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看纪录片统编教材观后感【汇总20篇】

“学雷锋,像雷锋那样做人”等当代雷锋精神的内涵与要求,并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道德热点问题以及学习雷锋精神的道德模范事迹。下面是观看纪录片统编教材观后感,快来围观吧。现在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观看纪录片统编教材观后感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4371

作文

954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周年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在央视热播,引起了网友的大量关注。专题片中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歌功颂德,有的只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客观讲述了执纪监督的故事,片中无论被采访人是举报者还是违纪者、还是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均坦诚面对镜头,没有誓言旦旦,却认识深刻,没有宣传标语,却发人警醒。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会赢得满堂彩,也在意料之中,因为这是人民群众对于党风建设最朴素的期待,是八项规定出台后,人民对执纪必严的关注,希望有人来抓,有人来管,希望长期保持下去的热切期盼。今天,我们最大的社情民意,是执政党要清正廉洁,国家要向前发展,百姓要过上更好的日子,而四风现象是滋生腐败的温床,阻隔党和群众联系的高墙,作风之弊,侵蚀执政之基,正风肃纪,刻不容缓。

前几年,我们党员干部相互吃请的风气比较盛,吃吃喝喝之间,形成了小圈子,拉近了关系,却助长了不正之气,脱离了群众。为什么以前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八项规定就管住了,实践证明,靠文件管嘴没有用,关键要抓住党风这个根本,刹风肃纪,要动真格,绝不放过每一件小事,很多党员干部,以前没有见过因为一餐饭,一顿酒,几张卡,几日游而丢乌纱帽的,而现在却成了“常态”,吃吃喝喝消失的同时,我们党又迎来了民心。当然根治吃喝问题,虽初见成效,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长期抓下去,摒弃部分党员干部的侥幸心理,严防死灰复燃。

细节决定成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抓细节,抓节点,用禁令看住元旦春节,看住小小月饼、卡片、鞭炮、年节礼,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我们党说到就要做到,承诺就要兑现。在我国,有八千六百万共产党员,如果我们的执政党出现作风问题,绝不会是小事。毛泽东曾说过: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着我们学。而网友对本片的关注度如此高,也是要看看我们党今后要怎样走,作风要怎样抓,是一阵风,是一个运动,还是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今后的路怎样走,“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将不断自我净化,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起创建美好“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纪录片《解放》观后感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3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纪录片重点扶持项目、北京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解放》,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举行了启动仪式。

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将于今年推出大型系列纪录片《解放》。该片以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主体时间段,以解放战争中历次重大战役及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为背景,以前赴后继、全力支援的中国人民为重点塑造形象,通过生动的故事、权威的档案、丰富的视听呈现手段为观众们描绘一幅气壮山河、鱼水情深的解放图景。

据介绍,在正式启动之前,《解放》创作团队已经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前期采访,足迹遍布黑龙江、江苏、安徽、陕西、新疆、西藏、云南等17个省份,深入大大小小50余个地方,寻访革命旧址、搜集珍贵档案,采访相关专家、亲历者,发掘出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接受抢救性采访的亲历者就有30余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精选学习心得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近两个月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从武汉开始蔓延全国各地,有报导分析病毒有可能来自于蝙蝠,并由穿山甲传播,但来自于野生动物是比较肯定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只小小的蝙蝠何以引发一场疫情?如今,湖北、武汉乃至全国都在全力防控疫情,许多人正在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场疫情的背后全是蝙蝠的罪过吗?

据说现在很多人喜欢吃野味。野味,顾名思义,是用野生动物做成的食物,人们吃野味,都是在追求一种新鲜好玩的刺激感。事实上,没有任何研究成果可以证明野味一定有利于身体健康。相反,野生动物身上会携带多种病菌,有些是连高温都灭不了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有一些人的无知导致无节制的猎捕,许多应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润玉了万物,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与必要的物质资源。我觉得人类应感恩自然,不可凌驾于自然之上。近年来,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了改善,但有时自然需要我们的不是呼吁,也不是宣传,而是行动。

我们要爱护大自然。节约、循环、绿色、低碳、文明,这些耳熟能详,但是我们都做到了吗?吃野味、丢垃圾、排污水、乱伐树木等并没有全部杜绝,这些破坏生态系统,浪费资源的行为,迟早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也许就是一个教训。

我们要亲近大自然。现在全世界全人类都提倡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我国更是如此,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保护大自然,改善环境是一项大工程,它无时无刻不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和大自然交朋友,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

我们的家园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国家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完了两集的《地理·中国纪录片——走进百慕大之后,貌似一切都没觉得那么神秘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讨厌的百慕大,吊了我胃口那么久,今天看节目,把所有的迷都解了之后,虽然胃口下来了,但是却是一脑子的无语。

我说胜春,你今天讲的确实精彩,这点不否定,而且呢,我追百慕大也追了很久了,不过让我无言的是,你们最后给我的答案是——百慕大天气很糟糕,所有的“神秘事件”都只是事故而已,都只是因为超雷暴、磁场或者电子雾所影响的区域性事故之后,我真的很不甘心。

我说胜春,我真的不太相信:你们说百慕大的事故都是天气所致,那么还有很多的事故未解剖,这么早就下结论?还是说你们又在哪里看到了什么科学家的强有力证据?我算得上是一个强烈的百慕大迷,我觉得,你们说的这些,有些不可思议。

这样说来,百慕大一点都不神秘,我就只能说:百慕大的天气可真够糟糕啊,去了N多飞机,N多轮船,N多人,每次都是遇到天气原因,每次都是因为天气事故,这可能吗?上千上万的事故,都是天气原因?这样,百慕大天气不是也太糟了吗?

说实话,我不信服于这个答案。

网上还暂时没有下部,敬请期待。

至于为什么不信,我想已够清楚。

网上看完了以前的纪录片追风而行,相比之下,我还是很喜欢这期节目的。讲述了很多的龙卷风知识,而且还讲述了怎样逃脱,还讲了龙卷风的一些内部数据,相比之下,我真的很欣慰。我喜欢龙卷风,从这期节目上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识,谢谢你们。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有什么关于龙卷风或百慕大的想法也欢迎来我博客交流,成为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见证》观后感精选范文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新春佳节,本应与家人团圆,一起贺新年。可就在这时,新型冠状病毒向我们伸出了魔爪,向我们进攻,在我们的国土上肆虐。虽然这个病毒强大而又危险,但是仍有不顾生死,不计报酬的勇士们负重前行,奔赴一线,为我们抵御“毒魔”。

你看,84岁的钟南山爷爷,73岁高龄的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奶奶,年龄那么高了,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仍然奋战在“战场”上,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贡献。最危险的就是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主动请缨,立即换上了白衣,站在了前沿,为患者治疗,是人们的希望。他们与病毒进行一场场的战斗,不分昼夜,只为能从死神手中救出一个生命。厚厚的防护服,重重的护目镜下面隐藏的是他们疲劳的身体,实在累了,就躺在办公室或走廊边眯一会儿,却从不叫苦或埋怨。我不禁在心底里感叹着:在这场站战斗中,站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他们是多么伟大的!“急难有情,情有馀兮。”还有那么多人紧急召集物资驰援武汉,还有那么多人在居民小区大门口值守测温,还有那么多人深入千家万户摸排检查,还有那么多人纷纷捐款捐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努力,有他们的拼搏,有他们的大爱,疫情每日新增的确诊人数在不断减少,一万,一千,一百,有多地区持续好几天都是0例,出院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疫情固然可怕,但我们要相信中国一定能赢!有了他们,人民的健康才有了保障;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打胜“疫情防控战”的决心。他们,就是中国的模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镜子》,通过客观冷静的真实纪录,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让人重新审视当今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情感问题,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影片讲述的是3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现在我们的很多纪录片提供的是巧克力,而《镜子》是一味中药,给人们提供镜鉴、给生命提供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观看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全文共 8368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从严管党治党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1.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只有从严管党治党,才能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八千五百多万党员、在十三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政党作为一种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自身建设和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其生存和发展。这些年来,世界上一些老牌执政党衰败落伍、丢权垮台的教训极为深刻。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工人阶级实现其伟大历史使命的先进部队,更应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起历史使命。

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把党的建设作为三大法宝之一提了出来。九十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就在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事业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一些干部得过且过,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一些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漠然置之,甚至欺压群众、侵害群众利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较为普遍地存在,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不仅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而且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较多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

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能自满,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才能更好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好战胜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二〇一三年七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谆谆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这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了把党建设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的坚定决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华号”巨轮乘风破浪、顺利前行,关键靠党来掌舵,靠党来掌握方向。要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靠“自身硬”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

2.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有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革命理想高于天。”这生动反映了崇高信仰对共产党人的巨大激励和鞭策作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任何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都必须铭记,为了理想信念,就应该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在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应该充分肯定,当前我们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广大党员干部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不断筑牢理想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3.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从严管理干部,夯实基层组织,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怎样是好干部?二〇一三年六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信念坚定,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为民服务,党的干部必须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党的干部必须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敢于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怎样成长为好干部?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来讲,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要勤于学、敏于思,提高思维能力,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要加强实践,经风雨、见世面,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从组织培养来讲,就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强化干部实践锻炼,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

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对群众的感情、对待名利的态度、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改进考核方法手段。用人得当,就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下决心改变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的问题,使用人之风真正纯洁起来。

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要从严管理干部,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提醒、早纠正。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要发扬党内民主,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同时善于进行正确集中,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建立严密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推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广大基层干部,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4.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管党治党。从制定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整治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到整治“会所歪风”;从狠刹“舌尖上的浪费”,到禁办奢华晚会……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党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风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近年来,一些党政机关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上奢靡之风、奢华之风很甚,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要严格党内生活,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要提高党内生活质量,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要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要通过严格党内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性原则基础上,不断增强能够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正的团结。

要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中央政治局逐条逐项、不折不扣落实“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示范全党,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产生了强大示范效应。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正人必先正己,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无私无畏的勇气对照、检查、改进、提高自己。

要建立抓作风的长效机制。事实告诉我们,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要建立健全管用的体制机制,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积小胜为大胜,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通过全党共同努力,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解决作风问题的战略性举措。从二〇一三年下半年开始,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分两批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聚焦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全党自上而下,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展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子,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二〇一四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是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再启程、再出发。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祛除歪风邪气、树立清风正气,做到思想认识上真正提高、工作作风上明显转变。

5.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腐败是社会毒瘤,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致命风险。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反腐倡廉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坚决的态度重拳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二十多名省部级高官相继落马,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被严肃查处,让全党全国全社会感到了变化、看到了希望,树立了党的权威、赢得了群众信任。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二〇一四年一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反腐败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要把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以改革精神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要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的事实说明,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这决不是一句空话。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要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既坚决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要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纪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6.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我们党有八千五百多万党员,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二〇一三年一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一个政党如果没有政治纪律约束,允许党的组织和党的重要干部在政治主张、政策主张上各有一套、我行我素,允许广大党员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离心离德、为所欲为,这个党就不可能有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在政治上就没有作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严明党的纪律,还必须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内生活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组织观念薄弱、组织涣散就是其中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增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切实增强党性,切实遵守组织制度,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执行组织纪律。要强化党的意识,强化组织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党的组织制度。要正确对待组织,对组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遵照执行党的规矩,不能搞特殊、有例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而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的责任,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录片《同心战疫》第一集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春节跟往年的不一样,原定的雪乡之行取消了,还被禁足在家,其实我心里是不高兴的。但是模模糊糊听家人说现在有很厉害的病毒,所以我只能默默失望。妈妈仿佛看破了我的心思,她拿来了一份网上打印的绘本,让我一起学习一下。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新型肺炎有了初步了解。它是由一种很厉害的冠状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寄生在野生动物身上,但是我们人类滥杀野生动物并食用,病毒就到了人类的身上。这个病毒会使我们发热咳嗽乃至呼吸衰竭,它还会通过触摸和飞沫传染。所以出门必须戴上口罩,回到家后要马上仔仔细细地洗手。

我们还看了很多关于疫情的新闻,新闻中我看到了84岁高龄还毅然奔赴前线战斗的钟南山爷爷,看到了奋斗几天累倒在地上的白衣天使们,看到了世界各地对前线疫情的关爱,还有很多疫情中的勇敢逆行者。他们让这场战役变得温暖,他们都是最美的人。

看了这些新闻我内心很激动,我也想为这场战役做些什么。妈妈告诉我,现在的我们,乖乖待在家里,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就是在为这场战役做贡献。困难都会过去,总有云开雾散,春暖花开的一天,到那时我们再去蓝天下奔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基层党员大型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是的,你没有看错,从上图你可以看出,这可能是史上最大制作的纪录片,光这个选角阵容上,谁不服?

中纪委又出来抢头条了。虽然近四年以来我们已经逐渐习惯了这一点,但这一次又有些许不同。

10月17日晚8时,央视综合频道开始播出8集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整整两天,中纪委和《永远在路上》已经成了一个被刷屏的火热话题。

这部名为《永远在路上》的党风廉政系列纪录片,是中纪委第二次和央视合作推出纪录片,并在黄金时间一套播出;踩着的时间节点,恰好又是十八届六中召开之前——按照计划,这部纪录片将播至10月24日,而六中全会的档期则是24至27日,主题便是“从严治党”。

这部片子有多猛?这么说吧,第一集《人心向背》,观众基本上就已经可以感受到火力全开的架势;更夸张的是,第一部片子才只是放了个开头而已。诚意,首先体现在“范围”上——以前在一定范围内传阅的高官忏悔书,现在全国人民可以直接在电视镜头上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录片西藏废奴观后感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是中国西藏废奴的第五十七个年头,也是第八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根据中宣部指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制作完成两集高清纪录片《废奴》。本片着力于表现“西藏百万农奴解放”这一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将中国西藏废奴囊括在世界废奴运动的大范畴之内,通过描述西藏农奴制的由来、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讲述西藏废奴运动对于西藏和藏族同胞以及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片借助1959年中国西藏地区废奴的影像资料,采访拍摄西藏废奴的亲历者、见证者和中外学者等,通过不同角度的讲述,还原真实历史、梳理废除封建农奴制的必要性、思考废奴对于人性解放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内首档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我看了最新一集的《客从何处来》,讲述的是广西人阿丘,下南洋寻找家族的故事。这使我想到了我的印尼妈妈小草,以及前天刚送别的她的小女儿,也就是我的印尼姐姐小萍。

小草妈妈的父亲,小的时候被一个在印尼的中国妇人收养,子孙繁衍,形成一个家族。这名妇人就成了小草的奶奶,一个缠脚的中国女人。受奶奶的教诲,家中始终保持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和生活习惯。小草妈妈说:“因为我们没有,所以我们必须保持。”

悠悠思乡情,拳拳赤子心。一位离开故土多年,热爱自己民族的奶奶,把她的思乡情通过生活的点滴传给了自己的儿孙。而小草妈妈如今也延续着奶奶的脚步。她总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非常爱中国的奶奶,奶奶说的话她都铭记于心。奶奶说:“中国要强大,我们在海外的人才能扬眉吐气,你不要忘记中国。如果你不爱你的国家,不记得你的根,你还算什么?”而小草妈妈也说:每个人都有他的源头,只有追随源头,才能知道他的文化底蕴在哪里。

小草妈妈把小女儿送到了广西柳州来学汉语,前几天她和同学到南宁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之际。我们一家人出动接待了她,为她安排酒店,请她吃饭,带她到我们家坐坐,我们短暂地相处了不到两天。我和妈妈送她去车站时,没想到小萍竟抱着我和妈妈哭了。我和妈妈也热泪盈眶。上火车后,她给我发了条短信,内容是:谢谢你们!我的中国妈妈和妹妹。妈妈也总为还不够尽心尽力接待小萍而有愧疚之感,她说,她很感激印尼的小草妈妈看得起她的女儿。

今天的这集《客从何处来》,阿丘在马来西亚的表哥也给他写了封信,这一段最为打动我:“我们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也就知道了,我们为什么是一家人”。一个中国家庭,一个印尼家庭,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因缘际会我们能相识,我们都很珍惜这份能成为“一家人”的情分。

而我自己的家人呢?我的父辈、我的祖先,他们经历过什么,他们隐忍了什么而不说?“我们是谁”,“我们的民族是谁”,这样的课题看似庞大沉重,但若抽丝剥茧深入每一个人自己的家族,那又会挖出多少血泪故事。不见得非得是名门望族才值得传说,历史人性交错,平凡人的故事,那才真实,才有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分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沙漠里久旱之后的一场甘雨,荒芜如火星般的地表忽然奇迹般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沉寂的地下,长达三十年的种子争相萌发,绚丽夺目的小花布满整片山谷,数天之内,它们生长、开花、凋谢、死去,完成一次轮回;委内瑞拉平顶高原,柯南道尔的“失落的世界”,在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从峰顶流下,陡然急降近千米,水雾在阳光下幻化出绚烂的彩虹。在这样的激流里,居然生活着不少动物,为了生存,在与水流的力量抗衡的斗争中,它们各显神通。智利海岸,终年无雨,但仅仅凭着云雾带来的水汽,就给沙漠带来了生命的奇迹,仙人掌在夜间绽放美丽花朵,花蜜成为迁徙的鸟儿沿途的美餐;飞越喜马拉雅,是蓑羽鹤每年迁徙的必经之路,面对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虎视眈眈的天敌金雕,面对生死之间的挑战,蓑羽鹤忍着寒冷和饥饿,一下一下地展翅爬升,从绵延雄伟的雪山群上掠过,去往那温暖的越冬家园;成千上百的帝企鹅挤在一起,以相互的体温抵御零下40度以下的严寒和秒速30米以上的暴风雪,确保身体下面的蛋能平安度过世界上最漫长的黑夜,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地平线上渐次出现雌企鹅的身影时,生命的希望之火也被重新点燃。

无论在什么恶劣的环境,只要有一点点的可能,生命就自然地找到出路。这就是自然法则,也是《地球脉动2》为人类展现的自然精神。可是这些精神却渐渐被人类腐蚀。

每年往返于地球两极之间的蓝鲸,在深蓝色的海上穿行,泛起阵阵白色浪花。但是由于人类捕杀,数量有几千万只,已锐减至不足万头。沙漠野生双峰驼,也因为人类的猎杀,不足一千头,甚至为了躲避人类的捕杀,只能生存在环境最恶劣的撒哈拉沙漠戈壁滩。就像刘慈欣在黑暗森林法则里说: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

在《地球脉动2》里,我们看到更多我们生存的星球上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但在我们惊讶赞美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重新思考,人类在整个地球文明上的位置,更要想一想那个亘古不变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往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观看孔繁森观后感

全文共 3093 字

+ 加入清单

孔繁森在我心目中是位伟大的人物,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孔繁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1992年拉萨附近发生地震。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的孔繁森领养了他们并用献血得到的营养费来抚养他们上学。还有一次,他妻子和儿子给他带来家乡的肉包子,他却一个也没有舍得吃,都带进了敬老院。当他看见了一位老人的鞋子破了,脚冻得冰凉时,孔繁森看到后心疼极了,他抱起老人的脚,放进自己的怀里捂着。看到这儿,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孔繁森很普通很平凡的一个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但这些平凡为什么就奏响了一首不凡的赞歌呢?

他作为一个丈夫,在妻子住院时他狠心在外;他作为一个父亲,在女儿的千万次乞求后狠心的挂断了电话;他作为儿子,没有时间孝敬母亲,甚至母亲走时都不知道她的儿子已先她而去。所以对他的家庭来说,他不合格!这也许是他终生的遗憾!

他对不起妻子和女儿,是因为他在抗击雪灾;他没有时间照顾母亲,但有时间照顾孤寡老人;他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但他却收养了孤儿!他可能对不起家庭,但对得起国家对的起党;他可能对不起自己,但对得起西藏的人民。

党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他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了他爱的国家和人民,他做到了。

为人民服务--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在现在这个社会,"为人民服务"变成立一句口号,变成了一些官员政客们标榜自己"功劳"的一句时髦的演讲词......!

看最近的重庆"打黑",看最近的腐败高官接连落马,无数人拍手称快.但我却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的国家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敢毫不留情的为民伸张正义;忧的是也许这只是冰山一角.

过去,我们的党员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在他们的生命中这代表着一种责任、爱和信仰!可是现在呢,我们的部分官员带着的却是金钱、欲望和残忍!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充满了诱惑,官员们已经没有了爱,没有了信仰,但他们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我们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要求他履行责任.而让他们履行责任的唯一方式就是---法律!

我们呼吁有关方面制定完善的法律,并坚决有力的执行.

孔繁森那样的干部现在太少了-----这就是他的不凡!

孔繁森牺牲的那一天,人们顶着大风,冒着大雪,为他默哀、送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眼含热泪。

孔繁森永远人们心间!

观看孔繁森观后感-第4篇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在全国各地,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城乡。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孔繁森同志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己任,两度奔赴雪域高原,不畏严酷的自然环境,为藏族同胞呕心沥血谋福祉,一腔热血都倾注在阿里高原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风是朴实的 ,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灵魂上的洗礼。

家在山东的孔繁森同志要去上任的地方是环境极为艰苦的阿里。那里海拔很高,地广人稀,艰苦的条件令许多人都望而生畏。但是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两次赴藏,为阿里的百姓们带了了温暖,也对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到任后,发现阿里缺电,缺少一切舒适的东西,很多干部纷纷想调走。孔繁森以身作则,带着教委主任孟志华去看望山村小学的师生。给孤寡老人治 病、送温暖。在兵站,他与战士们一起唱《说句心里话》。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孔繁森同志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是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在阿里期间,孔繁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加快阿里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学习孔繁森同志的事迹,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就要心理时刻装着群众,努力为群众谋利益;就要发奋学习科学文化和经济、法律、历史等专业知识,当好人民的公仆,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切为人民服务。

观看孔繁森观后感-第5篇

看完电影《孔繁森》,我感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强烈震撼。影片《孔繁森》以艺术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孔繁森同志作为党和人民的儿子的崇高形象,并在我的心中久久屹立。

孔繁森生前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4年11月,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西藏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可是,孔繁森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这些困难,忘我工作。他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相反他还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经常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

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同所有的伟大人物相提而论,孔繁森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和那些曾经被万人所津津乐道的奇闻逸事、经历传奇来说.他所做的一切似乎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同那些被流芳百世,千古传唱的名言名句,诗词歌赋相论,他也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亦或是经典语录。一切似乎都不能比,孔繁森已早离我们而去。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一个精神坐标。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奉献,民族的进步也正是靠了像孔繁森这样的人的兢兢业业。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首先应该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我在想,是什么让孔繁森义无返顾的走上了高原.并且心甘情愿的将自己本该给家庭的爱全部的,无私的全洒给了六万阿里人民呢?这也许就是我们当今社会所缺少和正在提倡的那中无私奉献的精神吧!这是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精神!

电影中所反映的孔繁森同志的事迹看起来都是平凡的点滴小事, 但正是这一点一滴凝聚出了他伟大的人格。一个人的生命不可以永久 的延续,但是他的精神却可以鼓舞着历代的人民。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牢牢记住孔繁森留给我的精神财富。为人民服务不光是口号,而要转化成切切实实的实际行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勉努力;要满腔热情并踏踏实实的热爱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三学生,我会始终秉承这种信念,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用踏实的脚步走出属于我的辉煌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天津教育纪录片《道》观后感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2016年11月17日体育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在体校会议室集体观看了警示教育片《》。

《道》系列警示教育片讲述了,一个无视政治纪律和规矩,公然反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武红军案件警示录、国有企业严重违纪违法领导人员忏悔实录。

观看之后大家的内心受到了极大地震撼,对我党廉洁从政、反腐拒变的纪律要求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知和认识。以后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自我要求。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的干部我们应当时刻扎紧廉洁从政的篱笆,要深刻认识到贪图不义之财的危害性,把防腐拒变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凡是党纪国法所不容的,一定要坚决不碰触。凡是人民需要和党号召的都要积极投身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把廉洁从政、奉公守法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国家记忆纪录片观后感300字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该片共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5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位专家,拍摄了原国防部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

首次展现了系统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钱学森带领航天人探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方法;该片反映了航天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和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过程。

首次披露了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包括苏联专家帮助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国家困难时期航天工程“下马”之争、两次启动卫星研制工程等。该片在历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参加工作进入铁路建设队伍,接触了很多老一辈铁道兵。听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曲,观看《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感受着铁道兵35年的历史和中铁建近30年的辉煌。

铁道兵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战斗序列中,一支承担着特殊使命,以忠诚敬业、奋勇向前、志在四方为精神的英雄部队。无论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艰苦的环境工作条件,铁道兵指战员以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操,以四海为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高昂斗志,建设打通了无数的钢铁通道,为建立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已成为铁道兵和铁建人的真实写照。

解放前,铁道兵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工具的战士,敌人来了拿枪打,敌人退了修铁路,把铁路修到敌人家门口,把战争补给及时运到前线,为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无论走到哪里,他们没有任何的怨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必先勇往直前。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用手抓,用肩扛,修筑了一条又一条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解放后,国家落后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设施,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为了打通国家交通运输线,深山里、大河边到处都可以看到铁道兵的身影。工地的便道没有修通,铁道兵战士们就肩挑人扛,水运马驮,把大批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桥墩旁。大型机械搬不动,就把它“化整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件抬上人迹罕至的高山,打通了一条条隧道,修筑了一座座大桥,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运输大动脉。

铁道兵84年专业到中国铁建,成为筑路工人,“军魂不散,再展雄风”是这只队伍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虽然他们脱下了军装,摘下了军帽,但是他们没有丢下铁道兵的作风,没有忘记铁道兵的传统。我们这些新生代的中国铁建员工永远不会忘记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将继续传承铁道兵光荣传统,在中国的铁路建设中再创辉煌,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海豚湾》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从网上看了一部纪录片海豚湾》,心情难以平静。不知该从何说起。到底是我们人类太自大、野蛮、愚蠢、丑陋……还是那些海豚太善良、纯洁……为什么从没有听过海豚伤人的故事,总是听说海豚救人的故事。而现实中,人类却要野蛮的屠杀那如天使般的生灵!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园。我们真的没有权利这样对待别的生灵,更何况这种生灵还是我们的朋友。请问你会屠杀你的朋友吗?如果你屠杀你的朋友,你还是人吗?你会被舆论谴责、被人们唾弃、被法律制裁!那么那些人日本人屠杀海豚却被日本政府包庇、袒护!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为了利益!为了他们自己的私利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其他生命的利益,甚至生命,他们毫不以为然。他们丑陋的就像来自地狱的“恶鬼”,想吞噬“善良的灵魂”!

我们也要反思!我们平时自己的行为到底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是“财富”、“智慧”、“美好的环境”、“用不尽的能源”、“高级智能的科技”,还是“苦难”、“垃圾”、“残暴”、“一个贫瘠的地球”、“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我们要自己选择!

商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带给我们今天便捷、丰富的生活。可是却也带给我们很多我们忽视的东西——污染、环境的破坏、能源的枯竭、资源的浪费、气候的改变,还有越来越多的“忽悠”。这是一个什么年代?全民“忽悠”的年代吗?“忽悠”是主旋律吗?为什么“忽悠”冠冕堂皇的走进电视台?走进我们浅薄、无知的意识里。慢慢的侵蚀我们的意识,让它变成我们的“潜意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电视广告、影视作品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是现在的这些作品中讲究的是其中蕴含的“美学”。这美学、那美学,甚至“暴力美学”。好像一沾“美学”二字什么都是好的、对的。夸张的暴力在摄影机的镜头里被美化、被人接受,甚至有人学习。这到底是个什么时代???欺骗横行的时代!

广告中的虚假成份越来越重!他说什么,你就认为什么,其实什么都不是。都是别人那样告诉你,而你就信了,掏腰包了!人们都活在这种假象里,自欺欺人的假象里。人们经常告诉自己,别人都用那个,电视上说那个好!“专家”说这个管用!到底该相信谁?各种诈骗,各种传销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在老百姓不仅得是“化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还得是“心理学家”,因为我们要应付周遭的各种欺骗,骗子在快速的繁衍,而我们在不断的被欺骗。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一个信任危机的时代!

我个人觉得我们有必要多看看纪录片,记录我们的这个真实的世界的现状。该觉醒了!少看那些无聊的骗你钱包的商业电影了。现在的影视里充斥的都是很黄很暴力的东西,却用电影手段美化它,让人们喜欢它,甚至钻到人们的潜意识里去影响人们。那么我们的未来在哪里?人类还有未来吗?

别的不多说了,在做反思的时候,先想想怎么拯救那些纯洁的生灵吧!海豚是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高智商朋友。而且他们和我们一样是食物链的顶层,所以他们体内沉积了大量的毒素,而那些毒素是我们人类释放到地球上的。经过食物链的沉积,越高层的生物积累的毒素会越多。海豚的肉里含有大量的汞,有剧毒,不可以食用。仅仅从这一点上也请不要再捕杀海豚了。真心的希望他们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大海里,而不再被我们释放的毒素伤害!不再被人类无情的杀戮!请救救海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3000字

全文共 1821 字

+ 加入清单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我唯一一个没有使用快进,从头看到尾的国产纪录片。不夸张说,它代表了我看过的国产纪录片最高水平,值得每一个生活在雾霾阴影下的国人观看。柴静在片中讲述了三个问题,什么是雾霾,造成雾霾的原因,我们该怎么办。

《穹顶之下》获得大众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多数批评来自质疑片中内容是否科学,结论是否严谨,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否有效。尽管这些批评有它们各自的合理性,但我认为瑕不掩瑜,并不影响《穹顶之下》成为一个经典的雾霾科普片。毫无疑问,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程度。尽管雾霾是否造成癌症发病率上升等问题还存在争论,但以此否定《穹顶之下》,我以为属于见木而不见森林的做法。而且柴静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表现得比较严谨,我在本文最后会对这些问题简要谈谈看法。这个文章重点谈《穹顶之下》反映的两个重要经济问题。惊讶的是这些问题在讨论中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但我认为它们是这个新闻调查的核心贡献。

《穹顶之下》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大胆批评了中国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两个硬伤。第一,该伸手的管理的地方没有出手,造成环境严重恶化,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第二,不该伸手的地方手伸太长,以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为理由鼓励和发展了一批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企业。

一些批评者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直接对立起来,认为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不应该采用西方的环境标准;如果强调保护环境,就会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些观点听似有理,但存在很强误导。首先,中国采用的环保标准已经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其次,污染环境获得的成本优势根本不能称之为“国际竞争力”,属于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行为,不可能长期持续。不客气地说,这种通过污染自己环境来压低产品价格的做法,从本质上讲是牺牲自己的环境来补贴国外消费者的愚蠢行为。

作为科普性质的新闻调查,《穹顶之下》最大的贡献和成功,是对大众环保意识的唤醒。市场在环境问题上的失灵不仅表现在污染人不用买单,而公众也往往不重视自己权利受到的伤害。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存在空气中,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甚至有过而不不及。为什么单单雾霾问题得到这么多人重视?原因很简单,雾霾比其他污染更直观,直接受影响的人数更多,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最有话语权的城市人群。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大众的环境权利一再被污染企业侵犯,多数人基本都采取了事不关己的态度。希望《穹顶之下》带来一场环保意识的变革,推动大众主动参与和督促政府做好环境工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大家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改善环境才可能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此外,《穹顶之下》还成功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选题好,瞄准了一个关系的民生的重大问题。我1999年到美国求学后,每次回国除了为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亲朋好友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高兴,一个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空气质量的恶化。一次到北京开会,前一天晚上有朋友专门打电话提醒我北京的PM2.5又爆表了,让我去前买个防毒口罩备用。电话结束后,我坐在桌子前沉默了很久,哭笑不得。

第二,《穹顶之下》内容相对客观,资料翔实,问题深入。柴静的采访非常专业,敢于理性地挑战被采访者的观点,以此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最可贵的是在影片制作上充分考虑了观众的承受能力,通过直观形象的形式进行科普。和多数说教式国产纪录片不同,柴静在《穹顶之下》里通过数据,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而引发观众思考。尽管有人指责该片不够严谨,但作为科普片,我认为柴静已经做得非常出色。她采访了普通民众,医疗和环境专业人员以及政府官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雾霾问题。就客观性和真实性而言,比崔永元的转基因调查高出无数个数量级。比如她并没有一口咬定雾霾是造成中国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原因,而是通过医生之口用猜测的语气提出这个问题。她更没有把女儿的病归咎到雾霾,而是作为自己更加关心健康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存在误导性,这个完全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作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观众,不应该被这种表达方式误导。

此外有人甚至以柴静的私生活为由,或者臆测她收了国外敌对势力的资金,真正意图是破坏和私有化国企这些阴谋论的角度反对《穹顶之下》。这些情绪化的反对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反驳。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500字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的观后感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纪录片《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1952 字

+ 加入清单

6天下来,随着一集一集的深入,孔子的一生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用孔子在《论语》中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吾十有五而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曾经的疑问:“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而不是同为圣人的老子、孟子、庄子......?”在脑海中有了答案,也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句话;“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孔子精通礼乐,胸怀天下,毕生致力于推行“周公之礼、文王之道”,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难,但却以其高尚的品德、高深的学问给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宝贵精神财富。16集电视记录片《孔子》看完了,在感叹孔子伟大的同时,带给我更多的还是感动。

首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孔子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位好母亲、多位好老师加上自身的谦虚、聪颖、勤奋和努力成就了孔子的道德和学问。孔子办私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德、有才、报效祖国的君子,而且“有教无类”,所以才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后人难以启及成就。孔子小有名气之后,适逢齐景公携大夫一行到访鲁国,孔子一试身手,设计了令人无不震惊的精彩礼仪迎接齐景公一行,展示了周朝礼乐使天下太平昌盛的画面。孔子博学多才,精通礼乐,携助季孙大夫出色地完成了迎宾之礼,展示了了不起的才华,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看完《孔子》我们知道因为周公制礼作乐、身体力行而且讲求美好的道德,所以天下才出现了周朝数百年的安定昌盛。孔子胸怀天下,发现唯有周礼才最适合治理当今天下,休止天下动乱,而且指岀导致天下动乱不止的根本原因是“周礼不兴,礼崩乐坏”,出现了“君王、诸侯、大夫、士人、百姓的违礼之争”,而孔子认为只有各自的奋争合乎于“礼”,才能休止天下动乱,实现天下太平昌盛。

孔子预知了真理大道,至鲁定公时得到重用,官至上卿大夫。“齐鲁盟会”更是展示了孔子杰出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才能,“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孔子事先安排左右司马带百辆兵车随同鲁君一起参加盟会,因准备充分,使得孔子在盟会时随机应变,镇定自若,一举粉碎了齐景公欲劫持鲁君的阴谋。

孔子以周礼为准,倡行仁德,宽猛相济,鲁国虽尚未归仁,但周礼已经恢复,君臣各依名分,父子亲孝,兄弟和睦,夫妻随顺,君王亦贤明通理,讲信重义谦让求人已成为国家风尚,虽有兵车征战,却是为匡正天下,就如文王周公一样达到“天下小康”。 《孔子》看到这里,一直以来对孔子的模糊认识也渐渐清晰起来,“落后的、腐朽的、糟粕”这样的词语无疑是圣贤教育断了近200年的无知的产物。记得蔡礼旭在55集《群书治要360》的讲座里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不学习不知义啊!”也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习主席提出倡导学习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亦是真理大道,永远都不会过时。重温这篇经典名著,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沿着毛主席总结的结论前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指日可待!

记录片《孔子》中最让我伤感、最让我敬佩的是孔子为推行治国大道携弟子一行,不畏艰险,周游列国,在外漂泊14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困难和遭遇,比如陈蔡之地,绝粮绝路,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当时已是忍饥挨饿多日,却又招致狂风骤雨,使孔子及其弟子几陷绝境,但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孔子在全天下推行“仁德与礼治”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风雨过后却令人振奋地与弟子们一起弹唱《诗经》,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关关雎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孔子及其弟子坚守大道,无论何时都没有放弃和降低自己的志向。此时弟子颜回道出了孔子的心声:“天下不容夫子之道的高深,高深的夫子之道不为世人所接受,不是夫子之过,而是天下执政者的过错啊”!

记录片《孔子》看到最后我们知道了孔子一生中追求的最高理想亦是仁德之道的最高目标,被称之为大同。孔子说:“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人不只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只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有各自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同世界!” 这就是圣人的思想境界,现在回想起来,用“万世师表、至圣先师”来形容孔子真是最恰当不过了。此时弟子冉求的话也在我的耳边响起:“如果把夫子喻成大河,我们至多是河中的水滴,如果喻成高山,我们至多是山中的石砾,是上天使他成为难以启及的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3月2日,公司党委组织部分党员职工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该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19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回首这砥砺奋进五年时光,无数的光辉时刻值得被所有中国人铭记,该片展现了我国这几年高科技方面的突飞猛进: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C919大飞机、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振华30号”完成港珠澳大桥的最后吊装,“复兴号”动车组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的运营,首个太空实验站“天宫二号”如期升空,“南水北调工程”完成通水运行……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时间频频亮相。

影片不仅彰显了我国的雄厚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这部《厉害了,我的国》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宏大主题的表现,也是微观感性的展示,它通过一个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在赞叹在惊呼的同时,发自内心地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然,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更是奋斗出来的。

《厉害了,我的国》中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有世界胸怀的一种表达。《厉害了,我的国》不仅是为国家点赞,也是为每一个用奋斗去争取更多幸福的中国人点赞。亲身感受影响之震撼、国家之强盛,为“我的国”点赞!当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厉害了,我的国!”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科技领域不断突破,见证着中国人甘于奉献、敢于攻关的无畏精神。更多的事实,讲述着中国人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风貌。原本遥不可及的宇宙太空和深邃海底,已被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化为咫尺。但中国人的梦想不会止步于此,而是向着更深、更远、更高、更广的领域迈进。我的国,一定会更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观看《淬炼》观后感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为贯彻落实东西湖区教育系统第十八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按照东西湖区纪委的要求,5月26日下午,我校组织本校党员集中观看了湖北省纪委教育警示片《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武汉市纪委教育警示片《淬炼》。

观看以后,党员们感到十分震撼。这两部片子以某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乱用职权、收受贿赂等严重违纪案件为例,剖析了他们背离“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初心及其内在原因,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纪律自觉和责任意识。警示片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观看后党员们感悟深刻,所有党员将以铭记今天的所看所感,时时刻刻警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学校党支部书记李洪发在观看影片后,讲话强调全体党员教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更不能越“雷池”半步,夯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展开阅读全文