用“人、从、众”三个字的双向排列来表达我们民族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丧失自我与回归自我的必然趋势:人——从——众,全球化过程中丧失自我的社会化之路;众——从——人,深入地全球化之后回归自我的个体化之路。这两条路是互补的,同时进行的。今天,我们正走在“人——从——众”这条社会化之路上,我们必须将这条路走到底;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回归自我”,重新检视有着不可取代的精神价值的优秀传统。而春节,可以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个标志性符码。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就是拯救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生命!

我们究竟穿的是什么?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对世界有什么意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蔑视甚至仇恨的民族在别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高考素材:时代文化现象令人堪忧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据调查,中国成年人年均阅读图书不到两本,与发达国家大多在10本以上、以色列甚至高达64本的阅读量相比,实在悬殊。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岁末,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出炉了。前十名里,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占了半壁江山:杨红樱、郭敬明、郑渊洁、韩寒和天下霸唱。这还没有包括专写职场经验的李可,专写育儿的尹建莉。排行榜前十名作家中,没有一位是严肃文学作家;青春文学、玄幻小说、职场攻略最受追捧。面对这样的现状,有人认为中国作家"爱吃青春饭"是由近几年火暴异常的青少年读物市场决定的,这种现象无可厚非。但也有人不无担忧地指出,对青少年而言,如果他们的青春都在低幼化、浅阅读中度过,未免太可惜。一旦走出青春阅读的气场,读书的习惯就会在生活的压力下渐渐消失。

运用指南

据调查,中国成年人年均阅读图书不到两本,与发达国家大多在10本以上、以色列甚至高达64本的阅读量相比,实在悬殊。此素材适用于"浅阅读与深阅读""文化""读书""习惯""素质""精神"等相关的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

【角度一】阐述与"读书""精神"等相关的话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开启人类文明的钥匙。有一种力量支撑着我们在现实社会里树立起自己的精神标杆,无畏地抵抗绝望、堕落与虚无,从而获得激情,明晓行走的方向--那就是书籍,它是智慧的传承,精神的支撑。

【角度二】阐述与"浅阅读与深阅读"辩证关系的话题。在青春文学泛滥的今天,在娱乐精神大行其道的时候,轻松愉快的阅读方式成了读书的主流。谁也想不到,当浅显遇上深刻,当随意遇上严谨,当矫情遇上真诚,当低幼遇上睿智,前者竟可以轻松将后者掩盖--这是亟待我们反思的社会问题!它将直接关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角度三】阐述与"思考""价值"等相关的话题。每一次真正有价值的阅读都是一次严肃而深刻的生命体验。现在的青年们就应该阅读有"精、气、神"的文学作品,这样才会对人类的精神与存在的意义发出终极追问。巴金说:"人不只靠吃米活着。"这需要拷问一个人的灵魂,因为只有从书本到达灵魂的高度之时,我们才能学会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单元作文素材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从历史中寻找文化自信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在同一件文物上,用不同的方式来讲,传播的效果差异很大。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作为电视产品,历史文化类栏目不能是阳春白雪的学术派,而应放下身段。《国家宝藏》力求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来为观众展出“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就像主题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明似箭。”

《国家宝藏》从一开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这一追求,从第一期节目即可窥见一斑。首期展现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三件文物,每一件都有一段“前世传奇”与一个“今生故事”,还有跟它一起血脉相依的守护人。这一切,都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这些文物历经风雨而来,每一个都是饱满的生命、岁月的传奇。

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国家宝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这档雅俗共赏的文化节目,是续接历史、让昨天与今天生动对话的过程,是把历史辉煌与当代文明融合的过程,是让国宝级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走”出来,让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过程。这样的节目,也是让博物馆里的宝藏真正生发其独特价值,引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骄傲自豪的过程。如此格局开阔、气势磅礴的节目,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历史的写作素材:日本细菌战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日本细菌战史也是一个日、美、中等国学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日本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重在证实731部队及其细菌战活动的存在;美国学者的研究则主要注重日军对美英细菌战的企图和对美英战俘的细菌实验等。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历史的中考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了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的赔偿请求。但在判决中首次认定日本侵华细菌战的罪行。有人说,日本人脑袋里最顽固的一颗螺丝钉松了。

集结民间的力量,拨开历史的黑幕,王选,这位外表柔弱的热血女子,和他身后的180名原告一道,成就了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

王选,50岁,1987年留学日本,1995年开始从事细菌战调查,1997年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索赔诉讼原告团成立,王选被推举为总代表。

1995年,在日本求学八年的王选准备赴美国深造,一则关于细菌战受害者要求赔偿的报道和一张照片,改变了他的生活。这是3个即将充作试验‘材料’的中国人,相隔六十年,他们目光中流露的恐惧与无助,依然让王选泪流满面。历史的血迹正慢慢风干,受害者的声音越来越微弱。

王选的号召力,使国内外众多媒体投向了这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和那段充满血泪的历史。因为这个犯罪是被掩盖的,他们的权利完全是被压抑了,如果受害者你自己不去做那意味着什么呢?

7年里,王选一直在不停赶路。民间力量本来就松散脆弱,再加上战前战后,日本销毁了大量战争罪行,致使调查异常艰难。王选踏破铁鞋寻访当年731部队服役的士兵,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证词。1996年,在细菌战头目石井四郎的墓地前,王选的一番话令人难忘。“石井四郎,你在细菌战中犯下的罪行,从现在开始,要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努力下进行审判。”

27次赴日开庭,犹如27次重大战役,指挥是一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兵马是一群年愈古稀、身体病弱的老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以前的历史要有一种继承。受到侵害受害者是我们的同胞,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受到侵害,没有了被恢复的能力,我们应该帮他们去做。

值得欣慰的是,这场马拉松式的正义诉讼,让许多日本人知道了从教科书上学不到的日军的战争犯罪事实,世界上进步的力量以及年青的一代,已经开始广泛参与介入,在诉讼判决之前,正义已经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和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河南文化之历史悠久作文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有10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河南共有7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2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有四个 (洛阳、开封、安阳、郑州)。

这些数字令我们叹为观止,也充分彰现了河南历史文化是悠久,地位之重要。

另外河南诸多名胜古迹也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的景仰她。上古文化遗址、太昊陵、东周王陵、北宋皇陵等古代陵墓让河南文化犹添浓厚的历史气息;苏秦故里、玄奘故里、杜甫故里等名

人故居,洛阳太学、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等古代学府让河南文化笼罩在浓郁的书香墨韵中……

一一细数,这座座名胜古迹以它们独特的魅力诠释着河南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无尽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作文素材:英语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全文共 284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传统文化一直是考试的“常客”,经常出现在各类考卷上,如今正式纳入高考新大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前段时间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出炉,明确提出,2017年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传统文化一直是考试的“常客”,经常出现在各类考卷上,如今正式纳入高考新大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既然高考都将它纳入了考点范围,那怎么能少了四六级呢,这些素材赶紧积累起来,考场上才能沉着应对!

1.长城是人类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如果你到了中国却没去过长城,就像到了巴黎没有去看看埃菲尔铁塔,或者就像到了埃及没有去看金字塔一样。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实际上,长城最初只是一些断断续续的城墙,直到秦朝统一中国后才将其连成长城。然而,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大部分都是在明代修建的。

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that created by human beings. If you come to China without climbing the Great Wall, It’s just like going Paris without visiting the Eiffel Tower , or going to Egypt without visiting the pyramids. People often say: "not a true man unless he comes to the Great Wall." In fact, the Great Wall was originally just some off and on the wall, it was not until the qin dynasty unified China after it joined the Great Wall. However, the Great Wall we see today - east of shanhaiguan, west to jiayuguan, most of them are built in the Ming dynasty.

2.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相传为古代医圣张仲景发明。饺子的制作时包括:(1)擀皮;(2)备馅;(3)包馅水煮三个步骤。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中国人接亲待客、逢年过节都有包饺子的习俗,寓意吉利。对崇尚亲情的中国人来说,“更岁交子”吃饺子,更是欢度除夕、辞旧迎新必不可少的内容。

Dumpling is a traditional food which is popular with Chinese people. According to an ancient Chinese legend,dumplings were first made by the medical saint Zhang Zhongjing. There are three steps involved in making dumplings: (1) make dumpling wrappers out of dumpling flour; (2) prepare the dumpling stuffing; (3) make dumplings and boil them.With thin and elastic dough skin ,fresh and tender stuffing, delicious taste, and unique shapes, dumplings are worth eating hundreds of times.There’s an old saying that claims,"Nothing could be more delicious than dumplings."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other holidays, or when treating relatives and friends,Chinese people like to follow the auspicious custom of eating dumplings. To Chinese people who show high reverence for family love,having dumplings at the monment the old year is replaced by the new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bidding farewell to the old and ushering in the new year.

3.京剧被誉为“东方歌剧”,是地道的中国国粹。它起源于中国多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南方的“徽班”。到了19世纪末,京剧形成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角色主要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Chinese Beijing Opera is known as the "Oriental opera", is the authentic Chinese quintessence. It originated in China where a variety of ancient drama, especially the southern "HuiBan". By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Beijing Opera to form the Chinese operas flourishing and become Chinas largest. Beijing Opera is a comprehensive performing arts, sing, read, do, play, dance as a whole, by means of stylized performance means, narrative, and characters. The main types of roles in Beijing Opera are sheng, dan, jing, and chou.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龙江历史文化论坛·2024”征文启事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为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 《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 的 讲话 》以及两次对黑龙江讲话 精神的 研究与学习、 阐释, 增强“四个自信”,助推 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出新形势下黑龙江全面振兴新路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 《学术交流》 和 《知与行》 两 编辑部 将 主办“龙江历史文化论坛·2017 ”征文活动。 现面向全国征集论文。

一、论坛主题

黑 龙江 历史 文化 研究、 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嫩江流域文明研究、渤海国研究 、金源文化研究 等。

二、征文要求

1.论文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论述深刻,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学术性和创新性,未公开发表过。

2.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不得有剽窃、伪造、篡改、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

3. 其他要求:

(1)所有稿件均需提供以下信息: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简介、所在省市、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2)论文的非正文信息须包括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有基金项目的也要列出。

(3)文章参考文献至少6条,同时注意避免过多过滥。参考文献及注释 要 规范。

(4)具体论文格式请参照《学术交流》或《知与行》杂志。

三、征文时间

从征文发布之日起,至 2017 年 6月30 日 截止 。请于截止 日期 前将论文以WORD格式(文件名皆为“龙江 历史 文化论坛投稿论文+姓名+单位”)发送到547335022@qq.com和zhiyuxing111@163.com信箱。

四、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杜 娟 0451-82808217 徐雪野 0451-82808211

征文活动结束后,将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选,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将被邀请参加“龙江 历史 文化论坛·201 7 ”活动,论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同时,优秀论文还将被选入《龙江 历史 文化论坛·2017》论文集,并根据具体情况在优秀论文中选择部分论文 推荐给 《学术交流》或《知与行》发表。

《学术交流》 编辑部

《知与行》编辑部

2016年11月2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古典历史文化里的那些“四大”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中国人有四字情节,从古至今,因为古人相信天圆地方,方则有四面,于是万事都把他往这四上去考,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优秀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四大发明家】张衡、蔡伦、毕升、杜诗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四大禁书】《金瓶梅》《痴婆子传》《如意君传》《肉蒲团》

【四大名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古代四大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

【四大讽刺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四大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镜花缘》、《西游记》、《八仙传》

【四大志怪小说】《搜神记》、《山海经》、《封神演义》、《聊斋志异》

【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兰陵王、卫?

【四大丑男】宴婴、左思、包拯、刘墉

【四大情圣】登徒子、石崇、李煜(死后妓女凑钱买棺材将其埋了)、李隆基(与儿媳杨贵妃情事千古绝唱)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奇女】薛涛、李师师、梁红玉、柳如是

【四大美人图】西施浣沙、昭君出寨、貂婵拜月、贵妃醉酒

【四大丑女】嫫母、钟离春、孟光、黄硕(一说是阮氏)

【四大淫女】夏姬、孝文幽皇后、胡太后、潘金莲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

【四大女将】穆桂英、樊梨花、秦良玉、梁红玉

【四大情女】白娘子、孟姜女、虞姬、王宝钏

【四大名妓】苏小小、李师师、梁红玉、陈圆圆

【四大草根妓女】小凤仙、杜十娘、玉堂春、红拂女

【四大狐狸精】妲己、褒姒、 ?喜、杨贵妃

【四大良母】王母、女娲、孟母、岳母

【四大清官】包拯、狄仁杰、海瑞、况钟

【四大奸臣】蔡京、秦桧、严嵩、和?

【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柯

【四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

【春秋四君】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无忌)

【四大名扇】杭州檀香扇、苏州绢扇、肇庆牛骨扇、新会葵扇

【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四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戏曲四大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四大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

【四大科学名著】沈括《梦溪笔谈》、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

【四大游记】《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周王游行记》、《马可波罗行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单元作文素材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家一定会想到故宫。那你们喜欢故宫吗?你们了解故宫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宏伟的宫殿。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到永乐18年建成。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居住过二十四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在又叫故宫博物院。院内陈列着我国各个朝代的大大小小的艺术珍品,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丰富的文化艺术的宝库。故宫与凡尔赛宫、白金汉宫、白宫、克里姆林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规模宏大,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十五万平方米,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格局,依次耸立着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王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的外围筑有高达十米的宫墙,四角有高大精美的角楼,外面还有宽阔的护城河。

故宫的美与众不同,它讲究对称美,金銮殿龙椅的正下方就是北京城的中心。它的屋顶形式也丰富多彩,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十种以上。屋顶铺满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的琉璃壁上。

故宫既是皇家的宫殿,又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故宫是中国文化的宝库,也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更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真不愧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美国历史文化

全文共 3486 字

+ 加入清单

"America, to endure, must change…… Change to preserve Americas ideals—— life, liberty, the pursu

"america, to endure, must change……

change to preserve americas ideals—— life, liberty,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ough we march to the music of our time,our mission is timeless."

—— president bill clinton, 1993

a society in transition

shifts in the structure of american society, begun years or even decades earlier, had become apparent by the time the 1980s arriv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jobs and skills in american society had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the dominance of service jobs in the economy became undeniable. by the mid-1980s, capping a trend under way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three-fourths of all employees worked in the service sector —— for instance, as retail clerks, office workers, teachers, physicians and othe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government employees, lawyers, and legal and financial specialists.

service-sector activity benefited from the availability and increased use of the computer. this was the information age, with hardware and software that could aggregate previously unimagined amounts of data about economic and social trend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d made significant investments in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1950s and 1960s as part of its military and space programs. in the late 1970s, two young california entrepreneurs, working out of a garage, assembled the first widely marketed computer for home use, named it the apple —— and ignited a

revolution. by the early 1980s, millions of microcomputers had found their way into u.s. businesses and homes, and in 1982, time magazine dubbed the computer its "machine of the year."

meanwhile, americas "smokestack industries," such as steel and textiles, were in decline. the u.s. automobile industry reeled under competition from such highly efficient japanese car makers as toyota, honda and nissan —— many of which opened their own facto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1980 japanese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controlled a quarter of the american market. only by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did u.s. manufacturers begin to match the

cost efficiencies and engineering standards of their japanese rivals, and start winning back the share of the domestic car market they had ceded to imports over the previous two decades. although consumers were the beneficiaries of this ferocious competition —— and in other highly competitive industries, as well, such as computers —— the painful struggle to cut costs meant the permanent loss of thousands of jobs in the u.s. auto industry.

population patterns shifted as well. after the end of the postwar "baby boom," which lasted from approximately 1946 to 1964, the overall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 declined and the population grew older. household composition also changed. in 1980 the percentage of family households dropped; a quarter of all groups were now classified as "nonfamily households," in which two or more uelated persons lived together.

new immigrants changed the character of american society in other ways. the 1965 reform in immigration policy shifted the focus away from western europe, and the number of new arrivals from asia and latin america increased

dramatically. vietnamese refugees, for example, poured into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war. in 1980, 808,000 immigrants arrived, the highest number in 60 years, as the country once more became a haven for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之文化经典

全文共 10524 字

+ 加入清单

一、《江南style》——年度神曲带来的冲击

《江南style》成为2012年度神曲。这首以讲述韩国本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歌曲,在今年7月问世后便以旋风一般的速度风靡世界各地,MV中的骑马舞更引发全球模仿潮。

在中国,主唱朴载相被戏称为“鸟叔”,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播放《江南 style》,更衍生出一系列仿作。“style”成为国人表达姿态、造型的新名词。

素材评析】:

一些冷静的声音试图从这一现象中发现更多的启示: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承担保护本土文化的责任。当越来越多的文艺表演都来模仿 “鸟叔”,越来越多的校园广播操改为“骑马舞”,越来越多的孩子都会跳 “骑马舞”时,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输出,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思考】:

1、用着韩国电器、看着日本动漫、喝着欧美奶粉长大的孩子,还记得多少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除了元宵、粽子、月饼,传统节日留给国人的还剩下什么?

2、民族文化继续传承的出路在哪?

二、《甄嬛传》及“甄嬛体”走红

若要评选2012年度最红电视剧,《甄嬛传》一定位列前茅。这部电视剧于今年年初上星,收视率一路看涨,话题十足。宫中一众妃嫔的尔虞我诈被勾连至现代职场,观众大呼甚有共鸣。而由剧中台词衍生出来的“甄嬛体”也风靡网络。

【素材评析】:

一方面,舆论对《甄嬛传》在制作方面的成功之处表示肯定。但另一方面,舆论也针对它所传递的思想价值、精神内核以及对历史文化造成的影响,提出质疑:如果以争斗为主题的电视剧成为观众精神食粮的主菜,如果戏说成为电视剧诠释历史的惯用手法,那么,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能不令人感到焦虑。

【思考】

1、当万众瞩目的荧屏被五花八门的节目充斥,有多少历史被商业化篡改?当物质文化大步飞奔民族前进步履踉跄,有多少良心被钞票焚烧?

2、当厚厚的防盗门加了重重的铁锁,当僵硬的表情加了冷漠的面具,有多少尔虞我诈被现代人当作了职场的润滑剂?有多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丽故事只在传说里传唱?

三、《中国好声音》

2012年的夏天因为《中国好声音》而显得格外“热”力四射。这档以“励志”、“专业”为标签的音乐节目,邀请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大著名歌手担任导师,网罗一批集梦想与才华于一身的年轻音乐人,为中国电视音乐节目树立了新的高度。

【素材评析】:

当下,电视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各卫视娱乐、选秀节目更是哗众取宠、节操满地。于是,观众对高品质节目怀有强烈的渴望。《中国好声音》坚守音乐精神、追求节目品质的做法是其赢得好评的关键因素。并且,节目中展现出来的平民情怀、草根意识和情感力量,也使它具有了不同于一般选秀节目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2012年最热门的全民话题之一。

【思考】

1、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盈,文化娱乐节目各领风骚两三年的今天,民众需要什么?呼唤什么?

2、《中国好声音》何以火爆流行?

3、传承与创新。

四、微电影井喷——由草根玩意儿走向主流

微电影并非诞生于2012年,但却盛行于2012年。这一年,微电影不再局限于摄影爱好者们的随性自拍,而开始逐渐名人化、机构化、产业化、主流化。

【素材评析】:

微电影篇幅小、制作周期短、投资少,可在各种新媒体平台播放,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与可操作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微电影出现井喷式发展,原因是微时代的来临。微,意味着效率,意味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表达,因此,微博、微信、微小说和微电影应运而生,它们共同诠释了当今时代的文化特征,也代表着未来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可以断言,微电影为影像带来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思考】

1、草根文化为何成为主流?

2、网络意见,能不能代表民意?对社会的影响在哪?

3、民主、自由精神的表达,该不该规范?

4、政府要如何应对这一新生的民意窗口?

五、【素材呈现:】新“二十四孝”标准公布——孝文化应有新含义

今年8月,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 “二十四孝”行动标准。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修订草案中新增了一条 “常回家看看”之后,新“二十四孝”将孝行的定义更加具体化。

【素材评析】:

相比传统的“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的内容更贴近现代生活,如“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同时,它还从老年人的心理出发,提出儿女应该“支持单身父母再婚”“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等。

面对新标准,许多人慨叹:自己为父母做的实在太少。新“二十四孝”标准,反映出孝文化在时代推进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含义,新一代中国人不仅要继承传统孝行,更要因应时代需求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六、古人屡遭恶搞——杜甫诸葛亮元芳都很忙

2012年,古人很忙。 3月,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杜甫很忙”这一经典句子由此诞生。 7月,诸葛亮又成主角,被网友改造成“诸葛暗”、“诸葛成像”。 10月,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 “李元芳”掀起“元芳体”热,为网友提供了恶搞和再创作空间。

【素材评析】:

为何网友对恶搞古人如此热衷?有人说,因为“穿越”是潮流;有人说,因为娱乐时代需要娱乐精神;也有人说,因为网友喜欢挑战经典,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令人担忧的是,拿古人“开涮”折射出当代社会的炒作心理和围观心理,当“俯视”和“嘲弄”成为娱乐方式时,不要忘记 “仰望”和“尊重”才是面对文化应有的态度。

七、《舌尖上的中国》——原创纪录片获得新生命

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节目围绕中国人对美食与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将不同地域的美食生态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中华美食图景。尽管只有短短的7集,但是,它所引发的热潮却持续至今。吃,不能单凭一条舌头,也要综合自然、历史、人文、劳作、乡愁、亲情、仪式……由此,方能成就一次与美味相关的生命体验。

【素材评析】:

这段话夸张吗?不,因为《舌尖上的中国》正是讲述了这样一个过程。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就在于美食背后徐徐飘来的情感味道。节目的人文情怀给观众奉献了一次精神盛宴。

2014年4月,万众期待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央视开播。但是,节目蕴涵的人文情怀,却招来很多网友的抨击,他们认为,作为美食类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严重偏离了主题。

【思考】

1、《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第二季中的人文情怀,为什么被人们诟病?

八、于丹北大被轰——文化名人的身份争议

11月17日,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昆曲演出结束后,主持人邀请于丹上台分享感受,却惹来台下哄声四起,于丹只好匆匆下台。此事被曝光后,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素材评析】:

一些文化名人的曝光率堪比艺人,凡是跟文化沾点边儿的大小活动,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侃侃而谈,却鲜少贡献真正具有专业价值的观点,过分“万金油”式的发言方式,让他们的学术形象逐渐失去权威性,甚至成为商业化、娱乐化的标签。于丹被轰事件集中体现了公众对文化名人的身份质疑。

【思考】:

1、于丹为什么会被北大学子轰赶?

2、这是个案,还是集体现象?现象的背后是什么?

3、当代文化名人与古代文化名人的差距在哪?

九、“告别牛汉”

2013年9月29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流派“七月派”的最后一位诗人90岁的牛汉先生溘然长逝。相对于牛汉在诗歌界的地位与影响,他的离开可谓悄然,或许这也正是诗歌在当今社会影响力的真实写照。

【素材评析】:

参加了牛汉先生告别仪式的大连诗人邵勋功说:“现在的人太忙了,脚步太快,没有心思停下来慢慢品味诗的意境。有些诗歌创作者故意为之的表意模糊也使诗的内容无法理解,从而使诗歌有越来越小众化的趋势。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们心中的诗意是不会消失的。现在诗歌创作在民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面貌,但为了让诗歌有一个更好的前景,诗歌创作者、评论界、媒体都应该有自己的良知。”

【思考】:

1、这个时代,诗歌为什么不受重视?

2、人们关注的是什么?

3、随着大时代对文化的关注与重视,诗歌也应该获得更多的关注,过滤掉一些浮躁的东西,还原诗歌的本来面貌。

十、ONE is all

2013年,韩寒的首个个人电子杂志应用“ONE·一个”就超过了众多热门游戏与社交应用,登上了AppStore中国区免费榜首位宝座。拥有几百万的用户,这样的市场反响恐怕连韩寒本人都没有想到。

【素材评析】:

“ONE is all”, 简约媒体为何如此火?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一”这个数字离我们越来越远,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渴望有短暂的一刻,可以静下心来看一篇或许只是随手写就的杂文,欣赏琢磨一幅不明寓意的图片,思考只回答一个问题的答案……于是在那么这个“一”是什么?新媒体正在走向简约化吗?它为何会如此之火?将来的路在何方?本报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展开了一番探讨。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师车明星认为,这种形式的电子杂志的内容满足了年轻读者的兴趣和关注点,让年轻的一代能在杂志的文字里找到情感的共鸣。这也算是当今纸媒的一个网络化转型,是新媒体的一个新发展。 “现代人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忙’,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每天没有了空闲时间沉下心来看书读报,加上现在信息自身的多元化和杂乱化现象让人们疲于应付,所以渐渐地人们更希望有一个把关者来让信息更清晰地展现出来,这对受众来说像是一种‘解脱’。”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郑保章道出这样的观点。

【思考】

1、也许,受众不是喜欢简约,而是喜欢被筛选和证实之后的真实。

2、受众的浮躁与媒体的媚俗。

3、快节奏的生活与慢生活的情调,谁更重要?如何兼顾?

十一、高考英语改革引发热议

2013年以来,各类教育改革层出不穷,而高考改革因牵动成千上万个家庭尤其引人注目。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其中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一年多考。按照计划,到2020年高考时,英语将退出。(最新消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5月17日在杭州表示,2017年英语将推出6月的全国统一高考,进行社会考试)

【素材评析】:

这一变化成为各大媒体、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英语还是不是高考科目?英语科目的地位会不会动摇?围绕着这一变化,社会各界议论纷纷。有教育专家表示,自从把英语纳入高考的重要学科后,中国学生花了大量精力去学习。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大众只要掌握基本知识就行,如果因为学科或工作需要,再进行深入学习即可。

【思考】

1、现在的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对学生的发挥和竞争都不太有利,如果是两次甚至多次考试,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对其未来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2、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有可能增加了学生日常学习的负担,依然没有达到减负的目的。

3、英语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学习英语?

十二、全民阅读立法

阅读也立法。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素材评析】:

据了解,全民阅读工作需要立法推动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需要采取有力的推进保障措施;未成年人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国民阅读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阅读内容良莠不齐,需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全民阅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称,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目前已草拟初稿。

【思考】

1、当车水马龙碾碎了明媚的阳光,当挥之不去的雾霾遮掩了良知的双眼,当机器的轰鸣淹没了灵魂的呼唤,还有多少人愿意一杯清茶、一隅宁静,手捧书卷?或者,还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条件?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当他们只能以动漫打发儿时的光阴,当他们只能以低俗的杂志和媚俗的娱乐节目度过如花的少年,我们的未来还能蓬勃如朝阳,灿烂如夏花么?

3、国民的素质。

十三、《爸爸去哪儿》一炮走红

湖南卫视在2013年又一次成为了内地娱乐圈的综艺之王。于第四季重磅推出的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再掀收视狂潮!

【素材评析】:

五位明星父亲同自己的子女一起到一个陌生环境中去体验生活。节目形式丰富,内容十分活泼,父亲们尽职尽责,孩子们可爱欢乐,让节目气氛非常轻松有趣,不仅节目的主题曲在网络上广为传唱,节目中的小朋友也成为了网友们追捧的偶像。

【思考】

1、一炮走红不足为奇,因为节目充满正能量,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亲情、友情的存在。

2、娱乐节目的价值和大众传媒的使命是什么?

十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这是中央电视台针对电脑普及导致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这一“危机”,于2013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国家汉字听写推广活动,旨在让人感悟汉字的深厚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该节目一经推出,迅速走红。

【素材评析】: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且从未中断,其中文字记载功不可没。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由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等书体逐渐演变而来,其形体方正,线条优美,结构匀称,契合了华夏民族雍容大气、温柔敦厚的内涵特质,承载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并由此而衍生出独一无二的汉字书写艺术——书法。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一个独特贡献。

从古至今,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在各类书信文体中纵横驰骋,写出许多脍炙人口、形神兼备的佳作。阅读这样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触摸、感受华夏文明的心灵体验过程。我们的邻国朝鲜、日本、越南便曾使用汉字千余年,并将书法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日本时至今日仍对书法艺术推崇备至。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种根自华夏民族的汉字书写艺术,如今却大有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势——汉字书写在经济日益繁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中国备受冷遇,与之相伴的还有传统阅读方式的式微。

【思考】:

1、传统文化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走向

2、现代传媒(网络、电视等)对于文化发展的作用

3、优秀文化的传承

十五、珠算申遗

2013年12月4日晚,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素材评析】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现在,珠算成为第30个入选“非遗”的项目,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今天珠算成功申遗,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

【思考】:

1、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思考珠算成功申遗的积极意义

2、泱泱华夏、悠悠千年的历史,还有多少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被保留,被遗弃?

十六、硕士毕业生卖米粉

北大法学硕士生张天一在即将毕业之际,选择了另类的就业方式——在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卖牛肉米粉。引起网民热议。

【素材评析】:

有人认为,这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有人说,这是就业压力造成的;有人说,这种自主创业,值得鼓励。北大原校长周其凤说,北大从来就不赞同一种价值观统治全球,只有一多花的世界是不美的。

【思考】:

1、就业压力之下,有人说,毕业就是梦想被现实击碎的那一刻;有人说,这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开始。你觉得呢?

2、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靠什么来实现?

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十七、城镇化加速

城镇化率超过50%,确实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转折。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素材评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高度的城市化,也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社会现实的特殊性告诉了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进程过半验证了我们道路选择的正确性,也坚定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应冷静地看到尽管我们国家朝着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大踏步地前进,但是城镇化的提高意味着大量人口和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凸显,比如部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城市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要避免出现农村“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还需要两个拳头同时出击:

一方面坚持走中国式的城镇化的道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仅是从“村民”到“非村民”的身份上的改变,更需要的是文化素质、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提升,同时户籍改革也要加快进行,彻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除了在硬件设施上予以建设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在软件方面予以补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如发展本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乡镇的经济发展方式。

当然,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才能走好这条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保障全体国民能够共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思考】:

1、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

2、城市化真的是现代化吗?

3、城市化正侵吞着乡村,乡村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价值的反思。乡村文化、农业文明的出路在哪?

十八、琼瑶状告于正抄袭

琼瑶日前发文控诉编剧于正新作《宫锁连城》抄袭她22年前的《梅花烙》,刚过76岁大寿的她日前接受媒体电话采访,连说4次“很心痛”表达近日情绪,讲到激动处忍不住哽咽。琼瑶称被于正气到无法睡觉,得靠安眠药,而且加倍又加倍,至于她花半年时间写到25集、完成一半的《梅花烙传奇》已全面作废,她气愤地说:“这个正版的《梅花烙传奇》已经被于正的假《梅花烙》给谋杀了!”被问是否封笔,她说因为年纪大了,可能有这种结果,但或许休息一阵子,她会另外写别的东西。

【素材评析】:

文化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必定粗鲁愚钝,一个没有文化的集体必定死气沉沉,一个没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民族、国家必定如一盘散沙。

【思考】:

1、“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传统文化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之际,我们有必要反思: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发展它?

2、文化产业如何创新?

3、版权保护

十九、【素材呈现】 “秦火火”被抓获

2013年8月20日,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拉开序幕。北京警方打掉一个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公司,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及公司其他2名成员被警方抓获。

【素材评析】:

铁道部向“7·23”动车事故意大利遇难者赔偿近两亿元、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李双江之子并非其亲生……这些耸人听闻的“热闻”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网络红人“秦火火”、“立二拆四”也就“火”了起来。火起来的他们利用虚拟空间的种种漏洞,不但让自己成了网络名人,而且所在的公司也是名利双收。

【思考】:

1、网络世界对于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并没有给出清晰的法律界定,让“秦火火”得以用一个谣言来终结另一个谣言。

2、另一方面现实世界真实信息的欠缺透明、公开也给了网络谣言得以滋生的土壤。

3、网民的猎奇心理也进一步助推了“秦火火”们火爆网络。

4、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法律。

5、坚守道德良知,弘扬网络正能量

二十、勿用扭曲的“标语文化”砥砺人生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是悬挂在某高三班级黑板上方的另类冲刺标语。该标语是在一位同学提出后,经过全班公选后悬挂的。公选程序的进行,让该班班主任从最初的“不太认可”到最终“表示赞成”。

【素材评析】:

“滚去学习”没错,错在学习的目的。虽然当今社会提倡个性化,但学生将学习的目标直指“高富帅”却极端地露骨。不高不富不帅的“滚去学习”,那么自认为拥有高富帅条件的就可以放任自流了吗?即使是高富帅,倘若不学无术,腹中空空,同样会被人所不齿,被社会所抛弃。

“滚去学习”的标语,表达方式貌似很酷,实质却是“权钱”至上的伪思想,而且也不是张扬个性,而是自我矮化。未踏入社会的孩子们过早地与社会接轨,人生追求的目标发生扭曲,学生在思想上已成为物质的奴隶,这是一种去精神化的教育。

知识是一把利剑,道德信仰决定剑指何方,要警惕功利性学习带来的长远危害。学生在学校以学习知识为主,但知识带来的财富和地位应是次要的。教师更要以德育人,引导学生树立具有正能量的人生观及价值取向,切莫单纯追求分数。

“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并不是一种激励,而是一种无奈,还没跑便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务实进取,才能最终实现人生的“中国梦”。

二十一、2013热词,为中国力量“点赞”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3年十大流行语”,颇有些五味杂陈。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土豪、女汉子、点赞、奇葩……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公平与正义的时代呼声,希望与焦虑的轮番登场,喜悦共忧患的艰辛行进。

年度流行语中,“中国梦”排名第一,入选理由是,“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民的风格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并日渐成为主流政治话语之一。

【素材评析】:

中国梦的提出,是顶层设计,亦是呼应民心、关注民瘼。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共同”二字让人温暖。

只有尊重每一个人平凡的梦想,欣赏每一个人微小的成功,倾听每一个人恳切的呼声,把草根的梦想从“土”里挖出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会拥有磅礴的推进之力。这样的顶层设计与草根吁求相呼应,触手可及,可亲可爱可信可敬,方能进入流行语范畴。

【思考】:

1、网络的力量,网民的素质,民主政治,社会公平公正。

2、伟大的“中国梦”,如何与个人的人生理想挂钩?

二十二、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

家住山西晋中的詹女士今年春节过得很不愉快,本来应该合家团圆的春节,却因“除夕不能回娘家”的陋习,离婚的她带着孩子在宾馆过了一个除夕。记者采访发现,一些过年老习俗不但没能增加年味儿,却给很多人带来了烦恼。(2月6日《京华时报》)

【素材评析】:

写春联、贴门神、包饺子、舞狮子……这些传承千年的春节习俗,都能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传递春节特有的温情。与此同时,诸如女儿不准回娘家过除夕、初五不许走亲戚、正月里不能理发、农村赌博等很多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则在割裂家庭温情,约束人们行为,影响社会风气。

“守住年味”的呼声日渐高涨。不过,守住年味并不等于一味地因循陋习,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对缺乏正能量的落后民俗说不。

事实上,作为一项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看春晚、短信拜年、旅游过年、电子鞭炮等为节日注入新元素,成为新民俗。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民俗学专家高巍就指出,“昨天的时尚是今天的民俗,今天的时尚就是明天的民俗,今天我们很多尝试性的东西,如果能够被更多的人认可、遵守,必将成为明天的民俗,成为时代所赋予的新民俗。”在欢度春节时,人们不妨多多尝试新的过年方式,丰富节日内容,用时尚元素占领节日阵地。

【思考】:

1、只有不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春节才能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荡漾出浓浓的中国味。

2、当传统与现代相遇,我们该怎么办?

二十三、毛笔字通知书

2013年的夏天如果你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请务必珍藏,因为它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暑期,陕师大几位老先生放弃休息时间,书写了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7月16日《扬子晚报》)

【素材评析】: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或者文化思考。小小通知书,不仅见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折射出时代的特征。“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和国民床单走红一样,散发着浓烈的怀旧气息。

这一意义上,“毛笔字通知书”走红,是又一次集体性怀旧,但又不仅仅是怀旧。今天,“多元”这个词常常被人们提及,但揆诸实际却又发现,多元时代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一元。现在都强调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可在不知不觉中,也丢弃了过去的一些美好。毛笔被硬笔甚至键盘代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取向,也很难回到过去。但在接轨中,是否就应该完全放弃传统呢?多元视野应有文化宽度,更应该有文化坚守,一些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应该在当下被适度保存和坚持下来。

【思考】:

如果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我希望从没用过它。在这个更加强调多元和接轨的时代,有些传统或许不会成为主流,但也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二十四、富豪相亲会

近来,各种富豪相亲会在全国多地轮番上演,在婚恋中介的策动设局下,富豪们赤裸裸地进行“资本选美”,不少佳丽则为嫁入豪门而应征,甚至奉上“处女证明”……个中的“门票10万元”、“相亲如选妃”等噱头,刺激着公众神经。

【素材评析】:

婚恋本属于个体的自由,可是“相亲成相金”、“非处女勿扰”等庸俗景象,却令其蒙垢:这与其说是寻求“郎财女貌”的登对配置,不如说是物欲裹挟的“爱情买卖”。

婚姻的底盘是情感认同,它包含着对等尊重、彼此珍爱等。以奢华派对形式呈现的“富豪相亲”会,注重的却是利益支配、物质交换:它糅合了炫富、拜金等恶趣味,长相和存款等可量化数据,成了择偶的主要评判依据,感情在近乎明码标价中被亵玩。

在此过程中,女性尊严是被矮化的。在单向选择中,她们沦为了消费品,这也为未来的婚恋关系埋下隐忧。

所以说,物质或能带来短时逸乐,却难以换来“白首不分离”。“宁在宝马车上笑,不在自行车上哭”式的婚恋观,本就是病态的。而富豪相亲会,正是迎合这“物质崇拜”的恶俗观念,给游戏式相亲套上“务实选择”等面具。

不能说,“资本选美”百分百选不出真爱,可这类将金钱当筹码、感情作赌注的游戏,总会喧嚣一过,空剩浮躁。它间接推销的“金钱观”等,也背离了公序良俗,它不被道德认同,在所难免。更何况,某些富豪搞相亲,是为“猎艳”“找小三”,抑或享受“翻牌临幸”般的畸形快感,这理应受到社会的道德鞭挞。

【思考】:

1、有多少灵魂被亵渎?

2、有多少情感被功利化?

3、功利化的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学生写作素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传统文化初三作文素材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点)时开始为“冬至”。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正因为“冬至阳生春又来”,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冬至后,虽进入了“数九天气”,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东北大地千里冰封,琼装玉琢;黄淮地区也常常是银装素裹;大江南北这时平均气温一般在5℃以上,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菜麦青青,一派生机,正是“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而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更是花香鸟语,满目春光。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同时要施好腊肥,做好防冻工作。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作物的管理,做好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结要抓紧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需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其主要农事有,一是三麦、油菜的中耕松土、重施腊肥、浇泥浆水、清沟理墒、培土壅根。二是稻板茬棉田和棉花、玉米苗床冬翻,熟化土层。三是搞好良种串换调剂,棉种冷冻和室内选种。四是绿肥田除草,并注意培土壅根,防冻保苗。五是果园、桑园继续施肥、冬耕清园;果树、桑树整枝修剪、更新补缺、消灭越冬病虫。六是越冬蔬菜追施薄粪水、盖草保温防冻,特别要加强苗床的越冬管理。七是畜禽加强冬季管理、修补畜舍、保温防寒。八是继续捕捞成鱼,整修鱼池,养好暂养鱼种和亲鱼;搞好鱼种越冬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单元作文素材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河西走廊甘肃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置身其中,就像走进了巨大的灿烂的艺术殿堂,它就是敦煌莫高窟。

在公元366年,中国北方正处于五胡十六国的战乱之中。这时,佛教开始发展壮大。一位叫乐尊的出家人向西行,忽然看见千佛现出真容,他便在崖壁上开凿洞窟——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莫高窟从公元366年开始建造直到元朝才建造完成。

莫高窟有735个窟,壁画4.5万平方米,泥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就属第96窟了。96窟又叫九层楼,里面有一座高355米的弥勒佛像,有十层楼那么高!大佛坐在石椅上,双手搭在膝盖上,紧闭双眼,嘴角上扬笑而不露,好像对信徒们的跪拜很满意。这么大的佛,古代艺术家却把它雕刻得慈眉善目、栩栩如生、气势宏伟,让现代艺术家都惊叹不已。

莫高窟壁画富丽多彩,讲述了各种各样的佛教故事。当我走进窟中,那神态安详、含笑自若的菩萨;那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仙女;那凌空翱翔、姿态妩媚的飞天;那五颜六色、富丽华贵的服饰;那众佛参拜、壮观雄伟的仪式......让我赞叹不已,仿佛我也进入了神仙天国,菩萨正在朝我微笑,仙女也在为我舞蹈呢!

在清朝,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偶然发现莫高窟,一批又一批外国探险家接踵而至,想方设法从王道士手中骗走宝物。可恶的王道士居然用几百两银子就把这些价值不菲,文化价值极高的宝物卖了出去。现在想起,心中真是一阵叹息与愤怒。

莫高窟是我们的祖先用双手铸造的伟大世界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保护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中考话题作文素材:地域文化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难点攻坚

写好此类主题作文,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积累相关信息

要写好此类作文,就要走进生活,强化“语文意识”,分类积累地域文化的相关信息。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收集与家乡有关的民间文化素材,如家乡的风土人情、传说典故、传统节日、文化名人等。(2)留意本地的风景名胜、古迹建筑等,试着表达自己对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餐饮文化,如家乡的小吃等也在收集之列。大家只有带着一双“语文的眼”走进多彩生活,那种对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与日俱增,当真正面对中考地域文化类作文题时,才会从容而灵活地运用与表达。

二、展示丰富知识

三、描绘动人场景

我们身边的节日有许多仪式和程序,如果写作时能着意进行一点场景的描绘,不仅能使读者如临其境,而且还会散发出一种文化韵味。请看中考佳作《家乡的火把节》中的片段:那公园里、草地上,甚至于大街小巷,所有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围绕着一堆堆火,蹦蹦跳跳,挥洒汗水,欢乐无限。登高远眺,整个世界开放着无数朵灿烂的火花,花儿急速地摇动,在夜的画布上描绘出一个个红红的圆,仿佛一张张笑脸,更是一个个圆满的句号。动人的场景描写,让人感受到独具风情的民族节日。

四、嵌入民俗底蕴

民俗底蕴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民俗文化特征,将生活中的文化传统精练地表现出来,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如中考佳作《兰州的韵味》中写道:提起兰州,人们首先会赞美兰州的牛肉拉面。清代诗人张澍就曾这样赞美“马家大爷牛肉面”:“拉面千丝香,唯独马家爷。”凡是来兰州的朋友,都要尝一尝这独具特色的牛肉面。“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是牛肉面的五大特色,也是衡量牛肉面质量的标准。别看就那么一团面,在拉面师傅的手中,一眨眼工夫就可以拉出大宽、宽、韭叶、二柱子、二细、细、毛细、一窝丝等十余种不同形状的面条。兰州人吃牛肉面多半不太讲究斯文,就地一蹲,唏溜溜,一碗面即刻下肚。这也显示出北方人的特点──不拘小节,豪迈洒脱。

兰州的牛肉拉面是兰州特有的民俗文化。这里通过介绍兰州牛肉拉面的五大特色、拉面形状、吃面人性格等几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本地民俗文化的推崇和赞美之情。

五、表达独特感受

写作时要通过议论抒情,来抒发出自己对地域文化的独特感受,给读者以情感的激荡、哲理的启迪,使文化气息更加纯正、愈发醇厚。如中考佳作《家乡的春节》中的片段:春节,像弥久不衰的浓浓亲情,像抚慰心扉的融融暖阳,更像柔和醇芳的美酒陈酿。春节是欢乐、和睦的氛围,如同冬天的麻辣火锅,既麻又辣且烫,品尝过后,口留余香。诚挚温馨的情感抒发,使得年味浓郁,回味悠长。

拓展演练

小时候,大家都盼望着过节,总希望爸爸妈妈给自己买好吃的东西、买漂亮的衣服。而现在长大了,对于“过节”有了自己不同的理解。无论是中国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还是所谓的“洋节日”,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单元作文素材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长度为21196.18千米(为2012年时的数据),平均高度大约为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这是个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防守,开始修筑长城,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朝统一天下后,秦始王开始连接与修缮长城。连接与修缮后,才成就如今的万里长城。

长城主要分布于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在陕西省境内,其长度达1838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作文素材:历史铜镜中的亮点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语文迷网整理的关于历史类的话题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铜镜中,泛起山上的、夺目的几缕金光。

正是战乱年代。“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曾几何,人离丧。悠悠月影,已不属于故乡。游子,恨重。国殇、情断、泪叹……绿肥红瘦,还记得花前月下你对海棠的惋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月下,一单薄的的身影,幽怨的双眼,似已望穿秋水。和着无尽的愁绪化作了,滴滴咸咸的泪落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落在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中。孤独,在你周围回旋……

那眼神有着怎样的色彩?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只有多情的人,才有多情的世界。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那位多情的女子轻轻抹泪。

空气开始凝固,风欲呼未能。你最终还是来到了汩罗江,与日月争光,与楚国同存。

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灵魂,你赋《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众女及与之峨眉兮,谣谣逐谓余以善淫”风还是很寂寞。在云中翻过的是月的清波。理智是冰冷的慰籍。曾经怀王左徒,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正道直行,竭智尽忠,却终日被诽谤。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公的诽谤,你虽用尽力气,却依然抹不去心中悲伤的记忆。

“明月几时有”,苏轼把酒问月。中秋良宵,弟兄分离,沓无音讯。唯有皓月孤影相伴。“起舞弄清影”一夜难眠。罢,罢,罢!无法相见又何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在圆月之下,即使远隔千里,这也应算是一种团圆吧!

历史没冷落女子。“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回犀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云想衣裳花想容“、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但也未必全如此,“一腔碧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杨家女将个个帼不让须眉、越女西施……为中华史上写上了闪耀的一笔。

乌江岸,记载的永远是项羽的血;汩罗江,流淌的永远是屈原的泪;缕缕月光,描写的永远是清照的情与子瞻的义……

岁月的痕迹,历史的沉淀。闪烁一千年,一万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